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大海而行1726 大唐风云
关注数: 139 粉丝数: 1,129 发帖数: 71,374 关注贴吧数: 34
转朵吧一个帖子听“百度刀郎吧”涛兄直播有感作者杭州百丈山下 听“百度刀郎吧”涛兄直播有感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杭州百丈山下 铁杆朵迷8 老刀巡演结束后,百度刀郎吧吧主涛兄也坐不住了,以“百度刀郎吧”的名号登录抖音了。 不用说,这个名号应该是很有吸引力和号召力的,给人感觉带点“官方”的味道了。 为啥出来直播? 涛兄直言不讳地说:“主播直播打赏不就是要钱吗?包括我现在也是一样,(我叫)朋友们刷刷人气票,上上灯牌,也是在要钱。” 涛兄在直播间确实不停地在说“刷刷人气票上上灯牌”。 我欣赏涛兄的直率直白。那么,涛兄最有可能收割的韭菜是哪部分群体呢? 这个用屁股想一想就知道了,为什么要用“百度刀郎吧”的名号登录抖音平台。 但这样一来,让人担忧的是他能保证他的述评能做到客观公正吗?为了“人气票”为了“灯牌”,他就必须迎合这个群体的喜好,要讲他们喜欢听的,要选择能满足他们情绪价值的讲。他们一开心一上头,人气票灯牌不就来了? 然后满屏的惊叹:原来如此!正能量。 我为涛兄抱不平的是,亡子删删之流能利用老刀巡演的氛围赚个盆满钵满,而我们的涛兄只能选择老刀巡演结束出来直播,大好的机会就这样白白流失了,现在出来,恐怕只剩下残羹冷炙了。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总不能在山歌巡演期间与老刀抢韭菜吧,韭菜长得再快也没那么快。 涛兄在直播间关于收取云朵版权费的问题是这样说的: “但是我认为核心点的核心点是哪里呢,就是2021年沧海笑关公批评他做直播网红……罗老师内心肯定是不舒服的……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指云朵开直播),(刀郎方面)才开始正式向云朵收版权费的,从2010年到2021年这十一年间,是没有(向云朵)收取版权费的。没有网传的什么收取版权费几千个W,不要造这个谣。” 2010年到2014年云朵签约的就是啊呀啦嗦公司,怎么滴?这四年要收什么版权费? 所谓网传的贡献几千个W,说的是云朵原唱歌曲在平台收入贡献几千个W,并没有谁说云朵商演贡献版权费几千个W。我们的涛兄是理解能力不够,还是故意偷换概念? 而现在人们知道的是,2014年老刀主动解约后,把云朵以及刀歌委托给费佬城乡行公司运营。费是云朵的经纪人,云朵是费手下的艺人,收不收取版权费与刀费之间的协议有关,而与云朵无关,从逻辑上来说是这样的。与其说是让云朵免费唱八年,不如说是让费免费使用八年以弥补费佬,还人情。 樊总的说法也可以印证这一点。 樊总是老刀关系密切的好友,这一点从相关直播间的聊天可以知晓。在生活中樊刀之间的关系肯定要比涛刀之间的关系更密切,而且樊总不搞直播,不经意地聊天可信度似乎更高。 费佬曾说,为了证明亡子说费无能让老刀巡演亏损六七百万是造谣,费特地邀请樊总进直播间证明,且事先未与樊总打招呼。 樊总确实证明了费独资投资老刀多伦多巡演巨亏六七百万,为了证明所言非虚,樊总还多说了几句,而正是这不经意间地多说了几句披露了更多的信息。 樊总在直播间是很自然地不经意地说了下面这段: 在证明费佬独资投资老刀多伦多巡演巨亏六七百万后,樊总补充说到:“多伦多巡演回来后,老刀稀里糊涂(与你)解约了。14年后,老刀把云朵及刀歌转让(托付)给你经营,希望你能(借此)挣点钱。” 按照樊总的说法,我们不难看出,14年老刀把云朵及刀歌这笔优质资产转让(托付)给费经营,希望费能借此挣钱,弥补费的亏欠,还人情。因为费个人独资投资多伦多等巡演巨亏六七百万,费还动员樊总等几个老板投资“谢谢你”其他一些城市的巡演,也亏损不少。老刀巡演很过瘾(樊总语),但几个老总确实巨亏了,老刀感到过意不去,用这样的方式作些弥补说明老刀也是重情义的。 以上聊天就与涛兄所言老刀给云朵免费唱八年,不收版权费的说法不一致了。 显然,老刀是把他的歌“托付”给费免费使用,准确地说,老刀是让费免费使用刀歌八年,与云朵无关。 涛兄显然意识到了此处与他说法的矛盾(直播间有人提醒他了?),又在直播间打补丁: “包括樊总说的,罗老师是不是出于给老费还人情啊,那只是樊总的认为啊。我也不能说樊总说的不对,有可能有这个因素,也有可能这个因素并不是主要因素。” 在这次直播中,涛兄强调,虽然刀朵都出席了宁波香山寺的活动,云朵还唱了爱是你我以及刀谱写的佛经,但两人是没有交集的(意思是两人只是偶然在宁波香山寺一起出现,是没有交流的)。不知读者如何判断这个“没有交集”,我是觉得很惊讶的。 这次直播,我要是老刀,是不会满意的,漏洞百出,逻辑混乱。 孰是孰非,读者可以自行判断。 注:如果贵吧觉得本贴文不妥,可随时删除,本人无异议。 本人支持任何实事求是的评论,包括不同意见。若只是出口成脏,请免开尊口,以免被回敬拉黑。
《雪线之上》这首歌,再也听不到了 2025-10-26 09:53·小木分享 《雪线之上》这首歌遭到苏柳女士全网投诉下架再也听不到。 雪线之上这首歌再也听不到了,遭到了全网下架。但是这首歌并不是文武可可自行下架,它是遭到了苏柳女士的全网投诉而下架。雪线之上视频却因苏柳女士投诉遭平台禁播处罚,此非我自行下架,对此我必须予以说明。看完文武可可的这个视频,我想说以下几点。 ·第一,苏柳女士格局太小。早在十几年前,这首歌歌词的版权都已经卖给老刀了,卖给刀郎老师了,现在只有署名权,有什么资格去投诉?只要老刀不投诉,投诉算什么?只能说格局太小。·第二,文武可可写的这首歌是歌唱祖国边防战士、戍边战士,就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还坚守在祖国的边疆,保护着祖国的家园。就这么一首好的歌曲要投诉下架,我说对得起身上的橄榄绿吗?这首歌人家不商演,是不是不以它谋利?纯粹是自我欣赏,让大众欣赏,怎么能算侵权?我到现在都认为不侵权。·第三,身为军旅歌手曾经穿过的橄榄绿,对得起那一身橄榄绿吗?穿橄榄绿的时候创造过多少首歌颂边防战士的歌?创造过没有?自己不创作还阻挡别人创作,别人创作那么好的歌竟然投诉下架,真的就对不起曾经穿过的那一身橄榄绿。·第四,建议应该到部队去核实一下情况。当年没有退休的时候在部队,楼兰这首词里所收的这些收入,所得的收入有没有交给部队?有没有侵吞?想去核实一下这个事情,因为在部队期间是拿工资的,所得的收入都是部队的,归部队所有,都交公了没有?只能说这个人,真的,第一,格局太小,没有胸怀。你虽然说看似赢了,其实你输了口碑。
红歌元素”是刀郎演唱会场场火爆的灵魂来源: 红歌会网 “红歌元素”是刀郎演唱会场场火爆的灵魂2025-04-06 09:29:04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晨风细雨点击: 1710 评论: 1 (查看)字体:大 / 中 / 小   刀郎复出以来的演唱会,场场爆满,而且是一场比一场火爆。所到之处,像一阵旋风,带动一座城市欢乐、奔腾;像一股热浪,掀起了广大歌迷、刀迷与其同歌共唱的热情。   甚至在武汉站,出现场外观众人数远超厦门、外场粉丝合唱红歌的盛况,其火爆现象与红歌的频繁演绎密切相关。  这不得不让人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刀郎的演唱会如此火爆?   当然,刀郎演唱会的火爆,与刀郎的音乐作品的共情力与艺术价值分不开。   刀郎的音乐以“真实故事”为核心,歌词深刻反映普通人的情感与命运,如《2002年的第一场雪》《冲动的惩罚》等歌曲,通过沧桑的嗓音传递人世冷暖,引发听众强烈共鸣。他的作品既通俗易懂,又蕴含对现实的讽刺与人生哲思,形成独特的艺术张力。近年新作《罗刹海市》更因社会隐喻引发全网热议,进一步提升了话题度。   刀郎演唱会的火爆,与刀郎的跨代际的粉丝基础也分不开。刀郎的粉丝覆盖60后至00后,尤其是中老年群体占比显著。例如南京站演唱会中,60、70后观众占50%。年轻一代通过短视频平台重新认识他的音乐,形成“帮父母抢票”的“孝心经济”现象。这种代际联结,使演唱会成为家庭情感交流的载体。   同时,刀郎演唱会的火爆,与刀郎的人格魅力与社会责任感分不开。刀郎低调谦逊,注重团队合作(演出中多次感谢伴奏艺术家),他每一场演出,刀郎都要将与他合作的新人或演奏者特意推出,予以隆重介绍。且热心公益(如捐赠演唱会收入),这种形象赢得公众好感。   细心的观众已经发现了,刀郎的每一场演唱会,总要选唱几首红歌。   唱红歌已经成为刀郎演唱会标志性元素。   在我看来,刀郎在演唱会中选唱的红歌,才是他的每一场演唱会的灵魂和旗帜。   什么是红歌?红歌是革命歌曲、是主旋律。红歌是指在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红色革命歌曲,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时代精神,是传播革命思想、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文化载体。   一句话,红歌就是歌颂毛主席、歌颂共产党、歌颂人民军队、歌颂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歌曲。   红歌唱起来,让人激昂、奋进、心情激动、心潮澎湃,让人充满着无限的力量!   现在的中国,几乎是每一座城市、每一个公园和广场都会聚集着一大群人,尤其是老人居多,他们聚集在一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乐此不疲,坚持高唱红歌,而且,他们的队伍越来越庞大,有一些年轻人也加入进来。  北京   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如此地痴迷?是红歌,是红歌那激昂的主旋律和令人健康向上和催人奋进的歌词,更重要的是在这群人的心目中有着一个共同的追求和理想信念。  郑州   刀郎的演唱会,更是契合了这些人的心理追求,这才使他的粉丝扩大到70后、60后、50后们。   刀郎在巡回演唱会中确实多次演唱红歌,但并非所有场次都完全以红歌为主,不同城市的演唱会在选曲上会根据地域和文化特色或主题进行调整,红歌的融入成为其演唱会的显著亮点之一。   在2025年3月29日的武汉演唱会上,刀郎不仅演唱了《情人》《2002年的第一场雪》等经典曲目,还特别安排了多首红歌,包括《绣红旗》、《我的祖国》、《怀念战友》、《驼铃》、《我们走在大路上》等,被媒体称为“红歌高含量”的演出。   此外,他还将《洪湖水浪打浪》作为特献曲目,结合对武汉的深情告白,表达了对荆楚文化的敬意。   在北京的演唱会,突出了红歌连唱与家国情怀。北京演唱会(2024年12月)的开场曲目极具地域特色,并连续演唱了四首红歌,现场观众反应热烈,万人合唱的场景令许多观众感动落泪。尽管场外氛围相对冷清,但场内红歌的热潮与家国情怀的诠释成为焦点。例如,《我的祖国》、《怀念战友》等歌曲通过刀郎的演绎,唤起了中老年观众群体的集体记忆。   在济南站的演唱会,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红歌的融合。济南站(2025年2月)的演出中,刀郎演唱了取材于《聊斋志异》的《罗刹海市》,并邀请蒲松龄后人到场,展现了传统文化元素的深度结合。同时,红歌如《怀念战友》也被纳入演出,形成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交织。   在上海站的演唱会,呈现的是创新与传统并行。上海演唱会(2025年3月)虽以新歌《鸿雁于飞》为主打(融合《诗经》元素、苏州话念白等),但并未完全脱离红歌主题。刀郎通过音乐表达对历史的回望,如《洪雁于飞》的创作背景与家国叙事相关联。   红歌演唱的文化意义与受众反馈。刀郎的红歌选择不仅是为了致敬经典,更与其粉丝群体的年龄结构密切相关。数据显示,其演唱会观众以60、70后为主,红歌唤起了这一代人对青春岁月和国家历史的情感共鸣。   传播学者周海宁分析,刀郎通过红歌和传统文化元素的结合,为中老年群体提供了“共同文化记忆”的载体,让他们在快节奏的互联网时代重新找到身份认同,并回应年轻一代对“老去”的理解。   刀郎的巡回演唱会中,红歌的演唱并非机械复制,而是根据不同城市的文化背景进行灵活编排。例如,武汉的《洪湖水浪打浪》贴合当地历史,北京的连唱红歌强化家国叙事,济南的《罗刹海市》则融合地域文学元素。这种策略既满足了核心受众的情感需求,也通过音乐传递了多元文化价值。不过,目前公开信息中未明确提及每一场演唱会均包含红歌环节,但多站演出确实将其作为重要组成部分。   红歌成为演唱会标志性元素的原因。   一是情感共鸣与集体记忆唤醒。红歌如《洪湖水浪打浪》《我们走在大路上》承载着特定历史时期的集体记忆,尤其对中老年观众而言,这些歌曲象征理想主义与奋斗精神。刀郎通过改编(如加入编钟、摇滚元素),既保留原曲精神,又赋予现代审美,激发跨代际的怀旧与共鸣。   二是红色文化的地方性表达。在武汉等英雄城市,红歌与地方历史深度绑定。例如《洪湖水浪打浪》改编自湖北洪湖革命故事,刀郎的演绎强化了地域文化认同,成为“城市情书”的一部分。   三是主流价值观的传递。红歌传递不畏艰难、追求理想的价值观,与刀郎个人经历(如从草根逆袭)高度契合。这种精神内核既符合政策导向,也满足了观众对正能量内容的需求。   四是创新演绎与艺术突破。刀郎团队将传统红歌与多元音乐形式结合,例如《映山红》融入电子摇滚、《绣红旗》加入京剧打击乐,既保留经典旋律,又赋予新意,吸引年轻听众。   刀郎演唱会场场火爆现象背后的社会意义。   刀郎演唱会的火爆不仅是音乐市场的成功案例,更反映了社会对真诚艺术的需求。在流量至上的时代,反而凸显了音乐的本质价值。红歌的传唱则成为代际对话的桥梁,既唤醒历史记忆,又回应了当代人对精神归属的追寻。   未来,随着中老年消费力的释放与文化自信的提升,类似现象或将持续涌现,而刀郎的案例为音乐人与城市文旅融合提供了重要参考。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统计,刀郎复出巡演上座率达92%,二三线城市票房贡献率超65%,印证其受众基本盘与主流红歌群体存在地理重叠。   因此,刀郎演唱会的灵魂并非狭义的红歌,而是通过民间叙事重构、声音地理学建构,形成了新世纪的“文化红歌”现象。   在数字时代重新激活集体记忆,完成对大众情感结构的诗意编码。这种艺术生命力,恰是文化符号在当代流转的生动例证。   【文/晨风细雨,作者原创投稿,授权红歌会网发布。】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