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雪依然 焚雪依然
关注数: 0 粉丝数: 6 发帖数: 760 关注贴吧数: 2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古诗词识记   (第一册)  13课:《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14课:《勾践灭吴》(《国语》)  4、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历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5、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6、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雠,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7、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8、果行,国人相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15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0、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6课:《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13、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14、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17课:《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1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16、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17、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18、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19、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20、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8课:《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2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2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4、王无罪岁,则天下之民至焉。  19课:《劝学》(《荀子》)  25、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8、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9、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0、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0课:《秋水》(《庄子》)  3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32、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33、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21课:《过秦论》(贾谊)
成人高考语文常用文言虚词阐释 常用文言虚词阐释  《大学语文》大纲在“汉语基本知识”中提出的第二项要求为:“掌握常用文言虚词之、其、者、所、诸、焉、则、而、于、以、且、乃等的用法,识别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此项要求侧重于对课文中出现的常见文言虚词意义或用法的掌握,下面分别作些介绍。  之  代词  可指代人、事、物等,通常充当句中的宾语。例如: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之:指代所行之事,可译作“这样做”,分别充当“欲”和“为”的宾语)  (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於国也》之:提到动词“有”之前的宾语,指代前面所说的情况。)  (3)野语有之曰。(《庄子?秋水》之:指代“野语”的内容,可译为“这样的话”,充当“有”的宾语。)  (4)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之:指代冯谖,充当“见”的宾语)  (5)公赐之食,食舍肉。(《郑伯克段于鄢》之:指代颍考叔,充当“赐”的近宾语。)  用于宾语前置的结构中,复指提到动词之前的宾语。此时原有的代词词汇意义消隐,只起提宾的语法作用。例如: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我之谓:谓我。)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郑伯克段于鄢》其是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吧。)  其李将军之谓乎?(《李将军列传》其李将军之谓乎:也许说的就是李将军这类人吧。)  惟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陈言之务去:务去陈言。)  连词(结构助词)  1. 置于名词性偏正结构(定中结构)的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表示多种修饰关系,通常可译为“的”。例如:  (1)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代为?(《季氏将伐颛臾》)  (2)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可以食肉矣。(《寡人之於国也》)  (3)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谏逐客书》)  2. 置于主谓短句的主语后、谓语前,取消原有的句子独立性,使之变成名词性偏正结构,在更复杂的句式中充当主语、宾语、状语、定语等。此时根据上下文,通常可译作“的”、“……的时候”、“……的样子”、“……的情况(条件)下”等,也可不译出。例如:  (1)寡人之於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於国也》寡人之於国也:寡人对于国家的治理。充当全句的主语。)  (2)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马伶传》李伶之为严相国:李伶扮演的严相国。充当句中主语。)  (3)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庄子?秋水》尔向之自多于水:你以往因为河水满溢而自我炫耀的样子。充当“似”的宾语。)  (4)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前赤壁赋》东方之既白:东方已亮。充当“知”的宾语。)  (5)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李将军列传》广之将兵:李广带兵的时候。充当状语。)  (6)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张中丞传后叙》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南霁云向贺兰进明求救的时候。在全句中充当状语。)  (7)此吾之所为师也。(《马伶传》吾之所为:我师从的,充当“师”的定语。)  动词  表示“去”、“往”、“到……去”、“到达”等意思。如:  驱而之薛,使吏民如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卷。(《冯谖客孟尝君》之薛:到达薛地)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李将军列传》所之:去的地方、去处)  其  (一)代词  可指代人、事、物等。与“之”不同的是,上古汉语中“其”时常隐含结构助词“之”的  意思,与后续词语组成名词性结构,因此通常只用作定语。魏晋以后,“其”的适用范围有所扩大,也可用作主语。例如:  (1)河内凶,则移其民於河东,移其粟於河内。(《寡人之於国也》前一“其”指河内,可译为“那里的”;后一“其”指河东,可译为“河东的”)  (2)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庄子?秋水》其:指代河伯,可译为“他的”)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五代史伶官传序》其:指代前事,可译为“此”、“这”。)  (4)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张中丞传后叙》其:指代当地百姓,充当主谓结构中的主语。)  (5)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马伶传》其:指代马伶,可译为“他”,充当句中主语。)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古汉语中“其”的指代对象可以灵活多样,作为指示代词,可用作特指、远指、近指;指代人物时,不仅可指代第三人称,也可指代第一、第二人称,这都需要根据上下文确定。例如:  (1)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报刘一丈书》其:此为作者自指,可译为“我”)  (2)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答李翊书》其:指李生,这里可译为“你”)
叫你丫不带帽子 说兔子跟街上走着,迎面碰上了老狼。老狼伸手就给他一大嘴巴,“让你丫不戴帽子”。兔子很郁闷地回家了,弄一帽子戴着。       第二天又碰上老狼了,又挨了一大嘴巴,“让你丫戴帽子”。       如是几次,总挨打。兔子想,这么老挨打不是个事儿啊,不行,我得找老虎投诉去。刚到老虎家门口,就听老虎在屋里说话。       “你也不能老这么蛮不讲理打兔子阿,回头兔子找我投诉来,我也不好罩着你啊。好歹咱面子上得过得去,我教你一招。下回你见着兔子,跟他说:给我弄点儿洗衣服的来。他给你拿肥皂来,你就打他一顿的,说我要的是洗衣粉,谁让你拿肥皂。他拿洗衣粉来,你也能打,说我要洗衣粉,谁让你拿肥皂。要不然你跟他说,去,给我找个女人来。他给你找个胖的,你打他一顿说我要瘦的;给你找个瘦的,你也打一顿,说我要胖的。这样不结了,你也能打他,我面子上也能说得过去。”       兔子一听,得,咱也别投诉了,回家吧。       第二天,兔子在街上又撞上老狼。老狼大喝一声:“去,给我找点儿洗衣服的来。”       兔子不慌不忙:“你是要洗衣粉阿,还是要肥皂啊?”       老狼一听,嗯?有一手阿。又说:“去,给我找个女人来。”       兔子还是不慌不忙:“你是要胖的啊,还是瘦的?”       老狼一听勃然大怒,伸手就给兔子一个大嘴巴, “让你丫不戴帽子!”
五子棋(棋盘呈上) ┌┬┬┬┬┬┬┬┬┬┬┬┬┬┬┬┬┬┬┬┬┬┬┬┬┐ ├┼┼┼┼┼┼┼┼┼┼┼┼┼┼┼┼┼┼┼┼┼┼┼┼┤ ├┼┼┼┼┼┼┼┼┼┼┼┼┼┼┼┼┼┼┼┼┼┼┼┼┤ ├┼┼┼┼┼┼┼┼┼┼┼┼┼┼┼┼┼┼┼┼┼┼┼┼┤ ├┼┼┼┼┼┼┼┼┼┼┼┼┼┼┼┼┼┼┼┼┼┼┼┼┤ ├┼┼┼┼┼┼┼┼┼┼┼┼┼┼┼┼┼┼┼┼┼┼┼┼┤ ├┼┼┼┼┼┼┼┼┼┼┼┼┼┼┼┼┼┼┼┼┼┼┼┼┤ ├┼┼┼┼┼┼┼┼┼┼┼┼┼┼┼┼┼┼┼┼┼┼┼┼┤ ├┼┼┼┼┼┼┼┼┼┼┼●┼┼┼┼┼┼┼┼┼┼┼┼┤ ├┼┼┼┼┼┼┼┼┼┼┼┼┼┼┼┼┼┼┼┼┼┼┼┼┤ ├┼┼┼┼┼┼┼┼┼┼┼○┼┼┼┼┼┼┼┼┼┼┼┼┤ ├┼┼┼┼┼┼┼┼┼┼┼┼┼┼┼┼┼┼┼┼┼┼┼┼┤ ├┼┼┼┼┼┼┼┼┼┼┼┼┼┼┼┼┼┼┼┼┼┼┼┼┤ ├┼┼┼┼┼┼┼┼┼┼┼┼┼┼┼┼┼┼┼┼┼┼┼┼┤ ├┼┼┼┼┼┼┼┼┼┼┼┼┼┼┼┼┼┼┼┼┼┼┼┼┤ ├┼┼┼┼┼┼┼┼┼┼┼┼┼┼┼┼┼┼┼┼┼┼┼┼┤ ├┼┼┼┼┼┼┼┼┼┼┼┼┼┼┼┼┼┼┼┼┼┼┼┼┤ ├┼┼┼┼┼┼┼┼┼┼┼┼┼┼┼┼┼┼┼┼┼┼┼┼┤ └┴┴┴┴┴┴┴┴┴┴┴┴┴┴┴┴┴┴┴┴┴┴┴┴┘
十种该暴打的男人...............z 1、坐出租车,计程表上打出23.5元,他掏出20元,说:“不用找了!”我亲眼见到这种男人被暴打的场面,那叫一个惨呀!   2、在女人面前贬低别的男人以抬高自己的男人。这种男人是自大狂,所以在贬低别人的时候就特别不留情面,所以我们见到这种男人时可以 毫不犹豫地上去打。   3、给乞丐两块钱,然后叫人家找一块钱的男人。这种男人我还能有什么话说?除了打,还有什么可以表达我们的情绪?   4、三十岁了还称自己“男孩”或“男生”的男人。你想,一个三十岁的男人恶心兮兮地说:“像我们这样的男孩……”你的皮肤会不会有蛇 在上面爬的感觉?碰到这样的男人,你不打他,就是对不起你自己!   5、用老婆的钱在外面包小蜜的男人。如果你用老婆的钱在外面胡吃海喝,花天酒地,人家最多说你是个“吃软饭的”,最多很厌恶你,并不 会上去打你。因为存在这样的女人,她情愿把钱给自己心爱的男人花,这叫周瑜打黄盖。但是我相信不存在这样的变态女人:把自己的钱 拿给男人,让男人去找别的女人。存在这样的男人,是他道德的败坏,人人可打;存在这样的女人,就更该打了!   6、穿肉色丝袜的男人。不管什么情况,穿肉色丝袜的男人就该死,这比西装笔挺却穿一双球鞋或者穿黑皮鞋配白袜子的男人更可怕。因为男 人穿西装配球鞋或穿黑皮鞋配白袜子只是品味不够,人家在背后最多会说:“丫太不会搭配。”穿肉色丝袜的男人就不同了,这种男人不 管出于什么目的,穿上这种袜子总是让人有想吐的感觉,你不打他会憋死的。   7、在饭桌上,语出惊人,说:“我想拉屎。”这种男人属于装可爱的类型。男人可以可爱,但是不能“太”可爱。比如偶尔撒撒娇,说:“ 不干啦!讨厌啦!”这样的话对你女朋友说说,那还不要紧,你女朋友心情好,说不定会说:“哟!蛮可爱的嘛!”如果心情不好,你就 准备接一个耳光吧。但是你如果在饭桌上说那么恶心人的话,就不是可爱,无论坐在饭桌上的是什么人,不打你就显得太亏了。   8、出国归来,说话时老是夹着外语单词的男人。你跟他讲了,他还振振有词,说:“没办法,改不过来,在外国这么多年了。”把责任推给 习惯问题。我简直是他妈的扯淡!你在中国生活这么多年,讲了多少年汉语?出国才几年?就把你多年的习惯改成这种德性啦?这叫什么 ?这叫卖弄!伙计们,上去打丫的!   9、从日本留学归来,说话时老是说:“在日本怎么怎么样。”这种男人不用我解释,你一定会上去打的。之所以把日本单独辟出来归为一条 ,是因为这种事跟普通的出国不同。这关系到民族感情。涉外无小事,更何况是日本?这样的准汉奸,你不打,你就是汉奸。   10、看贴不回贴的男人。女人不回贴,可以。因为我们照顾女士。男人不回贴,败坏!为什么?你想想,我花这么多时间原创出这么好的和男 人有着莫大关系的东西,连版权都不要了,贴出来给男人看,你看了不回贴,还有良心吗?所以,同胞们,举手之劳,多多益善,你好我 好大家好嘛!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