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6015507 806015507
关注数: 19 粉丝数: 130 发帖数: 758 关注贴吧数: 72
当涂:现代与古典交织出的美丽 (转) 河水随着轻风荡起涟漪无数,河边柳色青青,鹅暖石小道通往花草深处,道边亭台可观景可闲读,远处高楼林立,整齐有致……走在护城河岸,当涂这座古城的沉静与现代的时尚感交映出别样的美感,让人倍感亲切与惬意。 厚重的历史 当涂,位于八百里皖江之滨,是长三角城市群顶端,有2200多年置县史,秦代即设为丹阳县,隋开皇9年(公元589年)定名当涂,曾为宋代太平州、元代太平路、明代太平府治所,清代长江水师提署和安徽学政驻地。传说是古涂山国所在地,据说原来是一座山,大禹治水把山一劈为二,让淮河水改道,变成由南往北流,故而得名当涂。 当涂全县总面积1346平方公里,总人口65.2万余人,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境内河网密布,沟渠纵横,素称“江南鱼米之乡”。自然景色秀丽,南朝大诗人谢朓称当涂为“山水都”,“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誉之为“江山之胜,天下之奇处”。是诗仙李白晚年定居、终老长眠之地。 “每天我都在护城河边的运动广场锻炼完了再去买菜。”家住当涂县和合二村的李阿姨开心地说,现在的护城河畔多美啊,运动广场现成的,哪还舍得睡懒觉,这样好的环境我怕是要多活上好几年呢。护城河是当涂县城四周环绕着的一条封闭水域,水域长约5.3公里,宽近百米,保存之好全国少见,2011年初当涂县投资5.25亿元进行护城河综合治理。如今体育休闲园、河道清淤、环河截污、沿河驳岸景观等一期工程已基本竣工。除了护城河这条“城市项链”,还有一曲唱了近两千年的“当涂民歌”,以及著名的三塔两浮桥,即城北黄山塔、城东凌云塔、城西金柱塔以及横跨姑溪河的南津桥和彩虹桥,如今,浮桥都已不存,但代之而起的却是飞峙于姑溪河上的三座水泥公路大桥,三桥横架南北引领着当涂经济的腾飞。 现代化中等山水园林城市初现 新的马鞍山城市规划将当涂县城列为主城区。该县积极呼应,提出:未来五年,按照30万人口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格局,以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规划建设好建成区36平方公里的县城主城区。坚持“大手笔规划,高标准建设,快节奏推进,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加快“东扩西拓,北接南延”的城市发展步伐,重点推进东部新城、北部新城、滨江新城、南部新城“四大新城”建设,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08年的16平方公里,拓展到2011年的28平方公里,县城区人口增加到18万人,城市面貌发生新变化,一座现代化中等山水园林城市已现雏形。 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按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今年来,当涂以拓展新城区、改造老城区为重点,建成了“六横、六纵”城市道路框架,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先后开工建设城区东西向道路:太白路、梅塘路、青莲路、黄池路、釜山路、提署路(扩宽改造)、滨河路;南北向道路:东环路、于湖路、振兴路、行春路、东(南)营路、姑孰路,2011年又新建了东部新城13条道路18公里,形成了便捷通达的道路网络,新增道路里程达58公里,到2011年,人均道路面积提高到11.5平方米。重新改造了姑孰北路桥,新建了东营北路桥、青莲路桥和打通县城跨姑溪河向南拓展空间的凌云大桥;新建了太白西路立交桥、东营北路襄城河桥;对县城主要干道太白路、振兴路进行了改造。今年又启动建设了南部新城路网建设,8条道路已启动建设,总里程达15.4公里。道路和桥梁使新老城区有机衔接、融为一体。现在城市主干道有近20多条,城市次干道30多条,路网建设给整个县城扩容成长带来了生机,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居住环境不断提升 “十一五”时期,对县城老旧城区进行了整治改造,面积达30万平方米,彻底改变了老城区脏、乱、差现象,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加大了对生态环境整治力度,大力营造生态绿地,先后建成了6万平方米的太白公园、3万平方米的行春绿地公园,对护城河、玉带河进行了综合整治,对护城河两岸进行景观建设,并建设了襄城河景观公园,加大了对东部新城绿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味。2011年,县城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8%。不断加大的公用事业投入,增强了城市的综合功能。先后建成了日供水3万吨的当涂水厂和日处理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同时,加大供水管网改造,2010年,当涂县港华燃气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加快城区天然气接入工程建设,目前铺设管道20公里,接入管道燃气有10000户。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