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zi021881 wangzi021881
18岁goody
关注数: 272 粉丝数: 204 发帖数: 8,770 关注贴吧数: 68
第九十一章 三月底的天空温和而又明净,大朵的白云涌在天际,衬得天色越发湛蓝,宛若一块上好的水晶。 天气已经暖和了,就连黛玉,也已经脱下了厚重的冬衣,换上了春衫。林府里景致本来就不错,又经过了上一年的修缮,更见静雅闲适。 黛玉坐在游廊下,身前是一张绣架。她的绣工算不上十分出色,但是配色极为雅致,如今绣着的,是一件儿云白色的软绸夏衫。两个弟弟都是七月里的生日,家里虽然不缺针线上的人,但是黛玉总会亲手做上点什么,前两年是荷包和帕子,今年从过了年她就开始想着了,要为两个弟弟亲手做上一件儿长衫。 既是在孝期,那些个明亮的料子便不能用。因此,黛玉选择了云白色软绸为底,用银线滚边。不同的便是给林烨的那件儿在领口与袖口绣的乃是兰草纹样,给林灿的是竹叶纹样。 “姑娘,歇会儿罢?”秋雁端了一盏温热的茶,“才吃了饭,这么空着头仔细一会儿头晕呢。” 黛玉眼皮未抬,手上不停,嘴里却是笑道:“这只袖子便要绣好了。” 她的手指纤长白皙,拈着银针,双手一上一下,绣得极快。 秋雁在一边儿笑道:“往常也不见姑娘做过几回针线,可是这女红,比我们几个还要好些呢。” 清月也凑了过来,附和道:“就是,姑娘一贯心灵手巧的,岂是咱们能比的?” 拿起小银剪子剪下了线头儿,黛玉站起身来,晃了晃有些酸痛的脖子,笑着说道:“你们无事便打趣我吧。” 春光正好,几个姑娘笑语如花,映衬得春色融融,暖意融融。 “姑娘……”林烨的大丫头秋容过来了,满脸笑容,“大爷说,城外寒梨寺里香火挺盛的。快到了清明,前几日已经和寺里打过招呼了,定下了一个院子,明儿就往寺里去为故去的老爷太太跪经祈福呢。大爷叫我跟姑娘说,要在那里住上两日的。再有,寒梨寺离着咱们的别院不远。这些日子别院那边儿景致颇好,桃花儿啊,杏花啊,梨花儿啊,都开得热闹呢。大爷的意思,从寒梨寺回来,再往别院待上几天,松散松散。” 听了这话,不说黛玉,便是她院子里的那几个大丫头小丫头,都是忍不住了。游廊底下,门里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都眼巴巴地瞧着黛玉。 也是,她们平日里就是在府里,做事多少的且不论,连大门轻易都出不去。听说能往城外头去看景,都是巴不得能跟着去。 黛玉掩着嘴笑了,“竟是故意的不成?弄得她们都没心思做事儿了。” 遂又蹙起两弯秀气的眉毛,面上拢了轻愁。几个丫头知道她这是又想起了故去的父母,忙都一通劝说。 次日,林烨果然带着姐姐弟弟并一干伺候的丫头小厮长随等,浩浩荡荡地往城外去了。 黛玉乃是女眷,自然坐了车。不过,这个时节了,车上厚重的毡帘早就去掉了,换上了轻薄飘逸的纱帘。黛玉坐在车里,外边虽然看不见她,但是她却能影影绰绰地看着外边。 林灿羡慕哥哥能骑马,死活不肯坐车,定要“跟哥哥一样”。不过看看他那小胳膊小腿儿的,谁敢让他自己骑一匹马?没奈何,林烨只得一手将他揽在身前,一手拉着缰绳。横竖城里头也不能放马跑,就这么哒哒哒地走着,林灿也已经很是高兴了。 寒梨寺,乃是绵延数百年的古刹了。这里历经三朝,历来是京中达官显贵礼佛祈愿之所。因此,这寒梨寺除过本身的庙宇大殿等处外,还另外建有不小的一片院落,各个独立,为的就是方便前来上香的女眷们。 要叫林烨说,这也是寺里头会生钱的好法子。这么大名气的一座寺院,说句香火鼎盛不为过。据说,这京中几家子王府中的太妃王妃,都在这里点着祈愿的海灯呢。 林烨之前已经赁下了一个院子,只有两进。各间屋子里瞧了一圈,虽然不如家里精致,倒也干净简洁。将姐姐和丫头们安置在了内院,自己带着林灿住了前边的一进。 这边才得安顿好了,旁边儿一处大院子也来了人。林烨才擦了手脸想要往外头去走走,出了门就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素色海水纹常服,低着头也才下了马车。 “……”那人抬头间也瞧见了林烨,惊讶的目光逐渐转为喜悦,“烨儿你怎么在这里?” 林烨翻翻眼睛看天空,真就这么狗血的巧了? 外边儿两家都有随从在,林烨扯出了几分笑意,“王爷,这是?” 朝着隔壁院子大门看了一眼,意带询问。 水溶清俊的眉眼在春日暖阳的映照下愈发出色,眼角眉梢都带着笑,“母妃在这里礼佛呢,我是过来请安的。你呢?” 林烨心下叹息,果然就是这么巧。不但时间赶得巧,连地点都巧。回手一指,“我带姐姐和灿儿过来,也是来礼佛的,顺便散散心。” 水溶不免感到可惜——他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看完老娘就得赶回城里头去。若是能偷得浮生半日闲…… 眼睛朝着林家的院子里瞟了瞟,听林烨重重咳嗽了一声,才收回了目光。好在这段日子他在林烨面前练就的脸皮也厚实了些,这次倒没有红脸,反倒是笑着说道:“那可真是有缘分了。这寒梨寺里别的也就罢了,几样素斋做的是不错的。再有,如今也到了梨花开的时节,后山种了数千株梨花,也还清静。若是无事,你们去瞧瞧景儿也不错。” 林烨挥挥手,“知道啦。” “你有什么不安心的?”黛玉诧异。 林烨不言语,难道他能说,自家那位外祖母,可不是什么善茬子?
艾若的红楼生活 152 贾政的信念 贾政又不知道有人上眼药,他也不能上杆子的去给自己解释。他还是老老实实的教他的书,他有时心情好,下了课,问他们做了什么,没事,他就带着他们去庄子,看看庄嫁,就跟当初路不群带他一样。这些孩子在他看来,都比自己聪明,他们不会跟自己一样,来做教书先生,所以,这些人是要做官的,他们比自己更要了解世情。 但对这些孩子们来说,或者说,这些已经不是孩子了,大的十七、八,小的也都十五、六了。对他们来说,说是世家子弟,但是都是涉世未深的主。也许是他们心眼多点,但是,谁对他们好,他们却还是知道的。真的在学里,其实谁又真的能真心相待,各有各的一伙,凭着老爷子们的圈子罢了。头领不过是靠着谁爹官比较大罢了。 他们能服贾政并不仅是因为他是先生,是新科的探花郎,更多的是,贾政和他们是一样的,他们的出身一样,他们有相同的背景,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服的是代善和圣人的关系罢了。 贾政带他们去庄子,其实有些人是不乐意的,但是又想知道贾政想做什么?当然也是因为他们现在在家里守行为,若不跟着,只怕回家又是一顿板子,只能老实的跟着。 到了贾政的庄子,都是世家子,人家家里也是有庄子的,看看贾政这个,其实真不算什么,只能算是中等的,还敢出来现。大家一块鄙视了。但是不敢说啥,只能跟着,看他想干嘛。 相对他们,其实贾政都是单纯的。因为贾政的生活环境一直是较为狭窄的,家里的事不多,就算有事。人家也以为他是二货,都不告诉他。但他还在单纯时,就被路不群给带出去见世面了。所以他现在心里根本就不去想,这些孩子们怎么想,他现在想得很简单,路不群怎么教他,他就怎么教他们。总算自己也做过些有用的事了。 于是对于这些连麦苗和韭菜都分不清的主,被贾政指着问,这田里是啥,几月下苗,几月收割。一亩高产如何,平均如何,问得这些人,一个比着一个的傻眼。于是贾政满足了,呵呵,自己不是惟一的二货。 然后庄子里能有什么?不就是那些东西,对他们来说,去庄子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他们去庄子。更多的是去打猎、度假。真没注意过土地里长的是啥。还有鸡肉、鸡子他们是吃过的,可是原先怎么样,他们还真没见过。贾政还问问他们知不知道,鸡子一枚多重,卖几文钱。他们郁闷了,问问麦子。田产,总算也是国计民生,问鸡子,有什么用? 这个他们真不知道,贾政就给他们的作业是,去集里看看鸡子多少钱一枚,回家再问问,家里的鸡子多少钱一枚。他们怒了,这个,这个,这些跟他们来说,有用吗? “原先我真不知道,后来我娘子给我看家里以前的账本,然后我出去问了一下价钱。结果他们跟我说,中间差了十倍都不止。所以先生我,也是那被人骗的二愣子。”贾政笑了,摇摇头,想到自己以前天天吃着天价的鸡子,还觉得那是个贱物。其实钱真是小事,在这儿的,都不是那缺钱的主,真的只是觉得被人当傻子的心情太差。 “怎么会?”这些人跟贾政一样,不在乎那几个钱,你想,鸡子才多少钱,竟然相差十倍的价钱,那个,原价是多少啊? “怎么不会?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一个鸡子是小,不过是一家一户的小事了。但是你们若是当了官,照管一方呢?真的出了不食肉糜的傻子来,你们别说我教过你们,我真丢不起这人。”贾政开起玩笑来。心情好了,他也能说说自己当初的事,比如小时候读书,不得其法,后来遇到了好先生,才开窍的话。他一点也不介意说自己当年就是二货。就如此时,他也是突然想起来的,顺嘴一说。 “鸡子的价钱真差这么多,只是鸡子吗?”另一个比较轴的学生纠结了。 “说得好,看到没,他说到点上了。你们各家都是有庄子的,庄子里都养着鸡,能下蛋,还有庄子里也种着粮食、蔬菜、养着猪,你们一家子能吃多少,用多少?为什么家务开消里还有这一笔?不如回去想想。”贾政笑了。
首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