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凤岭 郝凤岭
关注数: 26 粉丝数: 2,041 发帖数: 15,839 关注贴吧数: 25
诽谤造谣、人身攻击郝凤岭、严龙兴的八极拳散打被ko【假视频】 又是骗子、老赖在【P图标题】!! 诽谤造谣、造假、人身攻击郝凤岭、严龙兴的八极拳散打被ko【假视频】! --------------------------------------------------------------------------------------------------   一会儿说这个是郝凤岭,一会儿说这个是严龙兴,惹人笑不?先搞清楚这俩人长什么模样,再来讽刺不迟,严和郝都已经年过六十岁了。   网上有个八极拳散打的视频曾经数度更名,一会儿被打的是严龙兴,一会儿被打的是郝凤岭,再又摇身变成郝或严的徒弟,反正是没个定数,想要攻讦诽谤谁,那被揍的就可以变成谁,堪称神器。   视频地址及讨论见:http://tieba.baidu.com/p/3367472114   严先生和郝先生的身形体态如何,造谣散打被ko、侮辱郝凤岭、严龙兴的八极拳散打被ko视频!!百度有很多图片,诸君自有鉴别能力。 且不说这视频是在贬低、抹黑百度贴吧【八极拳吧】的吧主郝凤岭! 单看视频的对打而言,挨打的那位根本就没想动手打,所以他只防几下意思意思,连进攻都不进攻。但打人的的那位下手却手不知轻重,很明显都看到他得寸进尺,用手打完还用手肘再击人面门。像这样单方面的去攻击一个根本不想与对方较量的人,还越打越狠。这样叫KO?倒不如说是欺负人! 这已经不是单方面的抹黑八极拳了,已经连散打都给黑了! 别有用心的人,变着法子在【玩弄编辑、篡改该视频的“标题”】,攻击他人! 一个所谓的散打视频,可以编辑十几个【标题】!如果看谁不顺眼,就把他的姓名改成他被ko的【标题】,哈哈
转发”龙叼帮“:小记:关于“八极拳单练八招” 小记:关于“八极拳单练八招” 1984年7月的一天,我在恩师家与他聊起《武林》杂志当年第一、二期上刊登的上海体院刘方同、邱丕相两位教授发表的“八极拳单练及实用法”一文,老师听后先是一愣,后在看了杂志后又有点不快,口中喃喃地说:“怎么连个名都不署?”过了一会,老师对我说起了此文的来龙去脉。 原来,1983年夏天,刘方同、邱丕相两位上海体院武术系的教授利用假期来到了郝鸿昌恩师的居所(东方村九号原“白崇禧寓所”),用了整整两个多星期的时间,向郝鸿昌恩师学习了“八极拳单练及实用法”(俗称“八极拳单练八招”),学会后离开时也没有说会整理后发表这些内容……只是想不到,半年后他们俩就把郝鸿昌恩师所传授的内容整理发表出来了,但遗撼的是,文章发表时没有署传授者郝鸿昌的名字。 我听后对恩师说,他俩发表时没有署你的名字,或许是有什么顾忌,因为你原来是旧中央国术馆的人,会否对他们俩个大学武术教授带去什么不好的政治影响呢?但无论如何,他们将你的这个东西发表出去,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八极拳的一些内练的东西,再说,他们整理发表了,还省得你自己去化时间整理呢,区别只是这东西到底是谁的或许大多数人不知道罢了。再说,既然你把真相告诉了我,总有一天,我也会告诉别人的。师父听了点点头,就此作罢了…… 此次整理入谱前,本人对原文的所有123幅图片进行了处理,并对前四招与后四招在原来发表时格式不统一的问题亦作了调整,使其格式完整统一,图片清晰可鉴,有助于练习者参照附图习练此单练八招。对原文的文字内容也作了小部分修改,去除了原文“引子”部分对八极拳历史的介绍,而是直接从八极拳单练八招的简介开始,直奔主题。如有不当还请指正为盼。 谨以此小记,告吾八极同仁。
吴钟故里,魂系八极的常庆祝 --- 郝凤岭 ============================================= 清世宗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严务乡后庄科村,诞生了中华八极拳的祖师---吴钟。 吴钟,博采众家之长,以八极拳、六合大枪为核心,创立了八极拳门户武学体系。从此名家推演,八极拳门户成为中华武林独树一帜的上乘显学,尤其在清末民国前期,辉煌到极致,“神枪” 吴钟之后,先后涌现了数代闻名全国的八极拳精英,八极拳先贤霍殿阁、刘云樵、李健吾成为保 卫溥 , 仪、 蒋 , 中 , 正、毛 主 席之列,八极拳门的自豪、骄傲。 吴钟为创立独具特色的八极拳体系,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为中华武术发展建立了不杇的功勋,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为后人留下了无可估量的历史武术文化遗产。八极拳流派体系的形成,凝聚着吴钟师祖高境界的技术、技能和智慧,代表着千百年来古代武术的最高成就。八极拳门人将永远铭记师祖吴钟的英名,历代传颂。 沧海桑田,时光回转,没有什么是一直在传承的,唯独八极拳在吴钟的故乡---山东省庆云县,代代传承和延续着…… 白驹过隙,抚看今朝,吴钟的故乡---庆云县,活跃着一位出类拔萃的八极拳佼佼者,他是庆云县首届十大文化名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吴钟八极拳”代表性传承人,任海内外(吴钟八极拳研究会)第二届会长、庆云县人民法院监察室主任、八极大家常庆祝先生。 常庆祝自幼习武,师从著名拳师马英亮先生学习丁玉林系八极拳;师从“马氏四杰”中的中国通备武术学院院长、甘肃省武术协会副主席马颖达先生和著名历史学家、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马明达先生习练吴钟八极拳通备武艺。擅长八极拳、劈挂拳、翻子拳、通备大架子、六合大枪、风磨棍、鞭杆、双手刀法等拳械。几年来为传播吴钟八极拳通备技艺广收门徒,弟子遍及海内外。受西南大学国学院邀请传授八极拳。业余为庆云职业教育专科学校教授八极拳,培养了大批武术教学人才。为创始在庆云县的这一武学珍宝吴钟八极拳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在1991年山东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比赛中获八极拳、关刀二等奖;2009年7月首届世界中华国术大赛获八极拳金牌、风磨棍银牌;2011年7月代表德州武协参加2011年第五届山东省武协传统武术比赛中获传统项目八极拳、风磨棍金牌;2011年11月带领庆云吴钟故里代表队参加山东武协“明湖友谊杯”山东省传统武术邀请赛,获金牌6块、银牌3块、铜牌一块,常庆祝获八极拳、鞭杆两块金牌。2012年秦皇岛全国八极拳论坛论文《八极拳祖师吴钟故里的历史沿革与吴钟后代传承》获一等奖。 2010年8月,常庆祝参加上海世界八极拳同门“上海会议”,作为吴钟八极拳研究会筹委会成员积极参与研究会成立筹备工作。2010年10月吴钟八极拳研究会成立被推选为常务副会长。配合(吴钟族裔)吴金光、吴桂仙、吴炳升先生主持恩师马明达先生携弟子门人出资的“仰钟园”修建工作;积极做好吴钟祖师立碑揭碑后勤工作,2010年10月6日来自世界各地的八极拳同门在“仰钟园”为祖师吴钟举行了隆重的揭碑庆典,增强了八极拳门人的凝聚力。又连续参与了河北省沧州自来屯、罗疃、南良、南皮小集八极拳先贤的树碑立传工作;2011年4月17日参加研究会组织在天津北辰区举行的全国传统八极拳精英散手擂台赛选拔评判工作; 2012年8月24日主持了八极拳研究会在河北省秦皇岛召开的“全国八极拳论坛”的“八极拳总谱关于传承情况辨析会议”及“技艺交流”裁判工作;2012年10月作为吴钟八极拳研究会代表之一配合庆云县政府接待了台湾武坛八极拳代表团一行32人到庆云八极拳寻根之旅,暨海峡两岸八极拳技艺交流。2013年11月2日吴钟八极拳研究会换届会议在庆云举行,常庆祝当选新一届研究会会长。 吴钟八极拳研究会成立几年来,常庆祝参与或主持组织各项大型活动20多次,参加人数达7000余人次。主要研究了八极拳门团结、发展、交流、修谱等事务。加速传承八极技艺,努力弘扬八极精神;组织为历代先贤修墓立碑,表达了铭记先贤传道授业之恩,缅怀先贤的丰功伟绩,激励后学再创辉煌。常庆祝几年来不惜人力物力积极参与或亲自主持研究会的各项工作,为吴钟八极拳研究会工作做出来巨大贡献。 个子不高而坦诚憨厚的常庆祝,与笔者(郝凤岭)数次见面,感觉到他平易近人,态度和蔼,待人谦逊,谈吐沉稳,由里而外散发出高尚的人格修养。如果谈论起武术来, 他柔和的目光里会顿时透射出自信和坚毅,依稀又让人看到他当年在赛场上勇攀高峰的英姿。 扬在脸上的自信, 长在心底的善良, 融进血里的骨气, 刻进生命里坚强! 常庆祝演练的武术,上身挺拔,足跟着地 ,工整严密又舒展自如 ,起似镗锉、落似钢钩、至刚至柔、气吞山河,顿觉有美的享受,力的感染。 每逢气清景明,万物复苏的清明节,常庆祝在山东省庆云县故乡,以八极拳祖师爷--吴钟故里的传统风俗习惯,悲思愁绪.,祭拜师祖吴钟,这不仅仅是祭祀,更重要的是“感恩”、敬重社会公德,感恩那些有利于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历史杰出人物。慎终追远、尊师重道,因为他身上还流淌着“礼义廉耻”的中华民族精神,满载着正能量。 千古彷徨断魂日, 落花轻履草泪痕, 画栋前临柳杨岸, 城南思妇愁多梦, 三春烟雨锁重楼, 清明春深寄相思。 常庆祝神情凝重地对笔者再三重申:有些屑小之徒,欲达私利,将八极拳祖师吴钟的出生地恶意造假、篡改,动迁为孟村,造成了八极门的误读,混淆视听!告诫八极门人,八极拳真实的承传历史、人物不容随意更改,否则以讹传讹,误导伤害八极后人,后患无穷!不仅对吴钟祖师的不尊重,更对八极拳完整真实的历史传承体系、总谱的严重侵袭,必须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对得起九泉之下的吴钟爷!!! 问道乾坤里,修行方寸间! “带头大哥”常庆祝会长正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忠实践行着他自己的豪言壮语,光前裕后,为八极拳“后学”树立了榜样! 武术是中华民族特殊的文化符号,凝聚正能量,演绎着感动与精彩。 愿吴钟传的八极之花,含苞生机,芬芳磬人,在五湖四海尽情绽放。 ================================================================= 照片: (图一)常庆祝先生的拳照。 (图二)2010年8月,海内外八极拳各系代表在上海精武体育会的合影(上海会议)。 (图三)常庆祝夫妇在上海,与严龙兴、凌壕、郝凤岭等合影。、
吴钟故里,魂系八极的常庆祝 --- 郝凤岭 ============================================= 清世宗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严务乡后庄科村,诞生了中华八极拳的祖师---吴钟。 吴钟,博采众家之长,以八极拳、六合大枪为核心,创立了八极拳门户武学体系。从此名家推演,八极拳门户成为中华武林独树一帜的上乘显学,尤其在清末民国前期,辉煌到极致,“神枪” 吴钟之后,先后涌现了数代闻名全国的八极拳精英,八极拳先贤霍殿阁、刘云樵、李健吾成为保卫溥仪、蒋中正、毛泽东之列,八极拳门的自豪、骄傲。 吴钟为创立独具特色的八极拳体系,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为中华武术发展建立了不杇的功勋,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为后人留下了无可估量的历史武术文化遗产。八极拳流派体系的形成,凝聚着吴钟师祖高境界的技术、技能和智慧,代表着千百年来古代武术的最高成就。八极拳门人将永远铭记师祖吴钟的英名,历代传颂。 沧海桑田,时光回转,没有什么是一直在传承的,唯独八极拳在吴钟的故乡---山东省庆云县,代代传承和延续着…… 白驹过隙,抚看今朝,吴钟的故乡---庆云县,活跃着一位出类拔萃的八极拳佼佼者,他是庆云县首届十大文化名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吴钟八极拳”代表性传承人,任海内外(吴钟八极拳研究会)第二届会长、庆云县人民法院监察室主任、八极大家常庆祝先生。 常庆祝自幼习武,师从著名拳师马英亮先生学习丁玉林系八极拳;师从“马氏四杰”中的中国通备武术学院院长、甘肃省武术协会副主席马颖达先生和著名历史学家、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马明达先生习练吴钟八极拳通备武艺。擅长八极拳、劈挂拳、翻子拳、通备大架子、六合大枪、风磨棍、鞭杆、双手刀法等拳械。几年来为传播吴钟八极拳通备技艺广收门徒,弟子遍及海内外。受西南大学国学院邀请传授八极拳。业余为庆云职业教育专科学校教授八极拳,培养了大批武术教学人才。为创始在庆云县的这一武学珍宝吴钟八极拳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在1991年山东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比赛中获八极拳、关刀二等奖;2009年7月首届世界中华国术大赛获八极拳金牌、风磨棍银牌;2011年7月代表德州武协参加2011年第五届山东省武协传统武术比赛中获传统项目八极拳、风磨棍金牌;2011年11月带领庆云吴钟故里代表队参加山东武协“明湖友谊杯”山东省传统武术邀请赛,获金牌6块、银牌3块、铜牌一块,常庆祝获八极拳、鞭杆两块金牌。2012年秦皇岛全国八极拳论坛论文《八极拳祖师吴钟故里的历史沿革与吴钟后代传承》获一等奖。 2010年8月,常庆祝参加上海世界八极拳同门“上海会议”,作为吴钟八极拳研究会筹委会成员积极参与研究会成立筹备工作。2010年10月吴钟八极拳研究会成立被推选为常务副会长。配合(吴钟族裔)吴金光、吴桂仙、吴炳升先生主持恩师马明达先生携弟子门人出资的“仰钟园”修建工作;积极做好吴钟祖师立碑揭碑后勤工作,2010年10月6日来自世界各地的八极拳同门在“仰钟园”为祖师吴钟举行了隆重的揭碑庆典,增强了八极拳门人的凝聚力。又连续参与了河北省沧州自来屯、罗疃、南良、南皮小集八极拳先贤的树碑立传工作;2011年4月17日参加研究会组织在天津北辰区举行的全国传统八极拳精英散手擂台赛选拔评判工作; 2012年8月24日主持了八极拳研究会在河北省秦皇岛召开的“全国八极拳论坛”的“八极拳总谱关于传承情况辨析会议”及“技艺交流”裁判工作;2012年10月作为吴钟八极拳研究会代表之一配合庆云县政府接待了台湾武坛八极拳代表团一行32人到庆云八极拳寻根之旅,暨海峡两岸八极拳技艺交流。2013年11月2日吴钟八极拳研究会换届会议在庆云举行,常庆祝当选新一届研究会会长。 吴钟八极拳研究会成立几年来,常庆祝参与或主持组织各项大型活动20多次,参加人数达7000余人次。主要研究了八极拳门团结、发展、交流、修谱等事务。加速传承八极技艺,努力弘扬八极精神;组织为历代先贤修墓立碑,表达了铭记先贤传道授业之恩,缅怀先贤的丰功伟绩,激励后学再创辉煌。常庆祝几年来不惜人力物力积极参与或亲自主持研究会的各项工作,为吴钟八极拳研究会工作做出来巨大贡献。 个子不高而坦诚憨厚的常庆祝,与笔者(郝凤岭)数次见面,感觉到他平易近人,态度和蔼,待人谦逊,谈吐沉稳,由里而外散发出高尚的人格修养。如果谈论起武术来, 他柔和的目光里会顿时透射出自信和坚毅,依稀又让人看到他当年在赛场上勇攀高峰的英姿。 扬在脸上的自信, 长在心底的善良, 融进血里的骨气, 刻进生命里坚强! 常庆祝演练的武术,上身挺拔,足跟着地 ,工整严密又舒展自如 ,起似镗锉、落似钢钩、至刚至柔、气吞山河,顿觉有美的享受,力的感染。 每逢气清景明,万物复苏的清明节,常庆祝在山东省庆云县故乡,以八极拳祖师爷--吴钟故里的传统风俗习惯,悲思愁绪.,祭拜师祖吴钟,这不仅仅是祭祀,更重要的是“感恩”、敬重社会公德,感恩那些有利于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历史杰出人物。慎终追远、尊师重道,因为他身上还流淌着“礼义廉耻”的中华民族精神,满载着正能量。 千古彷徨断魂日, 落花轻履草泪痕, 画栋前临柳杨岸, 城南思妇愁多梦, 三春烟雨锁重楼, 清明春深寄相思。 常庆祝神情凝重地对笔者再三重申:有些屑小之徒,欲达私利,将八极拳祖师吴钟的出生地恶意造假、篡改,动迁为孟村,造成了八极门的误读,混淆视听!告诫八极门人,八极拳真实的承传历史、人物不容随意更改,否则以讹传讹,误导伤害八极后人,后患无穷!不仅对吴钟祖师的不尊重,更对八极拳完整真实的历史传承体系、总谱的严重侵袭,必须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对得起九泉之下的吴钟爷!!! 问道乾坤里,修行方寸间! “带头大哥”常庆祝会长正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忠实践行着他自己的豪言壮语,光前裕后,为八极拳“后学”树立了榜样! 武术是中华民族特殊的文化符号,凝聚正能量,演绎着感动与精彩。 愿吴钟传的八极之花,含苞生机,芬芳磬人,在五湖四海尽情绽放。 ================================================================= 照片: (图一)常庆祝先生的拳照。 (图二)2010年8月,海内外八极拳各系代表在上海精武体育会的合影。 (图三)常庆祝夫妇在上海,与严龙兴、凌壕、郝凤岭等合影。
学无止境 、业精于勤的田贺平---- 郝凤岭 ===================================== 2015年6月21日,来自各路的武林豪杰,齐聚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公园,祝贺“上海浦东新区武术协会”副总教练、武术技击家沈长根老师喜收弟子田贺平(浦东新区武术协会理事、教练)。武术同仁们在高桥公园进行了武术展示后,即在高桥饭店举行了传统、简单地“拜师”仪式。 “拜师”是学习传统技艺的头等大事,中国很多传统的项目都讲究拜师学艺,如:戏曲、书法、国画、中医、针灸等传统文化。武术也不例外,没有师父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严格的说没有师承、没有师父不算入门。行里的人认为不是门里出身,按传统的规矩通俗地讲“不正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人生若有一位好老师,会少走许多弯路,少吃很多苦,同样,武术更是如此……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即俗谚所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投师如投胎”。有的行业,一入师门,全由师父管教,父母无权干预,甚至不能见面。建立如此重大的关系,自然需要隆重的风俗礼仪加以确认和保护。 田贺平先生举行了“拜师”仪式(师父:上海市浦东新区武术协会副总教练,武术技击家沈长根老师),在该仪式上著名武术家陶光文、李福妹、方长生、胡志海、卜东宁、陆章法、郝凤岭等众多“见证者”的面前,笔者郝凤岭怀着诧异地心情,对田贺平询问:“您将近退休的年龄了,还需拜师学艺?”,此时的田贺平,呷茶半口,细细品味后,直视着本人,语调略显悠雅,沉稳地答道:“学无止境……”。 “学无止境”意味深长,彰显了田贺平先生的心胸是多么地宽广坦诚,谦虚好学。 学习是不应满足的,人的一生,活到老,学到老,要学的东西有很多,应该“有的放矢”,缺什么,补什么,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学习有利于人生的进步,还有利于生活的充实。因为学不够,就会谦虚谨慎,越学越会觉得自己无知、渺小,则自己的感悟和收获就越大。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孔子《礼记•学记》。 田贺平先生自幼爱好武术,9岁在启蒙老师陆利文的指导下,学习翻子拳、七星螳螂拳和擒拿格斗等,后随纺织大学的何坚老师学习少林拳,1985年起在上海黄陂北路的体育宫,跟随蔡鸿祥老师习武,近几年在陆章发老师的指导下,对“七星螳螂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 田贺平于1983年参加上海川沙县首届武术比赛,荣获一等奖。 “迎东亚武术邀请赛”的三等奖。 2012年上海市第一届市民运动会“传统武术邀请赛”一等奖。 2012年带领辅导小学校的学生,参加上海市“高东杯”武术比赛,获得团体项目二等奖。 2014年上海市第二届“高东杯”武术比赛,荣获个人拳术一等奖、短器械一等奖。 2014年参加海南三亚市民族传统文化国际大赛,荣获团体大金奖、个人金奖。 田贺平先生于1984年在浦东高桥体育场,担任“青少年武术培训中心”武术教练。 1991年任上海武术馆浦东武术会教练。 2010年起至今,被聘为龚路中心小学、杨园中心小学、澜星青少年俱乐部的武术教练。 田贺平先生现为上海“浦东新区武术协会”的理事、教练,武术资格证书六段,二级武术裁判,上海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田贺平先生还津津乐道和笔者聊起他本人与武术有关的恋爱趣事。 忆当年,初恋的女朋友小黄(现为妻子、外语教师),出生书香门第的家庭,眉清目秀,而且会演奏一手的小提琴,酷爱“梁祝”曲。 两人由此相恋、相爱,犹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共读,两情相悦的美好时光,充满了美好欢快,缠绵悱恻,如泣如诉,让人难忘。 当时带有偏见的“毛脚”丈母娘,却竭力反对!反对的的理由:练武人是社会混子,打打杀杀,惹是生非,不务正业,武术终止,方可答允! 在热恋中的两人,田贺平坦诚、直率地向小黄表示:“终止武术不可能,武术是我的终身伴侣之一!”。小黄当即表示坚决支持小田的人生练武规划,眼里只有纵横的拳术,只有缠绵的爱情,这是双方心意相通的感觉。但是想到家庭的压力,也陷入困惑之中 1984年,上海体育学院举行“上海市高校武术比赛”,纺织大学的何坚老师,特意请了弟子田贺平、小黄及母亲前去观摩比赛,在赛中,何坚老师指着赛场上龙腾虎跃的大学生,对着小黄及母亲说:“这些练武的大学生,是我门外的,小田是我门下的,怎么能放弃武术呢?!”小黄的母亲当即茅塞顿开,对何坚老师表示支持小田练武,支持这门婚事。 得到了家长答允支持的两人,兴奋不已,在晚餐中,小黄演奏了一曲“梁祝”。 田贺平像蝴蝶般翩翩起舞,极尽优美,又不失拳术的劲力。《梁祝》旋律优美,刚柔并济的动作,极富感染力的表现,两人忘情于千古爱情中,这是何等奇特的感受。 武术与爱情的结合反应是如此奇特,演绎了浪漫感人的经典爱情故事,带来的是双重美的享受。 弘扬国粹,尚武崇德,“学无止境”的田贺平先生,用辛勤的汗水和对武术事业的执着,努力追逐着人生的梦想,谱写了一首动人的歌。向世人展示了一个习练武之人的刚柔坚毅品质,以及百折不饶的意志。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深明武、德大义,坚信把“功夫练上身,就是硬道理”的田贺平先生,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奋力前行。 ============================================= (图一)左起: 刘层层,两届散打冠军。 马小玲,全国体校南拳冠军。 武术枝击家沈长根老师。田贺平。 李洋上海武星,曾获全国华拳冠军。 (图二)左起:郝凤岭(中国八极拳博物馆名誉馆长),田贺平、胡志海。 (图三、四、五)田贺平老师的武术照片。
学无止境 、业精于勤的田贺平---- 郝凤岭 ===================================== 2015年6月21日,来自各路的武林豪杰,齐聚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公园,祝贺“上海浦东新区武术协会”副总教练、武术技击家沈长根老师喜收弟子田贺平(浦东新区武术协会理事、教练)。武术同仁们在高桥公园进行了武术展示后,即在高桥饭店举行了传统、简单地“拜师”仪式。 “拜师”是学习传统技艺的头等大事,中国很多传统的项目都讲究拜师学艺,如:戏曲、书法、国画、中医、针灸等传统文化。武术也不例外,没有师父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严格的说没有师承、没有师父不算入门。行里的人认为不是门里出身,按传统的规矩通俗地讲“不正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人生若有一位好老师,会少走许多弯路,少吃很多苦,同样,武术更是如此……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即俗谚所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投师如投胎”。有的行业,一入师门,全由师父管教,父母无权干预,甚至不能见面。建立如此重大的关系,自然需要隆重的风俗礼仪加以确认和保护。 田贺平先生举行了“拜师”仪式(师父:上海市浦东新区武术协会副总教练,武术技击家沈长根老师),在该仪式上著名武术家陶光文、李福妹、方长生、胡志海、卜东宁、陆章法、郝凤岭等众多“见证者”的面前,笔者郝凤岭怀着诧异地心情,对田贺平询问:“您将近退休的年龄了,还需拜师学艺?”,此时的田贺平,呷茶半口,细细品味后,直视着本人,语调略显悠雅,沉稳地答道:“学无止境……”。 “学无止境”意味深长,彰显了田贺平先生的心胸是多么地宽广坦诚,谦虚好学。 学习是不应满足的,人的一生,活到老,学到老,要学的东西有很多,应该“有的放矢”,缺什么,补什么,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学习有利于人生的进步,还有利于生活的充实。因为学不够,就会谦虚谨慎,越学越会觉得自己无知、渺小,则自己的感悟和收获就越大。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孔子《礼记•学记》。 田贺平先生自幼爱好武术,9岁在启蒙老师陆利文的指导下,学习翻子拳、七星螳螂拳和擒拿格斗等,后随纺织大学的何坚老师学习少林拳,1985年起在上海黄陂北路的体育宫,跟随蔡鸿祥老师习武,近几年在陆章发老师的指导下,对“七星螳螂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 田贺平于1983年参加上海川沙县首届武术比赛,荣获一等奖。 “迎东亚武术邀请赛”的三等奖。 2012年上海市第一届市民运动会“传统武术邀请赛”一等奖。 2012年带领辅导小学校的学生,参加上海市“高东杯”武术比赛,获得团体项目二等奖。 2014年上海市第二届“高东杯”武术比赛,荣获个人拳术一等奖、短器械一等奖。 2014年参加海南三亚市民族传统文化国际大赛,荣获团体大金奖、个人金奖。 田贺平先生于1984年在浦东高桥体育场,担任“青少年武术培训中心”武术教练。 1991年任上海武术馆浦东武术会教练。 2010年起至今,被聘为龚路中心小学、杨园中心小学、澜星青少年俱乐部的武术教练。 田贺平先生现为上海“浦东新区武术协会”的理事、教练,武术资格证书六段,二级武术裁判,上海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田贺平先生还津津乐道和笔者聊起他本人与武术有关的恋爱趣事。 忆当年,初恋的女朋友小黄(现为妻子、外语教师),出生书香门第的家庭,眉清目秀,而且会演奏一手的小提琴,酷爱“梁祝”曲。 两人由此相恋、相爱,犹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共读,两情相悦的美好时光,充满了美好欢快,缠绵悱恻,如泣如诉,让人难忘。 当时带有偏见的“毛脚”丈母娘,却竭力反对!反对的的理由:练武人是社会混子,打打杀杀,惹是生非,不务正业,武术终止,方可答允! 在热恋中的两人,田贺平坦诚、直率地向小黄表示:“终止武术不可能,武术是我的终身伴侣之一!”。小黄当即表示坚决支持小田的人生练武规划,眼里只有纵横的拳术,只有缠绵的爱情,这是双方心意相通的感觉。但是想到家庭的压力,也陷入困惑之中 1984年,上海体育学院举行“上海市高校武术比赛”,纺织大学的何坚老师,特意请了弟子田贺平、小黄及母亲前去观摩比赛,在赛中,何坚老师指着赛场上龙腾虎跃的大学生,对着小黄及母亲说:“这些练武的大学生,是我门外的,小田是我门下的,怎么能放弃武术呢?!”小黄的母亲当即茅塞顿开,对何坚老师表示支持小田练武,支持这门婚事。 得到了家长答允支持的两人,兴奋不已,在晚餐中,小黄演奏了一曲“梁祝”。 田贺平像蝴蝶般翩翩起舞,极尽优美,又不失拳术的劲力。《梁祝》旋律优美,刚柔并济的动作,极富感染力的表现,两人忘情于千古爱情中,这是何等奇特的感受。 武术与爱情的结合反应是如此奇特,演绎了浪漫感人的经典爱情故事,带来的是双重美的享受。 弘扬国粹,尚武崇德,“学无止境”的田贺平先生,用辛勤的汗水和对武术事业的执着,努力追逐着人生的梦想,谱写了一首动人的歌。向世人展示了一个习练武之人的刚柔坚毅品质,以及百折不饶的意志。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深明武、德大义,坚信把“功夫练上身,就是硬道理”的田贺平先生,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奋力前行。 ============================================= (图一)左起:刘层层,两届散打冠军。马小玲,全国体校南拳冠军。 武术枝击家沈长根老师。田贺平,李洋上海武星,曾获全国华拳冠军。 (图二)左起:郝凤岭(中国八极拳博物馆名誉馆长),田贺平、胡志海。 (图三、四、五)田贺平老师的武术照片。
学无止境 、业精于勤的田贺平---- 郝凤岭 ===================================== 2015年6月21日,来自各路的武林豪杰,齐聚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公园,祝贺“上海浦东新区武术协会”副总教练、武术技击家沈长根老师喜收弟子田贺平(浦东新区武术协会理事、教练)。武术同仁们在高桥公园进行了武术展示后,即在高桥饭店举行了传统、简单地“拜师”仪式。 “拜师”是学习传统技艺的头等大事,中国很多传统的项目都讲究拜师学艺,如:戏曲、书法、国画、中医、针灸等传统文化。武术也不例外,没有师父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严格的说没有师承、没有师父不算入门。行里的人认为不是门里出身,按传统的规矩通俗地讲“不正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人生若有一位好老师,会少走许多弯路,少吃很多苦,同样,武术更是如此……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即俗谚所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投师如投胎”。有的行业,一入师门,全由师父管教,父母无权干预,甚至不能见面。建立如此重大的关系,自然需要隆重的风俗礼仪加以确认和保护。 田贺平先生举行了“拜师”仪式(师父:上海市浦东新区武术协会副总教练,武术技击家沈长根老师),在该仪式上著名武术家陶光文、李福妹、方长生、胡志海、卜东宁、陆章法、郝凤岭等众多“见证者”的面前,笔者郝凤岭怀着诧异地心情,对田贺平询问:“您将近退休的年龄了,还需拜师学艺?”,此时的田贺平,呷茶半口,细细品味后,直视着本人,语调略显悠雅,沉稳地答道:“学无止境……”。 “学无止境”意味深长,彰显了田贺平先生的心胸是多么地宽广坦诚,谦虚好学。 学习是不应满足的,人的一生,活到老,学到老,要学的东西有很多,应该“有的放矢”,缺什么,补什么,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学习有利于人生的进步,还有利于生活的充实。因为学不够,就会谦虚谨慎,越学越会觉得自己无知、渺小,则自己的感悟和收获就越大。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孔子《礼记•学记》。 田贺平先生自幼爱好武术,9岁在启蒙老师陆利文的指导下,学习翻子拳、七星螳螂拳和擒拿格斗等,后随纺织大学的何坚老师学习少林拳,1985年起在上海黄陂北路的体育宫,跟随蔡鸿祥老师习武,近几年在陆章发老师的指导下,对“七星螳螂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 田贺平于1983年参加上海川沙县首届武术比赛,荣获一等奖。 “迎东亚武术邀请赛”的三等奖。 2012年上海市第一届市民运动会“传统武术邀请赛”一等奖。 2012年带领辅导小学校的学生,参加上海市“高东杯”武术比赛,获得团体项目二等奖。 2014年上海市第二届“高东杯”武术比赛,荣获个人拳术一等奖、短器械一等奖。 2014年参加海南三亚市民族传统文化国际大赛,荣获团体大金奖、个人金奖。 田贺平先生于1984年在浦东高桥体育场,担任“青少年武术培训中心”武术教练。 1991年任上海武术馆浦东武术会教练。 2010年起至今,被聘为龚路中心小学、杨园中心小学、澜星青少年俱乐部的武术教练。 田贺平先生现为上海“浦东新区武术协会”的理事、教练,武术资格证书六段,二级武术裁判,上海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田贺平先生还津津乐道和笔者聊起他本人与武术有关的恋爱趣事。 忆当年,初恋的女朋友小黄(现为妻子、外语教师),出生书香门第的家庭,眉清目秀,而且会演奏一手的小提琴,酷爱“梁祝”曲。 两人由此相恋、相爱,犹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共读,两情相悦的美好时光,充满了美好欢快,缠绵悱恻,如泣如诉,让人难忘。 当时带有偏见的“毛脚”丈母娘,却竭力反对!反对的的理由:练武人是社会混子,打打杀杀,惹是生非,不务正业,武术终止,方可答允! 在热恋中的两人,田贺平坦诚、直率地向小黄表示:“终止武术不可能,武术是我的终身伴侣之一!”。小黄当即表示坚决支持小田的人生练武规划,眼里只有纵横的拳术,只有缠绵的爱情,这是双方心意相通的感觉。但是想到家庭的压力,也陷入困惑之中 1984年,上海体育学院举行“上海市高校武术比赛”,纺织大学的何坚老师,特意请了弟子田贺平、小黄及母亲前去观摩比赛,在赛中,何坚老师指着赛场上龙腾虎跃的大学生,对着小黄及母亲说:“这些练武的大学生,是我门外的,小田是我门下的,怎么能放弃武术呢?!”小黄的母亲当即茅塞顿开,对何坚老师表示支持小田练武,支持这门婚事。 得到了家长答允支持的两人,兴奋不已,在晚餐中,小黄演奏了一曲“梁祝”。 田贺平像蝴蝶般翩翩起舞,极尽优美,又不失拳术的劲力。《梁祝》旋律优美,刚柔并济的动作,极富感染力的表现,两人忘情于千古爱情中,这是何等奇特的感受。 武术与爱情的结合反应是如此奇特,演绎了浪漫感人的经典爱情故事,带来的是双重美的享受。 弘扬国粹,尚武崇德,“学无止境”的田贺平先生,用辛勤的汗水和对武术事业的执着,努力追逐着人生的梦想,谱写了一首动人的歌。向世人展示了一个习练武之人的刚柔坚毅品质,以及百折不饶的意志。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深明武、德大义,坚信把“功夫练上身,就是硬道理”的田贺平先生,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奋力前行。 ============================================= (图一)左起:刘层层,两届散打冠军。马小玲,全国体校南拳冠军。武术枝击家沈长根老师。田贺平,李洋上海武星,曾获全国华拳冠军。 (图二)左起:郝凤岭(中国八极拳博物馆名誉馆长),田贺平、胡志海。 (图三、四、五)田贺平老师的武术照片。
追溯我的父亲,八极拳名师郝鸿昌—- 郝凤岭(上海精武:杂志)! ========================================================== 祖传武术,国术馆台柱: ---------------------------------- 父亲郝鸿昌1910年8月6日生于河北沧州县。从小随祖父习武,得八极拳、劈挂拳、二郎拳、查拳和器械等之精髓。 1929年,年仅19岁的父亲即考进中央国术馆就读,在张宪(字骧伍)、张树声、李景林、高振东、王子平、马英图、朱国福等的指导下,进一步深造八极拳,并学得形意、八卦、太极、拳击、摔跤等,是当时馆中踢打摔拿的全能髙材生,并与马英图、朱国福结为“金兰之交”。1932年毕业时以优异成绩留馆任教。1933年南京,全国武术国考,郝师以八极拳之技法,获无级别散打第一名,被陆军上将、张之江馆长视为中央国术馆的台柱。1941年因教育有方,被提升为副教授;1946年升任教务长。1948年国术馆解散后,父亲随爱国人士张之江将军迁居上海虹口区多伦路张之江私家公寓。 板凳显威,横扫众匪徒: ------------------------------------- 抗日战争时期,南京中央国术馆内迁到桂林、云南昆明、四川重庆等地,父亲亦随张之江馆长一同辗转至云南昆明。一天,他去理发,刚理了一半,忽然听到街上一片喧哗,店老板结结巴巴地告诉父亲“街上强盗抢抗日物资的东西……”父亲听罢,顺手抄起一把板凳窜到街上,只见大约百来个歹徒头裹毛巾,手持长矛、苗刀正在穷凶极恶抢劫。那时父亲才二十八岁,血气方刚,大声吼道:“住手!”歹徒见他只身一人便似饿狼扑羊向郝师团团围上来……便手挥板凳,高架低栏,声东击西,左冲右撞,脚也不偷闲,忽儿“扫荡脚”,忽儿“连环鸳鸯腿”……这帮乌合之众,终被打得抱头鼠窜。第二天,昆明的报纸用了大量的篇幅报道了这场风波,父亲也名声大噪…… 礼邀父亲,终结深厚情: ------------------------------------ 在父亲玻璃台板下,有一张孙中山先生的战友、国民党元老李烈钧将军的照片。说起这张照片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呢!一九三九年,李烈钧将军因患高血压行走困难,进出都需有人扶持。李烈钧将军听说武术可以治病,便礼邀父亲到李府教习拳术。二年后,李将军恢复了健康,健步如飞。李烈钧将军当时虽身居高位,却始终以老师”相称。从此父亲与李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至今郝、李两家的后代仍然往来不断……’经李烈钧将军的推荐,父孝任黄埔军校的上校国术教官。 老骥伏枥,报国心犹切: -------------------------------------- 解放后,父亲定居上海,因报国心切,同张之江一起,曾多次上书毛 主 席,对发展中国武术事业提供积极的建议。毛 泽 东在1955年复函张之江,对张之江先生爱国热忱予以肯定。周恩来在百忙中多次接见张之江先生,鼓励他把武术事业搞起来。 1965年张之江先生在上海弥留之际,念念不忘国术馆的建设,要父亲把国术馆搞起来。只可惜紧随而来的文革,父亲被迫下放到上海沪北燃料站,在一个煤炭堆栈当看守,并在那儿一直干到退休。文革不仅使父亲珍藏大量的武术历殆尽史资料散失殆尽,更使继承张之江馆长的遗愿——重建中央国术馆的愿望成为终身遗憾…… 1980年父亲重出江湖,继承张之江先生的遗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培养下一代武术人才作贡献。复出后的父亲曾任上海工人武术队顾问兼总教练、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名誉理事、武术散打队教练等职,并在上海同济大学、武警学校、上海体育学院、大世界游乐中心等处兼任武术教授等职,1983年父亲郝鸿昌被评为全国优秀武术辅导员。 ============================================================== 照片:郝鸿昌老师。上海精武会创建的第一支精武散打队。。郝鸿昌老师:后排右一。
郝凤岭赴日授武 ,扬我中华武术! (全球功夫网)上海站讯 (记者 裴亚): 郝凤岭赴日授武 ,扬我中华武术! =====================================   近年来,中国武术在全世界得到了迅猛发展,尤其是日本对中国武术更是推崇之至,对中国的太极、八极拳、咏春拳等武术的喜爱甚至超过了柔术、空手道等本国武术。除了举办交流大会,还邀请大量的中国武术家到日本传授武学。我国著名武术前辈、原中央国术馆教务处处长郝鸿昌之子郝凤岭就曾应日本教育委员会和YWCA学院之邀到日传授太极拳,为中日武术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太极拳在日本的发展可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算起,1959年,周恩来总理将参与创编简化太极拳的一位专家介绍给日本朋友,后来又有中国专家到日本传授太极拳,使得太极拳在日本得到了很好的普及,目前已有太极拳习练者100多万人,太极拳观摩交流大会已办了20届,从最初的2000人增加到后来的5000多人。太极拳为日中友好交流作出了贡献,是日中友好的象征。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武术界曾以“凳打一条街,孤身敌百人”名噪一时的我国著名武术前辈、原中央国术馆教务处第五任处长、黄埔军校上校教官、1933年南京第二次国考,荣膺无级别散手擂台赛优胜郝鸿昌先贤之子,郝凤岭老师应日本教育委员会和YWCA学院之邀,上世纪八十年代到日传授太极拳。郝凤岭从小随父郝鸿昌先生学习少林、太极、散打、器械、气功等武术,有一定的武艺技底。听闻郝凤岭老师到日教学,日本国民闻风而至,纷纷报名以求亲得传授,他们中有高级职员、大学教授、工程师、教师、社长、大学生、家庭主妇、日本武道家等,在郝凤岭的教授下,从基本功开始练起,广受学员喜爱。   在示范太极拳推手章节时,郝凤岭建议“谁愿意上来与我配合练习”,话音刚落,一名叫板谷辰郎(日本四段武道家)的先生从队列中走到郝凤岭面前,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再把气吐向两手掌,架起威严的气势,沉了沉腰,双目对峙对方,“嘿---”地一声,试图用全身的力量来推倒郝凤岭,没料到郝凤岭巍然不动,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郝凤岭又来了个“四两拨千斤”,把谷板辰郎先生抛到五米之外,摔倒在地。他慢慢地爬起来,垂着脑袋微微一笑,伸出大拇指说“真行”。在一片寂静而紧张的气氛中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1990年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上,郝凤岭老师培养的日本太极拳选手,参加了开幕式的“中日太极拳”大会演。 郝风岭老师在日本拥有基本学员300余人,能够较熟练地应用日语交流中华武术,弘扬民族文化。除了在日本宣扬太极拳,郝凤岭在国内也是学生众多,用郝凤岭的话说,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唯一的目标就是把中国的传统武术发扬光大。看到太极拳等武术在日本的发展状况,郝凤岭认为,只有中国国民真正地开始觉悟到中国武术作为民族国粹的重要性,才是存在的长久之计。希望更多的中国人能够从“我”做起,为中国武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郝凤岭老师在日本传授中国武术,日本各大报纸【读卖新闻】、【朝日新闻】、【中日新闻】、新加坡【武檀】及中国国内报纸等,日本NHK电视台都进行了报道。   ==================================================================   照片: (图一)上世纪八十年代,郝凤岭(本人)在日本国教授太极拳等中华武术,她们都参加了1990年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开幕式的“中日太极拳大合演”,前排居中为本人。。   (图二)八十年代初,上海日航龍柏饭店内,郝凤岭教习(日本文化交流访华团)一行的太极拳。本人穿嵌白条的蓝色线裤。 (图三、图四)上世纪八十年代,郝凤岭本人在日本国教授中华武术期间,並学习日本剑道(英信流居合道五段)。
德艺双馨、传承非遗的唐怀扣 —郝凤岭 (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唐怀扣老师) ============================================================== 今年66岁的唐怀扣,是江苏省泰州市武术协会副秘书长、海陵区武术协会副会长、武术六段,国家二级裁判,他一生习武,最拿手的是鸭形拳和“海陵三义刀”,多次获得省地市武术比赛金奖。 一、拜师学艺精益求精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唐怀扣刚参加工作时,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兴趣,并与武术结缘。为了练习武术,他拜泰州老拳师丁锦鑫弟子滑吉顺为师,先后习练功力拳、长拳、查拳、南拳、三义刀、达摩剑等传统武术项目。 在此基础上,唐怀扣又跟仲太生老师学习了五路查拳、六路查拳,唐拳,武松脱铐拳,少林跌打拳,鸭形拳,形意拳,太极拳等。通过滑吉顺老师,他认识了丁锦鑫先生所教的第一批弟子。随后跟陈宜初老师学习了挑袍大刀,记得当初没有大刀,有钱也买不到,就在陈宜初家门前场地上,用扫场地的大扫帚当大刀,把挑袍大刀的套路学了下来。同时,陈宜初又对达摩剑的整个套路进行了排练和指导。再后来,跟刘宗流老师学习了甲组刀、自选刀、太祖棍、罗家枪、拦门枪。在此期间还得到丁锦鑫老师的悉心指导,受益匪浅。  八十年代初,唐怀扣师从国内著名武术家宋长荣老师(泰州),学练形意拳。后期,又向汤宏才教练学习自选枪、自选剑、自选刀、双剑;向徐桂华师姐学习老八掌、八卦连环掌、八卦刀;向喻云程师傅学习海灯法师五行功;向孙氏太极传承人蔡春明老师学习形意拳、八卦掌。经过多年的拜师学艺,刻苦训练,并经常参加各种比赛和表演,对提高武艺得到很大的提高。 从1969年开始学武至今已经50年了。在别人眼里能坚持50多年真是不容易。好多人问唐怀扣老师:“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他说,这么多年主要是凭对中华武术的爱好和毅力在坚持。一个人要想做成一件事情,没有恒心和毅力,没有舍得吃苦的精神,是坚持不下来的。  练武,使唐怀扣从中享受乐趣,陶冶情操。各种武术套路有着各种不同的风格,如鸭拳,像鸭取意,身轻步活,形象逼真,趣味横生,妙不可言;南拳威猛迅疾,拳刚势烈;少林拳雄浑朴茂,舒展大方;形意拳简洁朴实,节奏鲜明;查拳刚劲有力,动势连贯;太极拳柔和缓慢,刚柔相济,内外兼修;少林大刀迅猛快速,气势磅礴;剑轻快、灵活、多变、劲道刚柔相济。唐怀扣在练习这些武术套路的过程中,追求一招一式动作规范,在练习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每个动作的要领和内涵,做到精益求精,在享受动感、美感的同时,领悟中华武术的真谛。 二、弘扬武术传承非遗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海陵三义刀”第三代传人滑吉顺将“海陵三义刀”传授给了唐怀扣,从此,他深深地爱上了这个“海陵三义刀”。由于基本功扎实,加上勤学苦练,唐怀扣将整个“海陵三义刀”套路演练得非常娴熟,套路中的带刀二起腿、仆步扫刀、背刀旋风脚等高难度动作做得非常规范,表演时腾空跳跃很高,空中造型优美。八十年代初,唐怀扣参加泰州市武术比赛,“海陵三义刀”获得器械套路第二名的好成绩。  “海陵三义刀”是老一辈武术名家遗留下来的武林瑰宝,有着上百年的历史。50年来,唐怀扣一直坚持练武从不间断,为了不让“海陵三义刀”失传,使这拥有上百年历史的优秀传统武术套路一代代传承下去,唐怀扣利用业余时间,历经数年搜集整理,将“海陵三义刀”汇编成书,供武术爱好者研习、借鉴。同时,还举办了多期“海陵三义刀”免费培训班,对学员进行培训,让更多的人学会这一武艺,使“海陵三义刀”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育健身项目,如今“海陵三义刀”已经有了第五代传承人。 在进行传承的同时,唐怀扣还把“海陵三义刀”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加以推广。为适应不同人群锻炼身体的需要,唐怀扣对“海陵三义刀”的套路进行了不断创新,根据不同学员的身体素质和体型,将“海陵三义刀”改进为两种身架练法:一种为低架, 添加了“上步二起腿”、“腾空背刀旋风脚”等难度大的动作适合青年人练习。另一种为中架,适合中老年人练习。将“上步二起腿”改为“上步拍脚”;将“仆地扫刀”改为“拦腰扫刀”;将“腾空背刀旋风脚”改为“上步四面八方刀”。动作虽然有所改动,但整个套路的风格、传统武术精髓在不断改革创新中,赋予了“海陵三义刀”新的生命和活力。  在市区体育总会、街道社区举办的“扫黒除恶专项斗争文艺汇演”、“我爱祖国,我爱运动,仲夏大型广场健身活动”以及各种武术汇演活动中,“海陵三义刀”作为演出节目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唐怀扣的徒弟报名参加2019年在淮安举办的江苏省武术演武大会和2019年11月泰州市“嘉美珑园杯”传统武术比赛,“海陵三义刀”分别获得第三名和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2020年7月14日,泰州市海陵区人民政府下发泰海政发【2020】26号文,公布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区政府第38次常务会议研究批准“海陵三义刀”为泰州市海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使这项传统武术项目在泰州焕发出新的生命和光彩,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和发扬,泰州海陵新闻专门为唐怀扣演练“海陵三义刀”拍摄了专题宣传片,在泰州电视台、海陵新闻频道、中国海陵网、微海陵等新闻频道播放,对传承优秀的中华武术文化起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中国八极拳博物馆”名誉馆长、“吴钟八极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郝凤岭先生为泰州市武协副秘书长,海陵三义刀传承人唐怀扣老师所作(藏头诗); 唐怀扣海陵三义刀! ====================== 唐音象形蕴神魂, 怀古遗风舒豪情, 扣准中华振兴脉, 海滨卓立传武门, 陵空飞跃似龙行, 三节贯通法如神, 义行德昭同道赞, 刀功精湛誉武林! 解释; 唐音——指汉字。由象形文字而来。 象形——象形拳也。 陵空——凌空。 三节——上中下,前中后,左中右,手肘肩,胯膝足。 义行——忠义或节义的行迹。 德昭——德行尽知。 ------------------------------------------------------------------------------ 三、全民健身甘作奉献 唐怀扣不仅武艺精湛,还热心传承,免费开办武术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员。多年来,无论工作多忙,他总利用工作之余,在学校、社区、工厂、公园、体育场等地义务辅导武术爱好者习武,热心推广武术运动和全民健身活动,特别是对有着百年传承的“海陵三义刀”更是倍加珍惜,不遗余力地进行推广、传习,他的徒弟遍布镇江、南京、浙江、安徽、内蒙等地。  为弘扬中华武术,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唐怀扣围绕“全民健身”这个主题,在滔河古街晨练点常年开展多项丰富多采的武术教学活动,成为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天清晨,手把手传承武艺,将志愿教学服务延伸至周末假日和工作外时间。每年暑假他还牵头举办少儿武术班,彰显一名离退休干部党员关心下一代的情怀。  最近几年,市体育局、区文体旅局都举办“江苏省长江经济带全民健身大联动活动”,唐怀扣都积极参与组织,安排100多名会员参加,精彩的武术、气功表演节目,得到市区有关领导部门的赞扬,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2019年,为热情讴歌新中国70年的伟大成就,抒发广大群众爱党、爱国的炽热情感,表达为国家振兴富强而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的豪迈情怀。唐怀扣与协会其他同志一道在国庆期间组织了一次“我爱我的祖国,我与国旗合个影”大型《海陵区传统武术汇演》活动。同时,还隆重举办了《我爱我的祖国》大型户外庆祝活动,200多人在望海楼进行晨练并参加《我和我的祖国》宣传片拍摄。 唐怀扣在弘扬中华武术,推广全民健身活动中,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图私利、无私奉献,紧跟时代的步伐,承担起一名武术工作者责任。他开办武术培训班,收徒弟带学生从不收一分钱学费,也从不搞磕头拜师的仪式,杜绝一些俗气、不健康的风气,提倡健康、积极向上的习武氛围和正能量,他的人品和武德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2020年7月,被城北街道党工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10月,唐怀扣在“扬子江药业杯”泰州市首届百佳健康老人比赛中被评为“健身之星”。11月,江苏省第八届全民健身运动委员会组织委员会授予唐怀扣“最美社会体育指导员”荣誉称号。 四、牢记使命继续有为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作为“海陵三义刀”的传人,唐怀扣深知自己所负的重担和应尽的义务,全身心投入到武术事业之中。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已,不辞辛苦,不计报酬,积极开展民间传统武术运动和推广全民健身活动。目前,他正在筹建“泰州市海棠武术俱乐部”,作为俱乐部的法人,他对下一步武术运动的开展和如何经营好民间武术俱乐部,又有了新的思路和想法。 武术作为他的业余爱好,风风雨雨陪着他走过了这么多年。作为一种爱好和执着,武术是他生命中的最爱,给了他自信、活力、健康和快乐,也成为他精神财富的支柱。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无论是成功、失败,顺利还是挫折,它始终伴随着他,支撑着他,让他更加坚强,去实现人生一个又一个的目标。 因为他文武双全,业绩突出,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泰州市电视台、《泰州晚报》、中国海陵网、《学习强国》等多家新闻媒体和网站多次进行采访报道。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四方水土养育了我们中华武术魂,脚下是一条根,东方一条龙,天高地远八面风,儿女似英雄。” 武术,它是中国的一条长龙,他要让这条长龙载着中华儿女的武术梦想,飞得更高,更远…… 郝凤岭为泰州市武协副秘书长,鸭拳演练者唐怀扣所作“藏头诗”: 唐怀扣鸭拳鸣武林! ================================ 唐音象形魂, 怀古书豪情, 扣准振兴脉, 鸭形有遗风。 拳打波浪行, 鸣惊泰州城, 武功独一帜, 林立精武门! 解释; 唐音:指汉字。由象形文字而来。 象形魂: 象形者,文武道之魂也。 鸣惊:一鸣惊人。 ------------------------------------------------------------------------------------------ 唐怀扣老师照片:
德艺双馨、传承非遗的唐怀扣老师 — 郝凤岭 德艺双馨、传承非遗的唐怀扣 —郝凤岭 (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唐怀扣老师) ================================================================== 今年66岁的唐怀扣,是江苏省泰州市武术协会副秘书长、海陵区武术协会副会长、武术六段,国家二级裁判,他一生习武,最拿手的是鸭形拳和“海陵三义刀”,多次获得省地市武术比赛金奖。 一、拜师学艺精益求精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唐怀扣刚参加工作时,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兴趣,并与武术结缘。为了练习武术,他拜泰州老拳师丁锦鑫弟子滑吉顺为师,先后习练功力拳、长拳、查拳、南拳、三义刀、达摩剑等传统武术项目。 在此基础上,唐怀扣又跟仲太生老师学习了五路查拳、六路查拳,唐拳,武松脱铐拳,少林跌打拳,鸭形拳,形意拳,太极拳等。通过滑吉顺老师,他认识了丁锦鑫先生所教的第一批弟子。随后跟陈宜初老师学习了挑袍大刀,记得当初没有大刀,有钱也买不到,就在陈宜初家门前场地上,用扫场地的大扫帚当大刀,把挑袍大刀的套路学了下来。同时,陈宜初又对达摩剑的整个套路进行了排练和指导。再后来,跟刘宗流老师学习了甲组刀、自选刀、太祖棍、罗家枪、拦门枪。在此期间还得到丁锦鑫老师的悉心指导,受益匪浅。  八十年代初,唐怀扣师从国内著名武术家宋长荣老师(泰州),学练形意拳。后期,又向汤宏才教练学习自选枪、自选剑、自选刀、双剑;向徐桂华师姐学习老八掌、八卦连环掌、八卦刀;向喻云程师傅学习海灯法师五行功;向孙氏太极传承人蔡春明老师学习形意拳、八卦掌。经过多年的拜师学艺,刻苦训练,并经常参加各种比赛和表演,对提高武艺得到很大的提高。 从1969年开始学武至今已经50年了。在别人眼里能坚持50多年真是不容易。好多人问唐怀扣老师:“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他说,这么多年主要是凭对中华武术的爱好和毅力在坚持。一个人要想做成一件事情,没有恒心和毅力,没有舍得吃苦的精神,是坚持不下来的。  练武,使唐怀扣从中享受乐趣,陶冶情操。各种武术套路有着各种不同的风格,如鸭拳,像鸭取意,身轻步活,形象逼真,趣味横生,妙不可言;南拳威猛迅疾,拳刚势烈;少林拳雄浑朴茂,舒展大方;形意拳简洁朴实,节奏鲜明;查拳刚劲有力,动势连贯;太极拳柔和缓慢,刚柔相济,内外兼修;少林大刀迅猛快速,气势磅礴;剑轻快、灵活、多变、劲道刚柔相济。唐怀扣在练习这些武术套路的过程中,追求一招一式动作规范,在练习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每个动作的要领和内涵,做到精益求精,在享受动感、美感的同时,领悟中华武术的真谛。 二、弘扬武术传承非遗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海陵三义刀”第三代传人滑吉顺将“海陵三义刀”传授给了唐怀扣,从此,他深深地爱上了这个“海陵三义刀”。由于基本功扎实,加上勤学苦练,唐怀扣将整个“海陵三义刀”套路演练得非常娴熟,套路中的带刀二起腿、仆步扫刀、背刀旋风脚等高难度动作做得非常规范,表演时腾空跳跃很高,空中造型优美。八十年代初,唐怀扣参加泰州市武术比赛,“海陵三义刀”获得器械套路第二名的好成绩。  “海陵三义刀”是老一辈武术名家遗留下来的武林瑰宝,有着上百年的历史。50年来,唐怀扣一直坚持练武从不间断,为了不让“海陵三义刀”失传,使这拥有上百年历史的优秀传统武术套路一代代传承下去,唐怀扣利用业余时间,历经数年搜集整理,将“海陵三义刀”汇编成书,供武术爱好者研习、借鉴。同时,还举办了多期“海陵三义刀”免费培训班,对学员进行培训,让更多的人学会这一武艺,使“海陵三义刀”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育健身项目,如今“海陵三义刀”已经有了第五代传承人。 在进行传承的同时,唐怀扣还把“海陵三义刀”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加以推广。为适应不同人群锻炼身体的需要,唐怀扣对“海陵三义刀”的套路进行了不断创新,根据不同学员的身体素质和体型,将“海陵三义刀”改进为两种身架练法:一种为低架, 添加了“上步二起腿”、“腾空背刀旋风脚”等难度大的动作适合青年人练习。另一种为中架,适合中老年人练习。将“上步二起腿”改为“上步拍脚”;将“仆地扫刀”改为“拦腰扫刀”;将“腾空背刀旋风脚”改为“上步四面八方刀”。动作虽然有所改动,但整个套路的风格、传统武术精髓在不断改革创新中,赋予了“海陵三义刀”新的生命和活力。  在市区体育总会、街道社区举办的“扫黒除恶专项斗争文艺汇演”、“我爱祖国,我爱运动,仲夏大型广场健身活动”以及各种武术汇演活动中,“海陵三义刀”作为演出节目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唐怀扣的徒弟报名参加2019年在淮安举办的江苏省武术演武大会和2019年11月泰州市“嘉美珑园杯”传统武术比赛,“海陵三义刀”分别获得第三名和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2020年7月14日,泰州市海陵区人民政府下发泰海政发【2020】26号文,公布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区政府第38次常务会议研究批准“海陵三义刀”为泰州市海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使这项传统武术项目在泰州焕发出新的生命和光彩,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和发扬,泰州海陵新闻专门为唐怀扣演练“海陵三义刀”拍摄了专题宣传片,在泰州电视台、海陵新闻频道、中国海陵网、微海陵等新闻频道播放,对传承优秀的中华武术文化起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中国八极拳博物馆”名誉馆长、“吴钟八极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郝凤岭先生为泰州市武协副秘书长,海陵三义刀传承人唐怀扣老师所作(藏头诗); 唐怀扣海陵三义刀! ====================== 唐音象形蕴神魂, 怀古遗风舒豪情, 扣准中华振兴脉, 海滨卓立传武门, 陵空飞跃似龙行, 三节贯通法如神, 义行德昭同道赞, 刀功精湛誉武林! 解释; 唐音——指汉字。由象形文字而来。 象形——象形拳也。 陵空——凌空。 三节——上中下,前中后,左中右,手肘肩,胯膝足。 义行——忠义或节义的行迹。 德昭——德行尽知。 ------------------------------------------------------------------------------ 三、全民健身甘作奉献 唐怀扣不仅武艺精湛,还热心传承,免费开办武术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员。多年来,无论工作多忙,他总利用工作之余,在学校、社区、工厂、公园、体育场等地义务辅导武术爱好者习武,热心推广武术运动和全民健身活动,特别是对有着百年传承的“海陵三义刀”更是倍加珍惜,不遗余力地进行推广、传习,他的徒弟遍布镇江、南京、浙江、安徽、内蒙等地。  为弘扬中华武术,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唐怀扣围绕“全民健身”这个主题,在滔河古街晨练点常年开展多项丰富多采的武术教学活动,成为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天清晨,手把手传承武艺,将志愿教学服务延伸至周末假日和工作外时间。每年暑假他还牵头举办少儿武术班,彰显一名离退休干部党员关心下一代的情怀。  最近几年,市体育局、区文体旅局都举办“江苏省长江经济带全民健身大联动活动”,唐怀扣都积极参与组织,安排100多名会员参加,精彩的武术、气功表演节目,得到市区有关领导部门的赞扬,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2019年,为热情讴歌新中国70年的伟大成就,抒发广大群众爱党、爱国的炽热情感,表达为国家振兴富强而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的豪迈情怀。唐怀扣与协会其他同志一道在国庆期间组织了一次“我爱我的祖国,我与国旗合个影”大型《海陵区传统武术汇演》活动。同时,还隆重举办了《我爱我的祖国》大型户外庆祝活动,200多人在望海楼进行晨练并参加《我和我的祖国》宣传片拍摄。 唐怀扣在弘扬中华武术,推广全民健身活动中,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图私利、无私奉献,紧跟时代的步伐,承担起一名武术工作者责任。他开办武术培训班,收徒弟带学生从不收一分钱学费,也从不搞磕头拜师的仪式,杜绝一些俗气、不健康的风气,提倡健康、积极向上的习武氛围和正能量,他的人品和武德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2020年7月,被城北街道党工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10月,唐怀扣在“扬子江药业杯”泰州市首届百佳健康老人比赛中被评为“健身之星”。11月,江苏省第八届全民健身运动委员会组织委员会授予唐怀扣“最美社会体育指导员”荣誉称号。 四、牢记使命继续有为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作为“海陵三义刀”的传人,唐怀扣深知自己所负的重担和应尽的义务,全身心投入到武术事业之中。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已,不辞辛苦,不计报酬,积极开展民间传统武术运动和推广全民健身活动。目前,他正在筹建“泰州市海棠武术俱乐部”,作为俱乐部的法人,他对下一步武术运动的开展和如何经营好民间武术俱乐部,又有了新的思路和想法。 武术作为他的业余爱好,风风雨雨陪着他走过了这么多年。作为一种爱好和执着,武术是他生命中的最爱,给了他自信、活力、健康和快乐,也成为他精神财富的支柱。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无论是成功、失败,顺利还是挫折,它始终伴随着他,支撑着他,让他更加坚强,去实现人生一个又一个的目标。 因为他文武双全,业绩突出,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泰州市电视台、《泰州晚报》、中国海陵网、《学习强国》等多家新闻媒体和网站多次进行采访报道。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四方水土养育了我们中华武术魂,脚下是一条根,东方一条龙,天高地远八面风,儿女似英雄。” 武术,它是中国的一条长龙,他要让这条长龙载着中华儿女的武术梦想,飞得更高,更远…… “中国八极拳博物馆”名誉馆长郝凤岭老师 为泰州市武协副秘书长,鸭拳演练者唐怀扣老师所作“藏头诗”: 唐怀扣鸭拳鸣武林! ============================== 唐音象形魂, 怀古书豪情, 扣准振兴脉, 鸭形有遗风。 拳打波浪行, 鸣惊泰州城, 武功独一帜, 林立精武门! 解释; 唐音:指汉字。由象形文字而来。 象形魂: 象形者,文武道之魂也。 鸣惊:一鸣惊人。 ------------------------------------------------------------------------------------------ 唐怀扣老师照片:
德艺双馨、传承非遗的唐怀扣老师 — 郝凤岭 德艺双馨、传承非遗的唐怀扣 —郝凤岭 (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唐怀扣老师) ============================================================== 今年66岁的唐怀扣,是江苏省泰州市武术协会副秘书长、海陵区武术协会副会长、武术六段,国家二级裁判,他一生习武,最拿手的是鸭形拳和“海陵三义刀”,多次获得省地市武术比赛金奖。 一、拜师学艺精益求精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唐怀扣刚参加工作时,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兴趣,并与武术结缘。为了练习武术,他拜泰州老拳师丁锦鑫弟子滑吉顺为师,先后习练功力拳、长拳、查拳、南拳、三义刀、达摩剑等传统武术项目。 在此基础上,唐怀扣又跟仲太生老师学习了五路查拳、六路查拳,唐拳,武松脱铐拳,少林跌打拳,鸭形拳,形意拳,太极拳等。通过滑吉顺老师,他认识了丁锦鑫先生所教的第一批弟子。随后跟陈宜初老师学习了挑袍大刀,记得当初没有大刀,有钱也买不到,就在陈宜初家门前场地上,用扫场地的大扫帚当大刀,把挑袍大刀的套路学了下来。同时,陈宜初又对达摩剑的整个套路进行了排练和指导。再后来,跟刘宗流老师学习了甲组刀、自选刀、太祖棍、罗家枪、拦门枪。在此期间还得到丁锦鑫老师的悉心指导,受益匪浅。  八十年代初,唐怀扣师从国内著名武术家宋长荣老师(泰州),学练形意拳。后期,又向汤宏才教练学习自选枪、自选剑、自选刀、双剑;向徐桂华师姐学习老八掌、八卦连环掌、八卦刀;向喻云程师傅学习海灯法师五行功;向孙氏太极传承人蔡春明老师学习形意拳、八卦掌。经过多年的拜师学艺,刻苦训练,并经常参加各种比赛和表演,对提高武艺得到很大的提高。 从1969年开始学武至今已经50年了。在别人眼里能坚持50多年真是不容易。好多人问唐怀扣老师:“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他说,这么多年主要是凭对中华武术的爱好和毅力在坚持。一个人要想做成一件事情,没有恒心和毅力,没有舍得吃苦的精神,是坚持不下来的。  练武,使唐怀扣从中享受乐趣,陶冶情操。各种武术套路有着各种不同的风格,如鸭拳,像鸭取意,身轻步活,形象逼真,趣味横生,妙不可言;南拳威猛迅疾,拳刚势烈;少林拳雄浑朴茂,舒展大方;形意拳简洁朴实,节奏鲜明;查拳刚劲有力,动势连贯;太极拳柔和缓慢,刚柔相济,内外兼修;少林大刀迅猛快速,气势磅礴;剑轻快、灵活、多变、劲道刚柔相济。唐怀扣在练习这些武术套路的过程中,追求一招一式动作规范,在练习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每个动作的要领和内涵,做到精益求精,在享受动感、美感的同时,领悟中华武术的真谛。 二、弘扬武术传承非遗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海陵三义刀”第三代传人滑吉顺将“海陵三义刀”传授给了唐怀扣,从此,他深深地爱上了这个“海陵三义刀”。由于基本功扎实,加上勤学苦练,唐怀扣将整个“海陵三义刀”套路演练得非常娴熟,套路中的带刀二起腿、仆步扫刀、背刀旋风脚等高难度动作做得非常规范,表演时腾空跳跃很高,空中造型优美。八十年代初,唐怀扣参加泰州市武术比赛,“海陵三义刀”获得器械套路第二名的好成绩。  “海陵三义刀”是老一辈武术名家遗留下来的武林瑰宝,有着上百年的历史。50年来,唐怀扣一直坚持练武从不间断,为了不让“海陵三义刀”失传,使这拥有上百年历史的优秀传统武术套路一代代传承下去,唐怀扣利用业余时间,历经数年搜集整理,将“海陵三义刀”汇编成书,供武术爱好者研习、借鉴。同时,还举办了多期“海陵三义刀”免费培训班,对学员进行培训,让更多的人学会这一武艺,使“海陵三义刀”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育健身项目,如今“海陵三义刀”已经有了第五代传承人。 在进行传承的同时,唐怀扣还把“海陵三义刀”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加以推广。为适应不同人群锻炼身体的需要,唐怀扣对“海陵三义刀”的套路进行了不断创新,根据不同学员的身体素质和体型,将“海陵三义刀”改进为两种身架练法:一种为低架, 添加了“上步二起腿”、“腾空背刀旋风脚”等难度大的动作适合青年人练习。另一种为中架,适合中老年人练习。将“上步二起腿”改为“上步拍脚”;将“仆地扫刀”改为“拦腰扫刀”;将“腾空背刀旋风脚”改为“上步四面八方刀”。动作虽然有所改动,但整个套路的风格、传统武术精髓在不断改革创新中,赋予了“海陵三义刀”新的生命和活力。  在市区体育总会、街道社区举办的“扫黒除恶专项斗争文艺汇演”、“我爱祖国,我爱运动,仲夏大型广场健身活动”以及各种武术汇演活动中,“海陵三义刀”作为演出节目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唐怀扣的徒弟报名参加2019年在淮安举办的江苏省武术演武大会和2019年11月泰州市“嘉美珑园杯”传统武术比赛,“海陵三义刀”分别获得第三名和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2020年7月14日,泰州市海陵区人民政府下发泰海政发【2020】26号文,公布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区政府第38次常务会议研究批准“海陵三义刀”为泰州市海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使这项传统武术项目在泰州焕发出新的生命和光彩,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和发扬,泰州海陵新闻专门为唐怀扣演练“海陵三义刀”拍摄了专题宣传片,在泰州电视台、海陵新闻频道、中国海陵网、微海陵等新闻频道播放,对传承优秀的中华武术文化起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中国八极拳博物馆”名誉馆长、“吴钟八极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郝凤岭先生为泰州市武协副秘书长,海陵三义刀传承人唐怀扣老师所作(藏头诗); 唐怀扣海陵三义刀! ====================== 唐音象形蕴神魂, 怀古遗风舒豪情, 扣准中华振兴脉, 海滨卓立传武门, 陵空飞跃似龙行, 三节贯通法如神, 义行德昭同道赞, 刀功精湛誉武林! 解释; 唐音——指汉字。由象形文字而来。 象形——象形拳也。 陵空——凌空。 三节——上中下,前中后,左中右,手肘肩,胯膝足。 义行——忠义或节义的行迹。 德昭——德行尽知。 ------------------------------------------------------------------------------ 三、全民健身甘作奉献 唐怀扣不仅武艺精湛,还热心传承,免费开办武术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员。多年来,无论工作多忙,他总利用工作之余,在学校、社区、工厂、公园、体育场等地义务辅导武术爱好者习武,热心推广武术运动和全民健身活动,特别是对有着百年传承的“海陵三义刀”更是倍加珍惜,不遗余力地进行推广、传习,他的徒弟遍布镇江、南京、浙江、安徽、内蒙等地。  为弘扬中华武术,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唐怀扣围绕“全民健身”这个主题,在滔河古街晨练点常年开展多项丰富多采的武术教学活动,成为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天清晨,手把手传承武艺,将志愿教学服务延伸至周末假日和工作外时间。每年暑假他还牵头举办少儿武术班,彰显一名离退休干部党员关心下一代的情怀。  最近几年,市体育局、区文体旅局都举办“江苏省长江经济带全民健身大联动活动”,唐怀扣都积极参与组织,安排100多名会员参加,精彩的武术、气功表演节目,得到市区有关领导部门的赞扬,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2019年,为热情讴歌新中国70年的伟大成就,抒发广大群众爱党、爱国的炽热情感,表达为国家振兴富强而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的豪迈情怀。唐怀扣与协会其他同志一道在国庆期间组织了一次“我爱我的祖国,我与国旗合个影”大型《海陵区传统武术汇演》活动。同时,还隆重举办了《我爱我的祖国》大型户外庆祝活动,200多人在望海楼进行晨练并参加《我和我的祖国》宣传片拍摄。 唐怀扣在弘扬中华武术,推广全民健身活动中,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图私利、无私奉献,紧跟时代的步伐,承担起一名武术工作者责任。他开办武术培训班,收徒弟带学生从不收一分钱学费,也从不搞磕头拜师的仪式,杜绝一些俗气、不健康的风气,提倡健康、积极向上的习武氛围和正能量,他的人品和武德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2020年7月,被城北街道党工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10月,唐怀扣在“扬子江药业杯”泰州市首届百佳健康老人比赛中被评为“健身之星”。11月,江苏省第八届全民健身运动委员会组织委员会授予唐怀扣“最美社会体育指导员”荣誉称号。 四、牢记使命继续有为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作为“海陵三义刀”的传人,唐怀扣深知自己所负的重担和应尽的义务,全身心投入到武术事业之中。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已,不辞辛苦,不计报酬,积极开展民间传统武术运动和推广全民健身活动。目前,他正在筹建“泰州市海棠武术俱乐部”,作为俱乐部的法人,他对下一步武术运动的开展和如何经营好民间武术俱乐部,又有了新的思路和想法。 武术作为他的业余爱好,风风雨雨陪着他走过了这么多年。作为一种爱好和执着,武术是他生命中的最爱,给了他自信、活力、健康和快乐,也成为他精神财富的支柱。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无论是成功、失败,顺利还是挫折,它始终伴随着他,支撑着他,让他更加坚强,去实现人生一个又一个的目标。 因为他文武双全,业绩突出,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泰州市电视台、《泰州晚报》、中国海陵网、《学习强国》等多家新闻媒体和网站多次进行采访报道。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四方水土养育了我们中华武术魂,脚下是一条根,东方一条龙,天高地远八面风,儿女似英雄。” 武术,它是中国的一条长龙,他要让这条长龙载着中华儿女的武术梦想,飞得更高,更远…… “中国八极拳博物馆”名誉馆长郝凤岭为泰州市武协副秘书长,鸭拳演练者唐怀扣所作“藏头诗”: 唐怀扣鸭拳鸣武林! ================================ 唐音象形魂, 怀古书豪情, 扣准振兴脉, 鸭形有遗风。 拳打波浪行, 鸣惊泰州城, 武功独一帜, 林立精武门! 解释; 唐音:指汉字。由象形文字而来。 象形魂: 象形者,文武道之魂也。 鸣惊:一鸣惊人。 ------------------------------------------------------------------------------------------ 唐怀扣老师照片:
追溯我的父亲,八极拳名师郝鸿昌—- 郝凤岭(上海精武:杂志)! ========================================================== 祖传武术,国术馆台柱: ---------------------------------- 父亲郝鸿昌1910年8月6日生于河北沧州县。从小随祖父习武,得八极拳、劈挂拳、二郎拳、查拳和器械等之精髓。 1929年,年仅19岁的父亲即考进中央国术馆就读,在张宪(字骧伍)、张树声、李景林、高振东、王子平、马英图、朱国福等的指导下,进一步深造八极拳,并学得形意、八卦、太极、拳击、摔跤等,是当时馆中踢打摔拿的全能髙材生,并与马英图、朱国福结为“金兰之交”。1932年毕业时以优异成绩留馆任教。1933年南京,全国武术国考,郝师以八极拳之技法,获无级别散打第一名,被陆军上将、张之江馆长视为中央国术馆的台柱。1941年因教育有方,被提升为副教授;1946年升任教务长。1948年国术馆解散后,父亲随爱国人士张之江将军迁居上海虹口区多伦路张之江私家公寓。 板凳显威,横扫众匪徒: ------------------------------------- 抗日战争时期,南京中央国术馆内迁到桂林、云南昆明、四川重庆等地,父亲亦随张之江馆长一同辗转至云南昆明。一天,他去理发,刚理了一半,忽然听到街上一片喧哗,店老板结结巴巴地告诉父亲“街上强盗抢抗日物资的东西……”父亲听罢,顺手抄起一把板凳窜到街上,只见大约百来个歹徒头裹毛巾,手持长矛、苗刀正在穷凶极恶抢劫。那时父亲才二十八岁,血气方刚,大声吼道:“住手!”歹徒见他只身一人便似饿狼扑羊向郝师团团围上来……便手挥板凳,高架低栏,声东击西,左冲右撞,脚也不偷闲,忽儿“扫荡脚”,忽儿“连环鸳鸯腿”……这帮乌合之众,终被打得抱头鼠窜。第二天,昆明的报纸用了大量的篇幅报道了这场风波,父亲也名声大噪…… 礼邀父亲,终结深厚情: ------------------------------------ 在父亲玻璃台板下,有一张孙中山先生的战友、国民党元老李烈钧将军的照片。说起这张照片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呢!一九三九年,李烈钧将军因患高血压行走困难,进出都需有人扶持。李烈钧将军听说武术可以治病,便礼邀父亲到李府教习拳术。二年后,李将军恢复了健康,健步如飞。李烈钧将军当时虽身居高位,却始终以老师”相称。从此父亲与李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至今郝、李两家的后代仍然往来不断……’经李烈钧将军的推荐,父孝任黄埔军校的上校国术教官。 老骥伏枥,报国心犹切: -------------------------------------- 解放后,父亲定居上海,因报国心切,同张之江一起,曾多次上书毛 主 席,对发展中国武术事业提供积极的建议。毛 泽 东在1955年复函张之江,对张之江先生爱国热忱予以肯定。周恩来在百忙中多次接见张之江先生,鼓励他把武术事业搞起来。 1965年张之江先生在上海弥留之际,念念不忘国术馆的建设,要父亲把国术馆搞起来。只可惜紧随而来的文革,父亲被迫下放到上海沪北燃料站,在一个煤炭堆栈当看守,并在那儿一直干到退休。文革不仅使父亲珍藏大量的武术历殆尽史资料散失殆尽,更使继承张之江馆长的遗愿——重建中央国术馆的愿望成为终身遗憾…… 1980年父亲重出江湖,继承张之江先生的遗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培养下一代武术人才作贡献。复出后的父亲曾任上海工人武术队顾问兼总教练、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名誉理事、武术散打队教练等职,并在上海同济大学、武警学校、上海体育学院、大世界游乐中心等处兼任武术教授等职,1983年父亲郝鸿昌被评为全国优秀武术辅导员。 ============================================================== 照片:郝鸿昌老师。上海精武会创建的第一支精武散打队。。郝鸿昌老师:后排右一。
郝凤岭赴日授武 ,扬我中华武术! (全球功夫网)上海站讯 (记者 裴亚): 郝凤岭赴日授武 ,扬我中华武术! =====================================   近年来,中国武术在全世界得到了迅猛发展,尤其是日本对中国武术更是推崇之至,对中国的太极、八极拳、咏春拳等武术的喜爱甚至超过了柔术、空手道等本国武术。除了举办交流大会,还邀请大量的中国武术家到日本传授武学。我国著名武术前辈、原中央国术馆教务处处长郝鸿昌之子郝凤岭就曾应日本教育委员会和YWCA学院之邀到日传授太极拳,为中日武术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太极拳在日本的发展可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算起,1959年,周恩来总理将参与创编简化太极拳的一位专家介绍给日本朋友,后来又有中国专家到日本传授太极拳,使得太极拳在日本得到了很好的普及,目前已有太极拳习练者100多万人,太极拳观摩交流大会已办了20届,从最初的2000人增加到后来的5000多人。太极拳为日中友好交流作出了贡献,是日中友好的象征。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武术界曾以“凳打一条街,孤身敌百人”名噪一时的我国著名武术前辈、原中央国术馆教务处第五任处长、黄埔军校上校教官、1933年南京第二次国考,荣膺无级别散手擂台赛优胜郝鸿昌先贤之子,郝凤岭老师应日本教育委员会和YWCA学院之邀,上世纪八十年代到日传授太极拳。郝凤岭从小随父郝鸿昌先生学习少林、太极、散打、器械、气功等武术,有一定的武艺技底。听闻郝凤岭老师到日教学,日本国民闻风而至,纷纷报名以求亲得传授,他们中有高级职员、大学教授、工程师、教师、社长、大学生、家庭主妇、日本武道家等,在郝凤岭的教授下,从基本功开始练起,广受学员喜爱。   在示范太极拳推手章节时,郝凤岭建议“谁愿意上来与我配合练习”,话音刚落,一名叫板谷辰郎(日本四段武道家)的先生从队列中走到郝凤岭面前,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再把气吐向两手掌,架起威严的气势,沉了沉腰,双目对峙对方,“嘿---”地一声,试图用全身的力量来推倒郝凤岭,没料到郝凤岭巍然不动,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郝凤岭又来了个“四两拨千斤”,把谷板辰郎先生抛到五米之外,摔倒在地。他慢慢地爬起来,垂着脑袋微微一笑,伸出大拇指说“真行”。在一片寂静而紧张的气氛中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1990年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上,郝凤岭老师培养的日本太极拳选手,参加了开幕式的“中日太极拳”大会演。 郝风岭老师在日本拥有基本学员300余人,能够较熟练地应用日语交流中华武术,弘扬民族文化。除了在日本宣扬太极拳,郝凤岭在国内也是学生众多,用郝凤岭的话说,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唯一的目标就是把中国的传统武术发扬光大。看到太极拳等武术在日本的发展状况,郝凤岭认为,只有中国国民真正地开始觉悟到中国武术作为民族国粹的重要性,才是存在的长久之计。希望更多的中国人能够从“我”做起,为中国武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郝凤岭老师在日本传授中国武术,日本各大报纸【读卖新闻】、【朝日新闻】、【中日新闻】、新加坡【武檀】及中国国内报纸等,日本NHK电视台都进行了报道。   ==================================================================   照片: (图一)上世纪八十年代,郝凤岭(本人)在日本国教授太极拳等中华武术,她们都参加了1990年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开幕式的“中日太极拳大合演”,前排居中为本人。。   (图二)八十年代初,上海日航龍柏饭店内,郝凤岭教习(日本文化交流访华团)一行的太极拳。本人穿嵌白条的蓝色线裤。 (图三、图四)上世纪八十年代,郝凤岭本人在日本国教授中华武术期间,並学习日本剑道(英信流居合道五段)。
八极拳老赖周全,2009年已被上海《郝鸿昌国术沙龙》清理出门户! 八极拳“老赖周全”, 2009年已被上海《郝鸿昌国术沙龙》清理出门户! ====================================================   周全在自己的“新浪博客”“百度贴吧”“中华国术论坛”“天涯论坛”等网络空间,大肆卑鄙地侮辱、诽谤、人身攻击《郝鸿昌国术沙龙》及其成员、郝凤岭大师兄及其女儿(郝鸿昌之孙女)。   周全无品无德,连师兄弟的钱都要骗,并被上海政法部门列为“内控”对象。2009年,经师兄弟们一致表态:周全被《郝鸿昌国术沙龙》清理出门户,特此声明!   (附: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费令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shezfy.com%2Fpage%2Fsssw%2Fzxxzxf.html%3F&urlrefer=8b3018e0ad1dfcaa76465214f74cb195序号【老赖周全】第29号),法院网站新版。   《郝鸿昌国术研究沙龙》   =========================================================================== 上海第二中级法院对老赖“周全”的“悬赏执行”4% !   -------------------------------------------------------------------   附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悬赏执行)的网址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shezfy.com%2Fpage%2Fsssw%2Fzxxszx.html%3Flm%3De6%26pm%3De0%26fy%3D06%26ph%3D2&urlrefer=7eeec63a3d1a42b80910b6125bf41cb4   我院去年7月1日起在二中院网站上开辟了“执行公告”栏,该栏目登载了部分不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的被执行人的信息。栏目开出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至今已有相当数量的案件经知情人举报被法院查获了执行线索,由此推进了执行工作的进展。近一时期来,部分申请执行人向本院提出要求,愿意按照执行到位标的额的一定比例,以现金奖励提供确有价值的线索的知情人(不包括法院工作人员及其家属)。为了进一步拓宽对被执行人财产的查控渠道,我院于即日起在二中院网站再辟“悬赏执行”栏目,登载悬赏执行信息,希望知情人积极提供有关线索。   联系电话:021-56700000-62209联系电话:35124588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第2批   被执行人法定代表 注册地址 标的额(人民币) 悬赏金额和比例   周全: 上海市盛桥三村87号601室 , 82982.47 元 , 4%!
上海精武会“八极拳研究组”吴定国副组长对(老赖周全武术人 上海精武会“八极拳研究组”吴定国副组长对(上海老赖周全)的评论: ==================================================   周全---请进 !!!   《致周全的一封公开信》(转自中华国术论坛)   周全: 知道我为何一直不愿搭理你吗?实在因为你真是个“小人+无赖”。无论你怎么诬蔑我,本人只是一笑了之,无所谓。但你太过分了。郝师对你恩重如山,郝师兄当你亲如兄弟,如今你竟疯狗乱咬,你扪心自问,你对得起恩师在天之灵吗?   20多年前,是我把你领进了郝鸿昌师门,带入精武会练拳,怎料到你今日会欺师灭祖?如今想来,深感愧对师门。郝凤岭师兄秉承师傅遗愿,筹建沙龙,众师兄弟凝聚一起,将恩师郝鸿昌传给我们的武艺发扬光大。郝师兄建立的这个平台,给众师兄弟一个交流、切磋的沙龙。大师兄为此呕尽心血,而你呢?把沙龙当成你招摇撞骗的工具,连自己沙龙里的师兄弟的钱你都要骗,你真的是穷疯了。你用尽下三流的手段,给自己戴上个“伸张正义、见义勇为”的光环,真是应了那句“又要做**,又要立牌坊”,但这也只能骗骗外人,你自己心知肚明,众师兄弟们在了解你的本性后,你反目成仇,怀恨沙龙,攻击师兄,真的是利令智昏,不可理喻。   周全,写了这些,我知道你恼羞成怒了,呵呵,你当初不是想挑战严龙兴师兄吗,可惜你手里的东西当初是我教你的,你可以随时来“还”给我。你来过我公司,也认识我家,手机号码更不会如你经常换,我随时恭侯你的“赐教”。   最后,奉劝你周全: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多行不义必自毙!希望你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实在不愿在国术论坛上说这些“家丑”,但那是你周全开了个很坏的先例。    吴定国(好武人)2009.12.15.
追溯我的父亲,八极拳名师郝鸿昌—- 郝凤岭(上海精武:杂志)! ========================================================== 祖传武术,国术馆台柱: ---------------------------------- 父亲郝鸿昌1910年8月6日生于河北沧州县。从小随祖父习武,得八极拳、劈挂拳、二郎拳、查拳和器械等之精髓。 1929年,年仅19岁的父亲即考进中央国术馆就读,在张宪(字骧伍)、张树声、李景林、高振东、王子平、马英图、朱国福等的指导下,进一步深造八极拳,并学得形意、八卦、太极、拳击、摔跤等,是当时馆中踢打摔拿的全能髙材生,并与马英图、朱国福结为“金兰之交”。1932年毕业时以优异成绩留馆任教。1933年南京,全国武术国考,郝师以八极拳之技法,获无级别散打第一名,被陆军上将、张之江馆长视为中央国术馆的台柱。1941年因教育有方,被提升为副教授;1946年升任教务长。1948年国术馆解散后,父亲随爱国人士张之江将军迁居上海虹口区多伦路张之江私家公寓。 板凳显威,横扫众匪徒: ------------------------------------- 抗日战争时期,南京中央国术馆内迁到桂林、云南昆明、四川重庆等地,父亲亦随张之江馆长一同辗转至云南昆明。一天,他去理发,刚理了一半,忽然听到街上一片喧哗,店老板结结巴巴地告诉父亲“街上强盗抢抗日物资的东西……”父亲听罢,顺手抄起一把板凳窜到街上,只见大约百来个歹徒头裹毛巾,手持长矛、苗刀正在穷凶极恶抢劫。那时父亲才二十八岁,血气方刚,大声吼道:“住手!”歹徒见他只身一人便似饿狼扑羊向郝师团团围上来……便手挥板凳,高架低栏,声东击西,左冲右撞,脚也不偷闲,忽儿“扫荡脚”,忽儿“连环鸳鸯腿”……这帮乌合之众,终被打得抱头鼠窜。第二天,昆明的报纸用了大量的篇幅报道了这场风波,父亲也名声大噪…… 礼邀父亲,终结深厚情: ------------------------------------ 在父亲玻璃台板下,有一张孙中山先生的战友、国民党元老李烈钧将军的照片。说起这张照片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呢!一九三九年,李烈钧将军因患高血压行走困难,进出都需有人扶持。李烈钧将军听说武术可以治病,便礼邀父亲到李府教习拳术。二年后,李将军恢复了健康,健步如飞。李烈钧将军当时虽身居高位,却始终以老师”相称。从此父亲与李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至今郝、李两家的后代仍然往来不断……’经李烈钧将军的推荐,父孝任黄埔军校的上校国术教官。 老骥伏枥,报国心犹切: -------------------------------------- 解放后,父亲定居上海,因报国心切,同张之江一起,曾多次上书毛 主 席,对发展中国武术事业提供积极的建议。毛 泽 东在1955年复函张之江,对张之江先生爱国热忱予以肯定。周恩来在百忙中多次接见张之江先生,鼓励他把武术事业搞起来。 1965年张之江先生在上海弥留之际,念念不忘国术馆的建设,要父亲把国术馆搞起来。只可惜紧随而来的文革,父亲被迫下放到上海沪北燃料站,在一个煤炭堆栈当看守,并在那儿一直干到退休。文革不仅使父亲珍藏大量的武术历殆尽史资料散失殆尽,更使继承张之江馆长的遗愿——重建中央国术馆的愿望成为终身遗憾…… 1980年父亲重出江湖,继承张之江先生的遗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培养下一代武术人才作贡献。复出后的父亲曾任上海工人武术队顾问兼总教练、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名誉理事、武术散打队教练等职,并在上海同济大学、武警学校、上海体育学院、大世界游乐中心等处兼任武术教授等职,1983年父亲郝鸿昌被评为全国优秀武术辅导员。 ============================================================== 照片:郝鸿昌老师。上海精武会创建的第一支精武散打队。。郝鸿昌老师:后排右一。
郝凤岭赴日本授武 ,扬我中华武术! (全球功夫网)上海站讯 (记者 裴亚): 郝凤岭赴日授武 ,扬我中华武术! =====================================   近年来,中国武术在全世界得到了迅猛发展,尤其是日本对中国武术更是推崇之至,对中国的太极、八极拳、咏春拳等武术的喜爱甚至超过了柔术、空手道等本国武术。除了举办交流大会,还邀请大量的中国武术家到日本传授武学。我国著名武术前辈、原中央国术馆教务处处长郝鸿昌之子郝凤岭就曾应日本教育委员会和YWCA学院之邀到日传授太极拳,为中日武术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太极拳在日本的发展可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算起,1959年,周恩来总理将参与创编简化太极拳的一位专家介绍给日本朋友,后来又有中国专家到日本传授太极拳,使得太极拳在日本得到了很好的普及,目前已有太极拳习练者100多万人,太极拳观摩交流大会已办了20届,从最初的2000人增加到后来的5000多人。太极拳为日中友好交流作出了贡献,是日中友好的象征。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武术界曾以“凳打一条街,孤身敌百人”名噪一时的我国著名武术前辈、原中央国术馆教务处第五任处长、黄埔军校上校教官、1933年南京第二次国考,荣膺无级别散手擂台赛优胜郝鸿昌先贤之子,郝凤岭老师应日本教育委员会和YWCA学院之邀,上世纪八十年代到日传授太极拳。郝凤岭从小随父郝鸿昌先生学习少林、太极、散打、器械、气功等武术,有一定的武艺技底。听闻郝凤岭老师到日教学,日本国民闻风而至,纷纷报名以求亲得传授,他们中有高级职员、大学教授、工程师、教师、社长、大学生、家庭主妇、日本武道家等,在郝凤岭的教授下,从基本功开始练起,广受学员喜爱。   在示范太极拳推手章节时,郝凤岭建议“谁愿意上来与我配合练习”,话音刚落,一名叫板谷辰郎(日本四段武道家)的先生从队列中走到郝凤岭面前,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再把气吐向两手掌,架起威严的气势,沉了沉腰,双目对峙对方,“嘿---”地一声,试图用全身的力量来推倒郝凤岭,没料到郝凤岭巍然不动,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郝凤岭又来了个“四两拨千斤”,把谷板辰郎先生抛到五米之外,摔倒在地。他慢慢地爬起来,垂着脑袋微微一笑,伸出大拇指说“真行”。在一片寂静而紧张的气氛中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1990年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上,郝凤岭老师培养的日本太极拳选手,参加了开幕式的“中日太极拳”大会演。 郝风岭老师在日本拥有基本学员300余人,能够较熟练地应用日语交流中华武术,弘扬民族文化。除了在日本宣扬太极拳,郝凤岭在国内也是学生众多,用郝凤岭的话说,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唯一的目标就是把中国的传统武术发扬光大。看到太极拳等武术在日本的发展状况,郝凤岭认为,只有中国国民真正地开始觉悟到中国武术作为民族国粹的重要性,才是存在的长久之计。希望更多的中国人能够从“我”做起,为中国武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郝凤岭老师在日本传授中国武术,日本各大报纸【读卖新闻】、【朝日新闻】、【中日新闻】、新加坡【武檀】及中国国内报纸等,日本NHK电视台都进行了报道。   ==================================================================   照片: (图一)上世纪八十年代,郝凤岭(本人)在日本国教授太极拳等中华武术,她们都参加了1990年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开幕式的“中日太极拳大合演”,前排居中为本人。。   (图二)八十年代初,上海日航龍柏饭店内,郝凤岭教习(日本文化交流访华团)一行的太极拳。本人穿嵌白条的蓝色线裤。 (图三、图四)上世纪八十年代,郝凤岭本人在日本国教授中华武术期间,並学习日本剑道(英信流居合道五段)。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