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谟遗迹
诡谟遗迹
关注数: 0
粉丝数: 129
发帖数: 5,120
关注贴吧数: 24
牛爷爷们,他说的是真的吗? 有没有用过推土机的老哥?
手机的日用能效提升到哪里去了 8年前,我在用骁龙625的手机在b站上看视频和弹幕,整机功耗一瓦;8年后,我依然在b站上看视频和弹幕,整机功耗竟然比8年前更高了。 我清楚的记得,当年的骁龙625应对满屏重叠的弹幕,虽然有些负载,但并不十分吃力,功耗也没有高出多少。但现在的手机,面对差不多数量的弹幕,仿佛要吃掉好几个骁龙625的性能。 事实就是现在的手机,看同样的视频,同样的弹幕,丝毫不会比8年前的机器功耗更低。
我说天机8400 这8个a725就应该共享8mb二级缓存,或者每4个核心共享4mb二级缓存,三级缓存可以直接不要,也可以结合其他部分看着给。 有这种规格就应该多核同频,把多核能效狠狠的拉上去打个差异化,竟然还在这搞1+3+4,单核单核没有,多核利用效率也给废了,属于是面积一点没少,性能一点没有。 八颗a725给10瓦全核功耗,gb5拉到7000分左右不成问题的。 我说的对吗?
最近买灯珠攒下了一堆这个叫高导460的硅脂,网上查不到什么信息,有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水平啊。 比电脑贩子用的什么金硅脂银硅脂要好多少? 正常电脑上能凑合用吗?
手机支持pd,也支持qc快充 但是使用支持pd的c口冲电就只优先使用pd协议,有什么手段能在软件层面上让手机使用qc协议充电?
整了部小米11,这个888属实给我整笑了 在b站看视频,同样的场景比骁龙845(mix2s)功耗高50%,比骁龙821(mix1)高40%[lbk]手机我全只开60帧,别拿这个说事[rbk] 4600的电池日常使用续航和3400电池的骁龙845打成平手。 静态功耗更是离谱,电流250毫安,整机一瓦,比老机器翻倍还多。 事实证明整机优化和静态功耗对日常使用的续航影响有多大。 骁龙888,照理来说能效比865差一些,比855还强不少,但低负载下,恐怕骁龙810表现都要比这个小米11强不少。
关于电池的充电,我有一个问题 按照一般的说法,现在的电池总是使用先恒流后恒压的充电流程。 三元锂倒罢了,产业配套比较丰富。但是磷酸铁锂和钛酸锂似乎并没有太多集成化的模组可用,这对于单体电芯的灵活使用似乎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我一直使用可调电源或降压模块,手动对电池进行恒压或恒功率充电。 照理说这种充电模式是更为直接的且便利的,只需要一个可以输出合适电压的电源就可以对电池进行灵活的充电操作。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很少看见这样的充电模式,难不成恒压恒功率充电会对电池造成什么不为人知的严重负面影响不成?
这个7+gen3属实是寄了 规格上,能用上新的架构是有些惊喜的,毕竟a720在近几年里算是相当可观的提升了。规模上比8g3无非少一个大核,那么预期而言,就应该是低频和8g3相近甚至小超,而高频略不如。 结果就只是和8g2有来有回而已,这么大的差距不可能只是缓存造成的,十有八九在架构和工艺上也做了手脚。 gpu方面就更没什么可说的了,一看到950mhz的频率就知道是个寄,果不其然,最终性能只比8+略好一点。 和同期的7+gen2相比,核心规格和8+相同,性能也相同,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与之相比,7+gen3已经完全落了下乘。 更重要的是落地到实际产品上,搭载7+gen3的机型无非还是1999起售这个档次。那么届时它势必和众多8gen2机型价格重合。 同样的价格,我不买之前各方面更好的次旗舰,反而青睐外围配置阉割更严重性能方面还毫无优势的7+gen3,是不是脑子有毛病?
怎么屏蔽硬盘的温度传感器? 我的这个固态硬盘的一号温传一直都是40度,没有任何作用,二号温传是可用的,但是软件默认显示一号温传,有什么办法把一号温传屏蔽掉让其他软件只使用二号温传的数据?
现在的a510、a520小核,在台积电5纳米4纳米的工艺下, 现在的a510、a520小核,在台积电5纳米4纳米的工艺下,同功耗的单核性能和以前的骁龙625几乎一样。 假如现在的小核心和a53一样用14纳米制造,岂不是要几倍的功耗才能达到和a53相同的性能? 这么离谱的事情是怎么能允许它发生的? 现在的a520小核,0.5瓦的功耗gb5单核跑了300分,2017年骁龙835大核1.5瓦跑400分,哪怕就是a73原封不动的和a520用同样的工艺造,性能表现也要比a520强吧。
图里的是小米5s,电池都老化的只剩一半容量了,这屏幕亮度还不是最低,我亮屏放在这里,电流也基本可以稳定在90左右,功耗不到0.4瓦,最近几年很少有手机可以到这个水平甚至更低了。 骁龙821是个CPU是纯大核,而且功耗很高,能效一坨,用起来又热又卡,但就这样,丝毫不会影响手机待机,最低功耗十分正常甚至优秀。 就近5年开始,一谈到大核心多的,规格高的CPU,马上就是待机不行,续航尿崩,这些人属实是冥顽不灵。 就好像是那个大把的x86遗老,手机的GPU就是比不过GT610的一根。硬件原理是完全不懂的、客观案例是一点看不到的,反正就是没有一丁点自我认知的能力了。
有什么办法最好是软件能查看手机当下充电时使用的充电协议和电压 有什么办法最好是软件能查看手机当下充电时使用的充电协议和电压电流档位?
得到一只珠颈斑鸠,据说是亲戚用弹弓打的,左边翅膀和胸口能看到两个洞,不过拨开来看表面上好像也没什么特别严重的伤害。 目前在纸箱子里放了一天,看起来也没什么太不正常的地方,就是傻不拉叽的,没什么互动性,我给了大米、绿豆,面包,都没有开口进食,请问我要怎么样才让让它喝水吃东西?
关于小米在硬盘预留空间中抠出一半的容量出来用这件事,是否对硬 关于小米在硬盘预留空间中抠出一半的容量出来用这件事,是否对硬盘性能有负面影响,以及小米有没有去降低这些负面影响,这都是未知的。 但是我要指出op空间本身的不合理性,当然首先还是提及一下预留空间的作用。 主要两点,一是在存储器发生局部损坏时,作为备用块使用,但这个作用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因为对于固态硬盘而言,一旦产生不可恢复的数据错误,就意味着硬盘本身的可靠性已经归零,不具有任何使用价值了,此时是否有足够多的备用块用于替换并无实际意义。 第二点是主要的,就是用于均衡磨损和遏制写入放大,也就是实际影响性能和寿命的部分。 固态硬盘的存储单元是电容器,也就是一个个的小电池。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池一样,存储单元也会随充放电而产生损耗直至不可用。 写入操作本质上就是将这些电池充电到需要的电压,读取操作就是测量这些电池的电压。也因此只有写入操作会损耗硬盘的寿命,读取则几乎没有影响。 均衡磨损最好理解,就是统一所有电池的充放电次数,尽可能达到同时使用同时报废的效果,使存储单元寿命的利用率最大化,十分简单,并没有其他可说的。 写入放大相对复杂一些,如今,一块硬盘中所包含的存储单元数量是十分众多的。逐一对单个存储单元进行操作,会使硬盘工作效率极其低下。因此硬盘会对多个存储单元进行统一操作,即使只对这个整体中的一个存储单位进行写入,但消耗的是整个区块的寿命,这种实际写入文件大小和寿命消耗不匹配的现象就叫做写入放大,大体是这么个逻辑。 实际写入文件越小,写入放大的比例就越高,浪费就越严重。 op空间的作用,就是硬盘提前清理出部分绝对干净的空间,将原本可能数量众多的小文件整体写入,这是遏制寿命损失,同时避免一般擦除再写入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大量繁复操作,这是防止性能损失。 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固态和机械硬盘不一样,数据在固态中的物理位置是相对分散的,所谓的预留空间并非是一个固定的区域,它可以是任何没有存储有效数据的空间,这一点很重要。 接下来我要说的就是op空间的问题所在,在windows系统当中,你可以看到一个叫做系统保留空间的部分,它的大小几乎占到系统本体的一半,这是系统在运行和更新时可能用到的空间。 注意,这不是已经使用的空间,而是可能使用、实际并未使用的空间。你可以理解它的作用,但是你也应该知道这种行为的极不合理性。这就好比于你的亲戚到你家串门,可能需要临时使用一下你家的某个房间,某张床。但是这个亲戚跟你说,因为我未来可能用到这个房间、这张床,所以任何时候这个房间、这张床都只能我用,绝不允许你用。 硬盘的op空间,和windows的系统保留空间逻辑是近似的。前面我已经说过,op空间并非是固定的区域,它可以是任何没有被使用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它一定要占用固定的空间,并且不允许用户使用。 这个时候可能还有人说,如果硬盘被写满了呢,这个时候不就没有op空间可用了吗。 这一点更加简单, op空间影响的是写入性能,只要硬盘没满,剩余的部分就可以作为op空间。如果硬盘已经写满,已经写满,还能继续写入吗?已经写满的硬盘,已经不可能有写入操作了,当然也就不需要op空间了,这非常好理解吧。
关于小米在硬盘预留空间中抠出一半的容量出来用这件事,是否对硬 关于小米在硬盘预留空间中抠出一半的容量出来用这件事,是否对硬盘性能有负面影响,以及小米有没有去降低这些负面影响,这都是未知的。 但是我要指出op空间本身的不合理性,当然首先还是提及一下预留空间的作用。 主要两点,一是在存储器发生局部损坏时,作为备用块使用,但这个作用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因为对于固态硬盘而言,一旦产生不可恢复的数据错误,就意味着硬盘本身的可靠性已经归零,不具有任何使用价值了,此时是否有足够多的备用块用于替换并无实际意义。 第二点是主要的,就是用于均衡磨损和遏制写入放大,也就是实际影响性能和寿命的部分。 固态硬盘的存储单元是电容器,也就是一个个的小电池。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池一样,存储单元也会随充放电而产生损耗直至不可用。 写入操作本质上就是将这些电池充电到需要的电压,读取操作就是测量这些电池的电压。也因此只有写入操作会损耗硬盘的寿命,读取则几乎没有影响。 均衡磨损最好理解,就是统一所有电池的充放电次数,尽可能达到同时使用同时报废的效果,使存储单元寿命的利用率最大化,十分简单,并没有其他可说的。 写入放大相对复杂一些,如今,一块硬盘中所包含的存储单元数量是十分众多的。逐一对单个存储单元进行操作,会使硬盘工作效率极其低下。因此硬盘会对多个存储单元进行统一操作,即使只对这个整体中的一个存储单位进行写入,但消耗的是整个区块的寿命,这种实际写入文件大小和寿命消耗不匹配的现象就叫做写入放大,大体是这么个逻辑。 实际写入文件越小,写入放大的比例就越高,浪费就越严重。 op空间的作用,就是硬盘提前清理出部分绝对干净的空间,将原本可能数量众多的小文件整体写入,这是遏制寿命损失,同时避免一般擦除再写入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大量繁复操作,这是防止性能损失。 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固态和机械硬盘不一样,数据在固态中的物理位置是相对分散的,所谓的预留空间并非是一个固定的区域,它可以是任何没有存储有效数据的空间,这一点很重要。 接下来我要说的就是op空间的问题所在,在windows系统当中,你可以看到一个叫做系统保留空间的部分,它的大小几乎占到系统本体的一半,这是系统在运行和更新时可能用到的空间。 注意,这不是已经使用的空间,而是可能使用、实际并未使用的空间。你可以理解它的作用,但是你也应该知道这种行为的极不合理性。这就好比于你的亲戚到你家串门,可能需要临时使用一下你家的某个房间,某张床。但是这个亲戚跟你说,因为我未来可能用到这个房间、这张床,所以任何时候这个房间、这张床都只能我用,绝不允许你用。 硬盘的op空间,和windows的系统保留空间逻辑是近似的。前面我已经说过,op空间并非是固定的区域,它可以是任何没有被使用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它一定要占用固定的空间,并且不允许用户使用。 这个时候可能还有人说,如果硬盘被写满了呢,这个时候不就没有op空间可用了吗。 这一点更加简单, op空间影响的是写入性能,只要硬盘没满,剩余的部分就可以作为op空间。如果硬盘已经写满,已经写满,还能继续写入吗?已经写满的硬盘,已经不可能有写入操作了,当然也就不需要op空间了,这非常好理解吧。
如果制造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复制人,很显然,虽然两个人拥有一 如果制造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复制人,很显然,虽然两个人拥有一模一样的意识和思想,但二者是互不相通,互相独立的两个个体。 即使在同一个个体中,就好比一块硬盘中的数据,先复制出来再粘贴回去。虽然内容还是一样的内容,但已经不是同一份了。 一个人从存在开始,意识就是连续的,即使深度的睡眠,也只是降低大脑多数区域的活动强度。但深度的麻醉却可以使所有神经交流失效,意识也真正的中断了。 很多病人抱着延续生命的希望上了手术台接受全麻,但再次醒来的时候,究竟有多大概率还是自己,而不是拥有相同记忆的另一个人呢?
人类制造的那一堆复制体他们本身的认知是和原本人类一一对应的。 人类制造的那一堆复制体他们本身的认知是和原本人类一一对应的。 即使觉醒了自我意志,也应该在原本人类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科技才对,怎么一群玩意儿全都搁这搞复古? 从21世纪格式塔计划到51世纪外星人入侵,整整3000年,好好发展,什么事情搞不定。
安利萝藦,生长十分规律,对环境无特殊要求,形态优美。未成熟的 安利萝藦,生长十分规律,对环境无特殊要求,形态优美。 未成熟的果实鲜嫩爽脆,有一种独特的清香,鲜美无比,果实成熟之后还能得到好玩的大蒲公英,我每年都种。
我买了一块09年生产的西数160g笔记本机械盘来玩玩,读取6 我买了一块09年生产的西数160g笔记本机械盘来玩玩,读取60m,写入只有35。 我之前也遇到过这个状况,是10年生产的一个500g,也是西数蓝盘。 它是读取80,有一阵子写入也被限制在50左右也就是半速多一些。 只有用as ssd测速的话写入还是正常水平,其他软件和实际使用就只有被限制后的速度。 它给我感觉像是一种保护机制,就像固态寿命到了变成只读模式或者限制写入速度一样。 有没有懂的说一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长的萝藦从上个月开始发病了,新的枝条生长缓慢瘦小,叶子发色不均匀,边缘不光滑,不柔软,总体呈现出一种僵硬扭曲的状态。 正常的叶子应该是圆滑饱满的。 这种症状并没有观察到会向老叶蔓延,应该不是菌类感染。 肥水方面,我喷施叶面肥的浓度是常规的,频率或许有点高,有时候一个星期两次,但也不至于产生肥害吧。 有没有人知道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很多人觉得有钱的男人就不是舔狗,或者不必当舔狗,这种认知多数 很多人觉得有钱的男人就不是舔狗,或者不必当舔狗,这种认知多数时候都是十分错误的。 只要一个男人还持有一丁点必须要拥有女人的想法,那么他就必不可能改变舔的本质。 一个有钱人,不论他在和女人相处的时候显得多么从容潇洒,他都是在用实打实的物质资源去换取女人天生就有的东西。 好比一个国家签署不平等条约,不论这个国家如何富有,赔起款来多么轻松,都不能改变赔款条约本身屈辱的性质。 一个富人花100万去玩弄一个女人,和一个普通人凑100万追求一个女人,本质上都是男人创造的,100万价值流入到了女人的群体中,从女性群体的角度看来,这二者所造成的的结果是没有区别的。
三级缓存和系统缓存在性能和功能上有什么区别? 三级缓存和系统缓存在性能和功能上有什么区别?
2023年了,USB3点的用在手机上还能算作是一个卖点,是十 2023年了,USB3点的用在手机上还能算作是一个卖点,是十分匪夷所思的。 USB3.0 2013年发布,距今已经10年,USB4 2019年发布距今也已经4年。 用处理器来类比,就是说今天一台用上了USB4接口手机,也仅仅相当于在2023年用上2019年主流的骁龙855而已。 要知道当下很普通的一台笔记本、台式电脑,大多都会有USB4接口,手机竟然在接口规格上低于主流电脑,是极其可笑的。 手机作为普通人能接触到最先进,集成度最高的电子设备,不标配USB4,我认为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搞套皮人企划的运营是不是都是废物?这个年头难道找个思想比较正 搞套皮人企划的运营是不是都是废物? 这个年头难道找个思想比较正面的处女来当中之人就这么难吗?
几乎所有人都觉得,除了长江存储、致钛自己的产品,其他所有牌子 几乎所有人都觉得,除了长江存储、致钛自己的产品,其他所有牌子、小牌子所用的都只能是降级片、甚至黑片。 这些闪存颗粒到底怎么样没有什么可讨论的,毕竟谁也不知道。 但我只想问一个问题,那就是长江存储自己的产品有多少销量,不论企业还是个人,这些产品有多少出货量;而所有用长江闪存颗粒的这些大大小小的牌子,他们加起来又有多少出货量。 芯片生产天然天然会有瑕疵,降级的闪存颗粒当然也会存在,但在我的认知中,这种次品有个百分之一二十就已经是高的不得了,良品率再低的产线有必要存在吗? 难道长江存储的闪存生产出来,有一大半都被划分为次品吗,你们觉得这种事情有可能吗?
有没有一种可能,可以把压电电机集成到人的鞋底,将人在户外活动 有没有一种可能,可以把压电电机集成到人的鞋底,将人在户外活动时产生的大量、连续的能量供给给手机等随身设备使用,岂不是非常便捷吗?
纯路人,不同平台看到过好几回了但是没看明白,你们这个数字生命 纯路人,不同平台看到过好几回了 但是没看明白,你们这个数字生命到底是什么?看起来就是个奇怪的U盘,有什么具体的作用吗?
我想纠正现在多数人对固态散热的过分追求首先我想说的是,正常固 我想纠正现在多数人对固态散热的过分追求 首先我想说的是,正常固态硬盘对散热的需求一定是建立在长时间、高压力的连续负载下。而这种负载,对于至少99%的普通人而言,是不存在的。 有没有哪个固态什么都不干,光是通电就热的不行的,也确实有那么几款,比如前两年火过一小阵子的那个海力士服务器盘,裸盘通电就能有七八十度。 但是目前正常市售的型号当中,还没有看到哪个盘会这么逆天的。 以我多年以来使用过的诸多产品来说,固态硬盘的待机温度通常会比室温高10度左右,而通过日常使用对硬盘造成的密集负载,硬盘温度的上限通常也只在60~70℃这个区间。 对我自己而言,不论是笔记本还是台式机,我甚至都没怎么见过固态温度达到过50以上,我的笔记本和台式机固态都没有任何散热措施,都是裸盘状态。 即使硬盘温度时常达到60~70℃,这个温度区间也远不至于对产品的寿命造成显著影响。 我的建议是,应该基于自身使用情况,先观察硬盘的温度变化,如果确实出现了无法接受的高温,尤其造成硬盘性能下降的话,再增加必要的散热措施。 而绝非是把对硬盘的散热作为必要的措施首先准备。
大家帮我看看这是什么病这个葡萄是我爸买的,他很喜欢买植物,但 大家帮我看看这是什么病 这个葡萄是我爸买的,他很喜欢买植物,但完全不会打理,基本上是不停的死,不停的买。 这个葡萄是种在一个用砖头围在水泥地上的一个小池子里,土只有三寸深的样子,十分贫瘠,连草都不爱长。 这个苗买回来两年,没长大,但也没死,今年结了五六串果,开始还没人管,小果僵在藤上几个星期,坏了一大半。 这个月我喷肥打理,情况才稍微正常一点。 最近10天,从靠近根部开始出现如下的黄叶,有快速蔓延的趋势,未见明显虫害,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同样都是光刻技术制造的半导体器件。 CPU只要不过分超频加压 同样都是光刻技术制造的半导体器件。 CPU只要不过分超频加压,就可以持续稳定工作几十年甚至更久。 为什么显卡只是挖几年矿就动不动核心显存烧毁挂了?
一直以来,我有一个疑问我知道很多低端的主板cpu供电mos是 一直以来,我有一个疑问 我知道很多低端的主板cpu供电mos是裸露的,根本没有散热。 我有一块主板,mos管上有不小的铝块散热,电脑只要开机,就算cpu没有负载,这个散热装甲也会被加热到70度左右。我在想,如此大的铝块都能被加热到这么高的温度。而对于没有散热装甲的主板而已,那么多的热量被集中在本体连1g都不到的芯片上,温度居然也能保持正常,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还有另一块主板,供电规格和上一块是相同的,但是供电mos的散热装甲只是很简单的铝片而已,体积只有前者的1/10左右,但是在相同的工作状态下,二者的温度竟然也差不多。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反常识的结果?
如果我把处理器从2666v3换到2630v3,点亮之后看到2 如果我把处理器从2666v3换到2630v3,点亮之后看到2133的内存变成1866了,那我把CPU换回2666v3内存频率会自己变回2133吗?
关于e5鸡血,我有个疑问打了鸡血之后全核频率高了,功率也跑到 关于e5鸡血,我有个疑问 打了鸡血之后全核频率高了,功率也跑到顶了,多核有提升这可以理解。 但是这些处理器单核也会有个3%的提升,也相当于0.1gGhz频率了,但是它们本来就能跑到那个频率的,这个提升又是怎么来的呢?
问一个问题,百度了好几个小时,没查到一点有用的信息关于电阻, 问一个问题,百度了好几个小时,没查到一点有用的信息 关于电阻,既然说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 那么我现在给一节5号电池空接一段导线,假设这段导线的阻值是一毫欧的话,岂不是说这段导线此时要流经1500a电流?即使真这样的话,一节5号电池又怎么可能输出2000多瓦的功率呢?
如何理解 “成本不等于价格” ?
为什么不使用纯铬作为电子设备外壳?铬,价格不贵,性质稳定,比 为什么不使用纯铬作为电子设备外壳? 铬,价格不贵,性质稳定,比重尚可接受,硬度极高,岂不是手机外壳的理想材料吗?
中肯的讲,崩坏3的这种剧情,如果放在所有网文中的话,能排进前 中肯的讲,崩坏3的这种剧情,如果放在所有网文中的话,能排进前90%吗?
音速330~350米每秒,每米3毫秒,10米就是0.03秒, 音速330~350米每秒,每米3毫秒,10米就是0.03秒,放在短跑中似乎也不算小了。 是不是离发令枪远的运动员就吃亏呢?
为什么说骁龙865是神8200超到3.1G的a78性能只比8 为什么说骁龙865是神 8200超到3.1G的a78性能只比870强了百分之一二,功耗也是几乎完全相同,可以说二者的性能功耗都是几乎一致。 那么问题来了,a77到a78的架构提升,n7p到n4p的三年工艺提升,都提到什么地方去了?
怎么会有人觉得8gen2的GPU达到1050的性能是一件很乐 怎么会有人觉得8gen2的GPU达到1050的性能是一件很乐观的事情? Adreno740功耗7.5w,1050是75w,二者峰值能效仅仅只相差10倍而已。 这是什么概念,意思就是说a740在拥有着16纳米到4纳米的工艺进步、1536对640的流处理器规模悬殊、0.68和1.5ghz的频率差异,再加上是移动端低功耗的外围,如此多的理论优势下,峰值能效仅为1050的10倍。 再拿工艺相近的4090对比,4090性能约为a740的15倍,而功耗却仅为后者的45~50倍,能效仅仅相差三倍多。要知道后者可是跑了2ghz+的高频。 如今移动端和桌面端的能效差异无论如何也不算乐观吧?
如果舰娘可以来到现实世界(你的舰娘都很爱你,愿意为了你来到这 如果舰娘可以来到现实世界(你的舰娘都很爱你,愿意为了你来到这里) 如果舰娘可以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来到现实世界,但还是一样的身体,一样的好看。 你可以真正和她对视、牵手、拥抱,做色色的事…… 但既然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就一定会被其他人看到,被所有人知道。 有多少人会为了短暂的欲望让舰娘来到这个世界呢?
待机、或者说低载下的功耗表现,是现在的处理器急需解决的巨大问 待机、或者说低载下的功耗表现,是现在的处理器急需解决的巨大问题。 如果在众多影响日常使用续航的因素中挑出一个最主要的,那么问题毫无疑问还在处理本身。 吧里经常对比性能,那么大家都知道在性能的标准上,如今的旗舰处理器和5年前的骁龙835相比,可能只需要1/4甚至更低的功耗就能实现相同的性能。 但是在实际的场景中,使用两款处理器进行一些日常的使用,比如看看贴吧、看看视频,它们都能流畅的运行。但是这个时候它们的功耗却是差不多的,或者最新的旗舰处理器也只是比835略低一点。 中低负载的功耗不能有所的降低,这就意味着手机日常使用的续航将永远不能得到显著的提升。
为什么现在整个吧都在买这个叫vx015的盘?我记得以前都是那 为什么现在整个吧都在买这个叫vx015的盘? 我记得以前都是那个西数的紫盘,现在这个看起来好像也差不多的样子,这个vx015究竟有什么好处,为什么全都在买?
硬盘有体质之分,用HDTune跑出来的曲线会有所不同,速度上 硬盘有体质之分,用HDTune跑出来的曲线会有所不同,速度上也会有浮动,而这些都是常见的。 理论上曲线越平滑,硬盘的体质就越好,速度也应当相对更快的。 但是我最近半年在经手了许多快500G的2.5寸机械盘后发觉反而是曲线越不平滑的速度往往更快一些,有多组数据之后,就不太能认为是个例了。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 下面放几组对比(都为同一型号的硬盘)
我想问一个问题 牛顿的定义是把1kg的物体加速到1m/s,但是用任何大小的力都可以实现这个效果。 按照这个描述,牛顿明明应该是个能量单位才对,为什么反而说它是表述一个力的大小的单位呢? 这应该如何理解?
SLC缓存最愚蠢的地方就在于它竟然是一个强制性的功能固态硬盘 SLC缓存最愚蠢的地方就在于它竟然是一个强制性的功能 固态硬盘要在一个单位中存储更多数据会导致读写性能大幅下降,slc缓存有其存在的意义。 但是大家都知道SLC缓存的存在必然造成全盘性能的下降,因为它本质上就是一个用寿命和长时间性能来换取短时间爆发的一个方案。 这个功能的最大问题在于它的提升不够显著,或者反过来也可以说TLC直写的性能是足够可观的。拿三星980Pro举例,它的缓存外4k可以达到60MB,缓外写入在没有SLC缓存的影响下至少也可以达到2500MB,不仅前者远远达到了可用的标准,后者实际上更是已经达到了一个PCI3.0×4全速盘的峰值性能水平。而在这种性能水平下SLC缓存带来的提升究竟有什么意义。 这还不仅仅是硬盘峰值性能的问题,如果说SLC缓存读7000写5000仍然可以算是一个可观的水平,但是windows系统怎么会让你跑到这种速度? Windows本身的限制决定了你无论用什么硬盘,正常情况下你最多也只能跑到不到3000MB,这种速度恰巧就和980Pro的缓外速度对应上了。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数据仍然是先写入缓存,再复制进TLC。 意思就是说,我在没有得到任何性能提升的情况下,白白多写入了一倍的数据,而且数据量更大的话,还要因此而承受SLC缓存回收的代价。 所以说,SLC缓存这个功能最愚蠢的地方就在于像这种具有明显倾向性的功能,它竟然是一个强制性的功能。 这意味着你在99.9%的情况下享受不到它带来的利益,却要任何时候都要承担它所要付出的代价。
讲实在话,这么多年过去,手机早不该用四大四小的8核设计。实际 讲实在话,这么多年过去,手机早不该用四大四小的8核设计。 实际上近几年,手机CPU上的最大恶性事件。就是从规格4+4变为了1+3+4,很多人不理解,还觉得这是4颗大核其中的一颗变强了,殊不知是4颗大核其中的三颗变弱了,厂商就是要扣你这点成本,可怜的是这么多人作为消费者还不自知。 而且伴随这一改变,还看到有更多人讨论2+2+4、1+4+3的合理性,更是令人哭笑不得。 核心的种类越多,效率就会越烂,这才是根本,而且这不是优化能解决的问题。 你看桌面端,多核处理器普及这么多年,还是有那么多的程序只吃单核,一方面开发者对此不太上心也是有的,但更多的是一个完整的程序想要强行拆分到多个核心上运行,岂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手机上自然也是一样,应该说绝大多数程序只会运行在一个丛集上,如果是只有一种核心(比如骁龙625),那就是8核同步运行。如果是4+4,那就放在4颗大核上。而如果是1+3+4,那要么只运行在一颗大核上,要么在三颗中核上,要么只能给4颗小核。但无论是哪一种都必然造成绝对性能和能效上的全面落败。 所以说,处理器核心的种类越多,就势必造成绝大多数场景下软件能利用的性能越低,相应的想要完成同样的任务,消耗的资源也会更多。 那么综上所述,目前手机上最合理的CPU规格应当是8大核设计(4核不太够用,16核似乎有些富余,当然也未尝不可),讲到这里我还要说一件事,就是多年以来一直有一种观点就是说大核不能待机,功耗爆炸,这种说法其实可以算是有90%的扯淡。 我用过几台骁龙821的手机,这些手机功耗高续航差是因为这一代处理器本身能效太差,但是这些手机的待机是没有问题的。以及包括其他手机root之后手动关闭小核,待机表现也不会有明显异常。所以说手机的待机耗电和所谓的大小核没有多少关系。更况且,即便在正常使用中,把大核的频率降低至与小核性能一致的情况下,谁功耗还不好说的。 另外,其实大核心在设计制造时,也可以直接做成可以关闭绝大多数电路从而直接变成一颗真正意义上的小核。
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植物的繁殖方式就是开花、受粉、结果……就相当于人已经生育过了。 那植物系的妖怪,比如桃花妖化成人形后还算不算是处女?
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植物的繁殖方式就是开花、受粉、结果……就相当于人已经生育过了。 那植物系的妖怪,比如桃花妖化成人形后还算不算是处女?
有什么办法让电池的电量维持在50%左右,要是脱离电源使用自然 有什么办法让电池的电量维持在50%左右,要是脱离电源使用自然损耗电池寿命,但是接上电源电池就会一直维持满电,即便不使用电池,也会持续造成不必要的损耗。 有没有什么第三方软件能限制充电上限?
为什么sata接口没有被淘汰的趋势呢?sata3已经使用了相 为什么sata接口没有被淘汰的趋势呢? sata3已经使用了相当长的时间了,虽然其主要服务的机械硬盘发展迟滞,性能还远未达到sata3的上限。 但是说到底sata接口在各项性能上已经是十分落后的了,传输速率自不用说,单单需要电源独立供电就决定了相关的设备只能一辈子待在机箱里,而且独立系供电线材还会影响机箱内部的简洁与美观度。体积上更是让人无法理解,庞大的供电接口仿佛是有几百瓦的供电能力,实际上却只能供给给几瓦、十几瓦功耗的硬盘使用。 究竟什么时候能用板载type c取代这种落后接口呢?
牛爷爷们,e5平台是否极大影响硬盘的4k读写性能,我是e5 牛爷爷们,e5平台是否极大影响硬盘的4k读写性能,我是e5 2666v3,硬盘4K单线程读写仅有30兆(使用as ssd测得) 有没有用相关平台的老哥分享一下状况?
老哥们,e5平台是否极大影响硬盘的4k读写性能,我是e5 2 老哥们,e5平台是否极大影响硬盘的4k读写性能,我是e5 2666v3,硬盘4K单线程读写仅有30兆(使用as ssd测得) 有没有用相关平台的老哥分享一下状况?
兄弟们,我这块硬盘还有救吗。总是听说厂商会把瑕疵品中不好的地 兄弟们,我这块硬盘还有救吗。 总是听说厂商会把瑕疵品中不好的地方屏蔽掉,缩减一点容量就可以当做好的来卖了。 我这块500G的硬盘可能坏掉了20G左右的部分,有没有办法可以把这些区域屏蔽掉?
图吧老哥们,我最近想配台电脑,头疼好几天了。先说一说情况吧, 图吧老哥们,我最近想配台电脑,头疼好几天了。 先说一说情况吧,虽然关注电脑硬件也有四五年了,但我自身一直比较喜欢轻薄、精致一点的笔记本,没有台式的需求。 但是今年家里在市区的房子装修的差不多了,客厅里有一台正常65寸的新电视,但是电视本身没有多少可看的,家里人也不很常用。 所以我想配一台电脑直接连到电视,当家庭的公用主机。 如果是自己单独组装的话,我主要是看向X79平台,e5 2650v2只要80块钱,8c16t,主频也不算很低,我觉得很符合需求。 但主要是需要单独买主板,内存,电源,机箱这些,成本高不说,还都伴随着独立的风险,我自己也没有经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假如是选一台合适的整机的话,小黄鱼上价格合理的倒是可以找到一些,但它总是不能比较完美的覆盖我的需求。 比如说有的机器cpu可以,但是主板不行;有的主板可以,但是cpu不是我想要的。除非我买两台可以互补的机器,把需要的硬件装起来,剩下的再卖掉,但这样花销又绷不住了。 总之几乎不可能找到一台各方面配置都符合要求的机器。 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多年以来,经常可以看到关于固态硬盘slc、mlc、tlc、q 多年以来,经常可以看到关于固态硬盘slc、mlc、tlc、qlc如何如何。 而我一直以来有一个疑问。 从一般的表达上来看,因为要在相同大小的存储单元中存储更多的数据,这对读写的精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而致使硬盘的读写效率大幅下降。 而凡是使用大容量存储器的设备,无论是电脑、手机还是别的什么东西,这些设备基本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会有一个强大的中央处理器。 那么为什么不能使用这些设备的中央处理器来直接控制写入,而要用硬盘自带的,羸不堪的主控来控制一切呢?
多年以来,经常可以看到关于固态硬盘slc、mlc、tlc、q 多年以来,经常可以看到关于固态硬盘slc、mlc、tlc、qlc如何如何。 而我一直以来有一个疑问。 从一般的表达上来看,因为要在相同大小的存储单元中存储更多的数据,这对读写的精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而致使硬盘的读写效率大幅下降。 而凡是使用大容量存储器的设备,无论是电脑、手机还是别的什么东西,这些设备基本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会有一个强大的中央处理器。 那么为什么不能使用这些设备的中央处理器来直接控制写入,而要用硬盘自带的,羸不堪的主控来控制一切呢?
这狗逼奸商坐地起价,每次谈好了都找理由取消交易,然后马上再加200块钱。 这辈子没有见过这么恶心的人。
首页刷到好几次了,请问你们这个吧是干什么的? 首页刷到好几次了,请问你们这个吧是干什么的?
半个路人,问个问题。那个叫七海娜娜米的,我去她那边看了看,似 半个路人,问个问题。 那个叫七海娜娜米的,我去她那边看了看,似乎有很多人真心喜欢她的,而且男友粉的占比相当不少的样子,这令我大为震惊。 她中之人不是明确有过男朋友吗? 少女偶像的粉丝群体当中,男友粉一直都是绝对的主流。 小偶像平常没什么大事,但只要和男人扯上关系,那当场毕业毫无疑问。 即便是现在的虚拟偶像、套皮主播,也就是平常不太容易知道真人信息,但一旦真实锤出有男朋友,即便不说暴死,起码也是大半截身子入土了。 为什么这个七海会有这么多男友粉,这些人是什么心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