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陵人 竟陵人
关注数: 13 粉丝数: 2 发帖数: 601 关注贴吧数: 1
都又这样搞.房价不涨名字可以倒过来写. 武汉投4千余亿进行城建 大武汉复兴阵痛隐忧 据《武汉市“城建攻坚”五年行动计划》,计划到2016年,共投入4217.66亿元,在2016年建成中部第一、国内一流的城建基础设施,主要指标赶超现在的广州。 部分参与武汉交通规划的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目前大规模城建,是为补历史欠账,其中以交通建设为主。而大规模城建使武汉进入交通“阵痛期”,而资金问题亦渐显。 武汉“大工地” 数据显示,2012年武汉共有大小工地6000余个,受到国内外媒体报道。今年初,武汉市宣布,工地总数将首次超过1万。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汉分院城市管理研究所所长胡润洲表示,目前是在抢时间,只要有能力,就尽量开工。武汉市做地铁项目的前期工作,与广州同步,都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但后期并未受到重视,建设逐渐落后。1996年,他曾负责带头做过武汉地铁重大项目研究,但直到2012年武汉市开通第一条地铁。 地铁建设只是武汉城建“补课”的内容之一。近几年,武汉在城建上的“大手笔”颇为瞩目,2012年,武汉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647亿元,7成用于修路建桥;2013年,武汉城建计划投资规模为713.47亿,开工建设6条地铁以及杨泗港长江大桥,未来还将正式启动园博园建设。 今年5月,武汉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方面再次升级。武汉市通过《武汉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明确打造“中国 中部国际交通枢纽”,重点是在江夏区建立第二机场,主打货运,同时扩建天河机场;另外在汉阳建立武汉的第四个火车站。 “补课”复兴大武汉 追溯历史,武汉市在基建的大投入有着内在动因。武汉城区面积大,近代以来,敢在地名上冠以“大”字的地方,除了上海,只有武汉。改革开放前的很多年里,武汉也只是落后于京津沪。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沿海的一批新兴城市崛起,武汉开始逐渐落后于发展的步伐。“武汉复兴”,成为近些年历任武汉市委书记、市长们,在各种场合都强调的重点。 目前,武汉离建设“大武汉、国家中心城市”还有多远?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本涌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还有很远,各方面都有差距,首先就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武汉市历史欠账较多,90年代到2000年之间 ,一线城市开始花大力气做城建,而武汉市从2007年左右才开始大规模抓城建。目前北上广完成城市规划中的快速路,占到百分之八九十,而武汉刚到60%左右。 大规模城建背后,“满城挖”的争议一直未平息。武汉市社科院副院长吴永保则认为,武汉城建目前的建设,不是太多太快,而是太少太慢,近几年应该还会进一步增加建设,目前武汉的城建,特别是在交通方面,已远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更不符合国家级中心城市的定位。外地投资者过来,看投资环境,首先看到的是交通。 城建阵痛隐忧 在“复兴大武汉”的口号上街的同时,武汉也和诸多城建大跃进的中西部城市一样,进入城建阵痛期。 “欢迎在下雨时,到武汉看海”成为近两年坊间广传的段子。胡润洲提出,这些现象和大规模城建以及不规范的施工管理,有直接关系。此外大规模城建对武汉的未来或产生持续影响的,将是资金问题及伴生的土地财政隐患。 在7月12日的会议上,武汉市长唐良智发言时称,武汉市的基础设施投资从2008年的300多亿元逐年攀升,到2012年已达到1150亿,占2012年武汉GDP的14%——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这一数字仅为2%,在2013年,武汉在基建中的投资将达到1300亿元。 武汉市一位参与交通规划制定的负责人提出,目前正在建的交通项目,武汉市政府绝大部分多采用土地“打包”形式,目前不可能再为建设一个项目,政府财政投过多的钱,而是将沿线的土地打包,来平衡资金紧缺问题。难以回避的问题是,城市土地为稀缺资源,项目越来越多,土地越来越少,土地财政弊端日益显现。 胡润洲说,武汉市找贷款也是越来越艰难,保守估计。武汉市交通建设方面的资金,依靠土地打包的至少占6成;2012年武汉土地出让金907.7355亿,与2011年同期相比增55.5%,“当然,这不是武汉仅有,很多一线城市也都采取这种融资模式,从长远来看,资源完了,未来怎么办?”他对土地财政和城市持续发展提出担忧。 7月12日,武汉市长唐良智在总结上半年政府工作时称,当前,我国城市竞争格局由“春秋”混战时期转入“战国7雄”争霸时代,武汉、成都、杭州、青岛、南京、大连、沈阳7个城市竞争呈白热化态势。“大家的差距也就在一两年内,稍不留神,与先进的城市差距就会拉大,就会被后面的城市超越。”唐良智表示。天门作为武汉8+1城市圈也分到了80亿的指标搞城建.
媒体称据计生委统计局统计2020年中国单身男性数量将超3000万 大城市家庭条件差身价没3-500百万的男性将很大可能娶不上媳妇.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30余年,从2009年开始,连续4年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2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到117.7。这意味着,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仍在高位徘徊,全国每出生100个女孩,就会出生117个男孩,而在人口统计学上,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一般正常范围则在102至107之间。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会产生哪些问题?一个显而易见的后果是,性别比失衡的一代进入婚配年龄后,“多余的男子”将难以找到结婚对象,会成为娶不上媳妇的光棍。据预测,2020年左右,中国的光棍将超过3000万达到3500万左右,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对他们个人、他们的家庭以及整个社会无疑会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杨菊华称,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根源是男女不平等,“性别比问题,说到底是性别不公平,是性别地位的不平等,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其他的问题都是基于此而产生的。”“根据我们的研究结论,放宽生育政策是不能完全解决性别比问题的。为什么呢?主要是一个观念问题,许多父母就是想要儿子。”从总体上讲,现在的人不愿意多生了,但在不愿意多生的前提下,还想要儿子。并不是说不多生的同时,生男生女都一样。 中国光棍将超过3000万达到3500万左右   性别比是人口学领域的一个术语,却与许多男子的幸福息息相关。出生人口性别比也叫婴儿性别比,正常情况下,每出生100个女孩,相应出生102个到107个男孩。由于男孩的死亡率高于女孩,到了婚育年龄,男女数量趋于均等。   然而,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根据统计,1982年,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是108.47;2004年,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达到121.20,成为历史最高纪录。2009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出现下降拐点,当年下降到119.45,2010年为117.94, 2011年为117.78,2012年为117.7。   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7。这意味着2012年我国每出生100名女孩,相应出生117名男孩,目前性别比仍在高位徘徊,高出警戒线10多个百分点。   有媒体称,我国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最严重的国家,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会出现大约3000万光棍。这将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认为,首当其冲的就是“婚姻挤压”现象。“他就会去找下一个年龄组,一年一年往下压,五年以后同一个年龄组的女性都被上一个年龄组娶走了,城市里面的人开始到农村去寻找配偶,农村男青年又过剩,他又开始到山区找,山区的男青年再到更远的贫困山区找。”   杨菊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出生人口性别比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基本的出生比应该是100个女孩相对应102个到107个男孩,出生的时候就是这个比例,这是世界性的,是漫长岁月中自然选择的结果。”“在自然情况下,女婴的死亡率低于男婴;在青少年中,女性孩子的意外死亡率是比男孩子低的。男孩子比较调皮,比如很多溺水事故中溺亡的多是男孩子。到了婚龄阶段,两性比例基本上就平衡了,这也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但是我国现在男孩子比女孩子多得太多了,多出来的那一部分,将来他们的婚配就可能会有问题,有专家也专门做过这一方面的推测,中国的光棍将至少达到3000万到3500万。”   杨菊华称,“如果不能正常地进入婚配,对他自己的生活肯定会有影响,对他的家庭也会有影响。再想一想,什么样的人不能正常进入婚配?肯定是弱势群体。”   这么多男青年不能正常进入婚配,不仅影响了自己,也不仅仅影响他的家庭,还会对社会造成潜在的不安定因素。杨菊华称,美国的政治学教授ValerieM.Hudson和AndreaM.denBoer曾经合写过一本书,讲中国的光棍问题。从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这个角度来说,她们认为,这么多的光棍是一个很重要的安全隐患,可能现在还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大规模失衡是在1990年以后。1990年以前也已经失衡了,但1990年以后更加明显,所以它的后果不是当时就显现的,它的显现有一个过程,这就是许多人口问题的滞后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