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一去不还º lxd198839
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
关注数: 0 粉丝数: 11 发帖数: 1,571 关注贴吧数: 6
剑来随笔之失望与希望 齐静春曾对剑灵说,我们都对这个世界很失望。 在生命的最后选了陈平安做小师弟,说服剑灵认主,又拉拢了白泽最得意来看,跑了一趟莲花洞天和道祖做了笔交易,给小师弟选了媳妇宁姚。做这一切都是为了小师弟将来能走到最高处,那是他的希望,也是世道的希望。可齐静春失望的又是什么呢? 神道时期,世人如蝼蚁,后来这群蝼蚁觉醒有了陈清都这一批披荆斩棘登高开路的人。这些人前赴后继誓为天下蝼蚁斩出一条路一片天,再不被所谓高高在上的神灵当作一茬茬随时可收割的庄稼蝼蚁。最终偶然必然之下,神道崩塌,人族翻身做了主人。 可是过了这么多年,三教成了新的寡头。陈清都这些剑修却沦为刑徒。山上山下的分界越来越大,学问道理被推的越来越高,离人间也逾远。 先贤前辈用生命和献血换来的世界,不该是这个样子的啊!人性的光辉被埋在了贪婪自私怯懦之中,这和曾经的神道有什么差别?多少年过去,早已没人愿意记得,曾经的先贤流血抗争的初衷是什么。三教都在寻求那个一,就是世人先贤前辈皆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真正意义的自由。 读书人治世是非常艰难的,而有过程有好的结果的治世方略的筹备执行更为艰难。齐静春这些人都看到了问题,而身处棋局漩涡之中的他们,面对世道的各方的掣肘和牵制也只能身不由己徒呼奈何。而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却不得不背上欺师灭祖的骂名。可读书人,总是应该要有那些站在高处放眼天下的人啊!无怨无悔的为世道人间付出努力和心血,不为名利,只为自己的本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吾心之所愿,虽九死其犹未悔。齐静春最后看到的这样的最有可能的一个人,就是陈平安。 陈平安身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抗争,同命运同环境同世道抗争,为了活下去,依然选择给予世界善意善举,选择站在蝼蚁的角度向这世道的强者展露獠牙。与那曾经抛头颅洒热血九死未悔的先贤们,何其相似。 带着这种争和善,带着嫉恶如仇护持幼小的獠牙,一路登顶。有一天,为这天下世人争一个好世道争一争那真正的自由。 陈平安的未来,是用那顺序学说为天下众生开道,手持仙剑,斩尽人间不平。从此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实现真正意义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我辈读书人羽扇纶巾白衣渡江,为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方为真风流!
大师姐这是得罪了多少人啊!书中角色有人喜欢就有人不喜欢,个人 大师姐这是得罪了多少人啊! 书中角色有人喜欢就有人不喜欢,个人好恶千差万别,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就这本书我不喜欢凉凉,顾璨,比如阿紫,郭芙甚至鹿鼎记这本书我都不喜欢。你让我讲个道理出来,没道理可讲,打心底里的不喜欢不认同。 很多人说裴钱之前的两次杀心,现在多了对晴朗的诸多言辞,好像一下子理直气壮了,你看那个小乞丐就是那么遭人恨。 在福地,裴钱把从周遭学到的都原样用在周遭世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孩子不知道做个好孩子是什么样或者怎么做个好孩子。后来她和晴朗都成了孤儿,按理说还是同类人,可偏偏那个陈平安喜欢曹晴朗而不喜欢她。 所以她恨曹晴朗恨整个世界。 老龙城裴钱讲了自己的经历,从那时候陈平安更加用心教导。后来送了礼物,这个孩子开始回报身边的人。后来分别时还给小白钱。 教育这件事儿,在今天来说,家庭学校社会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我见过裴钱那样的孩子,也见过曹晴朗这样的孩子。不是每个孩子都如裴钱一样幸运。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三教百家包括所有宗教法律的目的都是多一些如今的裴钱,让哪怕曾经身在黑暗的人,依然有路走向阳光。法律的目的也不是把裴钱定个永不翻身的罪,而且通过惩戒来改错。 喜欢裴钱,更多的是喜欢书里所写读书人的担当,读书人对世道春风化雨的改变。哪怕现在只是一个裴钱! 别那么苦大仇深。 金瓶梅序里边有这么一句话: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耳。 多想想,不是什么坏事。
。。。。。。。。。。如果老兔子的背叛是文圣一脉的一步棋,那文 。。。。。。。。。。 如果老兔子的背叛是文圣一脉的一步棋,那文圣一脉为何不干脆赢了三四之争?那样不是更有利于推行文圣一脉的救世之策? 。。。。。。。。。。。 这是前几天发的一条评论。看了很多回复,都是在说三四之争不能赢,赢了会有什么弊端。 关于三四之争不能赢,书中老秀才给出过答案,不再赘述。 老兔子的叛出,是因为自己的项目策划书被老秀才一票否决,连解释都没有。老兔子于是想自立门户,证明自己的设想的正确。接下来三四之争输了,老秀才自囚,齐静春到宝瓶洲创建山崖书院,左右远离人间。老秀才为齐静春茅小冬等人是安排过退路的,只是最终结果却是老秀才始料不及的。 那如果赢了三四之争呢? 1.三四之争赢了,老秀才的顺序,兔子的事功就会成功登上儒家学术高峰。铁三角就可以打造浩然天下防线,又岂是区区宝瓶洲能比? 2.人性本恶会带来社会混乱,这是很多人的理由。人性本善社会也没有更好啊。 况且有至圣的儒家基石,有顺序事功,不破不立,未必就是坏事呢! 3.儒家集权于文圣一脉,更有利于学问道理的推行。 4.秀才掌舵,兔子齐先生联手,战力有左右和老四,一旦文圣一脉将自己和儒家打造成铁板一块,会怕妖族么?! 再者说,如果老秀才能料到文圣一脉如今的落魄,他还愿意输? 文圣一脉心怀天下,毋庸置疑。老秀才的输也确有输的理由。文圣一脉的落魄是为了浩然天下这个更不假。但你非要说是布局,就是胡扯了! 输了就是布局深远为国为民,偏偏就赢不得
断臂衔刀的理解,立贴为证 所谓断臂衔刀就是一种暗示。当时十一是打算把裴钱留在狐儿镇客栈的。 因为裴钱天赋太好,一旦修行必然一路登高,没有约束必然是五百个顾璨都顶不上的另一个顾璨,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把天捅破了。到那时,才是真会断臂衔刀。 怪梦之后十一对裴钱的教育一直很谨慎,言传身教之下,当初的赔钱货黑炭头现在的开山大弟子裴女侠! 所以别再说什么断臂衔刀了!裴钱已经在另外一条路上了!断臂衔刀的结局已改变。 老秀才都说,那个关门弟子从未让先生师兄失望,教的很好! 贴一段原文。 崔东山轻声道:“裴钱破境确实快了点,又吃了那么多武运,好在有魏檗压着气象,骊珠洞天又是出了名的多奇人怪事,但是等到裴钱自己去走江湖,确实有点麻烦。” 陈平安有些感慨,缓缓道:“不过听她讲了莲藕福地的那趟游历,能够自己想到、并且讲出‘收得住拳’的那个道理,我还是有些开心。怕就怕过犹不及,处处学我,那么将来属于裴钱自己的江湖,可能就要黯然失色许多了。” 崔东山说道:“先学好的,再做自己,有什么不好?先生自己这些年,难道不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天底下的所有孩子,没个半点规矩记在心上,就先学会了咋咋呼呼,难道就是好?在最需要记住规矩的年代,长辈却处处刻意与晚辈亲近,板栗不舍得,重话不舍得,我觉得很不好。”
对书简湖的一些理解 先说书简湖的可供选项。杀顾璨的情况。 1.自杀。 2.连书简湖的臭鱼烂虾一起杀了,杀绝书简湖。 不杀顾璨。 3.一起杀书简湖,融入书简湖江湖。所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4.等别人杀,然后再报个仇。比如等秀秀或者刘老成杀了顾璨自己再出现。 5.杀到国师那里,和国师大骊正面刚。 6.用佛家度化,以后小顾当和尚去。道士也可。 7.陈大义灭亲之后依然可以去做弥补,如老崔所言。 这里有两个环境前提。一是书简湖的道理,大鱼吃小鱼,顾璨无错,至多算作心狠手辣之辈。二是陈平安代表的书简湖之外的道理,顾璨就是该死。那么把顾璨放在哪个环境下判断对错才是合适的呢? 这个局没有最优解。陈的选择也只是相对自身而言的最优解。救顾璨止错改错。这个解的特别之处在哪里呢? 这几年环保整治力度越来越大,但毫无疑问,政策执行在不同地方是有差距的。在一些执法弱的地区,环境污染还是无可避免,并没有什么整治措施。是不是说你地方经济落后设施落后观念落后你污染就对了呢? 这时候有人说我们要绿色发展,保护环境,不能以污染环境为代价。这个人错了? 陈平安对顾璨的做法就是。我不罚你,但是不能再污染,并且已经造成的污染要弥补,要赔偿。并且探索一种适合的无污染的有效的发展模式。 比起直接关了封了,是不是更好点。 老兔子说读书人的担当在知错止错和改错。所谓学问道理政策,都是要通过实践论证并且不断纠正的过程中逐步完善。 很多人一毕业开始找工作,就开始纠结,哪一种选择究竟更好?兴趣,理想,工作条件薪资等等就开始打架,很多人茫茫然,慢慢的都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 书简湖的局重点就是一个行字,放下你学到的听到的看到的,不要管理想兴趣条件什么的,先走出第一步,然后在这个过程中纠正完善,只要开始走,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近,大道不远矣! 书里讲三教老祖在看的那个一就是趋近真正意义的自由,一种你不需要额外付出代价就能拥有的自由。而齐先生在小镇钻研的三门学门是脉络术算律法。那么这种自由就是以三教百家学问为基教化人心,脉络划分各自区域山上人山下人山水神灵精魅鬼怪,术算律法规定各自行为的边界,边界之内就是自由! 书简湖就是这个试验的开头,几位大佬看的就是一份简单的可行性报告。陈的未来,就是要为天下人实现这份自由。
随便聊聊读书这件事 我们看贴吧一般吵架模式。 甲提出了一个观点,陈平安是个烂人。 有人看到问为什么陈平安是烂人?或者有人就直接开喷你才是烂人,或者有人举例子证明陈平安不是烂人。 甲看了看回复,就跟着回复走了。或反驳或对喷或者干脆承认陈平安不是烂人。 当然少不了经典语录爱看看不看滚,总之争吵就这么开始了!本来可以有来有往的交流就变成了泼妇骂街。 我们看书每个人因为生活阅历处境等等因素就会有不同的理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它是我们与作品交互理解后的结果,也是阅读的意义所在。 提出陈平安是个烂人这个观点,有两种情况。一是理解思考分析的结果,有论据支持。二是老子就认为他是个烂人,你管我。 毛爷爷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反对瞎说。后来又进一步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正确调查也没有发言权。 中庸里面讲读书要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那么我们首先应该有一个良好的阅读态度。遇到疑问,自己应该先独立思考,弄明白问题的根本所在。我们得出的结论,就要考虑一下是不是真的站得住脚。我们与人讨论交流,是为了看到另外的可能性和别人的理解为自己查漏补缺,以求不断充实自己。 那么再说陈平安是个烂人,因为我有几条论据可以说明。而不是看了书不动脑子,胡说八道,那看书干嘛? 大学的时候赶上易中天热,那个时候三国演义,老版唐国强电视剧,还有一本叫水煮三国的书,易中天品三国,全部都看。看了之后发现原来某件事情还可以这么理解,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才觉得读书,是可以读的更深更透的。才知学而不思则罔。 读书这件事,没有门槛。但读什么书是有门槛的。从最简单的识文断字到某些学术专著经典典籍,是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记得我在六七岁的时候父亲教我识字的那本农民识字课本,还是父辈们当年夜校扫盲用的课本。这么多年下来,买的书也都散落全国各地,手边还真没留下几本。现在随身背包有一本万历十五年和一本乌合之众。读网文或者游记或者历史或者其他什么的都好,但真的建议多读一些有营养的,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书。 网文作为快餐文学,真的很多只适合用来打发时间而已。不过剑来还算不错,少不了夸夸。 都说剑来道理讲的太多了,作者掰烂了揉碎了可谓用心良苦,为了塑造一个读书人的形象,诗词对联引经据典,着实花了一番功夫。在现下这个环境还是很难能可贵的。 可是,贴吧里胡说八道的还是太多,按裴钱说法,讲锤儿道理,脑壳疼。 所以,说这些,其实没什么卵用。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