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9257800
1179257800
关注数: 1
粉丝数: 28
发帖数: 641
关注贴吧数: 11
已知在三角形ABC中,b=4,c=6.三角形面积为6√3,求边长a为多少 已知在三角形ABC中,b=4,c=6.三角形面积为6√3,求边长a为多少 求解
速度的极限 爱因斯坦认为光速是不可超越的。而我认为速度的极限应该是零,一个物体移动所需要的时间时间不可能为0
根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又称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合外力为零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 。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那么世界有没有最开始的运动状态?如果有的话,那什么什么
终于明白了 顶 冲东党 他不是不回答,他没法回答,因为他爱的是东方白!
“为什么?”这个到底是什么啊? “为什么?”到底是指什么啊?
要开学了谁有贵州英才 中考总复习方案 英语的答案啊 谁有贵州英才 中考总复习方案 英语的答案啊
宇宙根本没有起源 宇宙根本没有起源
末日只差12天了@!@@ 为什么到世界末日,我会感到犯贱地兴奋?哈哈,要死大家一起死,这样大家都会记得彼此
眼睛比可见光更快 眼睛比可见光更快,当没有光的时候,我们的眼睛还是可以看到东西的
宇宙起源是什么? 大爆炸的时候,我看到周围的一切不能做复杂的移动,我有点失望,之后我在想宇宙膨胀之后我们就可以做高难度的动作了,所以等到现在。 但宇宙起源是什么?
我练左手字,右脑为什么会痛? 在小学我也练过左手字,也只是练了2个多星期,现在初三了,我决定重新练左手字,到现在连了三个月了,总是感觉右脑疼?
时间空间 眼睛看这空间和时间,身体感受着时间空间,大脑在想时间空间
华西村——改革开放以来最成功的案例 华西村的人们用活生生的现实向世界人民揭示了一个真理:人类原来完全可以杀出一条快速实现共同富裕的血路。为此,我们还需要在如何发展的问题上徘徊和争论不休吗? http://tieba.baidu.com/p/2014125073
平行线为什么不相交
2012要到了,我们要怎么度过剩下的时光
有人能在被拒绝几万次之后,坚强起来吗 有人能在被拒绝几万次之后,坚强起来吗
除了物质,我们还知道什么其它的? 除了时间、空间,我们还知道什么其它的东西?
CERN发现罕见粒子衰变模式与超对称模型不符 腾讯科学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科学家通过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位于瑞士边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发现了极为罕见的粒子行为,对目前物理学的主流理论构成了重大打击,并使其受到质疑,涉及到构建宇宙的基石如暗物质问题等。来自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物理学家首次探测到一种特定类型的粒子衰变现象。目前对罕见粒子衰变的探测还只是初步的,研究人员还没有收集到足够的数据来证明他们所看到的现象不是一次随机性的事件。 转播到腾讯微博大型对撞机中Bs介子(蓝色)衰变成两个介子(紫色) 事实上,初步观测与标准模型符合的太好了,没有像希望的那样出现新物理的迹象。当前物理学界最受欢迎的理论之一为“超对称”理论,其认为所有已知的亚原子粒子都存在它的超对称粒子,只不过现在并未发现它们存在的踪迹。如果超对称粒子确实存在,那么这将帮助我们解释一些经典的物理学奥秘,比如暗物质的性质等。暗物质被认为是宇宙中最为神秘的事物之一,是一种占据近四分之一宇宙空间而无法探测到的物质,科学家称暗物质的组成成分为超对称粒子。 根据11月12日来自大型强子对撞机底夸克探测器(LHCb)实验物理学家的最新消息,现在还不能对该现象进行反驳,但也无法进一步支持。根据工作于大型强子对撞机紧凑μ子线圈的粒子物理学家托马索·多里戈(Tommaso Dorigo)介绍:“许多新的物理理论受到一次沉重的打击,在此之前这些理论在标准模型框架下与实验观测较为相符。”比如超对称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标准模型框架下亚原子粒子的行为,但新的发现对于超对称理论而言是个重大打击。 来自大型强子对撞机底夸克探测器科学家的报告,新的罕见粒子行为是“Bs介子”痕迹,介子由夸克和反夸克组成的束缚态,Bs介子的形成涉及底反夸克变成奇夸克的过程中,衰变产生了两个μ介子。“底”和“奇”分别是夸克的两种“味”,而反夸克则是夸克的反粒子,就如同物质与反物质。“Bs介子”是不稳定的粒子,通常情况下在地球上无法探测到它们的踪迹,但当质子对撞实验时才有可能出现。位于瑞士边境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长达17英里或者27公里的地下环形轨道可以创造出许多奇异的粒子,其中就包括了Bs介子。 根据标准模型的推测,该粒子衰变成介子对是非常罕见的事件,大约在每10亿年才会出现三次,通常这些粒子会变成其他物质。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巴达维亚费米实验室的兆电子伏特加速器(Tevatron)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一直没有探测到该粒子的衰变现象,但在今年三月,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底夸克探测器物理学家宣布,他们已经了解到这种衰变的发生频率,现在的报告可认为是发现罕见粒子衰变现象的第一个证据。位于美国加州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的理论物理学家兰斯·狄克逊(Lance Dixon)介绍:“这一发现显示了他们有能力探测到Bs介子参与的衰变模式并发现其信号。” 即便是这样,大型强子对撞机底夸克探测器的科学家认为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确认Bs介子衰变是否真正发生。底夸克探测器对罕见宇宙粒子衰变的初步探测结果显示,这种稀有的衰变每10亿年左右才会发生3.2次,如果这一进程与标准模型的预测存在较大的出入,那么可能表示这是一种新的粒子,比如超对称粒子,一些模型预测超对称粒子将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粒子衰变的进程。 兰斯·狄克逊认为现在的测量值非常接近标准模型的预测值,这意味着超对称粒子质量比预测的要重,或者只是一些其他的频谱抑制了粒子信号。但是研究人员并不会放弃寻找标准模型预测之外的新物理,底夸克探测器的发言人皮耶路易吉·坎帕纳(Pierluigi Campana)认为对超对称理论的研究并没有被我们的测量所排出在外,但目前该理论显示出了一些局限性,我们现在进行的探测是对超对称模型的检验,现在看来它似乎比以前更加健康。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ech.qq.com%2Fa%2F20121116%2F000147.htm&urlrefer=4f24f932f2fe65c6c1517976117d5f94
我会不在吗? 我会不在吗?我不在了,那我会去哪儿?我又可能会有最终吗?如果有,那我最终会去哪儿?最开始在哪儿?
时间和空间 时间和空间是我最初的感受,即使物质不在了,他们还在。但我解决不了它们
中外科学家发现暗能量新迹象 或突破爱因斯坦理论 中外科学家发现暗能量新迹象 或突破爱因斯坦理论 2012年11月03日 10: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4) 0 11月3日,长期从事暗物质、暗能量等理论物理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张新民研究员介绍了中外科学家合作从最新的天文观测数据中研究发现了暗能量动力学的一些迹象。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中新社北京11月3日电 (记者 孙自法)暗能量会以什么样的状态存在?中外科学家合作从最新的天文观测数据中研究发现了暗能量动力学的一些迹象。虽然这一新迹象的发现“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但其一旦得到进一步验证,将有望突破爱因斯坦宇宙学常数理论。 长期从事暗物质、暗能量等理论物理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张新民研究员3日在北京接受 中新社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就目前探测所知,已知物质仅占宇宙中的4%,而96%为暗物质和暗能量,其中1998年发现的暗能量占到73%。暗能量将决定着宇宙何去何从的命运,但其基本性质至今仍是个谜。 在宇宙学模型下,暗能量的性质由状态方程w(压强与能量密度之比值)的演化行为来描述,所以利用实验数据重建它的演化就是认识暗能量的基本性质。就理论模型而言,不同的暗能量模型可以通过它预言的状态方程w的演化行为来分类,例如,爱因斯坦的宇宙学常数或真空能预言的w不随时间而变、且恒为w=-1。 张新民和赵公博博士通过与英国、加拿大科学家合作,利用两点关联函数技术配合主成分分析方法,从最新的天文观测数据中重组出暗能量状态方程w从宇宙43亿年直到今天随时间演化的历史。研究发现,w在98.8%可信度上随时间演化并且越过w=-1。暗能量研究的这项进展成果,与张新民2004年研究提出的精灵暗能量模型预言(即w在宇宙演化的过程中穿越w=-1)一致,并发表于最新一期国际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 宇宙学常数是1917年爱因斯坦为建立一个静态的宇宙模型而引进。“我们的发现显示暗能量可能不是宇宙学常数。这个结果一旦得到将来更多的实验和天文观测分析的证实,意义重大,说明超越了爱因斯坦(理论)”。 张新民指出,相对论、量子论被誉为20世纪物理科学两朵“乌云”,暗物质、暗能量堪称21世纪现代物理科学中两朵新“乌云”,对它们的研究将极有可能孕育出新的物理学、天文学重大发现乃至科学**。 他表示,目前中国暗能量探测研究已规划路线图,南极昆仑望远镜、天籁计划、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等天文观测将在未来5到10年内提供实验数据,同时结合普朗克(Planck),欧几里得(Euclid)等世界上大规模的巡天观测数据开展研究,“暗能量之谜将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被揭开”。(完)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世界上的物质是怎么来的?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世界上的物质是怎么来的?
里不是物体间的相互运动,也不是惯性,重新审视力是什么
我们说的宇宙是怎么来的 我们说的宇宙是怎么来的到底是指什么啊?
欧核中心寻宇宙大爆炸后神秘的“等离子汤” 欧核中心寻宇宙大爆炸后神秘的“等离子汤” 腾讯科技 阅读:100 腾讯科学讯(Everett/编译) 据国外媒体报道,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继发现希格斯玻色子后正在着手准备另一项发现任务,即寻找在宇宙大爆炸发生后不到一秒的时间内出现的“等离子汤”。科学家们已经将不同类型的粒子对撞试图创建“等离子汤”环境,模拟宇宙大爆炸之后毫秒内的状态。位于日内瓦边境的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将于下周二关闭休整,在此之前几乎算是确认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因此科学家正加紧寻找关于宇宙诞生时极短期出现“等离子汤”状态的一些线索。 2008年拍摄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离子探测器(ALICE)(腾讯科技配图)探索“等离子汤”状态的宇宙就需要使用另一台被称为大型离子对撞机(ALICE)的探测器,其是大型强子对撞机的探测器实验之一,可研究物质被加热到25万倍太阳核心温度时的状态,该环境如同宇宙诞生后的数毫秒内出现的“等离子汤”。目前,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已经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该中心的科学家们正在展望粒子实验的未来探索内容,直到现在为止,探索希格斯玻色子和“新物理学”框架中也包含了对暗物质、超对称之谜、宇宙是否存在额外的时空维度以及神秘的平行世界这些概念。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目前通过将质量、电荷以及自旋等属性相同的“全同粒子”注入对撞机并加速至光速,模拟宇宙“等离子汤”状态。大型粒子对撞机实验作为深埋在地下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的一部分,旨在分析由氢核实验产生的质子与更大的铅原子核撞击实验中形成的粒子。根据大型离子对撞机实验的科学家约翰内斯•韦塞尔斯(Johannes Wessels)介绍:“我们之前对大型强子对撞机进行不对称碰撞系统的试运行,了解其是否可以完成这项实验,结果显示它可以进行不对称粒子的碰撞实验。” 宇宙大爆炸后各主要时期示意图:从等离子汤状态逐渐演化出星系乃至地球生命(腾讯科技配图)来源于氢核的质子或者铅核质子的对撞就相当于橘子和橘子之间发生的对撞,是一种同粒子之间的碰撞实验,而现在我们需要将不同粒子注入轨道内进行对撞,就相当于苹果和橘子之间的碰撞,这明显是一个不同类型的“小球游戏”。通过大型强子对撞机27公里长的隧道,不同粒子将以光速发生对撞,科学家对该实验的结果都表示出激动的心情。大型强子对撞机常规实验为质子-质子对撞实验,很少进行与等离子体相关的实验,该状态出现在137亿年前宇宙大爆炸后的数毫秒内。因此以往的对撞实验中,注入粒子在通过对撞机轨道后发生的高能碰撞只能提供很少宇宙大爆炸后极短期内关于液态夸克和胶子等离子体汤的信息,甚至找不到这样的线索。而夸克、胶子目前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最小的单位。但是,科学家们认为要寻找的“等离子汤”状态出现在数十亿样本所产生粒子中的一小部分,这些粒子的轨迹才符合宇宙大爆炸等离子汤时期的状态,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粒子物理实验分析结果暗示了“新物理学”现象的存在。正是在这些全同粒子的碰撞中,科学家们发现了长期寻找的希格斯玻色子,该粒子在宇宙大爆炸后附于了其他粒子以质量,这样才使得我们的宇宙初显形态。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发现的行为极为接近希格斯玻色子的新粒子仍为正式予以确认,但其是到目前为止本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发现。相关研究结果已经刊登在《物理快报B》期刊上。
问题的关键 问题的关键
现在又有大冻结来挑战宇宙大爆炸了·· “大冷寂”——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们表示,空间的三个维度和时间这一维度是因宇宙“冻结”而形成的 大爆炸——传统宇宙形成理论认为我们宇宙中的所有物质都是在大约13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中出现的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8月22日消息,根据传统的宇宙形成理论,我们宇宙中的所有物质都是在大约13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中出现的。然而这一主流理论近期却受到了挑战,一种被称作“大冷寂”(Big Chill)的理论认为宇宙是在不断冷却结晶中形成今天的样子的。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们表示,对于宇宙最初形成的最佳比喻或许就是水结冰的过程。根据他们的理论,空间的三个维度和时间这一维度因“冻结”而形成,物理学家们提出,我们应当可以通过寻找在这些冰晶微粒中的自然裂隙来找到“时空的裂隙”。 这些物理学家们表示,通过对普通冰晶体上微小裂隙的研究,我们将可以彻底革新之前对于宇宙本质的理解。该项目首席科学家詹姆斯·夸奇(James Quach)表示,这项理论是人类长期以来探寻宇宙本质奥秘征程中的最新一项努力。 他说:“古希腊的哲学家们想知道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它们是由连续的物质组成的?还是由单个的原子组成的?现在,借助强大的显微镜,我们已经知道,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数千年之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时间和空间是连续的,它们平滑的流动,但是我们现在也已经知道这样的说法在极微观的尺度上可能并不正确。一种被称为‘量子重力图论’的新理论指出空间也可能是由微小的部分组成的,就像原子一样。这些组成空间的微小组件可以被比作像素的概念,无数的像素拼接在一起形成了你屏幕上所看到的图像。问题就在于这些组成部分太过微小,以至于我们完全无法直接看到它们。” 不过,夸奇和他的同事们相信他们已经找到一种方法来对此进行间接的观察。他说:“想象早期宇宙就像一种液体。然后宇宙开始冷却,它开始结晶形成3个空间维度和1个时间维度,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情况。这样进行设想,随着宇宙冷却,我们可以预期裂隙的形成,很像是液态水冷凝成冰时形成的裂隙。” 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成员,助理教授安德鲁·格里切(Andrew Greentree)表示这样的一部分裂隙或许是可以被观察到的。他说:“光子和其它粒子将会被这些瑕疵弯折或反射,因此理论上我们应该可以探测到这种效应。” 目前研究小组已经计算出了其中一部分效应的预期值,而假如实验的结果最终证明他们的预期值是正确的,那么关于宇宙究竟是光滑的,还是由粒子组成的问题便将被一劳永逸的解决。(本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见习编辑 杨智明)
不受欢迎的客人 始终是觉得这句话说出来最爽:不受欢迎的客人
我做这个梦的时候为什么感觉到我醒的? 那年我还小,到现在只记得当时我睁开眼睛,看到我谁在一栋大厦的边缘处,那个大厦很高。我还看到了我爸我妈也在那儿睡觉。当时看到这个景象有点害怕。本以为这个只是一个梦,等到梦醒了就没事了。可是我怎么也睡不醒,当时我觉得我的眼睛出了问题,看到的都只是幻想,也许我忘了我的眼睛是怎么看世界的,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也许就一直在这个梦里面。接着我看到地面上有三个穿着西装的人朝我走过来,他们互相传话,有一个人就对我说,出来吧。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要出去难道是从这儿跳下去吗?然后我问了我爸:“爸爸,我要跳下去吗?”当时他在睡觉,他也没有回答我,接着我又问了我妈,她也在睡觉。我在哪儿呆了半天,我爸突然对我说:“睡觉”。我想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我就去睡了,到了第二天,我终于醒了。 为什么我醒的时候还在做梦?
宇宙不过是道菜 宇宙到底为什么而存在?这是所有科学家和哲学家都想解决的问题。但是对浩瀚神秘的宇宙而言,理性支撑的科学也没比宗教高明多少,对于这个终极问题,给出的回答同样软弱无力。也许人类的想象力倒还能给出更有启发和意思的答案。道格拉斯·亚当斯的想象力算是无人能及了,在《宇宙尽头的餐馆》里他笔下的宇宙不过是道开胃菜而已。 《宇宙尽头的餐馆》是《银河系搭车客指南》的续集。故事从亚瑟一行人遭遇沃贡人的袭击继续,他们踏上了去寻找宇宙真正统治者的路程。这个人的存在和地址全宇宙只有六个人知道。而赞法德竞选银河系大总统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一艘名叫“黄金之心”的飞船,只有它的“无限不可能引擎”才可以穿透宇宙统治者的保护层。他们首先还要突破另外一道障碍,就是穿越绝对全景漩涡。在漩涡的那边就是宇宙的尽头。在那里他们稀里糊涂地闯进了宇宙尽头的餐馆——豪河。来这里的名人和富豪们可以欣赏着宇宙终结带来的壮观场面,然后吃一顿美餐。对于这个可以任意控制时间的餐馆来说,宇宙的结束不过是每天餐前的开胃菜而已。历经千辛万苦,赞法德一行终于找到了宇宙的真正统治者——原来上帝是他宠物猫的名字,而对于终极问题,他一问三不知,对“42”的解释,他的回答是六乘以七…… 《宇宙尽头的餐馆》延续了亚当斯幽默诙谐的风格,相信笑声是阅读亚当斯作品的必然结果。不过相对第一部,亚当斯对现实社会的调侃更密集,对人类社会荒诞可笑的一面给予了更多的讽刺。他称呼赞法德为“超大号的小傀儡”,总统不过是背后神秘指示者的玩偶;黄金之心被摧毁,精神病学医生们手舞足蹈,因为他们的病人将永远无法治愈,他们也永远不会失业;一趟航班居然延误了900年,而乘客只能按航空公司的规矩办;自愿被吃掉的生物用搞笑的语言显示出肉食本身的血腥……亚当斯虽然天马行空的书写着科幻故事,但是每一个细节都和现实牢牢联系在一起。而且他的很多语句也戏仿西方的一些名著,比如《圣经》。稀奇古怪的情节让细心的读者丝毫没有陌生感。 在笑过之后,《宇宙尽头的餐厅》继续探寻那个严肃的话题——宇宙及生命的意义。上一部,亚当斯通过地球制造者的口道出了他的想法:终极问题也许是个费力不讨好的假问题。“快乐比正确更重要”的回答让我们看到理性出发点本身可能就有问题。而这次,亚当斯有了更进一步的探索。也许整个宇宙和生命的含义都是荒诞不经的。宇宙是什么?它可能是人类眼中无数星球的**,也可能是一个叫“绿色巨物亚克抽搐”的怪物的鼻涕,也可能是宇宙权贵们饭前的开胃菜。生命呢?有可能是生物计算机的一个程序,也有可能是一个台球上的小不点,主人一杆就让他们消失。虚无荒诞的情绪取代了上一部的乐观与洒脱。对于“42”的解释完全是一种同意循环,没有丝毫的意义,而这可能正是亚当斯想说的,人类自以为对宏大宇宙和复杂生命的理解不过是在原地踏步,它既解释不了人类的由来,也无法揭开宇宙的秘密,相反让那种空虚与孤独占据人类本来单纯的心灵,除了徒增烦恼又有什么意义呢?绝望之中,亚当斯让亚瑟和福特开始泡妞。破费周折的冒险最终还是回到了地球,该干嘛干嘛,何必理会那什么终极问题,既然宇宙的统治者都是个糊涂蛋,那我们为什么不难得糊涂一次呢? 本文来源: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ewen.cc%2Fbooks%2Fbkview.aspx%3Fbkid%3D231087%26cid%3D697334&urlrefer=6a3c10ab280434b9130b4ed095d95a01
根据现在的质量守恒定律,世界上没有因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体系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或者说,任何变化包括化学反应和核反应都不能消除物质,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原有形态或结构,所以该定律又称物质不灭定律。
终于发现了!上帝 上帝是人造出的东西,只是随着我们的心理而变化着,而他不存在
到底它们存在不存在? 我们所说的真理究竟存在吗?世界真的有一个因吗?都真的有一个起源点吗?
最伟大的未解之谜 最伟大的未解之谜 是 根本没有想过 注意了!!!!
最伟大的未解之谜 宇宙无边无际,如果存在平行宇宙,那么平行宇宙之外是什么? 宇宙是怎么形成的?在宇宙之前又是什么?世界真的有一个起源吗?那么这个源之前又是什么?真的有一个诞生的点吗?我们是否想得对与错?
我们到底在不在界限内? 界限是什么?我们在界限内吗?
问一下,我们究竟在找什么? 我们究竟在找什么?我们在干什么啊?
世上没有绝对的事 世上没有绝对的事,这好像是一个有趣的命题。 1 这个命题违反了它本身 2 但因为它违法了它本身,就说明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事 以此类推,它好像可以无限延长。 它和这个命题好像有点一样: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我还想说什么啊?别问自己了,一想就烦,靠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