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子解残局 落子解残局
关注数: 15 粉丝数: 178 发帖数: 955 关注贴吧数: 5
无人机加人工智能,战争领域正经历“第三次革命” 战争领域正经历“第三次革命”。无人机加人工智能,可怕的后果,超乎许多人的想象。由于无人机导弹又快又准,恐怖分子死到临头都不知道怎么死法和死在谁的手里。对恐怖分子而言,不管是无人机或高超音速导弹,死神随时从天而降。 2000多年前,荆轲刺秦王,必须近身搏斗,用的是短剑。 约100年前,塞尔维亚愤青普林西普近距离刺杀奥匈帝国王储,引发第一次大战,用的是手枪。 人类战争从冷兵器、热兵器形式发展到今天的信息化、智能化作战模式,进入21世纪,用来消灭敌人的已是杀人于千里之外的AI无人机。 套一些专家的话说,战争领域正经历“第三次革命”。 无人机加人工智能,可怕的后果,超乎许多人的想象。 上周五(11月3日),伊朗高级将领苏莱曼尼在巴格达遭美军无人机伏击,当场丧命。美军出动了“收割者”MQ-9无人机,发射地狱火导弹击中苏莱曼尼的车队,两辆车上的乘员无一幸免。无人机在军事领域已服役多年,美国近年来一直在中东和非洲等地使用无人机打击恐怖分子。军事专家们也对无人机在未来战争中发挥精确打击,攻击方免于人身伤害等特点津津乐道。 对美国来说,拥有最先进的无人机和导弹,发动远程攻击轻而易举,所以,美国频繁出动无人机定点清除敌人。 说到精准,这次对苏莱曼尼的打击行动出现了一段可以说是巧合,也可说是未卜先知的另类精准小插曲。 话说美国上周五(1月3日)发动攻击的前一天,国安会前高级官员西蒙在《纽约时报》发表专文,精确“预言”苏莱曼尼被杀的场景,但没引起注意,直到预言成真才被有线电视新闻网提起。 现任昆西研究所分析师的西蒙1月2日在该报发表题为《高超音速导弹将改变游戏规则》(Hypersonic Missiles Are A Game Changer)的观点文章,探讨这种强大武器的潜力。 西蒙“未卜先知”有迹可寻 文章开头是说俄罗斯总统普京最近抢先公布俄罗斯已部署“先锋”型高超音速导弹,这是人类第一批能达到高超音速的新型导弹,除了洲际弹道导弹在重返大气层时能达到这种速度外,任何导弹目前都无法做到这一点。 他特别指出,在现阶段,无论是美国或其他国家的防御系统,都无法拦截一枚能够如此快速飞行且机动方式无法预测的导弹。 他把高超音速导弹形容为“天赐之物”,因为导弹的精确度将附带损害的风险降至最低,对空勤人员不构成任何风险,不带弹头就能产生相当于5吨到10吨高爆炸弹的威力,还能携带核弹并在30分钟内到达地表的几乎每一个坐标。 西蒙写道:“死神从天而降,分秒不差”(Death from the air, guaranteed on time delivery)。 接着,在文章第11段,他话锋一转,探讨并假设各国可能使用这类导弹的时机。他写道:“……在一个敌对国家中,是否存在着无法被逮捕的人?如果伊朗革命卫队的高级将领苏莱曼尼到巴格达开会,而且你知道会议地点,该怎么办?很多时候会让人想使用高超音速导弹。” 西蒙如何“未卜先知”,目前还没有答案,但有痕迹可寻。 现代战争已变成按钮战争 现代战争已变成按钮战争,无人机在打恐战争中取代了战斗机和轰炸机。无人机操作员远离战场,而是在国内安逸的操作间里守着荧幕,按下发射钮就把敌人消灭。 2015年由影后海伦米兰主演的反恐题材电影《天空之眼》(Eye In the Sky),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场景。 反恐行动发生的地点位于东非的肯尼亚、指挥作战的英国军事情报官员则在伦敦办公,而操作无人机的“飞行员”则是在美国内华达州的空军基地。 这部影片真实和详细地反映了无人机从侦察到目标判定和锁定,地狱火导弹的准确性预判、损伤效果评定等一整套作战流程。一切都是智能化、非人化,所谓的军人只是等待时机按钮杀敌。 战争给人的刻板印象是炮火硝烟,尸横遍野,在《天空之眼》里,看不到大军压境、兵临城下或冲锋陷阵的战争场面,有的只是无人机发射导弹后恐怖分子藏身处化成一堆瓦砾。 电视新闻片也经常播放在旷野中奔驰的恐怖分子汽车遭无人机摧毁的画面。正如西蒙所说,死神从天而降,分秒不差。 由于无人机导弹又快又准,恐怖分子死到临头都不知道怎么死法和死在谁的手里。 距今2000多年前,凯撒大帝在罗马元老院遭布鲁图斯率领的阴谋集团狠刺23刀时,还看清楚补上最后一刀的人是谁,这时,凯撒说出了同名莎剧中最著名的一句:“Et tu, Brute?”(“布鲁图斯,亦有汝焉?”)。 有了俄罗斯的“先锋”高超音速导弹在先,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将快马加鞭,迎头赶上。世界很快就会陷入又一场致命的新军备竞赛。 对恐怖分子而言,不管是无人机或高超音速导弹,死神随时从天而降。 (完)限于敏感字,原文有删节。 文章转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zaobao.com%2Fnews%2Fworld%2Fstory20200112-1020449&urlrefer=4eb27791dabdc9dd9ab6713da1564312 图片摘自本吧
伟大的壮举:人类首次太阳能飞机环球飞行成功! 北京时间2016年7月26日早上8时左右,由贝特朗-皮卡尔驾驶的阳光动力2号太阳能飞机降落在阿联酋阿布扎比机场,完成人类首次太阳能环球飞行壮举!4万公里的飞行,没有用一滴油、没有排放任何污染。速度在每小时50到100公里之间,仅依靠阳光就能实现昼夜飞行,所需能量完全由太阳能电池提供。上图:飞机在全球飞行的瞬间。 “阳光动力2号”太阳能飞机于2015年3月从阿布扎比出发、开始首次环球之旅,期间两名飞行员轮流驾驶,按原计划将在阿曼、中国、日本、夏威夷等地停靠,在跨越太平洋和大西洋后进入欧洲和北非,最终返回出发地阿布扎比。然而,由于太阳能电池在去年6月底连续五天的横渡太平洋航程中受损,迫使飞行计划中断了十个月。今年6月13日,“阳光动力2号”在完成横跨美国的航程后抵达纽约,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携夫人柳淳泽曾在肯尼迪国际机场与两名飞行员——皮卡尔和博尔施贝格会面。当地时间7月24日凌晨,“阳光动力2号”飞机从埃及开罗出发,开始此次环球之旅的第17段、也是最后一段飞行,预计用48小时抵达2500公里外的阿布扎比,从而成功结束长达4万公里的环球飞行挑战。在即将抵达之时,潘基文秘书长与飞行员、联合国环境署亲善大使皮卡尔进行了网络视频通话,并在脸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了现场直播。“阳光动力2号”单座飞机是一款具有革命性意义的飞机,它由碳纤维制成,翼展72米,重量仅为2300千克,相当于一辆小轿车;机翼中共镶嵌了1万7000片太阳能电池,可以为飞机提供清洁能源。白天时,太阳能电池会把电能充入到机载锂电池中,为夜间飞行储备电能,因此阳光动力的动力可谓源源不断。阳光动力由瑞士精神病学医生、探险家皮卡尔发起,与企业家、前瑞士空军飞行员博尔施贝格于2003年11月共同组建,目前整个团队约有100名成员,总部位于瑞士洛桑。  2009年,他们制造出了阳光动力I号,并于当年6月实现首飞。2010年7月8日,阳光动力I号首次完成26小时不着陆飞行,这是人类首次实现载人太阳能飞机跨夜飞行。此后的几年,团队一边对I号机进行广泛的测试和宣传,比如在美国进行了横跨美洲大陆的飞行活动;一边根据试飞的反馈设计研发II号机。2014年6月2日,阳光动力II号在瑞士西部城市帕耶讷成功首飞。阳光动力2号”翼展达到72米,比波音747还宽,重量仅2.3吨,相当于一辆家用汽车。 注:本文内容源自联合国微信公众号文章《焦点|阳光动力2号环球之旅》和凤凰网的图文《人类首次太阳能环球飞行成功》,稍作整理,由于链接总被系统删,有兴趣的朋友可根据题目自行搜索原文。
联合国:让我们向强拆说不! 联合国宣布强拆为严重侵犯人权行为,并请各政府尽最大的可能加以根除。 2016-05-01 联合国  有人称我们所处的时代为“流离失所的世纪”。最近的历史目睹了千百万人们因各种原因被强迫逐出家园、土地和社区。每年至少1000万人被强拆,这一数字大大超过因国内流离失所、种族清洗、难民潮或胁迫人口移徙等其他现象造成的离开原籍地区的巨大人数。   强拆起初可能并不一定被视为一种人权问题,而仅仅是发展、都市更新的副作用,或环境保护或发展能源——例如建设水力发电水坝——的一个方面。然而,如果一再受到被逐出家园或土地的迫迁威胁或实际受害,这肯定是任何个人、家庭或社区所能面临的最大不公正。   受这种做法威胁的人永远没有安全感,加上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常常对人身使用暴力,这一切会给面临强拆的人必然造成个人和集体创伤。没有任何人自愿成为被迁离者。 适足住房权或许是遭到强拆侵犯的最明显的人权,但一系列其它权利也受到影响。当强拆发生时,许多国际法和国家宪法承认的迁徙自由和选择自己的居住地的权利遭到践踏。   当人们被暴力、推土机和恫吓强迫逐出时,同样得到广泛承认的人身安全权实际上已没有多少意义。直接的政府骚扰、逮捕乃至杀害反对强拆的社区领袖是普遍现象,是对生命权、言论自由和根据自己的选择加入组织的权利的侵犯。在大多数情况中,获得信息和民众参与的重要权利也被剥夺。   如果儿童因强拆而不能上学,这就会牺牲受教育的权利。   当人们失去就业来源,工作权利就受到破坏。   当心理和生理健康经常受到迁离威胁的损害,就引起健康权利问题。   当家庭和社区因迁离而四分五裂,享有家庭生活的权利就受到践踏。   当拆迁队未经通知擅自强迫进入他人的住宅,隐私权和住宅安全的权利就受到侵犯。   在这一侵犯人权行为中最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社会的最贫困阶层,亦即其与适当生活水准有关的其他权利已被大量剥夺的社会群体。当财富差距扩大和用于住房的土地供应受到限制时,导致强迫迁离的情况就更容易发生。   近几年联合国日益重视强拆做法,表明全世界对常常用暴力将人们赶出家园的做法深感忧虑。联合国正采取一些主动行动,努力解决流离失所现象的结构性原因并制定有效对策协助和保护流离失所者。各联合国人权机构已宣布强迫迁离为“严重侵犯人权行为”,并特别请各政府尽最大的可能加以根除。   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必须作出新的承诺,最终废除强拆做法,这一点是不容质疑的。如果必要的倡议不能变成现实,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将继续被剥夺在和平与尊严中享有居住之地的基本人权。 让我们向强拆说不!
现代十大超级武器(转) 之一:激光武器 Laser Weapons 分类: 物理武器   千百年来无数科幻小说描述了形形色色的死光武器,激光的诞生为它奠定了科学的物质基础。激光的能量高度集中,比太阳亮200亿倍,足以摧毁任何坚固的目标。它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在空中传播,瞄准射击时不需计算提前量。激光射击时几乎没有后坐力,可随意变换射击方向,精确打击目标的要害部位。几十年来各国耗费巨大力量开展研究。美国已投入科研经费140亿美元,空军计划 2007年前追加46亿美元。五角大楼已成立特设委员会协调全国有关工作。   在军事需求刺激下,近年来激光武器的试验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2000年6月,以色列和美国合作研制的战术高能激光武器,成功截获一枚带战斗部的“喀秋莎”火箭炮弹,今后将进一步改进光电火控系统、提高目标搜索能力,对多发密集火箭弹群进行连续拦击试验,对榴弹炮、加农炮、迫击炮弹进行拦击试验。美国空军正在研究利用波音-747飞机改装一具反导弹激光武器,从13千米高空发射激光束,截击400千米外刚从发射架上升空的“飞毛腿”一类地地弹道导弹,计划于2005年进行导弹截击试验,2009年装备7架飞机。同时美国将在卫星上安装光学跟踪系统和激光武器,截击射程为3000千米的弹道导弹。其20~40颗卫星携带激光武器,(乔良将军吧搜集)可以监控和截击从地球任何角落发射的弹道导弹。杀伤人员的轻型激光武器已进入实用阶段。俄罗斯在车臣战争中用激光武器击毙一名武装匪徒,解救出被劫持的绑有手榴弹的女记者,首开激光武器实战使用之先河。
中国长周期利率将趋零? 全球长债利率分化 我们通过观察2014年全球各国的长债利率,发现有几个有趣的现象现象。首先,美国目前的10年期国债利率约为2.5%,欧元区约为1.3%,而日本仅为0.5%,为何目前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几乎全是零利率。 其次,同为发展中国家,印度的10年期国债利率高达9%,而中国的10年期国开债利率却为5.2%(中国10年期国债利率约为4.2%,但有免税效应,税前收益率以国开债来替代更合理)。那么,长期来看,我国的10年期利率是向下接轨欧美日、还是向上接轨印度? 通过观察美国、日本和欧洲的房地产数据,这三个国家的零利率都是在地产泡沫破灭以后出现的,因而房地产周期或是影响利率的重要因素。 而房地产起伏的背后则与一国的人口因素有关,源于房地产是年轻型的消费品。25-45岁人群是房地产消费的主力军,在45岁以后房地产在个人消费中的占比会持续下降。随着45岁以上中老年人口占比的上升,房地产消费均会遭遇历史性拐点,即房地产的拐点往往会伴随着人口老龄化。 日本的人口扶养比数据显示日本的人口红利在1990年代已经结束,同时地产大周期也终结,并最早进入零利率时代。同样,欧洲的人口红利则在2010年左右结束,其人口抚养比将从46%逐渐升至2050年的70%。与之对应,欧元区从2010年左右步入零利率时代。 而美国的人口结构非常特殊,其人口抚养比并非V型反转而是W型。1980年,美国的人口抚养比降至底部50%左右,但已出现上升趋势,1995年人口抚养比升至53%。但由于移民贡献,2010年扶养比又降至50%的低点,直到之后抚养比才真正面临长期的上升,预计2030年以后或升至60%以上。美国的人口结构变化同样可以解释美国的地产周期,美国1950年代后baby-boom一代人进入劳动力市场,使得美国迎来了约30年的房地产周期,而从1980年开始,baby-boom一代人逐渐老去,美国的房地产大周期便随之结束。由于移民的增加,在95年后又贡献了10多年的地产小周期,不过从2010年起,美国的人口红利正式宣告终结,从而进入零利率时代。我们可以再观察印度的人口抚养比,其在1965年达到80%的高点,此后将一直下降至2040年,最低降至45%左右,此后才会开始上升。这意味着印度依然位于房地产大周期中,因而利率上行周期没有结束,也可以解释为何印度利率水平相对最高。 由此可见,人口红利影响着房地产周期,而房地产周期又与一国的经济潜在增速相关。当人口红利见顶,房地产就会面临拐点,经济增速或因此而降一台阶,那么利率从长期看自然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而逐步降低。另一方面,人口增速的高低或反映出长周期内经济潜在增速的高低,进而影响一国长周期的利率水平。 具体来看,日本没有移民,人口老龄化最为严重,因此其长债利率也处于最低的水平(0.5%)。欧洲有部分移民,所以老龄化情况比日本好,利率稍高(1.3%)。而美国的移民最为发达,目前老龄化问题相对最小,利率也相对最高(2.5%)。而印度的人口仍处于年轻化,故其长债利率可高达9%。
乌克兰遭入侵?联合国表震惊   乌克兰官方8月28日发布消息称,包括坦克、装甲车在内的机械化部队越过俄、乌边境进入了乌克兰境内,而当地的乌政府军由于缺少重型武器,被迫撤退。但乌方消息遭到俄方否认。俄罗斯驻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代表当天宣布,在乌克兰境内“没有任何俄罗斯军队”。   安理会当天就乌克兰问题举行公开会议,并听取了主管政治事务的副秘书长费尔特曼所做的最新情况汇报。费尔特曼表示,有关乌克兰东部冲突过去48小时内沿俄、乌边境向东南部蔓延的报告,给本周二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在明斯克举行正式会谈,以及其他多边会谈所释放出的积极信号蒙上了一层阴影。   费尔特曼表示,有关乌克兰冲突蔓延的令人深感震惊的报告,使人们不能无视俄罗斯军队对新一波冲突升级浪潮的参与。联合国无法以独立的方式对报道中的信息进行核实,而俄方已对报告予以坚决否认。如果报告得到证实,上述行为将构成对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直接违背。   费尔特曼指出,俄、乌边境及其周边地区的局势不仅是引发关切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缓解乌克兰东部地区紧张局势的一个重要障碍。他强调,当前迫切需要通过国际核查,确保俄、乌两国边境的安全。   此外,潘基文秘书长也发表声明,对有关乌克兰东部冲突向南蔓延的报道表示震惊,称如果消息得到证实,则意味着乌克兰冲突发生了“危险的升级”。潘基文强调,国际社会不能允许当地情况进一步恶化,让冲突在乌克兰东部地区肆虐。   潘基文呼吁俄、乌两国以和平解决危机为目的,继续已经展开的谈判。 (完)
加拿大科学家承认企图向中国偷运危险病菌 加拿大食品检验局前首席研究员、加拿大杰出传染病学家克劳斯·尼尔森13日在法庭承认,他两年前企图将危险细菌走私到中国。 当天在首都渥太华高等法院进行答辩时,尼尔森承认企图将加拿大食品检验局财产商业化、不安全运输危险品等11项罪名。现年68岁的尼尔森目前处于保释状态,预期今年晚些时候法庭才会宣判刑期。这些罪名最高可判有期徒刑10年。 2013年4月,加拿大皇家骑警首次公布,尼尔森和身为同事的华裔妻子于伟玲于2010年10月在渥太华机场准备飞往中国时被警方截停。警方在尼尔森行李携带的一个儿童午餐袋内搜出17个装有病原体的小药瓶和一些山羊血,后证实小药瓶盛载的是活的布鲁氏杆菌。 尼尔森和于伟玲随后在机场被捕,但于伟玲事后逃逸。目前尼尔森的犯罪动机仍然未明,他不惜抛弃自己杰出科学家的名声和32年的职业研究生涯,铤而走险窃取国家财物和走私危险物品。 没有证据显示,尼尔森能从其研制快速检验布鲁氏杆菌生物工具的科技公司取得经济利益,该公司系他和于伟玲合开。不过法院认为,尼尔森知道他携带的是人类病原体,这对公众安全是一大威胁。 据报道,布鲁氏杆菌可寄宿在绵羊、山羊、猪、牛和狗等动物身上,人类通常通过接触受感染动物的分泌物,或进食受污染的肉类或奶制品而遭感染,人与人之间的传染较罕见。其病征与流行性感冒相似。 美国将布鲁氏杆菌视为一种“生物恐怖主义”威胁,加拿大早在上世纪80年代已消灭布鲁氏杆菌,但部分国家(包括中国)仍不时出现这类病菌。美国军方曾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制造生化武器时使用过布鲁氏杆菌,后因无效而停止使用。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