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ss无语 艾斯爱戴牛仔帽
关注数: 1 粉丝数: 278 发帖数: 16,975 关注贴吧数: 14
说个暴论,中国人向来喜欢义不喜欢忠 在讲中国文学时想到一个问题,似乎中国人自古以来那就并不推崇忠,而是义,忠要是和义不绑一起压根没人理 像三国演义,关羽对刘备可以说是忠,但大家都觉得这是义,说关羽是义薄云天,本身刘关张三人的兄弟身份也更受欢迎。到了诸葛亮,那的的确确是忠了,但这个忠又是因为刘备刘禅两代主君对诸葛亮的义,渲染的不是诸葛亮忠于主君,而是报答提拔与信任的义气 水浒更明显,虽然叫忠义水浒传,但不管喜不喜欢水浒,肯定是觉得写义的部分比写忠的好,各路改编经常是把大聚义后讲忠的部分大砍或魔改,最大的争议点也莫过于忠而不义的问题 实际上孟子一直说的就是义的问题,有家国大义也有个人小义,他是明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在孟子看来,家国大义自然是要有的,至于对主君的忠义,那就是个人小义了,主君对我有恩,我便对主君有义 甚至延伸去说,对中国人来说不忠根本不是问题,不义才是大问题,什么将领跳槽都很正常,但出卖兄弟,或是主君视你如家人你却跳反那就是大问题了,之所以吕布是反派,恐怕并不是因为他不忠,而是他不义。而一直跟在吕布身边的张辽就不是反派,因为老板怎么待他他就怎么待老板,吕布并没有对张辽好到性命相托,所以张辽在吕布败亡后跳槽理所当然,至于高顺这样虽然赞扬但也没必要着墨太多,毕竟他对吕布远超过吕布对他,这没什么意义,已经是愚忠了
看完封神我感觉他们可以把宣传组开了 真的就像吧里一个帖子说的,宣传片搞得跟洗白纣王似的,整一个披着中国皮的西方电影,但实际上电影主题甚至比封神原著还传统,和武王伐纣平话差不多,实际上开头也说是根据《封神演义》和《武王伐纣平话》改的,殷郊最后肯定也不是封神的结局而是平话结局 说回电影本身,我认为主要是两个问题:1.剧情推进有点跳脱,也不知道是时间问题咋的,反正许多剧情推进感觉像跳过了一截,逻辑上合理,看着不通顺;2.缺少纣王作为王的描写,电影本身一点儿没有美化纣王,他就是一个披着英雄皮的大魔头,虽说比干跟的颠佬似的要他自焚,但他其实有两次机会脱身,一次是殷郊代他自祭,但他觉得殷郊是想篡位,第二次是姜子牙带着封神榜来了,只要开榜封神天谴自解,但是他要拿天谴来获取亡灵大军,直接把姜子牙劝退了。然后就是他各种暴行,但是这些就是小圈子里的问题,毕竟弑父杀兄这种事李世民也干得出来,不过李世民办事更体面也不乱杀人,但总的来说只是小圈子里乱搞,但治国有方是能接受的,所以剧情比较缺少这方面描写 不过话又说回来,第二点问题有可能是因为这一部剧情是跟着姬发视角看清纣王为人,所以姬发看不见他真正的大恶,因为除了剧情,在视觉上是有许多暗示的,最典型是纣王凯旋一群奴隶跪着迎接,姬昌出发是一群农民站着送别,所以有可能接下来会展开描写(顺带一提,让费翔演纣王我怀疑有乌尔善深层用意) 杨戬哪吒送快递观感不好,但其实逻辑是对的,俩初出茅庐昆仑又是光之国的小家伙,包括姜子牙自己在昆仑混久了都变得天真起来,第二次送快递不知道是黄渤自己想的还是剧本写的,“都走了?”其实就是对这行为的解释 所以最大问题还是剧情有些跳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