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时间 遥远晚空
只看你都足够,任风景退后。
关注数: 32 粉丝数: 260 发帖数: 1,881 关注贴吧数: 14
修佛,别误入歧途 发这个帖子,是因为看到有位30多岁的女吧友说自己不工作不结婚,宅家“修佛”,生活依靠父母,还心安理得。 要知道,释迦牟尼贵为王子,修炼的时候,生活上也不依靠皇帝老子,而是自己乞食为生。“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 你可能会说,乞食不也是依靠别人吗?但是释迦牟尼是拿着碗挨家挨户讨饭的,身体力行。他不是长期在一户人那里乞食,更不是靠着年迈的父母。 修炼之人,虽然对物质生活要求低,但肚子还是要填饱,衣服还是要穿,必要的生活开支还是要的。 寺庙里的和尚,有善信捐赠香油钱,有做法事获得的香油钱,他们有收入来源。在家修行,也要有收入支撑。 很多“修佛”的人,佛的正道没修到,倒是修得许多歪门斜道,修得连基本的科学常识都丢掉,伦理道德都失去,修得思想僵化、冥顽不灵、走火入魔。我不是危言耸听,大家到佛门吧看一下那些“修佛”者发的帖子,保证让你大跌眼镜。 例如:烧一支香,没有烧完,上来问为什么。烧不完是因为火灭了,这个常识3岁小孩都懂吧?问年初一能不能吃药。你不想活的话当然可以不吃。问失眠多梦怎么办。那不是该找医生吗? 类似的例子随便找出一大堆。日常生活的常识,都要用佛法来解释一番,这是把自己的思想学死了,学得走火入魔了。 隐吧的这位女吧友则说,父母养她,是佛菩萨安排,是她修行大吉祥天女法后得到的。 这得有多荒唐! 父母养着30多岁的你,是因为父母爱你,跟你修的那个什么屁法没有半毛钱关系! 这不是很普通的伦理常识吗?怎么一“修佛”,连常识都丢了? 佛从来不会安排你的生活,更不会指示你父母给你生活费。佛教,是佛的教育,佛就像老师,教你怎样使用计算机,但他不会代替你上班,更不会给你发工资。而你,连计算机都没学会,便对老板说我的老师是个神,神旨意你发给我工资。 学佛学到了歪门斜道。 如今很多人一听到“佛”字,就会有下面的偏见: 迷信、骗钱、消极逃避、虚无荒诞 为什么?因为很多所谓“学佛”和信佛的人,并不了解真正的佛的思想,把佛法和僧人神化、崇拜,从而搞出许多闹剧。 我只谈一下其中一点偏见,因为这个偏见与隐居吧里“清修”的吧友,关系最大。 这个偏见就是“消极逃避”。 必须承认一点,隐吧有相当一部分人生活、事业、感情不如意,或者身体健康情况不佳,不善于交际,难以融入社会,觉得无论如何努力,人生都难以突破,不如选择隐居,以减少物质支出,减轻人际交往的心累,尽量将自己与“俗世”隔离,以获得身心的轻松。而这些人当中的一部分,选择了更深一层的“修佛”,试图以佛来获得解脱。 这就有了消极逃避的基础。 这位女吧友,说自己没有婚姻缘,30岁以后就不工作了。没有婚姻和归佛有必然关系?没有。可以想象她也是对于事业感情感到失望和累,才将精神寄与佛,求得“宁静、自在,清净、与世无争”。 为什么说消极逃避是偏见?因为真正的佛教思想,不但不消极,反而是积极的。 真正的佛教思想,教你认清世事万物的内在真相和本质,以免陷入思想和情绪的困境,获得心灵的自在。这个问题不详细解释了,因为解释起来篇幅太长。 但是,佛让你获得心灵的自在,并不是让你逃离“俗世”啊。解脱思想情绪的困境,心灵自在了,你就可以从容地对待和处理你生活、工作、感情中遇到的事情。 例如,没有婚姻缘,未觉悟的人一是觉得痛苦,一是通过念经求佛来抛开婚姻的问题。 但是,真正的佛的思想,是教你这样处理的: 婚姻本就是不存在的东西,这个大千宇宙,本来就有“婚姻”这个事物吗?没有的。婚姻只不过是由某些“因”和“缘”造成的,我没有婚姻,是因为没有得到婚姻的因缘而已。既然本来就不存在的东西,也就无所谓得不得到了。 这样解释可能很难懂。如果你悟到“缘起性空”的道理,就会懂得。 于是,对于没有婚姻这回事,你就心中坦然,没有思想情绪负担,投入生活和工作。佛帮你“减负前行”,不是有积极的意义吗? 有一位吧友说他一修佛之后,就觉得与“俗人”没有共同话题。 这里要注意两个问题:“俗人”、“没有共同话题”。 修佛之后,心里便主动地将自己与其它人分开,其它人是“俗人”,就是世俗之人。实际上,就是自觉脱离了世俗。别以为这有多“出尘”,“出尘”其实是佛教的倒退。 以前佛寺居于深山郊野,僧人远离社会人群,印象中的僧人天天敲钟念经,不理世事,佛经又深奥难懂,于是觉得佛教高深莫测,高高在上,与人世无缘。后来佛教界有识之士认为这样下去,佛教没有出路,于是提出新的思想。这就是影响至今的“人间佛教”。人间佛教的思想,其中重要的两点,是人间性和生活性。 佛不是神,只不过是觉悟了的“俗人”,一样有家庭、有生活,佛指导我们如何参加家庭、社会和国家的活动,积极地生活,而不是让我们脱离社会还有了“出尘”的优越感。 这不是很积极的思想吗? 先学下佛祖怎样乞到食物,再学佛吧。
今晚辅导儿子作业,忍不住又发了脾气 今晚辅导儿子数学作业,忍不住又发了脾气。 他的数学能力一直非常差,原因大概和他性格有关。小学一年级,常常闯点小祸,医生说儿子有多动症状,注意力不集中。吃了一段时间药物,没什么效果,但后来随着年年龄长大,行为改善了很多。但数学成绩一直没法提高。他的逻辑条理性极差,又粗心,又不专注,常常连题都不看清楚。辅导他的作业,最痛苦的人是我自己,无数次想发脾气,又无数次忍住,但终究有时候忍无可忍,发完脾气,心里又痛苦自责。 前几天看到有个新闻,说一位妈妈因为辅导孩子作业,心里太过痛苦,结果跳楼自尽。说实话,我对这位妈妈的心情深有体会。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教育好孩子,不能让孩子正常地进行学业,对不起孩子,心里充满内疚自责,却又没有办法改变。愧对孩子,这是导致那位妈妈自尽的原因。 儿子六年级,明年就要升初中,像他这样的成绩,完全没有可能进入好一点的初中,甚至以后连升普通高中的机会都很渺茫。上礼拜六参加了一个小升初政策的讲座,焦虑感一下子来了。 ------------------------------- 焦虑感还在对于以后的人生,怎样走下去。 虽然现在的工作能维持和儿子的生活,但是打工终究充满了危机感。不知哪一天会失业。很想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却又感觉力不从心。工作之余,要做家务、照顾孩子生活,晚上花时间为他补习学业,有时候自己晚上也要加班。这一堆事忙完之后,人也累了。想用孩子睡觉后的时间,做点自己的事,但随即自己也抗不住疲惫,有时候想躺下稍为歇歇再做,一躺下却睡着了。 ------------------------------- 昨天和儿子去爬山,他和其他孩子在溪里玩水,山里很凉快,阳光从树梢洒落地面的青草,午后下起小雨,但天空仍然很明亮,雨丝在日光里发亮,一个人坐石板上,淋着细雨,听着雨声和水声,看着闪光的绿草,觉得这真是最好的时刻。也孤独,也享受。想想如果身边有个人,一起淋雨,让山风吹着脸,看叶子上的水珠。。。。不写了,还要继续加班。
越来越搞不清楚,到底活着的意义什么? 仅仅为了挣钱养自己、养家人?如果我挣了很多钱,住豪宅、开豪车、天天换女人,人的一辈子就有意思了吗?何况我没有这么多钱。天天上下班,赚够养活自己和家庭的钱,但身体和思想都不属于自己。真正的快乐来自哪里?我没什么朋友,就算有,我也不知道和朋友交往的意义何在。同学聚会,喝得烂醉,很痛快,人散后,又是原来的那个自己。工作上的人际交往就更不用说了,那是利益,是为了生存。如果活在世上,不需要和人交往就可以养活自己,我倒很愿意把自己收藏起来,得到心的安静。这辈子,除了富贵没经历过,其它大都经历过了,回头看看,过往做过的种种事情,不知意义何在。似乎只是用来证明,我活了这么多年。活着好像成了一个任务。刚毕业那一两年,看到别人开豪车,心里想自己将来也要开这样的车。后来结果证明我没本事开豪车。到了现在,又开始觉得开豪车和开普通的车,对我来说没什么不同。开豪车也许会令别人对你另眼相看,不过,别人怎么看我,我早已不在乎了。 常常看隐居吧,幻想着有一天,肩上的担子卸下,找一间有山水的小屋躲起来,种菜养鸡,写点喜欢的文章,有人来就弄点小菜,喝茶喝酒;没人来,就给菜地浇浇水。我村里有一个叔辈,前半生做生意也算风光过,后来没落了,回到村里,很少说话,扛个锄头到山里种木薯。也许以后我也会是这个样子。
你们在隐居,我在拼命生活 中午,下雨了。 这个城郊的地方好处是空气还算好,也相对安静,生活比较方便。 我不是隐居,隐居对我来说还是挺遥远的一件事。我象大多数俗人一样,要工作挣钱。唯一能做的,是脚步稍为放慢一点,心态平淡一点,不要迷失在俗务里。不忙的时候,做回自己。 挺羡慕那些说隐就隐的人,他们没有家庭负担,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对于隐居者来说,可能大家追求精神的自由和愉悦,远多于对物质的要求。三餐一宿无非几两米饭一块床板,有时候想想,物质方面真的不需要太多。奋斗的人,可能多数是为了家人。我喜欢这条小河,和这片菜园。 这是一条普通的小河,河边的小路,很少人经过,因为小路进来,只有几户人家。两年来,我看着它晴天阴天雨天白天黑夜里的各种样子。这一段河原来两岸有许多花树,我不知那花树叫什么名字,大半年时间里都开着粉红色的小花。去年冬天,村里人把花树砍光,种了蔬菜,再也看不到花瓣在水面飘。一个人的午餐。肉还是要吃的。楼旁是一片菜地,有小鱼塘,养有鸡鸭小狗,早晚有村民大妈在地里干活。尽管都是植物,相对于山林野外,我还是喜欢有点生活气息的地方。所以我做不了真隐,至少目前是。就像河边的小路,傍晚会偶有村民散步,遇见打个招呼聊点家常,对于我这种在外飘泊的人来说,有一种人情味的温暖。不忙的时候,做做饭。去年经营的小餐厅已经停业了。一个人太累,赚的钱并不比以前多,还失去了很多时间。餐厅还在转让中,看的人多,但一直没转让出去,大家都知道生意不容易做,对于投资都非常谨慎。这两年来,身心疲惫,有时候觉得大家选择隐居是有理由的,人生苦短,很容易便从忙忙碌碌中浪费掉,曾经喜欢的事,没有时间和心情去做。另一方面,为了家庭,自己又不甘于一辈子这样平庸。
水龙吟二首,悼查大侠 先生封笔的时候,我们还未出生。他的武侠世界,陪我们走过了青春年少。江湖是先生梦想中的江湖,但每一个读者,都能从先生的江湖中找到自己的江湖。 水龙吟 二首 当年梦里江湖,曾挥多少男儿泪!风烟故国,兵戈异域,飘蓬无地。塞北黄沙,江南垂柳,悲欢犹记。想痴儿怨女,柔肠侠骨,都销尽,伤心事。 别矣尚存文字。道人间、千秋生死。英雄魑魅,佛儒仙道,苍茫笔底。磨剑谈文,赏花弄墨,那时情味。且临风弹铗,长歌酹酒,为先生祭。 -------------------------------------------------- 是儒是侠先生,胸襟如有凌云气。倚天锋冷,凌波步弱,玉箫声碎。家国恩仇,女儿爱恨,江湖血泪。纵神州万里,书剑千载,未言尽,平生意。 此夜长星西坠,抚遗篇、寒灯零涕。歌销梦散,墨残刀断,宗风长逝!鹤迹飘然,江山人杳,秋云无际。想蓬瀛远去,桃花岛上,共英雄醉。 --------------------------------------------------- 看的第一本金庸小说,是《神雕侠侣》,然后成为了我最爱的一本小说,前后看了三次。十多年前为此写过一首《贺新郎》,于今大侠离去之时,再翻出来缅怀一下。 贺新郎.神雕侠侣 浊世漂流叶。算人间、繁华未抵,墓中幽绝。误入红尘闲倚剑,满座冰风寒彻。回首望、眉间笑靥。白眼朝天携手去,洒几多、苦泪为君热。禽作伴,背插铁。 绝情谷里花如血。乍相逢、红颜零落,两情难决。断肠崖边春雾冷,从此天涯恨别。竟负尽、年年风月。十六生期何忍顾,恍隔世、执手难言说。终南树,宿双蝶。
国庆阳朔漓江玩三天,熟悉的朋友帮忙给我的行程提些意见 因为第一次去,在网上看了一下攻略,初步计划了一下行程。不知道这个行程是否可行,同时有些问题,麻烦熟悉的朋友帮忙看一下哈。谢谢。 一大人一10岁小孩,打算玩10月4、5、6三天,4号从广州坐高铁到桂林站,中午12点多到站,当天就是桂林玩半天,晚上在桂林住。这半天一晚,桂林市区和近郊一带可以去哪些地方玩呢? 第二天一早,坐车去场堤。想请问下,从桂林哪个车站坐车去杨堤呢?最早的班车大概几点? 然后打算从杨堤徒步到兴坪。想问一下,这段路徒步的人多吗?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我在百度地图上量了一下,全程大约17-18公里的样子,如果去得早的话,一天应该可以走完。我是想到兴坪后,坐车去阳朔,晚上住阳朔,想问下,兴坪到阳朔的班车,最晚几点钟?如果赶不及去阳朔,那就在兴坪住一晚,兴坪的旅店,这假期时间要不要预订? 第三天,在阳朔玩,想去遇龙河,漂流或者骑自行车都可以。这里有个问题,遇龙河漂流或者骑自行车要多长时间?如果时间长的话,当晚就再在阳朔住一晚。如果时间早的话,当天回广州。因为买不到回程的高铁和火车票,估计要去桂林坐大巴(不知阳朔有没有去广州的班车?)阳朔到桂林坐汽车的话要多长时间? 第一次去,很多不懂,请大家帮忙给些意见,谢谢啦。
说一说《时间瓶》 《爱恋二千小时》是一张概念专辑,整张唱片里面,没有一首歌能象此前典型的“娴式”情歌那样流行过,《时间瓶》当然也没有流行起来。也许那时的人听歌的品味变了,也许宝丽金把更多精力投放在更赚钱的歌手身上了(唱片在宝丽金录制,慧娴转投新艺宝后发行),反正那时的慧娴处在一个最低落的时期。 《爱恋二千小时》是配合音乐广播剧推出的专辑,所以11首歌组成了一个故事,《时间瓶》是其中一段。 前奏略显忧伤的小提琴奠定了整首歌的基调,前奏音乐淡去后有一个短暂的静默,这个静默恰到好处地延伸了对前奏的回味,又期待着歌手声音的出现。 歌曲一开头,就连续两个发问。“曾问你,曾问我,什么可储起彼我?凝望你,疑望我,但怎么从未够多?”有什么东西可以装载我们曾经一起的过往?为什么我们彼此凝望,却总觉得看不够?开头就表达了对彼此过往一起的留恋。 “祈望有一个樽,可载起某些可爱光阴与年月”,这个樽,就是时间瓶,希望用这个瓶,把那些美好年岁装载起来,因为我们知道,那些年月会一去不返。 “留往你,留住我,被迫终结了的歌。”可能他们之间曾经的关系已经终结,所以希望用这个时间瓶把那过往的美好留住。 “时间,时间,什么使到它飞过?如浪过,如梦过,甚匆匆,从未够多?”这里又是连续两个发问,为什么时光如飞不片刻停留?为什么如浪如梦,匆匆逝去,不多留一些给我们?这种尤如排比句一样的连续发问,增强了对时间飞逝的留恋,实际上也表达了对爱人的留恋。 “如若有一个樽可载起,我的所有光阴与年月,来日也,全部也用于跟你再恋过。”如果这个时间瓶可以把我今生所有的岁月储存起来,那么来生我愿意把它全部取出来,用于和你再相恋一次!由此可见故事的主人用情至深。 “然而在这一生亦无憾,极庆幸觅寻到你。就算哭仍是笑,天不昏,心不暗,聚最短,但最深,亦最真。”我很幸运此生有你,与你一起,连哭笑都是幸福的,我的心始终皎皎,就象天空不会昏暗一样,虽然相聚的时间很短,但我却付出了最真的心。 “如何谢你经过,让无穷尽美丽,尽留给我。”感谢你从我的人生经过,令我觉得世间所有的美好,都全部给了我。 “若这生能尽收于一樽光阴里,来日也全部也用于跟你再恋过。” 如果我今生所有的岁月可以在这个瓶子里装载起来,那么来生我愿意把它全部取出来,用于和你再相恋一次! “延续你延续我被迫终结了的歌。”以延续你我曾经被迫终止了的爱恋。 这首歌说的是对曾经的美好的恋爱的珍惜和留恋,故事的主人甚至傻傻的幻想有一个瓶子,可以把那些岁月储存起来。这首歌被慧娴演绎得非常完美。她唱这首歌的时候,感情似乎不浓烈,但却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她声音圆润有厚度,中低音非常舒服,就算清亮的高音也不会显得单薄,感情丰富,温而不烈,象冬天的暖阳,不会把你晒出汗,但却很温和。她的声音忧而不伤,怨而不哀,温和内敛,不象有些歌手故作悲伤的“哭腔”,在这首歌的表达上,有留恋,有回忆,有不舍,有珍惜,把时光流逝、对爱人留恋的感觉表达得恰到好处。过往的爱情是美好的,留给恋人忘不掉的忧伤,但这种忧伤是淡淡的,不浓烈,又断不掉,那种感觉才更美好。爱死慧娴的声音了。 这首歌有一个形式上的特别之处:无论句子有多长,演唱的时候几乎都是每三个字一停顿。例如: 曾问你 曾问我 什么可 储起彼我 凝望你 疑望我 但怎么 从未够多 祈望有 一个樽 可载起 某些可 爱光阴 与年月 留往你 留住我 被迫终 结了的歌…… 后面的都是一样,大家听一下就知道。 这种形式,迄今为止,我只在这首歌上听过,感觉很特别,但又不知怎样去理解它。按道理说,这样有规律的停顿是比较死板的,但我们听起来的时候,不但不觉得死板,反而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它增强了节奏感。这种节奏感随着旋律的高低起伏,好象在走一段崎岖不平的路,时而上升,时而下降,又好象在讲一个故事,有高低跌宕。毕竟,《爱恋二千小时》本身就是关于一个音乐广播剧的。 这首“非娴式”歌曲没有流行起来,估计娴迷以外的听众根本不知道有这样一首歌存在。但在娴迷当中,我发觉这首歌很受推崇。无论词或曲,这首歌都很出色,而慧娴将歌曲的感觉表达得恰到好处,那种淡淡的忧伤、无尽的留恋,越听越回味不尽。1998年的慧娴已经33岁,无论事业或者爱情都经过挫折,也许会对歌曲有更深的理解。 《爱恋二千小时》里,另一首我最喜欢的歌是《距离》。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