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夜昼光
若夜昼光
关注数: 0
粉丝数: 2
发帖数: 1,638
关注贴吧数: 2
【转】古龙笔下十大风华女子 (转) 古派十大风华女子第一名:林诗音 这是一个让人倾尽一生想要呵护的女子。 举世无双的小李飞刀李寻欢为他远走天涯伤心一生;一代枭雄龙啸云为她背信弃义残害兄弟。她的美丽和气质,从名字里就可以感受的到。 想象中,总认为诗音应该是穿着淡淡的紫色衣衫,斜斜倚在江南烟雨搂头的娴静闺秀,像一阕瘦瘦的晚唐词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烟水苍茫的凝望里便有了无限相思无限忧愁弥漫在眼角眉梢。其实,诗音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女子。她最大的幸福只是想和心上人平平凡凡厮守终生。但是,当江湖恩怨破门而来,在她柔弱的外表下,又有着坚强的内心。所以李寻欢怀着满腹辛酸飘然而去时,诗音选择的却是留下来直接面对。她把痛苦藏在心里。然后用一辈子的光阴,守侯着一个害怕失去的男人,等待着一个逃避现实的男人。她不想伤害任何一个人。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掩卷遐思,不由为诗音长叹…… (配图略,因至今林诗音一角在影视剧中没有优秀版本.迄今一共有三版林诗音--1978年版<小李飞刀>林诗音为李琳琳扮演,演技不错,但年纪偏大,扮相不够美.1993年版<小李飞刀>林诗音为关宝慧扮演,演技一般,扮相丑陋.再一版就是萧蔷扮演,虽然萧蔷有美女之名,但扮相怪异,头上一会儿顶把扇子,一会儿顶只碗,很难看,而且演技欠佳)
【转】武侠小说中的绝妙诗词 朝露昙花,咫尺天涯,人道是黄河十曲,毕竟东流去。八千年玉老,一夜枯荣,问苍天此生何必。昨夜风吹处,落英听谁细数,,九万里苍空,御风舞影,谁人与共?千秋北斗,瑶宫寒苦,不若神仙眷侣,百年江湖。 ——树下野狐《搜神记》 2 天璇地灵曲 月冷千山,寒江自碧,只影向谁去?万丈冰崖,雪莲花落,片片如星雨。听谁,露咽萧管,十指苔生,寥落吹新曲。 人影肥瘦,玉蟾圆缺,昆仑千秋雪。斜斟北斗,细饮银河,共我醉明月。奈何,一夜春风,心如桑夜,又是花开时节。 ——树下野狐《搜神记》
【有趣】中国古代十大名剑 第一:轩辕夏禹剑 众神采首山之铜为黄帝所铸,后传与夏禹。剑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剑柄一面书农耕畜养之术,一面书四海一统之策。轩辕夏禹剑!对这样一把剑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黄帝、夏禹!对这样两个人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勇气、智慧、仁爱……一切归于两个字:圣道。轩辕夏禹剑是一把圣道之剑。剑气激射指数:无穷大。
【转】旁观“女子武侠”之争 作者:窃书女子 【杂文】旁观“女子武侠”之争 窃书女子 发表于 榕树下 2004.10.19 04:51 最近网路上讨论“女子武侠”——有捧的,来个“江湖八大美女作家”(我道听途说,没有亲见,究竟是哪八个,也不晓得);也有砸的,全然“武侠,让女人走开”的架势;还有“中立”的,说,女子有女子的武侠,柔情的武侠,男子有男子的武侠,阳刚的武侠,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很好呀……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各抒己见,口沫横飞,大打出手。 每每遇到这种情况,一干写武侠的姐妹就会来找我了,说道:“窃书,有人菲薄女子武侠呢!快来!”我想这大都是因为我给人“女权主义旗手”的感觉,一要闹革命,自然要抬我出来挨枪子儿了。也罢也罢,我也正想说说这个问题的,过往自己写武侠,说来总给人“王婆卖瓜”的感觉,如今不怎么写了(甚至也不怎么看了),大抵可做“旁观”之姿,说几句公道的话。 我素不知道“女子武侠”这个名词是从何时开始流行的,大约总是出现了一批写“武侠”的女子,写出了一点“名堂”,引来了几分目光,就同时引来了鲜花和鸡蛋,为了要讨论方便,就发明出“女子武侠”这个概念,把凡是写小说,且小说里提到了“武”和“侠”的女子,都归到这一行列,要打要骂,眉毛胡子一把抓。 但这就有点矛盾了——既然把这类作品叫做“女子武侠”,使之区别于“男子武侠”(或者咱们传统上不加“男子”这个定语的武侠),为什么要用“男子武侠”的标准来要求女子武侠呢? 心理学上有著名的“人类性格(道德)发展的八个阶段”理论,说,每个阶段都有危机,顺利的解决了方可达到下一个高度。而女性始终无法成功地跨越其中的一个阶段(具体是哪个,我也记不清楚了),因而发展是失败的。此理论统治世界许多年,也一直作为某种女性缺陷的依据,直到人们发现其理论是全部从对于男童的研究中得来的——把男性的标准放大到了整个人类(也许,他把白人中产阶级男性的标准放大到了全人类),让棒球队按照足球队的标准来比赛,当然永远不会胜利。于是千万女性陷入抑郁症的痛苦之中。所幸C. Gilligan在1977年提出了“女性性格发展的八阶段”(见《In A Different Voice》),才总算给这支霉的棒球队(或许应该说是除了足球队以外所有的队伍)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故尔,我这文中所要说的第一个观点,就是:女子武侠的优劣需用女子武侠的标准来评价——如果有人非得提出“女子武侠”这一概念,就请他/她也同时提出合理的评价标准,否则他日大家说起“那个男的不会生小孩,真没用”,请不要觉得不公平。 第二点,我想来聊聊“武侠”和“XX武侠”这些概念的产生。 还是先来说题外话。 人在美国,是不会感觉到“网络国籍”的。因为美国的网络直接使用com,net,org.而中国要使用com.cn,net.cn,org.cn,英国要使用.uk,日本要使用.jp,等等等等。为什么?因为美国人很牛X地以为自己是老大,占统治地位,非美国的东西(确切的,非美国中产阶级白人男性的东西),才需要被分类命名:分为黑人,拉美白人,拉美其他民族,亚洲人;分为cn,uk,jp;分为男同性恋,女同性恋,男双性恋,女双性恋…… 同样的,咱们的“武侠”,(请允许我把我所喜爱的金大侠拉出来当个靶子)在金、古、梁三人时期发展极盛,他们的写作方式和内容自然就成了武侠的正统,所以他们以后的要被称为“新武侠”、“现代武侠”、“亚武侠”。同样的,印在纸上的文学成为正统时,其余的就被称为“课桌文学”“网络文学”——其中当然也包括我们的“网络武侠”。只是网络上写(看)武侠的可能还以男性居多,是以在网络武侠之外还要分出个“女子(网络)武侠”来,也不足为奇。大家见美国人一副“我老大,你该按我的主意办事”之嘴脸,总是义愤填膺,何以看到叫嚣“女子武侠不是武侠”却以为理所当然呢?要真“白马非马”,除非网络武侠也不是武侠,男子武侠也不是武侠,要不然,实在不公平了。
【品人】孟浩然:人淡如菊 恬淡清真 作者:江湖夜雨 唐朝的田园诗人为数不少,但真正诗句恬淡清真,通着一股禾苗泥土的气息,称得上纯天然而无任何添加剂的诗篇,我觉得孟浩然的诗才是当之无愧的。 孟浩然的诗句一向以清淡著称,绝不同于后人摹拟的那些伪田园诗,颇多穿凿的痕迹。就是后人摹写的比较好的比如像《红楼梦》中林黛玉所写的“杏帘在望”一诗: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此诗是首好诗,句子如“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等也是极富文采,但总觉得没有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更显得质朴无华,浑然天成。孟浩然的诗往往有一种“语淡而味终不薄”意境,其著名的一句诗“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出自他四十六岁游京师时,适逢中秋佳节,长安诸学者邀他赋诗作会,他以此句令在坐众诗人拍手称绝,纷纷搁笔不敢再写。此联确实清淡优美,宛如天籁之音,代表了孟浩然的诗风。 孟浩然的诗味清淡,为人也是如此,孟浩然早年隐居在襄阳城外,与汉代著名的老牌隐士庞德公(看过三国的都知道,诸葛亮和庞统这两个“伏龙”、“凤雏”都敬其为师)所隐居的鹿门山相隔不远。也许是受到当地由庞德公流传下来的隐居风气的影响,孟浩然也比较欣赏和乐于隐士的生活。孟诗中这样的诗句很多,像什么:“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又比如:“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当然比较能代表孟浩然隐逸生活的还是那首《夜归鹿门山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黄昏、沙岸,孤舟、月照、烟树、松径、幽人。何等的清幽,何等的静谧,凡世俗尘,一洗而净。李白有诗赞孟浩然:“我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可是,孟浩然却也没有做到一生就这样做清高自许的隐士。而是在四十岁时,突然起了想当官的心思,所以就到长安游历应试。
【美文】三秋桂子,锦叠绣重 作者:南腔北调 一 曾经在秋高气爽之日,在杭州满觉陇赏桂。满觉陇桂花之胜,在于群集百年老桂,枝叶茂盛。桂树之间,株距并不密,但是枝叶相互交错,重重叠叠,荫天蔽日。也曾偶见单株桂树的,比不得老槐巨樟的大气磅礴,树和香都显得单薄;而桂树成林,枝叶交错,才觉桂花的魅力。所以陆游说:“丹葩间绿叶,锦绣相叠重”,赏桂,必是桂树成林之处。 秋日的阳光下,桂树林中,就有了幽胜之美。和竹林之幽不同,桂树林之幽,因为树干间距较大,所以开阔,爽朗。竹林之幽,偏于阴寒,桂树林下,却有阳刚之气。林下随处可以摆下桌椅,桂花飘香之中,尽可高谈阔论。如果能烫上一壶黄酒,煮一盆螃蟹,持蟹赏桂,便不胜趣雅。趣雅之味,介于现实和形而上学之间,既不矫情,也不俗气。 坐在满觉陇的桂花树下,桂花之香弥漫于天地之间。农人多用大幅塑料布遮挡桂枝,以免桂花落到树下坐着的人身上。桂树既已成林,桂花开时,就会落英缤纷;其实塑料布挡住的是一幅风景,风势稍猛的时候,整个地方桂花如雨,这就是著名的杭州胜景“满陇桂雨”。昔年柳永一声吟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金主完颜亮得闻,遂起图谋江南之心。桂花之香,衬托的竟是江山之美。 二 桂之称为桂,古人有讲。宋代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记载:“凡木叶心皆一纵理,独桂有两道如圭形,故字从圭。”桂叶的独特风貌,在于叶心有两道纵理。再仔细想来,桂树之美,都有双重之胜,互相呼应,因此比其他花木,多了一份情趣。桂花主要有两种,金桂花色金黄,银桂花色淡黄或黄白色;满觉陇桂花之胜,在于金桂和银桂相间,互为乾坤,包容、重叠、浑然一体。两种桂花交相辉映,方显现出桂花香飘十里的风情。 再以香论,凡异香花卉,一般都是“或清或浓,不能两兼”。但是桂花之香,淳厚浓郁,却又清雅爽朗。比之于生活情趣,既清雅不俗,又充满激情。所以桂花之香,境界有双重的高妙。而桂花盛开,也分成两重波浪。第一次花开含羞,清香如水,随即闭上;一周后两度开放,醇香如酒,温情荡漾。由此可见,桂花深得阴阳乾坤之美。 三 桂树高寿,可达百龄。成材后的木质坚实缜密,木材有光泽,剖开后可见纹理美丽如犀角纹,所以桂树也称为木犀,是雕刻之良材。月亮上的桂树,想必更加高龄,更加缜密,只是亘古传说,月中神仙吴刚,总在月中砍伐。这样的一个神话,使得冰冷的月球,平添了许多人间情趣。 明代段成式的《西阳杂俎》载:“月桂高五丈,下有人常砍之,树疮随合,其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这则经典的中国神话,说出了吴刚伐树的缘由。既然触犯天条,被罚砍伐桂树,唯桂树总是随砍随合,依然故我。这则神话的深度,因此凸现出来。 古希腊有一则和吴刚伐桂惊人相似的神话,说是天神之一的西西弗,被诸神罚做苦役,他被迫把一块巨石推到山顶,而巨石一到山顶,旋即滚落;西西弗又得下山,重新将巨石推向山顶;如此反复,永无休止。巨石滚下来和桂树自动愈合创口一样,无休止的推动巨石和砍伐桂树一样,这是命运的必然性。 存在主义哲学家阿尔贝·加缪赋予西西弗神话以深刻的哲学意义;在他看来,人生之荒谬,犹如西西弗推动巨石般的劳而无望,不可抗拒的石头终将从山上滚落下来。而下山途中的西西弗,却是一个英雄,对自己惨痛的命运能够蔑视和挑战。如果说吴刚的命运也和西西弗一样的话,我更喜欢吴刚的境遇:三秋之际,偷闲放下斧头,欣赏桂香片刻。命运再过苦涩,在秋日桂花怒放之瞬间,是敌不过这桂子之香的。
【展示】伤感文学一百篇 http://club.book.sina.com.cn/yuanchuang/writing.php?wid=16752想哭就去看。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