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碰猪123
碰碰猪123
关注数: 3
粉丝数: 9
发帖数: 937
关注贴吧数: 10
对熊出没系列电影的一点感想 纵观熊出没电影系列(不评论电视动画),视效一直是在稳定进步的,但是剧情水平和角色刻画却有所起伏。 视效方面,奇幻空间是个分水岭,前面的其实更像是精致版的电视动画,但从奇幻空间开始,视效就提升了很多。而到了重返地球,视觉效果感觉是到了巅峰,场面宏大而震撼,和一般儿童向动画电影有了显著差别,甚至是有着出圈的效果,票房首次达到了近十亿级。 熊出没电影也挺会选题的,不单纯是噱头搞得足,主题也是有其深刻性的,社会、科技、人文、环保等方面都有涉及,这也能让部分大人观众有所触动,同时对儿童更友好的叙事也保留着原本的观影群体。 但相比于视效的进步,剧情和角色刻画确实仍需打磨。角色刻画上,由于电影篇幅有限,主角只能做到对其中之一做深度刻画,别的只能当工具人,不过这个没办法。但是配角的刻画就有好有坏了,今年逆转时空的配角,一个工具人,一个又菜又爱玩,感觉可以埋些剧情伏笔的,消解了剧情的深度。 而剧情方面,中期感觉较为乏力,有些缺乏连贯性,有时候感觉是纯靠演出和视效撑着,没有的话就会有些无聊。今年逆转时空,明明前期有意思,后期大场面,但中期竟然只是偏日常的感觉,就挺有落差感。同时,作为儿童向电影,剧情也很难做更为成人化的叙述,只能在原本剧情上添加些成人化元素,如果剧情能更连贯些,也许上限会更高。
给老人买手机,求推荐 要求价格不要太高(4K以下),系统流畅,轻度使用时尽量不要发热,扬声器效果比较好,最好是华为手机,不接受二手。目前在华为P50E和NOVA7里面有些犹豫,前者有双扬但是4G,后者5G但是单扬。另外如果有其它推荐的手机也可以。
求推荐价位15-20W的汽车 主要希望空间大、舒适度好、易开且稳定度较好,不考虑纯电车和7座车,对于动力性能等没啥要求,如果油耗低些、外观内饰好看或高级些更好。目前对星越L(低速油耗好像一般,吉利系的车机似乎评价也一般)、拿铁DHT(买的人似乎不多,没绿牌不免税)、宋pro/plus dmi(整体感觉有些普通,售后有点担心)有些兴趣,如果有其它车能够推荐的也可以推荐。
华为MPP12.6的屏幕确定是和辉光电独供而非混用吗? MPP12.6会不会是之前传的三星屏和现在用的和辉屏混用,还是说只有和辉屏?
发现平板这类产品挺难完全堆到顶的,所以还是看个人选择 以下可能是一些人会介意的点,没有一个板子都能满足以下几点,所以有时候产品的选择才会比较纠结,所以有时候只能选择自己最在乎的点(姑且先排除价格因素)。 WIFI6且支持160MHz频宽(除了华为部分产品,其它家即便有WIFI6也基本都是80MHz) BT5.2(印象中只有华为MPP12.6、联想YOGA PAD PRO有) 四扬声器(中高价位基本除了IPA都有) 高刷新率(联想小新PAD PRO为90HZ,IPP和三星都有120Hz) 至少USB3.1GEN1的C口(中高端甚至部分不足2K价位都有) 旗舰SOC(抛除果子,安卓阵营目前为S870、S865/P和K9000/E) 5G全网通(只有华为和果子最新IPP) 4G全网通(似乎也是只有华为和苹果有,三星S7系列似乎没有,其它家不清楚) 若使用OLED屏幕则要带DC调光(反正三星没有,联想有没有不知道,华为应该有但是MPP12.6的素质不太行) 至少2560*1600的分辨率(中高端平板倒是标配) 16:10的比例(果子看视频容易大黑边) 低延迟笔(果子独一档,三星可能略胜华为,其他家不知道) SNAPDRAGON SOUND(目前S888/S780/S778没有用在平板上) 无线充电及反向无线充电(好像只有华为) 系统做好适配(华为和果子应该都还行,华为日常好,果子专业好)
目前荣耀50系列的爆料让我想到了OPPO R17Pro 荣耀50Pro目前似乎的料主要是100W有线充电(不是最快理论上应该也挺快的,不过兴许充电策略上会保守些?)、主长广均有(今年相比于去年主长广均有不算很常见)、S778,走轻薄影像机的定位。 而OPPO R17Pro则是50W SVOOC快充(当时已经是很快了,现在也不错)、主摄IMX362+OIS+TOF+可变光圈(20MP的副摄不知道是干啥的,兴许只是参与主摄成像的)、S710,同样走轻薄影像机的定位。 不过考虑到OPPO R17P当年的定价挺高的,兴许荣耀这款50P价格也不低,话说回来也不知道R17P的销量咋样。
华为MATEVIEW和MATEVIEW GT线下初体验感受 1、外观:MV还是挺好看的,边框其实还不错,还是有一定档次感的。MVGT就是相对常规的曲面带鱼屏,不过多一个SOUND BAR还是挺有意思的,而且灯条可以自己设置,并可以快速调整音量。 2、设置操控:MV是触摸和滑动式的,跟手性还可以,但是进行设置界面退回的时候是轻点屏幕下方触控条两下,感觉就没有那么简便了,不过色域设置还是挺方便的。MVGT是操纵杆式的,整体操作起来感觉更加连贯。 3、MV上的无线连接:MV支持无线连接,连笔记本最高能实现2160*1440的60Hz的无线投屏(或者3000*2000的30Hz,当然均无HDR),算是姑且够用吧。延迟还可以,大概有70-80毫秒的延迟。有线连接未尝试。 4、MVGT的连接:连接笔记本USB3.2 GEN1的C口(这种C口可以兼容DP1.2协议),可以实现3440*1440的120Hz有线投屏(可开启HDR),估计DP1.4的条件下能够实现全开,手机能否开启高刷投屏未知。高刷还是能较为明显的感知到的,即便是VA屏。 5、亮度:MV的亮度还不错,放在亮的室内环境仍然可以。MVGT的亮度相对普通,放在亮的室内环境略有些暗淡,不过仍然还过得去。
好奇绿厂Reno6P+和Reno5P+的区别 这两款手机目前官方同配置差价450,我看了下硬件配置在,好像只有在SOC(6是S870,5是S865)和线性马达(6是X轴,5是Z轴)上有所区别,不会没有别的区别了吧?
感觉现在原生2X长焦(50mm左右焦段)总觉得挺鸡肋的 个人感觉原生2X长焦(50mm左右焦段)挺有用的,但是总觉得难以再提升了。 1、受到手机厚度的限制,原生2X长焦没法用太大的底。目前2X长焦上比较大的底是S5K2L7(1/2.55,小米10P、小米10U等手机使用)和S5KGD1(1/2.8,VIVO X50P+、VIVO X60P+等手机使用)。再加大底的话除非把焦距缩小,不然手机厚度肯定要增厚。 2、现在旗舰手机的主摄底比较大,基本在1/1.12-1/1.56的范围内。如果进行2X数码裁切,那在感光上感觉可以相当于1/2.24-1/3.12底的CMOS在2X长焦端进行拍摄。但由于目前大多数传感器默认用的是4合1或9合1成像,所以在此基础上再进行2X数码裁切,那像素数量就很小了(比如50MP四合一再做裁切,像素数量只有3.125MP),这就导致画质损失较大,而原生的2X长焦可以规避这个问题,输出画质不错的图片(但这也就是我能想到的原生2X长焦存在的最大意义)。 3、2X长焦的使用场景主要在于拍美食、拍人像等,但真做长焦用来拍PPT啥的2X还是不够用,营销噱头上也不如10X超长焦和大底5X长焦甚至小底3X长焦,而拍美食、拍人像等场景感觉主摄也能用且优化更好(厂商相对来说更愿意给主摄做优化)。
三星ISOCELL移动图像传感器命名规律初步探寻 三星移动图像传感器一般以“S5K???”为名字,最后一位不知道其命名规律,但看第4位和第5位确实是有一定的规律(虽然也有个例违反这个规律)。 第4位分两种情况,数字和字母。数字一般表示传感器的尺寸,2表示1/2.?的尺寸(也就是说至少也比1/3要长且比1/1.99短,但存在反例,比如S5K2LD,其尺寸为1/1.76),3表示1/3.?的尺寸,以此类推。字母姑且先不讨论。 在第4位是数字的情况下,第5位的命名基本都是字母,而这个字母的顺序数和传感器的像素数量有较大关系。 比如S5K2L5,L是第12位字母,而这个传感器的像素数正好是12MP,其它的也可以以此类推。但存在反例,比如S5K3L6,L是第12位字母,而这个传感器的像素数是13MP,和S5K3M5的像素数一致(M是第13位字母),不过差异不大。换句话说,若第4位是数字且第5位是字母,其传感器像素数最大也就26MP。 在第4位是字母的情况下,第5位的命名基本都是字母,这时候两者要组合在一起看,这里的字母组合似乎也没感觉有啥具体规律。这里先记录一部分,GD/JD 32,GH 44,GM 48,GN 50,GW 64,HM 108。
有点好奇HDR的定义 HDR指的是高动态范围,但我作为一名数码爱好者,不太清楚在具体情况上该怎么定义。 有说法是亮的地方尽可能要亮,暗的地方尽可能要暗;有说法是不论亮还是暗都要有细节能展示出来,而不是死亮和死暗。个人感觉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是结合一下看的话,那就是亮的地方确实要在视觉效果上亮同时还要有细节,暗的地方确实要在视觉效果上暗同时还要有细节,感觉就有些矛盾,因为感觉真要亮或暗那还是挺难看出细节的。 后来想了想,虽然都是HDR,但在照片和视频上可能不是一个意思。照片展示的时候,屏幕是相对恒定的亮度而不是动态背光,此时就是亮暗都要有细节。视频展示的时候,屏幕是动态分区背光,此时就是亮的地方尽可能亮,暗的地方尽可能暗。但我个人不太肯定,不知道吧友咋看。
总觉得现在拍照评测的意义不是很大 总觉得现在拍照评测的意义不是很大(并不是洗任何厂商),有以下问题: 1、默认模式的选择:相机的默认模式其实定义并不唯一,开不开AI是个问题,要不要手动对焦也是个问题,夜景要不要触发夜景算法或者开启夜景模式又是个问题(同理逆光场景和HDR算法等)。 2、评价标准:每个人的标准是不一样的,缺乏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单就一个夜景来说,有人认为拍得亮好,有人认为该黑则黑该亮则亮好,有人认为压高光好,但如果真的拍了张高光压得好、整体不暗、亮暗较为分明的照片,看上去又有些平了。 3、评测水平:不少评测者其实自己也不是太会评价,可能单就拍了张照片,却不突出评测重点,然后就一笔带过了,这样也不太行。 当然问题肯定不止以上这些,但是对我来说这些问题已经让我无法认真去看拍照测评了,对我来说,拍照评测也就看看色彩啥的,有部分参考意义,但也就是图一乐。而且随着拍照硬件的提升,其实挺难有啥大的差距了,更多还是看直出的照片看起来舒不舒服或者漂不漂亮的(要是不行就后期),我甚至觉得拍照风格真实是一种高情商说法,换句话我也可以说白开水风格(当然总有人需要真实风格)。
单就消费电子而言,感觉今年又是等等党失败的一年…… 最近网上一直在说半导体大缺货,估计要持续到2023年,问题是这样一下来,别说显卡CPU啥的,可能到时候充电器、内存、硬盘啥的估计也得要缺货,但人们的大体需求又是不变的,这样一来就势必涨价了。作为一个数码爱好者,我真的对今年(尤其是下半年)的消费电子有些担心(当然也有可能是我被贩卖焦虑了),可能看到一个不错的机器了,结果瞬间没货;可能想等价格下来,结果想买的不降价,降价的基本都是没啥兴趣的。真要大缺货,那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要么被耍猴,要么长时间等待,要么加价,感觉都不是好选择。
说个引战话题,绿厂系是不是当今手机厂商里第一CJB大厂? CJB确实是哪个厂商都有,有的厂商喜欢画大饼但不一定实现,有的厂商喜欢把一个无关痛痒的小点说得天花乱坠,但今年的绿厂系是真的让我觉得有些恶心。 OPPO宣称FIND3系列的屏幕非常好,却置部分用户的生命健康不顾,强行全亮度PWM调光,我知道很多人不在意这个,但是在意的人就是会很在意。那我还说无障碍功能大部分人用不到,你看哪个厂商会公然为了“系统优化”阉割掉这些功能,说白了就是不把部分用户当客户对待。 再联想到Realme安兔兔跑分作弊(安兔兔咋样我不管,起码人家有理有据),一加坚持简陋的类原生系统,不把系统做得更人性化,却大肆宣传自己的禅定功能,也难怪别人称其为“禅定厂”。绿厂系也有钱,上至知名艺人,中至各大KOL,下至各路水军和机器人,纷纷为其站台,确实是体现了一定程度上的“钞能力”。 我其实挺生气的,主要原因是买了个W51,别的功能哪都好,却在比较基础的耳塞上让我翻了个大跟头,戴上就发红发痒还流水,这样的耳机实在是让我难以忍受,而且这也不是个例。联想到绿厂系种种恶心操作,我觉得绿厂系可能也就这样了。
除了红魔之外,还有没有其它手机能支持高刷手机的高刷新率投屏? 红魔6系列展示了它能够通过有线投屏的方式实现高刷新率投屏(前提是显示器也是高刷新率),好奇有没有其他手机也能这样?
虽然魅族18系列价格不低甚至挺高,但是…… 但是把魅族18和18Pro当成三星S系列中杯和大杯来看,似乎看上去还好。在屏幕、相机配置、三围重量上都挺有三星S系列中杯和大杯的风范的,而且这样一来,这个价格也就不太离谱了,唯一担心的是魅族的售后应该是比不过三星的吧?
感觉预期管理也是挺重要的…… 看了那么多评测,S888单就日常使用其实还好,中负载和低负载情况下也不太崩,但高负载基本就是帧率和发热二选一,虽然总体表现没有那么好,但也不至于像S810翻车那么彻底。但是在S888还没发布时,有不少KOL在吹S888很牛,什么S835二代,什么某游戏功耗较低(当然这些不一定是原话,只是大体是这个意思)。高通自己也在PPT上说CPU性能提升约25%,能效提升约25%(具体数字记不太清了),但实际上不管怎么测试,也和PPT宣传的有所差距。这些都提升了数码爱好者的预期。结果就导致S888本来只是小翻车(起码日常还好),愣是被相对较高的预期整成了大翻车。 另外,感觉移动端锐龙5000系也有点这个意味了,本来预期是全面吊打蓝厂10系标压,结果只是生产力吊打,非网游类游戏实测基本五五开,甚至传出L3降速的问题(即便推补丁了游戏帧率也没有实质性提升)。 当然,这些都可以后期慢慢优化,问题也能慢慢改善,但这种相对较高的预期宣传和拿到手只是基本符合标准预期而到不了较高预期的实际效果之间的落差确实是不太容易弥补的。 作为普通消费者,感觉做好自己的选择更重要,想要一台设备把所有需求都符合到本身也不是太现实。S888虽然高负载游戏不行,但中低负载总是可以的,当然你也许会问既然这样为什么不选中端U,我想说搭配中端U的手机的其它规格总是不够顶。移动端想要生产力选锐龙5000系,想玩游戏可以等等下半年的蓝厂11代真标压。
继续测试2台手机的B站HDR 图一是VIVO X60(E1080),图二是小米11(S888,终于做了适配了),目前感觉三星的SOC显示效果和麒麟的SOC差不多,另外个人感觉高通的颜色应该相对正常些。
骁龙865,永远滴神 5nm芯片峰值性能全部木大,干脆全都用S865加上“+”表示算了。 S865-:D1000+、K990 5G(知道都不是5nm,凑数用) S865:S865、E1080(功耗更高但性能相近) S865+:S865+ S865++:S888、K9000
好奇一下,今年5nm三家都翻车其实用不着太悲观吧? 虽然目前三家都翻车了(三星、MTK待定),但都是高频功耗翻车,日常负载不需要常时高频,那日常用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至少应该不会像S810/S820那样严重。至于打游戏,其实如果不是打负载比较高的游戏的话,开省电模式应该也是可以的吧。
好奇一下,VIVO今年手机上44W和33W快充是不是比较保守? 看了一下小白测评半小时和十分钟充入电量(Wh),感觉VIVO今年搭载44W和33W快充的手机比不上一些充电功率更低的手机(比如图中44W的Z1比不上33W的K30S,33W的Z1x比不上22.5W的P40),显的有些保守。吧里有没有用VIVO的老哥说一下VIVO充电是不是真的保守?
海思的OLED驱动芯片会用在手机和平板上? 海思的OLED驱动芯片用在电视上倒不奇怪,但是用在手机和平板上就不太清楚了,之前海思有OLED驱动芯片或者用在手机平板产品的显示驱动芯片吗?(我确实孤陋寡闻)
近两三年真双扬声器手机(不强求对称)有哪些? 不要听筒+单扬声器的方案,已知有小米10系列和华为Mate20X 4G,除了这两款还有什么手机?
手机的坠手感应该不只由重量决定,而是和压强有关 大家在谈论手机重量时,通常将200g以上的手机归为板砖机(当然由于堆料的原因,这种手机现在确实不少)。但个人在尝试IPhone8这种小屏手机时,轻是轻了不少,但坠手感并没有降低太多;而在尝试华为mate9时,坠手感甚至要比重量差不多的mate20Pro要轻一些。 我想,也许坠手感是压强的体现,也就是将手机重量除以手机和手接触面积的比值。另外,手机做薄感觉也会减轻坠手感(原因不明,可能偏主观或偏玄学)。好奇吧友怎么看?
华为系使用联发科SOC的手机播放B站HDR视频时翻车了…… 之前发过贴,华为系手机在播放B站HDR视频时(已进入HDR模式,手动屏幕最大亮度,下同),由于华为自己的调色策略(无法关闭),导致HDR视频色彩偏白。后来在其它使用麒麟SOC的手机上也能看到这点(图一为荣耀V30,图二为荣耀30)。但是在使用联发科SOC的手机上,色彩出现了明显的翻车(图三为华为畅享20,图四为荣耀X10 MAX)。红色变得异常鲜艳,相比于正常的橙色或橙红色,这个红色简直就是血红色。好奇吧友的手机(尤其是使用联发科SOC的)也会这样吗?
好奇一下,华为手机在播放B站HDR视频时画面是不是有些问题? 在B站上线HDR视频后,我用华为Mate20Pro看HDR视频时(已选择HDR播放,手动亮度最高),虽然是有效果的,但总感觉会偏白偏亮,尤其是在播放红色或橙色物体时更为明显(比如枫叶、日出日落等场景)。我想问一下吧友别的华为手机(包括荣耀)或者别的品牌手机是不是也有这个情况?
感觉小米近期的顶级旗舰(不包括红米)进步过于大了,而这种太大 感觉小米近期的顶级旗舰(不包括红米)进步过于大了,而这种太大的进步就致使老旗舰惨遭背刺,买了几个月后出新旗舰时就有种亏的感觉(个人非小米用户,仅发表自我看法,没有批评小米的意思)
华为这个刀法有点……(注意红外测温)
华为FBS这个L2HC又是什么?是和HWA差不多的东西吗?但 华为FBS这个L2HC又是什么?是和HWA差不多的东西吗? 但是这个功能只有EMUI11的P40系列和Mate40系列上有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