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用户_007GSG6🐾 -
关注数: 1 粉丝数: 25 发帖数: 8,346 关注贴吧数: 7
转贴-满城误读三峡好人。——老实说 我没看懂 贾樟柯一句“我想看看在这样崇拜黄金的年代,谁还关心好人”,于是,《满城》里怎么找都找不出好人,《三峡》中使劲看也看不见黄金。   1000个人中就有1000个哈雷姆特——忘记了这句话是谁说的。但我知道一部好的电影是连它的制造者也控制不了它最终将会变成什么,当然,卖黑心馒头的凯歌陈到不属于此类。坐在放映厅里的我总是与身边的人们格格不入,当整个电影院的人都屏息陶醉在《满城尽带黄金甲》里那段成千上万金甲士兵的冷兵器大战中时,我却昏昏欲睡,因为我感觉这部电影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熟悉得就象每天都在生活中上演一样;而在《三峡好人》已经放映了快20分钟后,在我的左右还有几对情侣仍然没有讨论好等会电影放完后,是到迪吧里HAPPY还是回家HAPPY……但我却被眼前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因为我强烈地感觉到它是那么的遥远和陌生,并且吸引着我去仔细感受着这从来没有感受过的东西。这并非是说我现实中的生活环境有多么的好,恰恰相反,所有的镜头都在我的生活司空见惯,但我依然如影片中的矿工韩三明和护士沈红一样,对这无声无息般漫天灰尘笼罩下的那个时代——那个“大时代”而感到深深地陌生。   很奇怪么?大制作大场面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其实就是几个庸庸碌碌的俗人在一起玩了一场已经玩了几千年的生活小游戏;寡淡平实的《三峡好人》却在试图让我们明白:你们正处在这个翻天覆地的大时代!我们的张大导演在过了这么多年后,居然还沉浸在当年那种“以教导愚民为己任”的阿Q二代式自我陶醉式精神状态中,他在跟随了李安整整五年之后,却还是不明白其实每个中国人的心里都是“藏龙卧虎”。权欲?盛世?金玉?败絮?一个单调的、简单的、其实每天都在我们身边换一种方式上演的东方哲理,作为精英份子的艺谋老师却坚持认定粗鄙的劳动人民肯定不晓得,所以,就算他挖空心思的灌输,却还是仅仅停留在那个最初的表面层次。难怪进电影院的劳动人民只记住了那一片白茫茫的人肉馒头和面无表情的电脑合成图。   没有人会误读《满城尽带黄金甲》,因此张老谋子便不得不一次次的跳出来故意渲染点神秘。而人人肯定都会误读了那部动人的《三峡好人》,因为没有人会真正地感受到这个“大”的时代。影片中死气沉沉的码头上空突然飞过的UFO、废墟变成的火箭、破败脏乱的居民街道和灯火辉煌的新大桥、整天面目呆滞唱着“蝴蝶翩翩飞”的小孩、巨大的“拆”字遍布在城里的每一堵墙上、游轮上女导游甜美的声音和源源不断向南而逃的原住民……一切暗喻的符号在每个中国大地上的小城镇里都随处可见,这就是我们的这个大时代?这个由拆迁大队和城管烈士们披上了“黄金甲”的“盛世”,早已经让我们如此陌生,它只存在于外国游客的DV机里,和政客们的履历里。   小庄说:“我们已经不再适合这个江湖,因为我们都太怀旧”;一位北大女青年却激动地对贾樟柯说:“你真是个天才,能创意出这样经典的句子”。离得最远的北京大学天之骄子,和离得最近的韩三明沈红们,他们居然都无法触摸到一丝毫这个社会大变革的脉搏。也许大多数来自北大的女生们只想寻找一个可以不需要任何理由就能崇拜的偶像;也许韩三明沈红们也只需要一个最普通的家庭,但这个看似混乱和多元化的年代却又最终划分得那么清晰:发展的阵痛和建大功业的冲动,常常总是让精英们发展了大功业,而把阵痛的伤口和冲动的代价留给了每一个在三峡、或不在三峡里的好人们。   《三峡好人》——这不是一部人人都应该看的电影,因为她肯定无法为你疲劳一天的身心减少哪怕一点点的负担;而《满城尽带黄金甲》却刚好能达到一部电影的全部功能,并且还能让你在日常的麻醉状态中多少增加些许适当的刺激。喔!时光飞逝,在影片快结束时我却陷入到了某个记忆中的梦境里:一个八十年代的夏夜小城雨巷,四周有灯的窗户里传来儿童活泼的嬉戏声,满街的茉莉花香扑鼻而来,一台不知谁家的熊猫电视正在放着《喋血双雄》,小庄紧闭着嘴唇连发着手中的那两支闪亮的“密林曲”,一旁的Jennie还在唱歌:在每一天我在流连,这心漂泊每朝每夜,多么想找到愿意相随同伴,使这心莫再漂泊……   一部必然会被人们误读的电影,正如我们曾经拥有的那个必然会淹没在“大时代”冲动下的纯真年代一样,理想和荣耀仍然常在,平实的人生价值永远比虚浮的黄金披甲更能发出响亮的生命之歌,只是这片被尘雾笼罩的心灵是否还能找回昔日的尊严?这个被模式化的国度是否也还能够产生可以慰藉那些芸芸好人们的价值观?
我是一个中国公民 我被政府侮辱了智商 广东东莞尝试赔钱减刑 抢劫犯赔5万获轻判死缓记者了解到,广东东莞的两级法院在多宗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案件中,提倡对民事部分进行调解,并对作出经济赔偿的被告人给予从轻处罚。但这一做法不禁让人产生疑问———有钱人犯罪,受到的处罚会比没钱人轻?前日,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陈斯就此向记者作答。 赔了5万元获轻判死缓 2005年11月1日晚9时左右,被告人王×、赖×军、周×强抢劫并致被害人蔡×生死亡。在公诉机关提起刑事诉讼的同时,被害人的家属也依法提起了附带民事诉讼。因为该案的发生,被害人一家的生活已陷入了极端困顿的境地,蔡的女儿也因此面临失学。 得悉此情况后,法官多次组织案件的双方当事人进行细致的调解。被告人王×的家属同意先行赔偿原告5万元人民币,原告对此结果表示满意。被告人也表示要痛改前非。最后,法官根据双方真实意思表达,并依照法律,对被告人王×作出一定程度的从轻处罚,一审判处死缓。 减少犯罪危害性可减刑 由可能的死刑到最终的死缓,法院以经济损失赔偿作为减刑的参考因素,是否超出了法律的范畴?陈斯副院长否认这一说法。他认为,依法规定,被告人能够采取措施挽回损失,使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尽量减小,这一做法可以成为依法减刑的情节。比如受贿罪,受贿人的退赃行为,就会影响到法院的量刑结果。 不是所有案件都能适用 赔钱可以减刑,那么有钱人犯罪,承担的刑事责任就可轻于没钱人吗?陈斯副院长表示,并不是所有的刑事案件都可以采取这种做法。对于社会影响恶劣的案件,即使被告人赔钱,也不能减刑。能够适用“赔钱减刑”的,大多是非蓄意的犯罪案件。 像被告人王×一样通过补偿被害人经济损失获得刑事减刑的判例,在东莞两级法院已超过30宗。东莞两级法院希望通过对这种赔偿机制的探索,再辅以国家赔偿,从而使被害人的利益可以得到最大维护。 《羊城晚报》供稿
南方新闻网:江西学生集体坠河调查:玩笑话引发悲剧 站在浮桥上,可以看到两三里之外珠三大桥上的璀璨灯光和如织的车流。这条横跨昌江的大桥东头,连接着景德镇市最繁华的商业街——珠山中路,那是小女生们平时最爱去的地方。 繁华近在咫尺。但是1月10日晚上7点多钟,11名中学生在这里上演了一场悲剧:一名叫做“小芋头”的学生,因为好友“冰冰”将随母去福建而生烦恼,于是打电话给朋友们,声称要跳河自杀,约朋友们在浮桥上见面。结果,小芋头并未真正跳河,赌气的冰冰却走进水中,其他同伴手拉手相救,但由于意外,5人溺水,3人被救起,冰冰和当晚在场的唯一男生“飞飞”,却在众多围观者的注视下,在寒冬的昌江水里扑腾、浮起,最后沉入江底。 当地媒体在事发第二日,采用目击者的猜测报道称,这是一起学生集体跳江自杀的恶性事件。该新闻立即引起广泛关注。1月12日上午,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通气会公布警方初步调查结果称,这是一起意外事故。 随着本报记者调查的深入,一个处于关爱边缘的青春期少女少男群像渐渐清晰。他们游离在校园与社会、家庭间的缝隙中,他们孤独而迷惘,他们将友情看得高于一切,哪怕付出生命。 集体落水 “站在水里的女孩居多,水已经齐腰深了,她们都不吭声,手挽手,围成圈” 浮桥连接东西,仅供人与摩托车通行,每日人流不断。1月10日晚7点25分,一个名叫何圣(化名)的年轻人匆匆走过浮桥西头时,看到十几个少男少女。一部分人站在水里,另有几个女孩站在岸上。站在水里的女孩居多,水已经齐腰深了,她们都不吭声,手挽手,围成圈。最初,他以为她们在戏水,因为这里常有人冬泳。 何圣和她们打招呼说:“河水很冷,不要戏水,有危险。” 但水里的人没有反应。站在岸边斜坡上的女孩中,一个女孩在打电话,一个做出拉人状,喊着某人的名字说,“不要下去,不要下去”。 于是,何圣掏出手机报警,他在电话里说,有11名左右的少男少女“集体站在水里,有自杀倾向,好像不是开玩笑的,可能有危险”。 何圣报完警,水已经淹到部分人的头部,她们仍然一直没有言语。何圣自称,他刚刚骨折,不敢下水,所以跑到桥东头,找一个年轻力壮的朋友过来帮忙。“这时候围观的人越来越多”。 第二天,当地媒体多采用了何圣的“学生集体自杀”的猜测,这一新闻随即引起全国范围内广泛关注。 然而,1月12日上午,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通气会,公布了警方初步调查结果称,这是一起意外事故。连日来,先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数名落水学生均称,她们并非集体自杀,而是为了救人。“我的家庭环境很好,我有很多朋友,活得很开心,为什么要死?”当晚落水的媛媛说。 第三个落水的霞霞说,“当时,冰冰第二个跳入水中,我们看见冰冰下水了,也都跟着下水了”。 在冰冰之后,先后跳入水中的同伴有6人,她们一个拉一个,想回到岸边。但是“水下的坡好滑,站不稳。不知道为什么,每走一步,就更加滑到水里,过去一点点水就很深了”。 她们这样结识 上网,或者一起唱歌,交换QQ,再通过聊天加深认识。距离事发时,她们认识不过几个月,有的只有几天 第一个跳水的小芋头,1994年出生,是景德镇市第二职业中学初三学生。 事发那天傍晚6点多钟,小芋头给毛毛、媛媛等人打电话说,冰冰要随母亲去福建,因此自己心情很烦,想跳浮桥,并约她们于晚上7点在浮桥相见。 景德镇市第二职业中学分管政教的副校长周景铭分析认为,小芋头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她的家庭很特殊,父母做陶瓷批发,很少在家,小芋头经常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家庭缺少关爱,所以更希望引起朋友的关注”。 1月17日,小芋头的爷爷一个人坐在发黑的木头房子里烤火,他把电视机的声音开得很大,但他仍然指指自己的耳朵,摆摆手说“听不见”。他只知道这个孙女出了点事情,但他不知道具体出了什么事。
转贴——西游英雄的终结 十年前的一出经典感动了多少人我不知道,可是如今看到经典的最后篇章,那种久违的感动便又开始萦绕在我心头。 光怪陆离的特技,五光十色的打斗已经不再能吸引我,无厘头的搞笑过后剩下的只是空虚,可是当我尽情开怀过后,那一滴真诚的泪水不知为何却打得我心剧痛。 孙悟空,我们儿时的英雄偶像。无法无天的代表,挑战至尊的妖王,皇帝轮流坐,今年到我家的豪言曾让我们激动不已。 他代表了我们儿时的愿望——无法无天,谁不曾有过这样的幻想? 浪漫英雄手握金箍棒将天捅出偌大窟窿,站在一片废墟的灵霄宝殿之上,脚踏玉帝的龙椅仰天狂笑,高呼天大地大我最大,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样的冲天豪情是否也让我们热血沸腾? 当五指山压住了自由,当如来摧毁了梦想,五百年的岁月并没能冲淡猴王的激情和狂妄。 脱困而出的那一刻,我仍向往自由,我虽感恩却不愿守护一个被世俗礼法束缚了灵魂的凡僧。 所以猴王走了,走得潇洒。 但是骨子里的重义却又令他在听了龙王一席话后回到了师父身旁,这一回,回得沉重,从此便再也不得自由。 当金刚圈套上悟空的头时,便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了,标志着英雄的时代彻底终结,标志着自由与激情与梦想从此都被套上了枷锁。 英雄套上了金钢圈便不再是英雄,就如野马套上了辔头便从此只能为人奴役。 所以我哀叹,我希望有另一个结局。 可是为什么所有的结局都是那样沉重?即使悟空变成了至尊宝,变成了感动千万人的至尊情圣,那结局却还是那般痛苦? “曾经有一段真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当耳熟能详的台词再度响起,当至尊宝在剑下说出那一生中最完美的谎言,当紫霞仙子禁不住泪流满面,我都只把那当作一个天真的笑话,一个让我捧腹大笑的笑话。 可是当至尊宝心甘情愿戴上金钢圈,当他平静地说出那一段真诚的谎言时,我明白,又一个神话即将终结,又一段爱情即将结束,完美在这个世上是不存在的。 金刚圈套住的不仅仅是至尊宝的情欲,金钢圈更是抹杀了一段挚情! 当那当胸一叉刺穿执着而又善良的女子,当金钢圈箍紧至尊情圣,当六根清净的誓言残杀仅余的至情,当金甲英雄捧头呐喊,喉头哽咽,无奈地将手伸向那一去不回的美丽身影,当求不得的痛苦令可怜的伤心人发出一声如狂兽般的嘶吼,当受伤的猛兽那獠牙刺出唇外,手握无坚不摧的金钢棒冲天而起的那一刹,我不由泪如泉涌…… 夕阳武士手捧宝剑,夕阳照上城头,一生最爱的凄凉歌曲响起,夕阳武士抱着心爱的人儿,与她一起望向那好像一条狗的背影时,一段真情结束,另一段真情开始。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臣服于如来枷锁之下的齐天大圣永远不会明白这段话的意思。他本不愿低头,却不得不低头,仅仅因为一个小小的金钢圈。 而在现实中,我们每个人不也是同样受制于这样那样的金钢圈之下吗? 我们每个人不也是在少年时的冲天狂气被现实折磨殆尽之后,低下了高傲的头颅,从此臣服于现实吗?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们都明白这个道理。 我已向现实低头,我卑微地臣服在现实的五指山下,可是我,依然相信爱情。 从前.现在.过去了再不回 红红落叶长埋尘土内 开始终结总是没变改 天边的你飘荡白云内 苦海,泛起爱恨 在世间,难逃避命运 相亲,竟不可接近 或我应该相信是缘分 情人别后永远再不回 无言落寞放眼尘世岸(愿来日再聚) 鲜花虽会凋谢,但会再开(为你) 一生所爱忍让(守候)白云外 苦海,泛起爱恨 在世间,难逃避命运 相亲,竟不可接近 或我应该相信是缘分 苦海,泛起爱恨 在世间,难逃避命运
为什么中国总是有那么多的“叫兽” 昨天叫取消中医 因为是伪科学 称西医才叫科学今天又叫取消龙图腾 因为龙是霸的象征 是帝王是封建 称外国的月亮才比较圈怎么我们一个个的钻家叫兽 都成了汉汗 崇洋媚外 小文我是非常的相信 这些教授中的叫兽只是占少数的 可是为什么那些能被称为教授的家伙 就没人出来反驳一下叫兽的炒作和别有用心的无知行为呢 教授的如此行径 与叫兽何异中医我不说了 我们说龙 上外金立鑫叫兽认为:龙是帝王属性,另外一个重要属性是残暴,龙的雏形就是鳄鱼。 等等等~~它还说:对更多的人来说,龙不是个现实的对象,不像美国鹰和俄国熊那么具体可见,其属性和特质众说纷纭,甚至可供人任意解释(强奸?),对一个空洞对象的崇拜,说明我们自己缺乏明确的精神偶像。龙不是个现实的对象 恐怕连三岁小孩子都解释得清楚龙是什么样的形象吧 是由一些什么动物的部分组成 可是这个上海外国语言教授 他就能大言不惭的玩文字游戏 说龙没有现实具体的形象 龙向来是祥瑞之物 怎么到这个钻家叫兽嘴里 几千年的祥瑞就在一瞬间变成了残暴 还真是观点独到啊美国鹰俄国熊好? 这我已经无话可说 因为根本不值一驳 这种最明显最典型的外国月亮比较圆思想 吴克群已经骂过了对“空洞对象”的崇拜 我们就缺少明确的精神偶像了? 经过清朝几百年半奴隶半封建的统治 中国人变得无比现实 现代更遭到无神论毒害 实际上有精神偶像的人已经是非常少了 禄禄无为 人人都不愿出风头 而那些良心完全坏死的 却频频放出惊人之语龙的雏形就是鳄鱼。金叫兽称这是何新的考证,我虽然也看过几篇何新的书 可是我的确不知道这个考证 也不知道是不是如此 我只知道何新是一个有作为观点独到的经济学家 可是却不受任何重视和注意 但是这个教授却在这个受万民唾弃的龙潮中 把无辜的何新拉了进来 其用心险恶程度 不敢想像金立鑫的说法引起网友强烈反弹。网友“ensun”12日在天涯论坛反驳:一,“龙”文化的诞生早在七千多年前,远远早于“封建专制帝王”的出现。至于“龙”在后来成为“帝王”象征,也并不能证明龙文化是“坏的”。二,“龙”是图腾,图腾是部落的守护神,肯定具有“呼风唤雨”等等的神性。对图腾或神灵的祈祷来渴望从自然灾难中获得救赎是全世界所有民族的共性。三,俄罗斯的国徽还是双头鹰,看来金先生该给普金写封信,劝俄国人不要崇拜子虚乌有的东西! 金立鑫随后跟帖道:因为龙凶猛、残暴,因为龙象征皇权、专制,所以我不喜欢龙。这是我的喜好,你喜欢不喜欢,跟我没关系。我不喜欢也没妨碍你把它作为图腾。说服我才是你的本事。 真是笑死我了 我喜欢不喜欢 跟你没关系?全国人民都喜欢也跟你没关系?那你一个说话有些份量的“教授” 却对外大放噱词 支持取消龙图腾 居然又称跟崇拜了龙图腾几千年的中华民族没关系 你是不是心虚了 退缩中我打个比方 如果胡老大给布什老大跪下 然后他又对着全中国人说 我喜不喜欢跪 与你们无关 试问能不能说得过去(我小文向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这也仅仅是一个比喻 如果有人看不惯 尽管删)
【今日新闻】女工37年前舍身救火进课本 今靠廉价药片止痛 37年前,27岁女工舍身救火,被烧掉耳朵、乳房、脚后跟,成为国人学习的英雄,如今却要靠廉价去痛片抗争病魔的折磨。 女英雄方玉荣 晚景凄凉无悔壮举 一位舍身救火抢救集体财产的女工,一位被烧掉耳朵、乳房和脚后跟的女工,一位身上异体植皮23次的女工,一位曾经走进全国全日制小学课本的女工,一位与王杰、刘英俊、向秀丽等英雄名字一样响亮的女工。 她的名字叫方玉荣。 6月5日,一个偶然的机会,记者走进了方玉荣的家。 邻居靠敲墙判断她是否活着 鹤岗市工农区一片楼房的身后,是一片尚未改造的破旧平房,方玉荣就住在这片旧平房里。 敲方玉荣家门,惊动了邻居。听说记者要找方玉荣,这位热情的邻居说,“方玉荣就住这儿,我早上敲墙她还回声呢!就是年岁大了腿脚不大好使。”果然,过了一会儿,门开了。驼着背,一头白发,眼睛、嘴巴和脖子有明显烧伤痕迹的方玉荣出现在记者眼前。 方玉荣拎着钥匙的左手手指蜷在一起,只有四个指头,明显残疾的右手有三个手指。已经是夏天了,老人还穿着一双厚棉皮鞋,颤巍巍地领记者穿过前屋的小仓房。在仓房和后屋之间,有个不足10平方米天井式的小院,小院养着10多盆花草,最大的一棵仙人掌已经有一米多高了。老人笑着说,“一个人憋在家里闷得慌,养几盆花做个伴。”老人的后屋是一间30多平方米的旧砖房,隔成厨房和卧室。 老人的卧室里搭着炕,还有一张简易的折叠床,炕头的桌子上放着一堆药盒,还有一台巴掌大小的黑白电视机,一组老式组合家具。组合家具上有一个挂钟,钟面上没有指针,取代的是一张漂亮少女的旧照,方玉荣说,照片上那个少女就是年轻时候的她。 老人介绍说,她原来住在工农区十七中学的后面,那间破房子又矮又黑,顶棚四处漏雨,到了冬天屋子怎么烧都像冰窖一样。后来她那地方被扒掉盖楼了,开发商给她买了这个平房。老人说,搬到这间房子里不挨冻了,不被雨淋了。老人说,以前有人送她一台旧电视,看了好多年,老得连影子都没有了,只能当收音机听,后来连声音也没了。有人说这样的电视有可能会爆炸,吓得她把破电视处理给了收破烂的了。现在桌子上那台巴掌大小的电视机是大儿媳妇从别人那儿要来的,也调不出个人影来。 据老人介绍,她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她被烧伤的那年,自己还怀着孩子,丈夫就和她离了婚。大儿子和女儿都被丈夫带走了,由于自己烧伤后吃药太多,小儿子生下后就智力低下,总在外面乱跑。现在大儿子和女儿也来看望她,但大多数时间是她一个人住。搬家后,邻居们怕老人一个人住出意外,每天早上一起床都要敲敲墙,老人便回敲几下,表明一切照常。 就在记者采访方玉荣的时候,方玉荣的大儿媳武玉霞来看望老人。 武玉霞说,她和方玉荣的大儿子是后到一起的,她第一次见到方玉荣的时候也吓够呛。老人浑身上下除了头皮和腰部以外,没有一处正常的皮肤,两只手烧残了不说,右耳朵和乳房都烧没了,两只脚的脚后跟也烧掉了,不穿特殊的鞋子,连路都不会走。武玉霞介绍说,方玉荣特制的皮鞋脚后跟要加高,鞋后帮用钢板围着,鹤岗没人能做。方玉荣只有一双特制的棉皮鞋,从武玉霞认识她丈夫起,不管春夏秋冬,方玉荣就一直穿着这双棉鞋。但武玉霞后来知道方玉荣是因为抢救集体财产被烧成重伤的,对不幸的婆婆立刻尊敬了起来。 回首往事 英雄无悔 方玉荣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那场改变她命运的大火发生在1969年7月7日。那年她27岁,到工农区街道办的“工业风电焊厂”当工人只有两个月。 “着火的那天中午,我和车间的几名工人吃完饭,准备修一个汽车水箱。按照程序,需要焊接的水箱应该先用汽油浸泡,除去水箱内的污垢后再焊接处理。”方玉荣说,不知是什么原因,还没开始干活,只听“嘭”地一声巨响,车间立刻成了火海,几名工人争先恐后地跑出了车间,这时候方玉荣离门口最近。“我要是跑的话,两步就出来了。可是,焊接用的氧气瓶的输氧管已经烧着了,要是不扑火的话,把氧气瓶烧炸了,那后果就太大了。”方玉荣不顾一切地冲到氧气瓶边,将燃烧的氧气瓶输氧管拽掉,然后奋力扑火。等到闻讯赶来的群众将方玉荣救出火海的时候,方玉荣已经被烧成了“肉蛋”,1.70米的个子不到了1.50米,浑身上下没有一处好地方。据后来医生诊断,方玉荣烧伤面积达93%。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