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mmy追梦人 dammy追梦人
真诚待人
关注数: 23 粉丝数: 50 发帖数: 1,111 关注贴吧数: 35
《河北日报》报道河北农业大学何飞同学 连日来,我校动物科技学院09级何飞同学的先进事迹在校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承德日报、承德晚报等多家媒体先后来校采访。 3月19日,河北日报在“学习雷锋、善行河北”专栏以“妈妈永远是我的天”为题进行报道;3月17日,承德晚报以“妈妈,你是我的孩子”为题进行报道,其他几家媒体的报道将相继刊发。 河北日报、承德晚报的报道全文转载如下: 妈妈永远是我的天 ——— 记坚持十年独自照顾患病母亲的河北农大学生何飞 《河北日报》 (2012年3月19日) □本报记者 叶娟娟 今年22岁的何飞很爱笑,一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右嘴角还隐隐现出一个小酒窝。这名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专业的大三学生,不仅一脸阳光,还多才多艺: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擅长演讲,兴之所至偶尔还作作诗。 或许你很难想到,他6岁时父母就离异了,10岁时母亲精神失常,12岁起他就不得不肩负起家庭的重担。多年来,他不仅要像同龄人一般努力学习,还独自细致地照顾着患病的母亲。 “不管怎样,妈妈永远是我的天。只有妈妈在,这个家才是完整的” 保定市北市区一处闹中取静的出租房,是何飞和母亲在保定的“家”。 早晨6时,何飞就要起床做早餐。匆匆吃过早饭,他把母亲要吃的药配成小包,再把母亲叫醒,叮嘱一番。然后,猛蹬20多分钟自行车,赶到河北农大西校区上课。中午放学后,又得急忙赶回来给母亲做饭,陪母亲聊会天,然后再到校上课。下午放学赶回家为母亲做好饭后,他往往还要赶紧骑上自行车,赶去做家教挣钱。这在许多人看来十分辛苦的生活,何飞却早已习以为常。 他的老家在承德市兴隆县洞庙河镇,母亲原在北京铁路局下属的怀柔北机务段承德车间工作。6岁那年,父母离异。随后,姥姥、姥爷相继去世,一连串的遭遇,让何飞的母亲内心无法承受——— 她患上了精神病,不再去上班,而是经常跑到大街上四处游荡。与母亲相依为命的何飞,不得不在小小年纪就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 何飞读高二时,母亲曾一度高烧近四十度,一连烧了十来天。他想带母亲去医院,可母亲死活不让;喂药给母亲吃,也始终塞不到嘴里。守着浑身发烫的母亲,他心急如焚,更加感觉到母亲对于自己的珍贵:“不管怎样,妈妈永远是我的天。只有妈妈在,这个家才是完整的。”于是,他想尽办法,把药磨成粉末,混在饭里、化在橘子汁里…… 2009年,何飞考取了河北农大,便把母亲带到保定生活。没想到母亲却对新环境很不适应,虽然每次租房子时何飞都带她一起去挑,可最多住不过一两个月。 有段时间,母亲老爱往北京跑。不放心母亲,何飞只好在假期陪着母亲一起在北京街头游荡。晚上找个地方把母亲安顿好后,自己还要赶紧跑出去找个饭馆儿当服务员、配菜工挣点钱。快开学时,何飞备受煎熬:他一说要回保定母亲就死活不让,又哭又闹。把病母一个人扔在北京,自己于心何忍?可不读完大学、辍学陪着母亲吧,又怎能更好地赡养她? 去年8月底,何飞母亲原工作单位伸出援手,协调北京一所精神病医院,为其提供医疗费用,让她长期住院治疗。可是,何飞的母亲对医院的环境并不适应。去年11月,何飞去探望母亲,发现母亲神情呆滞、瘦了很多,他的眼泪“哗”就下来了:“妈,跟我回家吧!再苦再累,我也伺候着您、守着您。” “抱怨显然是没有用的。必须用顽强去踏平坎坷,用阳光来驱走阴霾” 常有人问何飞,为什么要对患病的母亲那么好?何飞说,母亲虽然患病,却是他小时候坚实的依靠;而伴随着自己渐渐长大,作为男子汉,他更应责无旁贷地成为母亲坚实的依靠。 还有人问何飞,面对生活这般磨砺,他为什么非但没有消沉,反而还那么坚强、那么阳光?何飞笑笑说:“无论什么样的生活,总要去面对。而抱怨显然是没有用的。必须用顽强去踏平坎坷,用阳光来驱走阴霾。”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