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裆裤8888
开裆裤8888
签名是一种态度,我想我可以更酷...
关注数: 248
粉丝数: 480
发帖数: 7,448
关注贴吧数: 72
今晚又是一场恶战 发烧友晚上约局,带了两瓶梦6+。 酒量不好,撑死三两,等下多交流多沟通,少喝酒。
办公室同事小聚 中午办公室同事小聚,不去外面馆子了,直接点了各家外卖送过来。 然后在会议室桌子上一字铺开,我带了瓶汾酒小批量,三个人分了一瓶,刚好适量。
关于选择的话题 有时候看着一堆酒有点纠结喝啥,水晶剑就是最好的选择。 就像穿衣服一样,水晶剑就是时尚界的中性风。
团建喝洋河M6+ 每天喝二两,不论场合。
洋河M6+对比M3水晶版 如果讲颜值,我还是喜欢透明瓶子。 两者入口都甜润,M6+酒体干净,前段温和纯净,中段开始爆发,尾段悠长上扬,略顶上颚,气化感好。M3酒体相对略微粗糙,纯净度也逊色些,前中段的爆发感很强,就是那种入口就爆发,而且浓郁,满口生香。水晶剑的爆发是明亮锐利的,称为泠冽,M3的爆发是浓浓的厚厚的,但也很过瘾。M3的尾段很短,味短,虎头蛇尾的意思。 举个栗子,M3如武侠中的横练高手,开碑裂石,一拳打在身上就是酸爽。M6+是内力绵绵,一拳打在身上初觉没啥劲,然后后劲显现,连退七步一屁股坐地上,气血翻涌。 如论口感,M3特色更加明显也更加讨巧些。 瓶盖都能扫码领奖,M3得了3.8元现金,M6+得了个音乐礼盒,里面有一瓶海之蓝小酒和茶包之类的杂物。传说海蓝蓝喝了头疼,给媳妇烧鱼调味吧。
天佑德金宝对比彩宝 金宝和彩宝的瓶型,据说是模仿藏区的那种石头堆形状,诺大个瓶盖,盖着还好看些,拿下来丑的很。金宝是金黄色的,彩宝是玫瑰金色的,玫瑰金有些地方叫彩金,我寻思为啥叫它彩宝不叫它玫瑰金宝。 金宝和彩宝的风格迥异,两个极端,盲品第一时间就能分辨出来。金宝纯净清甜,酒体轻盈,轻灵飞扬,如此飘扬的酒体,我在白云边1979上面也有类似体验。彩宝浓郁醇甜,整体扎实稳重,酒体没有金宝纯净,略杂,但中后段的浓郁带点陈味很迷人。论酒质金宝好过彩宝,彩宝要味短些,金宝悠长。举个栗子吧,金宝好比蜜雪冰城里的柠檬水,彩宝是珍珠奶茶。一个清新,一个浓郁,泾渭分明。
洋河梦3水晶版对比梦3老版 梦3老版是透明白玻璃,梦3水晶版透明玻璃里面透点紫色。水晶版是52度,老版是低度。 单独喝老版M3平衡,低度带来的好处是适口,适合拼酒。水晶版M3浓郁厚重,而且味长,尾段的窖香上顶,整体提升了一个层面,酒精度的差异是一个原因,其它层面的提升也比较明显。 水晶版M3的整体走向和水井坊井台有点接近,改天对比一下。
初尝泸州老窖特曲 八天有多短暂,七天就会有多漫长。 长假后的第一天,有点节后综合症,四肢乏力不得劲。同事带来一瓶泸州老窖特曲,下午四点半过来叫我早点下班喝点。 入口老窖特有的甜,整段平和没有起伏,不刺激。酒体有些单薄,不够浓郁厚重,口感表现有点水兮兮,特意拿瓶子过来看了一下,确定是52度。收口嗓子口有微辣感,略影响整体的愉悦感。 整段口感甜兮兮加上水兮兮,平时喝二两就停杯今天喝了三两。
洋河M3水晶版 下班同事叫我去吃羊肉,这边的羊肉店一到九月就陆陆续续开业了。 拿了一瓶洋河M3水晶版,40.8度的,入口柔,香,甜,窖香舒适,虽然低度,但没有水感,多喝了一杯。
天佑德4600对比汾青花20 第一次喝青稞酒,没抱太大的期望值,入口还是有点惊到我,开瓶汾青花20对比一下。 天佑德4600入口有两大特点:醇甜,绵长。和汾青花20相比,甜度要明显高,而且甜度是有浓度有厚度又纯净的醇甜,令人印象深刻。 两者的酒体非常干净。汾20前中端有爆发有起伏,尾段收的快而干净。天佑德4600没啥起伏,绵绵不绝,比汾20味长。汾20好比奶茶里的椰果,爽脆。天佑德4600好比奶茶里的珍珠,糯叽叽。 如果到这里为止的话,感觉两者伯仲之间。但是天佑德4600的味苦是个败笔,那种苦是挥之不去的苦。虽然天佑德4600的醇甜令人印象深刻,有意思的是,它的甜和苦,像两条大河,一条在地面上奔流不息,一条在地下暗流涌动,但它们无法交融。它的甜无法掩盖它的苦,所以出现了非常矛盾的一面,它的甜是我喝过的清香型酒里甜度最高的,但是它的苦始终围绕在舌根挥之不去。 因此,个人认为,汾青花20高出天佑德4600半个身位。
来个酱香拿铁 没法茅子自由,就茅咖自由吧。 有酱香味,确定不是二锅头。
不喝酒,喝茶 天气渐凉,早上去公园喝茶。 公园树荫下桌子随意摆,发现周围的老茶客泡茶都是半杯茶叶半杯水,主打一个味浓,像喝酱酒。 偷得浮生半日闲,看会儿书吧。
宋河国尊对比宋河鼎韵 宋河这两款都已停产。 闻香国尊清新飘扬,鼎韵明显的陈味十足。酒体无甚差异,国尊像新酒喷薄刺激,鼎韵像年份酒沉稳浓郁。入口国尊轻灵,尾段上扬,略薄带点刺激,显得有些锐利。鼎韵三段没有明显起伏,非常平稳,非常温润,如武侠描述的高手,一拳打在他身上像打在棉花上一样。国尊的甜度是清甜,鼎韵是醇甜,有浓度,有厚度,这种甜度像水果中榴莲和菠萝蜜般的浓郁。 个人喜欢鼎韵多些,沉稳浓郁,喝完感觉心满意足。国尊喝完总有一些意犹未尽,论刺激感不如水晶剑,论厚度浓度,不如水井坊井台,隔靴挠痒的意思,一瓶解惑就行。
临近下班同事说有家川菜馆出品不错,要不要喝点。 于是从后备箱拿了一瓶井台,扫码一辆共享小电,欣然前往。 菜味道比较正,每人喝了三两五,不敢喝多,状态刚好可以骑小电回家,已经立秋,晚风凉爽,惬意。
宋河国尊对比双沟封坛2021 为什么把它俩搁一块对比,一:都是冷门小众酒,二:斤价差不多,三:都有不俗表现。 入口封坛2021浓郁,厚重,尾段窖香沉稳。国尊前段微爆,明快而又锐利,尾段上扬,全段有种轻灵的感觉。封坛2021像江南雨巷那种沉郁感。而国尊像阳光下的蝶舞,轻快活泼。封坛2021是下盘沉稳开碑裂石的降龙掌,国尊是飘逸的凌波微步。两者各有千秋。 国尊的这种轻灵感,让我想起白云边1979也有类似表现,虽然是不同香型,改天对比一下。
之前泡了点杨梅酒,大概泡了二十多天的样子,就装瓶储藏在冰箱。 今天初尝,觉得除了甜,虽然冰糖只是象征性的放了几颗,杨梅的香气很弱。两盒仙居杨梅,1.8升獭祭,出来这个效果,差评。 虽说万物皆可泡,个人感觉杨梅泡酒属于一加一小于二的效果。桑葚泡酒一加一等于二,只有梅子泡酒,才有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明年,只泡梅子。
初尝白云边1979 关于复杂香味的接受度,完全看个人喜好,比如兼香,芝麻香,馥郁香之类。个人完全接受不了酒鬼酒,不论紫坛还是内参,喝起来就是辣口,无福消受。 白云边1979是兼香型,尾缀1979是因为1979年白云边得了个白酒评比国家银质奖,以此为致。 闻香香气很淡,淡到什么程度呢,不像其它酒倒出来就酒香四溢,得鼓动鼻翼才能闻到若干香气。入口第一是清甜,这个甜十分纯净,没有杂质的那种。比如国窖1573的甜是蔗糖,白云边1979就是葡萄糖冰糖的那种甜。第二是柔,水井坊的柔是有点浓度有点厚度,1979的柔非常轻灵,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轻柔,没有一丝刺激感。 白云边1979百分之八十是接近浓香的,前段中段都是浓香的体验,尾段有些酱香的意思,这个酱香不是茅香那款,接近郎香,香气也很轻柔。 我个人的理解,它其实是浓香,尾段的酱味更像是窖味,只是窖味特别一点而已。
青花郎2012和2019 酱吧老哥江兄送了一瓶2012年的青花郎小酒给我,开了和2019年的青花郎对比一下,看看郎酒的瓶陈威力如何。 2012闻香陈味明显,入口平和圆润,尾段陈味凸显,三段平滑无起伏,意犹未尽的感觉。2019闻香清新,入口酒体挺拔强劲,在略带油脂感的加持下,犹如烈火烹油,又劲又爽。2019的郎香有点像清新花果香,2012的郎香像熟透的花果香,熟透的程度好比熟透的菠萝一样,再不吃就要烂了。 总结,2012青花郎的瓶陈没有往我喜好的方向发展,个人更接受2019的劲爽体现方式。现在的问题是之前兴致勃勃存的青花郎和红15,忽然间索然无味起来。
还有几天仙居杨梅就要过季了,赶紧买了点泡起来。 之前泡青梅,桑葚的时候,用的都是清香型白酒,这次尝试用米酒,家里还有一瓶1.8升的獭祭,拿来泡杨梅,这次吸取经验教训,冰糖象征性放了几颗,怕过于甜腻。 等一个月,静待时间的威力。
宋河鼎韵对比鸭溪窖典藏 首先,这两款都已停产,第二,都是2012年的酒。第三,都非常浓郁,这个浓郁是指味重,属于浓香中的浓香,不强劲,温和的很。 闻香鼎韵明显老熟,典藏反而清新些。入口鼎韵香甜柔,比水井坊还要柔和,甜是浓郁的甜,有着一种浓妆艳抹般的艳丽。典藏比鼎韵略刺激些,相比较而言,其实也柔和。尾段有个转折,是鸭溪窖特有的窖泥味上顶,有点邪,这个邪不是邪杂,是形容东邪黄药师的邪,是特立独行,别具一格的意思。这个邪是区别于甲子窖的,甲子窖其实比较妥协,为了迎合市场,偏离了鸭溪窖特有的风味。 这两款适合味重的老酒鬼,不适合追求刺激的老酒鬼,喝一瓶少一瓶,且喝且珍惜吧。
冰镇塔牌本美 天气渐热,黄酒冰镇一下别有风味。 本美是瓷瓶,手感细腻,瓶塞是软木塞,要用红酒开瓶器才能打开。 本美没有添加焦糖色,倒入杯中呈浅琥珀色。闻香类似巧克力坚果味,入口香气喷薄而出,但收的很快,还在期待中后段的时候,已经没有了。本美是半干型黄酒,甜度和酸度非常均衡,两者都不冒头,不刻意去品尝的话,基本不会有感觉。 喝几杯后,感觉白酒的醉意是在脸部和脑部的,黄酒的醉意是在后脑勺部,钝钝的,想被打了一闷棍。
一个多月前泡了桑葚酒,酱吧老哥建议不宜久泡,个把月就行,今天倒出来装瓶尝尝。 香,甜,醇,柔。果味往浓腻方向,没有梅子的清爽挺拔,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有点奶油的感觉。唯一的遗憾是冰糖略放多了些,偏甜。下次再泡象征性放点就行,桑葚本身有甜度。
丹泉30对比国台15 2020年的时候,开广告公司的朋友代理了国台,送我两瓶国台15,心里嘀咕觉得是神酒,他还和我科普了一下国台酒,当时就耳边风刮过没啥印象,就放在办公室柜子里。 后来同事出差过来看我,随手拿去饭店喝了一瓶,光顾着说话,酒味是啥,全然没有留意,唯一的印象瓶子挺好看挺扎实的。 还剩一瓶今天开了和江兄寄来的丹泉30对比一下。闻香丹泉30要清新干净,有点青草的香味。国台15要浓郁略浑浊,有点烂水果味道。入口后丹泉30清新明快,尾段上扬。国台15明显浓郁,但中尾段始终贯穿着一种类似水果腐败的气息,特别是尾段收口时,那股腐败的味道挥之不去,令人很不愉悦。不知这种味道是否传说中的邪杂味,或者是我个人的喜好问题。 之前看文章介绍香水,说越香的东西成分越纯净单一,成分复杂的东西大体是臭的,成分越复杂味道越臭,不知道酱香酒是否也是这个道理,所谓邪杂味是否是成分复杂带来的。
干枣味的比拼 前几天喝衡水老白干古法20的时候,感觉非常哇塞,特别是那股干枣香味。同样有干枣香味的还有宝丰G1978和宝丰酒海原浆,今天对比一下哪个更香。 宝丰G1979是63度,老白干古法20是67度,宝丰酒海原浆是75度,喝这三款酒,都不敢点烟,怕嘴巴直接喷火出来。同时也怀疑是不是要60度以上才有这股干枣味。 先对比G1979和古法20,妈耶,货比货得扔啊,G1979完全碾压古法20,之前对古法20的好感和赞美瞬间被打的粉碎。G1979前段柔和,中段爆发,尾段悠长,酒体纯净挺拔,古法20相比之下显得味短浑浊。G1979的干枣味像是阳光下晒的干枣,香味爽朗明快。古法20的干枣味像阴雨天地下室箱子里翻出来的干枣,香味有点含糊晦涩。最后是宝丰酒海原浆,这个基本就是G1979的升级版,干枣香味浓郁甜蜜,无以伦比。 说结论吧,干枣香如果古法20和G1979是形似,那么酒海原浆就是神似,更加传神。
衡水老白干古法20 据江湖传闻,衡水老白干原来是清香型,每次评比都输给汾酒,一气之下退出清香门派,开宗立派,自创老白干香型门派,关起门来自己做大王,颇有阿Q的精神胜利法。 古法20入口直接的感受是清香型,特点明显,第一是柔,绵绵不绝的柔,和浓郁强劲一点都不搭边。那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风化雨般的柔和。以至于我去门口把媳妇丢出去的盒子捡回来再度确认一下是否酒精度67度。 第二是中尾段气化感强,从口腔到鼻腔,充满一种干枣蜜枣的香气,这种枣味芳香迷人,令人欲罢不能,总想再喝一口去捕捉那丝香气。67度的酒不能大口,大口会刺激食道和胃的黏膜。嘬一小口,像含巧克力一样用唾液慢慢含化,让香气慢慢散发。这股蜜枣香我在宝丰G1979,酒海原浆上也有体会,改天对比试试。 每个人对各种酒GET的点位不同,古法20深深打动我了,愉悦感超强。
水井坊井台对比古井贡1963 先说相同点,两者入口都是香,甜。 1963的酒质体现出纯净,就是杂质比较少的那种纯净。微爆,明快而又锐利。井台的柔,相比起来略显浑浊,有点像说话含糊其辞的感觉,像相片略微失焦的感觉。对比喝,才能体会到1963的酒质胜出一筹,大致如此。
金门高粱酒对比牛栏山魁盛号 做了一下功课,原来手头这两瓶金门高粱酒,俗称白金龙。前几天喝的时候,第一感觉和二锅头相似。 今天拿牛栏山二锅头的魁盛号对比一下。不论闻香还是入口,白金龙确实浓郁,入口粗旷奔放,前中后三段区分不明显,像个魁梧汉子一样,没腰身。反倒是魁盛号入口细腻紧致,相比之下有那么一丝高级感,白金龙有点粗野。 当然,白金龙的年份有15年了,入口温和不冲,不论细腻也罢,粗野也罢,那个是酒质的区分。
试试桑葚泡酒 昨天随口说起想泡点桑葚酒,今天早上媳妇出门买菜就买回来了。我起床一看桑葚已经洗干净沥干水份晾着呢。 小时候不会爬树,每到夏天桑葚挂果,只能在树下干瞪眼。熟透的掉地上,会有蚂蚁来搬走。 想找个大瓶的獭祭来泡,翻找半天没找到,就先拿一瓶宝丰的青出于蓝试试水吧,第一次泡桑葚,不敢泡多,实验成功再加量。
解惑金门高粱酒 家里有两瓶2008年的金门高粱酒,2009年春节朋友送的,一直放在存放棉被的柜子里。以前不喝酒,所以存的住,一存15年。 今天媳妇不想做菜,说请我吃个酸菜鱼吧,我觉得酸菜鱼比较清淡,要不拿瓶金门高粱酒去尝尝。 包装比较简单,就一个手提袋里一个纸盒,纸盒装两个光瓶高粱酒,瓶子是透明玻璃的,能感受到酒液轻微发黄。入口第一感觉:不就是二锅头那味吗!和之前喝的魁盛号红星高照一个味道,不过金门高粱酒的味道相当浓郁,那种陈味不论闻香还是入口,始终挥之不去。15年的时间沉淀,已经没有丝毫刺激感了,柔和微甜。之前对这款酒期望值不大,所以一直没有开瓶解惑的欲望。今天心血来潮,整体超出我预期很多,改天和魁盛号对比一下,那种年份酒的味道两者有相似之处。
成品青梅酒对比自泡青梅酒 人到中年,终于活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 去年第一次泡青梅酒,在酱吧的几个帖子里略微做了下攻略,没有经验值,不敢泡多,就用2瓶宝丰陈酿30泡了两斤。梅子选了福建的,外加了一部分胭脂梅。特别注意了忌油,其它的梅子冰糖比例随性凭感觉。梅子没有去核没有去蒂,无它,懒。 忽忽一年,今年把它倒出来分装在两个玻璃瓶,颜色略深,是否和用了黄冰糖有关。 和成品的青梅酒梅知夏做个对比。成品青梅酒就一个字:甜。梅子香气弱。甜度大于酸度,可能商品考虑更多的受众群体,特意往甜度上跑。自泡酒酸度大于甜度,不腻爽口,误打误撞没有偏甜。成品青梅酒基酒原因吧,略燥。自泡酒三段平和,尾段胭脂梅的香气从鼻孔喷出,芳香浓郁,那时初夏的味道啊。 个人心得,基酒很重要,适当用好点的基酒,一加一会大于二。好不好喝基酒占比百分之七十以上,技术啥的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全兴熊猫对比水井坊典藏 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跌倒不算失败,爬不起来才算。 资本的介入,水井坊和全兴分家,一个走中高端一个走中低端,曾经的老八大全兴影响力渐弱。 全兴之前出了一款熊猫,绿色竹筒型的瓶子,看着像神酒。今天和水井坊的典藏对比一下。入口第一感觉就是同门同宗,熊猫的酒体明显要老熟浓郁,温和几乎没有刺激感,反倒典藏酒体挺拔,有点微爆。话说熊猫年份老酒比例肯定高于典藏,但没有给我带来过多愉悦感的原因是熊猫的窖泥味,这股窖泥味过于浓郁霸道,不论闻香还是入口后的中后段回味,熊猫的窖泥味太强烈,而且有点馊泔水的味道,或者说是下水道的怪味,每喝一口都挥之不去,对比之下典藏反而显得小清新。 平心而论,熊猫的酒质胜出典藏半筹,猜想是不是当时调制这款产品的时候有点用力过猛,大力没有出奇迹,反倒弄了这么个味。当然,窖泥味的浓淡,每个人的喜好程度不同,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宋河鼎韵对比贾湖酒海 河南是白酒消费大省,本省也有不少白酒品牌,有五朵金花和五朵银花,不乏好酒,不知是品牌营销还是企业管理问题,日渐颓势,令人扼腕。 杨老师寄了贾湖的酒海给我品尝,和宋河鼎韵对比一下,豫酒对豫酒。 其实两款酒香型不同,宋河鼎韵是浓香,贾湖酒海是兼香。贾湖入口非常意外非常惊喜,甜蜜无比,这个香说不上来,和我之前喝过酒的酒香不同,别具一格。无法形容的香,一定要说,那就是异香扑鼻。和鼎韵不太一样,鼎韵的甜是冰糖甜,贾湖的甜尾段有芝麻香,有点妖艳的感觉。家里有一品景芝20,这个芝麻味要浓郁很多,有点腻,贾湖的芝麻味一闪而过。贾湖66度一点都感觉不出来,像56度,比53度的宋河略上扬,没有丝毫侵略感。 贾湖酒海如果日常喝感觉香气过于妖艳,个人感觉喝完其它酒,然后来两口,绝对惊艳绝对提神醒脑。
红花郎15对比丹泉30 酱吧老友姜兄寄来小瓶丹泉30给我解惑。手头没有合适的酱酒对比,就用红花郎15吧。 香型不一样,一个是郎香,一个是茅香。郎15清新,花果香,三段均衡,尾段上扬。丹泉30浓郁,尾段较短,意外的是口腔味尽了,鼻腔呼出一股茅香味,有被偷袭的感觉。两者风格不同,各有千秋。郎15是2019年的,和2021年丹泉30相比,略显单薄。 大致如此,改天用国台15和丹泉30比较一下。
解惑宋河鼎韵 这货才十年光景,好显老,手提袋是类似牛皮纸的材质,都开胶了,拎出去怕半路扑通酒盒子掉地上。 盒子也老旧,有点霉斑,有一圈金腰带,盒子的纸皮也弱不禁风,一碰就裂。 瓶子略有些颜值,像个四角的鼎。 入口两个感觉,第一感觉是甜,柔,甜度比国窖1573还胜出一筹,国窖是清甜,鼎韵是浓甜。十年的酒是真柔和,除了入口一瞬窖香粮香浓郁,略有上顶,后面就一马平川,平静平淡的有点像智慧舍得,喜欢水晶剑那般刺激的可能不喜。尾韵略短,嘎然而止的感觉,有些遗憾。 第二感觉是艳,十分艳丽,我只能用艳丽两字来形容,实在找不出其它词汇,这个是在其它浓香酒上从来没有的体会。又浓又艳,浓妆艳抹,甚至有点腻歪,特别的印象深刻。 实在想不出拿哪款酒和它对比,改天想到了再来横向比较吧。
宝丰78度原浆对比75度酒海 你是当年最烈的酒,而我也是认真的醉过。 杨老师寄了宝丰78度原浆给我品尝,顺便对比上次的75度酒海,这两款非常小众,不算酒评,当作是记录吧。 这么高的酒精度,装在瓶子里,几乎就是燃烧瓶。 其实入口,柔和程度和53度相差无几。两款都是好酒,原浆78度有点生涩泠冽,风格靠近G1979,酒海75度的更加老熟。 感觉这两款是一样的酒质,只是时间的差异而已。如果用浓郁强劲来衡量,原浆78更靠近天平的强劲那一端,酒海75则靠近天平的浓郁那一端。原浆78略显毛刺而挺拔,酒海75圆润无比,中段开始的甜蜜感令口舌生津呀。 在酒海75上可以感受到时间加持的威力,那是时光的味道啊!
宝丰G1979对比宝丰酒海原浆 世间最好的默契,并非有人懂你的言外之意,而是有人懂你的如鲠在喉。 杨老师寄了2两宝丰酒海原浆给我品尝,今天德邦快递放在小区超市,下班路过拿回家,和G1979对比一下。 酒海原浆是75度的,入口就有浓浓的干枣香味,满口生香那种,十分柔和,感觉像65度,不像75度,估计陈酒比例非常大。 G1979是63度,入口反而泠冽些,中后段有干枣香,比酒海的枣香要淡,酒体强劲挺拔,入喉的刺激度要比酒海高,尾端更悠长,有点顶上颚。 个人更喜欢酒海原浆,那股浓郁的干枣香味太迷人了,挥之不去啊。
伊力特蓝王对比八代普五 很多人不知道,我们犁的土都是星尘,随风四处飘散;而在一杯雨水中,我们饮下了宇宙。 蓝王的那瓶调味小酒已倒入瓶中,混合后和八代普五做个对比。 入口蓝王略浓郁,味短。普五要清澈强劲,三段均衡挺拔,酒体明显好于蓝王。看来,塞外五粮液只是在塞外,,和真正的五粮液差了一个等级。
伊力特蓝王对比水井坊典藏 考试时一直在看手表,因为大家都说,时间会给你答案。 论包装,伊力特蓝王诚意满满啊,金属的盒子好大一盒,打开里面还有一个鸡缸杯,一罐高度小酒,小酒的瓶子无比细腻。 蓝王的瓶子机关两重,第一重是个金属扣,杠杆原理就打开。第二重花点力气,用钳子卡住瓶塞螺纹,先旋松,再向上拔出,啵一声,内外有个气压差,外面空气进去后再插拔就比较丝滑了。 拿瓶水井坊典藏来对比吧。 蓝王入口纯净,清甜,妥妥的小甜水啊,高度小酒喝了两口,除了度数高,真还没有喝出有啥差别。水井坊典藏的中尾段要浓郁些,特别是尾端的窖泥香味回味无穷。论酒质,蓝王和典藏是同一级别的,只是风格差异而已。 伊力特号称塞外五粮液,把小酒掺入大瓶,改天和八代五粮液对比一下,看看差距如何。
CDF汾酒小批量对比牛栏山魁胜号,红星高照 我知道有更多的选择,但我没有更多的钱。 这三款清香型都有一定的年份酒比例,这两天分别对比一下。 汾酒小批量瓶颈上的金箍圈,不是一次性破坏的,可以打开反复使用,有点意思。 汾酒小批量和魁胜号对比,小批量入口有点上扬,魁胜号要沉稳,魁胜号的年份酒比例明显要高,表现的醇厚平静,小批量要燥一些。整体上魁胜号胜出小批量一筹。 红星高照和小批量对比,入口居然红星还要上扬一些,看来,小批量的年份酒比例反而高些。但红星的中段以及尾韵要悠长而去富有变化,小批量除了浓郁之外中尾段乏善可陈。红星的酒体纯净,因为纯净,中尾段的变化体现的更加清晰。比喻一下,红星是水晶玻璃,小批量是毛玻璃,小批量略显浑浊,胜在诚意,年份酒比例高些。整体而言,红星高照胜出小批量半筹。
CDF汾酒小批量对比魁胜号,红星高照 我知道有更多的选择,但我没有更多的钱 这三款清香型都有一定的年份酒比例,这两天分别对比一下。 汾酒小批量瓶颈上的金箍圈,不是一次性破坏的,可以打开反复使用,有点意思。 汾酒小批量和魁胜号对比,小批量入口有点上扬,魁胜号要沉稳,魁胜号的年份酒比例明显要高,表现的醇厚平静,小批量要燥一些。整体上魁胜号胜出小批量一筹。 红星高照和小批量对比,入口居然红星还要上扬一些,看来,小批量的年份酒比例反而高些。但红星的中段以及尾韵要悠长而去富有变化,小批量除了浓郁之外中尾段乏善可陈。红星的酒体纯净,因为纯净,中尾段的变化体现的更加清晰。比喻一下,红星是水晶玻璃,小批量是毛玻璃,小批量略显浑浊,胜在诚意,年份酒比例高些。整体而言,红星高照胜出小批量半筹。
汾青花20对比CDF汾酒小批量 就像所谓长相厮守,就是得有长相,才能厮守。CDF汾酒小批量的瓶子有点好看,特别是那个水晶头。 小批量据说是CDF的定制酒,和青花20做个对比吧,看看差异在哪里。 青花20是典型的汾酒风格,一清到底,入口那股豌豆清香或者面粉气息特别明显,三段均衡。小批量入口浓郁很多,陈味足,应该调整的时候年份基酒的比例相对青花20要高。因为前段的浓郁,导致中后段显得弱些。 小批量和青花20相比,个人觉得是一个品质,只是风格差异而已。小批量的诚意体现在年份基酒的比例,如果喜欢陈味足的话是个不错的选择。说起陈味,印象深刻的是牛栏山的魁胜号,入口那个感觉和小批量非常相似,改天对比一下。
汾青花20对比CDF汾酒小批量 就像所谓长相厮守,就是得有长相,才能厮守。CDF汾酒小批量的瓶子有点好看,特别是那个水晶头。 小批量据说是CDF的定制酒,和青花20做个对比吧,看看差异在哪里。 青花20是典型的汾酒风格,一清到底,入口那股豌豆清香或者面粉气息特别明显,三段均衡。小批量入口浓郁很多,陈味足,应该调整的时候年份基酒的比例相对青花20要高。因为前段的浓郁,导致中后段显得弱些。 小批量和青花20相比,个人觉得是一个品质,只是风格差异而已。小批量的诚意体现在年份基酒的比例,如果喜欢陈味足的话是个不错的选择。说起陈味,印象深刻的是牛栏山的魁胜号,入口那个感觉和小批量非常相似,改天对比一下。
水井坊井台对比鸭溪窖典藏 原来都说要做时间的朋友,后来都成为了时间的炮灰。 鸭溪窖典藏外盒胸口挂着一块免死金牌,时间长了,四个角上胶水老化,牌子脱落是常态。盒中还有一标签,那句酒中美人鸭溪窖的广告词,不知现在还用否。 之前感受和水井坊井台有相似度,今天来对比一下。井台是750ML的,放一起显得高大威猛很多。 入口对比先说相同点:香,甜,柔。闻香典藏浓郁内敛,井台清澈张扬些。入口典藏表现的内敛有点往后缩的感觉,井台张扬有点往前顶,比喻:典藏像含块巧克力,粘在舌头融化慢慢散发,井台像超凉薄荷,入口劲道就顶上颚,从鼻孔喷薄欲出。 两者伯仲之间,井台21年的酒,略显青涩。
鸭溪窖典藏对比水井坊井台 原来都说要做时间的朋友,后来都成为了时间的炮灰。 鸭溪窖典藏外盒胸口挂着一块免死金牌,时间长了,四个角上胶水老化,牌子脱落是常态。盒中还有一标签,那句酒中美人鸭溪窖的广告词,不知现在还用否。 之前感受和水井坊井台有相似度,今天来对比一下。井台是750ML的,放一起显得高大威猛很多。 入口对比先说相同点:香,甜,柔。闻香典藏浓郁内敛,井台清澈张扬些。入口典藏表现的内敛有点往后缩的感觉,井台张扬有点往前顶,比喻:典藏像含块巧克力,粘在舌头融化慢慢散发,井台像超凉薄荷,入口劲道就顶上颚,从鼻孔喷薄欲出。 两者伯仲之间,井台21年的酒,略显青涩。
鸭溪窖典藏对比甲子窖 这段时间,朋友们问我有什么缺点,我说自己“缺点钱”。 鸭溪窖典藏是个老鸭子,已经停产了。好像最后一批是2014年的,手头这瓶是2012年,有十年光景了。 参照物是老款甲子窖,其实新甲子窖更适合对比,典藏和新甲子窖都是52度,老甲子窖是62度,但老甲子窖和典藏的瓶子一个色系,比较应景。 典藏入口非常非常温和,用了两个非常,可想而之温和的程度,十年的时光在瓶中沉淀,没有一丝火气,口感微甜,收口有窖泥香,所谓的鸭子味,个人能接受。甲子窖入口有点爆,直顶上颚,吞咽食道到胃部一线热流,毕竟62度,酒体甲子窖好过典藏,典藏有点糊,甲子窖清冽。打个比喻:典藏像个嘟囔不清的老好人,甲子窖是霸道总裁,这个霸道又是温柔的霸道。 典藏的温和,不知不觉让我多喝了一杯,还是有点后劲。如果说还有那款浓香和它类似,印象中水井坊的井台,改天再对比一下。
鸭溪窖典藏对比甲子窖 这段时间,朋友们问我有什么缺点,我说自己“缺点钱”。 鸭溪窖典藏是个老鸭子,已经停产了。好像最后一批是2014年的,手头这瓶是2012年,有十年光景了。 参照物是老款甲子窖,其实新甲子窖更适合对比,典藏和新甲子窖都是52度,老甲子窖是62度,但老甲子窖和典藏的瓶子一个色系,比较应景。 典藏入口非常非常温和,用了两个非常,可想而之温和的程度,十年的时光在瓶中沉淀,没有一丝火气,口感微甜,收口有窖泥香,所谓的鸭子味,个人能接受。甲子窖入口有点爆,直顶上颚,吞咽食道到胃部一线热流,毕竟62度,酒体甲子窖好过典藏,典藏有点糊,甲子窖清冽。打个比喻:典藏像个嘟囔不清的老好人,甲子窖是霸道总裁,这个霸道又是温柔的霸道。 典藏的温和,不知不觉让我多喝了一杯,还是有点后劲。如果说还有那款浓香和它类似,印象中水井坊的井台,改天再对比一下。
茅台1935对比红花郎15 之前看茅台1935的品酒帖,有人回复说这货连红花郎15都比不上,不由心存疑惑,这货难道是阿斗,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 妻弟听姐姐讲姐夫每天喝二两老酒,直接发了一箱茅台1935给我。今天开箱开瓶,和红15对比一下。 闻香1935茅香浓郁,红15淡雅些,略带酒精味冲鼻。入口1935酒体厚实强劲,收口快,尾短。红15清淡,起伏不大。 整体讲1935胜出红15半筹,略逊青花郎,青花郎胜在油脂感细腻度,1935略粗。 至于值不值,有人买高配大众高尔夫,有人买低配宝马1系,存在即合理。独酌喝红15性价比高,请客1935有面,大致如此。
红15对比水墨磁州 给女朋友买口红,一定要买最好的,毕竟她是外用,你是内服。 买过一箱水墨磁州,堆在书房容易翻到的地方,今天开箱拿一瓶出来和红15对比。 闻香也罢,入口也罢,酱味就一个字:正。如果三个字:非常正。如果是四个字:堂堂正正。没有不适的邪杂味。 和红15的区别在于,入口水墨磁州略冲,有些许清涩,估计酒比较新。酒体和红15相比略薄,尾段也比红15短。这些都是比较苛刻的挑剔,其实,水墨磁州是令人惊喜意外的一款,有红15百分之七十五的功力,但是,价格却是红15的百分之四十。 这是一款性价比极高的酱酒啊。
甲子窖62度对比五粮液八代 鸭溪窖的甲子窖,有两个版本,一个是62度一个是52度,目前那款黑瓶子的52度是市场上鸭子的主流产品。62度的产品已经停产了。 52度甲子窖是国标,62度甲子窖是地理标。贴吧关于62度甲子窖的评论只言片语,无法一窥全豹,印象最深的说可以和五粮液一比高下。 62度甲子窖二手市场很少见,网店的价格有点飘。感觉开瓶拿水井坊典藏或者珍剑这些中不拉球的对比,会不会体现不出它的水平,干脆开一瓶八代舞娘,决一雌雄。 从盒子到瓶子,62度甲子窖和52度的还是有肉眼可见的差别,62度的瓶子更像鸭子其它产品线,比如典藏,多彩等。 和八代舞娘对比,入口非常相似,中后段的爆发和收尾也是异曲同工。要说区别,舞娘的中后段偏清澈,甲子窖偏浓郁,酒体明显甲子窖老酒比例要高,舞娘略薄,甲子窖要厚重。两者如两个武林高手,舞娘轻灵有余而沉稳不足,甲子窖是沉稳有余而轻灵不足。据说两者都是跑窖工艺,甲子窖比舞娘少了玉米还有啥原料,记不清了,说是那两款原料可以提升酒的清香。 总结一下吧,62度的甲子窖更像舞娘的年份酒,20年的基酒让62度的酒精度还是温和文雅,整体表现个人感觉比舞娘八代略胜半筹。
舞娘八代对比鸭溪窖62度甲子窖 我很喜欢秋天,跟暗恋一样,早晚都会凉。 鸭溪窖的甲子窖,有两个版本,一个是62度一个是52度,目前那款黑瓶子的52度是市场上鸭子的主流产品。62度的产品已经停产了。 52度甲子窖是国标,62度甲子窖是地理标。贴吧关于62度甲子窖的评论只言片语,无法一窥全豹,印象最深的说可以和五粮液一比高下。 62度甲子窖二手市场很少见,网店的价格有点飘。感觉开瓶拿水井坊典藏或者珍剑这些中不拉球的对比,会不会体现不出它的水平,干脆开一瓶八代舞娘,决一雌雄。 从盒子到瓶子,62度甲子窖和52度的还是有肉眼可见的差别,62度的瓶子更像鸭子其它产品线,比如典藏,多彩等。 和八代舞娘对比,入口非常相似,中后段的爆发和收尾也是异曲同工。要说区别,舞娘的中后段偏清澈,甲子窖偏浓郁,酒体明显甲子窖老酒比例要高,舞娘略薄,甲子窖要厚重。两者如两个武林高手,舞娘轻灵有余而沉稳不足,甲子窖是沉稳有余而轻灵不足。据说两者都是跑窖工艺,甲子窖比舞娘少了玉米还有啥原料,记不清了,说是那两款原料可以提升酒的清香。 总结一下吧,62度的甲子窖更像舞娘的年份酒,20年的基酒让62度的酒精度还是温和文雅,整体表现个人感觉比舞娘八代略胜半筹。
水晶舍得2012对比智慧藏品10年 酱吧经常讲:不为年份买单。 看到这个2012年的水晶舍得穿着黄马褂,一路火花带闪电,牛皮的不要不要的,我给整破防了,买了两个解惑,看看内在和外表是否一致。 水晶舍得的调整是六年基酒,2012年2月的酒,到今年2022年有十年瓶陈了,和智慧藏品10年对比一下,算是跨级PK,因为它们中间还隔了一个八年的产品。 入口直觉酒质是一样的,是否十年前舍得的酒质要好,现在是否有降质的嫌疑。虽然瓶陈10年,但水晶舍得的口感略爆一些,味段入喉有轻微炙热感,智慧藏品10年沉稳些,尾段窖泥味浓郁些,基酒的年份差异还是能清晰的感知。 当然,水晶舍得2012毕竟跨级对比,实际口感差异最多差半筹,原因百分之九十是之前的酒质不差,百分之十是十年的瓶陈。 大致如此,打完收工。
水晶舍得2012对比舍得智慧藏品10年 吧里经常讲:不为年份买单。 看到这个2012年的水晶舍得穿着黄马褂,一路火花带闪电,牛皮的不要不要的,我给整破防了,买了两个解惑,看看内在和外表是否一致。 水晶舍得的调整是六年基酒,2012年2月的酒,到今年2022年有十年瓶陈了,和智慧藏品10年对比一下,算是跨级PK,因为它们中间还隔了一个八年的产品。 入口直觉酒质是一样的,是否十年前舍得的酒质要好,现在是否有降质的嫌疑。虽然瓶陈10年,但水晶舍得的口感略爆一些,味段入喉有轻微炙热感,智慧藏品10年沉稳些,尾段窖泥味浓郁些,基酒的年份差异还是能清晰的感知。 当然,水晶舍得2012毕竟跨级对比,实际口感差异最多差半筹,原因百分之九十是之前的酒质不差,百分之十是十年的瓶陈。 大致如此,打完收工。
水井坊典藏对比舍得10年 喝完酒打车回家 我问师傅 什么是爱情 师傅说 吐车上两百 最近买了点舍得,觉得瓶子有点好看。 今天先开瓶舍得10年,和水井坊典藏对比一下,有比较才能有更好的区分。 首先价格接近,入口的前段惊人的相似,如果凭入口那个口感,几乎会认为是同一种酒。 中后段的差异在于舍得10年整体非常平和,温吞吞的,不紧不慢,没有起伏,和鸭溪窖的甲子窖一个类型,有种味短的感觉。典藏中段有点微爆,尾段两者都有窖泥味的冲击,但典藏的冲击力强大直顶上颚,有些上扬。 两款酒个人更喜欢典藏些,典藏表现的跌宕起伏,而舍得10年总觉得刚开始就结束了,味短的有些意犹未尽。当然,舍得10年更加内敛,虽然两款酒都有年份酒在内调制,我觉得舍得的年份酒比例高过典藏。
水井坊井台CDF版对比国内版 今天媳妇儿买了梭子蟹烧了几个菜,我开瓶国内版的井台对比一下之前开的CDF版井台。 CDF版井台的外盒非常容易打开,两边三个卡子一拔就行,国内版的要按进去破坏后才能打开。 打开后国内版瓶子的底部图案是黄色的,CDF版瓶子底部图案是白色的,这个是肉眼可见的差别。 各倒一杯,闻香及入口对比,酒质是一模一样的,如果说差别吧,CDF版本的入口要稍微刺激一下,比国内版有点凛冽感这么描述会比较容易理解。CDF版的像新一年的酒,国内版像瓶陈了三五年的酒,大致就这点差异,其它的基本一致。
水井坊井台CDF版对比国内版 今天媳妇儿买了梭子蟹烧了几个菜,我开瓶国内版的井台对比一下之前开的CDF版井台。 CDF版井台的外盒非常容易打开,两边三个卡子一拔就行,国内版的要按进去破坏后才能打开。 打开后国内版瓶子的底部图案是黄色的,CDF版瓶子底部图案是白色的,这个是肉眼可见的差别。 各倒一杯,闻香及入口对比,酒质是一模一样的,如果说差别吧,CDF版本的入口要稍微刺激一下,比国内版有点凛冽感这么描述会比较容易理解。CDF版的像新一年的酒,国内版像瓶陈了三五年的酒,大致就这点差异,其它的基本一致。
水晶剑500版本对比558版本 你呀,别再关心灵魂了,那是神明的大事。你所能做的,是些小事情,诸如热爱时间,思念母亲,静悄悄地做人,像早晨一样清白。 前些日子看到有老哥在问水晶剑500ML和558ML有区别吗,手头刚好有558版本的一箱多一瓶,500版本的有喝剩的半瓶,酒是拿来开瓶喝的,晚饭把那瓶558直接开了对比。 据说558是商超版,500是线上版,不知道这个表述是否正确。 各倒一杯,左一口右一口,或先喝一口500,再喝一口558,或先喝一口558,再喝一口500,反复对比后,我可以负责任的说,这两货,确定,肯定,是一模一样的,完全没有差别。 如果价格一样的话,商超版558更实惠,毕竟可以多喝一两酒。
上周在当当买了几本书,周五就到了,昨天朋友聚会,今天下午午睡后打开柴静的(看见),一直看到晚饭时间,看了三分之二的样子。 看的喉咙部分一直憋着难受,媳妇儿叫吃晚饭的时候,觉得开瓶酱酒吧,让重味的酒精浇一下胸中的块垒。 书房有瓶红花郎15,放着够得着的地方,不用去箱子里找,就它了。 入口酱香浓郁,四年多的瓶陈,比新酒柔和很多,所谓的郎酸也弱很多,和青花郎相比,入口明显的水感,青花郎要粘稠油脂感强。 2018年的红15,记得是2019年双十一的时候,不想熬夜,肉价买了两箱,那个时候,还没有疫情,一切还那么美好。
水井坊典藏对比甲子窖 甲子窖属于鸭溪窖里鸭味非常弱的一款,如果混在川派浓香队伍里,基本很难发现。 昨晚喝水井坊典藏的时候,觉得典藏的整体感觉和甲子窖很像,今天直接莱对比一下。 闻香甲子窖浓郁些,典藏清新有点冲鼻子。入口甲子窖温和,典藏反而有点爆,中尾段甲子窖比较平和收的也快,典藏持续的时间略长。 甲子窖像个温和敦厚的中年人,没啥脾气,喜欢入口/爆香的估计嫌它不够刺激,典藏虽然温和,倒有些脾气,两者非常相似,难分高下。 甲子窖的小酒版之前喝的时候,感觉和正装相比,略重略辛辣些,不知是否心情或者身体状态的原因,还是酒批次的缘故。
宝丰G1979对比酒海70度 有人看海,有人被爱,有人喝酒到现在。 两年多来,喝了好几款清香型酒,要说一清到底,印象最深还是宝丰,真心纯粹。 刚入手酒海70度,开瓶和G1979对比一下。入口G1979要淡雅,酒海70度要浓郁暴烈些,除此之外,我喝不出其它差异,毕竟G1979是63度,酒海要70度。酒是好酒,这两款算是宝丰的天花板了。比喻一下吧,G1979是年轻时的吴彦祖,酒海70度是中年蓄了大胡子的吴彦祖。 酒海70度就像你小时候隔壁的胡子叔叔,见面老拿胡子渣渣轻轻扎你,但是他善良温和和隔壁穿白衬衣读高中的G1979是一样的。 我甚至疑惑G1979是否是用一部分酒海70度调制的。
二锅头:魁胜号对比红星高照 之前偶尔看到红星二锅头的红星高照宗师广告画,白玉无瑕的瓶身上一颗亮眼的红星,颜值简直一等一。就像所谓长相厮守,就是得有长相,才能厮守。于是买了一瓶厮守厮守。 前几天讲魁胜号的时候,有个酱吧老哥问起和红星高照对比如何,今个儿媳妇儿烧了六个菜,开瓶品尝说道说道。 盒子四个扣子,轻轻一拉就出来了,和魁胜号的盒子一个德行。瓶子拿在手上有点轻微的失望,质感和广告图片的不能比,看来还是P图P的厉害。 既然都叫二锅头,就把魁胜号拿出来吧,各倒一杯。有点二锅头何苦为难二锅头的意思。 闻香红星高照要冲一些,魁胜号柔和。入口对比,两个酒体酒质极度相似,甚至可以说是一样的。只是红星高照的新酒比例高,而魁胜号的老酒比例高,就像一个模具里刻出来的两枚硬币,一枚刚刻出来,一枚已经有岁月的痕迹。 红星高照入口明亮而劲爆,魁胜号明显沉稳,收口因为陈味醇厚有点酱香的感觉。用个类似的比较就有点像水晶剑和珍剑入口的差异,当然,水晶剑和珍剑相差一个档次,红星高照和魁胜号的差异没有那么大。 可见,魁胜号的老酒成分高,真的是诚意满满,两款二锅头价格差不多,这次我站魁胜号啦。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