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一团老戏迷 专一团老戏迷
关注数: 94 粉丝数: 47 发帖数: 1,190 关注贴吧数: 3
长治市“周末大剧院”近日推出演出四周年系列活动。 我市举办“周末大剧院”演出四周年系列活动上党戏曲名家展示艺术风采  本报讯 记者王舒琪报道:超豪华名角阵容,上党戏曲精品荟萃。11月19日晚8时,长治市“周末大剧院”演出四周年系列活动将在潞安剧院拉开帷幕。《一撇一捺》、《闯幽州》等经典剧目以及“群星奖”汇报演出连续四天精彩上演,上党戏曲名家将为广大市民献上精美的文化视觉盛宴。“周末大剧院”是我市一项重要的公益性文化惠民工程,自2009年11月19日启动以来,市直及各县市区21个专业文艺表演团体坚持每周五晚8时为观众演出上党梆子、上党落子、豫剧、歌舞、杂技、八音会等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运行4年来,“周末大剧院”演出达200余场,影响覆盖全市各县市区,受众达16万余人,品牌影响力日益彰显。11月6日,我市被国家文化部、财政部授予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称号,作为我市乃至我省家喻户晓的文化品牌,我市“周末大剧院”对示范区创建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记者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了解到,11月19日至22日晚8时,“周末大剧院”在市潞安剧院上演四场精彩的文艺演出,分别为大型新编现代戏《一撇一捺》、上党梆子《汉阳堂》、上党梆子《闯幽州》及“群星奖”各门类我市获奖节目的汇报演出。   届时,广大市民可在“周末大剧院”里感受一下名家呈现出的上党曲艺的独特魅力。
长治县红专剧团的戏曲新秀们...... 戏曲新秀再唱《状元媒》 第A3版:文化 20121201期 长治日报 我市一年一度的戏剧展演即将拉开大幕,本次展演共有来自全市的十余个文艺团体参加。为参加此次展演,长治县红专剧团推荐青年演员创新排演了优秀传统剧目—— 戏曲新秀再唱《状元媒》   文/图冯双明   乘着党的十八大强劲东风,一年一度的长治市戏剧展演即将鸣金开锣,来自全市十余个文艺团体参加,其中就包括长治县红专剧团。有着六十六年光荣建团史的红专剧团是一个老牌上党梆子演出团体,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和出色的演员、演奏员,也有过优秀的演出剧目。一代又一代戏曲从业人的不懈追求和奋力拼搏,将长治县红专剧团的戏剧事业传承到了今天。直至目前,该团良好的社会声誉仍然保留在上党戏迷的心目中。   本次展演,他们的参赛剧目为上党梆子《状元媒》,该剧自1981年移植排演以来,至今足足有三十多年的时光,而且从未间断过演出,现在早已成为该团 的“看家戏”和“安锅戏”,真可谓千锤百炼,堪称戏曲精品。他们曾经以此剧培养出了五代优秀演员,并在上党大地享有盛誉。巧的是笔者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前也在该团工作,并曾以扮演过《状元媒》中的八贤王角色而引以为荣。缘于红专剧团是自己的“娘家”,又因此剧今次参加展演,须在剧情内容和演出时间上进行必要的整修打磨,故而便应邀担任了此剧的导演工作,并由此在排练中发现了一批风华正茂的上党梆子艺术新秀。在为他们出色的艺术才华而惊喜的同时,我也为他们执着的敬业精神而感动。   众所周知,《状元媒》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传统剧目,也是一部观众耳熟能详、有惊无险、曲折委婉、妙趣横生的古代传奇戏。剧情大意讲述的是宋代名将杨延昭和皇家郡主柴秀英的爱情故事:   宋朝时,宋王携郡主潼台射猎,为辽邦所知,派大将巴若里统兵将其围困,幸遇杨延昭从此经过,救出宋王与郡主后急去追赶番兵。当宋王苏醒后,垂涎郡主的大臣傅龙之子傅丁奎亦正好赶来,宋王误将丁奎认做救驾小将,乃将郡主许婚。然而,郡主却爱慕延昭英俊,感激救命之恩,为表心愿题诗寄意,又赠珍珠衫为聘,并暗示其回朝提亲。延昭回京后求八贤王与新科状元吕蒙正破解诗意,奏之宋王,并让郡主请求宋王能于金殿之上辨明真假,当殿完婚。待佘赛花、傅龙率子上殿,延昭及丁奎当面奏明救驾经过后,真假即刻分明。宋王宣称:先王遗训,获得郡主珍珠衫者招为郡马,延昭献出珍珠衫,乃与郡主成婚。   一个起伏跌宕的故事,一部优秀的好戏,必定会赢得观众的青睐。但一个自收自支的县级剧团,要拿出一部大型剧目来参加展演,其困难就可想而知了。首先排演经费是最头疼的事,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遇上了一位体贴下情、颇为开明的好局长。李龙局长调任文管新局工作一年多来十分关心剧团。今次刚接到市里展演通知,就马上给团长韩天胜发了话:此次展演意义重大,既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剧团提高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的一次良好契机,咱们必须参加,而且必须演好。他还说:排练场地和吃住问题局里亲自提供,其它问题困难再大我来想办法,你们只管排好戏、演好戏,争取拿一个好成绩就够了!局长的话言简意赅、感人至深,剧团上下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领导的大力支持极大地鼓舞了全团演职员的斗志,他们在文化馆长贾庆燕和团长韩天胜的具体负责下,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排练工作。   在排练中大家凝心聚力、精益求精,一天三上班很辛苦,但没一个喊冤叫累的。特别是剧中几位主角演员,对待艺术就像生命一样,他们年轻有为,充满活力,为了攀登艺术高峰而不懈地拼搏追求。像扮演柴郡主的王芳芳、扮演吕蒙正的李杰、扮演八贤王的李小兰、扮演宋王的杨天林和扮演杨延昭的秦立峰等,全是刚过“而立之年”的青年新秀。他们一个个扮相俊雅、嗓音清亮、吐字清晰、身段优美,唱做念打舞俱佳,手眼身法步娴熟,演出中,既准确塑造了剧中人物,又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艺术才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在《状元媒》剧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几近赶超市级专业表演水平。尤其是扮演柴郡主的艺术新秀王芳芳和她的丈夫李杰这一对舞台伉俪,在演出中的配合相当默契,正像平时下乡时观众们夸赞他们的那样:珠联璧合、艺术绝配。还有扮演八贤王的“女小生”李小兰,唱念表演绝不亚于“须眉”。她和扮演杨延昭的潇洒武生秦立峰生活中也是一对亲密伴侣。扮演宋王的杨天林嗓音洪亮、扮相清秀、表演稳健,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须生后起之秀。以上这些出色的艺术人才不但是红专剧团舞台上的顶梁柱,也是黎都大地的艺术奇葩,更是上党戏迷观众的崇拜偶像。   一个平凡的县级剧团,能有如此强大的演出阵容和如此多的青年艺术新秀,是上党戏曲之大幸。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上党梆子前景广阔,后继有人,上党地方戏不会断流,中国戏曲不会消亡,民族戏剧艺术的发展会越来越繁荣!   “长治市‘庆祝十八大展示新成果’优秀剧目展演”即将拉开帷幕,长治县红专剧团的上党梆子《状元媒》即将闪亮登场,黎都艺苑群芳即将花开寒冬,迎风绽放,让我们翘首以盼,拭目以待吧!   上图:《状元媒》第二场“潼台救驾”剧照。   下图:《状元媒》第八场“金殿成婚”剧照。
当代舞台艺术观察:剧种彰显特色 戏曲才有魅力 2013-07-12 16:42 来源:人民日报 回顾十年来文化部所评出的戏曲精品剧目,可以看到,这些剧目都在努力彰显剧种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各有自己的美丽和芳香。   保持剧种特色首先一定要重视继承传统,实践证明,坚持“三并举”的戏曲剧目方针,是继承并弘扬戏曲传统的正确道路。以京剧为例,被评为精品的剧目有从传统剧目脱胎而出进行新的创造的作品,如《香莲案》;也有新编历史剧和古代故事剧,如《宰相刘罗锅》、《廉吏于成龙》、《北风紧》、《成败萧何》、《牛子厚》等,这些剧目不仅具有新的思想和观念,京剧的流派艺术也得到保存和发展。今后说到程派,我们不仅会想到《锁麟囊》和《荒山泪》,也会想到还有一个程派的秦香莲;说到麒派,还会想到一个不同于周信芳《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另一个萧何,还会想到一个热心京剧事业的企业家牛子厚。如何评价京剧现代戏,曾是一个引起争论的话题。20世纪60年代,在京剧艺术家的艰苦努力下,京剧现代戏取得重大突破,创作了一批有影响的作品,但那批作品也必然地带有时代的局限。京剧现代戏还能不能继续向前发展,《膏药章》、《华子良》等作品做出了肯定的回答。《膏药章》发挥丑角艺术的长处,塑造了辛亥革命时期一个善良的、但尚未觉醒的小人物的形象,让观众在笑声中对历史、社会和人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华子良》运用京剧的武功和表演特技塑造了忍辱负重、意志坚强的革命者的形象,京剧表演技艺因表现了时代的内容而焕发出新的活力。   剧种的特色不只表现在音乐唱腔和语音的不同,更表现在其深层的文化意蕴上,这在一些古老的剧种中更为突出。如川剧的传统戏中塑造了众多在别的剧种看不到的人物,表现出川剧所特有的“麻辣烫”的味道。旧中国的艺人在生活的底层挣扎,与社会各界都有接触,因而对社会的险恶和人生的酸甜苦辣有超乎一般人的体味。川剧作家魏明伦对川剧演员有深刻的理解,从《易胆大》到《变脸》,写出了川剧艺人坎坷的命运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易胆大善恶分明,敢于与恶势力周旋,不惜为正义、为朋友牺牲;而在水上漂的心中充满观念的冲突以及善与恶的碰撞。那种以喜衬悲的风格,那种唱腔和表演的韵味,都是别的剧种所未有的。
长治市公交车不能往县城里发,是跨境还是跨行政区?怪事情。 感受长治市公交车市区到县城里面肠梗阻问题,议论者多,时间达30多年了,到现在并未突出解决这些问题,原因据说是县区行政管辖上的。这种回答是站不住脚的,前几年发生过潞城公交开往市内,和市公交公司13路公交车闹成纠纷,上了《山西日报》让别人不理解还让人觉得可笑,人家都以为长治市一个市管治下这种事情本来就不是什么无法解决的事情,好在后来统一到了313路下面平息了。当时有市内城建界别的朋友说这个就和太原与榆次关于901公交车的争执一般,我说老兄错了,太原和榆次人家才是跨行政区境的争执呢,长治市和人家不一样,长治市自己管的县区,怎么还能叫跨境或者受行政区限制?这不成笑谈了吗?要知道长治市公交公司不是长治市城区公交公司,是长治市公交公司,属于城建系统,朋友后来沉默不语了。直到今天,市县之间快速通道漂亮如市区街道和飞机跑道,这公交开不进各个县城的问题还是象一个大瓶子一样,卡着壳子,可叹!可见长治市以及各个县有不少人还在沿袭当年长治市和晋东南地区的思维,把市区和县区弄成两个行政区管治了。长治市市管县从1983年先从地区接管长治县和潞城县算起是30年,从1985年从地区手里再接管壶关县、平顺县、黎城县、长子县、屯留县、沁县、沁源县、襄垣县、武乡县算起是28年,那个时候实行市管县体制改革本身就是为了突破这个行政区划的限制,实行市县一体化,为什么现在还是这个思维,这是长治市和各县一些人的认识错误,如此思路岂不是很日怪的思路?这个思路是极端错误的,应该是不愿意解决问题的一种无能的托词。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