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fires
redfires
关注数: 0
粉丝数: 7
发帖数: 292
关注贴吧数: 0
谁看过《计算机视觉中的多视图几何》? 求交流
我靠,是哪个龟儿子删我的贴
中科院候选院士段振豪被曝有私生女 回应称因同情捐精
请大家推荐个成都朋友聚会可以吃饭打牌的地方
学习本届政府工作报告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bs.gdmm.com%2Fthread-2286644-1-1.html&urlrefer=990963d2b2e36084b6b426122b9fffbb
凤凰卫视,野鸡台 如题
不要争学校排名了,来了解些中国在哪些领域落后于世界水平 四川吧各个高校(特别是二本)就晓得争一些无用的排名,不如了解的现实的的真实状况 中国在哪些领域落后于世界水平,见: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ianya.cn%2Fpublicforum%2Fcontent%2Fworldlook%2F1%2F168992.shtml&urlrefer=fb3d1a083674965c4f0e1f4e2a9b1c64
国庆要来了,深切怀念毛主席
我们的未来已经很清晰 即将出任媚国住忠国大使的洪博培就毫不含糊地指出:在太晚、任泉和细账问题属于“我们与种国有分歧的领域”,并发誓如果对自己的任命能得到餐椅院的批准,他将在任泉问题上与种国进行强有力的接触。
高考志愿分专业排行(仅供参考) 说明: 1.有些比较冷的专业没有列出,所有学科指的都是硕士点,连硕士点都没有说明要么专业太好,不需要读研直接就可以找到好工作;要么就是该校的这个专业不是太强。 2.别以为上了热门专业就怎么样了。什么是热门专业?市场需求大,学的人多,实际上跟人家所谓的冷门专业就业录取比差不多,不在你学了什么,而在你学的怎么样。人家搞历史教学的纪连海的出名了,还有什么好讲的!根据自己爱好、特长、家庭经济状况来,没必要拿那么高的分去抢什么所谓的热门专业,没必要。像国际贸易、市场营销,英语、法律,基本上是个大学就开这些专业。 3.还有就是浙江省除了浙江大学跟浙江工业大学,其他大学在全国都不怎么样,在这边还是按一本招生,其实很多二本学校在他们省内都是一本,而且比浙江的学校好多了,当然了就业因素也要考虑。 4.填报志愿打个电话到该学校专业问清楚了,到底能不能上这个学校这个专业,有没有性别,单科线,绘画基础,每门课程及格的要求等,看看学校简章。 5.别去看就业率,没意思,就业率再高你不好好学,对你来说都没用,而且很多人都是曲线就业,毕业都去干销售去了。更令人发指的是某些学校不签就业协议就不发毕业证,所以还是别看就业率了。 6.上大学不是这个时代的学生应该有的理想,看到很多人在同学录上写人生理想是“考上理想大学”,我想哭的心都有,什么时代了,还在拿大学说事,大学只是一种经历,文凭除了人家给你一个面试的机会外几乎没有什么别的用途。用人单位先看有什么文凭,有什么专业证书,然后给你一个面试的机会考察一下你的知识,最后一关包括跟你谈工资都不是谈着玩的,人家是看你的能力,你的谈吐。 7.非某个学校不上的同学就去看看它的重点学科,非某个专业不读的话,就看看各个学校到底怎么样。怎么看?看看是不是国家、省、学校重点或者重点扶植学科。精品课程也可以参看一下,至于某个专业有个别的在专业领域特别牛的教授,建议别去抱,学校或专业就靠这个人撑门面,整体师资不行,一个教授再强也是白搭! 8.我的QQ:272695325
如何看待进入外企工作? 以就业为目的,为什么不去其他学校,比如邮电,电力之类?找工作是看你自己的实力和科大的牌子,又不是定向培养,没有人限制你在那里就业.科大的就业是不错的,但这不是科大的目的.我倒是很赞同这段话: 如果科大这样的中国屈指可数的名校,以把中国千里挑一的生源培养成外企民工为荣,这绝对毫无疑问是科大这所学校的耻辱。科大这样的中国名校,使命是培养胡伟武、邓中翰这样研发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IT产业民族精英。当然,作为学生个体来说,不可能人人都最终成为那种英雄,很多学生最终会进入外企打工。这在个人生存发展的层面上,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一所中国顶尖名校,科大的定位绝对不是外企民工培训基地。所以,尽管科大学生担任外企高层领导的很多(如微软谷歌等),科大学生进外企工作机会很多,也很容易,也有很多学生最终会去,但是科大绝对不会把外企工作当成头等材料来宣传。这与中国名校的身份符。 这里说的是中科大,不是此科大哈!
如何看待进入外企工作 以就业为目的,为什么不去其他学校,比如邮电,电力之类?找工作是看你自己的实力和中科大的牌子,又不是定向培养,没有人限制你在那里就业.中科大的就业是不错的,但这不是中科大的目的.我倒是很赞同这段话: 如果中科大这样的中国屈指可数的名校,以把中国千里挑一的生源培养成外企民工为荣,这绝对毫无疑问是中科大这所学校的耻辱。中科大这样的中国名校,使命是培养胡伟武、邓中翰这样研发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IT产业民族精英。当然,作为学生个体来说,不可能人人都最终成为那种英雄,很多学生最终会进入外企打工。这在个人生存发展的层面上,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一所中国顶尖名校,中科大的定位绝对不是外企民工培训基地。所以,尽管中科大学生担任外企高层领导的很多(如微软谷歌等),中科大学生进外企工作机会很多,也很容易,也有很多学生最终会去,但是中科大绝对不会把外企工作当成头等材料来宣传。这与中国名校的身份符。
从博士点审批新政策看西华大学的未来前景 今年起教育部的博士点审批政策有了较大的变化,审批博士授权单位的权力被下放到各个省教育部门,而教育部会在3年之后对此次获授权单位进行验收,这一过程会持续长达8年。也就是说,未获授权的单位至少需要8年之后才有机会再次申报,而由于国家对博士点数量有意控制,我们不知道8年或是 10年之后,政策又是什么样?很可能就不再授予了。 没有博士点,什么都没有你的,评奖、报项目、划拨资金等等都要和博士点挂钩,现在就是这样一个制度,都是按计划指标来的,有博士点是什么待遇,没有博士点有是什么待遇,完全不一样,而且差距很大。 整个教育体系就是这个样子,各种不同档次的学校有各个不同的待遇,都按计划挂钩指标,评奖、支撑、基金项目大家只能去做,你不做你就被淘汰。在整个计划、挂钩之风盛行的当下,失去博士授权资格,意味着连带失去所有相关的机会,甚至是失去那些自身希望破碎的学科人才,这也是所有高校倾尽全力参与博士点申报的原因。 我们在可以回过头来看西华这几年在罗校长的领导下走的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完全是一条粗放式的道路,总是想把摊子搞大,总是以为把摊子搞大了,上面总不能忽视吧?作为当领导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呢?当然罗校长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其在眼光上的缺陷同样明显。 来看西华的院长情况: 机械学院院长:戴跃洪,博士,1篇EI. 书记:邓远超,本科学历,研究生班结业,无EI; 材料学院院长:栾道成,博士,11篇EI; 书记:屈金山,硕士,论文不详; 能源学院院长:刘小兵,博士后,论文150篇,10多篇EI; 书记:陈晓山,硕士,论文5篇. 汽车学院院长:黄海波 博士,论文不详 书记:魏远文 硕士。 土木学院院长:王泽云 情况不详 书记:向勇 情况不详 其他不再列举。。。 从论文的情况来看,就材料学院和能源学院院长还合格。因此,孙校长看出了西华的问题所在,从海内外公招的思路是对的。西华如果再不在学科建设有明显的提升,就真的死掉了,彻底死掉了。 今后两年,西华的生死年!
西华大学的样板与未来--沃里克大学(华威大学) 沃里克大学(华威大学)是英国最卓越的大学之一,自从1965年成立以来,它发展迅速,在科研和教育两个方面都享有杰出的声望,,一向以其高水平的研究及教学而著名。大学校园坐落在考文垂这个以生产劳斯莱斯及积架汽车而闻名的城市的南面。大学附近的公路和铁路交通都非常方便,到伯明翰国际机场只需20分钟路程,到伦敦中心坐火车只需75分钟。 沃里克大学创建于1965年,是英国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的大学,享有国际盛誉。大学各科发展平均,多个专业都被权威排名榜评为全英首十名内;此外,学校与商业界及制造业企业有密切联系,使学生不论在课余实践以及毕业之后寻找工作,都可获得更多推荐机会。学校是英国名列前茅的从事研究的大学之一。大学实力较强,在研究教学评估中名列前茅,是一所从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院校,在英国国家大学排名中位居前列,是英国名列前茅的从事研究的大学,也是当代英国最出色的大学之一。 学校大部分的科系在全英大学评估中得到了4分以上的成绩。全校的研究总实力在全英100所大学中排在第四位,教学实力排在第七位。学校最显著的特点是与金融界、商业界以及制造业的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艺术和公共事务方面,它也同样表现出色。 学院教学设备先进,教学质量优秀,伦敦最大的艺术中心就坐落在沃里克大学的校园内。学院教育融合教学与研究与一体,共有18个专业系,拥有优秀的研究环境,开设90的余门课程涉及人类学、理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是一所可以授予硕士学位以及博士学位的高等院校。
中国的所谓崛起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泡沫? 如果再不以“偏执”态度推进自主创新、推动2020“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而像目前这样将振兴的希望放在“世界500强”,放在伟大的“外商投资企业”身上,所谓中国崛起,随着农民工血流的流尽,或者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崛起”将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泡沫:因为没有一个大国的崛起是没有伴随着自主技术能力的成长而发展起来的。 ===摘自科技部长刘燕华在人民大会堂的演讲 国和日本韩国模式为什么天地之别: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这样回答 似乎中国和日本韩国都有大量出口,似乎经济增长对出口、对外需的依赖很高,似乎都有大量外汇储备。但二者还是有很大区别:关键在于技术能力的区别,关键在于对于自主技术积累和技术能力增长的态度的大相径庭。 韩国,60年代的时候,韩国与中国的人均GDP水平是相当的,60年代的时候,中国有了红旗轿车,有了解放轿车,那个时候韩国什么都没有,他从75年才开始。现在韩国的现代汽车跑遍了中国,跑遍了全世界,他已经占领了市场。60年代的时候,韩国还没有计算机和半导体,我们已经有了,现在韩国的闪存数码手机也是在全世界各个地方销售。60年代的时候,我们庆祝过中国的万吨巨轮下水,那个时候韩国连小船都造不了,他从80年代刚刚开始造船,现在韩国的造船业占世界第一,全世界35%的柴油发动机是由韩国生产的。除此之外的核电技术,过去韩国也远远落后于我国,现在它已经开始出技术成果。韩国的这些大的变化都使我们刮目相看,韩国用了30年的时间,使他们的人均GDP从一千美元达到了1.2万美元,目前韩国只有4700万人口,占中国的4%,但是他的GDP总值相当于中国的40%。他这种发展的速度之快是令我们惊奇的。归其原因,就是因为他把自主创新作为头条发展战略来考虑。 另外再举一个印度的例子。在我们印象中,印度很穷很落后,贫富差距很大,但是真正到印度去之后,也发现印度在科技创新方面,在某些领域也是有了快速的发展。软件技术它是增长速度年均50%,它的服务业发展速度非常快,它的传统产业通过技术的改造,比如说印度的TATA公司以前是传统的制造业,现在全面向软件和微电子进军,在印度引领潮流;他的服务业在国际上占领了一定市场;生物技术发展也非常之快,医药开发的服务业,基因产品,生物疫苗等等产品也在世界的某些领域走在前列,这是印度的情况。 相反也有一些大的发展中国家,比如说拉美的阿根廷或者是巴西,他们曾经认为是美国的后院,他们认为有美国的技术支撑就可以满足他的经济发展,他放弃了自主创新,放弃了科技。现在阿根廷来说,阿根廷货币不断的贬值,他的经济出现了大幅度的衰退。也就是说,事实证明,阿根廷走了一条科技依附型的道路,最后他是没有出路的,他现在想恢复已经为时过晚。 对于我国来说,中国在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在看到进步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国真正要实现科技大国的路子还有很长。
西华大学学生过英语4,6级,计算机2,3级的有多少? 这些指标虽不能完全说反映了一个学校学生的素质,但起码反映了一个学校学风的好坏。英语那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先不说它。但是,西华大学作为一所以工科院校为底子的学校,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如果,西华大学的大部分学生如果计算机都过2,3级,甚至4级,那我就认为西华的学生很不错,而西华大学的教学成功的。
西华大学学生过应用4,6级,计算机2,3级的有多少? 这些指标虽不能完全说反映了一个学校学生的素质,但起码反映了一个学校学风的好坏。英语那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先不说它。但是,西华大学作为一所以工科院校为底子的学校,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如果,西华大学的大部分学生如果计算机都过2,3级,甚至4级,那我就认为西华的学生很不错,而西华大学的教学成功的。
西华大学一定要在建校50周年前拿下博士点!
勿太在意学校名气好坏,多挂怀社会人间疾苦 1 有一种心酸叫自食其力
看《恰同学少年》,感叹西华大学 现在我们国家的教育制度是很成问题的。以分数的高低所选拔出来的学生难道就是人才?难道素质就高?改革都30年了,改来改去,产生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学术大师没有?产生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技术成果灭有?灭有?一个都没有。就是清华北大都他妈的一天都在吃白饭。所产生的,大都是象《恰同学少年》里的刘俊卿一样汲汲于个人名利的应试教育成功儿罢了。唉,唉,如此煌煌大国,人才竟然凋零若此,实在是荒谬啊。实在是让人扼腕叹息啊。 《恰同学少年》给我们了最为生动,最为具有说服力的说明,说明了一个人要有成就,一所学校要培养出人才,一个国家要强大,要怎么做。 我们要老老实实的承认,西华大学还远远不是一所好大学。这里面,有学校的原因。学校在办学理念,培养方式,内部管理,资源环境等等方面都还存在不少问题,当然,这里面很多问题都是共性的,不光是西华大学才有,就是很多名校也有。另一方面,跟西华大学的学生自身因素也有不少关系。从论坛上就可看到,不少西华大学的学生,总是妄自菲薄,心存自卑,不努力学习,在血淋淋的社会竞争中,难免以失败者的结局告终。身处失败,他们不是主要从自身的因素来找原因,反而怪咎于学校,认为学校没有给他们一个响当当的牌子,反而学校他妈的钱倒收了不少。 《恰同学少年》,值得我们每一个同学观看思考,也值得学校思考。
看《恰同学少年》,感叹西华大学 现在我们国家的教育制度是很成问题的。以分数的高低所选拔出来的学生难道就是人才?难道素质就高?改革都30年了,改来改去,产生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学术大师没有?产生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技术成果灭有?灭有?一个都没有。就是清华北大都他妈的一天都在吃白饭。所产生的,大都是象《恰同学少年》里的刘俊卿一样汲汲于个人名利的应试教育成功儿罢了。唉,唉,如此煌煌大国,人才竟然凋零若此,实在是荒谬啊。实在是让人扼腕叹息啊。 《恰同学少年》给我们了最为生动,最为具有说服力的说明,说明了一个人要有成就,一所学校要培养出人才,一个国家要强大,要怎么做。 我们要老老实实的承认,西华大学还远远不是一所好大学。这里面,有学校的原因。学校在办学理念,培养方式,内部管理,资源环境等等方面都还存在不少问题,当然,这里面很多问题都是共性的,不光是西华大学才有,就是很多名校也有。另一方面,跟西华大学的学生自身因素也有不少关系。从论坛上就可看到,不少西华大学的学生,总是妄自菲薄,心存自卑,不努力学习,在血淋淋的社会竞争中,难免以失败者的结局告终。身处失败,他们不是主要从自身的因素来找原因,反而怪咎于学校,认为学校没有给他们一个响当当的牌子,反而学校他妈的钱倒收了不少。 《恰同学少年》,值得我们每一个同学观看思考,也值得学校思考。
看了《恰同学少年》,深受感触,发几张图 1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