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t◎i℉
qsqqbl
关注数: 23
粉丝数: 158
发帖数: 22,627
关注贴吧数: 26
kh-5w性能粗略估计 隔壁公布了kh-50000的规格,6nm工艺,最高96核,基频2.2GHz,最高3GHz(服务器睿频搞笑呢) kh50000基于kx7000的cpu核 IP (基本就是CNS),IPC spec06GCC~7.7分/G,后期版本GCC,估计IPC~8分/G 换算到spec17大概就是1.1分/G,兆芯的96核的多核效率往高点估为55% 那么全芯片GCC rate-96的性能大概是 (别扯rate-96能睿频哦) 1.1*2.2*96*.55 = 128分,还不如12nm龙芯32核的3D6000 (~145分) 妥妥的堆了个96核的6nm垃圾,与smic 7nm的垃圾80核的S5000CE呢(~168分)算是买办中的难兄难弟了
重新估计S5000CE的性能 之前粗估了一下,经吧友提示明显有问题,现在重新估计一下。 隔壁贴出了飞腾最新的S5000CE的规格,用smic 的等效7nm工艺(n+2?)提频并增加核数到80核,宣传多核性能比S5000C提升50%,合算下来单核提升~20%,估计也就是频率提升20%,从S5000C 的2.1Ghz 到2.5GHz。根据这个图,飞腾双路S5000C(128核)的GCC多核性能是223分,那么单路64核在112分左右。 新的性能提升50%的80核的S5000CE的单路性能应该在168分左右。 作为对比,龙芯32核的3C6000/D的spec17单路是123分,4路128核是540分;龙芯64核的3C6000/Q的双路spec17是450分,那么单路大概是230分左右。 所以,飞腾用更先进工艺更多核的S5000CE的性能仍然比不上龙芯的64核的3C6000/Q。 买办之路终不可持续。两年后,用同样Xnm工艺的IPC提升30%的3D7000上市后,隔壁应该会绝望的。
龙芯快要预告中报了吧 大家有上面期待?
受3C6000冲击最大的可能是鲲鹏 信创服务器市场里如果某些细分市场x86生态是刚需,则必选海光, 非必需x86的领域里,就是arm和la了 以前鲲鹏920碾压飞腾S2500,S5000C。龙芯的3C5000更是个尝试,主要是做服务器的生态建设的平台。 现在3C6000系列出来了,好家伙,不但性能强大直接比肩三代至强,而且有巨大的性价比优势。 从这点上说,可能受3C6000冲击最大的就是鲲鹏。难怪隔壁的海购门如丧考妣版的疯狂黑龙芯。 ———— 而鲲鹏的技术全部是来自arm,隔壁用似乎“唯一”的能说鲲鹏自研的理由是920B的超线程,因为arm公版里不含这一技术,殊不知arm有smt技术,鲲鹏的“超线程”极大可能是买的arm的smt。海狗赶快到知乎去证伪吧 ———— 两年后龙芯的3D7000就要来了,性能更是会超过买办的爹,那时候买办即使花更多的钱想买也买不到比龙芯更强的技术了,数典忘祖的汉奸海狗门也蹦跶不了多久了。
做产品还是做体系? 3C6000发布后,有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大意是龙芯亏损,一些所谓的龙芯粉不应该嘲讽华为,兆芯,海光等等我不愿认为楼主是假自主真买办的“理中客”,但这种理中客式的说法很能扰乱人心,还是有必要驳斥一下。 是做一个爆款挣钱(营收利润)还是做体系? 不否认做企业是为了赚钱,但也不应该认为做企业就仅仅为了赚钱。 中国的CPU企业也不知道又多少家了,至少信创有6~7家了。除了龙芯申威,都是只为了赚钱的。没有安可,没有核高基,就不会有飞腾兆芯,没有信创,就不会有海光鲲鹏。这四家就是替arm,威盛,AMD打入信创的抓手。只不过海光鲲鹏买到了性能较强的zen,a76起点高在信创赚到了钱,而飞腾兆芯只拿到了a72和nano,性能较低,在信创没有赚到而已。 龙芯如果也为了赚钱,也可以做arm的产品,龙芯2013年就完成了16核设计,如果龙芯做arm,信创也就没有鲲鹏飞腾多少事了。 龙芯是为了做体系,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可以产品和体系一起做啊?哈哈,只要一旦尝到了甜头,就玩完了,就像海光鲲鹏也无法放弃x86和arm了,因为换指令集他们真的会死的。我猜如果没有胡老师的坚持和把舵,龙芯10年钱说不定就做arm了。 至于说自主粉不应该嘲讽买办,那你说遇到这种对自主龙架构颠倒黑白无耻下作买办该怎么办
真相扎心,买办笔记本实际性能只有3B6000M的一半(转) 一、CPU性能: 2K3000/3B6000M在2.5GHz时,SPEC CPU 2006测试单核超过30分,单核性能只是龙芯3A5000的水平。3A5000原本是到不了30分的,因为那时LoongArch架构刚刚诞生,操作系统及编译器还谈不上优化。几年过去了,在龙芯和国际、国内开源社区的共同努力下,软件优化水平逐渐接近ARM,因此3A5000(12/14nm工艺)的性能得以释放,当前可发挥的单核性能已经超过鲲鹏920(7nm工艺)。 同样,龙芯3A6000(12nm工艺)的单核性能,也超过了华为麒麟x90(7nm或5nm工艺)性能最高的核心。参考麒麟9020的测试成绩,如果使用SPEC CPU 2017(GCC)测试,x90最大核心的单核(定点)成绩应为4.67左右,而龙芯3A6000是5.12。当然实际差距很小,仅10%左右。如果两者软件优化水平不同,还说不上谁胜谁败。 另外,华为最近推出的新款CPU麒麟x90是2个大核、4个中核、4个小核的设计,其中小核以SPEC CPU 2017(GCC)测试单核(定点)应该是1.5分左右(参考麒麟9020)。龙芯2K3000/3B6000M在2.5GHz时做相同的测试应为3.5分左右。龙芯2K3000/3B6000M的单核性能弱于麒麟x90的大核,但远超麒麟x90的小核,它们的全CPU并行性能也应该是比较接近的。 龙芯2K3000/3B6000M、3A5000的单核性能,与鲲鹏920、海光3350/3450、兆芯KX-7000、飞腾D3000都是同一水平。虽然只有龙芯3A二、CPU功耗: 需要先说明一下,龙芯的TDP和Intel的TDP是不同的标准。 龙芯的TDP是TDP Max,也就是CPU在最高频率,温度控制在70~85摄氏度时,所有核心以及所有运算单元(包括向量、AI、加解密、GPU、VPU等)都满负载时的最大功耗。龙芯2K3000/3B6000M的CPU数据手册还没有公开,下图是龙芯3A6000系列的TDP信息:【图片】 龙芯3A6000HV的TDP Max高达80W,但如果集成的向量和加解密单元无负载或低负载时,实测CPU最大功耗只有35W左右,大约是TDP Max的44%。 而Intel的TDP是CPU以基准频率(无睿频)运行,且只有基础单元满负载时(不含向量、AI、加解密、GPU、VPU等)CPU的最大功耗。因此TDP 45W的Intel CPU,实际的最大功耗有可能超过100W。 其实无论是Intel的CPU还是龙芯的CPU,想达到最大功耗都不容易,基本上只有跑专门的测试程序时能惊鸿一瞥。 目前龙芯2K3000/3B6000M的CPU数据手册还没有公开,不知道确切的功耗数据。但已知集成的单元比3A6000多了GPU、VPU(视频编解码)、SPU(可编程密码计算)、AI运算单元。当除基础单元之外的其它单元都是无负载或低负载时,CPU最大功耗与TDP Max的比例应该比3A6000还低。因为处理单元的类型增加,想让2K3000/3B6000M达到TDP Max的条件就变得非常苛刻! 整机厂商的宣传页上写了8核版
[email protected]
时的TDP(Max)为35W,若按35%的比例计算,则在通常情况下的最大功耗为12.25W。如果是频率为2.5GHz的版本,当电压不变,最大功耗就是15.3W,或者TDP Max为44W。 2K3000/3B6000M支持动态调压调频,在CPU低负载时功耗可降至1W以下。 无论最低功耗还是最大功耗,2K3000/3B6000M与其它同性能的国产CPU相比,都是有极大优势的。海光3350/3450、兆芯KX-7000的TDP Max都在百瓦以上,低负载时就已经相当于2K3000/3B6000M常规满负载的功耗。因此海光3350/3450、兆芯KX-7000、飞腾D3000的笔记本版本为了降低功耗就只能随着负载升高而降低频率,当把这些CPU用于常规的商务笔记本时,实际能达到的性能只有2K3000/3B6000M的一半左右。
当年壮志在胸,如今长缨在手,10年一瞬间
令人敬佩的一群人
2025.06国产服务器CPU列表
给几家MB的自主程度排排坐 兆芯的招股书公布出来了,算是解答了大家的疑惑。现在可以给几家MB的自主程度排排坐 菊花:买的arm指令集(v8 + v9)授权,包括核IP,自己修改做SOC,自己做后端,境内流片封装,部分芯片通过马甲在tjd流片。 海光:通过与AMD的复杂的x86授权,买到IP(应该是软硬IP都包括了),理论上可以自己修改设计IP,但是到目前的第四代仍不见IPC的显著提升,后端一开始是amd做的在GF流片,后来自己做的后端,目前境内外都有流片 飞腾:买的arm指令集v8授权包括IP(v9存疑,可能还没有买到),自己修改IP后堆核,一开始是找的ww世芯做后端在tjd流片,最新的产品大概率是自己做后端(不完全排除找的外包),境内流片 兆芯:前端名义上是自己设计,实际上是委托via做的。后端是via做的,在境外tjd流片。兆芯需要向via购买CPU成品在信创销售(因为via不能直接在信创卖CPU),而且几乎完全不涉及x86的授权问题,因为那个是via的事情,这一点竟然被隔壁的yuto说成是兆芯有了x86 的指令集授权,滑天下之大稽。简单的说,兆芯是没有x86指令集授权的,脱离via,兆芯是无法卖x86CPU的。兆芯被via插管吸血,这是兆芯的死结,也是买办的悲哀。 总结一下: 这四家买办里,自主程度由高到低的依次是菊花,飞腾,海光,兆芯最低。兆芯几乎就是个在信创替via卖CPU的皮包公司而已,彻头彻尾的买办。如果兆芯这样的买办都能上市割韭菜,自主cpu的前景堪忧
在新新买办挟超强性能CPU把新买办和老买办 统统拍死在沙滩上的时候,重温3年前的思考 https://tieba.baidu.com/p/7752118926 【新体会,自主指令集是国产CPU成功的必要条件】
arm系新买办小米联想的CPU的闪亮登场 宣告了arm系老买办飞腾的出局只是时间问题了。
才发现higo破防了,现在 在拼命骂买办,无视其主子公版进信创了
看来自主cpu发展到一定程度 隔壁买办就一定会开始互咬
根据最新的财报说明,是否 服务器芯片直接上Xnm,以前的3CDE6600 取消了?
关于鸿蒙PC成败对龙芯的影响 一些有利的或不利的评论根本没有说到点子上, 没有涉及到本质的东西 从龙芯的长远目标看,龙芯是要建立一套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印巴空战带火了体系这个词) 体系上讲,需要软硬件生态。 自主硬件很好理解,就是基于自主制造工业体系和自主指令集的性能强大的CPU。龙芯的6000系列接近IA了,6600将与IA并肩,7000有望赶超。 软件生态一般人理解就是OS+上面的应用生态。实际上对龙芯而言,龙芯的软件生态是基于龙架构的融合生态体系,即龙架构原生生态+融合生态(latx+lata)。 latx是有技术难度的,能做到70%就不错了。 但是胡老师说过多次,lata是相对容易的,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 铺垫了这么多,其实就要说一句:那就是鸿蒙成功就是丰富龙架构生态。
3B6000M 不仅仅做笔记本 还可以做信创台机,做信创NUC
龙芯参加慕尼黑上海电子展 这是正式走向国际市场?
猜猜一季度的营收 最近中标和签大单的好消息不断啊,一季度的营收应该不错。猜猜有多少?
兆芯没有一款cpu是安可2级的,好多安全部门不能用
龙芯最近的两则订单都与二进制翻译有关 一个是税务,一个是能源。说明了什么?
感觉龙芯9A2000的PPT要调整了 可能会扩大规模堆更多料
大家来猜2K3000的跑分吧 反正马上就要官宣了
敬佩!胡老师仍在给学生讲课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hslink.com%2Fa%2F2oFWYDWJD8U3&urlrefer=1952d1065abcf5e23240df75c9e94667
芯联芯的声明
这是我看到的关于CPU独立自主的最好的论述
这个算什么?
龙迈科技 “望龙电脑” 笔记本入围采购项目,赋能湖南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mp.weixin.qq.com%2Fs%2FufYNzQ2bmupsbyWo6cHUXQ&urlrefer=0a5b06402479c22a4a4c31bea68a8884 龙迈科技 “望龙电脑” | 成功入围便携式计算机采购项目,赋能湖南政务办公! 湖南可是飞腾老家哦
如果2K3000/3B6000M 比3A6000卖的好 说明了什么?8核就是比4核收欢迎?
国产CPU里的儒家佛家道家 佛家讲躺平放下,申威 道家讲拿下,要顺势而为,有奶便是娘,能赚就先赚一把,华为飞腾海光兆芯 儒家讲拿起,要努力要逆天改命,龙芯 除了兆芯这个扶不起的,道家的都赚翻了
各家的研发费用对比 今年各家的研发费用估计: 龙芯 5亿 飞腾 11亿 海光 23年28亿,今年估计35亿以上 兆芯 ~10亿 鲲鹏 ??按照隔壁的说法都超过100亿了 ———— 从研发费用的投入产出效果来讲,毫无疑问龙芯的5亿/年投入的产出远远超过了除了华为的其他3家的10~35亿的效果。科创板上市对龙芯的研发帮助太大了。 估计什么时候龙芯的研发超过15~20亿,就能达到隔壁百亿的投入效果了,自主体系就稳了。 ———— 15~20亿研发投入需要多少营收支撑?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龙芯4季度能扭亏吗?有没有小道消息 龙芯通常第四季度营收最高,按目前的运营,有2亿应该就能不亏了。
龙芯的3C6000服务器会是哪家整机厂主推? 目前我们知道新款CPU里D3000尚未有笔记本好像,kx7000的笔记本有联想在推但好像没有量产(有人联系联想要kx7000笔记本但没有现货),而联想推出的一款精致的龙芯3A6000商用笔记本已经量产。其他的老款信创笔记本电脑主要有D2000,kx6000G,以及海光3250和某公版arm麒麟9006c。 比较而言, 麒麟9006c太旧 海光3250续航太短 D2000和kx6000G性能太差 3A6000成了各方面都不错的,且由联想主推,品控有保证,估计信创份额还是可以期待一下下的。 想知道3C6000会是哪家主推?这么好的cpu也要有个好的主机厂
信创采购怪现象:串标、抬价、市场垄断?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mp.weixin.qq.com%2Fs%2FiD_0pdjR4_KGl88VSJ4mEw&urlrefer=6faf0a53a7c5abf93c6ed73fbb0d8c45
龙芯最近连续在央视财经露脸会不会是为进军开放市场预热? rt,如此甚好
想明白了一件事情,今天开始释然放下了 本人一直是坚定的自主粉,也一直以为信创应该是国家培育自主IT体系的园地。但是当我看到麒麟9006C,9000C,盘古M900这样都公版或者买来的如假包换的买办CPU,我一直耿耿于怀,为什么买办进信创,且大行其道?一直很痛苦,直到刚才灵光一闪,为什么所谓信创不能是买办们联手坑骗纳税人的钱的自留地呢?这样换个角度一想一下子就顿时解开了所有的困惑。
自主与引进的国产服务器cpu研发进度对比 2022 龙芯 3C5000,兆芯kh40000 2023 龙芯3D5000, 2024 龙芯3C6000 在淘宝公开发售,12nm工艺没变,性能翻倍,比英特尔10nm工艺的同性能产品量产时间只晚了一年多,
任何否定诋毁抹黑latx在现阶段的作用的都是妖言惑众 在自主生态体系的建设初期,用户数量和生态之间可以说是鸡生蛋蛋生鸡的困境。要打破这个困境,形成正循环,就必须要么投巨资新开一个市场形成用户群再开发相关生态,譬如信创;要么就嫁接一个成熟丰富的生态,吸引用户形成一个开放市场用户群,当这个群数量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吸引开发者开发原生应用。信创已经被证明效果不好,无法吸引开发者做开放生态。在这种情况下,嫁接一个成熟的生态是走向开放市场的必由之路。 任何否定诋毁抹黑latx在现阶段的作用的都是妖言惑众
自主粉们,都给我振作起来 不要被吧里的有关龙芯的营收给搞的唉声一片。 第一,我们要搞清楚龙芯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比肩IAA, 第二,清楚了目标,那就看看离这个目标是近来还是远了? 性能,生态,性价比是追赶的三要素,龙芯到3A 6000都是一直在猥琐发育。到3C6000+latx发布的时候,才算勉强基本具备了这三要素。 第三,既然还在猥琐发育(研发阶段),就别想市场份额(产品阶段)。要想挣快钱,就别搞自主,可以像隔壁一样。 最后,龙芯是厚积薄发,到明年三剑客三尖兵+latx都阵容整齐的时候,就不要担心市场份额了。我敢打赌,明年下半年开始,龙芯的营收一定能开始勃发。
借力打力是龙芯成功的必胜秘籍 龙芯要成功无外乎产品的三要素:性能/生态/性价比 性能已经基本达标, 性价比也基本快要达标 现在最差的是生态 单搞自己一套原生生态时间长,且不能形成优势。但是融合生态做成了就是优势,拥有融合生态的龙芯电脑将同时是x86,arm(包括鸿蒙)和loongarch电脑的合体,拥有最丰富的应用生态。 而借助于自主指令集有指令优化的高效latx和lata就是借力打力形成龙芯独特的融合生态优势的无二之选的必胜秘籍。
鸿蒙PC的前景? 在开放市场,hmpc将面临的竞争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是OS/生态要与Windows on arm竞争, 2是CPU与高通,arm等厂家竞争 这两个方面都无法竞争,估计菊花还是会去冲信创!
这是啥情况?懂的说说 这是啥情况?懂的说说
自主指令集是隔壁无法掩饰的刻骨的痛 口口声声狠容易,几个人就可以做,但一个逻辑悖论是既然如此容易隔壁一个个号称拳打英特尔脚踢按摩店的应该早就搞出10个8个跟I AA分庭抗礼的自主指令集出来了吧,,然而事实是,那个遥遥恶心的搞了5年的灵犀至今连个鬼影子都没有,尽管被制裁,被凌辱也要跪舔arm,原因很简单,就是搞不出来。 其实搞自主指令集的难度大家有目共睹loongisa到loongarch一路走来的艰辛。论国内自主指令集包括自主生态建设的能力,龙芯第一,申威第二,第三啊也轮不到遥遥恶心,应该是换了好几个指令集的飞腾
各家非x86都在搞融合生态 说明融合生态已经是共识了。就不要再鼓吹鸿蒙了,鸿蒙本身也要搞融合
宗有人认为鸿蒙是龙芯的最后的救命稻草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认识。那个鸿蒙是开源鸿蒙还是闭源鸿蒙?闭源鸿蒙根本就不是龙芯的事,开源鸿蒙可以去融入,但是当下开源鸿蒙能做什么?PC还是服务器?估计都不行。 鼓吹适配鸿蒙还不如鼓吹赶紧做lata,到时候在龙芯的生态树上安卓分支的旁边可以挂一个闭源鸿蒙的分支,就像latx-win一样
龙芯融入开源Linux就类似于中国加入wto 对于龙芯是有利的,特别是利于在海外的推广
有人说一年迭代3次的明显是外行 初代kp920/tsv110是2019.1发布,所谓的920B/tsv120在发布后就应该在研发中了,到2021.9禁止代工前,研发应该就基本差不多了,如果按照龙芯的进度,应该完成了初样流片,基本就差正样量产了。 代工被禁后,kp团队也不可能什么事也不干,基于920B/tsv120的初样至少可以不受耽搁的做下一代tsv130的前端设计和fpga模拟。去年初7/5nm工艺就绪后马上可以重新做tsv120,130的物理设计。 所以所谓的3代的时间应该是2019.1~2024.11,跨度差不多5年,这个才是正常的cpu迭代进度。这5年中间虽然代工被禁,那也只是推迟了920B/tsv120的量产,后续研发应该没有收到多少延误,毕竟少量功能流片验证还可以找马甲来完成。910B就是例证。 龙芯从2019.12 的3A4000发布起算,到估计2025.12的3B6600发布,6年,龙芯完成la464,la664,la364,la664e,la364e,la864六个微架构迭代和3A5000,2k2000,3CD5000,3A6000,3BCDE6000,2k3000,3B6600等7款产品发布。 ———— 说一年迭代3次的明显是外行。
自主体系中信创的困境完全是顶层设计太糟糕 让国外指令集进信创,自主指令集基本就没戏了。龙芯头铁,还在挣扎,申威早就躺下了。 如果说上一期信创还允许国外指令集,这一期还有必要么? 不是都说设计一个指令集很容易么?那就zf牵头大家联合搞一个呗,反正很容易么。 什么?基础生态不好搞?loongarch不是搞了一个了嘛,申威也有半个了,要不让loongarch开放授权,大家都搞loongarch或者sw64也一起来?那个灵犀搞也起来啊?都在搞arm,x86算球啊? 另外大家不是都无比坚定的宣称有自主微架构设计能力么?还等什么呢?都在自主指令集上搞,是骡子是马正好拉出来遛遛
从生态兼容角度,对这两拨信创PC市场份额的再分析 2020年开始的信创至今5年了,除了2023年的停顿,也有了4年的信创PC市场。根据吧里的一个央采的份额的贴子,基本可以确定份额排名:华为 > 海光 > 飞腾 > 龙芯 > 兆芯 以前有许多贴子包括我自己都把这一结果主要归结于能量,即所谓政商关系。不可否认能量的因素,但主要还是生态的影响。 信创最早的2020年,可能由于执行规定(不能跑Windows)比较严格,加上使用场景就是相对简单的轻办公,所以性能较好的海光3100(30分),龙芯3A4000(~18分),飞腾ft1500A/4(~17分)有较大的PC份额。华为主要销售服务器,正在各地建PC厂,还没有大量出货PC。到了2021/2022,华为由于制裁的原因,各地的PC厂没有cpu,就采用了飞腾的D2000. 同样是D2000做CPU的机器,为什么同期华为的整机卖的比D2000的其他整机好?后来华为有了自己的PC的CPU盘古M900,当然就不用D2000了。而M900就是A72的公版, 是华为着急赶出来的,性能与D2000半斤八两(D2000其实也是基于A72,国外有详细分析),为什么现在M900卖的又比D2000好? 这是因为从用户的角度,新换的机器一定要能干活顶用,否则就是废物,尤其是在经费紧张的时期。信创早期的机器据说有不少在吃灰,都是生态不成熟的原因。但在目前各部门都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那么多的M900都在吃灰吗?显然不是,真相就是与D2000相比,M900的机器的生态兼容性更好,用户能用起来。而能用起来的秘诀就是exaGear,是到目前为止最优秀的二进制翻译,可以翻译x86/Linux,通过wine翻译Windows应用(据说尚不能跑Windows虚拟机)。 如果完全不允许换装Windows,那么华为的份额可能更大。当然如果可以全部换装Windows,那一定将是海光一统天下。如果有一小部分可以换装Windows,那么份额必然就是华为 > 海光,也就是现在的实际市场份额 认识到这一点,就知道了latx和lat-sys的重要性了。
大佬请比较一下latx/exagear/phyfusion 目前这三个是个什么状况?各有什么优缺点?谁更有前景? 我只知道 latx龙芯正在开发,可以跑Windows或者不跑Windows exagear是华为买的翻译x86的 phyfusion 大概是virt viewer,跑win for arm 更多详细的请大老科普补充
信创的长远目标 和 当下信创用户的需求 信创的长远目标当然是完全自主的软硬件生态体系:自主的指令集,CPU,操作系统,原生自主的应用软件 当下信创用户的需求:换个国产x86系统在Windows生态里继续工作。但一直这样下去,自主体系永远无法建成,且相关的既得利益者会成为构建自主体系的最大障碍。 ———— 目前这两者之间是矛盾的,自主体系无法在一夜之间冒出来完美替代Windows生态,自主体系又必须马不停蹄的去建设,但没有用户就没有自主体系。 一个折中的方案就是latx-win的慢慢过渡,在自主体系里跑Windows生态,既满足当下用户的需求,又有足够的自主,重要的是沿着这条路,假以时日自主的原生生态体系可以缓慢但坚定的构建出来。这个方案的好处是用户几乎是无缝衔接的。如果硬件原生性能足够高(比如达到目前海光的两倍),那么翻译的性能损失对用户也是无感的。这几乎是目前唯一的可行性。
2K3000的性能与kx7000相比如何? 记得G大测过kx7000的spec17,相同测试环境,与3A5000的分数相当。胡老师多次表示过,2K3000的性能不低于3A5000,那么问题来了,2K3000的性能与kx7000相比如何? 都是soc设计,kx7000用6nm工艺,单颗cpu近2000元; 据说2K3000已经流片回来了,2k3000的板U据说可以999元以下,跑分也快了吧
有必要澄清收割生态于蹭生态的巨大区别 原本收割生态和蹭生态的区别很明显,但鉴于有人在带节奏,故意混淆两者之间的巨大不同,觉得有必要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搞笑了,隔壁那个无耻的买办畅春园也配谈信创? 信创的根本目标是“建立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 请问隔壁哪个做到了?华为/鲲鹏依旧严重依赖于arm,还依旧正在受着arm的制裁。来个新买办珠峰就可以彻底替换干掉鲲鹏,谈何自主可控?只可伶还在继续跪舔arm。 完全不受IAA制约,不需要交任何授权费,有完整的自主生态,可以完全不受制约的自己主导指令体系的发展方向,不依赖境外先进工艺,可以销售到世界任何市场。目前有望真正做到“建立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只有loongarch体系。 高喊“遥遥领先”的让人恶心的higo闭嘴吧,不要再妖言惑众了
3C6000目前公布的分数很高,发布后3A4000的那个故事会不会重演 当年3A4000刚刚发布,就有一个“原来如此”的人渣测3A4000的工程样片,然后FF就开始大肆抹黑3A4000的性能。 这种狗血会不会在3C6000上重演?毕竟现在higo/phygo 都可以接触到3C6000的样片,而higo/phygo的无耻是没有下限的。
反思2020到2027的两次大规模信创,最大的败笔 就是让arm进信创!没有之一,实在是糟糕透了
买办为何遭人恨?
这一波信创(2024~2027),龙芯可能没有7nm的产品 根据各种传言,简单梳理了一下,做了一个预估,很悲观的发现龙芯可能到2027年都不会推出7nm的产品。龙芯的第一款7nm产品可能要到2028才会推出,又一次完美的错过2024~2027这波信创周期。上一波信创龙芯的主打产品是28nm,友商是14/7nm。这一次龙芯是12nm,友商是7/5nm. 悲催的龙芯
从联想发布3A6000笔记本PC说起 最近的国产cpu的新闻是联想相继发布了基于龙芯3A6000和兆芯kx7000的笔记本电脑。龙芯的3A6000笔记本主频2G,但IPC高达17+/GHz,单核性能估计35分以上。兆芯kx7000本的宣称最高主频3.5GHz,实际运行估计有3.2GHz就不错了。兆芯宣传的性能很强大,但那是用特制编译器+跑分库得到的,用户实际性能根据Guee的实测3.2GHz的kx7000的spec17 单线程只有3.27分,与同样编译环境的3A5000的3.29分相当,大概就是spec06的25分左右。(提一下兆芯的kx6000,官网宣传spec06单核29.2分,隔壁吧主实测14.9分,Guee实测15.5分) 飞腾的D3000还没有看到笔记本。但有2.5GHz主频的台式机,单核spec06估计性能接近30分左右,如果出笔记本的话主频估计2G,单线程性能大概也接近25分左右,与兆芯的kx7000的笔记本性能相当。 龙芯3A6000笔记本是有明显的性能优势的。 如果OS是linux,龙芯的LA信创生态已经接近x86/arm的linux了。 另外3A6000的价格应该比飞腾D3000兆芯kx7000要低不少(kx7000单颗cpu就要价近2000),所以3A6000笔记本应该具有性价比优势。排除其他因素联想发布的这款3A6000的笔记本应该是有竞争力的,联想推出3A6000的笔记本,应该也是对3A6000竞争力的认可。 但性能优势和性价比优势何时能反映到营收上不好说。龙芯的问题是下游主机厂要消化3A5000的库存,对3A6000的采购会滞后。胡老师说9月份才开始有一些上量的采购,所以3A6000的营收反映可能要到四季度甚至明年。随着联想发布3A6000笔记本,加上明年上半年龙芯3CDE6000和2K3000的发布(估计上半年通过安可评测),另外latx-win的正式发布也进一步丰富LA生态,减少适配需求降低替代难度,2025年龙芯的营收应该是可以期待一下的,个人估计会重新回到10亿俱乐部。
大家猜猜,3B6000的主频能不能到2.5GHz 我们知道3B6000是3C6000的废片,3C6000好像是2.2G,3B6000能不能搞到2.4,2.5G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