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诗歌 心心诗歌
悲欢曲尽随风远,爱恨诗成做史传
关注数: 84 粉丝数: 123 发帖数: 3,117 关注贴吧数: 186
谈谈律诗中三平尾! 最近贴吧又有人拿“一弦一柱思华年”来嘲笑律诗的不讲究,其实不是律诗不严谨而是“仄仄仄平平”确实有问题,我是一直隐忍不想说,因为势单力薄,懂律诗的还是太少,但祖国日渐强盛,诗词方兴未艾,这个问题有识之士一定能看出来,形成共识,未来可期。 因为我在律诗实际创作中发现,除仄仄仄平平之外的其他三句都有拗救,创作中很容易替换没有难度,唯一卡壳的就是这一句,仄仄仄平平不允许拗救很是难受,因为我经常会写出仄仄平平平,犯了所谓的三平尾大忌,虽然念起来很流畅却不得不修改很是愤慨。 现代诗坛对三仄尾已经允许,因为唐诗三百首的五律中30%都是三仄尾,这是任何权威想禁也禁不了的,但三平尾仍是严禁,因为全唐诗中三平尾只占1%,数量太少,于是被压的死死的无法翻身,但其实三平尾的提出只是在清代,也没有专门的论述,只是权威圈的约定俗成,其实违背了“一三五不论”的古人心得,于实际创作有妨碍,因为既然有上句“平平仄仄仄”,却不允许下句“仄仄平平平”,反而违背对仗影响音韵。 拿实际例子说事: 耳熟能详的名句中其实存在很多三平尾,吟咏时很流畅无滞碍,“夜静春山空”,“风正一帆悬”,“未遇知音人”,“满船清梦压星河”,“白云千载空悠悠”。 李白诗中就更多了,无长风 何清圆 空凄然 群峰西等等。 就算是写律诗最严谨的杜甫,诗中也大量存在三平尾,林塘幽 中兴年 旋随云 常阴阴 青春深,现代研究者视而不见,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心心诗歌七律《紫阳之林若尘》 乱世谁惜碧玉女,胡骑肆虐雅音沉。 刳肠地狱胆惊碎,争宠仇酋命寄存。 终辩华夷勒孽种,吞金血泪悔失贞。 惘然年少皆相负,君可迴兮妾若尘。二人身后行来了一支队伍,人数不是不多,有数百人,起初莫问以为是押送粮草的粮队,后来发现队伍后面跟着一队捆手相连的妇人方才知道她们是一场战争的战利品。 见到这幅情景莫问瞬时想到了十几年前的那个冬天,当年林若尘也是这种遭遇。 就在他想起往事百感交集之时,忽然发现在其中一辆马车上坐着一个身穿红色嫁衣的女子,见到那一抹刺眼的红色,他便多看了那女子一眼,只见那女子年纪当在十七八岁之间, 长的很是清秀,怀中抱着一架古琴,眼圈通红,神情悲切,在其身旁有一个年纪小些的丫鬟正在一边抹泪一边劝慰。 这一幕令莫问心跳加速,眼前的情形与当年的情形是何等的相似,马车,红衣,古琴,丫鬟,一模一样,若不是那女子与林若尘样貌差异较大,他甚至怀疑眼前的这一幕是岁月翻转,往日重现。 “师父,你怎么了?”无名伸手拉了拉莫问。 “怎么会有如此相似的巧合。”莫问自言自语。 不管道行多么高深,也不管地位何等尊崇,他始终沒有忘记当年倒在冰上的彻骨寒冷,也无法忘记那一抹红色逐渐消失在自己眼前的绝望,如今这抹红色再度出现在了自己的眼前,不管是不是当年的那抹红色,都令他感觉到久违的熟悉和无比的亲切。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