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悦了
东吴阿蒙1
有趣
关注数: 610
粉丝数: 664
发帖数: 22,950
关注贴吧数: 93
后蜀兵为何弱到有天险都无法防御带宋? 看了一下北宋伐后蜀的战役,后蜀无论野战,守城,筑寨防御都基本是百战百败。 后蜀灭亡最大的锅是不是真要扔给蜀兵脆弱?
孙权一生带兵掳掠的人口,大概有十万人左右。 打李术掳掠了三万人口:【枭术首,徙其部曲三万馀人。】 打黄祖,掳掠数万人口:【十二年,西征黄祖,虏其人民而还。】【十三年春,权复征黄祖,祖先遣舟兵拒军,都尉吕蒙破其前锋,而凌统、董袭等尽锐攻之,遂屠其城。祖挺身亡走,骑士冯则追枭其首,虏其男女数万口】 打朱光,掳掠数万口:【十九年五月,权征皖城。闰月,克之,获庐江太守朱光及参军董和,男女数万口。】 曹操迁民导致魏国又逃了十几万入吴:【初,曹公恐江滨郡县为权所略,徵令内移。民转相惊,自庐江、九江、蕲春、广陵户十馀万皆东渡江】 孙权自己带兵掳掠了十万人,曹操迁民又导致十万人逃吴。 总共二十万人口的利润。
孙权一生带兵掳掠的人口,大概有十万人左右。 打李术掳掠了三万人口:【枭术首,徙其部曲三万馀人。】 打黄祖,掳掠数万人口:【十二年,西征黄祖,虏其人民而还。】【十三年春,权复征黄祖,祖先遣舟兵拒军,都尉吕蒙破其前锋,而凌统、董袭等尽锐攻之,遂屠其城。祖挺身亡走,骑士冯则追枭其首,虏其男女数万口】 打朱光,掳掠数万口:【十九年五月,权征皖城。闰月,克之,获庐江太守朱光及参军董和,男女数万口。】 曹操迁民导致魏国又逃了十几万入吴:【初,曹公恐江滨郡县为权所略,徵令内移。民转相惊,自庐江、九江、蕲春、广陵户十馀万皆东渡江】 孙权自己带兵掳掠了十万人,曹操迁民又导致十万人逃吴。 总共二十万人口的利润。
司马昭:魏国唯一包围歼灭过三万吴军以上的统帅。 陈登、张辽、曹休的指挥的对吴巅峰战役,砍下的吴军脑袋,大概各自不过数千。 司马懿击败诸葛瑾斩敌千余,对朱然战绩有吹嘘嫌疑。 满宠大概前后战绩加起来,不知道有没有超过一千吴军人头。 张特属于守城把对面耗死大半。 只有司马文王:全歼十余万淮南军+三万吴军,彻底把吴军打得伤筋动骨 对吴作战战绩谁最强?还看***文王。
钟会作为司马氏帮凶,为啥敢用夏侯玄和诸葛诞做对比来夸奖姜维? “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 夏侯玄和诸葛诞在那会,应该是被司马氏官方定义的逆贼吧。 但这句话很明显是表扬姜维的。是不是说明,在这时候,钟会对司马昭的反心就已经暴露了。
曹刘孙三人中,貌似就孙权成功报仇了。 孙权报仇的结果:黄祖被砍头,刘表大部分遗产最终落入孙权手里。 曹操报仇的结果:张闿成功跑路,不知所终。但曹操最终还是得到了徐州。 刘备报仇的结果:地没得到,人还多牺牲了一些,而且未来蜀汉还必须忘记仇恨。
孙权貌似是曹刘孙里唯一一个报仇成功的。 孙权报仇的结果:黄祖被砍头,刘表大部分遗产最终落入孙权手里。 曹操报仇的结果:张闿成功跑路,不知所终。但曹操最终还是得到了徐州。 刘备报仇的结果:地没得到,人还多牺牲了一些,而且未来蜀汉还必须忘记仇恨。
饭圈蜀粉穿越回汉末,在刘备眼里能不能比许汜强? 刘备作为一个枭雄,骨子里就看不起许汜这种喜欢求田问舍的士大夫。 发达了以后,对许靖这种级别的士大夫都充满了蔑视。 但我想,许靖和许汜这种人物再差,人格肯定比宋明清时代的士大夫要强得多。 大部分教育局长和校长,人格水平应该又比明清士大夫低一些。 知乎法孝直,关银屏这种,这辈子别说当个校长,连考个教师编应该都困难。 不知道这种水平=许靖、许汜万分之一的人,回到刘备面前,刘备能不能高看他们一眼?
突然感觉如果搞三国的文学二创,孙权的角色很适合“反英雄” 知乎的孙权黑说过,孙权配不上英雄。那我就可以说,孙权很克英雄。 还有知乎的人说,曹操刘备诸葛关羽甘宁丁奉啥的都被追封为神,就孙权没被供奉为神。那这句话换句说法,三国时代,不就是孙权以凡人之躯对抗两位神明? 三国志14里,曹操刘备开头动画被设计成龙,唯独没有孙权。所以孙权=对抗神龙的凡人?
如果没有李唐迅速平定乱世一统,杨坚的风评能不能超过司马炎? 假设隋末大乱之后,李渊、窦建德、王世充、萧铣、杜伏威、李子通、薛举之流的割据能像两晋南北朝那样常态化将近个三四百年。 不知道杨坚的风评会不会比司马炎更差?
关于权臣篡位,越往后,所需要的“立功”越少 曹操教导众人,哪怕征战灭敌无数,我自己也不能篡,得儿子来。 司马懿教导众人,我西拒诸葛,东灭公孙的功劳相比魏武帝太少,所以不能篡,先看着。 司马昭教导众人,我东平诸葛,西灭蜀汉。功劳够了,但得儿子来。 桓温教导众人,我虽然灭一个成汉,但败仗不少。我想把问题留给下一代人,结果下一代人不争气啊。 刘裕教导众人,我征战灭敌无数,我这代就可以篡了。 萧道成告诉众人,这辈子不需要北伐立功,也是可以篡的。 萧衍告诉众人,地方军头杀入建康干掉皇帝,也是可以篡的。 陈霸先告诉众人,背刺老领导,只控制江东,四面皆敌,也是可以篡的。 杨坚告诉众人,只要杀外孙一家,也可以篡。 李渊告诉众人,另立一个皇亲娃娃,就可以篡。 朱温告诉众人,我不需要加九锡啦!
陆逊在这次pve终于有一席之地了。 这次pve容易翻车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你刷了二三十张手牌,下回合直接被李代桃僵瞬间空城。 陆神算的上是不怕李代桃僵的家伙,还可以给队友补牌,可以给大伙当牌库用。
这样加强诸葛亮、司马懿、张角、甘宁、吕蒙、陆抗怎么样? 诸葛亮观星和空城不变。 增加技能【退伏】:每当你在回合外成为一张牌的指定目标时,视为你对其使用一张杀。 司马懿【鬼才】改变:在一张判定牌生效前,你可以将你的任意牌打出【替换】之。你的判定结果别人不可更改。 张角增加一体力,为4体力。【黄天】:群雄可以在自己的回合将闪、八卦阵、闪电交给你。你可以选择是否装备八卦阵。 甘宁【奋威】:可以使用三次。每当场上有角色失去所有的手牌,你可以增加一次使用【奋威】的机会 吕蒙【克己】:你可以跳过自己的弃牌阶段。 【勤学】觉醒技,准备阶段,若你的手牌数比你的体力值多3或更多(若游戏人数不小于7则改为2)/或者你发动克己次数超过三次。你减1点体力上限,然后获得“攻心”。 【筑坞】锁定技:你的回合外,每当你成为红色锦囊牌与红色杀的指定对象时,你可以摸一张牌。 陆抗:【谦节】你的所有装备区被废除以后,你可以重铸装备,同时你与所有角色的距离视为1。
五阶张角可不可以全点防御? 之前点0054去捉鬼经常暴毙,手牌根本存不住。 结果我改成4500,索性当个改判用的工具人算了。 发现虽然比以前墨迹了,但至少还是能当好一个改判工具人了。
为什么很多人都觉得曹操征服河北花了近7年时间属于很慢? 历史上,以河南征服河北的人,没有几个。 而以河北或者山西为根基一统天下的数不胜数。 如拓拔氏起家代北,李唐起家太原。 而以河南为根据地的,如侯景、李密、王世充等,连站住脚都难。 朱温的巅峰时期,也是在罗绍威屠杀魏博牙兵后才能染指魏博,但照样被山西的沙陀压着打,然后二世而亡。 五代十国,太原不断南下解决汴梁。柴荣只是稍微扭转,没被北汉灭掉,就被当做特别了不得的人物。 赵宋把南方吃掉,才有胆子去吃一个又穷又小的北汉。 就曹操以河南推平河北,已经算是难度非常大的逆水行舟了。 就如果官渡之战后,如果曹操袁绍202同时死亡,估计高干一统华北的可能性都比曹操继承人一统的可能性大。
用汉末三国乱世比喻一下高欢的成功。 大汉(北魏)被黄巾(六镇)和鲜卑(南梁)同时骚扰。最后董卓(尔朱荣)诛杀了洛阳士族,平定了所有混乱,打败了鲜卑名将慕容庆之。 董卓将李郭张樊等人分封各地,自己坐镇晋阳。 结果董卓在入洛时被刘辩刺杀,李傕等人为董卓报仇,杀掉了少帝,导致关东士族联军起兵,但因为关东联军缺乏统属,最终他们决定拥戴原董卓派系的吕布为主。 吕布最终打败了李傕联军,自己决定坐镇晋阳,遥控洛阳的刘协。董卓分封在关中的将领张济也被暗杀,最终关中落入韩遂手中。
都说司马懿和孙权长寿,其实诸葛氏一族有长寿基因的也不少。 古人没抗生素,没消炎药。所以一般平均寿命就三十四十左右。 再看诸葛一氏。 诸葛亮在过劳的情况,照样活过50+。 诸葛恪被刺杀的的时候,也是50+,不然估计还能活很久。 诸葛瑾活到68岁,算诸葛一家的正常寿命。
尾田喜欢把果实开发全部运用于巨人化,其实是一个败笔。 比如黄金帝。 比如巴雷特。 比如基德。 正常的话,像黄金帝和基德的果实打法,可以玩出花了,而不是一味傻乎乎地变成巨人怼对面。比如用万磁王、乌木喉、金闪闪的飞行+风筝打法。 基德在此在四皇战的表现,如果尾田想认真刻画,其实作用不会比罗小的。 比如说,给路飞等人配磁电护甲+拳套。 飞起来,放aoe的金属雨攻击对方。 四皇联手放大的时候,给索隆套个防护罩。 都比造个大高达有用得多。
大家捉鬼有哪些非常意想不到的翻车经历? 我最难忘的是有一把,对面牛头马面+黄蜂。 我一号吴懿,三号神曹。 我终于刷出连弩,但没有杀,就藏手牌,然后神曹不听劝弄死黄蜂。 然后吃了黄蜂的牛头杀我,直接把手牌连弩拿了,瞬间变成一打三的局😭。
高平陵之变,把曹爽换成侯景,估计司马懿大概率没了吧? 高澄和萧衍都想骗侯景乖乖卸下武装,侯景表示你们太嫩了。 萧衍骗侯景:“我以皇上的金口玉言保证,难道你还不信吗?” 侯景:“我信你个鬼”。 司马懿骗曹爽:“蒋太尉当保证人,以洛水为誓。” 曹爽:“我信了。” 再看侯景在败于慕容绍宗后的表现,简直机智得一比。 首先快被慕容绍宗追到的时候,用兔死狗烹威胁对面,让对方放水。 然后自己在没本钱逃入梁境的时候,如果直接跪求萧衍收留,估计大概率人头会变成萧衍交给高澄的礼物。结果他却利用心战,先骗开寿阳城门,先斩后奏占领寿阳后,再和萧衍谈条件。 萧衍想骗他,侯景就用假信件骗出萧衍的真实意图。然后了解萧衍目的以后,马上不抱有幻想,乘着萧衍立足未稳,就把对方打个措手不及,来利用萧正德的野心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侯景如果魂穿曹爽,拿着挟天子的牌,估计做梦都要笑醒。
多败而不亡,刘备与李继迁的战史
孙权应该多让诸葛恪受受挫折,这样他后来的性格不至于扭曲至此。 看诸葛恪打新城以及后续一系列表现,情商完全就像一个从来没有遭受过考砸了的高分小学生突然考砸了。 又是刚愎自用,又是跑到江上小洲上逃避现实,又是怪别人没配合好他所以随便拿别人出气。 就五十多岁的人了,还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所以呢,当年诸葛恪妄想奇袭寿春,孙权其实就应该给他几千人去送一送,让他明白攻城战不是这么好打的。 等败了之后再贬职,重新罚他去搞后勤,必须随时派人监督其搞账目别犯错,不然继续罚,磨掉他的棱角。最后再找机会托孤给他,可能个性就不会这么扭曲了。
列一列司马懿的战绩,可以发现不过一个中规中矩的魏将水平。
为何总有人觉得219年曹操方属于“天下有变”? 为了论证关羽北伐响应隆中对。 就拿许昌和邺城失败的bing变和zheng变,拿陆浑和南阳的失败min变证明曹操马上要崩了。 然而明代大大小小的流民起义,基本每代皇帝时代都不少,是不是明前中期就快崩了? 219年,夏侯渊虽然败死,但魏汉中军团余部被张郃保住。曹操无非在救援汉中时攻坚不利死了一些人。同时南边于禁几万人因为大水覆灭。虽然损失不少,但恐怕远远没达到动摇国本的情况。不知道为什么有人觉得那会曹操马上要覆灭了?
为何三国出现歼灭数万以上的战役很困难,南北朝时代却数不胜数? 三国歼灭敌军数万的战役屈指可数。比如襄樊、夷陵、石亭、洮西、东关、寿春之类的。 到了南北朝,感觉北魏和南朝随便互刷一下,或者东西魏,北周北齐随便刷一下。上万的人头就有了。 就元恪vs萧衍一代。前期魏军狂刷梁军人头,不乏万余万余地刷。梁军也在钟离和朐山刷了近十五万左右的魏军人头。萧衍派萧宏送了五万人头,用萧赞又送掉数万人头,用萧渊明又送了五万。 东西魏互刷,就沙苑一仗高欢就送了八万人头,玉璧死磕又送了七万人头。邙山一战,宇文泰共送了六万左右。 浮山堰,萧衍二十万筑坝军民死者十七八,然后大坝又冲掉梁国十几万人口。 侯景伐梁及败亡,萧纪东出全军覆没,江陵之变萧绎覆灭。估计这些战役伤亡都轻松破万了。 光一个梁朝都这么能送,更不用说刘宋丢关中,丢淮北。萧齐丢汉东和寿阳。南陈吴明彻全军覆没的了。 北魏和北齐也特别能送,拓跋焘打臧质,元恪攻击钟离,高洋伐陈霸先,支援萧庄和王琳,被周武灭国。这些战役基本损失应该都破万。 有人说三国这种战役损失小,南北朝损失多。类似lol高段位对线很少有把对方彻底杀崩的情况,而白银青铜很容易互相杀崩或者你我有来有回,不知道大家又怎么看?
看这段对话,萧摩诃还要加智,吴明彻个性明显是“莽撞” 【吴明彻围周彭城,环列舟舰于城下,攻之甚急。王轨引兵轻行,据淮口,结长围,以铁锁贯车轮数百,沈之清水,以遏陈船归路,军中恟惧。谯州刺史萧摩诃言于明彻曰:“闻王轨始锁下流,其两端筑城,今尚未立,公若见遣击之,彼必不敢相拒。水路未断,贼势不坚;彼城若立,则吾属必为虏矣。明彻奋髯曰:“搴旗陷陈,将军事也;长算远略,老夫事也。”摩诃失色而退。一旬之间,水路遂断。】 萧摩诃一个先锋,都能看出来南陈军一旦北伐被绕后切断水路等于自取灭亡。 但吴明彻就是自信满满地不听。 看来萧摩诃应该属于智力高的关羽,吴明彻属于莽撞、智力不高但颇有战果的统帅。
其实萧道成和萧衍的统应该不会比孙权高吧。 南朝六帝的统。 刘裕第一,陈霸先第二,司马睿最后这点大家应该毫无异议吧。 关键就是这个老三有所争议。 其中,萧道成和萧衍,算70+的统,孙权60+。 然而这其实不太合理。 刘休范、沈攸之和萧宝卷,应该不会比李术、黄祖、朱光之类的强。 萧道成被拓跋焘打得大败过,孙权却能在濡须防守曹操成功。 萧衍有义阳之胜,孙权有皖城+濡须之胜。萧衍有邓城之败,孙权有合肥之败。 萧道成和萧衍用兵经验时间应该也没有孙权长,基本称帝之后就托管了。 至于用人,萧道成用的张敬儿这种家伙在东吴应该也就是潘璋之流的水平。 萧衍用人带兵的天花板是韦睿陈庆之,孙权用人的天花板是周瑜陆逊。 萧衍用人带兵的地板是萧宏吕僧珍萧渊明,孙权用人的地板起码也是诸葛瑾全琮,明显后者更胜。 我感觉要不南朝统帅老三给孙权算了,孙权75,萧衍73,萧道成72,这样感觉更合理一些? 至于魅,智,政,孙权比二萧平均每个高5到10点应该没问题吧?
柔然算不算蒙古高原上最弱的北胡? 匈奴有白登之围,哪怕衰落以后,汉与匈都是郎舅关系。 鲜卑是十六国的终结者,开启北朝隋唐的中古黄金时代。 突厥能把北周北齐当做儿子,还在隋末扶植一堆儿皇帝政权。 回纥给唐续命,一度成为唐讨好的对象。 契丹灭过后晋,勒索过大宋岁币。 蒙古更不用说了。 综合下来,貌似柔然是威胁最弱的?
突然有想看微信南北朝朋友圈视频的冲动了。 阿猜连载的三国系列挺有趣的。 想看看刘裕家族、萧衍家族,高欢家族的朋友圈,群聊系列。 比如 刘义隆的儿子群。 萧衍的儿子群 高欢的儿子群。 尔朱荣遇刺前的各种互动。 侯景与诸位大佬的各种互动
喜欢拿凯申公对比讽刺曹操或孙权的人,是不是连凯申传记都没读过? 曹操性格:浪漫诗人性格,奸雄,机警,杀伐果断,残暴,凶狠,段子手,善于一眼看穿事情本质,善于改错。 孙权性格:团建老板性格,喜欢搞团建酒席,谨慎,隐忍,一下手就是死手,杀伐果断,为了实利宁肯抛弃虚名。 凯申性格:赌徒股民性格,眼高手低,为了虚名宁可抛弃实利,极度爱***。人生选择一向要么赢家通吃,要么一无所有。当他的敌人很容易,当他的朋友很痛苦。 喜欢把“剿匪剿出汉中王”和“孙权类似凯申”挂在嘴边的,是不是连凯申的传记都不怎么读?
我发觉用程昱传证明刘备赤壁主帅的人,是不是只选择性截取史料? 太祖征荆州,刘备奔吴。【论者以为孙权必杀备】,昱料之曰:"孙权新在位,未为海内所惮。曹公无敌於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权虽有谋,不能独当也。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难解势分,备资以成,又不可得而杀也。"【权果多与备兵,以御太祖。】 选择性截取史料的,就只截取【权果多与备兵,以御太祖。】这一句。 忘了前面的【论者以为孙权必杀备】这一句了。 当时大部分人都觉得,刘备这会的下场就是被孙权杀掉。说明孙权有权掌管刘备的生杀大权,这会孙刘的地位,就类似蹋顿覆灭以后,公孙康和二袁地位那样。 既然这会孙权都能主宰刘备的生死大权了,那么只能两种解释了。 1,刘备这会变成了孙权的手下。 2,刘备只是挂名主帅,孙权资兵的主帅才是赤壁的真主帅。 3,前两者同时发生。
刘备统兵的成长速度不可恭维,很像现在的高考复读王
诸葛亮的军事水平应该是不断进步的水平,而非一开始就很强吧 1,入蜀之战,估计张飞要分不少经验包。而且之前诸葛亮没带过兵,张飞打了近二十多年仗,大头经验给张飞应该没啥问题。 2,南中之战,类似陆逊刷山民的那种练级行为。诸葛亮执政后。第一为了重新打造一只全新蜀军,第二为了真正历练一下总指挥的感觉。 3,一伐,属于经验不足,没有料到魏国中军增援如此迅速,自己断陇道速度也慢。所以之前玩了无数花架子,但却因为主力失败,就都失败了。【比如一伐前派姚静郑他支援孟达,一伐时派赵云牵制曹真】 4,二伐,认识到攻坚能力不足,之后的北伐就放弃了攻击坚城要塞的想法,但在诱杀追兵方面尝到了甜头。 5,三伐,夺取空虚的两个郡,并逼退了郭淮。这会水平应该有汉中之战时刘备的水平了。 6,汉中防御战,防御无懈可击,并对郭淮打出个防守反击。这会水平有魏国东线张辽满宠的操作了。 7,四伐,野战击破司马,司马懿指挥失误导致张郃被诱杀。这会水平应该超过了刘备的巅峰期。因为刘备是不敢与曹操进行野战碰瓷的,面对曹操只能保高山不战。但诸葛亮仍然苦于粮运。 8,五伐,利用孙权牵制,让魏国中军跑到东线。同时找到了长期耗下去的办法,但此时阳寿也到了,而且诸葛亮也明白自己没法攻坚,只能诱敌。
如果金兵不南下撕破画皮,宋徽宗估计历史地位也要定个中兴之君吧? 西夏割地低头,江南方腊授首,辽国使者有史以来第一次用哀求口气对大宋说话,幽云十六州光复(虽然是买来的,但只要金兵不南下,不妨碍史官改史说金兵归还土地是因为畏惧大宋军威)。
蜀汉粉丝其实应该通过这个角度,来证明刘备非常仁慈。 就刘璋的下场是活着当吉祥物,后来还被吴军俘虏继续当吉祥物。 而河北袁氏、西凉马氏、岭南士氏的下场却是极度悲惨的。 不过曹孙俘虏的前军阀的头子家人也有不少善终的。 比如曹操俘获的张鲁,被曹丕缴械的臧霸。投靠孙氏的袁术儿子袁耀,刘繇儿子刘基等。 毕竟刘备灭的军阀数量最少,所以好像也就刘璋一个正面例子了。
如何评价高欢最后一战表现得像诸葛恪那么头铁? 就发现对面坚城不好攻,损失数千乃至万余,掂量一下一下就该撤。大不了像孙权那么丢次脸,就当公费旅游算了,大不了下次找机会再来。 非要头铁硬钢,损失七万余人,自己也气得病倒。
喜欢盯着合肥之战孙权表现来玩梗黑的人,是从什么时代开始的? 我发现历史大部分史评文人都觉得这不算啥呀?基本黑孙权也是说他残忍呀,毁灭刘备复兴汉室希望啥的。 毕竟在我看来,打张辽那次败了,无非就是损失几千。 打满宠啥的,无非就是损失几百人或者几十人。 在历史上有名的败仗记录里面,损失比同时代的官渡、赤壁、夷陵、石亭、东关、洮西啥的少多了。 至于和整个历史比起来,恐怕就更不算啥了。 自己带兵占有优势,被敌方少量突击队斩首导致大败,或者直接一战崩溃导致全军覆没的战役历史上数不胜数。 孙权无非就是十万人过去,带十万人回来。带兵水平不优秀,但防御战也不差。 历代人物貌似也没几个因为合肥之战大笑调侃孙权的,因为毕竟历史人物要脸。 毕竟如果唐人宋人笑孙权十万人被突击队打击士气,最后无功而返。那么他们又该怎么看待唐军的天宝之役、潼关之战、邺城之战?宋人又要怎么看待自己的好水川,三川口,卢沟桥,丁家洲? 发明“合肥十万送人头”梗的人,要不要给每个王朝打过损失破万仗的将领安一个“送人头”的定性?
大宋光复燕云,俺们老赵家夺回祖籍龙兴之地,势在必行! 大宋有雄兵百万,南除方腊,西败伪夏,逼迫伪王割地求饶。且西军有几十年的实战经验,锻炼了大批有实战经验的猛将。撮尔残辽,几十万大军被几万东北亚野人打得一触即溃,看来不过纸老虎而已!朕今日派遣身经百战的童枢密率军二十万伐辽,夺取燕云唾手可得,顺便让那群狮子大开口的东北亚野人们看看我军军威!
指挥官把自己放到容易被突脸的前线,是不是最容易被翻盘的操作? 昆阳之战的王邑、王寻。(被突脸了,还让周围部队别救,结果被干掉导致群龙无首) 徐州叛曹之战的刘备。(自己贴脸去侦查,发现曹操来了吓得马上弃众而逃) 合肥之战的孙权。(自己把指挥部放到能被张辽八百人突脸的地方,导致士气低落。撤军时又想断后差点没命) 汉中之战的夏侯渊。(补鹿角补死。) 虎牢关之战的窦建德。(又是一个可惜了的) 桶狭间之战的今川义元(死于奇袭) 清军入川之战的张献忠(被豪格干掉)
暗荣官方如果增加屠城、筑城、迁民事件,是不是会更有意思一些? 比如曹操屠徐州事件,徐州降发展度和兵员、民心。 刘馥筑合肥事件,在寿春附近自动出现一堆墙、阵、箭塔, 吕蒙筑濡须事件,在庐江附近自动出现一堆墙、阵和箭塔。 关羽筑江陵事件,江陵耐久度变大。 张鲁、诸葛亮筑城汉中,汉中和阳平关的耐久变大,出现一堆石兵八阵、箭塔、投石台。 曹操东线迁民失败事件,寿春、汝南发展降低,庐江、建业发展增加。孙权方兵力增加。 曹操汉中迁民成功事件。汉中发展度降低。长安、安定增加,曹操方民心减少。
魏晋南北朝时代江东vs荆州,荆州vs巴蜀的胜负。 下游江东vs上游荆州: 孙策孙权vs刘表:有破江夏的小优势,荆州方小劣 吕蒙vs关羽:完胜,荆州战败 东晋vs王敦:各自赢了一场。 东晋vs桓玄:桓玄成功称帝一次。江东失败。 刘裕vs桓玄:荆州桓家覆灭。荆州战败 刘义隆vs谢晦:谢晦死,荆州战败。 刘劭vs刘骏:刘劭失败,江东战败。 刘骏vs刘义宣:刘义宣失败,荆州战败。 刘彧vs刘子勋:刘子勋败,荆州失败。 萧道成vs刘休范:刘休范败,荆州失败。 萧宝卷vs萧衍:萧宝卷败,江东失败。 侯景vs萧绎:侯景败,江东失败。 陈霸先vs王琳:江东偏劣势。 陈蒨vs王琳:王琳失败,荆州方失败。 再看荆州vs巴蜀: 刘备vs刘璋:刘备完胜,巴蜀惨败。 陆逊vs刘备:刘备惨败,巴蜀惨败。 李势vs桓温:桓温完胜,巴蜀惨败。 谯纵vs朱龄石:朱龄石完胜,巴蜀惨败。 萧绎vs萧纪:萧纪惨败,巴蜀惨败。 通过以上事件,可以发现一个事: 江东vs荆州,双方互有胜负,但总体江东方胜率更高一些。 荆州vs巴蜀,基本巴蜀零胜率。
魏志vs晋书里的人才pk,大家觉得谁更强一些? 曹操vs司马懿(一生为臣,终入本纪) 曹丕vs司马炎(代替前朝) 曹睿vs司马昭(曹睿两线防御,司马昭两线反攻) 陈群vs王导(重要辅佐) 荀彧vs谢安(国之栋梁) 华歆vs贾充(不解释) 贾诩vs卫瓘(善用计谋坑大人物) 张辽vs王濬(对吴猛将) 满宠vs王浑(对吴有功) 王基vs杜预(伐吴有略) 乐进vs文鸯(先登) 于禁vs索綝(逆风投降) 张郃vs苟晞(被比喻为韩信,兵败身死) 徐晃vs祖逖(逆风战神) 曹仁vs羊祜(有小败的名将) 夏侯渊vs胡烈(能独当一面,最终死于西部) 郝昭vs马隆(讨胡名将,都和诸葛亮有关) 曹真vs孟观(西部名将) 曹休vs王浚(镇守一方,最后被诈降欺骗) 曹洪vs石苞(贪财的名将) 田豫vs陶侃(平内部名将) 曹爽vs王敦(失败的权臣) 毋丘俭vs刘琨(最后的忠臣) 邓艾vs桓温(灭蜀名将) 钟会vs刘牢之(无德名将)
蜀汉名将王平的粉丝为啥不多? 尤其比关羽和姜维都少的多。 然而王平实打实地挫败过魏国名将张郃,攻心魏延部众,力拒曹爽伐蜀大军,在蜀汉边军慌乱的重要时刻,力排众议没有等待后方援军就抢险,打出了兴势大捷,魏军骡马多死的战果。 可以说王平在兴势之战的表现算拯救了蜀汉,没他的话,可能蜀汉丢汉中的事要早发生十几年。 关羽有丢荆州污点,姜维有丢汉中污点。然而这两位粉丝可是远多于王平的。
吴国将领普遍没有姜维的魄力,所以无法做到一战歼灭十几万敌军 吕蒙修建濡须坞的计谋明显是胆怯的谋略,正确的谋略,应该是在长江南岸修建堡垒,然后把曹操大军全部放过长江。等曹操大军困于江南堡垒群以后,再用水军切断曹操军的补给线,这样十几万魏军就成了瓮中之鳖。 陆逊在夷陵与刘备相持的战略也是胆怯的,应该把蜀军全部放出三峡,直接放到江陵坚城决战,然后再派水军切断后路,刘备可擒。
求补充一下各代知名的聚敛之臣。【特技:征税】 汉:桑弘羊(盐铁) 唐:第五琦、刘宴、赵赞、张滂、裴休(盐茶) 宋:王安石、蔡京、秦桧、贾似道(官员代理商人) 元:王文统、阿合马、三宝奴(纸币滥发)
大家能不能补充一下三国有哪些“天道好还”的气运问题? 比如以下这些: 刘备能感动刺客,避免刺杀。 但张飞偏偏死于刺杀。 刘备背刺刘璋发家, 但也因为关羽被背刺开始破家。 孙权用称臣忽悠曹丕, 但公孙渊也用称臣忽悠孙权。 孙权用擅取湘关米的理由对关羽动手, 但曹丕也用擅取襄阳的理由对孙权动手。 吴国用诈降计谋,在赤壁和石亭狠狠打击了曹魏。 但吴国最惨重的损失,也是因为被魏将张特的诈降欺骗。 曹操救援汉中,刘备保高山而守,曹操最后因为无法攻克而撤退。 诸葛亮北伐,司马懿安心防守,诸葛亮最后也因为无法攻克而撤退。 诸葛恪大概给吴国贡献了近十万的生力军,同时也给吴国败掉了近十万的生力军。 刘关张三人,三人尸首分散在三国。 刘备因为收留“带孝子”吕布丢了徐州,又因为收留“带孝子”马超得到益州。
以吴国视觉看从刘备取益州到二帝并尊这段历史,发现了很浅显的道理 做刘备的朋友很难,给钱给粮的下场是被吃掉,给地盘的下场是被赖账加军事摩擦,并动不动嘴臭威胁。他的粉丝会千方百计论证偶像没有一点错,赤壁之战是刘郎指挥的。 做刘备的敌人比较容易,砍了他兄弟的人头,收留割他兄弟人头的叛将,把他打得精锐尽丧仅以身免,他也不能拿你怎么样。最后他还不得不与你重归于好,他的丞相还不得不放弃汉贼不两立原则,恭敬地祝贺你称帝。蜀汉大臣也会自然而然地把责任扣在关羽头上。 就做刘备的朋友,很容易升米恩斗米仇。 做刘备的敌人,却不会付出什么实质性代价。 既然如此,当然还是选择做敌人啦。
关羽丢荆州的责任赖谁?蜀汉大臣的意见当然是赖关羽啦。 廖立:“是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也。” 杨戏:“交待无礼,并致奸慝,悼惟轻虑,陨身匡国。” 廖立的意思,就是怪关财神打仗头铁。 杨戏的意思,就是怪关财神得罪东吴。 所以蜀吹说啥不顶用,关键还是那个时候的蜀汉大臣说的话,才顶用吧?
“大将军”貌似从东汉到三国都是危险职位。 窦宪——被逼自杀。 邓骘——绝食而死。 耿宝——被逼自杀。 梁冀——被逼自杀。 窦武——用禁军讨伐宦官,结果兵败被杀。 何进——被宦官诱杀。 韩暹——逃亡途中被杀。 袁绍——官渡惨败,两年后病死。 曹爽——被司马懿族诛。 费祎——被刺杀。 姜维——被分尸且其妻子也被杀害。 诸葛恪——被孙峻族诛。 孙綝——被孙休族诛。
用蜀粉“携民渡江伪君子,xx真性情”的碰瓷方式,刘备无敌了。 携民渡江伪君子,屠城烹狗真性情。(刘备完胜刘邦) 携民渡江伪君子,自屠三族真性情。(刘备完胜刘彻) 携民渡江伪君子,自罚三杯真性情。(刘备完胜刘秀,刘秀有吴汉屠成都后搞自罚三杯式处罚,以及冤枉马援的污点) 携民渡江伪君子,奸嫂屠侄真性情。(刘备完胜李世民) 携民渡江伪君子,食人屠臣真性情。(刘备完胜朱元璋) 就光看污点,不看功绩。蜀吹口中的刘备貌似超越了历朝历代所有君王。
其实有人偏执地发明吹蜀历史,对部分人其实是好事。 真正的刘备的枭雄能力,大家其实都可以好好学习,如何把自己包装正义,各种空手套白狼都能拉到赞助,这种人放到现代,也是顶尖的创业天才。 但知乎执着于发明白莲花+兵仙刘备的形象。这个形象这几年越来越被大部分愚蠢的饭圈粉认同。 我鼓励大家学习真实的刘备,说话好听又能广结人脉,对未来非常有益。 但我也鼓励蠢饭圈继续学蜀粉发明出的“白莲花+兵仙”,只要按照他们口中的发明的“刘备”做事,那么这种人永远都会陶醉于自我永远胜利的幻觉里面,这种人永远长不大,一直渴望有一个“青天大老爷刘备”或者“青天大老爷”诸葛亮来救他们,这种人多半连做自己的主人都做不了,人格上本质是依附人格。 就明白这一点,至少大家要慢慢学会做自己的主人。 孙权的能力,就在于如果真和这种扮猪吃老虎的年轻人打交道,千万不要看不起人家。毕竟每一个看不起孙权的人,最后都连本带利地付出了代价。这种人在生活中其实很可怕,但蜀吹把这种人当成只会送人头送经验的**,那就祝他们在未来遇到这种人教他们做人。 一般拿“大魏吴王”来黑孙权的人,属于最low的一种吴黑。这种人的实际地位,我用一句话就能讲明白。 他们的阶级地位属于程昱在兖州制作的肉脯,却有着一张祢衡的嘴巴,却自认为站在袁绍的阶级来自以为是嘲讽一切。
汉中之战,夏侯渊在汉中的守军和曹操的援军大概有多少? 有人为了脑补“汉中刘备一万人歼灭三十万曹军的事实”。编造说夏侯渊的守军有十万人被团灭,曹军援军起码有二十万到三十万,最终曹操全军覆灭尽以身免。同时否认曹操迁民的史料,认为曹操没有迁民成功,因为山路太险。 其实这个逻辑很好反驳。 第一,夏侯渊的军团并没有全军覆灭,因为张郃传就记载了张郃收拢了剩余的汉中守军的故事。 第二,从曹爽伐蜀和司马昭伐蜀来看,魏国维持过秦岭的补给能力,顶天就是保证十几万人两三个月。参考曹爽伐蜀骡马多死而导致回撤,钟会打剑阁也是耗了一会就准备撤。所以曹操不可能能搞出三十万穿越秦岭。不然曹军补给早崩了。参考后来杨广百万征辽东。 第三,曹操不可能全军覆灭,这个纯属诸葛亮集的自嗨, 所以我觉得汉中之战其实转折点还是夏侯渊因为补鹿角被击杀,导致刘备集中全蜀力量抢占汉中险要,曹操支援磨蹭。带了十几万人过秦岭,发现攻山头攻不动,同时刘备也派游击兵团去骚扰曹操粮道,曹操因为无法维持十几万人高消耗补给作战,就撤了。
刘备远比孙权更依赖运气。 看到有人说,孙权袭荆州后纯属运气好。正好赶上曹操没了,曹丕上位。如果曹操还在,或者曹丕听了刘晔意见,那吴国肯定亡国,所以孙权这次冒险不值得。 那么我们看看208年后刘备运气好到什么程度: 1,孙权选择联刘抗曹,没有选择走公孙康斩袁尚的路线。如果孙权选择公孙康的路线,那刘备携民渡江的记录估计和二袁携民逃乌桓的记录价值差不多。 2,敢一个人去京口见孙权,孙权不仅没扣押刘备,还给予了刘备梦寐以求的南郡。这波操作如果失败,刘备其实也就完了。 3,曹操败马超吞并关陇后,没有选择继续在长安休整而后南下灭张鲁,却选择东征孙权,导致刘备有足够的时间吞并刘璋。如果曹操当时选择攻击张鲁,那刘备想取蜀那是非常困难的。 4,刘璋在还有战斗力,粮食足支一年的情况。就选择投降了。如果刘璋选择死磕,这笔投降的生力军和粮草一旦被消耗殆尽,刘备后来哪里还有能力去抢汉中? 5,曹操打下了汉中时,刘备却忙着和孙权争夺三郡,导致后方空虚,成都一日数十惊。这会曹操也没有听司马懿和刘晔的意见南下攻击成都。情况酷似后来曹丕没听刘晔的意见。然后曹操就撤回去了。 所以老天其实对蜀吴两家非常公平: 1,刘备背刺刘璋,孙权背刺关羽。 2,刘璋手下多人叛变投刘备,关羽手下多人叛变投孙权。 3,曹操不听刘晔意见攻击刘备,曹丕也不听刘晔意见攻击孙权。 4,成都开城送礼包,江陵也开城送礼包。 5,周瑜不能二分天下,吕蒙不能夺取襄阳和白帝。然而隆中对也成了泡沫。最终蜀吴的计划都只执行了一半。 当然了,其实如果想着别人必须义务为你打工的心态。我还要说曹丕应该乘着夷陵之战时伐蜀才对。毕竟东吴扣了陆逊的五万,估计还有十几万的防御部队。而蜀汉扣了刘备四万到八万左右,其实剩下的防御部队估计不过四五万而已。所以打蜀比打吴容易。
蜀汉粉丝之所以多,还真的得感谢曹操孙权没让其成功。 蜀汉的魅力,其实就是阿芙洛狄忒的残缺美。 刘备百折不挠,诸葛亮鞠躬尽瘁,姜维的偏执都是很吸引读者的桥段,尤其是反抗命运的那种悲凉失败更让粉丝扼腕叹息。 这也是为啥刘备粉远多于刘邦朱元璋粉。 诸葛亮粉远多于汉初三杰粉的原因。 就假设三个版本蜀汉完全成功的历史,那都肯定吸不了这么多粉: 假设蜀汉像西汉那样成功,那后来的剧本就是刘邦玩兔死狗烹,刘彻疯狂玩国有化的剧本。这个剧本能有蜀汉剧本吸粉吗?我看不行。 假设蜀汉像东汉那样成功,那后来的剧本也仍然与豪强和外戚共天下,重走一遍后期军阀混战的剧本。 假设蜀汉顺应潮流,走晋的与士族合作路线,剧本后来大家也都明白是啥了吧? 就一部成功的故事,需要有一个不折不挠男主,也需要有几个经典反派才行嘛。 看刘秀和朱元璋的故事,你会觉得对面的反派都是弱鸡,就主角无脑开挂。 看李世民的故事,你会觉得对面反派虽然强,但是主角就是龙傲天,就是各种赢。 看刘邦的故事,你会觉得对面的反派也是大英雄,所以故事要比以上人物精彩多了。 看刘备的故事,你会感觉主角前期被反派一号各种吊打,只能逃命,但胸怀大志。然后选择与反派二号签订类似浮士德与梅菲斯托的契约,突然一路翻盘,在自以为看到胜利曙光的时候,梅菲斯托突然回来说“你的账到期了”,最后主角又回到了那个悲惨的开始。这种虐主文,其实往往才会吸粉很多。 当然了,虐主的同时,不忘记给人留下一些希望。就刘备至少没有丢了江山,仍然可以把诸葛亮当做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二部主角。最后再换三部的因偏执而灭亡的主角姜维。 至于魏吴,写小说的话。 曹操传和司马懿传都会很精彩。 但曹丕,曹睿,司马师昭兄弟的故事会很单薄。 孙坚传、孙策传属于大好开头烂尾型。 孙权传有趣,但是讲了了一个年轻英主堕落为老年猜忌之君的故事。而且孙权传的高潮肯定是赤壁和夷陵。但等高潮一过,那会曹操刘备一死,孙权传就变味了。 孙亮孙休孙皓很难写出精彩剧本。 但四英将系列应该能写不少。
以下哪个割据政权的文武质量与满清差距最小?
历史上有哪些大力干涉立储而又善终的忠臣?
蜀汉其实远比西汉政权伟大! 1,蜀汉政权从来没搞过类似汉景帝的万人殉葬式暴行。 2,蜀汉只搞直百钱和蜀锦专卖,从来没有上升到西汉盐铁专卖和滥发货币的恶劣程度,而且也没有滥发货币导致死者数十万人的行为。 3,蜀汉以一州之地打九州,把魏国打得“东西分赴,民有菜色”。汉朝打“一大郡”人口的匈奴,把自己打得户口减半,大量良民沦为流民! 4,蜀汉对黄权,糜芳的家人都没有加害。而西汉却杀光了李陵和李广利的家人, 5,刘备临死前仍然顾念甘夫人的恩情,努力将其荆州安葬地迁移回巴蜀。没有刘彻自屠三族,诛灭卫氏的行为。 6,诸葛亮家族的下场和名声好于窦婴、公孙贺、霍光家族。蜀汉从来没有滥杀宰辅的暴行。 7,季汉除了刘封魏延等少数将领以外,少有如汉初异姓王和周亚夫等被猜忌杀害的重量级功臣。 8,刘邦屠城无数,刘备一辈子没有屠城。 9,蜀汉从来没有类似西汉末年外戚干政的乱象。 10,西汉王爷骄奢淫逸,多有乱伦行为。蜀汉王爷一向循规蹈矩。 11,蜀汉从来没有出现过张汤、江充酝酿的酷吏政治氛围。 所以,综上所述,蜀汉政权是一个远远比西汉更为伟大的政权!
阿提拉被西方神话视为天启骑士,为啥拓跋焘在东方神话就没排面? 按照西方吹阿提拉的方式。 拓跋焘这种制造淮北大屠杀、屠杀佛教徒,覆灭十六国残余的残酷雄主,完全有资格被佛教神话发明成大魔王。 而且拓跋焘南侵的时间,和阿提拉打沙隆会战的时间其实是差不多的。 然而怎么没有民间神话文学好好塑造一下佛狸,把他塑造成类似苏特尔特这种制造“诸神黄昏”的人物?
“我请你去旅游”算不算三国时代非常经典的领袖浪漫? 刘备见孙权,孙权对刘备说:“孤与公扫清逋秽,迎帝定都,事宁之日,愿与公乘舟游沧海耳”。备对曰:此亦备之志也。 孙权派遣使者见曹操,曹操说:"孤比者愿越横江之津,与孙将军游姑苏之上,猎长洲之苑,吾志足矣。"详对曰:"大王欲奉至顺以合诸侯,若越横江而游姑苏,是踵亡秦而蹑夫差,恐天下之事去矣!"太祖笑曰:"徐生得无逆诈耶?" 这种玩笑,貌似也就曹操刘备孙权互相开过。 后来的二代的书信往来,貌似就没有这种浪漫气息了。
“我请你去旅游”算不算典型的三国时代的领袖浪漫? 刘备见孙权,孙权对刘备说:“孤与公扫清逋秽,迎帝定都,事宁之日,愿与公乘舟游沧海耳”。备对曰:此亦备之志也。 孙权派遣使者见曹操,曹操说:"孤比者愿越横江之津,与孙将军游姑苏之上,猎长洲之苑,吾志足矣。"详对曰:"大王欲奉至顺以合诸侯,若越横江而游姑苏,是踵亡秦而蹑夫差,恐天下之事去矣!"太祖笑曰:"徐生得无逆诈耶?" 这种玩笑,貌似也就曹操刘备孙权互相开过。 后来的二代的书信往来,貌似就没有这种浪漫气息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