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燕子 A燕子
关注数: 211 粉丝数: 166 发帖数: 19,661 关注贴吧数: 62
风入松 慧心蓝月 2019/08/08 08:30:12 风入松    俞国宝    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    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    红杏香中箫鼓,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    画船载取春归去,馀情付、湖水湖烟。    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俞国宝词作鉴赏    据周密《武林旧事》卷三,这首词是太学生俞国宝题写在西湖一家酒肆屏风上的。已作太上皇的宋高宗一次偶然的机会看见了这首词,“称赏久之”,认为“甚好”,还将其中“明日再携残酒”句改为“明日重扶残醉”,俞国宝也因而得到即日解褐授官的优待。    1164年(隆兴二年),宋金签订“隆兴和议”,此后的三十年内双方都挂起了免战牌。暂时的和平**了人们的意志,也为上流社会提供了醉生梦死的可能性。    这首词写于淳熙年间(1174-1189),正是这种社会现实和心理状态的反映。因此,我们一定要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这幅“西湖游乐图”。    词篇由描写词人的自我形象开头。这里虽然没有直接描摹西湖的美景,可是“一春”“长费”“日日”“醉”等词语却传达了作者对西湖的无比留恋:“玉骢”两句写马,然而马的“惯识”是由于人的常来,马的“骄嘶”是由于人的惬意,所以三、四句是借马写人,再因人写湖,最后达到了人与境、情与景的高度融合。总之,开头四句是用作者浓烈的情绪感染读者,使人对西湖产生“未睹心先醉”式的向往,因此下文描写的游湖盛况,也就预先被蒙上了一层美的面纱。再说,词人、玉骢、酒楼都是西湖游乐图的组成部分,因之这四句所表现的词人情致有以小见大的作用,并使词篇“起处自然馨逸”(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评)。    “红杏”以下四句是游乐图的主体。这里仅仅二十余字,可是所含的信息量是极丰富的:有繁盛的红杏,浓密的绿柳,如云的丽人;有抑扬的箫鼓,晃荡的秋千,漂亮的簪花;有氤氲的香气,和暖的春风。——作者抓住了西湖游春的热点,浓墨渲染,为读者提供了再造想象的最佳契机,词人旺盛的游兴,也借此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画船”两句为暮归图,是游乐的尾声。在这里,作者把“春”写成有形有质、可取可载的物事,不仅使词句贴切生动,也写出了西湖春天的特色:春在游舟中。“馀情付湖水湖烟”,在热闹浓烈之后补充幽悄淡远,在载春归去的满足之后补充馀情,表现的是西湖的另一面目和作者游兴中高雅的一面。人去湖空,论理词篇也该收尾了。不料作者别出心裁,反以明日之事相期,收得别致而又耐人寻味,也更加突出了今日之尽兴欢乐。陈廷焯说:“结二句馀波绮丽,可谓‘回头一笑百媚生’。”(《白雨斋词话》)“重扶残醉”是说前一日醉得很深,隔日余醉尚不解。不过到底是酒醉呢,还是景醉呢,还是情醉呢,还是三者兼而有之,读者可以自己判断。这一句的原文作“明日再携残酒”,是一个尚未解褐的太学生清寒潇洒、忘情山水的性格的反映,未必不工,只是没有高宗那种皇帝派头就是了。    这首词受前人喜爱,还有一个原因是词风香艳绮丽,情致浓而近雅。在我国文学史上,词,很长一个阶段是作为歌馆酒筵间的佐料而存在的。因此旧日的词人们,对于香丽流美型的词风就有着特殊的偏爱。    这首词的结构也颇别致,归纳言之,大约有三个特点:一、完整。从概说醉心西湖叙起,次写玉骢近湖,继写全天游况,再写画船归去,终以来日预期,可谓严密得滴水不漏。二、分片。根据填词的通常规矩,前后两片总应有个分工。《古今词论》引毛稚黄的话说:“前半泛写,后半专叙,盖宋词人多此法。”但是这首词上下两片的意思是成一个整体的,过片的地方不仅没有大的转折,反而同前半阕的后两句结合得更紧。三、照应。比如:“日日醉湖边”之与“明日重扶残醉”,“玉骢”之与“画船”,“西湖路”之与“陌上”,“花压鬓云偏”之与“花钿”等等。这种结构形式的选用,使得词中所描绘的西湖游乐图更加浑然一体密不可分了。
聊天记录 浪子=清风慢步(499046691) 23:01:14 山花子 窗外海棠香味均,翠柳轻摇移月阴。 相约山子花前坐,品酒醇。 杯内斟满多少爱,醉中相思化泪痕。 初秋时节情可在,问红尘。 【冒泡】笑笑★日月星河(191757293) 23:03:14 夏夜 文/日月星河 炎暑虫鸣惊夜空, 荷塘星缀色相融。 江天一棹敲山月, 逐浪轻吟沐晚风。 【活跃】雨燕仙子(564143971) 23:09:39 人来人往满堂客=== 【传说】 浪子=清风慢步(499046691) 23:12:15 山花子 一杯清香半盏茶,西厢新曲伴琵琶。 月光扣窗风乱语,似情歌。 眉蹙愁峰推玉镜,仙子乘云如荡波。 酒至三更人已醉,楼影斜。 【吐槽】嘻雨仙子(695356220) 23:14:37 @笑笑★日月星河 夏夜 文/日月星河 炎暑虫鸣惊夜空, 荷塘星缀色相融。 江天一棹敲山月, 逐浪轻吟沐晚风。 【冒泡】笑笑★日月星河(191757293) 23:24:31 @嘻雨仙子 你也在这里面啊 【吐槽】嘻雨仙子(695356220) 23:25:35 星!是的,我在这里有几年了 【冒泡】笑笑★日月星河(191757293) 23:25:55 哦 【吐槽】嘻雨仙子(695356220) 23:26:47 在开心聊吧群时间更长呢 【传说】 浪子=清风慢步(499046691) 23:37:20 山花子 玉兔轻轻离东山,清风摇柳拨柔弦。 雨弄小溪波纹动,惬依然。 碧水曲弯浪行缓,竹林深处百鸟喧。 仙子托云捎口信,月不圆。 【传说】 浪子=清风慢步(499046691) 23:59:51 减字木兰花 天涯尘路,慢步穿花裙沾露。 月已升东,叶茂枝弯蝶隐踪。 苍茫夜幕,不晓童生今何处。 远望古城,乱绪如麻寻归程。 【传说】 浪子=清风慢步(499046691) 0:05:45 减字木兰花 天涯尘路,慢步穿花裙沾露。 玉兔升东,叶茂枝弯蝶隐踪。 苍茫夜幕,不晓童生今何处。 远望古城,乱绪如麻伴月行。
转发散文: 家 风 转发 散文: 家 风 我出生在冀南平原的农村,听父亲说,我们家是爷爷的爷爷逃难时一个担子挑来的。那时,父母起早贪黑的劳作,只为了让我们兄妹几个能吃上一口饱饭。逢过年前的几天,父亲什么事都不干,专门给乡亲们写春联。母亲由于心灵手巧,村里的红白喜事,母亲都是帮忙第一人。因为父母的好人缘,我们这些孩子们也没少得乡亲们的照顾。这些真诚善良的品行也深深的影响了我,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很快的融入群体。虽然我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没有什么贵重的财产留给我,但这份勤勉坚韧、与人为善的精神财富却为我的人生铺开了一条宽阔的道路。 我们家算是“小门小户”,后来遇到了我的另一半,又让我看到了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家风。爱人的家庭祖上曾是江南旺族。虽然在民国和文革后早已败落,但就像家族里的一位长辈说过的话:“伞破了,伞骨子还在呢”,家族的精气神仍然在后代族人的身上传承、延续着。比如家里的很多小细节:吃饭时,如果米粒不小心掉在餐桌上一定要捡起来吃掉的,公婆说这是惜福;早上起来,晚辈第一眼看到长辈一定要打招呼问好请安;先吃过饭的一定要和没吃完的一一打过招呼才能离席;出门办事一定要和父母打过招呼,不让父母担心;亲戚间的礼尚往来,绝不让别人吃亏等等…… 几十年来,从开始的不习惯到现在的享受这种习惯,我感受到 更多的是一种理智带来的秩序,这种秩序让人更有安全感,内心也更加宁静。记得公公曾经说过一句话“没有英雄盖世,只有仁义过天”。在钱财和仁义之间他们永远只有一个平静的选择,,那就是仁义在先,问心无愧。这些精神也不知不觉的影响着我们。 好的家风能让家庭更美满,让子女更勤奋,让社会更和谐!身教胜于言传,让我们把从父母家族那里继承来的优秀传统和优良家风身体力行并传承给孩子们吧,也许,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最大的财富!
qq浅笑嫣然群友网名客串 qq群"浅笑嫣然"群友网名客串 “阿伟”是一位“成熟的绅士”,也是一位侠义“流浪客”,家住在“林海雪原”深处,“风清云淡”的“月半弯”“一村”。他有一套“陈氏太极拳”的好功夫,是他父亲人称“小老儿”传授的。他的母亲就是“铿锵玫瑰”“武则天”,人称“白衣天使”,身穿彩色“云裳”,头戴一朵“带刺的玫瑰”,一双“秋水伊人”的大“眼睛”,一见人脸上就露出“彩虹的微笑”。给人一种“快乐心情”。她掌管着“钱柜”,而且还着价值价值连城的“翡翠逍遥鱼”。 他家门前盛开着幽香醉人的“玫瑰”花,在绿色“原上草”的衬托下,更显的娇艳美丽,这些花都是“美美”、“妮妮”、和“小玉儿”“冰倪”们精心栽培的。院中间有一个“点与圆”的“清水无香”鱼池,水面盛开着几朵“白雪”般的“水月莲花”。水里有几条欢快“奔跑的鱼”还有一条“孤独的飞鱼”在水里游来游去,使人感到清闲自在。房屋两边是一棵棵火焰瑰丽的“枫”树,那“枫叶”在风吹“雨柔”下,轻轻摇晃着“紫色风铃”,好象招手点头,欢迎来客。一只快乐的小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传报着消息。门口卧着一只“精灵”的“好狼”和一只“大脸猫”,都在“自由守望者”门户。可是“猫哥爱老鼠”贪玩,就连来往的客人“网名没想好”就跑了。 到了“星星点灯”的晚上,那“缘分的天空”,一轮“残月”,“月儿弯弯”的发出“忧郁的月色”,此时,“阿伟”的哥哥“鸿皓”,端着一杯“飘香的咖啡”,来到“安静”的“海港”边,坐在“梦雨霏”石头上,一阵“琴声悠扬”从远处传来,“鸿皓”“顺情自然”的望着“北极星”,“无言”“无为”的“常想一二”,做着“无悔红儿”的美“梦”。他好象觉得“我心飞翔”,来到“天之涯”处,在那“路遥”的“凤凰蘖盘”山下,只见一位名叫“冰雪儿”的姑娘,“带着灵魂漫步”在“汪洋旭日”和“云海彩霞”的“大海”边,姑娘和皓哥“擦肩而过”,只见那姑娘“回眸只为”一“缘”,“浅笑嫣然”说:“你好”!“其实我在乎”,我“爱你的智慧”,我“爱你在心里”,我“等着你”。皓哥一听,“幸福”的“快乐心情”无法形容。他“左手拉右手”,学着“三笑”,来了个“唐伯虎点蚊香”,“只换红颜一笑”,对姑娘说:你是我“梦寐以求”的女子,“我心永恒”的爱你,我要“真情拥有”你,“疯狂”的“爱你一万年”…….. “皓哥连忙手握"冷戟"睁大了眼, 正当皓哥想的又甜又美,又喜又乐的时候,一阵冷风吹来,皓哥连忙手握"冷戟"睁大了眼,只见眼前站着一个“丫头”手里端这个一瓶,皓哥就问是老陈醋”吗?丫头回答说:“谁说不是”了,他顺手拿来就喝,这一下酸的他才从梦幻中完全醒来。 那年“十月”的一天,天“飘逸飞雪”,皓哥思念姑娘,对家人说:我心终日“飘摇不定”,我要“从头再来”。开始“沙漠之旅”,我要驾着“航天”飞船,去“蓝天”上寻找我心爱的姑娘,如果找不到姑娘,我就“笑傲江湖”,四海为生了! ————燕子 2006年12月12�
《桃河燕语系列篇》-《卧龙潭的传奇》 《桃河燕语系列篇》-传奇故事 《卧龙潭的传奇》 文:王金爱(金燕诗雨) 记得《西游记》里的白龙马吗?它是唐僧西天取经的座驹。白龙马原名玉龙(小龙王)。是西海龙王敖闰三太子,因纵火烧毁玉帝赏赐的明珠而触犯天条,后因南海观世音菩萨出面才免于死罪,被贬到蛇盘山等待唐憎取经,之后,又误吃唐僧所骑的白马,被菩萨点化,变身为白龙马,皈依佛门,载乘唐僧上西天取经,最终修成正果,被升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后人称《八部天龙马》。 话说白龙马被佛祖加封之后,告别师徒四人就各奔东西。在返还西海途中,行至山西平定南部的浮山时,无意看到荒郊野外的山顶上,有一位仙女在不停地忙活着。白龙马好奇,降落云头上前询问。走到跟前一看,原来是女娲娘娘。 只见女娲身穿淡粉色华衣裹身,外披白纱衣,裙幅褶褶如雪月光华流动轻泻于地,挽迤三尺有余,使得步态清影柔美,三千青丝用发带束起,头插蝴蝶钗,一缕青丝垂在胸前。在烈日炎炎的暴晒下,再加炼石炉里炙热火焰的熏蒸,原本桃粉的脸颊添加了一层烟灰。衣服也被汗水侵染的斑斑汗迹。多日的辛劳把女娲娘娘变得不敢变认。白龙马问她;“你为什么这样折磨自己?”女娲娘娘指着天边破了的大洞,又指了指森林和大海说道:“都是因为我抟土造人,管理不善,让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兄弟二人反目成仇打了起来,他二神从天上打到地上,闹得天地不宁,结果祝融打胜了,共工不服,一怒之下,把头撞向不周山。结果山崩地裂了,支撑天地之间的大柱也折断了,天塌了半边,破了一个大洞,地也裂开一道道裂纹,山林燃起了大火,洪水四处泛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我作为他们的母亲,目睹了这一切的奇祸,怎不痛心切骨,肝肠寸断。我必须尽快想出办法把破洞补上,阻止这场灾难的蔓延。我已经选好了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去填补残缺的天洞,然后再把水中作乱的大龟四脚斩断,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白龙马听到这里,深受感动,更生敬意,恻隐之心油然而起,他放弃了回西海龙宫。卷起袖子就帮女娲娘娘添柴加火。很快在他二人的夜以继日努力下,终于炼出了五彩奇石。 于是,女娲娘娘立马托起五彩石,飞奔天边破洞之处,用尽全身力气,终于把天洞补好。天地之间,顿时风平浪静,风和日丽。接着,白龙马又帮女娲娘娘一起赶走了凶猛怪兽,人类又重新过上了安乐的生活。 但是,平息了这场特大灾祸之后。女娲娘娘终因操劳过度,身心交瘁,累倒在山上。白龙马上前將女娲娘娘扶起安慰她说:“你是太累了。应该好好休息,安心静养,剩下的残局我来收拾”。女娲娘娘点头同意后,白龙马就把女娲娘娘送回了天宫。自己留下来打扫炼石的残局,他借来东海之水,冲刷了熔炉里的火渣。可是,在炼石过程中,从熔炉里飞溅出来的七朵火花,落在了上艾村的周边,牢牢地粘连在山头上,无论如何操作,就是清理不掉。白龙马觉着这也许是天意。 白龙马站在云头上鸟瞰,只见那七颗星花组成一朵盛开的莲花,好是美丽。为了纪念女娲娘娘炼石补天的天功,白龙马只好不再打扫了。 因为,白龙马清扫炉渣是借来的东海之神水,从他的嘴里喷出,不但射程远。水量足,而且非常威力,硬是把山梁冲刷出一道深沟,把残留的海水全部渗进山里,顺着沟底潺潺涓涓地流进谷口的水潭。 从哪以后,上艾山庄人们再也不怕天旱地燥,一年四季长流水,而且水质很纯,清凉甘甜,泡茶茶香,酿酒酒醇。一沟水养育一方人。方圆百里的花草树木生机盎然,郁郁葱葱,林中的百鸟欢喜跳跃,田间的耕种人更是满面春风,喜气洋洋。在这如诗如画的风景里,白龙马难舍难离。只好启奏玉皇大帝,恳求留在此处,以保风调雨顺,四季平安。玉皇大帝准奏了白龙马的请求。赐给他《卧龙潭》栖身,从此,便有了上艾村莲花山下的《卧龙潭》!
初唐四杰 编辑 chū táng sì jié] 初唐四杰 1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1] 四杰齐名,原并非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杜甫《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一般即认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但也有认为指文,如清代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谓“此首论四六”;或认为兼指诗文,如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论此首时,举赋、檄、诗等为例。 [1] 四杰名次,亦记载不一。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说,唐开国后“复有王杨卢骆”,并以此次序论列诸人,为现所知最早的材料。张说《赠太尉裴公神道碑》称:“在选曹,见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则以骆为首。杜甫诗句“王杨卢骆当时体”,一本作“杨王卢骆”;《旧唐书·裴行俭传》亦以杨王卢骆为序。 [1]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杨炯《王勃集序》)。他们的诗歌扭转了唐朝以前萎靡浮华的宫廷诗歌风气,使诗歌题材从亭台楼阁、风花雪月的狭小领域扩展到江河山川、边塞江漠的辽阔空间,赋予诗以新的生命力。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杰出人物。 [1]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