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一团老戏迷 专一团老戏迷
关注数: 94 粉丝数: 47 发帖数: 1,190 关注贴吧数: 3
看屯留县麟山剧团齐淑英、张向荣、胡晓丽3朵杏花同绎《狸猫换太子》 屯留县麟山剧团近年来好戏连台、精品荟萃,优秀演员云集。 新近观看该团上党梆子《狸猫换太子》,另有一番新境。不是说剧本没有改动,也不是说剧本有改动,而是演员精彩的艺术水平深深吸引了观众,也感染了我。 上党梆子《狸猫换太子》讲述了北宋第3代皇帝宋真宗时期,以生子立后立嗣的故事。真宗皇帝有2妃怀孕,李妃先产子(是为后来的北宋第4代皇帝宋仁宗),刘妃顿生妒与内监郭槐密谋,用剥皮狸猫换出太子,命寇珠抛入御河,因寇不忍,求助总监陈琳,在陈将太子密送八贤王府护养以后,刘妃又诬陷李妃产妖,真宗偏信将李妃贬入冷宫,册立刘妃为后。 刘妃所生皇子十二年后荡秋千夭亡,八贤王将“李子”回继真宗皇帝,册封太子,太子玩耍时偶然发现冷宫,遇见李妃,李妃生疑,刘妃得知命秦凤火烧冷宫,秦凤放走李妃,刘妃命陈琳拷问寇珠,寇不屈自尽,李妃被人救往山乡并收留一义子范中华,因思亲子哭瞎双眼。刘妃怀疑李妃逃脱,派出爪牙遍寻李妃不得,又过了五年,皇帝宋真宗驾崩,太子继位,李妃遇到包拯陈州放粮途中鸣冤,包拯接案带回李妃,通过对国舅也就是刘妃之弟私吞公粮案件审理同时入手,拜访八贤王提问陈琳取得证据,将刘妃、郭槐一干人犯一网打尽,李妃终于沉冤昭雪,母子重圆。 京剧有《打龙袍》、上党梆子有《打龙袍》、《狸猫换太子》,上党落子也有《狸猫换太子》记得壶关县人民剧团演出过,上党梆子过去有好几个剧团演出,尤以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齐淑珍的《打龙袍》和长治市上党梆子剧团赵艳琴的《狸猫换太子》都各有千秋、各有建树,但也都对原本有很大改动与创新。 屯留县麟山剧团上党梆子《狸猫换太子》基本保持原剧情,却不失创意。齐淑英、张向荣、胡晓丽3朵杏花奖获得者同台演出《狸猫换太子》一戏,赢得观众热捧与好评。剧中张向荣扮演刘妃,把一个聪明奸诈凶狠的刘娥演绎的很逼真,齐淑英不愧一个多面手,扮演的李妃娘娘不亚于其姐姐齐淑珍,形象生动仁厚善良又忠勇,年轻的胡晓丽把一个机智美丽仗义献身的寇珠,可谓演到了极致,整场演出入神入画,一次次掀起观众的感情波动。 愿屯留县麟山剧团多出好戏、多出精品,为长治晋城人民奉献更多的优秀剧目、戏剧精品!
看屯留县麟山剧团齐淑英、张向荣、胡晓丽3朵杏花同演《狸猫换太子》 屯留县麟山剧团近年来好戏连台、精品荟萃,优秀演员云集。 新近观看该团上党梆子《狸猫换太子》,另有一番新境。不是说剧本没有改动,也不是说剧本有改动,而是演员精彩的艺术水平深深吸引了观众,也感染了我。 上党梆子《狸猫换太子》讲述了北宋第3代皇帝宋真宗时期,以生子立后立嗣的故事。真宗皇帝有2妃怀孕,李妃先产子(是为后来的北宋第4代皇帝宋仁宗),刘妃顿生妒与内监郭槐密谋,用剥皮狸猫换出太子,命寇珠抛入御河,因寇不忍,求助总监陈琳,在陈将太子密送八贤王府护养以后,刘妃又诬陷李妃产妖,真宗偏信将李妃贬入冷宫,册立刘妃为后。 刘妃所生皇子十二年后荡秋千夭亡,八贤王将“李子”回继真宗皇帝,册封太子,太子玩耍时偶然发现冷宫,遇见李妃,李妃生疑,刘妃得知命秦凤火烧冷宫,秦凤放走李妃,刘妃命陈琳拷问寇珠,寇不屈自尽,李妃被人救往山乡并收留一义子范中华,因思亲子哭瞎双眼。刘妃怀疑李妃逃脱,派出爪牙遍寻李妃不得,又过了五年,皇帝宋真宗驾崩,太子继位,李妃遇到包拯陈州放粮途中鸣冤,包拯接案带回李妃,通过对国舅也就是刘妃之弟私吞公粮案件审理同时入手,拜访八贤王提问陈琳取得证据,将刘妃、郭槐一干人犯一网打尽,李妃终于沉冤昭雪,母子重圆。 京剧有《打龙袍》、上党梆子有《打龙袍》、《狸猫换太子》,上党落子也有《狸猫换太子》记得壶关县人民剧团演出过,上党梆子过去有好几个剧团演出,尤以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齐淑珍的《打龙袍》和长治市上党梆子剧团赵艳琴的《狸猫换太子》都各有千秋、各有建树,但也都对原本有很大改动与创新。 屯留县麟山剧团上党梆子《狸猫换太子》基本保持原剧情,却不失创意。齐淑英、张向荣、胡晓丽3朵杏花奖获得者同台演出《狸猫换太子》一戏,赢得观众热捧与好评。剧中张向荣扮演刘妃,把一个聪明奸诈凶狠的刘娥演绎的很逼真,齐淑英不愧一个多面手,扮演的李妃娘娘不亚于其姐姐齐淑珍,形象生动仁厚善良又忠勇,年轻的胡晓丽把一个机智美丽仗义献身的寇珠,可谓演到了极致,整场演出入神入画,一次次掀起观众的感情波动。 愿屯留县麟山剧团多出好戏、多出精品,为长治晋城人民奉献更多的优秀剧目、戏剧精品!
看屯留县麟山剧团齐淑英、张向荣、胡晓丽3朵杏花同台《狸猫换太子》 屯留县麟山剧团近年来好戏连台、精品荟萃,优秀演员云集。 新近观看该团上党梆子《狸猫换太子》,另有一番新境。不是说剧本没有改动,也不是说剧本有改动,而是演员精彩的艺术水平深深吸引了观众,也感染了我。 上党梆子《狸猫换太子》讲述了北宋第3代皇帝宋真宗时期,以生子立后立嗣的故事。真宗皇帝有2妃怀孕,李妃先产子(是为后来的北宋第4代皇帝宋仁宗),刘妃顿生妒与内监郭槐密谋,用剥皮狸猫换出太子,命寇珠抛入御河,因寇不忍,求助总监陈琳,在陈将太子密送八贤王府护养以后,刘妃又诬陷李妃产妖,真宗偏信将李妃贬入冷宫,册立刘妃为后。 刘妃所生皇子十二年后荡秋千夭亡,八贤王将“李子”回继真宗皇帝,册封太子,太子玩耍时偶然发现冷宫,遇见李妃,李妃生疑,刘妃得知命秦凤火烧冷宫,秦凤放走李妃,刘妃命陈琳拷问寇珠,寇不屈自尽,李妃被人救往山乡并收留一义子范中华,因思亲子哭瞎双眼。刘妃怀疑李妃逃脱,派出爪牙遍寻李妃不得,又过了五年,皇帝宋真宗驾崩,太子继位,李妃遇到包拯陈州放粮途中鸣冤,包拯接案带回李妃,通过对国舅也就是刘妃之弟私吞公粮案件审理同时入手,拜访八贤王提问陈琳取得证据,将刘妃、郭槐一干人犯一网打尽,李妃终于沉冤昭雪,母子重圆。 京剧有《打龙袍》、上党梆子有《打龙袍》、《狸猫换太子》,上党落子也有《狸猫换太子》记得壶关县人民剧团演出过,上党梆子过去有好几个剧团演出,尤以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齐淑珍的《打龙袍》和长治市上党梆子剧团赵艳琴的《狸猫换太子》都各有千秋、各有建树,但也都对原本有很大改动与创新。 屯留县麟山剧团上党梆子《狸猫换太子》基本保持原剧情,却不失创意。齐淑英、张向荣、胡晓丽3朵杏花奖获得者同台演出《狸猫换太子》一戏,赢得观众热捧与好评。剧中张向荣扮演刘妃,把一个聪明奸诈凶狠的刘娥演绎的很逼真,齐淑英不愧一个多面手,扮演的李妃娘娘不亚于其姐姐齐淑珍,形象生动仁厚善良又忠勇,年轻的胡晓丽把一个机智美丽仗义献身的寇珠,可谓演到了极致,整场演出入神入画,一次次掀起观众的感情波动。 愿屯留县麟山剧团多出好戏、多出精品,为长治晋城人民奉献更多的优秀剧目、戏剧精品!
长子县长化集团上党梆子剧团:一个优秀的剧团不会就此分崩离析吧? 驰名上党、誉满太行的山西省长化集团上党梆子剧团,年前曾经因为排演有一部非常有水平的大戏《鲍宣》,获得了一个大奖,在2011年11月底揭晓的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评选中,由该团创编的大型历史剧《鲍宣》荣获铜奖。 这个在戏剧界让人“眼红”的奖项竟能被一个化工企业摘得,令不少人赞叹。 一个企业剧团多年来好剧频出,剧团优秀演员云集,剧目精彩纷呈,《丹凤朝阳》、《鲍宣》,近年来的陆续编演成功,已经将企业核心价值观根植于每一位员工心中,也让员工把自信与实力尽情展现出来。这种自信一经融入生产经营,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这都得益于一个企业文化的优秀组织者:韩海林团长。 然而就在《鲍宣》一剧即将杀青上演前夕,由于夜以继日地为《鲍宣》忙碌,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就在《鲍宣》韩海林团长突然发病永远离开了心爱的舞台。 韩海林的英年早逝,让所有演员都深感悲痛,也让他们坚定了演好《鲍宣》的决心,经过全体演员的共同努力,《鲍宣》一剧终于如期登上舞台,把千百年来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形象以上党梆子的艺术形式展现给观众。 尽管这个戏获得了成功,但是很多人、很多热心的老百姓在心里却生了几多担忧,不少人对剧团的继续生存与发展持不少疑虑:没有了好的团长,长化集团上党梆子剧团还能生存与发展下去吗?难道就再也没有或者说出现一个好的剧团当家人了吗? 2011年的春节到来了,一直到元宵节期间,上党地区的长治市、晋城市的戏迷、观众和老百姓人们在翘首盼望长化集团上党梆子剧团把一台台大戏奉献给广大人民群众。但是,没有,各种传闻四起,或说已经解散、或说已经倒闭、或说没有人敢接团、或说不少演员已经另寻出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希望往往不遂心所愿,正月以来观看屯留县麟山剧团演出《狸猫换太子》,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和身影,还是那样优美的唱腔与高超的表演水平:张向荣---长化上党梆子剧团的优秀的演员、台柱子,山西省“杏花奖”得主。 对张向荣这样优秀的演员,不论在哪一个剧团演出或者落脚,我们无须评价,艺术家需要为艺术工作。 但是,长子县以及长化集团甘心让一个对繁荣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与当地文化事业、经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剧团就此划上句号吧? 一个优秀的剧团不会就此分崩离析吧? 上党梆子《丹凤朝阳》、《《鲍宣》曾经得到长治市文化部门、长治日报以及长治广电新闻传媒的关注与报道,长子县的领导也是重要的关爱支持力量,此2剧也多次在潞安剧院和周末大剧院演出,引来长治市、晋城市乃至太原市的不少戏迷观众和媒体,赢得观众的称誉和赞叹,也期许了众多戏迷和老百姓的美好心愿。 尤其《《鲍宣》一剧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以后,长治市上党梆子剧团团长张志明、书记崔嫦娟、长治市上党落子剧团团长郭明娥、书记傅永亮以及晋城市上党戏剧院副院长吴国华、张爱珍、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团长张保平等上党戏剧界的表演艺术家也对此剧给予很高评价,也对剧团的健康发展给予了很高评价。 盼望这个优秀的剧团能够凤凰涅磐、浴火重生! 请企业和文化部门、当地力量象以往一样关注和支持这个优秀的团队早日再展昔日雄风!
石山雄太,为了去孙大圣的“故乡”追本溯源,喜欢上了戏曲... 姓名:石山雄太 行当:丑角 戏曲代表人物:孙大圣、武大郎 名家名段:钮骠。演《群英会》、《审头刺汤》、《连升店》、《醉皂》等剧 为了去孙大圣的“故乡”追本溯源,喜欢上了戏曲 石山雄太从小就体现出了对京剧的热爱,那时候《西游记》已经在日本家喻户晓,他经常会在动画片、连环画中接触到这个故事,一直非常崇拜孙大圣这个人物。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第一次在日本看到《西游记》通过戏曲的形式表现出来,被孙悟空的表演者生动而有充满活力的人物形象所吸引。严格地说,我是为了孙大圣的追本溯源,产生了想学戏曲的念头。从那以后开始利用业余的时间学中文。初中一毕业,他便顺利考取了中国戏曲学院的附中。 入学之后演的第一出戏就是扮演武丑这一角色,演的是《三盗九龙杯》,表演的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位侠盗杨香武。雄太平时压力很大,毕竟文化底蕴和中国学生有差距,戏曲老师会让自己去揣摩,他必须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学习来弥补。 丑角不仅仅是插科打诨、滑稽逗笑,而是在幽默的表演中见功力、见人物。他印象最深的是,在表演《齐天大圣大闹天宫》的时候,他要去偷太上老君的仙丹,结果一跳上桌子,仙丹的壶却掉下去了,雄太见状,虽然心里非常紧张,马上即兴加了一段找壶的戏,虽然懂戏之人看在眼里,但是也获得了观众的掌声。其实这都归结于平时的积累,自己平时会从生活中找感觉,也会去动物园看看猴子的神态,不过都要通过自己的悟性来美化。
陈宇:武旦一定要注意的是,不经过艰苦努力是做不到的... 姓名:陈宇 年龄:19岁 行当:武旦 戏曲代表人物:花木兰、穆桂英、孙二娘、杨排风 名家名段:史依弘。擅演剧目有《杨门女将》、《霸王别姬》、《杜鹃山》等 有侠女的飒爽英姿,也不能失去女人的娇媚 一说起花木兰、穆桂英,大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位英姿飒爽的侠女形象,武旦,旦行的一种。大多扮演精通武艺的勇武女性,如武将和江湖人物中的各类女侠,表演上重武打和绝技的运用。 跷功是武旦这一行当中的一大特色,他和芭蕾有相同的地方,腿部和脚腕子都要绷直,最忌“三道弯”,就是脚腕子不直,弓腿,撅屁股。而且还要保持装上的假脚脚尖落地,还不能是八字脚。不允许假脚朝天,更不允许真脚落地,那样看起来很像小腿骨折。不管这场戏多大,多累,以上的毛病都是不允许的。这点又和芭蕾有所不同,芭蕾是可以脚跟落地的。 陈宇说她刚开始练习的时候脚容易肿,一定要掌握技巧。武旦演员不重唱、念,重在舞、打以及各种表演身段,基本功一定要扎实。“我从小到大都从未穿过裙子,不是因为性格的原因,是因为我从小好强,刻苦练功的原因,身材比较‘魁梧’吧。不过有失必有得,身手好才被选入武旦这一行当。”她认为,武旦一定要注意的是,在表演的喊杀声中也要不乏女人的娇媚,在拳脚功夫中捎带出女性的温柔。若要使观众看到演员穿上笨重的服装,动作起来还要很帅,很美,不经过艰苦努力是做不到的,更不用说有时还有扎靠翻筋斗的表演了。
杨扬,唱老旦,对演员的嗓音要求很高——声音要放松,气息要运用好. 姓名:杨扬 年龄:19岁 戏龄:10年 行当:老旦 戏曲代表人物:佘太君、李后 名家名段:李多奎《钓金龟》;李金泉《罢宴》、《李逵探母》;袁慧琴《对花枪》;兰文云《朱仙镇》、《游六殿》等等 “变声期嗓子突然就没了,当时想改行唱歌去算了” 杨扬只有19岁,工的行当却是老旦。一开腔,老旦的苍劲便出来了。但是当初刚开始学老旦的时候,杨扬心里还有点不乐意。别的同学一扮上戏,红脸花色的,看着特别的美,而她却要扮个年龄足足大了她两倍的老妇人,心里多少有些想法。“小时候不懂事,看到同学一扮戏,像那些青衣啊、花旦啊,黑眉毛眼睛,擦得粉嫩粉嫩的,还戴花儿啊什么的,特别好看,我就化得特别简单,还要画皱纹,戴白色发套。后来渐渐地大了,也觉得挺好。”杨扬笑着说。 唱老旦,对演员的嗓音要求很高——声音要放松,气息要运用得很好,还要唱出老妇人的那股苍劲,不能像小孩儿一样“依依呀呀”的。虽说不用像武旦那样天天进练功房练功,但是老旦需要每天都喊嗓子,而且要用自己的真音来喊。 杨扬变声的时候是她觉得最辛苦的一段时间,“女孩也有变声期,突然一天,嗓子就没了,不论是高音还是中音,连低音都唱不上去,那个时候特别着急,当时都想过放弃唱戏改行去唱歌算了。”杨扬说。 老旦用得最多的就是拐杖,杨扬说:“平常的老旦就用棍子,像佘太君、李后这样身份显贵的人的话,就会用龙头杖,表示家世显赫。此外,长寿的老者还会用鹿头棍,鹿也代表长寿嘛!”
孙逊说,武生主要是唱武戏,身段非常重要。 姓名:孙逊 年龄:20岁 戏龄:9年 行当:武生 戏曲代表人物:林冲、马超 名家名段:高盛麟《连环套》、《战宛城》;王金璐《长坂坡》、《夜奔》;厉慧良《盗宗卷》《八大锤》;孙毓堃》《状元印》、《麒麟阁》等等 “腿工是武生第一要义,晚上睡觉枕着腿睡,第二天起来腿就麻了” 孙逊的姐姐也是学戏的,专攻武旦。小时候孙逊看着姐姐练功的时候能做很多漂亮的技巧,非常好奇,于是从11岁开始,他也开始学戏了,专攻武生。孙逊说,武生主要是唱武戏,身段非常重要。像腿工啊、枪花啊、翻身啊等等,都是从小就开始练习的。 进入中国戏曲学院学戏后,孙逊的爸爸妈妈来看过他一次,那时候他正好在练功,吊腿。看到孩子吊腿的辛苦样子,孙爸爸、孙妈妈就再也没来看过他练功了。“我们早上7点半到八点半是练早工,一周上两次专业课,学习一些传统的京剧剧目。”孙逊觉得自己练过最苦的戏是《八大锤》:“戏里有个‘朝天蹬’,讲究三起三落,练腿很痛苦,一吊就是半个多小时,不夸张地说,有同学直接把腿掰到头顶,枕着睡觉,第二天起来整个腿都麻了。” 像马超、林冲等角色,都是一些武艺高强、扮相俊美的武生角色,行话叫“扮俊”。相貌堂堂,身段自然也要漂亮。“腿工好的武生,‘啪’地一抬脚,脚跟就直接到头顶了,这个非常漂亮,如果只到肩膀的话,就不好看了。” 孙逊的拿手绝活在“翻身”。“翻身的质量高不高,看武生翻身时划的圈圆不圆,重心低不低,速度快不快,而且还要稳。这就是武生翻身的技巧所在。”
正月十五闹红火:上党八音会大赛已举办9届啦,【长治】呢?唉! “八音闹春火正旺,上元花开别样红”,昨晚8点,物茂广场上空,一轮明月朗空高照,上千名市民踩着元宵佳节的鼓点,激情洋溢地观赏了在此举行的“煤运杯”第九届上党八音会擂台赛。          沁水郑村女子八音会最棒          昨天晚上不到7点,记者早早赶到物茂广场。          晚8点,擂台赛在《迎春》中拉开战幕。200余平方米的巨型舞台上,八盏摇头霓虹灯十分耀眼,数十盏五彩激光灯把舞台及广场四周照得通明。巨幅背景墙前,陵川县鑫星艺术团代表队的20余名表演者分三排罗列,或坐或站,排成半月状表演阵容。悠扬的《迎春》、愉悦的《欢乐新农村》,随着曲目转换,舞台上波动起时缓时急、时抑时扬的音乐。不一会儿,锣鼓家伙齐鸣、唢呐小咔轮奏,仿佛春雷滚滚,又似莺燕恰啼。舞台上形成了热烈的“声场”,观众席爆发了如潮的掌声。待到沁水县郑村镇侯村代表队的女子八音会登场,大赛进入空前高潮。60多名清一色的“小女子”,操着清一色亮晶晶的铜管乐器,愣是演奏出一台雄浑大气的“时尚八音会”。随着“八音鱼鼓韵”曲目的上演,演出进行到晚10点结束,观众们都陶醉了。          十四至十六连演三天          上党八音会擂台赛到今年已经举办了九届,今年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山西煤销晋城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市群众艺术馆承办。正月十四至十六,连演三天。市群艺馆馆长魏一飞介绍,“上党八音会”由鼓、锣、镲、二胡、梆子、笙、唢呐、管子等乐器合奏而成,俗称“八音”,实际上乐器品种要超出这个数。这个古老的乐种在民间担负着敬神娱人的功能,每逢庙会赛日,以及婚丧嫁娶、添丁祝寿的人生仪礼与庆典仪式,都缺少不了它。如今,八音会已成为晋城市区市民闹元宵的首选。          观者不下千人          昨晚不到7点,离演出开始还有一个多小时,台前观众席上摆放的几排坐椅空空荡荡还没有人坐。随着时间推移,前来观赛的市民陆续赶来,不足百把坐椅很快就坐满了人。7点30分,家住凤翔小区的曹国亮和老伴赶到时,舞台前已经形成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圈,他们只能将就着站在最外层,踮起脚尖观看了。“想着离家近,不着急。没想到提前半小时来,居然没占上位子。看来咱晋城的八音会很吸引人呀!”来观看的贺先生说。          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当晚观看八音会的群众不下千人。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