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茶听雨 煮茶听雨
在家靠父母,驱邪靠师傅~~~...
关注数: 0 粉丝数: 25 发帖数: 1,641 关注贴吧数: 48
阅读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不知追求什么。。    2、与其说是别人让你苦恼,不如说自己的心度不够。    3、如果你不给自己快乐,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快乐。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开。   4、慢慢的了解你自己,不要迷信他人。    5、仇恨众生,积怨他人,实际是你瞧不起自己。    6、别说别人可笑,自己更可笑,自己言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自己多少?      7、行道不够的人,就会听不到是非;行道够的人,从来就为是非所湮没。    8、人生是循序渐进又转瞬即逝的工程。    9、在逆境中悟道,永远不能成神,因为得道者从来不求天报。   10、你随时都要抗争,因为你是动物。   11、你永远要肯定万物,因为万物没有好坏,你一定要放开,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2、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快乐的,因为快乐总是伴随痛苦。    13、当你快乐时,你要想,快乐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是永恒的。但快乐永远陪伴你左右。   14、正视自己,肯定自己,相信自己,才能改变世界。   15、今日的新闻,就是明日的历史,没有什么。   16、你可以拥有恨,而且一定要执著,因为爱是从恨中而生的。   17、不惜浪费你的时间在你一定会爱的地方上。   18、你什么时候放开,什么时候就有快乐。   19、学道第一个观念,一定要正视众生的过错。你正视众生的过错,也就是正视自己的过错,你根本不可能迷信。   20、你每天若看见自己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改正,这就是自省。   21、我道坚定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对与错,真正悟道的人,从不会忽视别人的对与错。   22、每一次快乐,都是一种进步。   23、当你抱怨自己时,并不成熟, 当你不抱怨自己时,才是真正的成熟。   24、傲的人有我道的人,骄的人没有我道的人。   25、你不要一直相信他人,你应该一直相信自己才对。但相信他人,就是相信自己;想相信他人,就必须先相信自己。   26、一切天道,本是无道的,你不要迷信大道。一切我道,也是无道的,你也不要迷信自己。   27、当你快乐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真实的,你为什么不更加快乐?   28、当你未得道的时候,你看到他人总是那么顺利。当你得道以后,你就能使他人顺利。   29、你要敌视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日子虽不太好过,但你却能够成为人上人。   30、敌人,就是要打倒的目标,想要打倒他人,就要先了解他人。而打倒他人的最好办法就是包容他人。   31、医生难医自卑之人,佛唯一难渡的就是自己。   32、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理解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走向成功。   33、心中装满着他人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自己的心声。   34、当你指责别人时,若不正视别人的世界观,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35、你的智慧中必然夹杂着傲,重要的是要用傲来武装自己,而不是被傲蒙蔽自己。 36、回头去看看那个咒骂你的、可怜的人吧,因为他才是一个常常被咒骂的人。   37、崇拜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崇拜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38、不知多少人在坠楼的过程中,都会说出同一句话:救命呀!!!   39、爱不是扶贫事业,不能凭感情抛洒的。感情是有公式、有原则、有道理可循的,唯一的公式就是要理性、务实、谨慎但又大胆、自信、无悔的爱。   40、让别人给你创造机会的人是懦者,给予别人机会的人是智者。   41、同样的工作,你为什么就干不好呢?同样的人生,你为什么不去闯一闯呢?   42、无法无欲无求的人,总是认为无欲无求是最高境界。可当你真的无欲无求以后,就会发现,无欲无求是一种很可笑的事情。   43、悟道要有童心,才能逍遥于世、笑谈江湖。   44、多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去合理利用。当你哀叹别人没有快乐时,你会发现你自己也没有快乐。   45、少一分心力去理解别人,就多一分心力抬高自己。   46、眼睛不要老是闭得那么紧,过了一天,那些还是你的吗?   47、欲知世上纷乱争,但省心中何己同。不要光埋怨世间纷乱,争争吵吵,好好看看你心中又有多少矛盾?   48、理解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肯定。   49、每一个动物都拥有生命,每个动物都懂得生命,也都懂得珍惜生命。但只有人,才会去思考人生的意义。
阅读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不知追求什么。。    2、与其说是别人让你苦恼,不如说自己的心度不够。    3、如果你不给自己快乐,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快乐。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开。   4、慢慢的了解你自己,不要迷信他人。    5、仇恨众生,积怨他人,实际是你瞧不起自己。    6、别说别人可笑,自己更可笑,自己言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自己多少?      7、行道不够的人,就会听不到是非;行道够的人,从来就为是非所湮没。    8、人生是循序渐进又转瞬即逝的工程。    9、在逆境中悟道,永远不能成神,因为得道者从来不求天报。   10、你随时都要抗争,因为你是动物。   11、你永远要肯定万物,因为万物没有好坏,你一定要放开,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2、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快乐的,因为快乐总是伴随痛苦。    13、当你快乐时,你要想,快乐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是永恒的。但快乐永远陪伴你左右。   14、正视自己,肯定自己,相信自己,才能改变世界。   15、今日的新闻,就是明日的历史,没有什么。   16、你可以拥有恨,而且一定要执著,因为爱是从恨中而生的。   17、不惜浪费你的时间在你一定会爱的地方上。   18、你什么时候放开,什么时候就有快乐。   19、学道第一个观念,一定要正视众生的过错。你正视众生的过错,也就是正视自己的过错,你根本不可能迷信。   20、你每天若看见自己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改正,这就是自省。   21、我道坚定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对与错,真正悟道的人,从不会忽视别人的对与错。   22、每一次快乐,都是一种进步。   23、当你抱怨自己时,并不成熟, 当你不抱怨自己时,才是真正的成熟。   24、傲的人有我道的人,骄的人没有我道的人。   25、你不要一直相信他人,你应该一直相信自己才对。但相信他人,就是相信自己;想相信他人,就必须先相信自己。   26、一切天道,本是无道的,你不要迷信大道。一切我道,也是无道的,你也不要迷信自己。   27、当你快乐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真实的,你为什么不更加快乐?   28、当你未得道的时候,你看到他人总是那么顺利。当你得道以后,你就能使他人顺利。   29、你要敌视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日子虽不太好过,但你却能够成为人上人。   30、敌人,就是要打倒的目标,想要打倒他人,就要先了解他人。而打倒他人的最好办法就是包容他人。   31、医生难医自卑之人,佛唯一难渡的就是自己。   32、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理解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走向成功。   33、心中装满着他人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自己的心声。   34、当你指责别人时,若不正视别人的世界观,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35、你的智慧中必然夹杂着傲,重要的是要用傲来武装自己,而不是被傲蒙蔽自己。 36、回头去看看那个咒骂你的、可怜的人吧,因为他才是一个常常被咒骂的人。   37、崇拜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崇拜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38、不知多少人在坠楼的过程中,都会说出同一句话:救命呀!!!   39、爱不是扶贫事业,不能凭感情抛洒的。感情是有公式、有原则、有道理可循的,唯一的公式就是要理性、务实、谨慎但又大胆、自信、无悔的爱。   40、让别人给你创造机会的人是懦者,给予别人机会的人是智者。   41、同样的工作,你为什么就干不好呢?同样的人生,你为什么不去闯一闯呢?   42、无法无欲无求的人,总是认为无欲无求是最高境界。可当你真的无欲无求以后,就会发现,无欲无求是一种很可笑的事情。   43、悟道要有童心,才能逍遥于世、笑谈江湖。   44、多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去合理利用。当你哀叹别人没有快乐时,你会发现你自己也没有快乐。   45、少一分心力去理解别人,就多一分心力抬高自己。   46、眼睛不要老是闭得那么紧,过了一天,那些还是你的吗?   47、欲知世上纷乱争,但省心中何己同。不要光埋怨世间纷乱,争争吵吵,好好看看你心中又有多少矛盾?   48、理解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肯定。   49、每一个动物都拥有生命,每个动物都懂得生命,也都懂得珍惜生命。但只有人,才会去思考人生的意义。
无题 普:先生,心灵的探索能有多深? 克:我们能不能这么问?大部分人的生活都很肤浅,我们有没有可能既活在很深的境界里,又能在生活中肤浅地运作?问这个问题的人可能很少,因为大家已经很满意这种肤浅的生活。 普:我们都不满意,但是我们也都不知道该如何深入? 克:因此大部分人能忍就忍了。然而心灵深处又要如何去穿透呢?我们所探讨的深度是不是经过测量的?——说到深度就牵涉到测量。因此我要先声明,我们不能用测量和时间的语汇来讨论这个问题,我们用的语言必须深刻一点。刚才所提出的问题是,有没有可能既活在很深的境界里,又过着肤浅的生活?我的回答是,我们必须增强能量,培养精进心。 普:我对于那不可思议的次元一无所知。我只知道要增强能量,那么要如何能增强能量?这个问题有没有问错? 克:让我们暂时忘掉“能量”这回事。我虽然过着非常肤浅的生活,但是我向往那种美好而深刻的生活。于是我问自己要如何才能达到那种境界?让我们不要离开这个主题。我们要讨论的是通过思想能否洞悉人心?思想是不是深不可测的?先生,请你们好好听着。我清楚地看到,任何可以测量的深度都还在十分狭小的范围内。我也看到,所有企图深入心灵的探索都牵涉到时间,也许要花上多少年才能看清楚,而且必须通过大脑的理智思考才能达到。我知道那深不可测的境界是超越时间、超越度量,是无法以概念和言语来表达的,那么通过思想能否达到那种境界? 莫:你是在问我们?还是要我们问自己? 克:我是在问自己,也同时要求你们问自己。既然思想是我唯一的工具,那么通过思想能否达到那种境界? 发问者:在这种情形下,我就无法使用思想这个工具了。 拉:要如何不用这个工具而达到那种境界? 克:思想是有限的,思想就是时间,思想也是过去经验的反映。我们这个肤浅的世界就是思想创造出来的,我也是思想的产物。如果不通过思想这个工具,我能否达到那深不可测的境界?不仅是灵光乍现,而是永远活在那种状态里。我的心告诉自己必须去发现那无法言传的东西。 作者: 波旬眷属 2007-5-11 00:42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喝红牛真的能增强能量,培养精进心吗? 普:我们要透视和探究的那个东西到底是什么? 克:要是我就不这么问。 普:不,先生。思想本来就是测量的工具。我们必须从中挣脱出来。 克:不,不。简化一点。 普:你能探究思想吗? 克: 我们已经讨论过了。思想就是时间,思想也就是有限的知识、经验、历史以及记忆的反映。这样的思想永远是肤浅的。 普:你刚才所说的到最后都成了抽象的东西。 克:不。 普:确实如此,先生。 克:不是抽象的东西,而是事实,但是思想到底是什么? 普:你说过“思想就是时间”。你把思想变得抽象化了。 克:通过思想无法达到那种境界,就这么简单。 普: 既然是这个工具在那里度量一切,那么你能不能透视这个工具? 克:不,我关心的是那深不可测境界的本身,而不是这个度量工具。我不需要再去探究这个已经很明显的度量工具了。 普: 如果你这么说,我就要问了,我们要探究的到底是哪一个次元? 克:不必考虑探究的问题。 普:那我们要考虑什么? 作者: 波旬眷属 2007-5-11 00:42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喝红牛真的能增强能量,培养精进心吗? 发问者:我们现在仍然被这个有限的工具束缚住了,它不可能揭露那深不可测的境界。语言这个工具太脆弱,我们必须有一个更好的工具来沟通。 普:那个更好的工具是什么? 克: 我们到底该关心语言的沟通,还是如何达到那深不可测的境界? 发问者:如果我知道自己有时可以达到那种状态,我要如何才能让你明白呢? 普:你说过不能用“思想”这个现有的工具。 拉:我想克里希那吉已经指出二者的不同。他不是指偶尔出现一下那种境界,而是永远活在那种状态中。 克: 你一吃东西就产生了食欲。人类永远过着受欲望支配的生活。于是我问自己有没有一种境界是深不可测、浩瀚而又美好的。有的话,我该怎么办?当思想停止运作之后,另外那种境界又如何运作?我们的心能不能维持在没有度量的状态? 普: 下面的问题是:我们的心如果停止度量,那种境界就会产生吗? 克: 你一直都活在度量中,现在我就问你:你的心能不能不再度量? 普:如果我问你“如何”做到,你一定会回答我“没有方法”。那么现在只剩下一条路,就是去观照自己那个正在度量的心。 作者: 波旬眷属 2007-5-11 00:43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喝红牛真的能增强能量,培养精进心吗? 克:你真的这么做了吗? 普:是的。 克:在比较、度量全都停止之后会怎么样? 普:就剩下寂静了。 克:你说所有的度量活动都停止了,是真的吗? 普:只是目前这一刻而已。 克: 还不够好。“够好”意味着我这一生都永远活在没有度量的状态。 普:我又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已经做到了? 克: 我现在就要找出答案。我的心一向都局限在比较、模仿、臣服、理想和抗拒之中,我要如何保住这颗心不落入这些度量的活动。现在我完全明白这些度量活动的真相,也知道不落入任何活动就是我的心最正当的处境,那么究竟该怎么办? 普:一颗没有思想的心,又如何来明白这一切呢? 克:它只是觉察而已。它觉察到思想的所有活动都落入了时间和度量的局限,因此这种觉察的本身就能停止思想的活动。不必费任何力气。你说你已经做到了,是真的吗?
自由是一种心智状态 自由乃是一种心智状态,它不是从某种东西挣脱的自由,而是一种自由 的意识,一种可以怀疑和追问一切的自由,它强烈、活跃,而富有生气, 因此能清除各式各样的依赖、奴役、臣服及逆来顺受的阴影。这种自由意 味着彻底的孤独,但是一向依赖着环境以及自己的性向长大的人,真能找 到完全孤独的自由吗?何况其中并没有向导,没有传统,也没有权威。   这种孤独是内心的一种情境,它不依赖任何外在的刺激或知识,也不 依据任何经验或结论。说实话,我们大部分人的内心从来没有真正孤独过 ——与外界断绝往来的孤立,和我们这里所谈的孤独是两回事。我们都知 道,孤立乃是在身边筑起围墙,以免受到伤害或暴露弱点,或是培养另一 种痛苦的厌离心,或是藏身于某种意识形态的象牙塔中。孤独则与上述情 形完全不同。   你从来不曾真正孤独过,因为你充满了记忆、限制、昨日的怨言和牢 骚,你的心从未好好清理过这些垃圾,也唯有先死于昨日的种种,才可能 独处。当你不再隶属于任何家族、国家、文化或特定的一洲时,你就会有 一种局外人的超脱感。当一个人能如此彻底独处时,才能产生赤子之心, 也只有赤子之心纔能使人从悲伤中解脱。   从孤独的经验里,你开始了解你必须与真实的自我和平共存,而不是 和那个你认为应该的或过去的你。你能否正视自由而没有恐惧、没有假造 的谦虚、辩解或谴责,只是单纯地与真实的你共处,你可曾尝试过? 如果你说:「我自由了!」那么,你就还没有自由。就好比人们说「我很 高乐」时,他指的其实是过去快乐的记忆而已。自由只能自然来到,它不 可能来自你的期待、要求和渴望,你也无法制造自以为是的假相。想达到 这种境界,你的心智必须学会观照生命,那是种不受时间限制的巨大活 动,因为自由是超越意识领域的。 作者: 波旬眷属 2007-5-11 00:11   回复此发言
无常与永恒 万事万物都处于变化当中,虽然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某些东西并没有发生变化,但这只是个表象。有时候,一件事物也许会在很长的时间内看起来没有变化,比如钻石,人们最常听到的一句广告词就是,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事实上,钻石也在不停的变化,转化成石墨,只是这个转变的时间很长!以唯物主义的理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来解释佛祖所讲的“无常”是最恰当不过了。 任何事物都处于不停的运动中,人每天都在变化,不论是青春容颜,还是强健体魄,都不是永恒不变的,这就是佛祖所讲的“不可得原理”,万事万物,每天都在变化,你永远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万物终不可得,故而,万物现在所现的像只是一个表相,一个表面的现像,故称色相。但是由于这个表面的色相是在不停的变化的,所以这个色相也就是个空相, 这个空,是不停的变化,不可得,不永恒之意,而不是扔掉一切,舍弃一切的意思,很多学佛的人,一说到空就是不思不想,扔掉一切,抛弃一切,这是错误的理解,也叫恶空,这种空不是用智慧来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即无常,不可得,而是用自已的意识心认为空是什么样的,应该怎样做,这就错了,虽然我们看到有些高僧,他们没有世俗拖累,很自在。其实,这种自在是因为其内心的觉悟而得到的,不是想当然的把什么都扔了就自在了!还有一种空,就是禅宗的嘴上空,也就是野狐禅,狂禅,口头禅,这种空,也是由于没有明心见性,想当然的认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是最高境界。你们没有看到,六祖这个时候并没开悟,只是在执空,六祖最后开悟的时候也认识到何期自性,本来清静,而非本来无一物! 即然万事万物都在不停的变化中,那么佛祖为何又要说有一物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究竟坚固,金刚不坏的呢?这一物是什么?这一物就是你的心!对于你的一生来说,你的身体是无常的,是运动的,变化的,不可得的,但是你的心相对你的人生来说是静止的,是没有变化的!当你的身体到不能再用的时候,也就是你的心消失的时候!那么什么是你的心呢?就是你的想法,你现在的想法,你当下的想法!这个想法,是由你的第八识所生,所以这个想法就是你的第八识在动!当你要死去的时候,你想一想,还有什么是一直伴随着你这一生的,什么是真正的你?答案就是你的想法,你现在这个想法,你当下的想法,你的念头! 心经上讲,远离颠倒梦想,就可以究竟涅磐。现在有很多学佛的人,以为佛教就是持戒,念佛,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也是一种邪见!修四圣谛,八正道也就是修阿罗汉果,这是从少欲的角度来使自已的人生获得清净,但这种清净是不究竟的,虽然你也可以看到它,但是你不是用智慧的方式来得到的自在,而是用一种心外求法的方式,也就是折磨自已的身体来达到的。而修缘觉乘,也就是念佛,就是一种用信愿来达成目标,坚信有西方净土,然后通过念佛的方式坚固这种信心,也去除你的各种各样的欲望,当你临命终时,功夫到家的人,你的第八识就会给你一个信息,然后你就会在你自已以前的强化训练中,让这个信愿来给你做主,让你不生颠倒梦想,没有恐怖和痛苦的离开你的身体!说得更明确一点,所谓的佛来接引,就是你的想法的显现!那么,我们换句话讲,如果你信的弥陀,就算你念南无吃喝嫖赌,来的一样是弥陀!但如果你信的是吃喝嫖赌,就算你念阿弥陀佛,来的也是小鬼无常! 禅宗,就是直接绕过上面这些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的教义内容,而直指人心,直达祖庭!就像当年佛祖在菩提树下夜睹远方明星,返观内照,觉悟到人的生死的本质,其实就是一个颠倒梦想而已,这件事,每个人都做得到,因为想法人人都有,这个想法就是人的佛性!当你认识到生死的本质其实就是一个颠倒梦想,死其实就是一个想法的时候,则死亡对你来说就不重要了!念佛的目的就是让对弥陀的信愿,佛号代替死亡这个想法,这个念头!而持戒,就是让你的内心没有了更多的欲望,当你死的时候,就不会因为欲望太多而心生眷念,心生恐惧,但是,修禅宗的人明白死亡就是一个念头,而不必再恐惧的时候,是不是就不必再修了呢?不是,明心见性之后,真正的修行开始了,这种修行,不是打坐,持戒,念佛,而是返观内照,观察你的想法,你的念头的生灭,观心,是观察的意思,而不是看!想看到那是阿罗汉的事,而且如果你一心想看到的话,你是看不到的。因为惹以色见我,以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修行在你平常的生活中,不在你跟谁辨赢了,你又劝了多少人持戒,念佛,你又护持了哪本经。而是在你自已是不是真的守摄其心自净其意。学佛要做到但问耕耘,莫论收获,无为而为,水到渠成!强扭的瓜不甜,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木刨花
说点你们喜欢听的 人的自我意识,颠倒梦想从何而来?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由此六根产生六识,色声香味触法,有了六根和六识,人的自我意识就开始建立起来,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我就以舌头为例进行说明,人饿了要吃饭,是天经地义的,吃东西就是为了颠饱肚子,但是自从有了舌头,就有了五味的分别,于是就产生了追求好味道这种感觉的欲望,于是食物就有的美味佳肴和粗茶淡饭的分别,由于有的食品味美而难得,就产生了吃的人身份和地位的分别,有身份,有地味的人就可以吃满汉全席,而无身份,无地位之人就只能粗茶淡饭,人为了得到更好的味觉享受,就产生了追求身份,地位的贪欲,并以自已得到的身份,地位,财富.......来定位我!在没有修行的人眼里,我是怎么定位的呢?我有多少钱,我的地位是什么,什么东西是我的......,没有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自已的人,他以是外物来给自已定位的!但事实上,这些外物真的属于你吗?不属于!大家现在就想一下,当你临终的时候,有什么东西是真正属于你的?任何外物都不属于你,只有一样东西他是属于你的,就是你的真心!什么又是你的真心呢,你的念头,你的想法,当你死了之后,你的念头和想法就停住了,只要你的念头和想法还在,你就死不了,这个在科学上叫做脑死亡,脑子一死,你这个人就真正完蛋了,就算你心还在跳也没用!所以,生死它只是一个想法,一个念头,一个颠倒梦想而已!因为有了我,才有了我会死,我在死,我的金银珠宝,身份地位从此没啦,我死了去哪.....这些想法和念头,就会产生恐惧和嗔恨,就会非常痛苦! 学佛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什么是生死,以及如何解脱生死!怎么才能解脱生死,就是要找到“我”这个颠倒梦想,并把它消除!消除“我‘这个颠倒梦想的方法很多,念佛是可以的,背经也可以做得到,其它八万四千个法门,各有各的方便!但我还是给大家推荐返观内照,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方法不管是信上帝的,信真主的,信马列的,信子曰的........都百无禁忌,都可以做,如果是念佛,背经就有局限性,你去叫一个信上帝的念佛,那肯定是大忌,会引起争端!下面我就讲一讲为什么要返观内照。 念头才是生死,观念头就是观生死,但念头又是佛,它是你的真心,是真正的你,一切都是它所造,包括你对自已的认知,你的身份,地位,名誉.........,它起了又灭,灭了又起,一个接一个,连绵不绝!返观内照就是要观察它的起灭,只要经常这样煅炼,就会发现原来一切真的如佛经所讲。很多人明心后,不懂得方法,不知道该干什么了,错误的理解了佛经,胡乱的去理解空性,容易出问题,所以我介绍一下这个方法。其实真正的修行是从明心开始的,修净土宗的我不讲,这个方法需要的就是信心!修密宗的人在明心之后主要是靠修净土宗来成就的,持咒也是在修净土宗! 木刨花
宗教劝人百典 宗教劝人百典 1、人人都自食其行为之果。 《薄伽梵往世书》10:413(印度教) 2、谁放走他的机遇,也不掌握时机,谁就再也找不到恰当的时间去行动,虽然他兢兢业业劳碌不已。 《摩诃婆罗多》12•103:30(印度教) 3、行善惟在今日。 《摩诃婆罗多》12•277:14(印度教) 4 哦,众人哪,你们要留神,免得成为那种给别人以善言,而自己却忘记遵循的人。 《巴哈安拉作品集粹》128(巴哈依教) 5 富裕的时候要慷慨大方,身处逆境时要心中宽慰。要叫邻居值得依赖你,要以欢快友善的面容待之。要作穷人的宝库,要作富人的劝诫者,要回答困苦中人的哭泣。 《巴哈安拉作品集粹》130(巴哈依教) 6 诵经的人比不念书的人好,记住的人比诵经的人好,懂得的人比记住的人好,遵行的人比懂得的人好。 《摩奴法典》12:103(印度教) 7 不要让你的耳朵去听任何不可听的事。 《塔木德•德希里姆》1:4(犹太教) 8 要使学习成为经常之事;要少说话多办事;要对所遇的每个人都友好。 《塔木德•艾博特》1:15(犹太教) 9 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希望。 《塔木德•贝拉赫特》9:1(犹太教) 10 理想的人具有男人的力量和女人的同情。 《佐哈尔》4:145(犹太教) 11我们今生的行为是墨,我们今生的心灵是纸,我们把善与恶两种笔迹写在上面。 《贾卜吉》1(锡克教) 12真理是一切美德中最高的,但是比真理更高的是合乎真理的行为。 《贾卜吉》21(锡克教) 13人应当成为每一个人的朋友,此之谓人的天性;人也应当引导众人行善,此之谓人的智慧;人还应当爱人如己,此之谓人的信仰。 《宗教审判》94:6(袄教) 14凡事来临,要彻底理解,其为善功还是罪过。如果行事而不知这点,虽为善功,却也变成罪过。 《百事论》27:2(袄教) 15人最关心的当是:化邪恶为正义,化无知为有知。 《沙雅斯特•那-沙雅斯特》20:6(袄教) 16你相信什么,就要坚定不移;你说过什么,就要言行一致。 《便西拉智训》5:9(犹太-基督教) 17说的要少,做的要多! 《塔木德•艾博特》1:15(犹太教) 18智者不悲生者,不悲死者, ——因为生与死俱将逝去。 《薄伽梵歌》2:11(印度教) 19切莫对别人的死亡幸灾乐祸,须知我们所有的人都不免一死。 《便西拉智训》8:7(犹太-基督教) 20死的恐惧叫人哀伤,乃是因为对灵魂一无所知。 《塞克斯图格言》Ⅻ•28:10(诺斯替教) 21人之将死,其言也真。 《塔木德•巴巴卡玛》9:7(犹太教). 22行一件善事的人,将得十倍的报酬;作一件恶事的人,只受同样的惩罚。 《古兰经》6:160(伊斯兰教) 23诚实的行为好像一棵树,结出奇异的果子。 《所罗门智训》3:15(犹太-基督教) 24 神必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 《罗马书》2:6(基督教) 25在诚实待人,那你就会无往而不胜。 《多比传》4:6(犹太-基督教) 26如果你们行善,那末,你们是为自己而行善;如果你们作恶,那末,你们是为自己而作恶。 《古兰经》17:7(伊斯兰教) 27 出离恶道,克行善事;谋求和平,锲而不舍。 《克雷芒致哥林多人一书》11:4(基督教) 28于己不善,勿施于人。 《沙雅斯特•那-沙雅斯特》13:29(袄教) 29善行必能消除恶行。 《古兰经》11:114(伊斯兰教) 30审慎者常于行、思、言三处精进,而利泽众生。 《毗湿奴往世书》Ⅲ•12:45(印度教) 31你当离恶行善,就可以永远安居。 《诗篇》37:27(犹太-基督教) 32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法句经》22(佛教) 33顺行正道,勿随邪业, 行住卧安,世世无患。
崂山道士 崂山道士 有个姓王的年轻人,家中富足,自己也没什么合适的工作,听说期货赚钱快,就踏进了这一行。可是王生生性急噪,惯于追涨杀跌,一直处于赔钱的境地。 王生比较迷信道法,老是抱着一本《道德经》看,希望从中领悟些做期货赚钱的道理,可是老也体会不到。他想起崂山上有道行的人多,就专门抽空来到了崂山。王生爬上了山峰,看见有所道观,里面清静幽深,一位老道正坐在蒲团上,白发披肩,神情高深莫测。王生忙上前拜见,并阐明来意,老道对他说若要得悟期货真乘,须先不怕吃苦。王生保证说愿意吃苦,于是就被留了下来。 可是一连几天,老道并没有传授什么给王生,反而给他一把斧子要他在山上打柴,王生为了学到期货赚钱的法门,咬咬牙坚持干了好多天,手脚都磨出了泡,苦的要命。又过了几天,王生有点熬不住了,心里暗自琢磨是不是老道在糊弄自己,就想偷偷溜走。一个晚上,王生正要下山,路过一间屋时,却看到了一幅令他吃惊的情景:只见屋里竟然也摆着几台电脑,上面赫然显示着国际期市行情,那位老道面对行情,口中念念有词,然后用手一指价位,低喝一声,涨!眼见得价格立即上窜了几十个点!这一下,王生可看得目瞪口呆,心中佩服羡慕之极,赶紧打消了回去的念头。 王生又忍受了近一个月的艰苦劳累,但是老道还是不教他一点东西,王生实在忍耐不住,就主动找老道说:弟子大老远跑到这里来,就是为了向老师学些期货法术,可是老师为什么只叫我干活,而不提此事呢?老道笑着说:我一直怕你不能吃苦,现在果然如此,好吧,看在你辛苦月余的份上,就教你一点,明日你就下山去吧。老道问王生想学写什么?王生忙说:我曾见你面对价位念念有词,一指就涨,教我这个吧。老道笑着说,达到这个地步,你的修行差的太远,我教你另个吧。老道把王生领在一台电脑前,打开行情,教了几句秘诀,就对他说:你把头伸进电脑屏里去,可以看见明日的行情价位。王生初时不敢撞,经过老道鼓励,王生拿起勇气,口中念着秘诀。一头扎向电脑屏,奇怪的是,王生象是什么也没碰到似的,头果然伸进屏幕里了,只见里面价位和刚才所见大不一样,老道说这就是明日此时的真实价位。王生拔出头来,丝毫无损。这下高兴极了,就是会这个也不得了,王生满意的向老道拜谢了一番。 老道说:一定要谨慎言行,否则就不灵了。 说完送王生下山了。 王生回到期货公司后,立即忘了老道的劝戒,逢人就夸耀遇上神仙指点从此可以大赚特赚了。旁人问怎么个赚法,王生说我能看见明天的行情价位,旁人大笑不信,王生一时心急气粗,要向大家示范,于是他照着崂山上所做的那样,面对电脑屏,口中念念有词,一声低喝,拿头撞去,只听得一阵巨响,接着一片火花四溅,好家伙!王生一头把屏幕撞了个大窟窿,竟使其短路烧坏了。再看王生,一脸的黑灰,头上起了个大如鸡蛋的包!旁人不禁轰然狂笑,王生又羞又恼,直骂崂山道士不安好心,捉弄了自己。 听到这故事没有不笑的,可是联想到现实中,有些期货人知道一两种技术分析方法,偶而试对了几次,就以为自己找到了开启宝库的秘诀,觉得期货之大不过如此,其结果势必象王生一样,在市场上碰的一头疙瘩,赔的一塌糊涂,最终还要责怪技术分析无用,害了自己。这种例子,恐怕在现今期货市场中不少见吧! 我们这有个会易来炒股的,奇准,忽然想起,就把这个发出来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