璐村惂鐢ㄦ埛_007JePJ馃惥 -
关注数: 0 粉丝数: 4 发帖数: 7,080 关注贴吧数: 3
【转帖】襄樊人应从余醉中醒来   襄樊人有句口头禅: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也是襄樊人思想的真实写照。  N年前,在一次出差到武汉的火车上,我与一位邻座的襄樊老乡攀谈起来。由头来自报纸上一则消息:温州人当众焚烧千余双皮鞋,以塑城市“诚信”形象。这位自视清高的仁兄对此嗤之以鼻,带着嘲笑的口吻说道:“温州是个没有文化的城市,全凭五把刀子(菜刀—饮食业、剪刀—缝纫业、劈刀—皮革业、剃刀—理发业、螺丝刀—修理业)走天下,怎么树立城市形象?襄樊自古有品位、有内涵,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诚然,这位颇具优越感的襄樊仁兄可以抬出老祖宗那点历史家当招摇过市炫耀一番,虽上比不得北京、西安堪称显赫,但下比个温州还是依然光彩照人的。  的确,襄樊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商贾云集之所”,“七省通衢”、“南船北马”、物产富庶、民勤人智,承载2800多年的建城辉煌,享有鄂、豫、川、陕毗邻地区经济、文化中心的美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耀眼的历史光芒给襄樊人带来了自信感,也滋生了自足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思想。  厚重的历史文化是一种优势,也是一种沉重的负累。襄樊人曾经有过那么多骄人的家史,但是这些令人留醉的过去如不能成为襄樊人继续前行的“擂战鼓”,那么就会变成“曾经比你阔”的“麻醉剂”。改革开放以来,襄樊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确有了长足发展,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思想也常伴左右。襄樊人自认为自己是个中等城市,一个地级市,纵然比不得大城市、省会城市,比一下中小城市似乎还算差不多。但这个差不多却是差很多,比较一组数据,恐怕我们襄樊人的自我感觉就不再那么良好了。同样还是与那个没有多少文化大气的温州比,襄樊1978年GDP是13.95亿元,比温州高5.68%,2002年仅是温州的43.2%;财政收入1978年襄樊是2.25亿元,比温州高66.67%,2002年仅是温州的28.9%。况且,温州的经济基础和自然资源条件都比不过我们。然而,2002年温州GDP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055亿元,经济发展迅猛、增长势头强劲,随之带来的是文化教育、社会事业的全面长足进步。  不比不知道差距,一比方知襄樊已经落伍了。如今,全国上下无论大中小城市都在群策群力抓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不发展就是倒退,发展慢了也是倒退。襄樊人应该幡然醒悟,比上不足的距离在拉大、比下有余的余地在缩小或者说已经没有余地。襄樊与温州的差距在哪里?除了地理位置和经济环境的不同外,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一个思想解放问题。“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思想恰恰是思想不解放的具体表现。其一,自认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于是便沉迷于古城情结、自我陶醉。襄樊人说得多的是“想当年……”,而温州人想得多的是“为明天……”。他们励志创新、寻求突破、敢冒敢闯、敢为人先,创造了许多中国第一:第一份私人工商执照;第一批股份合作企业;第一个实行金融利率改革;第一个制定私营企业条例;第一个实行全社会养老保险;第一个开征机场建设费;第一座农民城;第一个农民包机公司;第一个跨国农业公司……不争论、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心,在实践中创新正是温州城市大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没有品牌自己创,如今,温州拥有7个中国驰名商标,拥有一大批全国名牌,是全国拥有名牌最多的地级市之一。没有市场自己卖,如今温州打火机占全国市场的90%以上,眼镜占60%,鞋类占20%,锁具占60%,制笔占60%,低压电器占30%。这些行业在国内市场基本上都带有垄断性质。相形之下,我们襄樊的产品市场就没有如此风光了,仅以中央、省级电视台的商品广告为例,细心的人不难发现,能代表襄樊形象的产品广告杳无踪影。留恋过去的辉煌,就会缺乏创新的动力,于是我们炫耀于人的东西便总是一成不变:我们有秦砖汉瓦,我们有汉水东流……其二,自认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于是便固步自封、敝帚自珍,城门意识严重。温州人谦虚好学、志存高远,拿来主义思想活跃。温州的民营经济发达,民营企业主有一种精神,做企业的终极目标不是赚钱多少而是一生的事业,打造民族品牌,产业报国。正因为没有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思想,于是温州的民企常思进取纷纷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将家庭股权稀释,网罗人才,广泛聘请职业经理人,实行所有权、经营权分离,从而令家庭企业逐步过渡为现代企业,使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温州人善于引入他人之长,拿来为我所用,他们不拘泥于自赢,十分注重双赢或多赢,与人合作,不眼红别人赚多少钱,努力构建“你赚钱、我发展”的格局。因此,温州吸引了大量的外部资本投入和智力支持,在你赚钱的同时我学习到了赚钱的技术、达到了发展的目的。与之相比,襄樊人的思想过于封闭,面对市场经济的浪潮裹足不前,自我安慰,不富也安。襄樊的企业做大做强的不多,走向外扩张之路的更是寥寥无几。民营企业主赚了点钱,买车、置地、图享乐的多,规划更大发展的不多。我们自设城门、缺乏包容,不善于学习和接纳外面的新思想和先进经验,认为“我的总比别人好,肥水不流外人田”,抱残守缺、夜郎自大,结果是里面的肥水怕流出去,外面的肥水也没流进来。以至于我们在招商引资、借力发展上成效不显。
【转帖】襄樊小吃指南 估计是大家最关心的方面,首先从基地开始说起     1、基地面食:  新区门口有一家小笼包做的蒸饺不错,配一碗稀饭加上免费的腌萝卜条,味道很好(近期居然从2.5元涨到3元,不象话) 在富康饭店对面有一排小饭店,其中最靠公路的老二酒家做的牛杂面味道还行,建议冬天搭配一碗黄酒和一个卤蛋。   同样是这排店有一家卖肉夹馍的,味道我觉得一般,但LP非常喜欢,也就在此提出,供大家参考。   富康市场主要分牛杂面(舒三面馆)、热干面(有一家武汉人在那里卖,进门右手第4家的样子)、燃面(大家都知道了)这是富康市场做的不错的几家。   饺子分东北饺子(进门左手第3家,是一家东北人在那做)、延庆饺子,还可以。   饼就是门口右手第一家,外号是“排队饼”,因为每天下班都会有N多人在那里排队买饼,受欢迎的程度可见一般,我也经常去那里买,老板也认识我。   2、基地主食地点:   新区门口有一家卖东北饺子的,做的饺子和酸菜白肉锅还可以,就是上菜速度极慢,你要有足够的耐心,建议不要在饿极的时候去,会挂掉的。   基地老区的饮食分两个地方,一处在仟吉超市边上,以炒菜火锅为主。另一处在富康大市场内主要以烧烤为多。 先说仟吉附近的好菜,有一家叫蒙羊坊的涮羊肉不错,和草原180(在附近)相比价格便宜一些,味道我感觉还好过180,建议配火锅啤酒(最近推出的新啤酒),会让人满意的。   其它的饭店都是以川菜为主,没有什么特点,味道和价格也都差不多,在此就不多说了。   在富康大市场内的饮食以烧烤有特点,进门以后左手第2家烧烤,是个胖胖的河南人,烧烤做了十几年了,手艺不错,还经常有羊鞭、羊蛋等特色。   烤羊排的也很多,但味道没有什么区别,自己挑一家就是了。 那里有一家荆州餐馆,做的香肠、腊肉、熏鱼和鱼籽都味道很好,价位有点高,但应该吃一次。   在基地里,钢丝厂的烧烤是很有名的,在基地打个的士,5元就到。钢丝厂的烧烤品种多,味道好,价格便宜,最近由于名声越来越大,价格有上升的趋势。   3、襄樊市的饮食:    在基地去市里乘515路,在商城下车,马路对面有一家兰州拉面馆,虽然兰州拉面已经被做烂了,但那一家很有特色,面条很筋到,有咬口。建议要一盘牛肉干拌面,大食者要大盘,价格5元,小盘4元,会附送一碗牛肉汤。管饱,而且好吃,笔者曾经带一名淑女去吃,在我目瞪口呆中轻松吃掉一大盘干拌面,佩服中。也证明味道有独到之处,人多的话可以再叫一盘土豆烧牛肉,做法和其它地方有很大不同,感觉是炒出来的,香气四溢。大家有机会就去吃吧,吐血推荐。  在襄樊市有一家做四川鱼的店,位置在蓝星电脑正对面的巷子里(科技馆附近),在巷子里有一排小店,最里面一家,名字叫做四川鲜鱼馆,去那里的都是襄樊本地人,去的都是吃鱼的,分量大约每人8两左右,不要嫌多,别最后不够吃。鱼肉极鲜嫩,不要用筷子夹,一定要用捞勺捞,这是笔者吃过最好吃的鱼,已经带过不下10批人去过,没有让人失望过。   胖子面:在襄樊四中旁边,就是电视台路口进去巷子内第一家,老板是个胖子,建议去吃一次,襄樊本地朋友极力推荐。 牛杂面:襄樊最好的牛杂面比较远,从火车站座车13路过2桥,然后座个面的什么的到酒厂附近,有1排做牛杂面的,价格便宜量又足。在1.5-2元左右,味道也很好。   蒸菜:在三元路附近,就是在电子市场后门出去的那条路,上面就有一家蒸菜做的非常好,好像什么吃的都可以蒸,对蒸菜有意思的可以去看看。   牛肉面:在1桥头下(广场这边)下面是回民友谊街,是正宗的回民餐馆,味道很好。向前走一点有一家叫做 微型餐馆 黄酒极好,友谊街大多为回民,要尊重别人的民族习惯,不要引起不必要的纷争。   天热了,开始推荐襄樊特产(宜城大虾),麻辣道地,价格便宜量又足,分30-40-50元1锅。==============================================================           欢迎大家补充呀!!!
【讨论】襄樊何不称襄阳? 金秋时节,数以万计的各方客商、游客,云集湖北襄樊市,参加在这里举办的诸葛亮文化节和中西部经贸洽谈会,这使位于汉水之滨的历史文化名城,着实又热闹了一番。  在开幕式晚会上,人们见到了毛阿敏、韩红、张信哲、郭富城等一批明星的身影。主持晚会的是扮演过诸葛亮的唐国强、电视节目主持人周涛。周涛的主持很到位、得体,但当她提到东道主时,却多次把“襄樊”说成了“襄阳”。  不能怪周涛的口误,与几十年前才出现的“襄樊”这个新地名相比,“襄阳”这个地名实在是历史太悠久、名气太大、文化底蕴太深了。可以说它早已溶进了中国文化的血液,溶进了中国人的记忆。  熟读《三国演义》的人,对襄阳当然不会陌生。120回《三国演义》有31回的故事便在这里发生。刘备马跃檀溪、水镜先生举荐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襄阳郊外的隐居地隆中发表著名的“隆中对”,诸多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  喜爱诗歌的人,对襄阳当然不会陌生。唐代诗人孟浩然在这里出生并在郊外鹿门山隐居,人称孟襄阳。“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千古绝句,吟诵于此。王维在游历襄阳后,也欣然写下这首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诸葛亮文化节开幕式晚会定名为“襄樊好风日”,可见当地人对王维诗句情有独钟,却又因为地名已改,不得不套用之。  喜欢书法的人,对襄阳当然不会陌生。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旅居襄阳多年,号“襄阳漫士”,人称“米襄阳”。米公祠至今矗立汉水边。至于喜欢读金庸的人,对襄阳更不会陌生。从郭靖、黄蓉到杨过、小龙女,一个个扣人心弦、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在这个兵家必争之地发生。  襄阳隔汉水与樊城相对,襄阳的故事从来与对岸的樊城密切相关。“铁打的襄阳,纸糊的樊城”,民间流传的这个俗语,固然是从军事角度来谈两座城,但也说明隔江相对的襄阳、樊城,实际上是连为一体的。50年代襄阳与樊城合并为一个城市,但不知为何舍弃襄阳、樊城如此具有历史影响和文化含蕴的地名不用,却各取头字,起了一个陌生的名字———襄樊。  不可否认,经过当地政府多年的努力,襄樊作为一座新城市,有了一定名气。但它又怎么可能取代“襄阳”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呢?当地官员也时常感到使用新地名的不便利。一位官员说,他们到外地或海外,每当提到襄樊,对方总是不知所云,而一提到襄阳,几乎无人不晓。这便是地名文化内在的生命力。一个地名的历史影响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此次襄樊举全市之力再度举办诸葛亮文化节,借历史人物的名声来扩大地方影响,吸引八方来客,取得可喜效果,可见当地深谙打好历史牌的妙处。据介绍,诸葛亮文化节今后每年都将举办。那么,何不也打好“襄阳”这张同样具有价值的牌呢?  几年前,湖北的荆州与沙市合并时,曾一度沿用襄阳、樊城合并时采用过的办法,起名为“荆沙市”,结果引起各方人士异议,认为舍弃有着历史价值的荆州不用实在遗憾。可喜的是,有关方面最终恢复了荆州的大名。这说明,人们开始越来越注重遵循地名规律,挖掘历史文化价值。也只有这样,才谈得上继承历史传统。  襄樊有无可能改称襄阳呢?新地名虽然用了40年,但与两千年相比,40年一瞬而已。                     转载 襄江论坛  大家讨论一下!襄樊倘若改名襄阳好不???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