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悦了 东吴阿蒙1
有趣
关注数: 610 粉丝数: 664 发帖数: 22,950 关注贴吧数: 93
为何三国出现歼灭数万以上的战役很困难,南北朝时代却数不胜数? 三国歼灭敌军数万的战役屈指可数。比如襄樊、夷陵、石亭、洮西、东关、寿春之类的。 到了南北朝,感觉北魏和南朝随便互刷一下,或者东西魏,北周北齐随便刷一下。上万的人头就有了。 就元恪vs萧衍一代。前期魏军狂刷梁军人头,不乏万余万余地刷。梁军也在钟离和朐山刷了近十五万左右的魏军人头。萧衍派萧宏送了五万人头,用萧赞又送掉数万人头,用萧渊明又送了五万。 东西魏互刷,就沙苑一仗高欢就送了八万人头,玉璧死磕又送了七万人头。邙山一战,宇文泰共送了六万左右。 浮山堰,萧衍二十万筑坝军民死者十七八,然后大坝又冲掉梁国十几万人口。 侯景伐梁及败亡,萧纪东出全军覆没,江陵之变萧绎覆灭。估计这些战役伤亡都轻松破万了。 光一个梁朝都这么能送,更不用说刘宋丢关中,丢淮北。萧齐丢汉东和寿阳。南陈吴明彻全军覆没的了。 北魏和北齐也特别能送,拓跋焘打臧质,元恪攻击钟离,高洋伐陈霸先,支援萧庄和王琳,被周武灭国。这些战役基本损失应该都破万。 有人说三国这种战役损失小,南北朝损失多。类似lol高段位对线很少有把对方彻底杀崩的情况,而白银青铜很容易互相杀崩或者你我有来有回,不知道大家又怎么看?
诸葛亮的军事水平应该是不断进步的水平,而非一开始就很强吧 1,入蜀之战,估计张飞要分不少经验包。而且之前诸葛亮没带过兵,张飞打了近二十多年仗,大头经验给张飞应该没啥问题。 2,南中之战,类似陆逊刷山民的那种练级行为。诸葛亮执政后。第一为了重新打造一只全新蜀军,第二为了真正历练一下总指挥的感觉。 3,一伐,属于经验不足,没有料到魏国中军增援如此迅速,自己断陇道速度也慢。所以之前玩了无数花架子,但却因为主力失败,就都失败了。【比如一伐前派姚静郑他支援孟达,一伐时派赵云牵制曹真】 4,二伐,认识到攻坚能力不足,之后的北伐就放弃了攻击坚城要塞的想法,但在诱杀追兵方面尝到了甜头。 5,三伐,夺取空虚的两个郡,并逼退了郭淮。这会水平应该有汉中之战时刘备的水平了。 6,汉中防御战,防御无懈可击,并对郭淮打出个防守反击。这会水平有魏国东线张辽满宠的操作了。 7,四伐,野战击破司马,司马懿指挥失误导致张郃被诱杀。这会水平应该超过了刘备的巅峰期。因为刘备是不敢与曹操进行野战碰瓷的,面对曹操只能保高山不战。但诸葛亮仍然苦于粮运。 8,五伐,利用孙权牵制,让魏国中军跑到东线。同时找到了长期耗下去的办法,但此时阳寿也到了,而且诸葛亮也明白自己没法攻坚,只能诱敌。
其实有人偏执地发明吹蜀历史,对部分人其实是好事。 真正的刘备的枭雄能力,大家其实都可以好好学习,如何把自己包装正义,各种空手套白狼都能拉到赞助,这种人放到现代,也是顶尖的创业天才。 但知乎执着于发明白莲花+兵仙刘备的形象。这个形象这几年越来越被大部分愚蠢的饭圈粉认同。 我鼓励大家学习真实的刘备,说话好听又能广结人脉,对未来非常有益。 但我也鼓励蠢饭圈继续学蜀粉发明出的“白莲花+兵仙”,只要按照他们口中的发明的“刘备”做事,那么这种人永远都会陶醉于自我永远胜利的幻觉里面,这种人永远长不大,一直渴望有一个“青天大老爷刘备”或者“青天大老爷”诸葛亮来救他们,这种人多半连做自己的主人都做不了,人格上本质是依附人格。 就明白这一点,至少大家要慢慢学会做自己的主人。 孙权的能力,就在于如果真和这种扮猪吃老虎的年轻人打交道,千万不要看不起人家。毕竟每一个看不起孙权的人,最后都连本带利地付出了代价。这种人在生活中其实很可怕,但蜀吹把这种人当成只会送人头送经验的**,那就祝他们在未来遇到这种人教他们做人。 一般拿“大魏吴王”来黑孙权的人,属于最low的一种吴黑。这种人的实际地位,我用一句话就能讲明白。 他们的阶级地位属于程昱在兖州制作的肉脯,却有着一张祢衡的嘴巴,却自认为站在袁绍的阶级来自以为是嘲讽一切。
刘备远比孙权更依赖运气。 看到有人说,孙权袭荆州后纯属运气好。正好赶上曹操没了,曹丕上位。如果曹操还在,或者曹丕听了刘晔意见,那吴国肯定亡国,所以孙权这次冒险不值得。 那么我们看看208年后刘备运气好到什么程度: 1,孙权选择联刘抗曹,没有选择走公孙康斩袁尚的路线。如果孙权选择公孙康的路线,那刘备携民渡江的记录估计和二袁携民逃乌桓的记录价值差不多。 2,敢一个人去京口见孙权,孙权不仅没扣押刘备,还给予了刘备梦寐以求的南郡。这波操作如果失败,刘备其实也就完了。 3,曹操败马超吞并关陇后,没有选择继续在长安休整而后南下灭张鲁,却选择东征孙权,导致刘备有足够的时间吞并刘璋。如果曹操当时选择攻击张鲁,那刘备想取蜀那是非常困难的。 4,刘璋在还有战斗力,粮食足支一年的情况。就选择投降了。如果刘璋选择死磕,这笔投降的生力军和粮草一旦被消耗殆尽,刘备后来哪里还有能力去抢汉中? 5,曹操打下了汉中时,刘备却忙着和孙权争夺三郡,导致后方空虚,成都一日数十惊。这会曹操也没有听司马懿和刘晔的意见南下攻击成都。情况酷似后来曹丕没听刘晔的意见。然后曹操就撤回去了。 所以老天其实对蜀吴两家非常公平: 1,刘备背刺刘璋,孙权背刺关羽。 2,刘璋手下多人叛变投刘备,关羽手下多人叛变投孙权。 3,曹操不听刘晔意见攻击刘备,曹丕也不听刘晔意见攻击孙权。 4,成都开城送礼包,江陵也开城送礼包。 5,周瑜不能二分天下,吕蒙不能夺取襄阳和白帝。然而隆中对也成了泡沫。最终蜀吴的计划都只执行了一半。 当然了,其实如果想着别人必须义务为你打工的心态。我还要说曹丕应该乘着夷陵之战时伐蜀才对。毕竟东吴扣了陆逊的五万,估计还有十几万的防御部队。而蜀汉扣了刘备四万到八万左右,其实剩下的防御部队估计不过四五万而已。所以打蜀比打吴容易。
蜀汉粉丝之所以多,还真的得感谢曹操孙权没让其成功。 蜀汉的魅力,其实就是阿芙洛狄忒的残缺美。 刘备百折不挠,诸葛亮鞠躬尽瘁,姜维的偏执都是很吸引读者的桥段,尤其是反抗命运的那种悲凉失败更让粉丝扼腕叹息。 这也是为啥刘备粉远多于刘邦朱元璋粉。 诸葛亮粉远多于汉初三杰粉的原因。 就假设三个版本蜀汉完全成功的历史,那都肯定吸不了这么多粉: 假设蜀汉像西汉那样成功,那后来的剧本就是刘邦玩兔死狗烹,刘彻疯狂玩国有化的剧本。这个剧本能有蜀汉剧本吸粉吗?我看不行。 假设蜀汉像东汉那样成功,那后来的剧本也仍然与豪强和外戚共天下,重走一遍后期军阀混战的剧本。 假设蜀汉顺应潮流,走晋的与士族合作路线,剧本后来大家也都明白是啥了吧? 就一部成功的故事,需要有一个不折不挠男主,也需要有几个经典反派才行嘛。 看刘秀和朱元璋的故事,你会觉得对面的反派都是弱鸡,就主角无脑开挂。 看李世民的故事,你会觉得对面反派虽然强,但是主角就是龙傲天,就是各种赢。 看刘邦的故事,你会觉得对面的反派也是大英雄,所以故事要比以上人物精彩多了。 看刘备的故事,你会感觉主角前期被反派一号各种吊打,只能逃命,但胸怀大志。然后选择与反派二号签订类似浮士德与梅菲斯托的契约,突然一路翻盘,在自以为看到胜利曙光的时候,梅菲斯托突然回来说“你的账到期了”,最后主角又回到了那个悲惨的开始。这种虐主文,其实往往才会吸粉很多。 当然了,虐主的同时,不忘记给人留下一些希望。就刘备至少没有丢了江山,仍然可以把诸葛亮当做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二部主角。最后再换三部的因偏执而灭亡的主角姜维。 至于魏吴,写小说的话。 曹操传和司马懿传都会很精彩。 但曹丕,曹睿,司马师昭兄弟的故事会很单薄。 孙坚传、孙策传属于大好开头烂尾型。 孙权传有趣,但是讲了了一个年轻英主堕落为老年猜忌之君的故事。而且孙权传的高潮肯定是赤壁和夷陵。但等高潮一过,那会曹操刘备一死,孙权传就变味了。 孙亮孙休孙皓很难写出精彩剧本。 但四英将系列应该能写不少。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