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末班公交车 午夜末班公交车
关注数: 0 粉丝数: 9 发帖数: 2,068 关注贴吧数: 1
我把骗子的“腰”撞断了 ZT 我把骗子的“腰”撞断了 昨天上午8点接到一个让我猜猜她是谁的手机电话(福建泉州号码),呵呵,老桥段了,心想反正这两天没什么事,就玩玩她吧,电话里我是“使劲”猜了老半天才猜出她是“王妹妹”,她告诉我出差来到山东,顺便今天来看我,嘿嘿,我直接问她“你们肯定是开车来的吧?”,靠,就安心等着你们出车祸吧。 果然,今天早上8点“王妹妹”准时打电话给我说出发了(起这么早,还挺敬业的嘛),九点准时告诉我她“出车祸”了,碰了一个骑摩托车的,我拜托看到此帖的骗子注意,以后不要这么准确的按照北京时间出车祸好不好? 我在电话当然是“慌张失措”,“王妹妹”问我有没有认识这里的交警啊领导啊之类的,我说我才来几天,我也不认识啊,呵呵,认识了领导了还用在电话里玩你? 接下来我是装傻充愣,害“王妹妹”从9:00到11点40为了8000块钱给我打了10几个长途(一键录音,智能手机就是强啊,而且全部免提接听,公司的人统一教育一下),期间我调动公司全体人员,有装财务经理的,有装借钱大款的,呵呵,好不热闹,总之我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给她准备好了8000块啊,还为了一个农行信用卡号的问题,不紧不慢的让“王妹妹”重复了三遍我才记住(对不起“王妹妹”啊,小弟数学实在太差,这段录音让派出所民警笑翻了)。 呵呵,估计她到中午连续两次查不到汇款就知道被玩了,就再不理我这个“老同学”了,估算了一下才耗掉她几十块的电话费。而且最遗憾的是没有来得及在电话里问候她老母亲(我上海的朋友就问候“王妹妹”老母亲的那里了)。 中午去辖区派出所报案,值班的民警听着电话录音都笑得不行了(还给我上了根烟)。呵呵,顺便也打了个长途给泉州110。 现在夜深人静,我思念她了,所以发帖,放心吧,“王妹妹”,那8000块我一定会烧给你的
学者发现离婚率统计纰漏 中国离婚率数字减半 中国式的离婚统计法,因为一名沪上女学者的研究和呼吁而发生了重大改变。昨天,记者从上海社会科学院了解到,该所研究员徐安琪女士以其特有的严谨发现了我国十几年来离婚率计算中的纰漏。按照她提出的正确算法,最新的2006年版《中国统计年鉴》已经将离婚率的统计数字减少为原来的一半。而这一纠正事件也被列入正在进行的“2006年十大家庭事件评选”的候选项目。  人们习惯高离婚率现实  “草率离婚的其实很少,草率结婚的才多。”昨天,从事了几十年婚姻问题研究的徐安琪直言,一直以来认为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呈现的高离婚率实际上是一种误读。原来,最佳统计离婚率的方法离婚人数除以整个社会有多少对夫妻。然而由于我国大规模人口普查的难度,目前的操作是计算每一千人中离婚的数字,分母是总人口,分子则是离婚次数。  正是照着这种算法,几乎所有国家的和地方的统计算出了各自的离婚率这一大众敏感的指标。从1988年至今,多年来都是如此,从新闻报道、统计年鉴甚至正规的教科书,无不都是重复着一样的结果,而人们也习惯了身处于高离婚率的现实。但是,在一次和国外数据的对比中,对于这一现状,徐安琪却直接站了出来提出异议。  一个数字误判离婚现象  “算出的中国离婚率甚至达到了世界第一,比美国还高。”徐安琪回忆说,当时面对这样的情形,自己就感觉非常惊讶。出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徐安琪开始了不懈的研究工作,终于发现,高离婚率并非对现实情况的还原写照,当换了一种算法后,情况竟然完全不同。  按照徐安琪的研究,问题的焦点就集中在“离婚数”上,一对夫妻离婚,离婚数是计算成“1”还是“2”?对此,联合国编撰出版的权威词典和我国的《人口学辞典》都将离婚数规定为“离婚对数”或“件数”,即一对夫妻离婚,离婚数计作“1”。  徐安琪大胆指出,正是由于有关部门没有明确定义“离婚数”,操作部门就把“次数”与“人数”等同了起来,结果明明只是1件离婚,统计时却被当成了2件算了进去。而这一个错误直接导致了最后数据的严重失真,引发了普通人甚至专家对离婚率现象以及我国国情的误判。   上海离婚率全国排前四  在发现了这一不为人知的错误后,徐安琪开始了不停呼吁作努力,几年来,她不仅专门向有关专家提出质疑,还直接向有关部门致信反映。  终于,几经波折后,《中国统计年鉴》和民政部的相关统计在不久前都决定采纳徐安琪的研究成果。据了解,上海市近年来的离婚率是全国离婚率平均数的约一倍左右,在全国各省市中以第四位的排名上下浮动。  相关链接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安琪  原来统计方法:  离婚人数除以整个社会有多少对夫妻,由于我国大规模人口普查的难度,目前的操作是计算每1000人中离婚的数字,分母是总人口,分子则是离婚次数。  统计纰漏:  一对夫妻离婚,离婚数是计算成“1”还是“2"?联合国编撰出版的权威词典和我国的《人口学辞典》都将离婚数规定为“离婚对数”或“件数”,即一对夫妻离婚,离婚数计作“1”。操作部门把‘次数’与‘人数’等同了起来,结果明明只是1件离婚,统计时却被当成了2件算了进去。  现在统计方法:  每1000人中离婚的数字,分母是总人口,分子是离婚次数。离婚人数(2人)按照离婚件数来计算,即1件离婚。(来源: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俞立严)
酒醉的男人值得可怜吗 我一直很讨厌那种醉酒的男人,一个理智的人,可以很清楚自己的酒量,凡事适可而止,没有必要让自己痛苦,家人跟着受罪. 今天,又碰到了这样的一个男人,刚刚聊天室里发生的故事.我的一个管理,居然醉酒上麦,这本来是我已经不能容忍的事情,他居然又连删三个聊友的麦,于是我下了他的权限.对于一个官方聊天室,他的行为足以让聊友去投诉了,我更不可能去包庇这样的一个管理.没有了权限,他居然打字骂人,也许,男人,酒醉时,才可以暴露他的本性吧.也许他本来的素质就是不高的,也不适合在我这做管理.网络上,很多人隐藏的很深很深,也许我平时以为那些比较有素质的人,可能更是没有素质的吧.大家说,他很可怜的,我不知道为什么,耍酒疯的男人值得可怜吗? 无论现实和网络中,人们可以有各种面具,但是,当他喝醉时,他才会把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这种真实,是不经过他的大脑控制的.酒也许真的是个好东西,它可以完全的麻醉人的神经,俗话说皇帝有皇帝的烦恼,乞丐有乞丐的快乐,个中的滋味只有自己能体会.压力中生活很容易把人变疯,很多人会借酒消愁,但是,可以有更好的解决方式,为什么一定要用酒来麻醉自己呢?我不喜欢这种人.这种消极的行为,逃避现实,并不能解决什么. 很多人,在喝酒前,都会想,一定会控制自己,不要喝酒,但是,沾酒以后,他的行为他是完全操纵不了的.一而再,再而三,也许一个有志趣的男人就会变成一个酒鬼.男人频频醉酒是最没有出息的表现.特别是酒后和各种行为,我想,没有一个女人会喜欢这样的男人.有一些人,会借酒醉做很多事情,包括很多犯法的事和平时他不可能做的事,有人说,男人喝上酒之后,就不是他自己了.我见过很多喝醇的人,他们好像完全不在乎路人厌恶的表情,也不顾任何场合,原来一个很有修养的人,也会在酒精的作用下,变成一个疯子.这种人,没有什么值得同情的. 一个人,无法改变自己的过去,也不可预知自己的未来,但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嘴吃什么喝什么,如果这一点都做不到,还算一个什么合格的男人呢.所以,这种醉酒的男人,这样耍酒疯的男人,不值得同情和可怜.
全国有近1亿独生子女 低收入者结婚难度加大  昨天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表明,中国在过去30年少生的4亿多人虽然使世界60亿人口日推迟4年,但在未来30年还将净增约2亿人。21世纪的中国依然面临人口总量所带来的严峻挑战,需要持续稳定的人口控制政策。  2004年2月至2006年4月,300多位专家学者组成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对科学发展观、人口发展态势、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重大关系等3个分课题及其42个子课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和专题研究论证后,形成了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课题组专家研究认为,中国总人口将于2010年、2020年分别达到13.6亿和14.5亿,2033年前后达到峰值15亿左右。  同时,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也在加速。报告预测,本世纪40年代后期中国平均每3到4人中就有1名老年人。  目标 人口峰值控制在15亿左右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明确了国家人口发展的战略目标,其中之一就是“到本世纪中叶,人口峰值控制在15亿人左右,之后人口总量缓慢下降,人均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报告还指出,到本世纪中叶,人口素质和健康水平要全面提高。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人口分布和就业结构比较合理,城镇化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城乡共同进步。创建环境生态良好的现代化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国家现代化。  2010年  人口总量控制在13.6亿人,人口素质明显提高。群众享有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出生缺陷发生率逐步降低,婴儿死亡率降到14.9‰以下,孕产妇死亡率降到40/10万以下。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到9年。  2020年  人口总量控制在14.5亿人,人口素质大幅度提高。群众普遍享有较好的医疗保健,出生缺陷发生率、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持续下降。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年左右。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城镇化率达53%以上。  现状 全国累计有近1亿独生子女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指出,现阶段的低生育水平很不稳定,多数地区人口增长存在反弹势能。  报告特别强调,由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响,2005年-2020年,20岁-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小高峰,导致出生人口数量出现一个小高峰;同时,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已累计有近1亿独生子女,进入21世纪后这部分人陆续进入生育年龄,将使生育水平有所提高。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将使出生率和出生人口数量有明显增加。  趋势 低收入及低素质者将结婚难  报告指出,2005年以后,中国进入婚育年龄人口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婚姻挤压问题凸现,低收入及低素质者结婚难,其所导致的社会秩序混乱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严重隐患。  报告指出,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是我国这些年人口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2003年抽样调查为119,个别省份超过130。2005年1%抽样调查为118.58。城乡均出现异常,农村失调程度更为严重。  测算 20年3亿农村人口“进城”  报告指出,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仍有1.5亿至1.7亿人,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将持续存在。  报告说,我国流动迁移人口规模庞大。按人口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测算,今后20年将有3亿农村人口陆续转化为城镇人口。日益庞大的流入人口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能力提出挑战,也增加了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难度。  【报告·数字】  -3000万 2005年以后,中国新进入婚育年龄人口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到2020年,20-45岁男性将比女性多3000万人左右。  -1.8左右 全国总和生育率在未来30年应保持在1.8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0万至30万 每年约有20万至30万肉眼可见先天畸形儿出生,加上出生后数月和数年才显现出来的缺陷,先天残疾儿童总数高达80万至120万,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  -544万人 心理和精神性疾患也明显增加,地方病患者达6000万人左右,智力残疾人达544万人,年患病人次数超过50亿。  -4.63% 2000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只有7.85年,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仅为4.63%部分人群失去信仰、理想支撑,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社会责任感缺乏。  【报告·链接】  我国的三次出生人口高峰  第一次出生人口高峰出现在1951年-1958年,形成了中国人口规模“由缓到快”的增长基础;第二次出生人口高峰出现在1962年-1976年,是由于灾害后的补偿性生育和年龄推移形成的;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出现在1985年-1991年,是由于前两次出生人口高峰年龄推移形成的。  我国计划生育少生4亿多人  信报讯(记者方芳)昨天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表明,中国自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少生了4亿多人,拆除了“人口爆炸”的引信,使世界60亿人口日推迟4年,而且比其他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提前半个多世纪跨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
中国移动发布首份电信企业责任报告 以天下之至诚而尽己之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  报告显示:中国移动每年对GDP贡献率1.1% 拉动国民经济总需求2.2%  6年来中国移动通信累计上缴利税1670多亿元,创造直接和间接就业岗位230多万个;2003-2005年中国移动通信每年对GDP的贡献率达1.1%以上,对国民经济总需求的拉动保持在2.2%以上,这是记者从1月9日中国移动通信发布的首份企业责任报告上了解到的。 当日在北京举行的发布会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总裁王建宙先生郑重宣布该公司将秉持 “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积极践行以“以天下之至诚而尽己之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为企业责任观,追求企业、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据介绍,该报告不仅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自成立以来的第一份企业责任报告,也是我国电信行业的第一份企业责任报告。报告遵循了全球500强企业广泛采用的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报告确定中国移动通信的责任观为:以天下之至诚而尽己之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即秉持做优秀企业公民的诚意, 以诚信实践承诺, 以永不自满、不断创新超越的进取心态精益求精, 追求企业、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尽己之性” 即追求企业和谐发展:企业必须通过诚信负责的经济行为保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全力发挥所长,追求卓越,不断创新。 “尽人之性” 即追求社会和谐发展:企业在自身追求卓越的同时,也要协同社会大众发挥所能,共同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尽物之性” 即追求环境和谐发展。企业致力减小自身运作对资源的消耗与环境的影响,尽力保护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报告显示,七年来,中国移动通信致力于以高标准实行公司治理,贡献税收,带动行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与产业链和运营所在地区共同成长。据测算,2003-2005年中国移动通信所创造价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持续保持在每年1.1%以上,同期对国民经济总需求的拉动保持在2.2%以上,有效发挥了国有资产对宏观经济的推动作用。自2000年以来,中国移动通信累计上缴利税1670.08亿元,创造直接和间接就业岗位超过230万个,对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报告显示,中国移动通信始终致力于以信息通信技术“授人以渔”,积极投身国家信息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从2004年到2006年9月30日,中国移动通信累计投资约130亿元为29773个行政村新开通了电话,直接提高我国行政村通电话比例4.3个百分点。此外,中国移动通信援藏与定点扶贫投入7475万,还捐资3000万元支持西部教育、捐资4000万元支持全国农村青年建设。该公司去年9月在重庆开通的农村信息平台运行良好,为农民提供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市场动态、农业气象、劳务信息等涉农信息。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中国移动通信以为奥运提供“最先进、最周到、最丰富”的移动通信服务为目标,全力以赴,打造奥运专家级服务。  与此同时,中国移动通信以创建节约型企业、推动节约型社会为目标,以移动通信特有的方式提升社会资源使用效率。在网络扩建中,适时采用景观型天线,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该公司倡导启动的“绿箱子环保计划”,多家世界知名手机厂商加盟,截至2006年9月底,该平台共回收废弃手机及配件近6万件。  据悉,由于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突出表现,中国移动通信在此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在第四届“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上,中国移动通信被上授予“公益明星企业”荣誉称号;在2005中国最佳企业公民表彰大会上,中国移动通信被授予“最佳企业公民”称号;21世纪报系举办“2005中国最佳企业公民行为”颁奖典礼上,中国移动通信被授予“2005年第二届中国最佳企业公民行为”奖。  专家认为,中国移动通信发布企业责任报告是中央企业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之后的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标志性举措。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对中国移动通信在企业责任方面的成绩表示赞赏。他表示,积极履行企业责任正在成为一种国际趋势,在中国尤其是像中国移动通信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积极履行责任,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国移动通信提出的以最大的诚意和诚信承担经济、社会、环境责任的企业责任观,是成熟的、符合国际一流企业标准的。我们看到中国移动通信在这些方面做出的积极努力和阶段性成果。  中国移动通信表示,通过发布企业责任报告,将进一步把企业责任融入整体运营中,通过更高的治理标准、更透明的管理制度,更严格的质量控制,更优秀的服务,充分履行国有大型企业的企业经济、社会、环境责任,不断将中国移动通信的文化理念体系的核心内涵“责任”和“卓越”发扬、升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