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基广场 P2爷
关注数: 72 粉丝数: 843 发帖数: 33,839 关注贴吧数: 26
#城市GDP#从四大一线城市共同点、分析城市综合排名 北上广深的共同点: 一、GDP都很高,上海GDP第一,北京GDP第二,深圳GDP第三,广州GDP第五。 二、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很高,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第一,北京第二,深圳第三,广州第四。 三、城市能级都很高,上海、北京是直辖市,广州、深圳是副省级城市。其中,上海、北京、广州还被定义为国家中心城市。 仅基于以上3点,GDP高(经济体量高)、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民富指数高)、城市能级高(城市重要性),我们分析一下其他城市。 杭州,最接近一线城市指标的城市,GDP体量第八,人均可支配收入第六,城市能级为副省级城市、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浙江省会。(相对一线城市来说,还是GDP体量差了一些,但是杭州其他经济维度的数据很强。) 成都,GDP体量第七,人均可支配收入不高,具体排名不知,城市能级为副省级城市,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四川省会。(相对一线城市,成都主要是人均数据不够出色。) 南京,GDP体量第十,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七,城市能级为副省级城市,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江苏省会。(和杭州一样,GDP体量不算很高,甚至不如杭州高,其他维度的经济类数据也不够出色。) 武汉,GDP体量第九,人均可支配收入不算高,比起沿海几个巨头,这个维度很吃亏。城市能级为副省级城市,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湖北省会。(跟南京差不多的意思,民富指数甚至与南京有段距离。) 重庆,GDP体量很大,甚至比广州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很低,城市能级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重庆要是民富指数跟得上沿海几个,那重庆肯定是一线城市了。) 苏州,GDP体量第六,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五,城市能级为地级市,但最近被定义为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刻意把苏州拔上来了些,现在经济很重要,越来越重视。(还是吃亏在城市能级不够,至今没有机场。)
利好频频的背后 是城市能级的提升 苏州的经济地位越发重要,每年的财政贡献皆位列前茅。去年,工业园区的城乡代码全部更新为111(城区代码),苏州因此晋级“特大城市”,可谓实至名归。1. 苏州现在的已开通地铁里程在250km以上,位列TOP15之列,是“普通”地级市中唯一位列前15的。2024年尚有6号,7号和8号线即将开通,没错,到2024年底,苏州地铁开通里程将会达到350km以上,除了几个直辖市和顶尖大省会城市,几乎没有其他城市的地铁里程能高过苏州。 2. 苏州的商业也是越发全面,不但拥有3家山姆超市,居然还有1家开市客,很多省会都不一定有这阵容。在此前被诟病的头部商业体(主要指高端奢场)领域,苏州也在发力,“本土”的美罗百货将于2024上半年开工扩建,而位于工业园区金鸡湖畔的中环广场(开发商是拥有英姿背景的香港置地)也在快速建造中,如无意外,2024年底即可封顶。根据计划,2026年将要开业。一个“普通”地级市,有至少2座重型奢场,这也是绝无仅有的。 3. 高铁枢纽计划--苏州北站扩建,规划投资480多亿,总建筑和站房面积都十分庞大,预留13台30线,这在“普通”地级市中又是十分罕见的。 4. 城建天际线的迅速提升,虽然古城区保护,不建高楼,但丝毫不耽误苏州新城区的天际线快速拔起。光是一个吴江区苏州湾就有一栋350+高楼及一堆200+高楼环绕,园区更是绝对的城建天花板,300+的东方之门是游客必备打卡地,450米的国金中心是目前江苏省内已建成的第一高楼,而对岸则有460米的中海超塔在建,这在“普通”地级市领域又是超然的,就算是省会城市恐怕也是大部分望其项背。 5. 苏州通用机场(暂定名),当“梅友机场”依然还是流量密码的时候,苏州不声不响的规划好了“通用机场”,按其划定的面积来看,你觉得这真的是通用机场?
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结构封顶、江苏高教又添“猛将” 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项目为国家级大学,是江苏省重点工程,项目位于苏州吴中高新区临湖镇,北至园博园路、东至临湖路、西至柳舍村、南至园博园东入口。项目占地面积约40.6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2.17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为苏州中医药行业带来顶级科研平台,医疗教学资源助力苏州市成为江苏乃至长三角地区和全国中医药改革发展的重要基地。中国中医科学院与吴中的缘分除了苏州首个“国字头”大学,还有苏州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突围之路,为什么苏州能在济南、青岛、杭州、宁波等城市中脱颖而出。 除了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外,苏州在中医药方面有着深厚底蕴,拥有以中医温病学派和吴门医派的创始人吴又可及叶天士为代表的众多名医。 在中医药产业上,苏州有着自己的雄心——在太湖之滨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地标,并期望成为具备影响力、竞争力的“中国药谷”。今年7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苏州医院入选《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名单》,成为苏州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苏州医院项目建成后,将全面提升长三角地区中医整体诊疗水平,让老百姓就近享有国家级、高水平、高质量的中医医疗服务,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中医药力量。不断引进的优势高教资源,持续盘活着社会经济发展,而这片经济腾飞的土地又会源源不断地吸引高校扎根。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苏州的未来,从不设限。 上个月,苏州实验室总部基地在桑田科学岛正式开工,江苏省长许昆林出席并讲话:“将举全省之力把苏州实验室(省内唯一国家实验室)打造成为开放共享的协同创新平台,努力建成世界一流实验室。” 江苏省科技厅厅长王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谈到,“苏州实验室获批建设,成为国家在江苏布局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产业影响力最广泛的大型综合研究基地。” 根据《新华日报》今年8月公布的数据,目前江苏共建有国家实验室1个、省实验室3个、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40多个、省重点实验室140多个。不久前,“苏州发布”也曾发文提及,2022年苏州国家实验室获批成立,“实现江苏省国家实验室零的突破”。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