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微 甚微
关注数: 0 粉丝数: 14 发帖数: 8,056 关注贴吧数: 2
【关注★校友】商宝CEO李华骥:孤注一掷 绝地起飞 大学·“不务正业”的第一次创业  逐鹿此生欲何求?寒窗几载志当酬。  明朝回首创功业,今日挥毫浪中游。  玩玉精雕和氏出,驽铁勤炼镆铘就。  但得修与三冬暖,笑傲苍海卷九州。  李华骥是湖南郴州宜章人,1998年考入湖南农业大学。学生时代酷爱诗歌,是校园内小有名气的诗人,从刚进入大学做的这首诗来看,可称其“少有大志”。进入创业期以后,“做企业不能靠诗意的浪漫”,他诗歌写得越来越少,头发却掉得越来越多,之前满脑子的文学梦被迫换成了现实中“公司的事情”。  当年这个小伙子是学校各种社会活动的积极参加者。大二时就当上学校最大的社团——校中心通讯社社长,策划组织了“百万大学生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签名”活动。通过拉赞助等方式,中心通讯社自筹资金出版了《浏阳河》杂志,印制达8000余册,通过在长沙地区大中专院校建立的销售网络,向学生发行。  大三时,李华骥开始走上互联网创业之路,与两个好友一起创办了名动一时的湘农网(即湘农青年网 后被学校收购)。这个项目获得了袁隆平院士1万元科研经费的现金资助和电信湖南省分公司的投资。作为湖南省的第一家学生公司,员工规模一度发展到30多人,其典型意义引起了国内主流媒体的关注,湖南卫视还为他们做了一期专题节目《步步为赢》。那时李华骥是有名的逃课王,除了学习还要处理公司每天的事务,每天都到凌晨一两点才能入睡(这个习惯一直保留至今),所以在一些所谓好同学的眼中,这家伙不够安分,想法太多,“不务正业”。
【心灵鸡汤】一个星期,每天一个励志小故事 1、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 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 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温馨提示: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克服,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更用不着什么技巧或谋略。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通知】关于组织学生赴泰国参加第一届农业论坛的通知 2007年2月1日至15日在泰国Kampangpet农业与技术学院举行第一届国际农业论坛,基于我校与泰国教育部职业教育司的友好合作协议,现泰方拟邀请我校5名学生(大农学,能用英语沟通交流)前往泰国参加此次会议,在泰国的一切费用由泰方负担,国际旅费和办证费用由学生自己承担(估计4500/人),请各符合条件的学生到所在学院报名,并在12月15之前把名单报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办公室.联系人:曾老师,陈老师 联系电话:4618060 附:泰方邀请函翻译件 邀 请 函尊敬的领导: 我方诚挚邀请贵校五名学生去参加于2007年2月l日至15日在泰国Kampangpet农业与技术学院举行的第一届国际农业论坛。 基于我们双方有着较久的合作交流历史,因此,贵校学生在泰国的一切费用由我方承担。 我希望此次行程的安排能够令您满意,并且期待贵校学生的到来。 MS.SirirakRatchusanti泰国教育部职业教育标准与质量司主仟 日程安排  2007年2月1日星期四 抵达泰国曼谷,然后乘车去KampanpetCAT  2月2日星期五 由泰方领导和员工介绍此次活动的内容,参观校园,并且设欢迎晚宴。  2月3日星期六 参观当地的公司,了解当地农业、饲料、食品生产等情况。  2月4日星期天 一些关于植物科学、水稻种植、溶液培养方面的活动。 离开KampanpetCAT去ChiangmaiCAT,参观当地的园艺世界、植物园、奶制品 农场、大象学校、大象医院以及Chiangmai当地的一些旅游景点。  2月8日 星期四 返回KampangpetCAT  2月9日 星期五  参加在SukhothaiCAT召开的第28届FFT会议,并且参观当地的农业集市。  2月10日 星期六 在KampanpetCAT开展关于淡水鱼养殖的活动。  2月11日 星期天 参观古市、KampangpetCAT历史博物馆以及进行一些讨论。  2月12日 星期一 开展关于有机农业的活动。  2月13日 星期二 开展关于动物科学、奶制品农场、人工受精等方面的活动。  2月14日 星期三 上午自由活动:下午会议论坛的总结。  2月15日 星期四 早上离开KampangpetCAT去曼谷,参观宫殿、佛教寺院;下午离开泰国。
『喜讯』我校在湖南省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12月1日-3日,由团省委、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科协、省学联共同举办的湖南省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湘潭大学举行。本次竞赛我校共申报十件作品,其中动物医学院周晴、动物科技学院覃立立两位同学的作品《F-2毒素对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资源环境学院曾东同学的作品《微生物与蜈蚣草互作对砷污染土壤修复作用的研究》荣获一等奖。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童雷蕾同学的作品《不变的春节,变迁的民俗——论春节民俗的变迁与现代化》荣获二等奖,另有五件作品荣获三等奖。团体总分位列前十荣获团体“优胜杯”,同时,我校还获得了优秀组织奖。 我校自2001年开始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至今已发放近60万元,六年来共收到学生申报的科技作品近千件,直接参与此项活动的大学生近三千人次,参与指导的教师近千人次,我校“求真”大学生学术科技节至今也成功举办5届,在大学生学术科技节组委会的指导下,共有2万多师生参与其中,形成了良好的学术科技氛围,对于提升我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校已在湖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这项代表湖南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最高层次的比赛中走在前列。 作 者: 靳希 周晴 责 编: 李苗 来 源: 校团委 2006-12-6 湖南农业大学
『原创-谢绝转载』你不在我谁都不想爱 一直想如果我们不分手,我们会不会比较幸福? 当我听说你过得很快乐,我很开心,更加难过。 一切都不会重头,为什么仍然不肯走? ……你不在,我谁都不想爱! ——甚微 年轻的时候遇到心爱的人往往是不幸。 这种不幸开篇都很美很诱人的, 可我们终究没有能力去探究自己的明天, 对她许的承诺——那些连自己说着都心虚的承诺,是否应该更接近于谎言。 无法保护你,无法保护自己,遇到困难, 那么渺小的困难都让彼此失了信心走不下去。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楚楚的可怜。但他们都倔强的否认。 那些原本闪闪发光的青春——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 被虚妄的情感折磨得流离失所,阴郁昏沉。 他们无时无刻都在提醒自己经历过很多,说,什么都不在乎。 可心里却敏感得紧,自己也常常把自己弄疼。 不曾真心的自私过,却让自己成了世界里的独角,孤独得只看见自己的伤口。 又太自以为是, 认为一切都已如此无法改变自己拯救自己,甚至连伸手可及的温暖也不碰触。 他们总有意无意地展示自己创造的欢乐,却又深深地陷入安静后的忧伤。 这群人 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中, 走在同一条大街上, 坐在同一间教室里, 他们面对面坐在火车的同一节车厢, 肩并肩挤入同一部电梯, 不管在哪,他们不同的衣着下面带着类似的伤口, 感受着相同的疼痛,可彼此永远的视而不见。 他们害怕被拒绝,自己却只懂得拒绝; 害怕寂寞,却傲慢的选择独处, 因此,尽管是如此的相似,他们也从来无法互相信任,互相安慰,互相拥抱,互相温暖。 回忆如雨,他们心中都有一张阳光明媚的脸。 那是一群人,在爱的面前 永生都不能抬头。 ————————————————————这是我博客的文章,我第一次在这农大贴吧发这个帖子,也不知道反应怎么样,毕竟这里不是 农大的“心情独白”。
【NEWS】我校隆重举办《湖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50周年庆典 11月29日,《湖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50周年庆典在学校第八教学楼多功能会议厅隆重举行,来自教育部、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高校文科学术文摘和省新闻出版局、兄弟学报的领导,以及全体校领导、学报编委会成员、各学院及处室负责人和期刊社全体离退休职工、在职编辑人员等共计约150余人参加了会议。 学校副校长符少辉教授主持会议,校长周清明代表学校党政领导致欢迎词,并简要介绍了我校学科与科技事业发展和《学报》的基本情况。省新闻出版局侯建副局长、教育部科技司邹晖博士、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陈浩元荣誉理事长及颜帅理事长先后讲话,表达了对《学报》刊庆的由衷祝贺,高度赞扬了我校学报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期刊社社长熊楚才作了题为《接力精耕细作 打造学术名刊》的主题报告,全面回顾总结了《学报》所走过的发展历程以及在传播科技成果、培养创新人才、扩大学校影响等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与办刊体会,明确了今后的发展目标。最后,学校党委书记刘强发表了鼓舞人心的讲话。他首先充分肯定了学报50年来取得的重大成绩,同时要求在“十一•五”末期应努力使我校《学报》影响因子等学术指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继续保持在湖南省高校学报和全国同类高校学报中的领先地位,为我校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成果传播提供优质的服务,并勉励大家再接再厉,勇于创新,扎实工作,与时俱进,为把我校学报建设成国内一流名刊、大刊,为把我校建设成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共同奋斗。 此外,为进一步活跃我校学术氛围,期刊社以此次刊庆为契机,与校团委、经济学院、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等联合邀请参加此次庆典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晓山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宋志明教授作学术报告。同时,召开了由符少辉副校长主持,人大复印资料总编宋志明总编、高校文科学术文摘姚申总编、湖南大学学报等学报主编及我校《学报》社科版部分编委、编辑参加的名栏建设座谈会。 作 者: 陈向科 责 编: 李苗 来 源: 期刊社 2006-12-4 湖南农业大学
【NEWS】科技部:将不分肤色不分国籍不惜代价引进人才 2006年12月03日16:2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三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技术部三日正式发布《“十一五”国际科技合作实施纲要》,强调要把人才引进工作放在第一位,不分肤色、不分国籍、不惜代价地引进人才。  这份最新发布的纲要提出,充分利用国际智力资源、培养和引进一批顶尖科技人才,是中国“十一五”国际科技合作的重点任务之一。要探索建立长效的人员交流机制,将一般性人员交流提升到可增强中国创新能力的高水平人才合作与交流,提高中国科学家参与高水平、实质性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和成效。  不分肤色、不分国籍、不惜代价地引进人才,包括引进一批顶尖海外专家和优秀团队来华工作,重点支持亟需的国际顶尖人才来华从事技术或学术交流、咨询培训及短期工作;从海外引进活跃在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的战略科学家和学科带头人,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和华人归国创业;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科技工作要把引进顶尖人才作为重要考评指标,对引进顶尖人才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该纲要表示,将增强中国在国际科技组织中的“话语权”,为中国科学家在世界科学技术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创造条件,鼓励中国科学家和科技管理人员到重要国际组织任职,争取重要国际学术组织在华建立总部或设立分部;鼓励中国企业和研发机构实施“走出去”战略,到海外以独资或合资、合作形式建立研发机构、组建国际产业战略联盟;密切配合中国外交战略,积极开拓对外科技援助的渠道和形式,扩大技术输出和高技术产品出口。  双边合作方面,进一步加强与欧、美、日、韩等国双边合作,拓展与俄罗斯、东欧及独联体等合作领域,开拓和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合作,加强和深化中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的科技合作,继续扩大海峡两岸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多边和区域合作方面,要在与欧盟、东盟、亚太经合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合作与交流中,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11月29日校领导接见日提交学校的吧友建设意见如下』 《转自湖南农业大学贴吧上关于学校建设的若干学生意见》1.校园绿化设施维护问题.咱们学校这几年来在绿化上可是花了大工夫的.真的是一年一个样.这些都极大的改善了我们学校的校园环境,到处花红草绿,让人看着都是那么的舒服.可是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虽然绿化面积大,可是维护保护工作真的做的很不尽人意,先不说逸园的草皮被践踏成什么样子,就拿我们七教门前那块大草地.想当年,我们刚进大学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跟我们说,那块草皮四季常青,是农大人的骄傲,可是到现在呢,真的是惨不忍睹啊!!现在的校园成了什么样了呢?草地上人可以走,自行车也在走,摩托车也来凑热闹了,更有甚者,有一次看见一个人在七教门前那个草地学开车!!!农大是我家,维护靠大家!草皮绿化都搞好了,但是没有去好好维护,那么等于没有绿化!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好好反映.在这里我只是把问题提出来,因为我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研究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可以讨论.最重要的是向领导反映!同样的问题还有人行道地砖的维护问题,路面集水问题,校园到处的牛皮藓影响学校形象问题... 2.关于自习教室的问题.这个问题是老问题了.几乎每次接待日上都要提起这个,而领导也总是一个承偌比一个响,而事实上,我们却始终没有彻底的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都没有问到要害!事实上,我们学校把9教建成后,人均座位已经达到了1比1.但是为什么我们老是觉得没有自习教室了?因为信息不对称!大家都有体会,7教有个电子显示屏,每次上课前上面都有教室是否有课的信息.所以我们在7教自习就没有那种满处找教室的经历.但是8教呢?9教呢?还有4,5教老T等,为什么不能象七教一样,为我们提供一个是否有课的信息呢?这样可以省掉我们多少找教室的宝贵时间啊!!相关的问题还可以提图书馆自习条件恶劣问题,设立几个独立自习大教室等... 3.学校对外宣传问题.打开各大门户教育网站,农大几乎在上面找不到.农大某些老师老是在招研究生时为招不满而感叹,可是他为什么不想想我们为什么会这样呢?农大招收研究生的专业大部分是涉农专业,而湖南就是我们湖南农大开设了这些专业,如果要招的多,就只能靠外面的人报考农大.可是农大在那么多的教育门户网站上都找不到,想想他们怎么来了解农大呢?加大宣传力度,而且就在我们学校自己的主页上(WWW.HUNAU.NET)学科建设打开居然是无法显示,这个问题已经存在很久了,希望网络中心的老师们能够尽快完善。4.学校选课系统问题.大家都知道,大学里有必修课和选修课.而选修课必须经过学校选课系统进行.本来,选修课的目的是为感兴趣的同学学习某一课程提供一个机会.本意是好的,可是现在的情形是我们往往不能选到自己喜欢的课程!我们每次选完课,都还要经过一个抽签的过程.问题就出在抽签!为什么还要设置一个抽签的程序呢?如果一门课只许120人,那么只要报名的达到120人就自动停止接受报名,这样多好啊,也给那些每选上的同学更多的选择其他感兴趣的课程.而正是因为多了这个抽签程序,导致我们许多学生感兴趣的没选上,迫不得以只能去选那些没招满的冷门课程.这样就导致了恶性循环,学生现在的想法就是上选修课就是为了拿学分!而某些冷门课程,因为学生对此课程热情不高,好多人都选择逃课,于是,老师为了吸引大家来上课,就节节课点名!试问,要是我们都能选择自己喜欢上的课程,还用的找老师苦口婆心的点名吗?兴趣是最好的动力. 5.体育场使用问题.现在的学弟学妹们真的是幸福,有这么好的体育场,想当年我来农大的时候,还是个黄泥巴坪.所以,希望大家好好珍惜!对于体育场,我想说的是学校要对外引进收费机制.即在开放日对于本校学生当然是免费开放的,但是对于校外来学校踢球的,我们应该适当的收取一点费用,这样也可以省去一点田劲场的维护费用.相关问题还有田劲场看台座位卫生打扫问题,增加体育运动设施问题,晚上延长开放时间问题等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