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燕子 A燕子
关注数: 211 粉丝数: 166 发帖数: 19,661 关注贴吧数: 62
谁编的?忒好了 谁编的?忒好了 《了了了歌》 退休了,不干了, 革命生涯到站了。解放了,轻松了, 不用按点出工了。养老了,休闲了, 呆着也能挣钱了。自由了,随便了, 全凭自己心愿了。天南了,地北了, 大好河山玩美了。参观了,饱览了, 艺术珍品开眼了。诗歌了,小说了, 古今名著看多了。电脑了,微信了, 老夫与时俱进了。上网了,刷屏了, 生活缺它不灵了。购物了,旅行了,花钱不再心疼了。高铁了,民航了,出国也挺平常了。体验了,开悟了, 参透人生之路了。不比了,不攀了, 日子过得简单了。杂粮了,稀饭了, 饮食讲究清淡了。鞋帽了,服装了, 只求舒适健康了。腰弯了,背驼了, 量量身高又矬了。骨软了,筋短了, 遛弯走不多远了。膝僵了,腿疼了, 不拄拐棍不行了。耳背了,声大了, 老来学会打岔了。头晕了,眼花了, 瞧着老伴像妈了。牙少了,胃小了, 刚吃几口就饱了。烟戒了,酒减了, 沒喝二两上脸了。尿频了,觉少了, 喜欢淸靜怕吵了。过年了,团圆了, 孩子一闹又烦了。肩痛了,臂麻了, 这手啥也別拿了。活少了,病多了, 难受劲儿甭说了。这疼了,那痒了, 自己忍着不嚷了。排队了,挂号了, 整天忙着吃药了。检查了,化验了, 无可奈何住院了。养生了,保健了, 想想还是被骗了。理财了,炒股了, 终于当上分母了。两虚了,三高了, 当年豪气全消了。夕阳了,傍晚了, 青春一去不返了。不野了,不疯了, 小伙变成老翁了。不争了,不吵了, 双手一握和好了。谁胜了,谁赢了, 相逢一笑扯平了。想开了,无怨了, 只要活着就赚了。说白了,点破了, 老友听着都乐了。(转发)
谁编的?忒好了 谁编的?忒好了 《了了了歌》 退休了,不干了, 革命生涯到站了。解放了,轻松了, 不用按点出工了。养老了,休闲了, 呆着也能挣钱了。自由了,随便了, 全凭自己心愿了。天南了,地北了, 大好河山玩美了。参观了,饱览了, 艺术珍品开眼了。诗歌了,小说了, 古今名著看多了。电脑了,微信了, 老夫与时俱进了。上网了,刷屏了, 生活缺它不灵了。购物了,旅行了,花钱不再心疼了。高铁了,民航了,出国也挺平常了。体验了,开悟了, 参透人生之路了。不比了,不攀了, 日子过得简单了。杂粮了,稀饭了, 饮食讲究清淡了。鞋帽了,服装了, 只求舒适健康了。腰弯了,背驼了, 量量身高又矬了。骨软了,筋短了, 遛弯走不多远了。膝僵了,腿疼了, 不拄拐棍不行了。耳背了,声大了, 老来学会打岔了。头晕了,眼花了, 瞧着老伴像妈了。牙少了,胃小了, 刚吃几口就饱了。烟戒了,酒减了, 沒喝二两上脸了。尿频了,觉少了, 喜欢淸靜怕吵了。过年了,团圆了, 孩子一闹又烦了。肩痛了,臂麻了, 这手啥也別拿了。活少了,病多了, 难受劲儿甭说了。这疼了,那痒了, 自己忍着不嚷了。排队了,挂号了, 整天忙着吃药了。检查了,化验了, 无可奈何住院了。养生了,保健了, 想想还是被骗了。理财了,炒股了, 终于当上分母了。两虚了,三高了, 当年豪气全消了。夕阳了,傍晚了, 青春一去不返了。不野了,不疯了, 小伙变成老翁了。不争了,不吵了, 双手一握和好了。谁胜了,谁赢了, 相逢一笑扯平了。想开了,无怨了, 只要活着就赚了。说白了,点破了, 老友听着都乐了。(转发)
谁编的?忒好了 谁编的?忒好了 《了了了歌》 退休了,不干了, 革命生涯到站了。解放了,轻松了, 不用按点出工了。养老了,休闲了, 呆着也能挣钱了。自由了,随便了, 全凭自己心愿了。天南了,地北了, 大好河山玩美了。参观了,饱览了, 艺术珍品开眼了。诗歌了,小说了, 古今名著看多了。电脑了,微信了, 老夫与时俱进了。上网了,刷屏了, 生活缺它不灵了。购物了,旅行了,花钱不再心疼了。高铁了,民航了,出国也挺平常了。体验了,开悟了, 参透人生之路了。不比了,不攀了, 日子过得简单了。杂粮了,稀饭了, 饮食讲究清淡了。鞋帽了,服装了, 只求舒适健康了。腰弯了,背驼了, 量量身高又矬了。骨软了,筋短了, 遛弯走不多远了。膝僵了,腿疼了, 不拄拐棍不行了。耳背了,声大了, 老来学会打岔了。头晕了,眼花了, 瞧着老伴像妈了。牙少了,胃小了, 刚吃几口就饱了。烟戒了,酒减了, 沒喝二两上脸了。尿频了,觉少了, 喜欢淸靜怕吵了。过年了,团圆了, 孩子一闹又烦了。肩痛了,臂麻了, 这手啥也別拿了。活少了,病多了, 难受劲儿甭说了。这疼了,那痒了, 自己忍着不嚷了。排队了,挂号了, 整天忙着吃药了。检查了,化验了, 无可奈何住院了。养生了,保健了, 想想还是被骗了。理财了,炒股了, 终于当上分母了。两虚了,三高了, 当年豪气全消了。夕阳了,傍晚了, 青春一去不返了。不野了,不疯了, 小伙变成老翁了。不争了,不吵了, 双手一握和好了。谁胜了,谁赢了, 相逢一笑扯平了。想开了,无怨了, 只要活着就赚了。说白了,点破了, 老友听着都乐了。(转发)
春天来了 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其一》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倚危亭》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红酥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初春小雨 / 早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杨巨源《城东早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二首》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春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苏轼《蝶恋花·春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 子规》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楚辞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楚人屈原 、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楚辞》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成书时间应在公元前26年至公元前6年间。刘向《楚辞》原书早亡,后人只能间接通过被认为保留最完整的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原书亦佚)、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楚辞章句》的补充)追溯、揣测原貌。 《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因此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 而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 对《楚辞》(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其上迄汉代,宋代大兴,近现代更成为中国古典文化殿堂之显学,而《楚辞》早在盛唐时便流入日本等"儒家-中华文化圈",16世纪之后,更流入欧洲。至19世纪,楚辞引起欧美各国广泛关注,各种语言的译文、研究著作大量出现,在国际汉学界,楚辞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赋 赋 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窥端倪。 那么,何为赋呢?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至于诗。《史记》中称屈原的作品为赋,《汉书》也称屈原等人的作品为赋。后人因推尊《史》、《汉》,所以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称为之赋。 “赋”字用为文体的第一人应推司马迁。在汉文帝时“诗”已设立博士,成为经学。在这种背景下,称屈原的作品为诗是极不合适的。但屈原的作品又往往只可诵读而不能歌唱,若用“歌”称也名不正言不顺。于是,司马迁就选择“辞”与“赋”这两个名称。不过,他还是倾向于把屈原的作品以“辞”来命名,这是由于屈原的作品富于文采之故。而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作品称为“赋”。真 正把自己作品称为赋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马相如。而后,到西汉末年,文人们就常以“赋”名篇自己的作品了。 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从汉至唐初这段时期,赋近于诗而远于文,从主题上看,楚辞体作品主题较为单一,多为“悲士不遇”。而其形式也比较固定,都是仿效屈原作品体式,象屈原那样书写自己的不幸与愁思。 屈原的《招魂》全篇的铺张夸饰,对汉大赋的影响不言而喻。赋自诞生之日便 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这就是受楚辞影响极深的原因。骚体赋,多采用楚辞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也常继用了楚辞的“引类譬喻” 手法。 赋与诗的盘根错节,互相影响从“赋”字的形成就已开始。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更出现了诗、赋合流的现象。但诗与赋必竟是两种文体,一般来说,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清人刘熙载说:“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 汉赋的体式上大致有三种,即骚体赋、四言诗体赋和散体赋(或称大赋)。。从赋的结构、语言方面看,散体、七体、设论体、及唐代文体赋又都比较接近于散文,有的完全可归于散文的范畴。赋的似诗似文的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 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 骈文受赋的影响很大,骈比起于东汉,成熟于南北朝。在文章中广泛用赋的骈比形式,是汉代文人的常习。以至于有些以赋名篇的文章都被人视作骈文。象南朝刘宋的鲍照的《芜城赋》、谢惠连的《雪赋》及谢庄的《月赋》等。
什么是”赋“ 赋 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窥端倪。 那么,何为赋呢?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至于诗。《史记》中称屈原的作品为赋,《汉书》也称屈原等人的作品为赋。后人因推尊《史》、《汉》,所以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称为之赋。 “赋”字用为文体的第一人应推司马迁。在汉文帝时“诗”已设立博士,成为经学。在这种背景下,称屈原的作品为诗是极不合适的。但屈原的作品又往往只可诵读而不能歌唱,若用“歌”称也名不正言不顺。于是,司马迁就选择“辞”与“赋”这两个名称。不过,他还是倾向于把屈原的作品以“辞”来命名,这是由于屈原的作品富于文采之故。而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作品称为“赋”。真 正把自己作品称为赋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马相如。而后,到西汉末年,文人们就常以“赋”名篇自己的作品了。 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从汉至唐初这段时期,赋近于诗而远于文,从主题上看,楚辞体作品主题较为单一,多为“悲士不遇”。而其形式也比较固定,都是仿效屈原作品体式,象屈原那样书写自己的不幸与愁思。 屈原的《招魂》全篇的铺张夸饰,对汉大赋的影响不言而喻。赋自诞生之日便 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这就是受楚辞影响极深的原因。骚体赋,多采用楚辞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也常继用了楚辞的“引类譬喻” 手法。 赋与诗的盘根错节,互相影响从“赋”字的形成就已开始。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更出现了诗、赋合流的现象。但诗与赋必竟是两种文体,一般来说,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清人刘熙载说:“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 汉赋的体式上大致有三种,即骚体赋、四言诗体赋和散体赋(或称大赋)。。从赋的结构、语言方面看,散体、七体、设论体、及唐代文体赋又都比较接近于散文,有的完全可归于散文的范畴。赋的似诗似文的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 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 骈文受赋的影响很大,骈比起于东汉,成熟于南北朝。在文章中广泛用赋的骈比形式,是汉代文人的常习。以至于有些以赋名篇的文章都被人视作骈文。象南朝刘宋的鲍照的《芜城赋》、谢惠连的《雪赋》及谢庄的《月赋》等。
古代诗人简介 1、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字少游,一字太虚,江苏高邮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北宋文学家、词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代表作品:《鹊桥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 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为“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他十五岁丧父,自幼研习经史兵书。 元丰七年(1084年)秦观自编诗文集十卷后,苏轼为之作书向王安石推荐,王安石称他“有鲍、谢清新之致”。 因秦观屡得名师指点,又常与同道切磋,兼之天赋才情,所以他的文学成就灿然可观。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最初任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1086),苏轼举荐他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预修《神宗实录》。 绍圣初(1094年),坐元祐党籍,出任杭州通判,又被贬监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地。徽宗即位后秦观被任命为复宣德郎,之后在放还北归途中卒于藤州。 2015年10月24日,作为第七届中国邮文化节的节庆期间14项主要活动之一——第八届全国秦少游学术研讨会在秦观故里高邮举行。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中的“巴人”从何而来? 八戒侃春秋 18-10-1721:10 本文由【八戒侃春秋】独家原创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喜欢的请点击关注,防止迷路哦。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中的“巴人”从何而来? 大家都知道“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通常用来比喻高雅和通俗的情趣爱好,可是“下里巴人”的“巴人”为何人?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这段典故。 战国时期,楚国的国都郢城是南方一大都会,异常热闹。有一天,一个民间艺人来到这里在街头献艺。他先唱了两首很通俗的曲子,叫《下里》和《巴人》,有上千人和他一起唱起来。隔了一会,艺人又唱了两首曲子,叫《阳春》和《白雪》,曲调高雅,但周围能跟他一起唱的不过寥寥数人。后来“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演化为脍炙人口的成语,比喻高雅和通俗。这个故事,出自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宋玉的文章《对楚王问》。至于《阳春》《白雪》以及《下里》、《巴人》的曲调究竟怎么唱,早已失传了,但《下里》、《巴人》在楚国非常流行,这是没有疑问的。那么这种曲调全是楚国人的创作吗?不是的。《巴人》的曲调是从古代巴国传进来的。巴族是我国西南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今四川东部,湖北西部一带。时至今日,川东仍保留着“巴”的称呼。殷商时,巴人居地被称为“巴方”,颇有势力,“巴”的名称是怎么来的?说法并不一致。有人认为流经巴地的白水(今白龙江)曲折弯曲如“巴”字,因而得名。也有人说,巴地产一种草名叫芭茅,以此为名。还有人说巴是一种能吃掉大象的蛇,有句成语叫“巴蛇吞象”,巴名由此而来。另一种说法是,在川东方言中,石头称为巴,联系到巴族起源传说,巴由于其居地多石而得名。目前,谁也说不准巴是怎样得名的,但大家都承认,巴是古代西南独具特点的一个土著民族。历史文献中有关于巴人出自“廪君种”的传说。在今湖北长阳县境,远古时这里有一座大山,叫武落钟离山,又名难留山。山上有许多石洞穴,住着巴、樊、瞫、相、郑等五个氏族。巴氏住在红色的洞穴中,其他四氏住的洞穴是黑色的。后来五个氏族联合起来,需要推举一位君长,于是共同祭祀鬼神,约定好以剑投掷石穴,能击中目标者为君。比试结果,只有巴氏的务相一人击中,然而其他氏族还不服气,于是又比试制造土船,约定以土船能浮者为君。土船造好后,其他氏族的土船一放进水中便沉没了,唯独务相的土船浮在水面,可以载人。这样务相便被各氏族推举为“廪君”,他带领部众乘土船沿夷水(今湖北清江)进入江水(今长江),在盐阳(约在今湖北宜昌一带)遇到盐水神女的阻挡。神女白日化为飞虫遮天蔽日,使天地昏沉了10多天,廪君射死神女,带领部众到达一个名叫夷城的地方,自立为君。廪君死后,其魂魄化为白虎,因而巴人崇尚白虎,以人祠祭祀其祖先。从以上这个神话传说,我们可以分析出巴族由氏族社会进人部落联盟阶段的线索。巴是由一个氏族的名称而演化为族称的,巴族占据川东鄂西之地,是商代末期一个有影响的民族,与蜀族齐名。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领导伐纣战争,西南地区有8个民族参加,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巴族。远古时的战争,讲究先声夺人之法,即在临阵时,派出先锋,穿上色调鲜明的衣服,边唱边吼,挥舞手中武器,后边的兵士呐喊助威。凭着“锐气”威慑敌人,巴人在伐纣战争中立下特殊功劳,武王克殷之后,其地封为巴子国,成为周的属国。之后,巴与周始终保持贡纳关系。 西周时期,北至汉中,南极黔涪(今黔江流域至乌江下游一带),东起鱼腹(今四川奉节),西至僰道(今四川宜宾),这一大片土地都是巴族的活动范围。巴族及境内其他民族一道,用勤劳的双手开发了天府之国的东部地区。在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到了春秋时期,巴已成为一个奴隶制的诸侯国,是春秋诸侯之战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巴族建立的巴国,为开发鄂西、川东做出了贡献,对沟通西南各族人民与内地的友好关系起过重要作用。“巴人”曲调风靡楚国一事也可看出巴族音乐对中原地区发生过多么重要的影响。巴国虽然不复存在,但在巴国故地上建立起的巴郡,在秦汉王朝开拓西南夷的事业中,成为重要的根据地。在巴族基础上形成的板楯蛮,武陵蛮,江夏蛮,五水蛮等是秦汉魏晋南北朝时的重要民族。其后裔,有的融合进汉族,有的成为今日苗族、瑶族的组成部分,有的构成今日土家族先民的主体。 小编认为,古老的巴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巴人当时传唱原始乐歌的典故也被今天用来形容通俗易懂适于大众的文艺作品。这也就是“下里巴人”的来历。
《春天的学问》 《春天的学问》 刘芸作 吟诗一路吻春风 翠鸟数只柳糸呜 桃红杏粉梨花白 知音学友勤笔耕 读书写作诵诗文 互帮互学心感动 一年之际在于春 海纳百川携手行 春天的学问 文/高秀琴 在鸟语花香的光阴里 执一丝墨绿 掀一叶春色 读那惬意的蕴藏 多少轮回换来暮色苍茫 大地也不忍看那憔悴的脸庞 让风儿捎去一丝安慰与慈祥 走过河边 小径的蜿蜒 探寻眼底的澄澈 经历了多少凌乱的故事 记忆中的快乐在眼前摇晃 在那春深似海 究竟有多么灿烂的开放 《春天的学问》 百川 一阵风吹过 我闻到星星和月光的味道 新生的枝芽 带着天然的芳香 在速滑的跑道上飞翔 天鹅从我的视野里 飞出一幅幅美妙的画卷 站在蓝天的镜子里 看到一望无际的原野 呼出漫天的绿色气息 迷离的目光 穿透青春的梦幻 留在羞涩的脸庞 任无尽的憧憬 驱散往日的忧伤 活力四射的春啊 深深吸引我空寂的灵魂 我把情思镶嵌在笔尖 默香飘向远方 任凭灵魂在烟雨中飘摇 写于2019年3月2日清晨 《春天的学问》 文/君娟 经过寒冬 走进了四季之首的季节 掐一枝碰头的柳条 里面那绿 意味着春回大地 取一节桃枝 看微微的花蕾 吻着浓浓的春意 抬头仰望蓝天白云 心中渴望翠绿的青山 漫山遍野幽香的鲜花 蜂飞蝶舞燕子高歌的情景 慢步在桃河公园的一角 吟诗一首《春天》 2019,3,2 《春天的学问》 文/知行 约知己三五个 成行 脚步轻轻跨过 溪边 举手扶摇面庞 枝条 问君何时柳絮 飘扬 约知己三五意 登攀 沙粒石磊擦磨 脚板 荆棘灌木挫伤 肤肌 俯首叩问何时 着绿 三五知己围坐 幔帐 世故亲情缠绵 居间 仿佛瞬间童年 回来 人生春天随乐 激籁 学问一词该是 ‘呼应’ 高升莫测 本属 勤奋 知音读书文友 奋进 杯茶伏案伴你 ‘读问’ 2019.3.2石家庄北站
感慨时光流逝和回忆美好时光的诗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良时风景长虚掷,壮岁风情已暗销. 忽忆同为校书日,每年同醉是目前. 临江仙 良时风景长虚掷,壮岁风情已暗销. 世事悠悠天不论,春风花柳争妍.人家寒食尽藏烟.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千里故里千里梦,高城泪眼遥天.韶光流转雁飞边.今 良时风景长虚掷,壮岁风情已暗销. 唐 白居易 忽忆同为校书日,每年同醉是目前. 临江仙 良时风景长虚掷,壮岁风情已暗销. 元 元好问 世事悠悠天不论,春风花柳争妍.人家寒食尽藏烟.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千里故里千里梦,高城泪眼遥天.韶光流转雁飞边.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关河道中 唐 韦庄 槐陌蝉声柳市风,驿楼高倚夕阳东.往来千里路长在, 聚散十年人不同.但见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平生志业匡尧舜,又拟沧浪学钓翁. 送王卿使君赴任苏州,因思花迎新使感旧游, 唐 白居易 一别苏州十八载,韶光人事随年改.岂论竹马尽成人, 亦恐桑田半为海.莺入故宫含义思,花迎新使生光彩. 为报江山风月知,至今白使君犹在.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昔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昨日歌 明·文嘉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成事立业在今日,莫徒明朝悔目前. 另一版本:昨日歌 昨日已昨日,昨日莫惋惜!唉声叹昨日,徒劳空悲凄.每天都把昨日念,徘徊又这天落西.日日皆作昨日去,一日一日老来兮.既知昨日不可回,自应今日多努力! 今日歌 明·文嘉 今日又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虚度真惋惜.若言姑待明日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歌》,用功请从今日始! 明日歌 明·文嘉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春去秋来宿将至.晨昏滔滔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有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头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渔家傲 宋 晏殊 画鼓声中昏又晓.韶光只解催人老.求得浅欢风日好.齐揭调.神仙一曲渔家傲.绿水悠悠天杳杳.浮生岂得常年少.莫惜醉来启齿笑.须信道.人间万事何时了. 采桑子 宋 晏殊 韶光只解催人老 不信多情 长恨离亭 滴泪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 淡月胧明 何处高楼雁一声 美梦频惊
转自艾月老师空间 桃河岸 2019/2/23 12:31:54 发几首既有古诗韵味,又有时代气息,用朴素字写出的高雅之作。。。。。 桃河岸 2019/2/23 12:32:30 转自艾月老师空间———— 桃河岸 2019/2/23 12:32:40 步韵耳朵岁未无题 岁未无题 /耳朵 临近年关诸事宜,只今日日是佳期。 开心样子风骚浪,得意人生洗剪吹。 广进财源钱凑手,添多福寿喜扬眉。 无如饱食终朝后,血压飙升胃下垂。 冬夜自嘲 /耳朵 半生尽不合时宜,贫病而今已晚期。 万佛朝宗伏地膜,千夫所指向天吹。 烦难长日懒开口,苦恨终年未展眉。 腊月穷乡风物少,独听长夜雨垂垂。 步韵无题 /子陵 岁末行来百不宜,七天熬满一星期。 春光天外皆无影,地底寒风使劲吹。 薄土刨飧钱压手,泥潭推毂事催眉。 年关难过年年过,全仗天生大耳垂。 步韵无题 /兰若 年关心绪最相宜,桑梓归程已有期。 客路行经筋骨瘦,梅花发处朔风吹。 逢人扫恶投青眼,遇酒喜斟展白眉。 破竹遥知闾巷起,报吾柳带已低垂。 步韵无题 /茶杯 隔屏嚼字两相宜,把盏相邀待会期。 三九求鱼冰上走,村前望远北风吹。 月升日沉三回首,抱膀归家几皱眉。 别是站台排票久,五雷轰顶把头垂。 岁末步韵 /吹猪 夜半思来何所宜,倏然又过这星期。 一天三顿牛棚食,二十四时风里吹。 说话可能多废话,扬眉亦是尽愁眉。 身前工地灯光暗,月落乌啼脑下垂。 岁末无题 /清冷无欢 诸事近来尽不宜,归期之后属佳期。 年关本是愁肠结,镇日奈何惬意吹。 按步就班无大志,准时上网泡阿眉。 情怀忽有思思处,狮子哼哼耳下垂。 岁未无题 /笑看红尘 一纸荒年未合宜,怎堪新梦又遥期。 窥墙杏子无心绽,剪柳春风着意吹。 总负翻云生雨手,还求弄笔画蛾眉。 功名忘却冯唐老,月照西江桂影垂。 岁未无题 艾月 话到口边总不宜,思来难是问归期。 云中雁去随秋去,窗外风吹尽日吹。 世事休提皆信口,团圆意好不齐眉。 一年又送年关至,对镜应嗟老鬓垂。 岁未无题 如玉仙子 新年旧绪两难宜,抬首春风又可期。 敝羽无光犹不弃,牛皮失味但常吹。 醉吟故故伤肝肺,愁思幽幽落鬓眉。 恨短恨长白驹隙,消磨不觉泪先垂。 桃河岸 2019/2/23 12:34:58 这些诗可能是临屏之作,时间仓促,在用字组合上有点俗,只是写作的方向。。。。。 闲吃懒睡 2019/2/23 17:58:34 不怕用字俗,就怕立意俗。用俗字表述俗意,自然是俗不可耐了。如果用俗字,表述了较高层级的意境,反倒是可以起到雅俗共赏的效果。
書生依舊衣舊 《七律*初三结友闲游》 書生依舊衣舊 初三结友沽醇酒, 半醉犹醒市井游。 每遇熟人“恭喜你!” 但逢稚子觅衣兜。 一年难得闲时候, 新岁不妨忙里休。 日落重来花柳巷, 夜深再约上茶楼。 《七律*春禧》 書生依舊衣舊 锣鼓喧天辞旧岁, 笙歌动地迎新年。 遨来亲友陪闲话, 散尽金银醉酒筵。 处处村村添喜气, 家家户户挂春联。 霓虹闪烁连朝夕 坐守欢娱夜不眠。 《折丹桂*自题》 書生依舊衣舊 书庐喜有吟人笔。度韵求诗律。我今寻取练文章,做隐士、图闲逸。 書生本是词林客。尽日拈平仄。时而邀友醉乾坤,好读史、存香墨。 《七律*年夜饭》 書生依舊衣舊 微信红包四处飞, 马云支付万金挥。 安排名酿随君意, 交错霞杯总不违。 香辣醇醪滋味厚, 甜酸糖醋鱖鱼肥。 十分酒量吾何醉? 五斗从容我自威。 《七律*家乡颂》 書生依舊衣舊 地灵人杰马蹄山, 树秀云霓水淼潺。 世代书香多俊彦, 乾坤天泽遍欢颜。 毛家氏族长居住, 宗廟儿孙隐市阛。 今日吟诗来表赞, 明朝作画播瀛寰。 【马蹄山:村名】 《荔子丹*相思苦》 書生依舊衣舊 玉镜生尘不画眉。郎不见归期。雁来曾有寄书没?将残岁,那个慰相思。 牵情切莫笑奴痴。冷鬓已成丝。怕到看花携手处,甚凄然、触景成悲。 《七律*新年》 書生依舊衣舊 节近新春街市闹, 祥龙吐瑞鼓频敲。 人人含笑载歌舞, 户户飘香办酒肴。 闻有稚童恭喜语, 岂无长辈派红包! 霞杯滟滟开家宴, 爆竹声声传远郊。 《一剪梅*故人愁》步韵宋*李易安 書生依舊衣舊 十里芙蓉一岸秋,搖动荷裳,月照扁舟。闻歌又见故人来。 记去年时,赏望江楼。 明月浪沧碧水流。苦煞寻思,几许牵愁。痴心历久未能除。 不忍回头,白发添头。 《别怨*春日赋》依韵宋*趙長卿 書生依舊衣舊 芳草霏霏。值春浓、林夕玄晖。看千红万紫,风摇翠竹正离离。 妙舞轻盈伴柳枝。 赞颂湖山美,多欢喜、万物娇姿。天高日丽,谐君同咏新诗。 望江南万里,春到也、赋春归。 《胜胜令*春归》 書生依舊衣舊 春浓渐近,佳节来临。不教风雪入江南。严寒已尽,古杨绿,柳丝阴。 遍菊黄、香馥满襟。 甘露初霖。频问讯,霭沉沉。破红娇翠只如今。花开又谢,唱诗吟。 不须寻。绿绮琴、唯我赏心。 【年将岁未,见街市花店门前摆卖一大片菊花,故有遍地黄花之说。】 《一斛珠*梅花赞》步韵宋*芦川居士 書生依舊衣舊 琼枝绿萼。春前已有东风约。云中不见朱阑角。淡淡幽香,莫笑吹零落。 城郊野色霞光薄。梅花飘过重帘幕。霁晴林旭愁无著。 醉了游人,险路谁言恶? 《七言绝句*题携手看星图》 書生依舊衣舊 斜阳西下看星空, 织女牛郎驾彩虹。 不学天仙千岁寿, 喜能偎倚诉情衷。 《东坡引*相思调》步韵宋*辛稼轩 書生依舊衣舊 绣闺多凤怨。生来玉人面。诸君莫射南飞雁。雁书常不断。 雁书常不断。 念郎已数月,望穿天畔。万里远、相思满。愿君日日能相见。 春光多一半。春光多一半。 《透碧霄*醉态》 書生依舊衣舊 酒沽来。楚吴歌舞佑千杯。与卿共醉,无须迎待,老友相陪。 时鲜蔬果,肥鸡嫩鸭,排满书台。劝霞觞、兴自悠哉。 见碗盘狼席,瓢樽零乱,捉对拳猜。 看迷糊两眼,斜凭双脚,映染绛红腮。若抹脂,如涂茜,憨傻更卖痴呆。 向人戆笑,望天叫唤,时又号哀。露醉容、叹气长唉。 现生千万态,欢畅襟怀,乱指蓬莱。 《清平乐*江南早春》 書生依舊衣舊 江南春早,陌上添芳草。初见鸳鸯临绿沼,半岭梅花将老。 细看朵朵桃夭,静听处处风号。闲咏苍苍晚照,漫从淼淼江滔。 《七律*诗题网络游戏【英雄杀】代言女》 書生依舊衣舊 女儿自古亦英雄, 射虎能开十石弓。 齿白纤腰雖弱质, 唇红眉细甚玲珑 肩扛宝剑游南粤, 额戴珠花逛北戎。 独胆孤身谁敢似, 蛮荒绝地摘苍穹。 《沁园春*花木兰》 書生依舊衣舊 美貌佳人,更有英风,手执利钩。更从军替父,沙场百战,横枪易女,虎帐千谋。 洒血边关,挥师绝塞,料敌先机妙运筹。穿云箭,有万钧神力,失地全收。 元来弱女娇羞,又岂料、榴裙换铁裘。坐中军号令,用兵杀贼,边城攻虏,韬略擒猷。 他日功成,明朝身退,见木兰花钿饰头。看双兔,笑雌雄难辩,千古风流。 《杏园春*人间春色》 書生依舊衣舊 东郊绿野茵茵,西湖碧水粼粼。蜂飞蝶舞见频频,杏园春。 亭前柳底莺声嫩,元来绝色佳人。天风撩起绿罗裙,皱眉颦。 《春声碎*家乡春早》 書生依舊衣舊 亭榭独徘徊,捉韵高山流水。微风拂面,残阳斜照,最爱家乡美。 冬无雪。整年更没冰,春日早、桃浮蕊。 漫山见浓绮。更有青梅结子。谁来煮酒?共我唱新词,性情寄!佳句砌。 飞雁远外声声,“羡煞也”!春声碎。 《番枪子*双星恨》步韵南宋*韩东浦 書生依舊衣舊 目断河汉仙凡隔。念织女牛郎,相思客。未料天上人间,也是如此爱心窄。 本是好鸳鸯,占春色。 求得老树为梅,人羨淑质。赞宇宙无双,真难得。怎料玉帝无情,瑤池王母少善积。 此后对银河,涛浪碧。 《雪夜鱼舟*冬》步韵宋*虚静真人翛然子 書生依舊衣舊 末休歇。凭倚小窗前,老枝沉雪。林岫晨曦,疏条落叶,惟有叹嗟离别。 凄然清彻。万种态、又何能说。且抬头望,云霄河汉,玉皇宫阙。 听乌啼断绝。看千山明洁,远峰连接。一阵罡风,摇松折柳,此刻始知寒冽。 积冰性劣。又念起、夏阳炎热。乘凉树下,桑麻闲话,夜邀明月。 【年未太忙,没时间发诗,十来天的合起来一起发,见谅!】
晚读 田家元日 晚读 田家元日 唐代: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 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 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 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斗:指北斗星。回北:指北斗星的斗柄从指向北方转而指向东方。古人认为北斗星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指南,天下皆夏;指西,天下皆秋;指北,天下皆冬。 起:开始。东:北斗星斗柄朝东。 强仕:强仕之年,即四十岁。 无禄:没有官职。禄:官吏的薪俸。尚:还。 桑野:种满桑树的田野。就:靠近。耕父:农人。 荷:扛,担。 占(zhān):推测占气候:根据自然气候推测一年收成的好坏。▲ 赏析   诗的首联写斗转星移,岁月不居,昨晚除夕还是寒冷的隆冬,今朝大年初一起来就已经是和煦的春天。这两句通过斗柄指北向东转动的快速过程显示时间的推移,节序的更替,暗点了题中的“元日”。   颔联写诗人已进入四十岁的壮年时期,本应出仕,大有作为,但未曾得到一官半职,虽然如此,他对农事还是非常重视,非常关心。这一联概述了诗人仕途的遭际,表露了他的农本思想,体现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可贵品质。诗人既初隐于鹿门,不仅结交了大批淳朴善良的农夫野老;同时又直接参与了田事劳作。自然有了对农村的深厚的感情,忧喜以共,苦乐同心。但另方面,作为一个有理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叫他完全没有奋飞冲天的幻想,正是这样,在诗句里才有“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的叹息。时代的隐者都有远大的志趣。所以无论他的出山或其后的再次归田,都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农村乡土真挚的爱恋。   颈联展示的是一幅典型的田园牧歌图。白天。在田间,诗人和农父一起扶犁耕作;傍晚,在路上,诗人荷锄伴牧童一道回归村庄。由此,人们仿佛可以看到诗人与农父并肩劳动,促膝休息,“但道桑麻长”的情景;仿佛可以听到诗人与“短笛无腔信口吹”的牧童应和的笛音歌声,从而深深地体味到田园风光的美好,田园生活的快乐。   尾联扣题,明确点题,写田家元日之际凭借占卜纷纷预言今年是一个丰收年。显然,这首诗没有状写辞旧迎新的热闹,没有抒发节日思亲的情感,而是将诗人自身恬淡,惬意的情趣水乳般交融于节日气氛之中,令人读来自觉有一种和谐自然之美。   诗中首尾两联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民非常重视观测天象,注意气候、节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其中虽有某种程度的迷信色彩,但更多的是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中间两联叙写了自已的隐居生活内容,其中隐隐透露了作者不甘隐居躬耕的心情,说明他的鹿门隐居只是为了取得清高的声望,以便得到引荐达到入仕的目的。这首诗既叹自己的不遇,惜壮志之难伸;又复悲天悯人,忧农收之不丰,隐然有一心以天下为己任的怀抱。本来,士各有志,人各有愿;而在总的希望的水中,九派百支,主流总趋于一个定向:愿年年月圆花好,愿岁岁人寿年丰。只不过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   这首诗叙写了诗人新年伊始的心绪。前四句写时光匆匆,又一年开始了,自己已届四十,仍未做官,不禁产生淡淡的哀伤。后四句写自己与牧童、农人一起推测气候、年成,不觉又有一丝自适之情。全诗没有明显的起伏,语调平和,而静味深长。尾句“共说此年丰”当有双重含义:一是指农田耕种的丰收,二是企盼即将去长安赴试有一个好的结果。▲
首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