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无二真浪子 独一无二真浪子
关注数: 5 粉丝数: 8 发帖数: 3,017 关注贴吧数: 1
热炕头的火盆---还有余温么? 火盆 火盆是东北民间的一种取暖工具,里面盛上“小灰”,端到火炕上,顿时满屋生暖。     从前,北方居民室内取暖多靠火炕,屋内的热度往往不易升高。有时就是把炕烧得滚热,也抵不住外边的风雪严寒,于是人们就发明了火盆。    火盆用泥或铁、铜制成,大小不一,有的还在盆边刻上吉祥花图。“小灰”是“豆棵”、“谷草”、“茬子”等植物燃烧后的灰烬。它们的质地坚硬,从炕洞或灶坑里铲出时一般只燃过百分之六七十,所以其热度仍很高,制成“小灰”能充分保持热度。   烤火是这里的大人小孩的一种乐趣。严冬,当户外风雪呼啸,全家人坐在热炕头上,讲故事、剪窗花、纳鞋底,一边游戏,一边在火盆里烧些小吃,有土豆、地瓜、黄豆粒、苞米粒等,边烤边吃。有时还把小仓子壁的粘豆包拿出来,埋在小灰里烤。一股股的香味在屋子里飘荡,大人小孩争抢着吃烤得黄澄澄的豆包,真是又甜又香。   生火盆也是这儿的居室结构决定的。关东的先民肃慎人多居山林,从事淘金、放排、狩猎、挖参等活动,山里的房舍多为“子”。据《关东地子考》载,这类房分为“里子”和“外子”。所谓的里子,山里人又叫“暖子”,是山里人长年居住的房屋。这样的房了一般要深入地下半米多,然后上起房架,室内起火炕,炕上置火盆。从事山村作业归来的人进屋后要立即脱下衣裤,放在炕上烘烤以去潮气。由于山里潮湿,无论春夏秋冬,炕头都让给“衣裳”,不把衣袋、鞋烤干烘热,第二天就上不了山,尤其是淘金、放排的行帮之人。   谁家来了客,主人就招呼:“上炕暖暖脚!把火盆往跟前拉拉!”   ? 』鹋枋羌依锏睦先颂焯焓刈诺亩鳎∶ㄐ」芬蔡焯煳ё呕鹋枳@贤防咸阊潭曰穑泊踊鹋枥锶』鹬帧0染频睦虾海诔苑骨鞍丫坪鹋枭弦环牛奂渚凭腿群趿恕C窦涓枰ブ邪颜焓刈呕鹋璧娜诵稳莩晌懈V耍?     “老太太,小媳妇儿,    一个一个有福人儿;     不做饭,不淘米儿,    坐在炕上烤火盆。”    过去,火盆还是刁婆婆虐待儿媳妇的“武器”。刁婆婆总嫌儿媳妇不干活,就用火盆里的火炭去烫童养媳,火盆记载了旧时童养媳的悲痛和苦难,不过,这些都已成为了过去。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