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情♂高
玩玩游戏听听歌
关注数: 12 粉丝数: 38 发帖数: 2,760 关注贴吧数: 10
评分13.0-乐园2拿了mvp,水平线是躺赢狗 1.先上结论:同价位t0,流行女声,acg强者,做工可以,重量无所谓,我铁脖子,听歌一次性最多也就2小时。 2.几个月前听了乐园1,乐园2相比乐园1进步挺大的,声场大了一圈,人声的齿音控制的很好,空气感强,高频更柔顺,声音整体更通透,提升可能有30%,之前用乐园1听银临的某些歌会有齿音,乐园2就几乎察觉不到。 3.与ananda nano相比较:nano在瞬态表现和低频部分比乐园2要强,乐园2低频较散,人声声场方面不如乐园2,nano更适合听一些电子乐和术曲,乐园2则是更擅长流行人声和acg,个人觉得nano听久了会觉得很燥,不耐听,乐园2倒是比较耐听。 4.人声部分我感觉与arya u有点相似,同样的透亮柔顺,只不过u的人声更厚一点,乐园2更薄亮,u的声音会更自然宽松,相比起来乐园2就有点紧。 5.直推也测了下,小尾巴接手机不会出恶声,人声完成度很高,听听女声也不错,快节奏的歌还是得上台。 6.不敢相信水平线和乐园2是差不多时间由同一个公司发布的新品,水平线碰瓷600被薄纱,乐园2可以越级打打u,相比同价位nano也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在这个价位足以立稳脚跟,999的水平线不值得,2499的乐园2很不错。 备注:edxv官方那边暂时还没现货,月底有货了或许会拿过来一起比一下。
水平线都出完了吗? 那我要开锐了 这个贴算是对上一篇简评的详细解释,对比组k702,价格650。 之前说过它的声音声场结项很怪,这样来解释吧,同一首歌的人声,k702的人声是在舞台中央,我们在剧院中间座位聆听,可以感受到与我是有一定的距离感,但确实在我正前方对着我,大部分耳机也是这样的,人声远近的程度其实就是你在剧院钟所处的位置,拿800s来说,就是坐在剧院后方,人声距离较远居中,也是正对着我,因为离我远点所以人声会有凹进去的感觉,不过乐器的表现和整个听音范围会大很多。水平线的话我第一耳朵觉得人声很近,我坐在前排,但歌手不在舞台中央,发声的位置在我脚下,没有跟我的耳朵达成水平线,乐器的位置也听不出来,声场不是那种椭圆或者完整的圆形,具体什么样这个不好形容,有对比过的吧友可以跟我补充一下,另外就是相比k702的优缺了。 k702也算是老登耳机了,比600便宜多了,直推上的表现比水平线好的不是一点半点,上台的话k702虽然高频也做了处理,但不像水平线这样整个高频都是暗的,会比水平线更加鲜活,声场和结项会比水平线正常许多,其它的大差不差。 另外就是我之前说这耳机性价比不错,现在我限定个区间范围(水月雨粉丝)。 再来说说做工这方面的问题,sivga家和飞傲家的做工都很有质感,水平线只能说凑合,没法跟这两家比。(飞傲的ft1和pro头梁伸缩是我用着最丝滑的,水平线的就很塑料)有人说两千价位森海索尼这些大厂耳机做工没水平线好的,真用过的才知道是为了长时间佩戴妥协的,并且买耳机最重要的是声音。 总结:这耳机并不好推,我更推荐二手ft1pro,现在价格也差不多,实测下来同等前端下比水平线更好(包括台机和直推),有台机的说实话不如去买自家para1,声音好做工也好,就是比较累。 最后叠个甲:不是水黑也不是哪家的托,出现的耳机全部自费购入听过写过测评,自认为听了很多耳机有健全的听音观,大家理性讨论。
关于epz p50啊,调的有点不像人类了 吧友的这个被我收了,原本吧友之前就已经给我叠甲说这耳机有多反人类了,我还是决定亲口尝一下,结果这💩直接把我呛着了,到手当天我就又出了,如果满分100分,面板我给59分,声音给1分,60分及格分,及格分代表可以听出来它是个耳机,不能代表是个能听的耳机。 接下来开始锐评:首先用七彩虹m2驱动,耳机原装耳套加升级线,开声就令我震惊了,高频暗了,人声凹了,低频浅了,声场没了,我怀疑我自己听错了,赶忙跑去厕所洗了一把耳朵,回来一听,高频暗淡,人声与乐器混在一起,低频没有下潜又非常散,基本上能想到的所有形容耳机劣势的词语都可以加上去。 其实到这我已经放弃了,无意间看到了我的台机,要不上个台试试?我这样对自己说道,可能声音会有变化?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插上了平衡端口,惊人的底噪直面而来,与音乐针锋相对,上台的表现终于可以算是给人类听的了,我一下子听了两首歌,人声终于初具人形,乐器也称得上乐器了,分离度和声场都有所提高,但这个低频还是救不回来,算了,就这样吧,遂↑咸鱼出之,于10分钟后被好心人拿走,楼主仅亏邮费。 如果有吧友看见这个面板一定要买回去尝尝,不能只有我一个人体会到它主人的痛苦,不说比同价位的耳机,aria2都是难打过的。
arya unveiled 听感分享,顺带其它两个同级别的 前言:让我抛弃hifiman的是背刺,留住我的是声音。 这个价位听过的比较少,拿个800s和meze当标杆吧,这次讲的会更加简单一点,少点专业词汇。 如果800s是在后坐的位置,那arya u就是在前排,歌手脚下的位置。开声就是一种所有声音向你涌过来的感觉,堪比动圈的包裹感,人声比较靠前,很润不刺,人声比较中性吧,高频亮度适中,延展性优秀,解析分离度都超同价位动圈一个档次,低频下潜深回弹快,力量感不错,整体声音不是偏磅礴大气的那种,而是顺其自然的感觉,适合耐听久听。 着重讲一下这几个耳机的区别吧,先说arya u相较于以下的两位优点在哪。 首先自然是高解析和高分离度,其次就是声音的清晰度和透亮感,arya u的背景非常干净,你可以清晰的听到每一种乐器的发声,不会有重合和混在一起的情况,800s和meze的背景都是有点偏糊的,最后就是堪比动圈的自然感,不会有发紧发干的这种情况。 再来说不足,声音的爆发力和冲击力相较于meze还是弱了点,古典音乐的表现也不如800s,横向声场相比这两位有所欠缺,纵向不错。 总结:arya u声音完成度非常高,arya, arya o, arya u这三个以arya u为标杆来选的话,arya有65%实力,arya o 80%,等级森严,arya u想比于前两位的最大提升在于人声的润滑度,还有横纵声场的大小,预算不足arya,预算足够arya u。
直推高手?它还真是! 森海塞尔hd490pro,此前一直听闻好推,易推,刚好遇到好价,于是买了回来,到手当天没找到6.3头子,插小尾巴上听了一下,声音完成度之高令我震惊,不知道各位吧友对好推的定义是什么,我的观点如下。 一个耳机要能算好推,至少需要在小尾巴上有个大概的框架感,能发挥出一个耳机7成左右的实力,不要求声场多大,但你的各个频段不能有哪部分是缺失的,声音需要有活性,不能是虚浮着或者死气沉沉的(可以理解为肾虚音或者私人唱歌)。 举个例子,我手上的另一个耳机mv1,也算是好推的代表,但在小尾巴驱动下的完整性就不如490,低频盖过了人声,电脑直推效果下就更不如490了,490除了低频瞬态表现稍差以外,其它表现远比mv1要好。目前试过的ft1p,sivga鸾,hd660s2,ananda.nano等一系列主流3000元以下大耳,490的易推性也是前三的存在,但良好的易推性限制了它的上限,使得它在台机端的表现差强人意。 490是一个非常监听的声音,具体来说它的高中低频都挺不错的,但没有很出彩的地方,声场大,结项精准,空间感强,人声亮,低频量感不多不少,整体非常白开水,无染色,可能有些人不喜欢这种直白的听感,没有感情和韵味,但对小白来说,可以养成一个正确的听音观,考虑到易推性,还是非常值得推荐的。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次见上平衡端口是负面体验的耳机,由于490是监听向的,解析力很强,会精确的找到歌曲所存在的缺陷,于是在台机驱动下听某些录音较差的歌曲会非常闹耳朵,经常可以听到不和谐的声音,在小尾巴驱动下偏糊一点反而保持了一个良好的氛围感,评价为真便携大耳。 相比于自家的其它几位兄弟,505,600,660s2,800s来说,490最好推,声音更杂食,游戏适应性最好,最适合萌新入坑大耳,不需要好前端,一个转接线足以发挥8成实力。 所有听感基于织布耳罩,原线3.5,小尾巴七彩虹m2,台机小夜曲。
喜欢听真夜中的有福了 从入烧至今,评过的所有耳机不可避免的都要经受一遍真夜中的洗礼。 就拿MILABO这首歌来说,对人声齿音的压制,乐器的分离度,解析要求都是很高的,对一般耳机来说都是很难同时满足的,尝试过很多两千以下价位的耳机,没有一个令我满意的。 直到这两天无意中换到了一台660s2,由于对hd600的糟糕印象其实我并不抱很大期待,但它发出的声音却令我无比意外,去除了600的棉被声,人声变得更有情感,更鲜活,背景带点糊,乐器和人声配合的恰到好处,低频量感不多,点到即止,声场纵向横向都挺大,不会有拥挤的情况,易推度也还是可以的,我用小尾巴接手机听和用台机接电脑听,差别主要在分离度和解析,推力不够乐器有点混在一起,但如果只听流行人声的话也是够用的。 接下来说说几个同价位的相比505来说,660s2是主打耐听温润的风格,505人声比较清亮,声场解析都不如660s2。 r70x乐器人声结项都很靠前,贴脸,一耳朵很好听,但背景比660s2更糊,古典演绎更差,个人不喜欢这种贴脸的人声,更喜欢660s2这种有距离感的。 总结:不怕夹头,有台机,想要个杂食耐听的,强推660s2。有人可能会提及平板耳机,诚然,660s2比起解析和声场大概率打不过平板耳机,但是动圈的那份自然宽松的听感也是平板所不具备的,喜欢刺激上平板,喜欢宽松选动圈。 最后附上一张不知真假的ACAね现场图
乌克兰平板 verum2 红色正式版听感分享 不是300欧的verum mk2,是500欧的v2正式版,找的代购老哥拿的货,因为配件还在赶工,所以目前只到了一个单耳机,目前国内这个耳机大概只有10只左右,看贴吧之前有个老哥分享过,这次来讲讲我的感受。 外观说实话没有一代的好看,佩戴还行,跟hifiman的腰子机差不多重,摸起来还是很有质感的。声音的话在一代的基础上加强了高频延展,略微扩大了横纵声场,可以适应更多的曲风,从一代的纯流行向变成了偏流行向,比一代难推许多,上限提高。 首先这个耳机最大的优势是相比同价位平板更容易驱动,设计出来就是奔着直推去的,直推大概有7成实力吧,上个小尾巴后声音的完整性就非常高了,在台机驱动下动态和声场会有所提高,低频下潜会变深,目前感受是我的设备可能推不满这个耳机,在下限比较低的同时它也拥有一定的上限。 这个耳机在我的设备驱动下,我认为是4000以下人声最好听的,干净,清澈,圆润,听不到半分齿音,人声的高频部分处理的不错,在保证了清亮的同时刺激感也没有那么强,声场算是这个价位平板的正常水准,解析力分离度尚可,相比起高解析高动态的nano来说更加耐听,其它方面没什么很出彩的地方,低频质量比较一般,主打中上盘,人声默认比4000以下的平板都强,完全没有平板的干薄,感觉是牺牲了一部分平板的解析力来给人声做润化处理,整体上是非常好听的。 总结:如果有钱,又想体验一下平板大耳,没啥很好的前端的话,可以玩一下,v1流行向,v2杂食向,都是易推的耳机,相比同价位的大厂耳机性价比会高一些,但是售后有点麻烦,酌情考虑。
r70x上手听感 楼主之前买过二手的,觉得这个耳机很不错于是买了个新的,来说说这个耳机给我的感受。 整体重量很轻,不夹头,耳罩有点小,佩戴体验还可以。 再说声音,这个耳机笔记本直推的表现有点出乎意料,虽然出来的声音不算好听,但是也不至于听不下去,高频比较暗,声场不算很大,低频有点过多且瞬态表现差,但这个差又刚好卡在了能听的基准线上,并且这个耳机阻抗值是很高的,但我用笔记本直推的话音量开到25就很大了,侧面证明这耳机并没有想象中的这么难推。 再说一下小尾巴的测试表现,cd机dm13,小尾巴ka17,都算推力比较大的小尾巴,r70x表现的不错,是一个声场不大,高频比较克制的流行调音,人声贴脸,乐器靠后,氛围感极强,背景有点糊,听人声为主的音乐还是很不错的。 下一步直接上台,单端原线,平衡用的楼主自配的线,单端和平衡的差距没有非常大,主要区别在于高频和横向声场,解析力和分离度,之前看测评说r70x的高频不行,整体是个比较暖糊的调音所以一直没入手,楼主手上有ananda.nano,个人是比较喜欢大声场,瞬态表现和解析都非常强的耳机的,但在台机平衡端口的驱动下r70x并非暖糊的调音,是一个非常中正均衡的调音,声场很规整,横向纵向都有,解析力和分离度尚可,整体素质肯定打不过nano,但它听流行的氛围感肯定是比nano强的,人声贴脸不刺激,渣录音和好录音都适配,三频分布大概是343,低频有力,高频明亮不刺激,目前我听过的耳机中给我第一印象最好的耳机。 目前双持nano和r70x,优势互补,基本通解所有类型的曲目了,总体来说这两个耳机我都是推荐的,尤其是nano掉价的情况下,平板的声场和解析确实不是动圈可以碰瓷的,想摸一下旗舰耳机的屁股可以去买个nano玩玩,另外就是nano非常吃电流,虽然在小尾巴上的表现就已经很不错了,但跟台机的动态表现还是天差地别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