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凤岭 郝凤岭
关注数: 26 粉丝数: 2,041 发帖数: 15,839 关注贴吧数: 25
追忆八极拳名师郝鸿昌先生。 追忆八极拳名师郝鸿昌! 全球功夫网 裴亚 日期:2011年08月25日 点击:1745576 导读:八极拳名师郝鸿昌诞辰100周年纪念日,郝鸿昌之子郝凤岭为纪念父亲,在上海“精武会刊”2010年下半年刊第45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追溯八极拳名师郝鸿昌父亲》的文章,对父亲的生平做了一次回顾,表达了自己对于父亲的追忆之情。 全球功夫网上海站讯 (记者 裴亚 通讯员 郝凤岭)2010年8月6日是八极拳名师郝鸿昌诞辰100周年纪念日,郝鸿昌之子郝凤岭为纪念父亲,在上海“精武会刊”2010年下半年刊第45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追溯八极拳名师郝鸿昌父亲》的文章,对父亲的生平做了一次回顾,表达了自己对于父亲的追忆之情。 在“祖传武技,国术馆支柱”一节中,郝凤岭细数了父亲在中央国术馆学武及任教的过程。郝鸿昌1910年8月6日生于河北沧州县,从小随祖父习武,得八极拳、劈挂腿、二郎拳、查拳和器械等之精髓。1929年,年仅19岁的郝鸿昌即考进中央国术馆就读,在张宪(张骧伍)、张树声、李景林、高振东、王子平、马英图、朱国福等的指导下,进一步深造八极拳,并学得形意、八卦、太极、拳击、摔跤等,是当时馆中踢打摔拿的全能高材生,并与马英图、朱国福结为“金兰之交”。1932年毕业时以优异成绩留馆任教。1933年全国武术国考,郝师以八极拳之技法,获无级别散打第一名,被张之江先生视为国术馆的台柱。1941年因教育有方,被提升为副教授;1946年升任教务长。1948年国术馆解散后,郝鸿昌随随爱国人士张之江迁居上海虹口区多伦路张之江私家公寓。 在“凳打一条街,力敌百余人”一节中,讲述了郝鸿昌在云南昆明的一件英雄事迹。抗日战争时期,南京中央国术馆内迁到云南昆明、四川等地,郝鸿昌亦随张之江馆长一同辗转至云南昆明。一天,他去理发,刚理了一半,忽然听到街上一片喧哗,店老板结结巴巴地告诉郝鸿昌“街上强盗在抢劫抗日物质......”。郝鸿昌听罢,顺手抄起一把板凳窜到街上,只见大约百来个歹徒头裹毛巾,手持长矛、苗刀正在抢劫。那时郝鸿昌才二十八岁,血气方刚,大声吼道:“住手!”。歹徒见他只身一人,便饿狼扑羊般的团团围过来,郝鸿昌手挥板凳,高架低拦,声东击西,左冲右撞,脚也不偷闲,忽而“扫荡脚”,忽而“连环鸳鸯腿”......,这帮乌合之众,终被打得抱头鼠窜。第二天,昆明的报纸用了大量的篇幅报道了这场风波,郝鸿昌也名声大噪。 在“礼邀父亲,终交深厚情”一节中,描写了郝鸿昌与李烈钧因武术而结下的一段深厚友情。在郝鸿昌的玻璃台柜下,有一张孙中山先生的战友、国民党元老李烈钧先生的照片。说起这张照片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呢!一九三八年,李烈钧将军因患高血压而行走困难,进出都需要有人扶持。李烈钧听说武术可以强身健体,便礼邀郝鸿昌到李府教习拳术。二年后,李将军恢复了健康,健步如飞。李烈钧将军当时虽身居高位,却始终以“老师”相称。从此郝鸿昌与李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至今郝、李两家的后代仍然往来不断。经李烈钧将军的推荐,郝鸿昌任黄埔军校第九期上校教官。 在“老骥伏枥,报国心犹切”一节中,则描述了郝鸿昌在后期为武术的发展而做出的贡献。解放后,郝鸿昌定居上海,因报国心切,同张之江一起,多次上书毛主席,对发展中国武术事业提供积极的建议。毛泽东在1955年复函张之江,对张之江先生爱国热忱予以肯定。周恩来在百忙中多次接见张之江先生,鼓励他把武术事业搞起来。1965年张之江先生在上海弥留之际,念念不忘国术馆的建设,要郝鸿昌把国术馆搞起来。只可惜紧随而来的文革,郝鸿昌被迫下放到上海沪北燃料站,在一个煤炭堆栈当看守,并在那儿一直干到退休。文革不仅使郝鸿昌珍藏大量的武术历史资料散失殆尽,更使重建中央国术馆的愿望成为终身遗憾。1980年郝鸿昌重出江湖,继承张之江先生的遗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培养下一代武术人才作贡献。复出后的郝鸿昌曾担任上海工人武术队顾问兼总教练、上海精武体育总会理事、武术散打队教练等职,并在上海同济大学、武警学校、上海体育学院、大世界游乐中心等处兼任武术教授等职,1983年号鸿昌被评为全国优秀武术辅导员。 郝鸿昌作为一代武术大师,为中国武术的发展而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为了把父亲所传下来的吴钟八极拳传承下去,在郝凤岭的努力下,成立了“郝鸿昌国术沙龙”,沙龙自成立以来做了五件大事:2010年8月7日,与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一起主办“郝鸿昌武术家百年诞辰纪念会”;在上海成立“吴钟八极拳研究会”;为八极祖师吴钟在山东庆云立碑揭幕;今年5月在天津举办“神州”大擂台,今年10月3日至5日在庆云县举办国际八极拳邀请赛;整理八极拳总谱(预计年底完成)。
追忆八极拳名师郝鸿昌! 追忆八极拳名师郝鸿昌! 全球功夫网 裴亚 日期:2011年08月25日 点击:1745576 导读:八极拳名师郝鸿昌诞辰100周年纪念日,郝鸿昌之子郝凤岭为纪念父亲,在上海“精武会刊”2010年下半年刊第45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追溯八极拳名师郝鸿昌父亲》的文章,对父亲的生平做了一次回顾,表达了自己对于父亲的追忆之情。 全球功夫网上海站讯 (记者 裴亚 通讯员 郝凤岭)2010年8月6日是八极拳名师郝鸿昌诞辰100周年纪念日,郝鸿昌之子郝凤岭为纪念父亲,在上海“精武会刊”2010年下半年刊第45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追溯八极拳名师郝鸿昌父亲》的文章,对父亲的生平做了一次回顾,表达了自己对于父亲的追忆之情。 在“祖传武技,国术馆支柱”一节中,郝凤岭细数了父亲在中央国术馆学武及任教的过程。郝鸿昌1910年8月6日生于河北沧州县,从小随祖父习武,得八极拳、劈挂腿、二郎拳、查拳和器械等之精髓。1929年,年仅19岁的郝鸿昌即考进中央国术馆就读,在张宪(张骧伍)、张树声、李景林、高振东、王子平、马英图、朱国福等的指导下,进一步深造八极拳,并学得形意、八卦、太极、拳击、摔跤等,是当时馆中踢打摔拿的全能高材生,并与马英图、朱国福结为“金兰之交”。1932年毕业时以优异成绩留馆任教。1933年全国武术国考,郝师以八极拳之技法,获无级别散打第一名,被张之江先生视为国术馆的台柱。1941年因教育有方,被提升为副教授;1946年升任教务长。1948年国术馆解散后,郝鸿昌随随爱国人士张之江迁居上海虹口区多伦路张之江私家公寓。 在“凳打一条街,力敌百余人”一节中,讲述了郝鸿昌在云南昆明的一件英雄事迹。抗日战争时期,南京中央国术馆内迁到云南昆明、四川等地,郝鸿昌亦随张之江馆长一同辗转至云南昆明。一天,他去理发,刚理了一半,忽然听到街上一片喧哗,店老板结结巴巴地告诉郝鸿昌“街上强盗在抢劫抗日物质......”。郝鸿昌听罢,顺手抄起一把板凳窜到街上,只见大约百来个歹徒头裹毛巾,手持长矛、苗刀正在抢劫。那时郝鸿昌才二十八岁,血气方刚,大声吼道:“住手!”。歹徒见他只身一人,便饿狼扑羊般的团团围过来,郝鸿昌手挥板凳,高架低拦,声东击西,左冲右撞,脚也不偷闲,忽而“扫荡脚”,忽而“连环鸳鸯腿”......,这帮乌合之众,终被打得抱头鼠窜。第二天,昆明的报纸用了大量的篇幅报道了这场风波,郝鸿昌也名声大噪。 在“礼邀父亲,终交深厚情”一节中,描写了郝鸿昌与李烈钧因武术而结下的一段深厚友情。在郝鸿昌的玻璃台柜下,有一张孙中山先生的战友、国民党元老李烈钧先生的照片。说起这张照片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呢!一九三八年,李烈钧将军因患高血压而行走困难,进出都需要有人扶持。李烈钧听说武术可以强身健体,便礼邀郝鸿昌到李府教习拳术。二年后,李将军恢复了健康,健步如飞。李烈钧将军当时虽身居高位,却始终以“老师”相称。从此郝鸿昌与李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至今郝、李两家的后代仍然往来不断。经李烈钧将军的推荐,郝鸿昌任黄埔军校第九期上校教官。 在“老骥伏枥,报国心犹切”一节中,则描述了郝鸿昌在后期为武术的发展而做出的贡献。解放后,郝鸿昌定居上海,因报国心切,同张之江一起,多次上书毛主席,对发展中国武术事业提供积极的建议。毛泽东在1955年复函张之江,对张之江先生爱国热忱予以肯定。周恩来在百忙中多次接见张之江先生,鼓励他把武术事业搞起来。1965年张之江先生在上海弥留之际,念念不忘国术馆的建设,要郝鸿昌把国术馆搞起来。只可惜紧随而来的文革,郝鸿昌被迫下放到上海沪北燃料站,在一个煤炭堆栈当看守,并在那儿一直干到退休。文革不仅使郝鸿昌珍藏大量的武术历史资料散失殆尽,更使重建中央国术馆的愿望成为终身遗憾。1980年郝鸿昌重出江湖,继承张之江先生的遗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培养下一代武术人才作贡献。复出后的郝鸿昌曾担任上海工人武术队顾问兼总教练、上海精武体育总会理事、武术散打队教练等职,并在上海同济大学、武警学校、上海体育学院、大世界游乐中心等处兼任武术教授等职,1983年号鸿昌被评为全国优秀武术辅导员。 郝鸿昌作为一代武术大师,为中国武术的发展而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为了把父亲所传下来的吴钟八极拳传承下去,在郝凤岭的努力下,成立了“郝鸿昌国术沙龙”,沙龙自成立以来做了五件大事:2010年8月7日,与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一起主办“郝鸿昌武术家百年诞辰纪念会”;在上海成立“吴钟八极拳研究会”;为八极祖师吴钟在山东庆云立碑揭幕;今年5月在天津举办“神州”大擂台,今年10月3日至5日在庆云县举办国际八极拳邀请赛;整理八极拳总谱(预计年底完成)。
追忆八极拳名师郝鸿昌。 追忆八极拳名师郝鸿昌! 全球功夫网 裴亚 日期:2011年08月25日 点击:1745576 导读:八极拳名师郝鸿昌诞辰100周年纪念日,郝鸿昌之子郝凤岭为纪念父亲,在上海“精武会刊”2010年下半年刊第45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追溯八极拳名师郝鸿昌父亲》的文章,对父亲的生平做了一次回顾,表达了自己对于父亲的追忆之情。 全球功夫网上海站讯 (记者 裴亚 通讯员 郝凤岭)2010年8月6日是八极拳名师郝鸿昌诞辰100周年纪念日,郝鸿昌之子郝凤岭为纪念父亲,在上海“精武会刊”2010年下半年刊第45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追溯八极拳名师郝鸿昌父亲》的文章,对父亲的生平做了一次回顾,表达了自己对于父亲的追忆之情。 在“祖传武技,国术馆支柱”一节中,郝凤岭细数了父亲在中央国术馆学武及任教的过程。郝鸿昌1910年8月6日生于河北沧州县,从小随祖父习武,得八极拳、劈挂腿、二郎拳、查拳和器械等之精髓。1929年,年仅19岁的郝鸿昌即考进中央国术馆就读,在张宪(张骧伍)、张树声、李景林、高振东、王子平、马英图、朱国福等的指导下,进一步深造八极拳,并学得形意、八卦、太极、拳击、摔跤等,是当时馆中踢打摔拿的全能高材生,并与马英图、朱国福结为“金兰之交”。1932年毕业时以优异成绩留馆任教。1933年全国武术国考,郝师以八极拳之技法,获无级别散打第一名,被张之江先生视为国术馆的台柱。1941年因教育有方,被提升为副教授;1946年升任教务长。1948年国术馆解散后,郝鸿昌随随爱国人士张之江迁居上海虹口区多伦路张之江私家公寓。 在“凳打一条街,力敌百余人”一节中,讲述了郝鸿昌在云南昆明的一件英雄事迹。抗日战争时期,南京中央国术馆内迁到云南昆明、四川等地,郝鸿昌亦随张之江馆长一同辗转至云南昆明。一天,他去理发,刚理了一半,忽然听到街上一片喧哗,店老板结结巴巴地告诉郝鸿昌“街上强盗在抢劫抗日物质......”。郝鸿昌听罢,顺手抄起一把板凳窜到街上,只见大约百来个歹徒头裹毛巾,手持长矛、苗刀正在抢劫。那时郝鸿昌才二十八岁,血气方刚,大声吼道:“住手!”。歹徒见他只身一人,便饿狼扑羊般的团团围过来,郝鸿昌手挥板凳,高架低拦,声东击西,左冲右撞,脚也不偷闲,忽而“扫荡脚”,忽而“连环鸳鸯腿”......,这帮乌合之众,终被打得抱头鼠窜。第二天,昆明的报纸用了大量的篇幅报道了这场风波,郝鸿昌也名声大噪。 在“礼邀父亲,终交深厚情”一节中,描写了郝鸿昌与李烈钧因武术而结下的一段深厚友情。在郝鸿昌的玻璃台柜下,有一张孙中山先生的战友、国民党元老李烈钧先生的照片。说起这张照片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呢!一九三八年,李烈钧将军因患高血压而行走困难,进出都需要有人扶持。李烈钧听说武术可以强身健体,便礼邀郝鸿昌到李府教习拳术。二年后,李将军恢复了健康,健步如飞。李烈钧将军当时虽身居高位,却始终以“老师”相称。从此郝鸿昌与李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至今郝、李两家的后代仍然往来不断。经李烈钧将军的推荐,郝鸿昌任黄埔军校第九期上校教官。 在“老骥伏枥,报国心犹切”一节中,则描述了郝鸿昌在后期为武术的发展而做出的贡献。解放后,郝鸿昌定居上海,因报国心切,同张之江一起,多次上书毛主席,对发展中国武术事业提供积极的建议。毛泽东在1955年复函张之江,对张之江先生爱国热忱予以肯定。周恩来在百忙中多次接见张之江先生,鼓励他把武术事业搞起来。1965年张之江先生在上海弥留之际,念念不忘国术馆的建设,要郝鸿昌把国术馆搞起来。只可惜紧随而来的文革,郝鸿昌被迫下放到上海沪北燃料站,在一个煤炭堆栈当看守,并在那儿一直干到退休。文革不仅使郝鸿昌珍藏大量的武术历史资料散失殆尽,更使重建中央国术馆的愿望成为终身遗憾。1980年郝鸿昌重出江湖,继承张之江先生的遗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培养下一代武术人才作贡献。复出后的郝鸿昌曾担任上海工人武术队顾问兼总教练、上海精武体育总会理事、武术散打队教练等职,并在上海同济大学、武警学校、上海体育学院、大世界游乐中心等处兼任武术教授等职,1983年号鸿昌被评为全国优秀武术辅导员。 郝鸿昌作为一代武术大师,为中国武术的发展而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为了把父亲所传下来的吴钟八极拳传承下去,在郝凤岭的努力下,成立了“郝鸿昌国术沙龙”,沙龙自成立以来做了五件大事:2010年8月7日,与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一起主办“郝鸿昌武术家百年诞辰纪念会”;在上海成立“吴钟八极拳研究会”;为八极祖师吴钟在山东庆云立碑揭幕;今年5月在天津举办“神州”大擂台,今年10月3日至5日在庆云县举办国际八极拳邀请赛;整理八极拳总谱(预计年底完成)。
转发:每月一次AA制聚会,坚持20多年----周根发 每月一次AA制聚会,持续20多年----周根发 ================================= 每月一次AA制聚餐,已经持续20多年,这是上海一个武术群(郝鸿昌国术沙龙),而今是微信群国术沙龙,召集人是八极拳传承人郝凤岭。郝凤岭父亲郝鸿昌是武术老前辈,解放前是南京中央国术馆第五任教务长,八极拳散打名家,上海工人武术队散打教练,1994年去世后,在日本传授中华武术的其儿子郝凤岭回来上海,继续把八极拳弟子组织起来,根据大家还在上班情况,选定每月上旬双休日进行一次相聚活动,并定下聚餐为AA制,初时定为上午9时,两个小时的武术交流,然后在酒店聚餐,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今已改为直接中午11点到酒店聚会。从第一次起,总有零钱要找,而大家不想找零钱,于是设立专人负责账目,把多余的零钱在下次聚会时用上,做到亲兄弟明算账,参加聚会的新人旧友,不管你职位多高,就是AA制,大家乐意喜欢这样形式的聚餐。 每月一次相聚找地方,召集人总不厌其烦去找,一到下午2点多,聊天还不尽兴时被催促离开,从去年起,基本固定了一家饭店,任你们喝茶聊天,没人来催,老板也是武术爱好者。 而今郝鸿昌国术沙龙聚会的武友,老的七十多,少的三四十岁,有大学武术教授,还有战斗在治安第一线的公安民警武术精英,以及以前是市武术散打队里的,现在70多岁继续受聘教武术的大师,更有几十年下来一直在坚持教拳的拳师。召集人郝凤岭,经常在上海等大学为硕士研究生上武学课。国术沙龙每月召集聚餐,大家习以为常,非常快乐,另外每年11月组织一次徒子徒孙及师兄弟们去青浦徐泾为八极拳大师郝鸿昌墓地扫墓。
2019年“郝鸿昌国术沙龙”一行 祭拜恩师郝鸿昌。 2019年“郝鸿昌国术沙龙”一行 祭拜恩师郝鸿昌 =================================================== 2019年11月3日(周日)上午十时,上海的武术家在青浦区徐泾西园公墓举行每年一度恩师郝鸿昌的祭扫活动。 上海"郝鸿昌国术研究沙龙"一行有:严龙兴、宋正祥、卜东宁、陈文虎、叶国忠、凌壕、王剑立、盛泰、吴鸿德、徐春毅、李绍崧、严捷冰、王金涛、戴顺波、王秉道、任华、陶钧、李酬、冀德豪、梁海华、阎永龄、费凤义、周根发、郭建国、郝凤岭,(部分参加祭拜人员迟到,未在照片的大合影内)。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了徐泾西园公墓,尊师重道,慎终追远,深切缅怀一代国术大师,祭拜我们的恩师——郝鸿昌。 辛亥革命元老、国民政府副主席、中央国术馆创馆理事长李烈钧将军(上将)之孙李季清、李季平,陆军上将、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的后裔们及表侄田宝琦、桂林李业幸教授、温州郑管乐、吴定国、张傅仪、陈培申、陈永健、宣恒敏、薛春忠、过向群、许高建、陶光文、郝铭才、潘奉元、时梅英、钟伟琪等,届时以各种方式向郝鸿昌老师深表敬意。 在恩师郝鸿昌、师母常宗慈的墓前,大家敬献一束又一束的鲜花,肃然起敬地跪拜在坟前,瞻彼那碑文上的每一个字,泪水浸润着我们的双眼,牵动着我们对恩师那剪不断的思念……往事,一幕又一幕地闪现在我们的脑海。仿佛又回到了幸福练武的年代,回到了慈祥的恩师身边,回到了当年虹口区多伦路家那个宽广、而温馨的的练武操场上恩师郝鸿昌带领大家练武的情景……。 恩师郝鸿昌辛劳、清贫一生,除了奉献,没有获取任何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勤劳、善良、慈祥、为人正直、做事认真的恩师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丰碑,永远是武林界的骄傲和后人的楷模,恩师留给后人留下了不朽的“人格品德”与日月同辉。 墓碑前那缕缕长烟,冉冉在天空浮游,似蝴蝶,翩翩起舞:似雄鹰,鹰击长空! 烟雾缭绕,千里烟波 ,裹着大家的“思念”去天堂寻找您---恩师;思念,拨动着我们的“心弦”,撰写文章纪念、缅怀您。大家满怀深情,共同回忆起与恩师郝鸿昌生前的点点滴滴,缅怀恩师的谆谆教诲……相约明年再来祭拜。 冬至临近情无限,松柏之间墓碑见,蓊蓊郁郁天地间,祭拜打扫泪涟涟,回忆往事一桩桩,昔年笑貌浮眼帘,今朝相隔万里远,后辈难忘恩师情,只愿生者心向前,传承幸福每一天。 青山绿水、长留生前浩气, 苍松翠柏、堪慰逝后英灵。 一代国术大师、教育家郝鸿昌恩师的一生,为着武术事业的发展殚精竭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郝鴻昌老师八極拳再傳弟子在祭拜仪式上匯報展演的節目表: 姓名 展演節目 1、王金濤八極大架 2、嚴捷冰六大開合練 3丶王秉道八極小架 4、王金濤八極對接 李酬 5、冀德豪八母槍術 6、王剑立八极小架 7、李酬國術館八極拳 8、梁海華八極小架 郝鸿昌老师简介: ================= 郝鸿昌(1910~1994).河北沧州人,自幼随父亲郝继春学习八极拳,二郎拳,春秋大刀等技艺。1929年考入中央国术馆教授班,和副馆长张骧伍(名宪,字骧伍,国军中将、神枪李书文弟子)深造八极拳。1932年高材生留馆任教,1933年参加南京中央国术馆第二届国考,荣获无级别散手擂台赛第一名。1935年击败日本浪人到中央国术馆比武技击高手。1936年任讲师,为张之江馆长器重精英。抗战爆发,跟随陆军上将、张之江馆长迁馆西南。期间升任副教授。在昆明(凳打一条街,力敌百余人),打败哄抢抗日物资的土匪。期间教授国民政府副主席李烈钧上将军太极拳健身,并任副官,在李烈钧将军推荐下,先后担任湖南长沙和福建黄埔军校分校教官。1946年央馆迁回南京,郝鸿昌任教务长。1948年央馆解散,侍奉张之江馆长居住上海张之江公馆。由于历史问题郝被下放煤站工作。80年代初复出,任精武体育会总教练,上海工人武术队总教练,上海体院客座教授,上海同济大学、公安武警学校的客座教授,培养了一大批散手运动员和武术运动员,1984年被评为全国武术优秀辅导员。郝鸿昌带领弟子参加上海和香港散手对抗赛,全国潍坊散手对抗赛,上海市武术比赛,散手比赛,成绩优异。上海精武散手队(图 17-a ),是全国散手先驱。还在上海市行政学院藏族班,教授八极拳,这些学员以后都成为了西藏的党政机关的领导。郝鸿昌本人参加上海市武术比赛,南昌武术观摩大会,西安国际武术邀请赛,宝刀不老雄风犹在。郝鸿昌著有《八极拳》,《八极拳对练》,《劈挂掌》,《中央国术馆的概况及组织机构》等著作。郝鸿昌是近现代中国著名武术家技击家,中国著名国术教育家。 ----------------------------------------------------------------------------------------------
2019年“郝鸿昌国术沙龙”一行 ,祭拜恩师郝鸿昌。 2019年“郝鸿昌国术沙龙”一行 祭拜恩师郝鸿昌 =================================================== 2019年11月3日(周日)上午十时,上海的武术家在青浦区徐泾西园公墓举行每年一度恩师郝鸿昌的祭扫活动。 上海"郝鸿昌国术研究沙龙"一行有:严龙兴、宋正祥、卜东宁、陈文虎、叶国忠、凌壕、王剑立、盛泰、吴鸿德、徐春毅、李绍崧、严捷冰、王金涛、戴顺波、王秉道、任华、陶钧、李酬、冀德豪、梁海华、阎永龄、费凤义、周根发、郭建国、郝凤岭,(部分参加祭拜人员迟到,未在照片的大合影内)。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了徐泾西园公墓,尊师重道,慎终追远,深切缅怀一代国术大师,祭拜我们的恩师——郝鸿昌。 辛亥革命元老、国民政府副主席、中央国术馆创馆理事长李烈钧将军(上将)之孙李季清、李季平,陆军上将、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的后裔们及表侄田宝琦、桂林李业幸教授、温州郑管乐、吴定国、张傅仪、陈培申、陈永健、宣恒敏、薛春忠、过向群、许高建、陶光文、郝铭才、潘奉元、时梅英、钟伟琪等,届时以各种方式向郝鸿昌老师深表敬意。 在恩师郝鸿昌、师母常宗慈的墓前,大家敬献一束又一束的鲜花,肃然起敬地跪拜在坟前,瞻彼那碑文上的每一个字,泪水浸润着我们的双眼,牵动着我们对恩师那剪不断的思念……往事,一幕又一幕地闪现在我们的脑海。仿佛又回到了幸福练武的年代,回到了慈祥的恩师身边,回到了当年虹口区多伦路家那个宽广、而温馨的的练武操场上恩师郝鸿昌带领大家练武的情景……。 恩师郝鸿昌辛劳、清贫一生,除了奉献,没有获取任何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勤劳、善良、慈祥、为人正直、做事认真的恩师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丰碑,永远是武林界的骄傲和后人的楷模,恩师留给后人留下了不朽的“人格品德”与日月同辉。 墓碑前那缕缕长烟,冉冉在天空浮游,似蝴蝶,翩翩起舞:似雄鹰,鹰击长空! 烟雾缭绕,千里烟波 ,裹着大家的“思念”去天堂寻找您---恩师;思念,拨动着我们的“心弦”,撰写文章纪念、缅怀您。大家满怀深情,共同回忆起与恩师郝鸿昌生前的点点滴滴,缅怀恩师的谆谆教诲……相约明年再来祭拜。 冬至临近情无限,松柏之间墓碑见,蓊蓊郁郁天地间,祭拜打扫泪涟涟,回忆往事一桩桩,昔年笑貌浮眼帘,今朝相隔万里远,后辈难忘恩师情,只愿生者心向前,传承幸福每一天。 青山绿水、长留生前浩气, 苍松翠柏、堪慰逝后英灵。 一代国术大师、教育家郝鸿昌恩师的一生,为着武术事业的发展殚精竭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郝鴻昌老师八極拳再傳弟子在祭拜仪式上匯報展演的節目表: 姓名 展演節目 1、王金濤八極大架 2、嚴捷冰六大開合練 3丶王秉道八極小架 4、王金濤八極對接 李酬 5、冀德豪八母槍術 6、王剑立八极小架 7、李酬國術館八極拳 8、梁海華八極小架 郝鸿昌老师简介: ================= 郝鸿昌(1910~1994).河北沧州人,自幼随父亲郝继春学习八极拳,二郎拳,春秋大刀等技艺。1929年考入中央国术馆教授班,和副馆长张骧伍(名宪,字骧伍,国军中将、神枪李书文弟子)深造八极拳。1932年高材生留馆任教,1933年参加南京中央国术馆第二届国考,荣获无级别散手擂台赛第一名。1935年击败日本浪人到中央国术馆比武技击高手。1936年任讲师,为张之江馆长器重精英。抗战爆发,跟随陆军上将、张之江馆长迁馆西南。期间升任副教授。在昆明(凳打一条街,力敌百余人),打败哄抢抗日物资的土匪。期间教授国民政府副主席李烈钧上将军太极拳健身,并任副官,在李烈钧将军推荐下,先后担任湖南长沙和福建黄埔军校分校教官。1946年央馆迁回南京,郝鸿昌任教务长。1948年央馆解散,侍奉张之江馆长居住上海张之江公馆。由于历史问题郝被下放煤站工作。80年代初复出,任精武体育会总教练,上海工人武术队总教练,上海体院客座教授,上海同济大学、公安武警学校的客座教授,培养了一大批散手运动员和武术运动员,1984年被评为全国武术优秀辅导员。郝鸿昌带领弟子参加上海和香港散手对抗赛,全国潍坊散手对抗赛,上海市武术比赛,散手比赛,成绩优异。上海精武散手队(图 17-a ),是全国散手先驱。还在上海市行政学院藏族班,教授八极拳,这些学员以后都成为了西藏的党政机关的领导。郝鸿昌本人参加上海市武术比赛,南昌武术观摩大会,西安国际武术邀请赛,宝刀不老雄风犹在。郝鸿昌著有《八极拳》,《八极拳对练》,《劈挂掌》,《中央国术馆的概况及组织机构》等著作。郝鸿昌是近现代中国著名武术家技击家,中国著名国术教育家。 ----------------------------------------------------------------------------------------------
南京中央国术馆的历史沿革及组织机构---郝鸿昌 一. 原南京中央国术馆概况 1928年,在南京韩家巷成立南京中央武术研究馆,不久,便正式改为闻名中外的南京中央国术馆。当时,馆长由张之江先生担任。1929年,中央国术馆迁到南京西华门头条六号。这时国术馆改组为三个处:教务处、编审处、总务处。 第一任教务处处长由马良先生担任。后来国术馆为战争所迫,辗转迁移,1937年由南京迁到湖南长沙杜家山中学;后又经广西桂林取道越南迁往云南昆明拓东路湖北公所。在此期间,教务处处长由吴峻山先生担任,吴老先生后病逝于昆明,享年105岁。后教务处处长由孙玉铭先生担任。以后国术馆又由昆明迁往四川重庆北碚复课。1946年,战争胜利后迁回南京廖家巷二号。此时教务处处长由郝鸿昌担任。 二. 原南京中央国术馆的组织机构 为研究和传授武术的需要,当时南京中央国术馆的组织机构是较健全的,并聘知名人士分任各职。 1. 邀请了知名人士任董、监理事。 2. 董、监理事:戴传贤(字季陶)、李烈钧(字协和)、钮永健(字锡生)。 3. 董、监事:于右任。 4. 馆长:张之江。顾问:张洪之。(名誉馆长:冯玉祥)。 5. 副馆长:李景林,张树声,张宪(骧伍)。 6. 当时馆务分为两大门派 ①武当门门长高振东,科长柳印虎。 ②少林门门长王子平,科长马英图。 7. 1929年武术研究馆改名为南京中央国术馆,馆务随之改为三个处:教务处、编审处、总务处。 教务处: 第一任教务处处长马良。 第二任教务处处长朱国福,副处长郭锡山。 第三任教务处处长吴俊山,副处长杨松山。1937年杨松山辞去,由吴翼翚继任。 第四任教务处处长孙玉铭。 第五任教务处处长郝鸿昌。 编审处: 处长唐豪、姜容櫵。 编审员金一明。 总务处: 处长李子茂、朱家骅。 8. 当时国术馆著名武术家有: 李景林传授李太极、刀、剑、棍、推手; 杨澄甫传授杨太极、刀、剑、棍、推手; 孙禄堂传授孙太极、刀、剑、棍、推手; 马良传授新武术; 马永胜传授马太极; 吴民清、严乃康传授日本刺枪劈剑; 吴峻山传授吴太极、八卦掌、太极推手、棍; 陈子明传授陈太极; 高振东传授形意拳; 王子平传授少林拳、摔跤; 朱国福传授形意拳、拳击; 黄柏年传授十二形; 于振声、马金标传授查拳、弹腿; 马英图、郭长生、郝鸿昌传授八极拳、劈卦拳、通臂拳、散打、技击等; 张骧伍传授八极拳; 孙玉铭传授猿背棍; 李玉山传授太师鞭。 吴翼翚传授华岳心意六合八法; 毕凤亭、马庆云传授摔跤; 刘鸿庆传授断门枪; 龚润田传授龚太极; 徐宝林传授猴拳、醉拳。 三. 原南京中央国术馆于1948年为经济所迫,无法进行招生,难以教学,从而宣告闭馆解散。 原南京中央国术馆虽然解散了,但其学生至今遍及全国,还有不少老同志健在,还担任了重要的职务,在武术界享有盛誉。他们当中有:张文广同志(北京体育学院教授、中国武协副主席)、李锡恩同志(复旦大学教授)、温敬铭同志(武汉体育学院教授、中国武协副主席)、何福生同志(云南省武协主席)、赵子虬同志(四川省武协副主席)、刘恩绶同志(内蒙古武协副主席)、李天骥同志(天津市武协主席)、季九如同志(沈阳市武协主席)、蒋浩泉同志(安徽体院教授)等等。还有的同学在海外执教,譬如胡云华、陈玉和等在新加坡,常东升等在台湾。总之,南京中央国术馆的建立以及它在培养、成就武术人才的努力,对我国的武术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我国的武术史册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郝鸿昌作于1986年第五期“武林”杂志。后排左起:刘恩绶(内蒙古武协主席)、张文广(中国武协副主席)、温敬铭(中国武协副主席)、郝鸿昌(原中央国术馆教务长)、常宗慈(郝夫人); 前列左起:郝凤岭(郝之子)、章定荣(散打冠军)、何福生(云南武协主席)、赵子虬(四川武协副主席)。左起:程健,郝鸿昌。该照片在上海多伦路,郝鸿昌的住宅拍摄。
南京中央国术馆的概况及组织机构-郝鸿昌。1986年第五期武林杂志 一. 原南京中央国术馆概况 1928年,在南京韩家巷成立南京中央武术研究馆,不久,便正式改为闻名中外的南京中央国术馆。当时,馆长由张之江先生担任。1929年,中央国术馆迁到南京西华门头条六号。这时国术馆改组为三个处:教务处、编审处、总务处。 第一任教务处处长由马良先生担任。后来国术馆为战争所迫,辗转迁移,1937年由南京迁到湖南长沙杜家山中学;后又经广西桂林取道越南迁往云南昆明拓东路湖北公所。在此期间,教务处处长由吴峻山先生担任,吴老先生后病逝于昆明,享年105岁。后教务处处长由孙玉铭先生担任。以后国术馆又由昆明迁往四川重庆北碚复课。1946年,战争胜利后迁回南京廖家巷二号。此时教务处处长由郝鸿昌担任。 二. 原南京中央国术馆的组织机构 为研究和传授武术的需要,当时南京中央国术馆的组织机构是较健全的,并聘知名人士分任各职。 1. 邀请了知名人士任董、监理事。 2. 董、监理事:戴传贤(字季陶)、李烈钧(字协和)、钮永健(字锡生)。 3. 董、监事:于右任。 4. 馆长:张之江。顾问:张洪之。(名誉馆长:冯玉祥)。 5. 副馆长:李景林,张树声,张宪(骧伍)。 6. 当时馆务分为两大门派 ①武当门门长高振东,科长柳印虎。 ②少林门门长王子平,科长马英图。 7. 1929年武术研究馆改名为南京中央国术馆,馆务随之改为三个处:教务处、编审处、总务处。 教务处: 第一任教务处处长马良。 第二任教务处处长朱国福,副处长郭锡山。 第三任教务处处长吴俊山,副处长杨松山。1937年杨松山辞去,由吴翼翚继任。 第四任教务处处长孙玉铭。 第五任教务处处长郝鸿昌。 编审处: 处长唐豪、姜容櫵。 编审员金一明。 总务处: 处长李子茂、朱家骅。 8. 当时国术馆著名武术家有: 李景林传授李太极、刀、剑、棍、推手; 杨澄甫传授杨太极、刀、剑、棍、推手; 孙禄堂传授孙太极、刀、剑、棍、推手; 马良传授新武术; 马永胜传授马太极; 吴民清、严乃康传授日本刺枪劈剑; 吴峻山传授吴太极、八卦掌、太极推手、棍; 陈子明传授陈太极; 高振东传授形意拳; 王子平传授少林拳、摔跤; 朱国福传授形意拳、拳击; 黄柏年传授十二形; 于振声、马金标传授查拳、弹腿; 马英图、郭长生、郝鸿昌传授八极拳、劈卦拳、通臂拳、散打、技击等; 张骧伍传授八极拳; 孙玉铭传授猿背棍; 李玉山传授太师鞭。 吴翼翚传授华岳心意六合八法; 毕凤亭、马庆云传授摔跤; 刘鸿庆传授断门枪; 龚润田传授龚太极; 徐宝林传授猴拳、醉拳。 三. 原南京中央国术馆于1948年为经济所迫,无法进行招生,难以教学,从而宣告闭馆解散。 原南京中央国术馆虽然解散了,但其学生至今遍及全国,还有不少老同志健在,还担任了重要的职务,在武术界享有盛誉。他们当中有:张文广同志(北京体育学院教授、中国武协副主席)、李锡恩同志(复旦大学教授)、温敬铭同志(武汉体育学院教授、中国武协副主席)、何福生同志(云南省武协主席)、赵子虬同志(四川省武协副主席)、刘恩绶同志(内蒙古武协副主席)、李天骥同志(天津市武协主席)、季九如同志(沈阳市武协主席)、蒋浩泉同志(安徽体院教授)等等。还有的同学在海外执教,譬如胡云华、陈玉和等在新加坡,常东升等在台湾。总之,南京中央国术馆的建立以及它在培养、成就武术人才的努力,对我国的武术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我国的武术史册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郝鸿昌作于1986年第五期“武林”杂志。后排左起:刘恩绶(内蒙古武协主席)、张文广(中国武协副主席)、温敬铭(中国武协副主席)、郝鸿昌(原中央国术馆教务长)、常宗慈(郝夫人); 前列左起:郝凤岭(郝之子)、章定荣(散打冠军)、何福生(云南武协主席)、赵子虬(四川武协副主席)。左起:程健,郝鸿昌。该照片在上海多伦路,郝鸿昌的住宅拍摄。
中央国术馆的概况及组织机构- 郝鸿昌。1986年第五期武林杂志。 一. 原南京中央国术馆概况 1928年,在南京韩家巷成立南京中央武术研究馆,不久,便正式改为闻名中外的南京中央国术馆。当时,馆长由张之江先生担任。1929年,中央国术馆迁到南京西华门头条六号。这时国术馆改组为三个处:教务处、编审处、总务处。 第一任教务处处长由马良先生担任。后来国术馆为战争所迫,辗转迁移,1937年由南京迁到湖南长沙杜家山中学;后又经广西桂林取道越南迁往云南昆明拓东路湖北公所。在此期间,教务处处长由吴峻山先生担任,吴老先生后病逝于昆明,享年105岁。后教务处处长由孙玉铭先生担任。以后国术馆又由昆明迁往四川重庆北碚复课。1946年,战争胜利后迁回南京廖家巷二号。此时教务处处长由郝鸿昌担任。 二. 原南京中央国术馆的组织机构 为研究和传授武术的需要,当时南京中央国术馆的组织机构是较健全的,并聘知名人士分任各职。 1. 邀请了知名人士任董、监理事。 2. 董、监理事:戴传贤(字季陶)、李烈钧(字协和)、钮永健(字锡生)。 3. 董、监事:于右任。 4. 馆长:张之江。顾问:张洪之。(名誉馆长:冯玉祥)。 5. 副馆长:李景林,张树声,张宪(骧伍)。 6. 当时馆务分为两大门派 ①武当门门长高振东,科长柳印虎。 ②少林门门长王子平,科长马英图。 7. 1929年武术研究馆改名为南京中央国术馆,馆务随之改为三个处:教务处、编审处、总务处。 教务处: 第一任教务处处长马良。 第二任教务处处长朱国福,副处长郭锡山。 第三任教务处处长吴俊山,副处长杨松山。1937年杨松山辞去,由吴翼翚继任。 第四任教务处处长孙玉铭。 第五任教务处处长郝鸿昌。 编审处: 处长唐豪、姜容櫵。 编审员金一明。 总务处: 处长李子茂、朱家骅。 8. 当时国术馆著名武术家有: 李景林传授李太极、刀、剑、棍、推手; 杨澄甫传授杨太极、刀、剑、棍、推手; 孙禄堂传授孙太极、刀、剑、棍、推手; 马良传授新武术; 马永胜传授马太极; 吴民清、严乃康传授日本刺枪劈剑; 吴峻山传授吴太极、八卦掌、太极推手、棍; 陈子明传授陈太极; 高振东传授形意拳; 王子平传授少林拳、摔跤; 朱国福传授形意拳、拳击; 黄柏年传授十二形; 于振声、马金标传授查拳、弹腿; 马英图、郭长生、郝鸿昌传授八极拳、劈卦拳、通臂拳、散打、技击等; 张骧伍传授八极拳; 孙玉铭传授猿背棍; 李玉山传授太师鞭。 吴翼翚传授华岳心意六合八法; 毕凤亭、马庆云传授摔跤; 刘鸿庆传授断门枪; 龚润田传授龚太极; 徐宝林传授猴拳、醉拳。 三. 原南京中央国术馆于1948年为经济所迫,无法进行招生,难以教学,从而宣告闭馆解散。 原南京中央国术馆虽然解散了,但其学生至今遍及全国,还有不少老同志健在,还担任了重要的职务,在武术界享有盛誉。他们当中有:张文广同志(北京体育学院教授、中国武协副主席)、李锡恩同志(复旦大学教授)、温敬铭同志(武汉体育学院教授、中国武协副主席)、何福生同志(云南省武协主席)、赵子虬同志(四川省武协副主席)、刘恩绶同志(内蒙古武协副主席)、李天骥同志(天津市武协主席)、季九如同志(沈阳市武协主席)、蒋浩泉同志(安徽体院教授)等等。还有的同学在海外执教,譬如胡云华、陈玉和等在新加坡,常东升等在台湾。总之,南京中央国术馆的建立以及它在培养、成就武术人才的努力,对我国的武术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我国的武术史册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郝鸿昌发表于1986年第五期“武林”杂志。后排左起:刘恩绶(内蒙古武协主席)、张文广(中国武协副主席)、温敬铭(中国武协副主席)、郝鸿昌(原中央国术馆教务长)、常宗慈(郝夫人); 前列左起:郝凤岭(郝之子)、章定荣(散打冠军)、何福生(云南武协主席)、赵子虬(四川武协副主席)。左起:程健,郝鸿昌。以上照片在上海多伦路,郝鸿昌的住宅拍摄。
南京中央国术馆的概况及组织机构---郝鸿昌 一. 原南京中央国术馆概况 1928年,在南京韩家巷成立南京中央武术研究馆,不久,便正式改为闻名中外的南京中央国术馆。当时,馆长由张之江先生担任。1929年,中央国术馆迁到南京西华门头条六号。这时国术馆改组为三个处:教务处、编审处、总务处。 第一任教务处处长由马良先生担任。后来国术馆为战争所迫,辗转迁移,1937年由南京迁到湖南长沙杜家山中学;后又经广西桂林取道越南迁往云南昆明拓东路湖北公所。在此期间,教务处处长由吴峻山先生担任,吴老先生后病逝于昆明,享年105岁。后教务处处长由孙玉铭先生担任。以后国术馆又由昆明迁往四川重庆北碚复课。1946年,战争胜利后迁回南京廖家巷二号。此时教务处处长由郝鸿昌担任。 二. 原南京中央国术馆的组织机构 为研究和传授武术的需要,当时南京中央国术馆的组织机构是较健全的,并聘知名人士分任各职。 1. 邀请了知名人士任董、监理事。 2. 董、监理事:戴传贤(字季陶)、李烈钧(字协和)、钮永健(字锡生)。 3. 董、监事:于右任。 4. 馆长:张之江。顾问:张洪之。(名誉馆长:冯玉祥)。 5. 副馆长:李景林,张树声,张宪(骧伍)。 6. 当时馆务分为两大门派 ①武当门门长高振东,科长柳印虎。 ②少林门门长王子平,科长马英图。 7. 1929年武术研究馆改名为南京中央国术馆,馆务随之改为三个处:教务处、编审处、总务处。 教务处: 第一任教务处处长马良。 第二任教务处处长朱国福,副处长郭锡山。 第三任教务处处长吴俊山,副处长杨松山。1937年杨松山辞去,由吴翼翚继任。 第四任教务处处长孙玉铭。 第五任教务处处长郝鸿昌。 编审处: 处长唐豪、姜容櫵。 编审员金一明。 总务处: 处长李子茂、朱家骅。 8. 当时国术馆著名武术家有: 李景林传授李太极、刀、剑、棍、推手; 杨澄甫传授杨太极、刀、剑、棍、推手; 孙禄堂传授孙太极、刀、剑、棍、推手; 马良传授新武术; 马永胜传授马太极; 吴民清、严乃康传授日本刺枪劈剑; 吴峻山传授吴太极、八卦掌、太极推手、棍; 陈子明传授陈太极; 高振东传授形意拳; 王子平传授少林拳、摔跤; 朱国福传授形意拳、拳击; 黄柏年传授十二形; 于振声、马金标传授查拳、弹腿; 马英图、郭长生、郝鸿昌传授八极拳、劈卦拳、通臂拳、散打、技击等; 张骧伍传授八极拳; 孙玉铭传授猿背棍; 李玉山传授太师鞭。 吴翼翚传授华岳心意六合八法; 毕凤亭、马庆云传授摔跤; 刘鸿庆传授断门枪; 龚润田传授龚太极; 徐宝林传授猴拳、醉拳。 三. 原南京中央国术馆于1948年为经济所迫,无法进行招生,难以教学,从而宣告闭馆解散。 原南京中央国术馆虽然解散了,但其学生至今遍及全国,还有不少老同志健在,还担任了重要的职务,在武术界享有盛誉。他们当中有:张文广同志(北京体育学院教授、中国武协副主席)、李锡恩同志(复旦大学教授)、温敬铭同志(武汉体育学院教授、中国武协副主席)、何福生同志(云南省武协主席)、赵子虬同志(四川省武协副主席)、刘恩绶同志(内蒙古武协副主席)、李天骥同志(天津市武协主席)、季九如同志(沈阳市武协主席)、蒋浩泉同志(安徽体院教授)等等。还有的同学在海外执教,譬如胡云华、陈玉和等在新加坡,常东升等在台湾。总之,南京中央国术馆的建立以及它在培养、成就武术人才的努力,对我国的武术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我国的武术史册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郝鸿昌作于1986年第五期“武林”杂志。后排左起:刘恩绶(内蒙古武协主席)、张文广(中国武协副主席)、温敬铭(中国武协副主席)、郝鸿昌(原中央国术馆教务长)、常宗慈(郝夫人); 前列左起:郝凤岭(郝之子)、章定荣(散打冠军)、何福生(云南武协主席)、赵子虬(四川武协副主席)。左起:程健,郝鸿昌。该照片在上海多伦路,郝鸿昌的住宅拍摄。
南京中央国术馆的概况及组织机构--郝鸿昌 一. 原南京中央国术馆概况 1928年,在南京韩家巷成立南京中央武术研究馆,不久,便正式改为闻名中外的南京中央国术馆。当时,馆长由张之江先生担任。1929年,中央国术馆迁到南京西华门头条六号。这时国术馆改组为三个处:教务处、编审处、总务处。 第一任教务处处长由马良先生担任。后来国术馆为战争所迫,辗转迁移,1937年由南京迁到湖南长沙杜家山中学;后又经广西桂林取道越南迁往云南昆明拓东路湖北公所。在此期间,教务处处长由吴峻山先生担任,吴老先生后病逝于昆明,享年105岁。后教务处处长由孙玉铭先生担任。以后国术馆又由昆明迁往四川重庆北碚复课。1946年,战争胜利后迁回南京廖家巷二号。此时教务处处长由郝鸿昌担任。 二. 原南京中央国术馆的组织机构 为研究和传授武术的需要,当时南京中央国术馆的组织机构是较健全的,并聘知名人士分任各职。 1. 邀请了知名人士任董、监理事。 2. 董、监理事:戴传贤(字季陶)、李烈钧(字协和)、钮永健(字锡生)。 3. 董、监事:于右任。 4. 馆长:张之江。顾问:张洪之。(名誉馆长:冯玉祥)。 5. 副馆长:李景林,张树声,张宪(骧伍)。 6. 当时馆务分为两大门派 ①武当门门长高振东,科长柳印虎。 ②少林门门长王子平,科长马英图。 7. 1929年武术研究馆改名为南京中央国术馆,馆务随之改为三个处:教务处、编审处、总务处。 教务处: 第一任教务处处长马良。 第二任教务处处长朱国福,副处长郭锡山。 第三任教务处处长吴俊山,副处长杨松山。1937年杨松山辞去,由吴翼翚继任。 第四任教务处处长孙玉铭。 第五任教务处处长郝鸿昌。 编审处: 处长唐豪、姜容櫵。 编审员金一明。 总务处: 处长李子茂、朱家骅。 8. 当时国术馆著名武术家有: 李景林传授李太极、刀、剑、棍、推手; 杨澄甫传授杨太极、刀、剑、棍、推手; 孙禄堂传授孙太极、刀、剑、棍、推手; 马良传授新武术; 马永胜传授马太极; 吴民清、严乃康传授日本刺枪劈剑; 吴峻山传授吴太极、八卦掌、太极推手、棍; 陈子明传授陈太极; 高振东传授形意拳; 王子平传授少林拳、摔跤; 朱国福传授形意拳、拳击; 黄柏年传授十二形; 于振声、马金标传授查拳、弹腿; 马英图、郭长生、郝鸿昌传授八极拳、劈卦拳、通臂拳、散打、技击等; 张骧伍传授八极拳; 孙玉铭传授猿背棍; 李玉山传授太师鞭。 吴翼翚传授华岳心意六合八法; 毕凤亭、马庆云传授摔跤; 刘鸿庆传授断门枪; 龚润田传授龚太极; 徐宝林传授猴拳、醉拳。 三. 原南京中央国术馆于1948年为经济所迫,无法进行招生,难以教学,从而宣告闭馆解散。 原南京中央国术馆虽然解散了,但其学生至今遍及全国,还有不少老同志健在,还担任了重要的职务,在武术界享有盛誉。他们当中有:张文广同志(北京体育学院教授、中国武协副主席)、李锡恩同志(复旦大学教授)、温敬铭同志(武汉体育学院教授、中国武协副主席)、何福生同志(云南省武协主席)、赵子虬同志(四川省武协副主席)、刘恩绶同志(内蒙古武协副主席)、李天骥同志(天津市武协主席)、季九如同志(沈阳市武协主席)、蒋浩泉同志(安徽体院教授)等等。还有的同学在海外执教,譬如胡云华、陈玉和等在新加坡,常东升等在台湾。总之,南京中央国术馆的建立以及它在培养、成就武术人才的努力,对我国的武术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我国的武术史册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郝鸿昌作于1986年第五期“武林”杂志。后排左起:刘恩绶(内蒙古武协主席)、张文广(中国武协副主席)、温敬铭(中国武协副主席)、郝鸿昌(原中央国术馆教务长)、常宗慈(郝夫人); 前列左起:郝凤岭(郝之子)、章定荣(散打冠军)、何福生(云南武协主席)、赵子虬(四川武协副主席)。左起:程健,郝鸿昌。该照片在上海多伦路,郝鸿昌的住宅拍摄。
首页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