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图QAQ 希望星系
天地间有大美,等我千万年
关注数: 42 粉丝数: 318 发帖数: 7,682 关注贴吧数: 14
【评书简湖】总有人拿书简湖这事说陈平安,正好我前阵子刚把书简 【评书简湖】 总有人拿书简湖这事说陈平安,正好我前阵子刚把书简湖这一段看完,我想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个人看法是陈平安的确有过不公平的行为,但是不应该定义为双标。 首先陈平安从来没觉得书简湖这事他就做对了,他很明白的认为顾粲的行为是错的,跟以前他杀的那些人一样。事实上老兔子这个局就是无解死局怎么玩都是输,他要一剑杀了顾粲就是违背自己本心,即使他用书上道理说服自己心境也会有裂痕,出剑就不会最快。他不杀顾粲又对不起自己的道理,所以自碎文胆只是他对自己的交代,碎了文胆就是不杀顾粲,也就是他选择跟从自己的本心,违背从书上学来的和生活经历中体会到的道理。他做不到下手去杀顾粲。 给了自己交代之后,他下一步是止错,给那些无辜的人一个交代。止错这个说法貌似很多书友都忽略了,止错就是不让顾粲继续犯错,并不代表能完全弥补他曾经犯的错。他实现亡灵愿望是在替顾粲赎罪,同时也是对自己所知道理的一个全新的探索与实践。打死顾粲并不能真正赎罪,亡灵不能复生,他现阶段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力实现它们的遗愿,让它们走的安心一点,也让自己的良心能过得去一点。同样,杀炭雪也是,顾粲有错,炭雪同样有错,她是有自己意识并主动影响顾粲为恶的。同理,顾粲该杀,炭雪也该杀。书友们喷的点一部分在于只杀泥鳅不杀顾粲,的确,陈平安不杀顾粲是因为下不去手有违本心,这是陈平安道理上的“错”,可是杀炭雪并没有杀错,炭雪为恶该杀,利用自己与顾粲联系潜移默化改变顾粲心性对于陈平安来说更该杀。所以陈平安可以说是处事不公,但并没有说他认为炭雪是对的,因此不应被规划为双标。 之后书简湖一系列变故让顾粲明白了自己那套道理行不通,开始下意识接受陈平安的道理,开始自己止错并去弥补。这就是儒家的教化之功。陈平安不可能跟在顾粲身边一辈子,他哪一天看不住顾粲了依旧会闯出祸事,造成更多的错。所以只有通过之前的一系列的行为去让顾粲自己改变,才是止错以及之后赎罪的最好方式。 陈平安在书简湖问心局输了,这是毫无疑问。有做的不对的地方,有做的不公平的事,也是事实。但是如果从长远来看,陈平安这一系列“不是很对”的举动,却造成了比原本“对”的举动更好的结果。那么该如何评价其对错呢?这个同样也是崔东山当年抛给陈平安的问题。最终的对错是非见仁见智,仅对于陈平安而言,他所求的无非是要既对得住本心也对得住良心,如果没做好,那就在探索中尽量去弥补。我想这个道理,对各位都能适用。 以上是个人看法,有不同意见很正常,还请大家心平气和,坐下来慢慢说。
也不怪这么多道友对仙界篇不满。近期太岁副本的确有失水准,整体 也不怪这么多道友对仙界篇不满。 近期太岁副本的确有失水准,整体剧情还算是可以看得过去,但一些具体细节方面的确不怎么样。个人总结了一下几个近期被吐槽较多的槽点,如果有道友有更好的看法,欢迎交流。 首先就是雷玉策和苏仙子两人的感情,我不知道忘大是后面有特定的安排还是什么的,至少目前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笔墨去描写这个,一章里要提好几次。而且这俩人磨磨叽叽看的腻歪,动不动就俏脸一红面露喜色,还不如蓝氏兄妹的骨科好看 再一个就是奇摩子的战力,时间大罗目前表现的贼菜,也不知道他是故意隐藏实力后面准备爆一波大还是怎么回事,出场这么长时间就看到两招,一个断时火把一个斧头仙器,实力与身份地位严重不匹配。目前来看这个角色写的相当不成功,希望忘大之后能用神雷打我脸。 之前也看到很多道友吐槽放出黑天魔神这个事不人道,不顾万千生灵死活。这一点我倒是觉得不那么反感,除了极少数仙人,绝大部分仙人都是唯利是图的,先把宝物拿了,黑天魔神能不能出来两说,就算真出来他们自信也有手段保命(能不能保住两说),至于金源仙域苍生死活,他们又不是金源之人,不会去在意。把魔神封印回去是大家的事,宝物拿到手是自己的事。别说是修为战力跟性命挂钩的仙人,就是在座各位义正言辞的道友易地而处,一样是先夺宝再考虑魔神。韩老魔现在杀人已经算是够讲究了,很少伤及无辜,个人觉得这点问题不大。 知道你们没图不进来,给你们放张吧
今天把雪中正文部分看完了,也有底气正式关注这个吧了(没看完言 今天把雪中正文部分看完了,也有底气正式关注这个吧了(没看完言语之间怕露怯) 番外部分还没看,近期事挺多的,疯了一样地看完正文已经耽误不少事了😂😂 但是我不后悔,看雪中的时间从来不叫浪费。 总管这个人啊,真的是挺了不起的,至少能看出来阅读量是真的恐怖,沙场征战,官职称谓,文玩珍宝,皆有涉猎,说起来有板有眼,绝不含糊。 不知他是不是像他笔下的读书人一样,有满肚子的道理,满肚子的不合时宜,想跟这天下人讲一讲。 个人感觉,雪中最大的魅力并非书中人物的传奇经历,而在于一些让你感同身受的平凡道理。这些道理说来粗浅平常,可能看完就将其弃之脑后,但总会在以后岁月的某个不经意的角落悄悄浮现,品味一番,才惊觉自己亦如某个书中人,其中辛酸苦辣,唯自知而已。 有人说雪中里众生皆苦,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整本书读到结尾,笑点泪点早已数不胜数;惊羡过陆地天人的无上风姿,也耽于百姓菜米油盐的温馨平和;曾为读书人的风流拍案叫绝,也曾为兵将义无反顾战死疆场而潸然泪下。一曲终了,只觉得书如其名,眼前一片白茫茫大雪,雪中众生各有其道,五味杂陈,若非要说出什么,也只是一个“无”味而已。 人生至淡,其味自知。 雪中的道理,也只有亲身经历过,才最是动人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