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elyestAaaaa lonelyestAaaaa
翻不了身的咸鱼
关注数: 50 粉丝数: 95 发帖数: 4,716 关注贴吧数: 81
Videocard再曝12代酷睿火星消息 前几天vcz再度整活,爆料12 代酷睿 Alder Lake 将采用大小核设计,大核为 Golden Cove 和小核为 Gracemont 。 Golden Cove 大核的单线程性能提升了 20%,在 Grace Mont 小核心加入和硬件指引调度下,多线程工作负载下的性能将会是原来的两倍(我记得早就有这种说法,这回估计稳了) 12 代酷睿 Alder Lake 将采用增强型 10nm SuperFin 工艺,PPT 显示全芯片最多可提供 8 个 Golden Cove 大核和 8 个 Gracemont 小核 和12代酷睿一起的还有英特尔 600 系列芯片组的消息。12 代酷睿桌面处理器最多支持双通道 DDR5-4800 内存,但是结合DDR5的消息,时序有望达到30打头,肯定有人骂娘高端的 Z690 主板将提供 DDR5 支持,其他型号则是 DDR4,屎无前例的下饭。另一个大的升级是支持 PCI Gen5。CPU 有 16 个 PCI Gen5 通道和也有 4 个 PCI Gen4 通道。DMI 通道也升级到了第四代 之前英特尔在 CES 发布会表示Alder Lake代表了 x86 架构的重大突破,也是英特尔性能可扩展性最高的系统级芯片,将于 2021 年下半年上市的 Alder Lake 支持将高性能核心和高能效核心整合到单个产品中。Alder Lake 也将成为英特尔首款基于全新增强版 10 纳米 SuperFin 技术构建的处理器,并将作为领先台式机和移动处理器的基础产品(格式化太极拳)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最大的亮点应该就是桌面端首次使用了“革命性的”10nm技术(这算one more thing嘛根据各家说法,这一代的10nm技术因为在移动端上试用(¿)了两代,相对而言将会更加成熟,超频性能(性能可扩展性?)更好,如果想买测试版也许bug也会少一些,作为一个性价比级高的选择,同时12代的发布也将打压11代和更早的10代的价格,你的400-500系主板也许也不会吃灰而是能upup,毕竟10代及11代的性能完全够用,在如果不在乎那些对于你来说也许几乎没啥感知的提升的前提下,10代将巨香无比,也许能成为垃圾佬的新选择
【科普】到底啥是超线程?线程?打游戏开HT好还是不开? 前些日子,看到一种言论:“线程是不完整的核心,只有核心的20%的晶体管”一口茶喷出来,当然,肯定有很多萌新吧友疑惑:线程?能和一个核心媲美吗?今天就来用人话讲讲HT——超线程技术 因为只讲人话,所以那些并行计算逻辑进程超标量乱序运行寄存器寄存器重命名多指令解码器逻辑处理单元整数运算单元浮点运算单元啥的就不说了,大家也不会爱听首先我们要知道,超线程并没有增加处理器的绝对性能,但是由于现实中绝大多数程序不能完全占满一个核心的所有资源,所以,通过多增加一个管道(线程),让别的任务挤占进来,以充分利用核心的闲置资源。在大部分情况下,超线程能带来20%-30%的实际性能提升,当然很不严谨的直接比较:“线程”<“核心” 形象点,把cpu比作一个工厂,核心就是流水线上的工人,一般来说,一个工人只能同时干一个活计,超线程呢?让一个工人同时干两个活哈哈哈哈哈哈哈,所以,你肯定能理解为何“线程”<“核心” 超线程技术有啥优点? 超线程技术的优势在于同时进行多任务批处理工作,简单点说,有些需要多个处理器(此处理器非彼处理器)进行并行运算的软件(多核优化也许就指这个),开启超线程将会比没有超线程有性能提升 同样的,当你需要同时运行多个软件时,超线程就有了用武之地 当然了,肯定有缺点 因为超线程技术是对多任务处理有优势,因此当运行单线程运用软件时,超线程技术将会降低系统性能,尤其在多线程操作系统运行单线程软件时将容易出现此问题(具体体现出来没这么可怕,也就是你运行一些多线程优化不是那么好的软件时,关闭超线程将获得中等的性能提升) 超线程与多核心? 超线程技术与多核体系结构的区别如下:①超线程技术是通过延迟隐藏的方法,提高了处理器的性能,本质上,就是多个线程共享一个处理单元。因此,采用超线程技术所获得的性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并行。从而采用超线程技术获得的性能提升,将会随着应用程序以及硬件平台的不同而参差不齐。②多核处理器是将两个甚至更多的独立执行单元,嵌入到一个处理器内部。每个指令序列(线程),都具有一个完整的硬件执行环境,所以各线程之间就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并行 ——引自百度百科 那么游戏呢? 简单来说超线程/SMT技术都是为了让CPU中空闲的单元进行二次利用,一个物理核心模拟成两个线程进行使用,让CPU达到更高的效率。但问题在于,游戏到底能不能充分利用CPU所有的核心资源,并且有效地使用闲置单元提高运算效率,侧面提升游戏体验(主要是帧数的提高),一旦游戏对多线程优化不足,就发生抢占CPU核心资源,造成调度拥堵,间接地降低性能。这个也是很多玩家口中所说“超线程不利于游戏”的说法。 事实上呢? 超线程对于游戏的影响程度,完全是取决于游戏的优化。部分游戏甚至对最低核心/线程数有最低要求 游戏对于线程利用也是有上限的,目前来看一般游戏都仅支持4-8个CPU线程,多了它也吃不满,但比方说《奇点灰烬》、《文明6》这类型策略对战游戏,对于CPU要求是挺高的,可以调用的CPU线程数目也比较多、负载也较高 总的来说,开关超线程须灵活运用,根据游戏状况决定,就如最近因蜜汁优化被喷的吃鸡,可看出4c8t较4c4t及6c6t有更好的(占用率)表现,就能得出,烂洞可能对多线程做了优化而抛弃了8线程以下的u 好了,本文为我查资料拼拼凑凑而成,未经允许随便转载,我只是个业余的小萌新,有啥错误欢迎怼我,怼好了有赏,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具体咋样请看评测,我是大水比,我们下期再见
震惊:Intel十代酷睿还有12款新品Intel日前一口气发 震惊:Intel十代酷睿还有12款新品 Intel日前一口气发布了多达32款十代桌面级酷睿处理器,从顶级的酷睿i9到入门级的赛扬全面覆盖,同时由于接口变为LGA1200,还同步推出了4款新的芯片组。 本月起,新平台将陆续上市,首批到来的是六款K系列可超频版、KF系列无核显可超频版,以及Z490主板。 曾经在DIY领域大红大紫、如今专注于工业PC和嵌入式系统的DFI,在一份文档中又泄露了Intel的新一批产品,当然不是消费级的 首先是 6款至强博锐版,包括2款10核心、2款8核心、2款6核心,热设计功耗都有80W、35W两种,其中35W的当然类似T系列节能版,但是80W的还是第一次见,显然是专门为工作站设计的 其次是 12款酷睿,包括2款10核心i9-10900E/10900TE、2款8核心i7-10700E/10700TE、2款6核心i5-10500E/10500TE、2款4核心i3-10100E/10100TE、2款2核心奔腾G6400E/G6400TE、2款2核心赛扬G5900E/G5900TE,热设计功耗E 65W、TE 35W。 它们和消费级型号一一对应,而末尾的E字母后缀一般代表嵌入式产品,有可能支持ECC内存错误校验,这也是工作站必需的特性之一。 它们搭配芯片组有两个, 一是W480E,二是Q470E,同样都是专门的嵌入式版本。 不过有趣的是,DFI文档里标注的新平台接口还是LGA1151,而非新的LGA1200显然是一个笔误,Intel不可能在工作站上使用不同的接口。
外媒又双叒叕爆料了。。。好几个版本。。。 VideoCardz周日的一次新泄漏表明,Rocket Lake-S将是英特尔以前的任何14nm台式机硅片的重大升级。据称是在今年下半年在500系列平台上发布的,一张泄漏的框图表示,这些芯片将带来新的核心架构,Xe图形,12位AV1,PCIe 4.0,两倍的DMI 3.0通道和Thunderbolt 4。值得注意的是,英特尔的Software Guard ExtenRocket Lake-S(RKL-S)有望在今年春季的Comet Lake-S继任。反过来,它有望被10nm ++Alder Lake-S取代,后者可能具有英特尔的big.Little混合架构。这意味着Rocket Lake-S将成为英特尔面向消费市场的最后一个14nm平台。对于服务器,英特尔今年计划在14nm ++上推出Cooper Lake。在进一步潜水之前,值得对火箭湖进行一些小复习。代号在一年前通过Tweakers在两个路线图幻灯片中首次出现。双方建议Rocket Lake将在14nm上制造,并同时具有14nm和10nm图形以及最多10个内核(最近的传闻将其减少为8个内核)。 这暗示了Rocket Lake使用英特尔长期宣布的混合匹配小芯片策略将14nm CPU和10nm图形芯片混合在一起。鉴于这是必须进行的开发工作,并且在其2018年架构日上曾发表过有关在制造工艺技术方面提高IP灵活性的早期评论,据推测(首先是Tom的硬件),英特尔可能已经向后移植其10nm架构至14nm之一;可能是今年的老虎湖柳树湾。这将使台式机具有体系结构平价性,而台式机仍通过Comet Lake-S基于Skylake,而英特尔则致力于其工艺技术。 确实确实如此,并且将立即成为Rocket Lake的亮点。该幻灯片说,“通过新的处理器内核架构,性能得到了提高。” 此前已经有泄漏表明,Rocket Lake将具有AVX-512支持。尽管这可能意味着英特尔将其服务器Skylake芯片带到了台式机上,但英特尔的措辞似乎毫不含糊地表明它不是Skylake的衍生产品。考虑到Rocket Lake的时机,我们最好的选择是将它移植到Tiger Lake的Willow Cove的反向版本中。 英特尔声称,Ice Lake的Sunny Cove与Skylake相比,每时钟(IPC)的指令速度提高了18%。反过来,Willow Cove可以将IPC再提高5-10%左右。相对于Skylake,这将使IPC稳定提高25%左右。 除了产量担忧之外,早期版本的10nm(与14nm相比)的峰值频率也可能在为Rocket Lake选择14nm时发挥了作用。有趣的是,这种新架构可以在英特尔高度优化的14纳米制程中提供什么样的频率,但是它肯定会带来显着的性能提升。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