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喜来了 多喜来了
电子电源工程师
关注数: 3 粉丝数: 78 发帖数: 1,072 关注贴吧数: 25
回不去的家乡 从小就在洪门口生活读书,因为家里穷,比较自卑,后学木匠。再后来出门打工,学电子了。自从出门打工后,基本很少见到同学。仅仅三岔路口的一个要好的同学来过我家几次,这几年疫情没回家(孩子在打工的地方读书),这几年老家饶埠的房子也建好了,洪门口基本就不来了。无论这里有多么的破,依旧是我儿时的回忆。 有几个同学当老师了,特别羡慕,那是我儿时的梦想。还有同学出了意外的,也是默默的祝福他们能健康开心。 只是家乡没有什么特别的,山没有山,水没有水(其实都有,只是没有钱开发维护),一个地方没有特别的地方,无法吸引年轻人,外流的概率基本定了,最多就是过年回来。能有领导把老家弄好些的话,也是造福后代了。疫情前好像有迹象,这几年没有回去,也没有接触地方政策,不太了解现在有没有更好些。 在外面生活了二十几年,习惯了外面的生活,只是今年过年回老家,和父母聊天,渐渐知道一些情况,惭愧,我没能为家乡贡献力量,也没有那个能力。 有一点我发现老家年轻人思想未转变。我是自己带孩子在外面,很多老家人孩子给父母带的,这个思想好像很重,觉得爷爷奶奶一定是要给父母带孩子的,不带就是对不起子女的意思。接触过几个包括我屋后面的一个亲戚也是一样,就是因为父母身体不好,没带孙子辈的孩子,年轻人就不管父母的生活了。农村思想有待改善。自己生的孩子自己带,怎么急变成父母的事情? 总之,教育不能只管书本,生活中的大度和法律常识也应该普及一下。希望建设家乡不能没有健康的文明。愿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
买房遗憾 我09年初买了一个便宜点的房子1200/平米,110方带小储物间小县城,人口60万。叫我哥哥也买房在自己住的县城人口140万,房价1700/平米,嫂子不同意买,吹了。几年后我的房子3000/平米,自己住的县城2800左右(造的房子太多了涨不上了),叫我哥买,嫂子依然坚持不买,觉得贵了。2015年低说买房子,向我借钱(实在没钱,妻子14年手术花了十几万拿来的钱?生病的时候向哥哥借了钱当年还清)。问题是他们想买一个连发票都没有的房子,我提醒了一下后来没买,后又看了一套商品房45万左右(嫌贵没买,这个时候新房价是3500上下,最贵的才3800),2016年说修高铁,房价一路飙升(加上棚户拆迁)到了6000+。这个时候就再也买不起房了, 总结一下; 08年手头上的钱紧紧可以全款两套(我是按揭的,哥哥说不喜欢按揭,那是傻子干的事)。 10年左右2800块还是可以买一套半房子(一套可以按揭) 15年的时候3500块,只能一套了,还有几万多余的钱可以装修 16年要是选择上车还是可以勉强买一套的,放弃了。 17年就彻底放弃了买房的希望。 这中间他们还挣钱的呀!而且工资不低,我哥哥一直是比我条件好的。还有技校文凭,优秀的机电技术,不然别人挣3K他有5K的待遇。人家4K他已经是7K+了这是老家的待遇已经很不错了。 我没钱向妹妹借钱买房子首付7万左右,一半是借的,后来也没有装修,就先还钱,后来结婚(裸婚酒席都没有摆)生子,刚刚好点,妻子生病花了十几万,钱还好,看我还有点钱,老妈一定要把房子装修(这时候我是反对的,想把房子卖了到打工地买房子)在老爸老妈的强烈要求下花了十万装修,后来老爸腿摔了,又说不去住。没辙2017年下半年我把房子卖了50万整,这时候我买的那个县城房价比不过自住的县城房价了。立马到浙江打工地买了一套老破小1.6万/平 总计99万多点(含各种税费)。 这就是我和我哥哥的买房记录,只是我就凭借总价17.4+10万的实现翻番,而哥哥嫂子还是那五六十万的钱在手里。虽然说不应该炒房,但是,一套还是要买的吧。 钱不能让目光短浅的女人掌管,否则就只有后悔一生。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