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水中捞月 墨水中捞月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关注数: 0 粉丝数: 6 发帖数: 1,561 关注贴吧数: 0
炒股炒了这么长时间大家知道什么是股票吗?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股票代表着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这种所有权是一种综合权利,如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等。同一类别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每个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股票一般可以通过买卖方式有偿转让,股东能通过股票转让收回其投资,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股东与公司之间的关系不是债权债务关系。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负有限只任,承担风险,分享收益。股票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已有近400年的历史。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股份制和股票也适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可以通过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用于生产经营。国家可通过控制多数股权的方式,用同样的资金控制更多的资源。目前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绝大部分是国家控股公司。股票具有以下基本特征:(l)不可偿还性。股票是一种无偿还期限的有价证券,投资者认购了股票后,就不能再要求退股,只能到二级市场卖给第三者。股票的转让只意味着公司股东的改变,并不减少公司资本。从期限上看,只要公司存在,它所发行的股票就存在,股票的期限等于公司存续的期限。(2)参与性。股东有权出席股东大会,选举公司董事会,参与公司重大决策。股票持有者的投资意志和享有的经济利益,通常是通过行使股东参与权来实现的。股东参与公司决策的权利大小,取决于其所持有的股份的多少.从实践中看,只要股东持有的股票数量达到左右决策结果所需的实际多数时,就能掌握公司的决策控制权。(3)收益性。股东凭其持有的股票,有权从公司领取股息或红利,获取投资的收益。股息或红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公司的盈利水平和公司的盈利分配政策。股票的收益性,还表现在股票投资者可以获得价差收人或实现资产保值增值。通过低价买人和高价卖出股票,投资者可以赚取价差利润。以美国可口可乐公司股票为例。如果在1983年底投资1000美元买人该公司股票,到 1994年7月便能以 11 554美元的市场价格卖出,赚取10倍多的利润。在通货膨胀时,股票价格会随着公司原有资产重置价格上升而上涨,从而避免了资产贬值。股票通常被视为在高通货膨胀期间可优先选择的投资对象。(4)流通性。股票的流通性是指股票在不同投资者之间的可交易性。流通性通常以可流通的股票数量、股票成交量以及股价对交易量的敏感程度来衡量。可流通股数越多,成交量越大,价格对成交量越不敏感(价格不会随着成交量一同变化),股票的流通性就越好,反之就越差。股票的流通,使投资者可以在市场上卖出所持有的股票,取得现金。通过股票的流通和股价的变动,可以看出人们对于相关行业和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和盈利潜力的判断。那些在流通市场上吸引大量投资者、股价不断上涨的行业和公司,可以通过增发股票,不断吸收大量资本进人生产经营活动,收到了优化资源配置的效果。(5)价格波动性和风险性。股票在交易市场上作为交易对象,同商品一样,有自己的市场行情和市场价格。由于股票价格要受到诸如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有可能使股票投资者遭受损失。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越大,投资风险也越大。因此,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金融产品。例如,称雄于世界计算机产业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当其业绩不凡时,每股价格曾高达170美元,但在其地位遭到挑战,出现经营失策而招致亏损时,股价又下跌到40美元。如果不合时机地在高价位买进该股,就会导致严重损失
耕地减势难遏 18亿亩底线或“撑不了六年”  为“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中纪委、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及国家土地督察办渐成合力,加大严控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力度。  第三轮土地规划修编遇瓶颈  近期,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委员会连续召开几场务虚会,另外,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等部门专门举办了“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研讨会,探讨如何使现有的全国18.27亿亩耕地面积到2020年不突破18亿亩的底线。  继“第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86~2000)和“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从2005年7月起开始的“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修编以来,延期至今未能完成。  在外界看来,修编工作迟迟未能完成,原因在于上面有中央指标压力,下面政策执行上又遭遇阻力。  参与修编工作探讨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凤荣在务虚会上表示:“现在地方政府不怕失去土地。各级政府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研究员杜平也坦言,2006年到2020年也是各地各业用地量最大、用地矛盾最尖锐的时期。  同时,国务院要求18亿亩的耕地总量底线至少要守到2020年,而不仅限于“十一五”期间。因此,国土资源部上报的《2006~202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被驳回。  “如果像《2007年全国土地利用计划》的方法走下去,要2020年守住18亿亩耕地不太乐观。”一位参与修编的工作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坦言。  作为《1997~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的具体年度计划,今年4月,国土资源部下发《2007年全国土地利用计划》要求:今年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和耕地量将与去年持平。  但数据显示,2006年,全年建设占用耕地251万亩,实际占用农用地433.2万亩,略高于年度400万亩的用地计划。综合各种因素,2006年全国耕地面积净减少数量为460.2万亩。  “照这种耕地减少速度,6年后就可能突破18亿亩的底线。”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