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葬⑤ 埋葬⑤
关注数: 234 粉丝数: 166 发帖数: 4,685 关注贴吧数: 267
好好的相爱一次就好了! 1818年3月,患了肺结核的济慈搬到朋友布朗位于汉普斯泰德的一所房子里休养,在那里,他遇到了芳妮,两人迅速滋生出了感情,但这段感情遭到芳妮家庭的阻止,两人随后私定终身,芳妮戴上了济慈的婚戒。只是,没过多久,济慈因为肺结核去世,终年二十六岁。这段感情最重要的作用,是激起了他们的生命激情,将他们唤醒。对于济慈,这段时期,成了他创作的“奇迹时期”,他最重要的诗歌都写于这段时期。而对芳妮来说,这段相处,唤醒了她最深沉的感情,使她成了一个传奇。 不论济慈,还是芳妮,都是通过这段感情,开始觉醒,进而认识自己,并向世界扎下根须,成为自己最终成为的那个人。 是的,人一落地,就会睁开眼,但未必就会真正醒来,许多人都要经历漫长的心理上的昏睡期,心智是懵懂的,感受力处于混沌之中,自我的形状朦胧不清,反射弧长得令人忍无可忍,虽然一样行走江湖,但始终和周遭的一切有隔膜。有的人终生都不会醒来,有的人醒得很慢,而有的人,却会被一个机遇骤然惊醒,加速进入成长期,开始让自我成型。对多数人来说,那个最好的唤醒机遇,来自爱情。我有个表弟,是标准版理工男,一方面,理工男该有的优点,他全都有,成绩优秀,性格敦厚;另一方面,理工男身上常见的缺点也都不缺,比如为人处世之懵懂混沌。最离奇的一次,众亲戚去他家为他奶奶祝寿,时至中午,他才穿着短裤T恤从自己的屋子里出来,一边揉着眼睛,一边无视屋子里坐着的至少十五个活人,穿堂而去,让所有人面面相觑。但他奶奶并不觉得这有多么出格,淡淡地说:“好好谈一场恋爱就好了。”恋爱和处世和性格有什么关系?一年后,他遇到了一个女孩子,开始认真地谈恋爱,再次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他,简直判若两人,不但行事周全,眼睛有神,而且连发型着装都全变了,效果直逼报纸上的减肥前后和整容前后对照图。所有人不得不佩服,还是老人最洞明最有智慧。 弗洛姆认为,爱是一项积极的行动,是对另一个生命表达出来或尚未表达出来的愿望的答复。这就是爱的唤醒功能——爱会促成一个人的自我觉醒,让人和世界发生深度接触,是触及灵魂的试炼。从这个角度再看《睡美人》童话,就会发现其中深刻的隐喻,被纯白世界庇护的公主,仅仅是遭遇诅咒经历磨难,还不足以使她成为一个完整的、清醒的人,一定要被另一个人吻过,她才会醒来。对那些懵懂的人,我们不妨开出药方:“好好爱一次就好了。”当然,前提是,那是一场好的、正面的爱,这样的爱,才会拂去迷雾,让一个人的轮廓清晰显现。
【文字】曾经这样爱过你 文 乔叶 曾经这样爱过一个人: 爱的人知道,被爱的人不知道, 这是暗恋吗? 爱着的时候,就整天鬼迷心窍地琢磨着你。 你偶然有句话,就想着你为什么要这样说?你在说给谁听?有什么用? 你偶然的一个眼神掠过,就会颤抖,欢喜,忧伤,沮丧。 怕你不看自己,也怕你看到自己。更怕你似看不看的余光,轻轻地扫过来,又飘飘地带过去,仿佛全然不知,又仿佛无所不晓。觉得似乎正在被你透视,也可能正被你忽视。 终于有一个机会和你说了几句话,就像荒景里碰上了丰年,日日夜夜地捞着那几句话颠来倒去地想着,非把那话里的骨髓榨干了才罢. 远远地看见你,心里就毛毛的,虚虚的,痒痒的,扎扎的,或上天堂,或下地狱——或者,就被你搁在了天堂和地狱之间。 爱着的时候,费尽心机地打听你所有的往事,秘密地回味你每个动作的细节,而做这一切的时候,要像间谍,不要你知道,也怕别人疑心。要随意似的把话带到你身上,再做出待听不听的样子。别人不说,自己决不敢保持特别的沉默。这时候最期望的就是你能站在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这样就有了和大家一起看你和议论你的自由。 每知道一些,心里就刻下一个点,点多了,就连出了清晰的线,线长了,就勾出了轮廓分明的图,就比谁都熟悉了这个人的来龙去脉,山山岭岭,知道了你每道坡上每棵树的模样,每棵树上的每片叶的神情。 爱着的时候,有时心里潮潮的,湿湿的,饱满得像涨了水的河。可有时又空落落的,像河床上摊晒出来的光光的石头。有时心里软软的,润润的,像趁着雨长起来的柳梢。有时又闷闷的,燥燥的,像燃了又燃不烈的柴火。一边怀疑着自己,一边重视着自己,一边可怜着自己,一边也安慰着自己。自己看着自己的模样,也不知该把自己怎么办。 有时冲动起来,也想对你说,可又怕听到最恐惧的那个结果。 就只有不说,可又分明死不下那颗鲜活的心。 于是心里又气你为什么不说,又恨自己为什么没出息老盼着人家说,又困惑自己到底用不用说,又羞恼自己没勇气对人家先说。 于是就成了这样,嘴里不说,眼里不说,可每一根头发,每一个汗毛孔儿都在说着,说了个喋喋不休,水漫金山。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还是没说。多少年过去了,还是没说。 那个人像一壶酒,被窖藏了。偶尔打开闻一闻,觉得满肺腑都是醇香。 那全是自己一个人的独角戏,一个人的盛情啊。 此时,那个人知道不知道已经不重要了。——不,最好是不要那个人知道,这样更纯粹些。 在这样的纯粹里,菜是自己,做菜人是自己,吃菜的人还是自己。 正如爱是自己,知道这爱的是自己,回忆爱的还是自己。 自己把自己一口口地品着,隔着时光的杯,自己就把自己醉倒了。 这时候,也方才明白:原来这样的爱并不悲哀。 没有尘世的牵绊,没有哆嗦的尾巴,没有俗艳的锦绣,也没有混浊的泥汁。 简明,利落,干净,完全。 这种爱,古典得像一座千年前的庙,晶莹得像一弯星星搭起的桥,鲜美得像春天初生的一抹鹅黄的草。 这样的爱,真的也很好。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