洅鎂 洅鎂
关注数: 76 粉丝数: 254 发帖数: 6,774 关注贴吧数: 128
《雾里三国》 闲话: 鄙人才疏学浅,所知所学有限,虽然很想成为学识渊博的人,但是很清楚这段路还很长。 研究历史,我认为有两点最为重要: 第一,公正!古代那些写历史的人,最被尊敬和崇尚的,一定是最公正的人,一定是不屈的写着真正的历史的人。而被指责和排斥的那些人,一定是在字里行间加上了自己的情感和喜好从而区改了历史的人。(历史书难免有被隐藏和改掉的地方,虽然大部分是胜利者书写的,但是你能从字里行间信任那些史官大部分的记录,相信他们的品性。不管你信不信,我信大部分。) 第二,认真!古代那些写历史的人,最被尊敬和崇尚的,一定是最认真的人,一定是用尽心思负责的写历史的人。而不被采纳和认可的那些人,一定是记录失实而被后人发现的那些人。他们不求甚解,研究历史不认真,搜集的资料少,思考的不够多,片面的拿来用,最后贻笑大方。 古人觉得自己不够好,总是自称卑鄙,我也实在是一个卑鄙的人。但是我反复思量,我写这篇文章,我做到了上面两点。这篇可能会引起争议的文章,可能会被谩骂和指责的文章,是我花了心血立足公正认真写出来的。如果有人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我欢迎大家交流,欢迎大家批评,欢迎一起探讨真相和真理。让我们追慕古贤者,以一个正确的态度交流,好么?谢谢大家。 第一,公正!我是一个蜀迷,我喜欢的人物基本上都是蜀国的,对魏国的人物,说心里话,只喜欢曹操一个人,所以在研究和思考的时候,都没有出现过个人情感和喜好显露的那种感觉。(喜欢,就真的会有感觉的,不是么?举例,我喜欢的一个人:张嶷,看他的内容,我总会热血沸腾,简直喜欢这个人喜欢的不成了,如果评价他,我难以避嫌。)魏国除了曹操和两个文官刘晔以及陈登,我没有喜爱和厌恶任何一个人。请各种迷们放心。鄙人自以为对的起公正二字。 第二,认真!少时看,长时看,成年时看,看过世间沧桑后看。少时看,懵懵懂懂,这些文言文,看的真是没劲。长时看,粗懂。成年时看,略懂,能勾勾画画,能分析内容。看过世间沧桑后看,自以为能把这幅伟大画卷看的清清楚楚,满书的勾画评注,细心的观察每个细节,如果看的枯燥时,我会停下来看白话书籍放松自己,状态好的时候再认认真真的回来研究。鄙人自以为对的起认真二字。   铺垫这么多,只是希望大家像我一样,我用正确的心态写,你们用正确的心态看。最后一起看清历史,看清年少时不求甚解的我们,忽视了什么。 历史迷雾中的曹魏第一将军:曹仁(《雾里三国》第一期,笔名:冀姱) ----------------雾里看三国,看的是人类的光辉和色彩,而不是浮云一般的功与名。依楼听风雨,淡看江湖路。 大魏国,一个战功赫赫的国家,一个遍地英雄的国家,一个可以骄傲站立在历史长河中的国家。即使我喜爱让人伤感的蜀国英豪,即使我感伤风雨飘摇的蜀国,即使我无法改变追求忠孝仁义的本性而站在魏国的对立面,都无法让我不正视历史正视这个值得夸奖的国家。 闲话休提,将军们都站好了在那了,他们都好像活了一样,我的眼睛里,看到的是一个个英雄豪杰,一个个英武盖世的猛士。 如何评价一个将军,我分成五点:统率能力,兵法谋略,个人勇武程度,战功,其他才能。(具体到每一处拿出来讲我做不到,我自己心里清楚,如果你认真看完了每一个人,你也会清楚。然后你心里的一杆秤会有你自己的一个答案。) 本身想效法三国游戏,把武将的能力都以档次分化,但是怕大家较劲,我还是用言语表述吧。(后期武将不考虑了,人不多,事不多,也不好与前期的人比较。还有几个文武兼备但是武上很难讲的人不阐述,例如姓钟的。) 如果看到自己心仪的武将没有入围,请不要着急,后面我会阐述,因为很多武将很特殊! 入围:夏侯渊,曹仁,曹洪,曹休,曹真,夏侯尚,张辽,乐进,于禁,张合(别较劲字啊,图个方便),徐晃,李典,李通,臧霸,文聘,满宠。 先来说说那些特殊的武将: 天字第一号,夏侯惇。这个曹魏地位第一的武将,为什么传记就那么点字,为什么事迹少的可怜,从别的武将那里也仅仅一闪而过,我不知道是真的名过其实还是有政治内幕。那么我们能看到的东西里,前面是在夸韩浩,(这个人挺厉害的,但是没有厉害到顶级,不算上他,让我偷个懒吧。)后面在说他那个弱逼儿子。中间这少少的一段,只讲了一件事情,他是所有武将里,地位最高的,最亲信的,没有任何一个武将能比的上。为什么?原因很肤浅,情,每个人即使曹操一代枭雄,也不可避免。夏侯惇和曹仁是曹操的堂兄弟,是亲属关系最近的,但是夏侯惇不一样,他们是有血源的,曹操父亲是夏侯家子,过给曹家当儿子,他和夏侯惇的堂兄弟是血亲,曹仁不是。每个人将心比心的想一想,我唯一的这个好兄弟,我是不是最信任他,是不是要给他最大的恩宠,更重要的一点,我是不是要让他最安全!夏侯惇,大部分的事情是。。。(请允许我再次偷懒的这么用省略号)看家!以及。。。种地!除了大前期打一些仗,后来零零散散的最多算是领兵,领最安全的兵。地位很高,恩宠很大,也许夏侯惇最大的幸福是他是曹操最亲近的人,也许夏侯惇最大的悲哀也是他是曹操最亲近的人。被人记住的,只有刚烈的性格,好学的品性,清廉的官风以及那只瞎了的眼睛。也许元让很勇猛,也许元让很有统帅能力,但是没有体现的机会;兵法谋略,他丢过一次人,李典比他懂,其余还是没有体现;他的功劳很多算在看家和种地上,战功很难细说,有其他的才能,种地不是表面上那么肤浅和不值一提,他其实管了一件最重要的事,但也仅此而已,将军内政管的再好,也还是将军。一切的一切,让人只能惋惜,并且把夏侯元让当成曹魏的一个象征而已。 贴身护卫,许褚,典韦。这两个人,曹操的好基友,三个字形容,猛!胆!虎!但是,不得不但是,他们是贴身护卫,兼职干干先锋敢死队。将军,我说的是将军。他俩是勇武程度的第一梯队,A+顶级,还有格外的忠心,仅此而已。   儿子,曹彰。他很强,他还是一个有统帅力的将军,也是一个懂兵法的人,他在北方干架干的让人佩服。但是这个处在衔接段的后辈,他的人生,戛然而止。没有办法,历史就是这样,很残酷,没有假设,不是么? 那入围的这些人,我们怎么分析才不至于各持一端混乱的无法评述呢。必须建立一个主线,然后在主线的基础上把其余的添加进去,之后再得出结果。这个主线,是战功,是封赏,是实实在在可以对比的一个内容。这个内容分三种,第一,爵位,第二,将军位,第三,封邑。 细细分析过这三点的人,一定能得出一个结论,爵位基本不用参考,将军位辅助参考,封邑实际参考。爵位是恩宠,虚封形成的那时,爵位经常是因为一件事情而赏赐,一个不能用来评判一个将军一生功绩的参考依据;将军位是地位,资历也会决定将军位,如果条件相当的话,可以用来参考,尤其将军位之后附加的权力,但不能盲目的以将军位决定功绩;封邑,一个明确的数字,因为功劳而封赏的具体的数字,不管资历,最终都会有一个数字。 具体问题一定要具体分析,我并不是拿封邑来决定这个将军的全部,而是从这里入手!看好了,是入手! 曹魏立国,公元220年,封邑: 元让:2500(死在当年,没有立国封邑) 秒才:800(死在219年,没有立国封邑) 曹仁:3500(死在文帝年间) 曹洪:2100(和曹丕的问题死的时候1000) 曹休:2100(文帝年间增到2500,死在文帝年间) 曹真:未知(明帝年间增到2900,死在明帝年间) 夏侯尚:1300(文帝年间增到1900,死在文帝年间) 张辽:2600(死在文帝年间) 乐进:1200(死在218年,没有立国封邑) 于禁:1200(立国前被擒,没有立国封邑) 张合:3300(明帝年间增到4300,死在明帝年间)(文帝年间的微功不大,3300这个数字应为立国封邑,200左右的出入) 徐晃:2900(明帝年间增到3100,死在明帝初期)(文帝年间有破上庸功,2900没准包含文帝年间因上庸功加封,但是应该数字不会太大,300左右的出入) 李典:300(英年早逝,且很特殊的不与人争功,很谦让) 李通:800(英年早逝,这个是死的时间早) 臧霸:3000(明帝年间增到3500,死在明帝年间)(文帝年间的微功不大,3000这个数字应为立国封邑,200左右的出入) 文聘:1400(文帝年间增到1900,死在文帝年间) 满宠:未知(活的时间长,统帅一方时间长,打的仗多,比曹睿早死一年,死前9600!) (括号后面的内容对辅助大家自己评判和分析有帮助,时间空间都是不得不考虑的)
《雾里三国》 闲话: 鄙人才疏学浅,所知所学有限,虽然很想成为学识渊博的人,但是很清楚这段路还很长。 研究历史,我认为有两点最为重要: 第一,公正!古代那些写历史的人,最被尊敬和崇尚的,一定是最公正的人,一定是不屈的写着真正的历史的人。而被指责和排斥的那些人,一定是在字里行间加上了自己的情感和喜好从而区改了历史的人。(历史书难免有被隐藏和改掉的地方,虽然大部分是胜利者书写的,但是你能从字里行间信任那些史官大部分的记录,相信他们的品性。不管你信不信,我信大部分。) 第二,认真!古代那些写历史的人,最被尊敬和崇尚的,一定是最认真的人,一定是用尽心思负责的写历史的人。而不被采纳和认可的那些人,一定是记录失实而被后人发现的那些人。他们不求甚解,研究历史不认真,搜集的资料少,思考的不够多,片面的拿来用,最后贻笑大方。 古人觉得自己不够好,总是自称卑鄙,我也实在是一个卑鄙的人。但是我反复思量,我写这篇文章,我做到了上面两点。这篇可能会引起争议的文章,可能会被谩骂和指责的文章,是我花了心血立足公正认真写出来的。如果有人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我欢迎大家交流,欢迎大家批评,欢迎一起探讨真相和真理。让我们追慕古贤者,以一个正确的态度交流,好么?谢谢大家。 第一,公正!我是一个蜀迷,我喜欢的人物基本上都是蜀国的,对魏国的人物,说心里话,只喜欢曹操一个人,所以在研究和思考的时候,都没有出现过个人情感和喜好显露的那种感觉。(喜欢,就真的会有感觉的,不是么?举例,我喜欢的一个人:张嶷,看他的内容,我总会热血沸腾,简直喜欢这个人喜欢的不成了,如果评价他,我难以避嫌。)魏国除了曹操和两个文官刘晔以及陈登,我没有喜爱和厌恶任何一个人。请各种迷们放心。鄙人自以为对的起公正二字。 第二,认真!少时看,长时看,成年时看,看过世间沧桑后看。少时看,懵懵懂懂,这些文言文,看的真是没劲。长时看,粗懂。成年时看,略懂,能勾勾画画,能分析内容。看过世间沧桑后看,自以为能把这幅伟大画卷看的清清楚楚,满书的勾画评注,细心的观察每个细节,如果看的枯燥时,我会停下来看白话书籍放松自己,状态好的时候再认认真真的回来研究。鄙人自以为对的起认真二字。   铺垫这么多,只是希望大家像我一样,我用正确的心态写,你们用正确的心态看。最后一起看清历史,看清年少时不求甚解的我们,忽视了什么。 历史迷雾中的曹魏第一将军:曹仁(《雾里三国》第一期,笔名:冀姱) ----------------雾里看三国,看的是人类的光辉和色彩,而不是浮云一般的功与名。依楼听风雨,淡看江湖路。 大魏国,一个战功赫赫的国家,一个遍地英雄的国家,一个可以骄傲站立在历史长河中的国家。即使我喜爱让人伤感的蜀国英豪,即使我感伤风雨飘摇的蜀国,即使我无法改变追求忠孝仁义的本性而站在魏国的对立面,都无法让我不正视历史正视这个值得夸奖的国家。 闲话休提,将军们都站好了在那了,他们都好像活了一样,我的眼睛里,看到的是一个个英雄豪杰,一个个英武盖世的猛士。 如何评价一个将军,我分成五点:统率能力,兵法谋略,个人勇武程度,战功,其他才能。(具体到每一处拿出来讲我做不到,我自己心里清楚,如果你认真看完了每一个人,你也会清楚。然后你心里的一杆秤会有你自己的一个答案。) 本身想效法三国游戏,把武将的能力都以档次分化,但是怕大家较劲,我还是用言语表述吧。(后期武将不考虑了,人不多,事不多,也不好与前期的人比较。还有几个文武兼备但是武上很难讲的人不阐述,例如姓钟的。) 如果看到自己心仪的武将没有入围,请不要着急,后面我会阐述,因为很多武将很特殊! 入围:夏侯渊,曹仁,曹洪,曹休,曹真,夏侯尚,张辽,乐进,于禁,张合(别较劲字啊,图个方便),徐晃,李典,李通,臧霸,文聘,满宠。 先来说说那些特殊的武将: 天字第一号,夏侯惇。这个曹魏地位第一的武将,为什么传记就那么点字,为什么事迹少的可怜,从别的武将那里也仅仅一闪而过,我不知道是真的名过其实还是有政治内幕。那么我们能看到的东西里,前面是在夸韩浩,(这个人挺厉害的,但是没有厉害到顶级,不算上他,让我偷个懒吧。)后面在说他那个弱逼儿子。中间这少少的一段,只讲了一件事情,他是所有武将里,地位最高的,最亲信的,没有任何一个武将能比的上。为什么?原因很肤浅,情,每个人即使曹操一代枭雄,也不可避免。夏侯惇和曹仁是曹操的堂兄弟,是亲属关系最近的,但是夏侯惇不一样,他们是有血源的,曹操父亲是夏侯家子,过给曹家当儿子,他和夏侯惇的堂兄弟是血亲,曹仁不是。每个人将心比心的想一想,我唯一的这个好兄弟,我是不是最信任他,是不是要给他最大的恩宠,更重要的一点,我是不是要让他最安全!夏侯惇,大部分的事情是。。。(请允许我再次偷懒的这么用省略号)看家!以及。。。种地!除了大前期打一些仗,后来零零散散的最多算是领兵,领最安全的兵。地位很高,恩宠很大,也许夏侯惇最大的幸福是他是曹操最亲近的人,也许夏侯惇最大的悲哀也是他是曹操最亲近的人。被人记住的,只有刚烈的性格,好学的品性,清廉的官风以及那只瞎了的眼睛。也许元让很勇猛,也许元让很有统帅能力,但是没有体现的机会;兵法谋略,他丢过一次人,李典比他懂,其余还是没有体现;他的功劳很多算在看家和种地上,战功很难细说,有其他的才能,种地不是表面上那么肤浅和不值一提,他其实管了一件最重要的事,但也仅此而已,将军内政管的再好,也还是将军。一切的一切,让人只能惋惜,并且把夏侯元让当成曹魏的一个象征而已。 贴身护卫,许褚,典韦。这两个人,曹操的好基友,三个字形容,猛!胆!虎!但是,不得不但是,他们是贴身护卫,兼职干干先锋敢死队。将军,我说的是将军。他俩是勇武程度的第一梯队,A+顶级,还有格外的忠心,仅此而已。   儿子,曹彰。他很强,他还是一个有统帅力的将军,也是一个懂兵法的人,他在北方干架干的让人佩服。但是这个处在衔接段的后辈,他的人生,戛然而止。没有办法,历史就是这样,很残酷,没有假设,不是么? 那入围的这些人,我们怎么分析才不至于各持一端混乱的无法评述呢。必须建立一个主线,然后在主线的基础上把其余的添加进去,之后再得出结果。这个主线,是战功,是封赏,是实实在在可以对比的一个内容。这个内容分三种,第一,爵位,第二,将军位,第三,封邑。 细细分析过这三点的人,一定能得出一个结论,爵位基本不用参考,将军位辅助参考,封邑实际参考。爵位是恩宠,虚封形成的那时,爵位经常是因为一件事情而赏赐,一个不能用来评判一个将军一生功绩的参考依据;将军位是地位,资历也会决定将军位,如果条件相当的话,可以用来参考,尤其将军位之后附加的权力,但不能盲目的以将军位决定功绩;封邑,一个明确的数字,因为功劳而封赏的具体的数字,不管资历,最终都会有一个数字。 具体问题一定要具体分析,我并不是拿封邑来决定这个将军的全部,而是从这里入手!看好了,是入手! 曹魏立国,公元220年,封邑: 元让:2500(死在当年,没有立国封邑) 秒才:800(死在219年,没有立国封邑) 曹仁:3500(死在文帝年间) 曹洪:2100(和曹丕的问题死的时候1000) 曹休:2100(文帝年间增到2500,死在文帝年间) 曹真:未知(明帝年间增到2900,死在明帝年间) 夏侯尚:1300(文帝年间增到1900,死在文帝年间) 张辽:2600(死在文帝年间) 乐进:1200(死在218年,没有立国封邑) 于禁:1200(立国前被擒,没有立国封邑) 张合:3300(明帝年间增到4300,死在明帝年间)(文帝年间的微功不大,3300这个数字应为立国封邑,200左右的出入) 徐晃:2900(明帝年间增到3100,死在明帝初期)(文帝年间有破上庸功,2900没准包含文帝年间因上庸功加封,但是应该数字不会太大,300左右的出入) 李典:300(英年早逝,且很特殊的不与人争功,很谦让) 李通:800(英年早逝,这个是死的时间早) 臧霸:3000(明帝年间增到3500,死在明帝年间)(文帝年间的微功不大,3000这个数字应为立国封邑,200左右的出入) 文聘:1400(文帝年间增到1900,死在文帝年间) 满宠:未知(活的时间长,统帅一方时间长,打的仗多,比曹睿早死一年,死前9600!) (括号后面的内容对辅助大家自己评判和分析有帮助,时间空间都是不得不考虑的)
后三国时代第一神将:邓艾《雾里三国》 闲话: 上一期《角落里的上将:张嶷》的无人问津让我倍感挫伤,还真的如题一般,被遗忘在了角落。我反问自己,值得么?好好的想了想,我觉得,值得!哪怕世界都遗忘了他,我不会,哪怕没有人谈论他,我会。 哪怕写文的路再艰辛,我不会放弃!放弃我就会输一辈子,这个世界不缺少有才能的人,这个世界也不缺少有梦想的人。我可能才不及中人,梦想不够远大。但我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个为了梦想奋斗终生的人!我的梦想需要更多的读者来帮助完成,而我也希望我写的东西对你们有意义,也能帮助你们,能给予你们更多的正能量。 本身准备写《三国里的江湖道》,鉴于上一期的萧条,我还是写一些出名一点的人吧,等到以后看的人多了再唱江湖曲吧。 由于上一期没人看,鄙人的一些啰嗦就再啰嗦一遍。 春秋战国为什么精彩,精彩的比三国还绚丽,因为纯粹。时代越发展,一切越多元,人也越多,人也越复杂,纯粹就越来越难。周对于中国历史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于这个王朝,他带领中华民族走向文明,人类脱离野蛮,不再任由自己的野性生存,用道德约束自身,功莫大焉。 什么事情刚开始的时候都是最纯粹的,时间久了会变质。(比如说爱情?)南北朝这个分水岭之前的世界,都还算纯粹,而其中,开始的时候最纯粹。这个纯粹的时代的很多道理往往是散发出最纯粹气息的真理。 《国语》里齐语很少,主要就是管仲和小白的二人转。其中有一句话反复了四遍,这句话对于后代子孙意义重大。(尤其对于教育,鄙人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成为一个长者,培养出一个个优秀的少年。) “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 对于咱们自己的学问,小子我虽然浮躁,但是庆幸自己一直怀抱着一种虔诚的心态,不见物而迁,认认真真的研究了解学习,也希望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是有益的,是公正的。 第一期写到《迷雾中的三国第一将军:曹仁》,事后和朋友们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不足,这促使我产生一种愿望,希望写更多的东西,希望一点点完善自己的写作。(惭愧,梦想是成为作家,并且再惭愧也会坚持。)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我想勇敢的写成一个系列,有许许多多的人们认可了我的东西,有许许多多的人愿意了解更多自己的未知,并且拥有非常良好的心态,这是我斗胆的动力。 福尔摩斯,或者说柯南道尔说过三个道理。这三个道理是我写这个系列的准则(不论什么民族和国家,正确的真理永远值得学习): 一,写成小说的同时,其实你已经给它加了一层艺术的色彩,正像在抽象的几何空间里参杂进爱情故事。 二,不要像记帐一样把每件事都记下来,可以省略一些事,详细叙述一些事,这样才能突出重点。 三,不要让一个人的形象影响你的判断力是十分重要的,感情用事会影响大脑的准确判断。 三大准则下,我的这个系列不是小说,而是去公正的研究理论的文章,用语用句我觉得不用苛求,太古板读者会看的难受的。 本篇文章最后我附加一个自己写的短篇小说,如果喜欢的人多,我会努力拓展成一个完整的世界。 以后有机会我会附加自己和朋友合作创作的歌曲,如果喜欢的人多,我们也会努力拓展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世界的创造,就是一个一个拥有梦想的人走在一起,一起坚定的战斗,对么。
后三国时代第一神将:邓艾《雾里三国》 闲话: 上一期《角落里的上将:张嶷》的无人问津让我倍感挫伤,还真的如题一般,被遗忘在了角落。我反问自己,值得么?好好的想了想,我觉得,值得!哪怕世界都遗忘了他,我不会,哪怕没有人谈论他,我会。 哪怕写文的路再艰辛,我不会放弃!放弃我就会输一辈子,这个世界不缺少有才能的人,这个世界也不缺少有梦想的人。我可能才不及中人,梦想不够远大。但我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个为了梦想奋斗终生的人!我的梦想需要更多的读者来帮助完成,而我也希望我写的东西对你们有意义,也能帮助你们,能给予你们更多的正能量。 本身准备写《三国里的江湖道》,鉴于上一期的萧条,我还是写一些出名一点的人吧,等到以后看的人多了再唱江湖曲吧。 由于上一期没人看,鄙人的一些啰嗦就再啰嗦一遍。 春秋战国为什么精彩,精彩的比三国还绚丽,因为纯粹。时代越发展,一切越多元,人也越多,人也越复杂,纯粹就越来越难。周对于中国历史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于这个王朝,他带领中华民族走向文明,人类脱离野蛮,不再任由自己的野性生存,用道德约束自身,功莫大焉。 什么事情刚开始的时候都是最纯粹的,时间久了会变质。(比如说爱情?)南北朝这个分水岭之前的世界,都还算纯粹,而其中,开始的时候最纯粹。这个纯粹的时代的很多道理往往是散发出最纯粹气息的真理。 《国语》里齐语很少,主要就是管仲和小白的二人转。其中有一句话反复了四遍,这句话对于后代子孙意义重大。(尤其对于教育,鄙人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成为一个长者,培养出一个个优秀的少年。) “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 对于咱们自己的学问,小子我虽然浮躁,但是庆幸自己一直怀抱着一种虔诚的心态,不见物而迁,认认真真的研究了解学习,也希望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是有益的,是公正的。 第一期写到《迷雾中的三国第一将军:曹仁》,事后和朋友们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不足,这促使我产生一种愿望,希望写更多的东西,希望一点点完善自己的写作。(惭愧,梦想是成为作家,并且再惭愧也会坚持。)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我想勇敢的写成一个系列,有许许多多的人们认可了我的东西,有许许多多的人愿意了解更多自己的未知,并且拥有非常良好的心态,这是我斗胆的动力。 福尔摩斯,或者说柯南道尔说过三个道理。这三个道理是我写这个系列的准则(不论什么民族和国家,正确的真理永远值得学习): 一,写成小说的同时,其实你已经给它加了一层艺术的色彩,正像在抽象的几何空间里参杂进爱情故事。 二,不要像记帐一样把每件事都记下来,可以省略一些事,详细叙述一些事,这样才能突出重点。 三,不要让一个人的形象影响你的判断力是十分重要的,感情用事会影响大脑的准确判断。 三大准则下,我的这个系列不是小说,而是去公正的研究理论的文章,用语用句我觉得不用苛求,太古板读者会看的难受的。 本篇文章最后我附加一个自己写的短篇小说,如果喜欢的人多,我会努力拓展成一个完整的世界。 以后有机会我会附加自己和朋友合作创作的歌曲,如果喜欢的人多,我们也会努力拓展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世界的创造,就是一个一个拥有梦想的人走在一起,一起坚定的战斗,对么。
角落里的上将:张嶷《雾里三国》   闲话:   春秋战国为什么精彩,精彩的比三国还绚丽,因为纯粹。时代越发展,一切越多元,人也越多,人也越复杂,纯粹就越来越难。周对于中国历史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于这个王朝,他带领中华民族走向文明,人类脱离野蛮,不再任由自己的野性生存,用道德约束自身,功莫大焉。   什么事情刚开始的时候都是最纯粹的,时间久了会变质。(比如说爱情?)南北朝这个分水岭之前的世界,都还算纯粹,而其中,开始的时候最纯粹。这个纯粹的时代的很多道理往往是散发出最纯粹气息的真理。   《国语》里齐语很少,主要就是管仲和小白的二人转。其中有一句话反复了四遍,这句话对于后代子孙意义重大。(尤其对于教育,鄙人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成为一个长者,培养出一个个优秀的少年。)   “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   对于咱们自己的学问,小子我虽然浮躁,但是庆幸自己一直怀抱着一种虔诚的心态,不见物而迁,认认真真的研究了解学习,也希望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是有益的,是公正的。   上一期写到《迷雾中的三国第一将军:曹仁》,事后和朋友们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不足,这促使我产生一种愿望,希望写更多的东西,希望一点点完善自己的写作。(惭愧,梦想是成为作家,并且再惭愧也会坚持。)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我想勇敢的写成一个系列,有许许多多的人们认可了我的东西,有许许多多的人愿意了解更多自己的未知,并且拥有非常良好的心态,这是我斗胆的动力。   福尔摩斯,或者说柯南道尔说过三个道理。这三个道理是我写这个系列的准则(不论什么民族和国家,正确的真理永远值得学习):   一,写成小说的同时,其实你已经给它加了一层艺术的色彩,正像在抽象的几何空间里参杂进爱情故事。   二,不要像记帐一样把每件事都记下来,可以省略一些事,详细叙述一些事,这样才能突出重点。   三,不要让一个人的形象影响你的判断力是十分重要的,感情用事会影响大脑的准确判断。   三大准则下,我的这个系列不是小说,而是去公正的研究理论的文章,用语用句我觉得不用苛求,太古板读者会看的难受的。   本篇文章最后我附加一个自己写的短篇小说,如果喜欢的人多,我会努力拓展成一个完整的世界。   以后有机会我会附加自己和朋友合作创作的歌曲,如果喜欢的人多,我们也会努力拓展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世界的创造,就是一个一个拥有梦想的人走在一起,一起坚定的战斗,对么。
角落里的上将:张嶷《雾里三国》   闲话:   春秋战国为什么精彩,精彩的比三国还绚丽,因为纯粹。时代越发展,一切越多元,人也越多,人也越复杂,纯粹就越来越难。周对于中国历史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于这个王朝,他带领中华民族走向文明,人类脱离野蛮,不再任由自己的野性生存,用道德约束自身,功莫大焉。   什么事情刚开始的时候都是最纯粹的,时间久了会变质。(比如说爱情?)南北朝这个分水岭之前的世界,都还算纯粹,而其中,开始的时候最纯粹。这个纯粹的时代的很多道理往往是散发出最纯粹气息的真理。   《国语》里齐语很少,主要就是管仲和小白的二人转。其中有一句话反复了四遍,这句话对于后代子孙意义重大。(尤其对于教育,鄙人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成为一个长者,培养出一个个优秀的少年。)   “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   对于咱们自己的学问,小子我虽然浮躁,但是庆幸自己一直怀抱着一种虔诚的心态,不见物而迁,认认真真的研究了解学习,也希望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是有益的,是公正的。   上一期写到《迷雾中的三国第一将军:曹仁》,事后和朋友们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不足,这促使我产生一种愿望,希望写更多的东西,希望一点点完善自己的写作。(惭愧,梦想是成为作家,并且再惭愧也会坚持。)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我想勇敢的写成一个系列,有许许多多的人们认可了我的东西,有许许多多的人愿意了解更多自己的未知,并且拥有非常良好的心态,这是我斗胆的动力。   福尔摩斯,或者说柯南道尔说过三个道理。这三个道理是我写这个系列的准则(不论什么民族和国家,正确的真理永远值得学习):   一,写成小说的同时,其实你已经给它加了一层艺术的色彩,正像在抽象的几何空间里参杂进爱情故事。   二,不要像记帐一样把每件事都记下来,可以省略一些事,详细叙述一些事,这样才能突出重点。   三,不要让一个人的形象影响你的判断力是十分重要的,感情用事会影响大脑的准确判断。   三大准则下,我的这个系列不是小说,而是去公正的研究理论的文章,用语用句我觉得不用苛求,太古板读者会看的难受的。   本篇文章最后我附加一个自己写的短篇小说,如果喜欢的人多,我会努力拓展成一个完整的世界。   以后有机会我会附加自己和朋友合作创作的歌曲,如果喜欢的人多,我们也会努力拓展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世界的创造,就是一个一个拥有梦想的人走在一起,一起坚定的战斗,对么。 不要插楼亲
各位李献计,花了7年多时间,我想的对么。 不太懂,是外面有风,还是心里有风,就是每当有风有太阳的时候,总会安静的看一会儿西方。呼唤还是牵绊,也说不清。心,经由翻腾到波澜再到涟漪,最后如镜湖。 时光会带走一些东西,也会留下一些东西。我是一个会被外物改变的普通人,或者不得不承认,我是一个很会被别人影响的人。然后没有成长为一些人希望的那样,仅仅成长为一个还算厚道的人。最后我也不清楚这是否就是我的本来面目,我只是个普通人,我只能尽力。 而时光也没有带走一些你希望其带走的东西,比如我的柔弱,比如我的不积极,比如很多我不希望或别人不希望我有的东西。时间只是个老师而已,不是救世主。他只能教会我怎么去面对自己的缺点,怎么去尽自己的努力改善自己的缺点,改善,而不是改变,改变这个词太绝对了,只是个理想的谎言。谎言总是会伤害到别人的,不管有意或者无意。 庆幸的是,时光带不走一些东西,比如一些本性,好的本性,我喜悦的看到自己不会失去一些东西。所以我不可能失去爱,不是么。 年少时,总是看向西方,思念一个姑娘。几年过去,理智的明白,爱的已经不是她,只是爱的那时的她,一个存在于内心的角色。一个善良坚强的幻影,一个曾经深爱或许以后也会深爱的幻影,而这个幻影不见得是一个人。第一次看到那个幻影的时候,金色的阳光牵动长发,我以为那是生命的全部,而下一次看到那个幻影的时候,迎着刺眼的眼光,我一定会让这个幻影明白,它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远去的笑声不是为了让我们怅然若失,西去的太阳也不是为了让我们留恋不舍。青春的舞步滑动绚丽的线条远去,曲终而已,人不会散,心未曾变色,就不曾失去一切。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