xingfu_0184 xingfu_0184
关注数: 17 粉丝数: 37 发帖数: 8,066 关注贴吧数: 28
[社会焦点] 平邑温水厉害了!打造三大社区!数万人将奔向新房! 2017年,温水镇将本着“统筹兼顾、适度超前”的原则,借助上级棚户区改造政策,启动实施南马“宜工宜居”社区建设,规划实施元郭“人文风情”社区、镇驻地“商住一体”社区打造工程,力争利用五年的时间在浚河以南、新国道以北大区域内初步形成惠及南马、西纯、元郭、北温水、温泉等19个村1.1万户2.8万人的3个“大社区”格局,达到新增城镇人口2万人的目标,探索出一条村落自组织、村社合一、企业带动、移民搬迁、联村建社的多元化农村社区发展之路。 (一)村企联合重民生,打造南马“宜工宜居”大社区。 2017年,利用南马社区紧邻温水园区、企业量大质优的优势,一方面在南马社区现有7000人规模的基础上,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引导作用,进一步扩大社区辐射带动能力,通过土地流转对社区进行扩容升级,梯次吸纳周边永庆村427户1182人、西纯庄村498户1470人、东升村175户489人进入社区,建成后可容纳人口11000余人;另一方面利用紧邻企业务工方便的优势,解决社区发展惠民不足的问题,着力在促进务工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方面下功夫,将南马社区打造成“宜工宜居”大社区。 (二)立足村情显特色,打造元郭“人文风情”大社区。 在元郭社区原有住宅楼的基础上,结合元郭社区拥有林放祠、八卦宅历史文物古迹和北临滨河自然风景优美的良好基础,2017年重点开展对元郭四个村的合理规划,消除村庄壁垒,选择性保留村庄原有特色,逐步建设具有历史遗存、人文风情的元郭大社区,优先实现元郭四个村2309户6088人的城镇人口转化,进而吸引桥头、务本、小河等村庄主动向社区靠拢融合,实现元郭大社区打造建设。 (三)创新思维建城镇,打造驻地“商住一体”大社区。 借助镇驻地人口集中优势,在驻地村集中流转土地500亩,与小城镇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整体规划,有序推进,引领南温水村1045户2653人、北温水村1257户3415人、东围沟村1389户3889人、西围沟村886户2441人入住社区,探索社区打造“三步走”。一是改造建设老327国道商贸带,破解驻地无序建设难题。2017年将结合全县违法建设治理行动,重点对公路两侧破旧商铺和私搭乱建进行拆迁改造,为镇驻地规范建设,商户规范经营提供基础性保障。二是充分发挥热源项目落地优势,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完善镇驻地水、电、路、暖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善驻地面貌和硬环境。三是利用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优势,增强乡镇驻地承载力和吸引力,盘活老工业基地,利用入驻企业适时启动社区建设,打造驻地“商住一体”大社区。 万人大社区,你怎么看?向往吗? 转发!让更多人看到!
一夫妻将父亲赶到墙角吃饭,孙子做了这么个动作和说了这句话 这一天刚好是端午节的日子,一家平凡的家庭里正在准备着过节用的物品。王青有一个爱他的妻子,同时有一个五岁的儿子,按理来说他应该觉得很幸福,但是他并不这么觉得,因为他还有一个老父亲。他总感觉自己的父亲成为了负担,但是因为只有他这么一个儿子,所以他也只能担负起抚养他的责任。 但是王青虽然承担了照顾自己父亲的责任,可是他却在生活中处处为难老人,老人今年已经快八十了,而王青依然让老人做家务,并且将屋子里放杂物的地方给清理了出来给他住,那个房间只有仅仅七八平米左右的地方,也就能够放下一张床的空间。 然而老人却从来没有抱怨过,他默默的承受着这一切。令老人感到高兴的是,他的孙子和他的关系很好,而小孩也特别喜欢和他的爷爷在一起。因为王青夫妇要上班,并没有太多时间来照顾他们的儿子,所以大多数的时间都是老人在照顾小孩。小男孩才五岁,并不懂得太多的东西,但是他知道自己的爸妈似乎对自己的爷爷很厌烦。 这次端午节本是一家团聚的日子,王青他们也是这么做的。在就餐的时候,老人因为手颤抖而不小心将碗打碎了,而王青的妻子看到之后便直接用另外一只碗夹了一些菜,并且端到旁边的角落里,然后让老人去角落吃。王青在旁边看着没有说什么,但是看他的眼神可以肯定是支持妻子的做法。老人静静的在桌上坐了一会,然后端起自己的破碗慢慢走到旁边的角落。 坐在老人旁边的小男孩默默的看着着这一切,这时候他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然后他捡起那只被老人打碎的碗并小心的放到自己的怀里。王青夫妇很爱自己这个独生子,看到小男孩这个举动,王青两人便不由的问:“儿子,你捡这个破碗干嘛用啊?”小男孩看了看手中的碗,接着看着王青夫妇说:“等以后你们老了之后,我就可以让你们用这只碗吃饭了!” 听到这里,王青两人顿时呆住了,他们看了看儿子手中的碗,并且看了看蹲在墙角吃饭的老人。这时候王青两人满脸愧疚的走到老人跟前说:“爸,和我们一起去桌上吃吧!”
我在山东曲阜车站上车时,看到十六名子弟兵 我在山东曲阜车站上车时,看到十几名士兵,身背各自的行装,排成一列,按照车站工作人员指定的位置,安静地等候上车。列车进站后,检票进站的旅客从各处涌来,把排队的士兵们冲得七零八落。士兵们几次重新自动排好队,但车厢门口被争先恐后的旅客挤得水泄不通。列车只停三分钟。士兵们脸上淌着汗珠,头上冒着热气,在旅客们都挤进车厢后,终于在列车启动的瞬间,全都上了车。古人曾传“妇孺与王师争道”,我想此言不虚。我跟在士兵们身后,在已经启动的列车上,寻找坐席。正巧,按座号我和这十多名士兵坐在一个区域内,比肩而邻。我的对面,已经坐着一位带孩子的年轻女士。她看了看我,又对正要坐在她身边的一名士兵皱了皱眉,把头转向窗外。士兵们静静地安置好各自的行装,像执行统一规定一样,脱下厚外衣,整齐地叠好放在座位上,坐在上面。我对面那个聪明活泼的男孩儿,努力挣脱对面那位女士的束缚,跑到我身边那位士兵身旁,去抓他的军帽,那位士兵在叠外衣,见状就把帽子给他。孩子把军帽戴在自己头上,接着又去抓士兵的外衣。士兵直起腰,裂开干裂脱皮的嘴唇,朝他笑笑,看了看他妈妈,把叠好的外衣打开,披在他身上。孩子转回身去,欣喜地跑向脸冲着窗外的妈妈,他妈妈从从窗外转回目光,看到孩子的装扮,吼道:“谁让你穿的?快脱下来!脏!有味!”车厢里的其他士兵都红着脸低下头去。我身边的那位士兵接过孩子的妈妈扔给他的帽子和外衣,羞愧地无地自容。他转过身去,舔着刚才因对孩子笑而干裂流血的嘴唇,嘴里呼着粗气,用布满冻疮裂痕的双手,认真按照衣服原有的印缝,仔细叠自己的外衣。外衣叠好后,他抱在怀里,悄悄看了看四周,闻了闻衣服,自言自语地说:“这衣服发下来俺都没舍得穿,今天第一次穿,新的,咋会有味来?”其他士兵谁也没有说话。我想起多年前我在青藏高原当兵时,每年发下新军装,总也舍不得穿,只在重大活动或探家时才穿。问起来,这些士兵果然是去参加部队的重大活动,他们是从各连队选拔出的优秀士兵,到师部驻地参加对抗演习。他们激动得昨天夜里没睡好觉,今天一早换上新军装,赶了很远的路来坐火车。乘务员推着盒饭餐车走过来,有二十元一份和三十元一份的两种,许多乘客起身围观,询价挑选。这十多名士兵见状,默默地把脸转向窗外。正是午饭时间,我的肚子已经叫了,对面的母子把盒饭一打开,味道闻起来诱人。我注意到身边的士兵们,虽然尽量让目光远离诱人的盒饭,但他们很多人却在悄悄地吞咽口水。这些十八九岁的大兵!正是见了食物就会感到饿的年龄。我问身边的士兵:“为什么不买盒饭?不吃午饭吗?”士兵腼腆地一笑说:“太贵,一盒也吃不饱。等到了部队再吃。”说着,红了脸低下头。我想起有次我步行几十里从连队到县城出差,因县城的饭菜贵,舍不得买,饿着肚子赶回连队的情景。那天是星期天,连队吃两顿饭,我赶回连队时已过了下午开饭时间,结果饿了一天。我起身走到车厢后部的餐车,告诉餐车人员:我买二十元一份和三十元一份的两种盒饭,各要十六份。我把八百元人民币递给餐车人员,悄悄对他说:“这些盒饭是送给前面车厢里那十六位士兵们吃的,请你告诉他们,这些盒饭是本次列车专门为他们订的。他们还都是孩子,一定是今天一早就赶来乘车,可能早饭都没吃。”餐车工作人员听了,睁大眼睛,怔怔地看着我。当餐车人员把两种盒饭分别送到每个士兵的手中时,士兵们眼里流露出孩子般的惊喜。过了一会儿,列车长和一位乘警,在那位餐车人员引领下,来到我的座位前,请我到餐车去一下。在去餐车的路上,列车的音乐广播中断了,列车广播告诉大家,本次列车有位不愿留下姓名的乘客,为乘坐本次列车的子弟兵买了盒饭……。广播员刚说完,走在我前面的列车长转身指着我大声说:“刚才广播里说的,就是这位乘客……”话音刚落,我经过的车厢里响起热烈的掌声。一位旅客站起身和我握手,对我说:“我也当过兵,三年前退伍,在外打工,现回家过年……”他手心里夹有一张一百元的钞票。见我发愣,他说:“给战士们买盒饭也算我一份,我挣得不多,只能表示一点心意。”接着,又有几个人上前和我握手,每人手里都握有一张钞票。面对众多旅客的热情,我想起古书上所说的“箪食壶浆以迎王师”那句话。试想,如果一个国家的广大人民,都尊重和爱戴自己国家的军人,这个国家就一定立于不败之地。到了餐车,列车长让我免费点一份喜爱吃的午餐。我把刚才经过各车厢时许多乘客塞给我的钱铺开数了一下,总共一千九百块钱。我让列车长在广播里,替我感谢刚才给我钱的乘客,并请他把这些钱转交给那十六名士兵,让他们在接下来的途中买一些食物。列车到达下一站前两分钟,我身边的士兵们静静地收拾好自己的行装,排队悄悄走向车厢门口。列车停站后,他们鱼贯而出,列队跑向车头方向。当列车开动时,乘客们从车窗里看到,这些士兵们面对开动的列车,致以庄严的军礼。
平邑县温水镇“十村连片治理”打造魅力新村居 人民网临沂6月3日电 “工人师傅正在忙碌的安装太阳能路灯,花池的砌垒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路两边的绿化苗木列兵式的矗立着,整齐划一的大街小巷以统一设计理念、统一建设风格摇摇欲试的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是平邑县温水镇“村庄连片治理”工作现场火爆工作情景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温水镇把“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抓住务本、小河、张家庄、宋河、武安、南林、前贯、足食、仁孝、花园、梭庄等村庄被列入全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片区的重大机遇,统筹谋划、精心设计、周密实施,将机遇转化为挑战,将挑战转化为力量,决心将“村庄连片治理”工作做成造福温水百姓的实事、好事。 “村居环境的变化是我们乡镇工作的指向标,群众生活的幸福度是做好基层工作的‘法宝’”,这次温水镇作为全县的唯一争取到省一事一议“村庄连片治理”项目,是对温水各项工作的支持和鼓励,为改善全镇人居环境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更是将全镇机关干部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激发出的热情转化为工作动力的重要检阅阵地,我们将改变工作作风、强化工作制度、创新工作方法,坚决将这项工作做好。”温水镇党委书记陈成才信心百倍、一语中的。 说了算,定了干。针对省扶持项目“村庄连片治理”县内经验不成熟的现状,镇党委政府多次组织班子成员和相关村干部群众代表到省内整治活动开展较好的潍坊安丘,泰安新泰参观学习,学习他们好的经验和做法,并结合实际情况聘请山农大设计院专家进村进行详细的规划,制定出了温水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实施方案,明确“村庄连片治理”的方法步骤和要达到的目标。并严格把关项目招投标,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确定有资质的施工方与生产厂家,及时与其签订项目合同。在具体工作中充分整合建设资源,与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清洁家园行动”、十星级文明信用户创建、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有机结合,形成工作良性互动态势,合力推进工程进度。 温水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意识到“硬的队伍、铁的纪律、好的作风”是完成工作的基础,将“村庄连片治理”作为“一把手”工作来抓,由党委书记亲自抓,镇全体班子成员全部包村,村干部全部包户,班子成员带领镇村干部一抓到底,做到定人员、定任务、定时间、定要求,将任务分解到岗、落实到人,逐层逐级逐人细化目标责任和岗位责任;为促进工作开展,保证班子成员有时间、有精力投入到村庄连片治理工作中去,镇党委政府实行将工作传真直接批给部门负责人制度,由部门做好业务工作,并将指挥部直接安在宋河村,实行“一天两调度,一周一通报”制度。班子成员每天早7点在指挥部集合开会,安排部署各村当天工作任务,晚7点调度当天工作完成情况,与干部群众同吃,同劳动;为确保整治效果,实行“即体现村庄特色,又彰显整体效应”的整治策略,每周对各村整治工作进展进行现场打分,整治村党支部书记现场汇报,党委书记现场点评的方式进行督导,针对整治情况严格落实奖罚制度,并对各村整治过程全程录像。 目前,全镇上下将“村庄连片治理”办公室搬到十村村庄连片治理工作现场,领导一线指挥,问题现场解决,各项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局面。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光辉信心满怀:“相信不久,一个群众最满意、环境最优美、生活最富足、社会最和谐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片区将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将大大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