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谟遗迹 诡谟遗迹
关注数: 0 粉丝数: 129 发帖数: 5,120 关注贴吧数: 24
关于小米在硬盘预留空间中抠出一半的容量出来用这件事,是否对硬 关于小米在硬盘预留空间中抠出一半的容量出来用这件事,是否对硬盘性能有负面影响,以及小米有没有去降低这些负面影响,这都是未知的。 但是我要指出op空间本身的不合理性,当然首先还是提及一下预留空间的作用。 主要两点,一是在存储器发生局部损坏时,作为备用块使用,但这个作用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因为对于固态硬盘而言,一旦产生不可恢复的数据错误,就意味着硬盘本身的可靠性已经归零,不具有任何使用价值了,此时是否有足够多的备用块用于替换并无实际意义。 第二点是主要的,就是用于均衡磨损和遏制写入放大,也就是实际影响性能和寿命的部分。 固态硬盘的存储单元是电容器,也就是一个个的小电池。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池一样,存储单元也会随充放电而产生损耗直至不可用。 写入操作本质上就是将这些电池充电到需要的电压,读取操作就是测量这些电池的电压。也因此只有写入操作会损耗硬盘的寿命,读取则几乎没有影响。 均衡磨损最好理解,就是统一所有电池的充放电次数,尽可能达到同时使用同时报废的效果,使存储单元寿命的利用率最大化,十分简单,并没有其他可说的。 写入放大相对复杂一些,如今,一块硬盘中所包含的存储单元数量是十分众多的。逐一对单个存储单元进行操作,会使硬盘工作效率极其低下。因此硬盘会对多个存储单元进行统一操作,即使只对这个整体中的一个存储单位进行写入,但消耗的是整个区块的寿命,这种实际写入文件大小和寿命消耗不匹配的现象就叫做写入放大,大体是这么个逻辑。 实际写入文件越小,写入放大的比例就越高,浪费就越严重。 op空间的作用,就是硬盘提前清理出部分绝对干净的空间,将原本可能数量众多的小文件整体写入,这是遏制寿命损失,同时避免一般擦除再写入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大量繁复操作,这是防止性能损失。 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固态和机械硬盘不一样,数据在固态中的物理位置是相对分散的,所谓的预留空间并非是一个固定的区域,它可以是任何没有存储有效数据的空间,这一点很重要。 接下来我要说的就是op空间的问题所在,在windows系统当中,你可以看到一个叫做系统保留空间的部分,它的大小几乎占到系统本体的一半,这是系统在运行和更新时可能用到的空间。 注意,这不是已经使用的空间,而是可能使用、实际并未使用的空间。你可以理解它的作用,但是你也应该知道这种行为的极不合理性。这就好比于你的亲戚到你家串门,可能需要临时使用一下你家的某个房间,某张床。但是这个亲戚跟你说,因为我未来可能用到这个房间、这张床,所以任何时候这个房间、这张床都只能我用,绝不允许你用。 硬盘的op空间,和windows的系统保留空间逻辑是近似的。前面我已经说过,op空间并非是固定的区域,它可以是任何没有被使用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它一定要占用固定的空间,并且不允许用户使用。 这个时候可能还有人说,如果硬盘被写满了呢,这个时候不就没有op空间可用了吗。 这一点更加简单, op空间影响的是写入性能,只要硬盘没满,剩余的部分就可以作为op空间。如果硬盘已经写满,已经写满,还能继续写入吗?已经写满的硬盘,已经不可能有写入操作了,当然也就不需要op空间了,这非常好理解吧。
关于小米在硬盘预留空间中抠出一半的容量出来用这件事,是否对硬 关于小米在硬盘预留空间中抠出一半的容量出来用这件事,是否对硬盘性能有负面影响,以及小米有没有去降低这些负面影响,这都是未知的。 但是我要指出op空间本身的不合理性,当然首先还是提及一下预留空间的作用。 主要两点,一是在存储器发生局部损坏时,作为备用块使用,但这个作用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因为对于固态硬盘而言,一旦产生不可恢复的数据错误,就意味着硬盘本身的可靠性已经归零,不具有任何使用价值了,此时是否有足够多的备用块用于替换并无实际意义。 第二点是主要的,就是用于均衡磨损和遏制写入放大,也就是实际影响性能和寿命的部分。 固态硬盘的存储单元是电容器,也就是一个个的小电池。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池一样,存储单元也会随充放电而产生损耗直至不可用。 写入操作本质上就是将这些电池充电到需要的电压,读取操作就是测量这些电池的电压。也因此只有写入操作会损耗硬盘的寿命,读取则几乎没有影响。 均衡磨损最好理解,就是统一所有电池的充放电次数,尽可能达到同时使用同时报废的效果,使存储单元寿命的利用率最大化,十分简单,并没有其他可说的。 写入放大相对复杂一些,如今,一块硬盘中所包含的存储单元数量是十分众多的。逐一对单个存储单元进行操作,会使硬盘工作效率极其低下。因此硬盘会对多个存储单元进行统一操作,即使只对这个整体中的一个存储单位进行写入,但消耗的是整个区块的寿命,这种实际写入文件大小和寿命消耗不匹配的现象就叫做写入放大,大体是这么个逻辑。 实际写入文件越小,写入放大的比例就越高,浪费就越严重。 op空间的作用,就是硬盘提前清理出部分绝对干净的空间,将原本可能数量众多的小文件整体写入,这是遏制寿命损失,同时避免一般擦除再写入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大量繁复操作,这是防止性能损失。 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固态和机械硬盘不一样,数据在固态中的物理位置是相对分散的,所谓的预留空间并非是一个固定的区域,它可以是任何没有存储有效数据的空间,这一点很重要。 接下来我要说的就是op空间的问题所在,在windows系统当中,你可以看到一个叫做系统保留空间的部分,它的大小几乎占到系统本体的一半,这是系统在运行和更新时可能用到的空间。 注意,这不是已经使用的空间,而是可能使用、实际并未使用的空间。你可以理解它的作用,但是你也应该知道这种行为的极不合理性。这就好比于你的亲戚到你家串门,可能需要临时使用一下你家的某个房间,某张床。但是这个亲戚跟你说,因为我未来可能用到这个房间、这张床,所以任何时候这个房间、这张床都只能我用,绝不允许你用。 硬盘的op空间,和windows的系统保留空间逻辑是近似的。前面我已经说过,op空间并非是固定的区域,它可以是任何没有被使用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它一定要占用固定的空间,并且不允许用户使用。 这个时候可能还有人说,如果硬盘被写满了呢,这个时候不就没有op空间可用了吗。 这一点更加简单, op空间影响的是写入性能,只要硬盘没满,剩余的部分就可以作为op空间。如果硬盘已经写满,已经写满,还能继续写入吗?已经写满的硬盘,已经不可能有写入操作了,当然也就不需要op空间了,这非常好理解吧。
SLC缓存最愚蠢的地方就在于它竟然是一个强制性的功能固态硬盘 SLC缓存最愚蠢的地方就在于它竟然是一个强制性的功能 固态硬盘要在一个单位中存储更多数据会导致读写性能大幅下降,slc缓存有其存在的意义。 但是大家都知道SLC缓存的存在必然造成全盘性能的下降,因为它本质上就是一个用寿命和长时间性能来换取短时间爆发的一个方案。 这个功能的最大问题在于它的提升不够显著,或者反过来也可以说TLC直写的性能是足够可观的。拿三星980Pro举例,它的缓存外4k可以达到60MB,缓外写入在没有SLC缓存的影响下至少也可以达到2500MB,不仅前者远远达到了可用的标准,后者实际上更是已经达到了一个PCI3.0×4全速盘的峰值性能水平。而在这种性能水平下SLC缓存带来的提升究竟有什么意义。 这还不仅仅是硬盘峰值性能的问题,如果说SLC缓存读7000写5000仍然可以算是一个可观的水平,但是windows系统怎么会让你跑到这种速度? Windows本身的限制决定了你无论用什么硬盘,正常情况下你最多也只能跑到不到3000MB,这种速度恰巧就和980Pro的缓外速度对应上了。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数据仍然是先写入缓存,再复制进TLC。 意思就是说,我在没有得到任何性能提升的情况下,白白多写入了一倍的数据,而且数据量更大的话,还要因此而承受SLC缓存回收的代价。 所以说,SLC缓存这个功能最愚蠢的地方就在于像这种具有明显倾向性的功能,它竟然是一个强制性的功能。 这意味着你在99.9%的情况下享受不到它带来的利益,却要任何时候都要承担它所要付出的代价。
讲实在话,这么多年过去,手机早不该用四大四小的8核设计。实际 讲实在话,这么多年过去,手机早不该用四大四小的8核设计。 实际上近几年,手机CPU上的最大恶性事件。就是从规格4+4变为了1+3+4,很多人不理解,还觉得这是4颗大核其中的一颗变强了,殊不知是4颗大核其中的三颗变弱了,厂商就是要扣你这点成本,可怜的是这么多人作为消费者还不自知。 而且伴随这一改变,还看到有更多人讨论2+2+4、1+4+3的合理性,更是令人哭笑不得。 核心的种类越多,效率就会越烂,这才是根本,而且这不是优化能解决的问题。 你看桌面端,多核处理器普及这么多年,还是有那么多的程序只吃单核,一方面开发者对此不太上心也是有的,但更多的是一个完整的程序想要强行拆分到多个核心上运行,岂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手机上自然也是一样,应该说绝大多数程序只会运行在一个丛集上,如果是只有一种核心(比如骁龙625),那就是8核同步运行。如果是4+4,那就放在4颗大核上。而如果是1+3+4,那要么只运行在一颗大核上,要么在三颗中核上,要么只能给4颗小核。但无论是哪一种都必然造成绝对性能和能效上的全面落败。 所以说,处理器核心的种类越多,就势必造成绝大多数场景下软件能利用的性能越低,相应的想要完成同样的任务,消耗的资源也会更多。 那么综上所述,目前手机上最合理的CPU规格应当是8大核设计(4核不太够用,16核似乎有些富余,当然也未尝不可),讲到这里我还要说一件事,就是多年以来一直有一种观点就是说大核不能待机,功耗爆炸,这种说法其实可以算是有90%的扯淡。 我用过几台骁龙821的手机,这些手机功耗高续航差是因为这一代处理器本身能效太差,但是这些手机的待机是没有问题的。以及包括其他手机root之后手动关闭小核,待机表现也不会有明显异常。所以说手机的待机耗电和所谓的大小核没有多少关系。更况且,即便在正常使用中,把大核的频率降低至与小核性能一致的情况下,谁功耗还不好说的。 另外,其实大核心在设计制造时,也可以直接做成可以关闭绝大多数电路从而直接变成一颗真正意义上的小核。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