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m2773 scm2773
关注数: 36 粉丝数: 54 发帖数: 939 关注贴吧数: 17
我找到的六妙门资料 摄心在息。从一至十。名之为数。行者为修无漏真法。先须调心入定。欲界粗散难摄。非数不治。故须善调身息。从一至十。则粗乱静息。心神停住。是为入定之要。故以数息。为妙门也。 细心依息。知入知出。故曰为随。行者虽因数息心住而禅定未发。若犹存数则心有起念之失。故须放数修随。心依于息。入时知入。出时知出。长短冷暖。皆悉知之。若心安明净。因是则诸禅自发。故以随为门也 息心静虑。名之为止。行者虽因随息心安明净。而定犹未发。若心依随。则微有起想之乱。澄渟安隐。莫若于止。故舍随修止。是中多用凝心止也。凝心寂虑。心无波动。则诸禅定自然开发。故以止为门 分别推析之心名为观。行者虽因止证诸禅定。而解慧未发。若住定心。则有无明味著之乖。故须推寻检析所证禅定。是中多用实观四念处也。若观心分明。则知五众虚诳。破四颠倒及我等十六知见。颠倒既无。无漏方便因此开发。故以观为门 转心反照。名之为还。行者虽修观照。而真明未发。若计有我能观析破于颠倒。则计我之惑。还附观而生。同于外道。故云是诸外道计著。观空智慧。不得解脱。若觉此患。即当转心反照能观之心。若知能观之心虚诳无实。即附观执我之倒自亡。因是无漏方便自然而朗。故以还为门 心无所依。妄波不起。名之为净。行者修还之时。虽能破观之倒。若真明未发。而住无能所。即是受念。故令心智秽浊觉知。此已不住不著。泯然清净。因此真明开发。即断三界结使。证三乘道。故云。其清净得一心者。则万邪灭矣。以净为门。意在此也
人为什么会生病 下面是我学的中医课里的内容,分享给大家,学会止损,站桩加油! 中医一般把病因,也就是生病的原因,分成三类:一种叫外感,也就是从自然界的天气变化里来的;一种叫内伤,是从人的饮食、情绪、劳累等等方面来的;还有一种比较特殊,不属于上面这两种,比如被刀剑砍伤,毒蛇咬伤等等,这种突发的、偶然的事,不属于外感,也不属于内伤。这样一分,就能看出来,我们今天用中医治病,最重要的就是前两种原因,也就是外感和内伤引起的病。 一 外感内伤 我们前面讲过,对于生病这件事,中医主要是从正气和邪气,这两个方面来认识的。现在既然生病的原因,主要就是外感和内伤这两种,我们就可以看一下,到底哪些原因会损伤我们的正气,哪些原因会带来一些邪气。 首先,外感带来的,都是邪气。风也好,湿也好,寒也好,热也好,也包括燥和暑,这些都是自然界里的气候变化。当这些变化,是符合自然界的基本规律,该冷的时候冷,该热的时候热,而且这些变化是逐渐发生的,程度不是特别剧烈,这就是正常的天气变化。 但是,如果时候不对,天该冷了该下雪了,可就是不冷,还很干,这就是天带来的温燥邪气。或者天该冷的时候,确实是冷了,但是冷的太快,一晚上降温降了十几度,而且三天了大风刮个不停,这就是自然界里的风寒邪气。古人说的,四时不正之气,说的就是这种,不正常的,邪气。如果这些邪气侵犯了人体,让我们生病了,这就是外感病。 除了从自然界里来的,天气变化引起的病,今天生活中更常见的,更普遍的那些病,比如心脏病,肿瘤,失眠,中风等等,主要都是内伤病。而内伤这种原因,说起来不外乎三种情况:饮食、情志和劳逸。 饮食不用多说,情志和劳逸,我们再简单解释一下。 情志,感情的情,胸怀大志那个志。情志的范围,比我们上面提到的情绪,要更广一些。我很郁闷,我很难过,这些都是情绪;可是我在思考,在规划,这就不是情绪了,但仍然可以说是情志。所以我们把情志,理解成和心神有关的心理现象,就可以了。 劳逸呢,就是劳逸结合的那个劳逸。过劳好理解,就是太累了。过逸,过于安逸。精神上过于安逸,就是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身体上过于安逸,就是往床上一趟,往沙发上一歪,往椅子上一靠,几个钟头,一动不动。 那么看上去很简单的三种原因,饮食、情志和劳逸,是怎样引起疾病的呢? 二 饮食 提到疾病,还是要从正气和邪气两个方面来看。 我们一个个来,先看饮食。在古代,很多人吃不上饭,饥一顿饱一顿。没东西吃,就没法去化生气血,就会造成正气的亏虚。 另外,前面也讲过,一个人故意不喝水,那体内的津液,也就是阴这方面的正气,就会出现亏虚了。 不过在今天,想吃不上饭,喝不上水,这个不太容易。活动两下手指,外卖小哥就把饭菜送到你家门口了。所以除非是自己想控制,否则今天饮食给我们带来的,主要就都是邪气了。 从饮食能带来的邪气主要有这几种,比如吃的太凉了,会带来寒邪;吃羊肉串、辣椒、各种干果太多了,会带来热邪;吃那些油腻的,粘腻的,太甜的,生冷的,以及肉蛋奶太多,会带来痰湿。当然还有最直接的,食积,我们后面还要再讲,这先不多说了。也就是说,饮食方面出问题,有可能引起气血津液,这些正气的不足;但在今天更多带来的,是寒、热、痰湿、食积等等,这些邪气。 三 情志 接下来,情志。情志,并不只有一种,中医自古就有七情的说法。也就是所谓的,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里,像忧和思,恐和惊,比较接近,所以这些情志问题,也经常被归结成喜怒思悲恐,这五种情况。情志问题,咱们上面说,属于心理现象,能直接影响到心里藏的神。而神一旦出了问题,对人的正气,无论是阳这个方向的气,还是阴这个方向的精血,都有可能造成损伤。怎么回事呢? 咱们前面,在答疑3里面,讲过神的作用,重点讲的是关于感觉的那部分。实际上,神的作用不止于此,我们所有的运动,无论是有意识的,比如伸伸胳膊,动动腿;还是无意识的,比如心脏的跳动,或者胃肠的蠕动,背后都离不开神的指挥。 这就会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神和气之间的关系。 我们知道,身上所有的运动,都离不开气来推动。胃肠里面,水谷的运和化,都是脾气在推动的;心脏的跳动,是由心气来推动的。 也就是说,神在高层,负责决策;气在中层,负责具体执行任务;至于那些有形的实体,心肺也好,胃肠也好,就是一个车间,一个办公室,气让它们怎么动,它们就怎么动。 现在的问题是,因为情志的问题,神出事了,那气会怎么样? 气往往也会跟着出问题。气的问题,主要有三种:气虚、气滞和气逆。 气虚我们了解,就是气不够。几种情志里面,容易让人气虚的主要有两种,一个是悲伤,一个是恐慌。我们不细讲了,悲伤你就想想林黛玉,恐慌就想想电影里面,一听到枪响就尿裤子那个镜头,都是气不够的表现。 容易引起气滞的,主要是思虑。思虑,就是瞻前顾后,前思后想,心里装着一件事,说什么都放不下,老得琢磨它。实际上,生活中很常见的一些情绪,比如紧张、焦虑、后悔,本质上都属于思虑。 生活中,我们说一个人心里有事,会怎么说?说他茶不思,饭不想。为什么不想呀?就是因为里面有一团气,停在那不动,滞住了。没人干活,没人去运化,当然就没有食欲了。 还有第三种情况,气逆。 气逆,就是气往上冲,冲到胸口,冲到头上的状态。这种情况,和前面两种就不太一样了。气虚的时候,人没劲,不爱动;气滞的时候,气都堵住了,动不了。只有气逆的时候,气是憋着一股劲,顶着往上冲的。 这股气不但要动,而且很有力。我们前面讲过,气一旦动起来,就变成什么了?就变成风了。风一旦特别有力,就会怎么样?就成了风邪了。中医说的内风,一般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我们会发现,所谓的内风,和自然界里刮的风,从来源上看,没多大关系。一个在天地之间,一个在人体之内。那有关系的呢,它们的性质,都是气的流动;它们的特点,都是咱们讲过的,性轻扬、善行走、主动等等。 那么,这种内风,和哪种情志最有关系呀?不难想到,是愤怒。我们说一个人怒发冲冠,就是愤怒的时候,气往上冲,头发都给冲得要站起来了。只不过,真实的生活中,愤怒这种情绪发生的时候,往往前面还有一段时间的铺垫,为愤怒打好基础。这个铺垫就是郁闷。而郁闷这件事,又和气滞的关系十分密切,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肝郁气滞。所以,这个问题,稍微有点复杂。我们到后面讲气滞的时候,再专门展开来讲。 各位先留下这个印象,内风的出现,和外风关系不大,和情绪,尤其是愤怒和郁闷,这两种情绪,关系很大。这是说,情志问题对气的影响。可以造成气虚,也可以出现气滞、气逆(包括内风),这样的邪气。 除了气,还有精血。神和精血之间的关系,咱们前面已经讲过好几次了。一句话,神的活动,离不开精血的滋养。如果现在因为情志的问题,比如思虑、焦虑,神一直在奔来跑去,不得安宁,对精血就很容易造成损耗了。总结一下,情志的问题,对正气来说,可能会引起气虚,和精血的亏虚;在邪气方面,容易造成气滞和内风。最后看劳逸。 四 劳逸 过度劳累和过于安逸,是生活中常见的两个极端,要么太忙,要么太闲。不过,说起来简单,实际上中医说的劳逸,尤其过劳,范围是很宽的,不只是忙,这一种类型。常见的劳,就比如劳力、劳神和房劳。 劳力,就是那些体力活,干太多了,主要消耗的是气。体力活,不一定就是搬砖、挖矿、种庄稼。今天很多工作,比如快递、保洁,体力消耗都很大,就算是柜台的收银员,一站一天,或者当老师的,一讲就是几个钟头,也都得算是体力活。因为消耗的都是气,干活太多都会造成气虚。 劳神就不一样了。身体动不动没关系,但是脑子是不能停的。所以,消耗的主要是精血。今天这种劳神的工作实在是太多了,搞IT的,搞科研的,当大夫的,做设计的,今天好像没剩几个工作,不需要劳神了。当然还有可能,劳力和劳神一块来,就比如扎针的大夫。一方面脑子一直在琢磨,这个人到底怎么回事,应该怎么办;一方面手脚也停不下来,一直跑来跑去在扎针。这就是气和精血一块给消耗了。另外房劳,咱们前面讲过,带来的是全方位的消耗,精血阳气,全都会受影响。这就不再多说了。 除了这几种情况,过劳还经常发生在某个局部。比如我们的眼睛盯着手机,一看就是两三个小时,眼睛就会过劳。手握着鼠标,一握就是半天,手腕就会过劳。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几个钟头下来,后背、腰背的筋骨就会过劳。眼睛过劳,损伤的是精血;筋骨过劳,伤的是气,严重了,就有那些有形的实体组织。 所以,过劳这件事,对我们的影响,主要是对气和精血的损耗,会造成正气的亏虚。那过于安逸呢?是不是就会带来一些邪气呢? 确实会。一个人如果每天都无所事事,在床上一躺就是一天,起来了就窝在沙发上看电视。每天只有三种状态,不是在吃,就是在睡,要不然就是在傻笑。 那这种安逸会带来什么呀?因为不需要动,所以气的运行就自然会变慢,就很容易出现气滞。这也是安逸带来的,最主要的邪气。当然,有了气滞,就很容易再滋生出痰湿、瘀血,但那些都是后话了。 除了气滞,安逸其实也会导致气虚。什么意思?不知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天你很累,躺在床上好好睡了一大觉。等早上起来之后,发现精力很充沛,满血复活了。但是,如果那天早上你赖床,本来六七点钟就醒了,该起了;结果一直拖呀拖,拖到快十点了才爬起来。结果起来之后,不但不觉得轻松,反而觉得身上懒洋洋的,没什么劲。中医说“久卧会伤气”,说的就是这回事。那为什么呀?用力过猛会伤气,那躺着不动,一点劲都不用,怎么也会伤气呢? 这就涉及到气自身的特点。气,带来的是一种力量,它是需要动的。如果总是不动,总是不动,这个力量就会慢慢变得越来越小,也就是气虚了。这个过程,有点像肌肉。你总去锻炼,总去用这些肌肉,肌肉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壮;一直不用的话,慢慢它就萎缩了。这是说,气是怎么虚下来的。 经常听人说,我睡觉晚一点没关系,早上我起的也晚呀。我夜里两点钟睡,睡到上午十点,这样总的睡眠时间,还是八个小时。 这种生活方式,西医怎么认识我们不管,从中医角度看,问题可是挺明显的。 你夜里不睡,熬着,相当于老天爷帮我们补阴精的时候,你使劲作,这样阴精就得不到补充了。等到天亮了,老天爷说,该起来活动活动,补阳气了,你在睡觉,阳气又得不到加强。长期走下来,气血阴阳就都得不到补充了,那就是全面亏虚的状态了。 最后还有一些情况,也是发生疾病的重要原因,比如上年纪了。随着我们逐渐变老,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在减退,背后的道理,咱们在肾脏那节课上讲过。 精先不够了,接着气血亏虚,然后形体也开始出问题。 只不过,衰老这件事,一定会来,谁也挡不住。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尽量不要经常受到外邪攻击。饮食要适量、要均衡,不要过度贪恋、或者偏好,以免给身体留下太多的邪气。同时,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减少大幅的情绪波动;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让我们的身体,在一个阴平阳秘的状态下,持续的久一点,再久一点。 好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疾病的来源。大多数情况下,疾病都是从两个地方来的,一个是外感,一个是内伤。 从外感进来的,都是邪气,就比如风湿、寒热、燥暑; 内伤造成的,可以是对正气的损伤,也可以是带来某种邪气。我们分别从饮食、情志和劳逸,这三个方面,把内伤的结果,详细梳理了一遍。 我们知道了,正气是怎么给损耗掉的;邪气又是如何形成或者入侵的。
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构建合谐中医吧 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构建合谐中医吧 本人上网时间少,还不知道先生建了一个吧,近日有事前来,一看,吧里气氛可不太好呢。其实,大家到中医吧来,大致都是景仰先祖的优秀文化。这样说起来,大家可算是有着共同爱好的朋友嘛,朋友之间相互切磋,吵吵闹闹,不为过,但动了真气就不太好了。想想啊,如果是以骂人为乐趣低级趣味的人,大可不必到中医吧来,其他地方不是更合适些吗? 所以说,到这吧里来的人,应该是有共同兴趣爱好的朋友,更或者,是志同道合的师友。大家想想看,最初是什么招致不满,忿恨,最终到了似乎势不两立的地步?本人偶尔也看看佛经,我记得大乘无量寿经上有经文是这样说的“从小微起,成大困剧”“各欲自快,无复曲直”最终“共其怨家,更相杀伤”。 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呢,最初也许不过是切磋时语气不对,结果最后变成对人不对事。现代社会,人们压力大,谁没有个烦心的时候啊,谁能时时心平气和待人呢?推已及人,相互理解。进一步,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大家不忘了当初来这吧的初衷。不要让不良的情绪左右了自己的行为,让外人笑话,说搞中医的就这素质。 上面的话可能有点严重了,我本人景仰我国中医文化,可惜资质愚钝,可我希望对中医有研究的各位能合眭相处,形成合力发展中医。 吧里很多人我接触少甚至没有接触,但孙先生我是接触过一段时间的。这里我也不说先生有多好,俗话说,人无完人,孙先生生活在这世上,也不是圣贤,再说了,我们也没有理由要求先生以圣贤的标准做人。但是先生医道双修,年少时都写出了高标准的针灸著作。试问这世上有几人做到了呢?在山庄,亲眼见他把一指多长的针扎在病人脑颈结合部,这手法,我反正没在其他地方看过。在山庄,找他治病的人,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开丰田车来的有,附近民工也来,钱多了多给,钱少了少给,没钱帮先生打扫下卫生也行。这样的人,我想无论如何不应被骂。 就说眼前吧,我是去吊了针,但是先生也没有就对我甩手不理,也没有考虑治好了别人会不会说是西医的功劳,要是稍有性格的人,可能都做不到吧。 至于网友提供的新闻,应该是旧闻啦,我这样认为,那说的也许是事实,但是,现在很多东西,眼见都不一定为实呢,何况是网页上久远的东西,背后有有什么因缘我们也不知道。再说啦,米酒长不长霉,豆酱长不长霉,不能说长霉的就一定不好,看怎么用,对吧。 罗嗦了这么多,一个意思,来的都是朋友,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以和为贵,祝中医发展越来越好,希望孙先生的医吧成为志同道合朋友交流的合谐社区。 一已之见,谢谢大家! (我可不是来评理的,大家也不要找我评理,我也没资格的。)
我是广州的沈,请先生看看 孙先生: 您好! 好久不见,去年经先生诊治后,鼻炎及哮喘基本上好了,很长一段时间都没去药店(以前我是药店常客)。只是回来后正碰上母亲从湖北来广州,突发中风,我也没顾上调养。今年母亲4月份回家后,我一直有点不太舒服,常会觉得呼吸不畅,每次总是时间很短症状也很轻。 入夏以来,可能是办公室开空调了,也可能是夜半受凉了,或者是上周广州大雨道路被淹班车没法过,等了很久车还不通后只好打着伞在凉水里走了一个多小时回家。(小儿一人在家饿到晚8点多没吃上饭)   结果,我的老毛病又犯了,每晚三四点以后觉得小腿肚冰凉,全身发冷,打喷嚏,呼吸困难,喉中有声,盖上厚点被子,折腾一个多小时才平缓。这两天每天起床都觉得睡衣被汗浸过湿凉凉的。今天尤其严重,就觉得吸也吸不进气,心口那块很堵。 一吸气,脖子尤其天突穴凹进去,一呼气,又都突出来。中午休息自己扎了下足三里,居然也没什么效果,真是糟糕透了。 参考:1、昨天腰点有酸,背有点痒就拔罐了,拔的过程很痒,后来不痒后,发现都起了大水泡。2、上月月经不正常,提前半月来,量少质稀,一直到正常日子才多起来。3春天有段时间很喜欢吃辣的,吃了一段时间后,舌上又起了一裂纹,前右方,很深还有点疼,直到现在,中间我吃了几天牛黄解毒丸,改善很小,我也不敢乱吃药就没吃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