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d1 ald1
关注数: 59 粉丝数: 57 发帖数: 5,676 关注贴吧数: 5
前有效的抗乙肝病毒药物有哪些? 前有效的抗乙肝病毒药物有哪些?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新进展 1.治疗目标:通过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或消除感染以阻止肝脏病变发展,具体表现为:①血清HBVDNA阴性;②血清HBeAg阴性,抗-HBe阳性(即“大三阳”转为“小三阳”);③血清ALT正常;④肝脏组织学改善。 2.抗病毒治疗指征:血清HBVDNA或/和HBe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血清ALT水平反复升高;肝脏组织学检查提示乙肝病毒慢性感染,炎症程度中度以上。 3.有效抗乙肝病毒药物: 3.1a-干扰素: 1992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a-干扰素应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兼有抑制病毒复制及免疫增强功能,推荐剂量为每次皮下注射5百万单位,每周3次,疗程至少6个月。此类药物目前有进口药物“/及国产药物。 疗效较好指标包括:治疗前血清HBVDNA水平低于200pg/mL,血清ALT在100U/L以上,肝脏组织学检查提示明显炎症活动,女性,病史中有急性肝炎历史,病毒持续感染时间较短,非母婴传播,非病毒变异。 可能不良反应有:感冒样症状,骨髓抑制(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数下降),食欲减退,消瘦,脱发,精神抑郁等。 3.2、、拉/x。。。./米/x.。。/夫。。。。: 、拉/.。。x/米/。。x./夫。。是美国FDA于1998年12月批准应用于治疗乙肝病毒的另一种药物,只有抑制病毒复制功能,推荐治疗方案为每次口服100mg,每天1次,疗程至少1年。 可能不良反应:目前尚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治疗9个月后需检查病毒变异,防止耐药情况发生 3.3泛/。。x/昔/x。。。/洛wei: 泛/。。x../昔/x.。。./洛wei(为另一类核苷类似物,作用机制类似。。。拉/。。x/米/x。。/夫/。。x/定,推荐方案为每次口服0.5g,每天3次,疗程至少4个月。 3.4免疫调节剂: 胸/..x/腺x..肽a1/。。为免疫增强剂,通过增强对乙肝病毒的免疫作用而发挥抗病毒作用,一般与a-干扰素或拉米夫定联合应用,推荐方案为每次皮下注射1.6mg,每天1次,连续4天后改为每周2次,疗程4-6个月。 4.注意事项:治疗期间监测血清ALT、HBVDNA、HBeAg/抗-HBe,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治疗
乙肝临床表现 1、急性乙型肝炎:可表现为急性黄疸型和急性无黄疸型。急性黄疸型可有比较典型的临床表现,如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疼痛、尿黄如茶水样等等,部分患者甚至可出现一过性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肝区压痛及叩痛等,而急性无黄疸型多较隐匿,症状轻,似有轻度乏力、纳差、恶心等不适,恢复较快,常常体检化验时才被发现。2、慢性乙型肝炎:根据病情可分为轻、中、重三种。轻度:病情较轻,可反复出现乏力、头晕、食欲有所减退、厌油、尿黄、肝区不适、睡眠欠佳、肝稍大有轻触痛,可有轻度脾大。部分病例症状、体征缺如。肝功能指标仅1或2项轻度异常。中度: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伴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ALT和(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3、重型肝炎: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症状(嗜睡、性格改变、烦躁不安、昏迷等)4、淤胆型肝炎:黄疸持续不退大于3周,称为淤胆型肝炎。以肝内淤胆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特殊临床类型,又称为毛细胆管炎型肝炎。慢性淤胆型肝炎常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不易消退,常伴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胆汁酸升高。5、肝炎肝硬化:①根据肝脏炎症情况分为活动性与静止性两型。活动性肝硬化:有慢性肝炎活动的表现,乏力及消化道症状明显,ALT升高,黄疸,白蛋白下降。静止性肝硬化:无肝脏炎症活动的表现,症状轻或无特异性,可有上述体征。②根据肝组织病理及临床表现分为代偿性肝硬化和失代偿性肝硬化。代偿性肝硬化:ALB≥35g/L,TBil<35μmol/L,PTA>60%。可有门脉高压征,但无腹水、肝性脑病或上消化道大出血。失代偿性肝硬化:指中晚期肝硬化,有明显肝功能异常及失代偿征象,如ALB<35 g/L,白蛋白/球蛋白(A/G)<1.0,TBil>35μmol/L,PTA<60%。可有腹水、肝性脑病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明显曲张或破裂出血。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