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xfs2000 yxfs2000
关注数: 109 粉丝数: 93 发帖数: 2,658 关注贴吧数: 28
王晶首次透露1994年后香港电影落寞的幕后真正原因! 香港电影的繁荣背后是台湾热钱的涌入,这一时期,华语电影出现了大量的港台合拍片。1992年前后,刘德华的天幕、李连杰的正东相继创立,他们背后的金主都是台湾片商。 一部港片的立项过程是:台湾片商拍钱,点名要香港大腕配搭出演,然后找导演,最后才是创作剧本。据传,当年王家卫就是以“林青霞、张国荣”班底,“骗”来台商千万投资,开拍了《东邪西毒》。 “如果台湾片商投资份额不到整部电影的一半,导演是不会选择拍的。因为拿自己的钱拍会赔啊!到后几年,台湾资金已经足够支撑整部戏。”王晶说。 在充足的资金资源下,一部香港电影从立项到完成多则二个月,少则一个月。据说,当年刚出道的编剧文隽就曾在导演的逼迫下四天写出一个剧本。在王晶的回忆中,这样的江湖段子基本属实。他说:“四天都算多的了,为了加快速度,很多片子导演都在片场想剧本,有时,就算有剧本也不用,因为一些导演是武指出身,根本不会写字,需要有一至五个编剧在现场。” 台湾金主 现在回忆当年盛世,很多人感叹600万人口的香港能在电影产业领域被誉为“东方好莱坞”可谓一个奇迹。但在王晶看来,香港电影当年的兴盛完全是得益于台湾电影保护主义的庇护。“你说当年香港就那么点人口,哪来那么多票房啊?那时靠的是台湾受众。” 上个世纪90年代,台湾政府只允许台湾片和港片在本土上映。港片上映前要加入一个名为“台湾自由工会”的组织,保证政治取向符合国民党的利益。当年,梁家辉因拍摄了《火烧圆明园》被台湾当局封杀,因为台湾市场的重要性,梁家辉在香港的工作机会也几近流失。  在西片上,台湾政府有严格的限制:一部好莱坞电影只能引进八个拷贝,也就是说最多只能在八个戏院上映。 “好莱坞片子很少,日本电影不让上,韩国片一点点。”王晶向记者回忆说,“在和港片的竞争中,台湾片怎么能比香港片好看啊?当年台湾电视剧也很难看。记得当局规定,所有打的镜头只能打八秒钟。我看了一个电视剧,两个人打到第八秒,忽然停了,说:”住手,你不是我叔叔吗?‘我笑死了。台湾电视不好看,电影不好看,老百姓只能看港片了。“   香港电影在台湾的大行其道也恰逢台湾经济正待起飞:各地开发公路,搞基础建设。台湾中南部的很多农民依靠政府征地补偿的土地金,一夜暴富。 王晶听闻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春节,一个农民拉着牛车,带着一家老小十六口进了电影院。一看坐满了。农民说:“不行,我光出门就花了三个小时,一定要看上香港电影。”于是不得已加座看。那时,台湾一家1000个座位的戏院,很可能有2000人在看。 在香港电影的极速狂飙中,王晶成为其中既高产又卖座的导演:  1 991年他和周星驰合作《整蛊专家》 ,开始了他们长达10年的无厘头喜剧的创作;同年,又开拍《赌侠》,开创了香港电影的赌片市场。为了快拍快上,王晶的电影多以情节夸张著称,没有什么艺术讲究。他曾说过:“观众想看什么电影,我就拍什么。” 台湾充足的资金一面带动了香港电影的发展,一面也使得整个香港电影产业陷入了恶性循环:跟风烂作横行,影片类型单一,演员片酬居高不下,有影评人评价这一时期的香港电影是典型的“商业功利主义”。 当年,香港政府不能对电影产业进行过多的“宏观调控”,基本上一部电影没有太大的政治问题,都可以上映。 王晶说:“与现在的内地电影审批制度不同,香港政府对电影管制有很清晰的条文。导演对照着拍就可以了。一部符合标准的电影拍完后,你必须让我上。而且香港的审批制度是三天之内就要给答复,不像现在的大陆拖拖拉拉几个月都没有审完。” 在很多电影圈内人看来:1993年是香港电影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事情的起因是由于恶性竞争,周星驰的电影《济公》卖给台湾片商3000多万港币的高价,最终让台湾片商血本无归。这个事件引发了台湾八大片商开始和香港电影从业协会就“如何抑制港片成本,压低港片酬劳”进行协商,最终,谈判破裂。台湾片商要求台湾当局放宽对西片的限制。1995年,台湾当局不再对好莱坞电影的拷贝数量进行限制。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