璐村惂鐢ㄦ埛_007ta59馃惥 -
关注数: 0 粉丝数: 8 发帖数: 16,161 关注贴吧数: 5
【转帖】不要对父母说的十句话。 (想起陈洁丽新唱的“爱得太迟”;细想的话,什么都可以有佛意;毕竟“众生皆佛”嘛。) 1、好了,好了,知道,真罗嗦! 2、有事吗,没事?那挂了啊。  (父母打电话,也许只想说说话,我们能否理解他们的用意,不要匆忙挂了电话?)  3、说了你也不懂,别问了!  4、跟你说了多少次不要你做,做又做不好。  (一些他们已经力不能及的事,我们因为关心而制止,但这样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无用)  5、你们那一套,早就过时了。  (父母的建议,也许不能起到作用,可我们是否能换一种回应的方式?)  6、叫你别收拾我的房间,你看,东西找都找不到!  (自己的房间还是自己收拾好,不收拾,也不要拂了父母的好意)  7、我要吃什么我知道,别夹了!  (盼着我们回家的父母总想把所有关心融在特意做的菜里,我们默默领情就好)  8、说了别吃这些剩菜了,怎么老不听啊!  (他们一辈子的节约习惯,很难改,让他们每次尽量少做点菜就好)  9、我自己有分寸,不要老说了,烦不烦  10、这些东西说了不要了,堆在这里做什么啊!  (他们总想把跟我们成长有关的东西都收藏起来,也许占满房间,多年后,看到自己还是婴儿时的小棉袄,难道不是很惊喜吗?) 附:父母情深 大爱无言当你1岁的时候,她他喂你并给你洗澡,而作为报答,你整晚哭着。当你3岁的时候,她他怜爱地为你做菜,而作为报答,你把一盘她他做的菜扔在地上。当你4岁的时候,她他给你买下彩色笔,而作为报答,你涂满了墙与饭桌。当你5岁的时候,她他给你买了既漂亮又贵的衣服,而作为报答,你穿上后到附近的泥坑去玩。当你7岁的时候,她他给你买了球,而作为报答,你把球投掷到邻居的窗户里。当你9岁的时候,她他付了很多钱给你辅导钢琴,而作为报答,你常常旷课并且从不练习。当你11岁的时候,她他送你和朋友去电影院,而你要她他坐到另一排去。当你13岁的时候,她他建议你去剪头发,而你说她他不懂什么是现在的时髦发型。当你14岁的时候,她他付了你一个月的野营费,而你没有给她他打一个电话。当你15岁的时候,她他回家想拥抱你一下,而你把门插起来。当你17岁的时候,她他在等着一个重要的电话,而你捧着电话打了整个晚上。当你18岁的时候,她他为你高中毕业感动的流下眼泪,而你跟朋友聚会到天明。当你19岁的时候,她他付了你的大学学费又送你到学校的第一天,你要求她他在离校门口较远的地方下车,怕被朋友看见会丢脸。当你20岁的时候,她他问你:“你整天去哪里?”而你回答:“我不想像你一样。”当你25岁的时候,她他给你买家具让你布置你的新家,而你对朋友说她他买的家具真是糟糕。当你30岁的时候,她他对怎样照顾婴儿提出劝告,而你说:“妈爸,现在时代已不同了。”当你40岁的时候,她他提出想见孙子女,而你说:“妈爸,孩子和你们在一起没意思。”当你50岁的时候,她他常患病,需要你的看护,你反而在读一本关于父母在孩子家寄身的书。终有一天,她他去世了。突然你想起了所有从来没做过的是,他们像榔头痛打着你心。为我们洗澡穿衣,牵手走路,为我们远行牵挂的父母,是我们一生的财富,你是否有尽到你的孝道,关心父母吧,别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在”时才体会父母的神情.
【转帖】世间几类人。 (末学有成为圣人之心,只是能力和机遇都不足成大事。。。。)居士问:日常生活中行善之人常有诸多不如意的事和灾难发生,怎样理解善有善报的说法?◇夏坝仁波切:这里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我有一次坐飞机,旁边有一个年轻人问我一个问题:你们佛教总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可我做了那么多好事,怎么没见到善报呢?有许多作恶多端的人却比我过的还好?这又是为何?我说:不是没有善报,只是你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你做生意出差从来都是坐着飞机、住宾馆和下饭店。然而中国十三亿人口,有多少人连飞机也没踏过一步,宾馆、饭店想都不敢想,甚至很多人连飞机都没见过,与他们相比你所得的善报是极大的。他又问我善有善报的例子。我反问他说:“你讨厌我吗?”他说:“不。”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你和蔼可亲、有礼貌,我不但不讨厌,还很喜欢你”。我说:“这就是善有善报。如果一个人用贪、嗔、痴、傲慢、无礼、自私、固执等态度去对待别人,别人就会讨厌他、轻视他,由此招来诸多的阻碍、不顺、苦难等等,这就是恶报。其实单从你和他人今生所造的努力相比,得到的结果,你早就超标了。但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永远也不会满足。”另外,仅有善心还不够,还应有智慧。没有智慧的善心是有缺点和漏洞的,同样单有智慧没有善心也是不够的。我们所指的善人应该是德才兼备的人,其中“德”就是慈悲,“才”就是智慧,比如人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是无德无才者。由于他内心极其邪恶和黑暗,充满了贪嗔痴、自私、嫉妒、疑心,所以他是无德之辈;同时他没有胆量、谋略、才干、也没有能力,既不愿做善事,也没有能力做恶事,所以他是无才之辈。但由于他没有做过坏事的原因,人们往往对他的动机不假思索,误认为他是善人、是好人、是老实人。是老实人不假,但他不是善人。老实人和善人混淆不清是不正确的。这种人不是不想做坏事,只是缺乏智慧无能为力。他们的特征就是怨天、怨地、怨人、怨社会,认为“我的失败是我的忠厚老实和本性善良所致”,说社会对其不公,认为他人的成功是由于他们的坑蒙拐骗和狡诈欺讹所至,始终形成了一种善恶颠倒的人生观,从不反思自己的缺点和漏洞,也不客观公正的观察他人所具的德或才。这等人由于天时地利的巧合,一旦偶得势力必将祸患无穷。因此称他为下下之辈。第二有德无才者。这种人有善良和慈悲之心,但没有敏锐的智慧。由于他们本性善良、忠厚老实、品德高尚、善于帮助他人,对天、地、人和社会常怀感恩之心,当下的状况充满喜乐,因此他是有德之辈。然而,他没有胆量、没有谋略、才干、也没有能力,所以既没有能力做善事,也不愿做恶事,所以他是无才之辈。这种人虽然没有做过更大的善事,但他心存慈悲善心,又忠厚老实,是个老实的善人。他们的特征就是念恩、感恩社会,满足于当下,始终认为如今之所得皆是积累善因所至,正面的看待他人的成功,反思自我的缺点和漏洞,忠孝仁义为宗旨,本性老实,缺乏宏伟目标和妥善的方法,始终停留在狭小的目标和埋头苦干的状况,所以难成大事。因此称他为庸碌之辈。第三有才无德者。这些人天资聪慧、多谋远虑,胆大心细、能力过人,所以他是有才之辈。但他内心极其邪恶,好于阴谋诡计,以损害逼恼他人为乐,所以他是无德之辈。他们的特征是面善心恶、巧取豪夺、不择手段,始终认为一切成功的根源就在于手段,认同弱肉强食的论调,从不反思自己的品德和终究的恶果。根据这种人谋略的不同,其得到成果的大小也不同,有的人眼下如鱼得水,成就大业,然最终结局悲惨、身败名裂、留下千古之骂名;有的人上半生得意洋洋,下半生凄惨无比,这些人的聪慧才能变成了自己的断头剑。这类人如同瓷器抛向空中,智慧的大小决定了它上抛飞空的高度和时间,最终要落地的。飞空的高度和时间决定了落地的惨烈程度。人们只看他现前的风光,常常怨老天不公,说恶人得势,岂不知其人终究必有悲惨的结果。一个有才而无德的人可以毁掉一个村庄、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整个地球。那么他没有得到恶报吗?其实他早就得到了。不要光看表面上没有,当他做坏事时,内心极度的痛苦、害怕、担忧,一旦做完坏事以后,从此内心充满焦虑和恐惧,怕被发现而受到惩罚,一生都生活在恐惧担忧当中,所以可以说恶报早就来了。因此称他为邪恶之辈。第四德才兼备者。这才是真正的善人。由于他们本性善良、善于帮助他人,心怀利益群生,对天、地、人和社会常怀感恩之心,对当下的状况充满喜乐,对未来的前途充满信心,因此他是有德之辈;智慧甚深、广大、明晰、速疾,心胸宽广,能力过人,所以他是有才之辈。这种人虽然为数甚少,但其利益的时间和范围都无量广大。一个有智慧的善人从范围上能解救一方百姓、一个民族、甚至全人类乃至一切众生,从时间上利益十年、百年、甚至千秋万代。他们的特征就是德才兼备、胸怀大志、深谋远虑、言辞和雅、行为端肃、品德高尚、谦虚谨慎、善巧方便。那么他得到善报了吗?其实早就得到了善报,每次想到自己做过的善事就充满喜悦,想起对他人、对民族、对国家、对全人类所做的善事就深感自豪,充满了成就感。因此称他为贤圣。一切不如意之事,都是我们的业力所造成的,而业又是从“我执”中产生,所以“我执”是祸根所在。灾难在没有成熟之前,通过佛菩萨的加持及自己的修持,可能不出现。但已经成熟了的就很难改变。  《集法句经释》中说:“诸佛非以水洗罪,亦非以手除众苦,非将所证迁于他,示法性谛令解脱。”诸佛无法以水洗去你的罪业,也无法以手除去你的痛苦,也不能将所证悟到的转移到你的身上,佛陀只能为我们阐述解脱痛苦的正确方法。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