⑨Cirno⑨バカ ⑨Cirno⑨バカ
关注数: 293 粉丝数: 272 发帖数: 34,084 关注贴吧数: 33
事件逸話 之一 浑浊伪装 /一/0、1 一 目击 0 不是没有想到,而是从一开始就没有兴趣去想。 1 「我真的不擅长这种事……拜托你了。」 那家伙的声音相当不自然。 「我知道了。」 真麻烦。 说实在的,我也不擅长这种事,不过只是勉强不觉得讨厌的程度罢了。 我走向那个东西,在足以称的上近距离的位置停下脚步,连蹲下触碰都不需要,立刻下定了结论。 「啊,已经死了。」 从喉间发出的声音透过骨骼传到自己的耳朵里,我几近无感情地看着眼前的尸体,就像只是看到行人抱着的装了苹果的包装袋落在地上,苹果滚落在人行道上一样。 除了因为好奇投去视线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真是遗憾,这下就没办法逃课了吧。」 我所说的不是我本人,而是受害者。 现在,脑袋看似还在颈部以上保持完整,实际上已经彻底断开连接的死者,是昨天晚上的课间还在和我聊天的我的后辈。 我对自己的记忆力很有自信,不过我不关心的事情从一开始我就不会去记忆。更何况,当时的我严格来说并不是我,所以不管曾经闲谈的相处有多快乐,只是有那个印象记忆的我也毫无实感可言。 对我来说,现在的她只是已经成为死体的被害者。 我笃定她是被害者而非患者或者自杀者的理由很简单,只要在我这个距离看到了尸体的全貌,普通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 身首异处确实是相当让人不忍面对的状况,不过用感情对待现实总会难免出现错误判断。尸首虽然已经完全和身躯分离,但是却被人刻意摆放在那里,整体以一种仿佛完整的姿态安详地面对着教室的天花板。如果因为不忍心就不仔细看,自然完全不会发现这一点。 宛如想象力天马行空的艺术家创作的珍品。 又像是孩童不小心摔碎了家中的瓷质花瓶,却想盖事实地将碎片拼接在一起。 真是残忍的恶作剧艺术品。 与之截然相反却又殊途同归的,随意评价那种被夺去生机躯体的自己也一定相当冷酷吧? 啊啊,不是很有趣吗。 话说回来,最能够让我的推测变成定论的是周围的环境。 如果说,只要靠近看就能发现她不可能是因病而死,那么也无法排除自杀的可能性,即使是斩首。但是,人只要死去,就不可能再恢复意识,更不可能再对这个已经脱离的世界作出任何改变。既然是斩首,就一定会有血迹留在现场。头部离开躯体的瞬间,血液也会疯狂地喷射在四周。 然而事实是——现场没有任何血液的痕迹。 已经死去的人是不可能醒来处理现场的,当然如果有知情人就是另一回事了。可私自允许一个人放弃生命、甚至还把残酷事实自顾自地美化的人,对我个人来说,即使没有动手夺走他人的生命,也有把他当做犯人找出来的必要。 虽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不过自杀时会用这样暴力又难以实现的方法、还有旁人见证凄惨模样的可能性,我想就跟下一秒世界迎来终结的可能性是一样的。 如果考虑到这不是第一现场,搬运尸体也需要其他人来做。 总而言之,我认为这是并非意外、不是疾病导致也非个人意愿。 我所在的学校中,发生了杀人事件,死者是跟我谈不上要好但也已经相当熟悉的后辈,今年刚刚迈入大学一年级的覡遁子。 这种事、真是让人感到无趣。    
事件逸話 事件逸话 之一 浑浊伪装 /一/0、1 一 目击 0 不是没有想到,而是从一开始就没有兴趣去想。 1 「我真的不擅长这种事……拜托你了。」 那家伙的声音相当不自然。 「我知道了。」 真麻烦。 说实在的,我也不擅长这种事,不过只是勉强不觉得讨厌的程度罢了。 我走向那个东西,在足以称的上近距离的位置停下脚步,连蹲下触碰都不需要,立刻下定了结论。 「啊,已经死了。」 从喉间发出的声音透过骨骼传到自己的耳朵里,我几近无感情地看着眼前的尸体,就像只是看到行人抱着的装了苹果的包装袋落在地上,苹果滚落在人行道上一样。 除了因为好奇投去视线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真是遗憾,这下就没办法逃课了吧。」 我所说的不是我本人,而是受害者。 现在,脑袋看似还在颈部以上保持完整,实际上已经彻底断开连接的死者,是昨天晚上的课间还在和我聊天的我的后辈。 我对自己的记忆力很有自信,不过我不关心的事情从一开始我就不会去记忆。更何况,当时的我严格来说并不是我,所以不管曾经闲谈的相处有多快乐,只是有那个印象记忆的我也毫无实感可言。 对我来说,现在的她只是已经成为死体的被害者。 我笃定她是被害者而非患者或者自杀者的理由很简单,只要在我这个距离看到了尸体的全貌,普通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 身首异处确实是相当让人不忍面对的状况,不过用感情对待现实总会难免出现错误判断。尸首虽然已经完全和身躯分离,但是却被人刻意摆放在那里,整体以一种仿佛完整的姿态安详地面对着教室的天花板。如果因为不忍心就不仔细看,自然完全不会发现这一点。 宛如想象力天马行空的艺术家创作的珍品。 又像是孩童不小心摔碎了家中的瓷质花瓶,却想盖事实地将碎片拼接在一起。 真是残忍的恶作剧艺术品。 与之截然相反却又殊途同归的,随意评价那种被夺去生机躯体的自己也一定相当冷酷吧? 啊啊,不是很有趣吗。 话说回来,最能够让我的推测变成定论的是周围的环境。 如果说,只要靠近看就能发现她不可能是因病而死,那么也无法排除自杀的可能性,即使是斩首。但是,人只要死去,就不可能再恢复意识,更不可能再对这个已经脱离的世界作出任何改变。既然是斩首,就一定会有血迹留在现场。头部离开躯体的瞬间,血液也会疯狂地喷射在四周。 然而事实是——现场没有任何血液的痕迹。 已经死去的人是不可能醒来处理现场的,当然如果有知情人就是另一回事了。可私自允许一个人放弃生命、甚至还把残酷事实自顾自地美化的人,对我个人来说,即使没有动手夺走他人的生命,也有把他当做犯人找出来的必要。 虽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不过自杀时会用这样暴力又难以实现的方法、还有旁人见证凄惨模样的可能性,我想就跟下一秒世界迎来终结的可能性是一样的。 如果考虑到这不是第一现场,搬运尸体也需要其他人来做。 总而言之,我认为这是并非意外、不是疾病导致也非个人意愿。 我所在的学校中,发生了杀人事件,死者是跟我谈不上要好但也已经相当熟悉的后辈,今年刚刚迈入大学一年级的覡遁子。 这种事、真是让人感到无趣。    
感言 过去的记录被彻底清除,仿佛从未发生过一般。 已经忘掉了阳光透过教室窗照在书页上的触感,也已经无法再像孩提时代那样露出笑容。 努力回想被琐事和痛苦覆盖的旧时记忆,却只感到怀念到想要哭泣的地步。 即使如此,却也到了已经哭不出来的年龄。 生活的实感是什么? 过去的我做了什么? 过去的我是如何生活的? 为什么如今只能感到劳碌和疲惫,像是独自漂浮在宇宙中。 我登录了九年前注册的ID,那时留下的文字却全部消失了。 我留下的语言,我记载的爱好,我存下的创作,现在确实被风化消逝了。 我回想起八年前结识的陌生人们,如今大多彻底不再联络。 我熟悉的人,我的朋友,让我体会到幸福的人,就像擦肩而过的旅人,从此以后还会再见面吗? 我没有勇气再去打扰那些对我而言,曾经如此珍贵的人们。 我也没有勇气再去回顾曾经的我留下的每一个文字。 未来呢? 或许我已经失去了很多想象力。 对我而言,似乎不再有绮丽的光景和美好的梦想,剩下的只有没有尽头的不安。 渐渐认清了生活的真相,被伤害到不敢再去热爱。 心和灵魂都变得不可触及,只是重复着一成不变的生活,然后老去。 我变得无比胆小脆弱,也变得更加成熟冷静。 但是,火焰仍然没有熄灭。 所以我才会因此悲伤,因此感到痛楚。 我能感觉到,我的心脏还在跳动。 我透过虚拟世界看到努力活着的年轻的女孩们,她们也会因烦恼、悲伤、恼怒、失望。 我走出家门,看到热爱生活的人们,无论被怎样打击,也还拥抱着负面、跨越负面向前迈出脚步,依然爱着生活。 可能性。 人类可以在绝境中求生,可以被激发出超越不可能的潜能。 我一直相信着可能性,就像很多人相信灵魂,信仰宗教那样。 今后也请打起精神,相信即使是异常者,但依旧身为人类的自己的可能性。 不只甘愿活在满是荆棘的梦里。 睁开双眼,看到的就是天空。
【讨论向】关于黑暗系黑暗向文段/作品的感想? 在这里讨论还算是比较合适? 如果能讨论出什么结论的话,也许可以成为很多人进行创作时的参考【想多 不知道各位对黑暗系作品的直观印象是什么 或者说,什么叫做黑暗向的? 以下是个人看法 首先从字面意思出发的话,黑暗向的视觉类作品,我个人觉得色调之类的应该会给人压抑感,这个想法稍微延伸一下的话,大概就是对于气氛的把握。 然后从内容出发,这类作品普遍会反应人性的黑暗面,经常会有残酷的表现。 ■气氛 我接触的各类作品都很少,黑暗向的就更少了。 但是我想气氛压抑应该是共同特点。 这里举another的例子,这部作品我只接触过tv动画,当时追了一话就弃了。 原因就是气氛太压抑...分镜、色调、对于一些事物的描绘、配乐,这些都很细致地把气氛弄得相当压抑。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气氛不同于悲伤的压抑感,举旺达与巨像的例子,虽然这部作品气氛营造非常好,尤其是沉重悲伤压抑感,但是压抑感≠黑暗向,旺达给人的确切印象是悲壮。 总之气氛虽然是很重要的部分,但是也并非全部。 我觉得黑暗向的作品确实需要作者营造很好的气氛,这应该是必不可少的。 不然有可能会变成猎奇向单纯追求感官刺激的东西。 ■残酷表现 残酷表现,比如重伤表现、死亡表现。 比较有名的有寒蝉、沙耶之歌、3days、blood-c等作品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番茄酱必不可少。 还有一些涉及其他刑事案件的表述。 我觉得这不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也不是能够代表黑暗向作品的部分,但是却起着类似标志的作用。 有着残酷表现却算不上黑暗向的作品很多,比如对我来说空境就不算是黑暗向。 热血作品也会出现上述的残酷表现。 个人认为这种表现只有在依托恶意和阴暗面的情况下才会是黑暗向作品的要素 ■恶意及阴暗面 这是个人感觉最重要的部分。 上述的残酷表现、气氛都可以算是这一点的分支。 残酷表现需要靠恶意来表现出黑暗感, 而恶意和阴暗面本身就可以营造压抑的气氛。 这里所说的恶意和阴暗面并非是作者施加给作品或者作品角色的而是作品本身体现出来的。 它可以是命运的恶意,像是虚渊玄笔下像角斗士一样最终粉身碎骨的角色们所经历的、无法逃离和抵抗的残酷命运。 它也可以是某种不合理现象的延伸,像是很多作品对于法外制裁者的直接描述和对法律漏洞的侧面描述。 它可以是某些角色体现出的人性的阴暗面,通常会有心理/精神疾病的设定,以及不可避免的OOC。 也可以是从设定层面就已经决定,带有作者意图,必然会引出BE的背景世界观。 ■结局 通常来说,这类作品的结局一般都是坏结局。 在压抑黑暗的基调下,结局明朗,作者处理又不是很合理的话,基本都会有谜一样的违和感。 但是也有让人半天说不出话不知道是好是坏的结局, 举个简单的例子,法外制裁者在走火入魔误杀别人之后入狱获刑或者法外制裁者在某人的感化下回归正常生活, 这都不会有非常严重的违和感。 总之就是,结局并没有什么限定,但是尽量不能突然改变气氛... 以上个人观点,我接触过的东西也比较少,自己也不怎么动手,还请多包涵。 当然这贴主要是为了讨论的... 希望这贴多多少少能给有相关意向的人一些帮助吧【并没有用 太长估计没人愿意看,所以分点列出来了(虽然没什么用)如果对其他地方没什么兴趣建议直接看感兴趣的地方?我个人还是推荐一下第三点。 大部分人写这种多半也是图个一时的酸爽,不过既然写东西还发出来,就还是希望能更认真地对待吧。
【知识】今天百科了一下,发现镜像理论真的能和自我扯上关系 镜像理论是由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1901-1981)提出的。拉康是一名法国的精神医生,也是最富有争议的欧洲精神分析学家,被称为法国的“弗洛伊德”。拉康认为,意识的确立发生在婴儿的前语言期的一个神秘瞬间,此即为“镜像阶段”,之后才进入弗洛伊德所说的俄狄浦斯阶段。儿童的自我和他完整的自我意识由此开始出现。其对镜像阶段的思考基本上是建立在生理事实上的。当一个6-18个月的婴儿在镜中认出自己的影像时,婴儿尚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还需要旁人的关照与扶持。然而,它却能够认出自己在镜中的影像,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完整性。其具体过程是,刚开始,婴儿认为镜子里的是他人,后来才认识到镜子里的就是自己,在这个阶段,婴儿首次充分认识到自我。而在此之前,婴儿还没有确立一个“自我”意识。从镜像阶段开始,婴儿就确立了“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对立。换句话说,婴儿只有通过镜子认识到了“他人是谁”,才能够意识到“自己是谁”。“他人”的目光也是婴儿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他人”不断地向“自我”发出约束信号。在他人的目光中,婴儿将镜像内化成为“自我”。拉康的镜像阶段从婴儿照镜子出发,将一切混淆了现实与想象的情景都称为镜像体验。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