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时空鸟人 超时空鸟人
关注数: 129 粉丝数: 356 发帖数: 13,812 关注贴吧数: 92
重读原著点评系列五:五个桔核 先啰嗦两句,因为个人原因重读点评一直停滞到现在,道个歉先,我写东西还是很受心情印象。   好了进入正题。先来说说这篇作品。从我个人角度来说这篇是我以上评过中最不尽如人意的一篇。整个故事基本上也就是三个阶段,叙述案情、福尔摩斯的行动、和解决问题。而这篇将大量的篇幅放在了叙事案情上,我们可以看到福尔摩斯在这个案子上反了个错误而导致委托人J.O.的死亡。而对于最后三K党人的处理也说明了道尔的一丝漫不经心。福尔摩斯在最后通知了警方去抓捕他们。福尔摩斯电报里称他们为“被控犯有谋杀罪的人犯”我可以思考一下福尔摩斯之前做出的种种推理都是正确的,但他们只能又来找到他们却无法证明他们是否犯有谋杀罪,我没有研究过当时英国的法律不清楚如此间接的证据是否可以定罪,我个人觉得还是不太可能的。那么这个“被控”也只能是被福尔摩斯控告了。   都后孤星号是失事,从世道的角度来说那是罪有应得,但从写作的手法来说是中无赖的手法,还是我之前说的,福尔摩斯无法用法律的方式惩罚他们因为福尔摩斯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他们犯下谋杀罪,当然了如果这篇的篇幅在长起来我想这些证据都会有的。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篇道尔都只是在应付了事,并没有认真的处理这个案子,尤其是在后半部分。但前半部分连时间都写得很详细,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大胆推测,道尔原本的构思或者篇幅都不是这样的,出于什么原因缩减篇幅和内容。当然这是我一家之言,不同意的大可提出来。   下面就几个细节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重读原著点评系三】:分身案和斑点带子案 重读原著点评系三:分身案和斑点带子案 为什么我要把这两个案子放在一起呢?因为我觉得这两个案子共同点,而且也让我发现了其他一些东西。 先说说分身案。对于后世这个案子恐怕又是已经经典案例。一人分饰两个人以达到自己目的的模式不知道是不是又开了先河,不好意思我没研究过侦探小说史,所以有哪位高手大大告诉我一声,我好有个数。 同时这也是个足不出户破案的经典案例,从头到尾福尔摩斯就写了两封信算是行动了。基本上这个案子还是遵循了福尔摩斯一贯的推理风格,先做出假设然后用行动去证实或者推翻假设,只是根据华生的叙述我们比较多的看到了证实的过程。 福尔摩斯边站起来边说道:“我要为你办这件案子,我们一定会得到结果的,这点毫无疑问。现在让我来挑起这副担子吧,你就用不着再操心了。尤其重要的是,让霍斯默先生从你的记忆中消失吧,就象他从你的生活中消失了一样。”   “那么,您想我不会再见到他了吗?”   “恐怕不会了。” 从这段对话我们已经可以知道在听完萨瑟兰小姐的叙述后福尔摩斯就已经知道事情是怎么回事,或者说已经做出了最接近事实的假设。那么红发会的案子一样,他之后的思考主要在于如何证实自己的推论,同时以最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就这点上来看福尔摩斯大脑的处理能力已经到达一个相当高的程度。 再来看看斑点带子案。这个案子貌似是我见过翻译版本最多的一个案子我自己都老实好几个译名乱叫。 这个案子与分身案相同是继父骗取养女财产的案子。在前期分身案里的詹姆斯•温迪班克和这里的罗伊洛特用了同样的手法以尽量保住自己的钱财。这个手法就是尽量避免他们的继女结交朋友,让她们待在家里做老处女。 而后续做法两人就大相径庭了。温迪班克比较无赖让继女爱上自己然后伤她的心,让她不会再爱上别人。很好奇她母亲竟然同意这种变态的做法,个人觉得品行上温迪班克接近米尔沃顿。福尔摩斯最后只能吓吓他,法律也无法制裁他。无赖一个。 但是相对来说我又要说萨瑟兰小姐要比海伦•斯托纳小姐幸运很多,虽然她继父是个无赖,但至少不会危及生命。而斯托纳小姐就完全处于恶狼的注视下。 这样的人竟然是个医生,完全无视人命,而且这两个还是自己爱人的孩子。两姐妹都是被关到三十岁。这说明罗伊洛特确实要比温迪班克要强硬。直到关不下去了,他唯一能保住自己财产的方式就是杀人。 这个案子同样也是密室的经典案例。这里我就不讨论那蛇喝不喝牛奶的问题了。从手法上来说应该还算是不错的,出乎意料的案情也是这个案子比较受欢迎的一个因素。不知道有几个人第一次看这个案子的时候能有这样的推断,反正我是没有。 罗伊洛特结局就比较惨,被自己养的蛇咬死。应验了一句“恶有恶报。” 两个案子简单的讲了一下,同时也做了一些简单的比对。下面就引申开来说说几个问题。 第一个敢于女士的描述。从之前我已经点评过了几个故事里,我发现一个问题,展开到其他故事里同样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说明了一点,道尔对待女性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到在在大多数故事中的女性都以一种易受伤害的群体出现,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委托人都是女性而且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而对于少数女性“犯罪”道尔也尽量将其描写的无可奈何,比方说杀了米尔沃顿的女士。不像道尔笔下的很多男性犯罪都有其可杀之处,甚至是有些男性委托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而且故事中的福尔摩斯面对女性总是有种谦逊的绅士风度(果然是英国人)。 我个人认为这点上可以体现出道尔处于那个时代作为英国绅士应有的风采。同时表现出了道尔有保护弱小,维护正义的英雄气慨。我觉得道尔很好的将这种品格也赐予了福尔摩斯。 同时就对于艾琳的塑造我认为道尔绝对不是拥有这种英雄气概背后副产物——大男子主义——的人。从艾琳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道尔维护女性尊重女性,在那个时代我认为是很难得的。 还有一个问题:我认为道尔对当时的法律不满意。温迪班克这样的无赖逃避了法律的制裁,道尔是看不过去的,所以在《米尔沃顿》里让他死去,我想这应该是道尔愤怒升华的表现。罗伊洛特可以说是罪有应得但是道尔同样没有交个官方,而是让他以这样的方式死去。更不用说全集道尔严重贬低了苏格兰场,种种迹象表明了道尔的这种思想。所以他在撰写福尔摩斯故事的同时也给予了福尔摩斯黑暗之光的属性,他会以他的判断来对委托人负责。从这点来说我认为福尔摩斯绝对称的上是超级英雄。为什么不可以呢?蝙蝠侠以他的科技列班正义联盟,而我们的福尔摩斯用他的智慧维护正义
【重读原著点评系列一】:波西米亚丑闻 重读原著点评系列一:波西米亚丑闻   作为福尔摩斯的第一篇短篇,应该可以称得上是全部56篇短篇中最出名的一篇了。因为本篇出现了一位被后世无限讲述的人物,艾琳•艾德勒。   作为福尔摩斯世界中第三个出现的女性人物,其待遇明显比前两个要好的多,至于这前两个嘛就是哈德逊太太和梅里•莫斯坦小姐,哦不对,这里应该叫华生太太。首先一出场就以福尔摩斯对其的尊称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话说艾琳应该能和莫里亚蒂共争福尔摩斯世界最受欢迎人物第三把交椅(前两位当然是福尔摩斯和华生)。在此顺道为老莱鸣鸣冤,说好歹他也是最常出现的人物之一。任劳任怨,无限的衬托着我们福尔摩斯的伟大,咋就搞不过两个正式出场只有一次的“小人物”呢?   如果说莫里亚蒂的出名是福尔摩斯的原因,因为他是唯一一个需要福尔摩斯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消灭的死敌;那么艾琳就完全是华生一手造成的。   就在开头华生就以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方式先入为主的给了我们一个词:爱情。于是受到心理暗示的我们就会挖空心思的去研究这到底是不是爱情。不知道华生是在跟我们开玩笑,还是在开福尔摩斯的玩笑。就我个人来看正如华生所说这绝对不是爱情。个人认为华生这样处于一方面作为一种吸引眼球的写作手法,另一方面他也只有在这种地方调侃一下福尔摩斯,因为现实中华生都只有被福尔摩斯欺负的份。因为从华生的描写中我无法找到任何证据证明福尔摩斯喜欢艾琳。   本篇作为首篇同样也是道尔短篇写法的经典案例。开篇一个小的引子,然后是出现委托信件,再接着委托人出现并简述故事,再来就是福尔摩斯的侦查,最后是一个结果。这一结果基本上是道尔写短篇的固定模式,我们或许可以称之为福尔摩斯结构式。看到道尔是个非常聪明的人,有了固定的模式,那么他只要想好内容套到这个结构上就可以了。喜欢写福尔摩斯同人文的朋友也可以利用这种结构式。   个人最喜欢的短篇就是这篇,为什么呢?当然不会是为了艾琳啦。我认为本故事有两个地方值得称道。   第一个就是艾琳的婚礼。一个追踪者竟然参与他追踪对象的婚礼,而且还是作为唯一一个目击者。这样的经历就算是福尔摩斯也是第一次碰到,难怪他会发自内心的笑个不停。所以他收藏呢个金币完全是为了纪念这个令人意外的经历。出人意料应该可以说是福尔摩斯如此受欢迎的一个原因之一。第二个就是便服的艾琳像福尔摩斯打招呼。明显这个时候的福尔摩斯因为小瞧了女性而大意的有些夸张。也正是这一役,真正让福尔摩斯记住了艾琳•艾德勒这个名字。顺便说说最后福尔摩斯要相片的事,个人认为纯属福尔摩斯反省行为。福尔摩斯敬佩艾琳的同时也对自己做出了反省,这这张照片正是他用来时时告诫自己的工具。至于为什么华生也对其尊敬的用艾琳•艾德勒称呼而不加其丈夫的姓,估计我们的华生同学也是被她深深的折服了,因为在华生的眼里福尔摩斯绝对是个不会失败的存在,但这次让华生意外了一回。   下面来说说人物刻画上面。主要还是围绕福尔摩斯和华生展开。 先来看一段我最津津乐道的一段:   “那我就不明白了,陛下。如果这位年轻女人想用信来达到讹诈或其他目的时,她怎么能够证明这些信是真的呢?”   “有我写的字。”   “呸!伪造的。”   “我私人的信笺。”   “偷的。”   “我自己的印鉴。”   “仿造的。”   “我的照片。”   “买的。”   “我们两人都在这张照片里哩。”   “噢,天哪!那就糟了。陛下的生活的确是太不检点了。”   这段实在是太精彩了,他将福尔摩斯愤世嫉俗,不畏甚至于鄙视权贵的性格表露无遗。这一段中将福尔摩斯对波西米亚国王的不屑毫不遮拦的表现了出来。“噢,天哪!那就糟了。陛下的生活的确是太不检点了。”想想看在那个年代对于国王有几个敢这样与其说话。   “这以后的事一定要让我来办。我对将要发生的事情已有所安排。现在只有一点我必须坚持的,那就是,不管发生什么情况,你都一定不要干预。你懂吗?”   “难道我什么事也不管吗?”   “什么事都别管。也许会有些小小的不愉快事件。你可不要介入。在我被送进屋子时,这种不愉快的事就会结束的。四、五分钟以后,起居室的窗户将会打开。你要在紧挨着打开窗户的地方守候着。”   这段我认为也是非常经典的侧面人物刻画。刻画的是我们的华生。这里福尔摩斯反复强调让华生不要干预,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华生绝对是该出手时就出手正直勇敢的绅士,正因为福尔摩斯深知这一点,才要反复的提醒华生。   最后我想说说我一直不同意将福尔摩斯的小说归为推理小说,而坚持称之为侦探小说的原因。   个人看的推理小说相当有限所以没有资格在这里给推理小说和侦探小说下明确的定义。但这话我还是要说:福尔摩斯是侦探小说。(纯属个人观点,绝无轻视推理的意思。)   为什么呢?因为我个人一直认为推理永远不是破案的全部而他仅仅是一种手段而已。而大多的推理小说尤其是日式小说将推理在这类小说中推到了一定高度。   但是我们在福尔摩斯的书中可以发现推理并不是道尔描述的重点。而相应的对于其他的侦查手段也有非常多的描写。总的来说道尔很好的控制了犯罪侦查过程中的许多因素既不扩大某一项,也不弱化某一项,犯罪侦查以一种近乎华丽的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   所以我坚持要称福尔摩斯的小说为侦探小说,或者说福尔摩斯也可以是区分推理小说和侦探小说的道标。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