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闻夕死Z 朝闻夕死Z
关注数: 243 粉丝数: 105 发帖数: 16,959 关注贴吧数: 36
转帖 有提到朱婷【100-排球人】第47期|仲曼莹:换一种方 转帖 有提到朱婷【100-排球人】第47期|仲曼莹:换一种方式继续享受排球 3月3日10点,仲曼莹如约来到采访室,这天下午将要进行的是郑州九中和太原二外半决赛,大战前夕这位年轻的教练并没有想象中的紧张,反倒轻松如常。 运动员与教练员 仲曼莹在2017年全运会结束后选择退役,之后来到郑州九中任教。问道为什么在23岁选择从球场走上讲台,仲曼莹坦言:“队伍发展有队伍的需要,包括河南队也在向上升,自己更多地想尝试一下新的生活方式和挑战。打完全运会也是一次换届,下面的小队员要上来,自己在这届全运会结束后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最后选择了退役。” 初入校园,仲曼莹坦言老师这个岗位和自己想象中差别还是很大的,教案、备课、日常的体育教学没有那么简单,这些是新的挑战和考验。“刚开始任教的半个学期有诸多不适应,因为之前一直生活在专业队,和学校的环境有很大区别,虽然都是体育板块,但是在专业队是局限性、专项性的,在学校要求的是全面性,教学的过程当中更像是初学派去时的队员遇到不懂的就抓紧向老师们请教。外界一般都觉得体育老师很轻松,但是现在的体育课完全不是这样,现讲究四有课堂,有趣味、有挑战、有目标、有活动量,每一个学生都要动起来而且必须练到。”仲曼莹说。 每周12节体育课和每天下午5点开始为时4个小时的排球训练课是仲曼莹的日常。 与年轻的队员相处是一门艺术,如何在施压与释压中收放自如需要深入研究。运动员到教练员角色转变的背后故事颇多。她说现在想来当运动员时说的那句“我当教练了,一定要每天拿个秒表在田径场边让她们跑四百”幻化为嬉笑的回忆,现在看到队员疲惫不堪的模样还是会心软。 CSVA中国中学生排球联赛(高中女子组)比赛期间、排超联赛女排决赛北京对阵天津的比赛正在进行,仲曼莹在食堂观看了第一场比赛,她说最大的感受是比较敬佩,同批的队员大部分都在坚持。她把25岁看作一个分水岭,真正想打比赛的心气还是很高,各方面也比较成熟,但是如果心劲泄下来了,在球场上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看到丁霞在场上拼搏的样子,确实很佩服。 二传与自由人的较量 回忆12岁时因为身高比较突出被洛阳体校教练相中,懵懂的几个少年结伴去了体校,当初并没有想着要做一个排球运动员,从洛阳体校到省排球队,仲曼莹经历了四进三出。 “我在市队一直打二传,进入省队猛然间被改为自由人,心态和技术都接受不了,因为位置的不稳定和年少恋家,来来回回折腾了几次。最后一次为了不辜负教练的期待和考虑到自身的长远发展留了下来。当时队伍的配备相对完整,我去了处于边角位置,漳州集训期间被安排到了接应位置,集训结束后的青少年排球联赛我们的自由人出现了问题,我就预感到又要换位置了,当时我就有一股自信,不管你把我放到哪个位置我一定能打好。但是我也跟教练商量,我只是为这个比赛暂时性的打自由人,以后我还是要打二传的,我这个二传梦是不灭的。”仲曼莹回忆。 但是人一般难逃“墨菲定律”的主宰,最终怕什么还是来什么! 仲曼莹说:“比赛结束后的训练课教练说自由人上,但是我一直感觉那不是我的位置,直到教练喊出那句‘仲曼莹,自由人上’,我说我怎么是自由人呢,但是训练还是要服从。训练课结束后我就找教练说不想练自由人,太枯燥了,每天就是挨打,我还是坚持想打二传。但是二传已经有人了,我说想把自己练的全面点,我想练拦网、扣球,但是还是没有逃过自由人的命运。我当时是全国第一高自由人,183的个子除了两个副攻和朱婷我是全队第四高。” “当时带着青年队的盲目自信进入了一队,但是第一年联赛后半阶段就发现自己的精力和技术满足不了队伍的需要,这对我是一个特别大的打击,在那之后自信心一点一点往下滑。自由人这个位置也不是我所追求的,最后一年联赛技术已经满足不了动作的需要了,在专业队打了这么多年也不可能再改位置,所以我选择了退役。说实话从开始到结束打自由人一直是心不甘情不愿的,这是一个被动的选择。”仲曼莹坦言。 关注与压力 2017年全运会因为有朱婷这位球星的存在,河南队的关注度陡然上升,谈到这段经历,仲曼莹坦言确实感受到了压力,这种压力有促进也会是一个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全力去拼每场球,因为观众都是有一定期待的,但是在出现失误后也会因为压力过大而被束缚。回忆起网上广为流传的那张朱婷和自己两人接一传、且朱婷负责了更大面积的照片,仲曼莹笑着说:“当时看到网上说朱婷成了保姆级主攻,确实朱婷因为经历了很多大赛心态比较好,但是像我和丹丹从来没进过国字号的,打比赛时我俩就说压力再大也要扛下来。” 面对网上那些犀利的言辞,仲曼莹坦言刚开始确实难以接受,甚至想去反驳,但是后来想开了。“你无法限制别人去说你什么,队员在场上肯定是会拼尽全力的,但是每个人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进行分析,看到这种分析对自己也是一个提醒,还是去正面的接受别人的分析和言论。”仲曼莹回应。 关于排球仲曼莹认为这是一项需要团体配合,球员留心、用心、有心的运动。“我主要打过自由人和二传这两个位置,需要去留心观察每个队友的特点,排球不用心是很难打好的。想起当初单兵防守的日子,每天一把鼻涕一把泪与自己作斗争、不断打磨技术、接受新的东西,很不情愿的打这个位置还要逼着自己去做,真的特别累。现在看来,自由人这个位置是很关键的,自由人强了可以更好的串联整个球队的下三路,防守面积大了可以给其他攻手减轻压力,更多的专注于进攻。 由此谈到国家队朱婷最累的地方,仲曼莹说道:“应该是心吧,她也是第一次当队长,去年世锦赛她兼顾的比较多,她也是从李盈莹的状态过来的,所以说这都是她必须经历和成长的阶段吧。她一开始是专注自己,把自己的进攻打好、一传接好就可以了,其它的会有身边的大队员帮助。但是世锦赛时就不是这样了,她是队长,不仅要兼顾好场上的自己,还要留心观察其她队员的状态,调动她们的情绪,包括场下的时候她要去做好一些辅助教练的工作,我觉得这是她最累的一个点,前后、场上场下都要兼顾到,既要兼顾到队员又要兼顾到自己,还要做好队员和教练之间的纽带。” 及此仲曼莹坦言自己作为教练也深刻体会到如果场上有一个称职的队长,她能兼顾很多事情、能力比较强的话,教练在各个方面也会比较省心。一个队伍的核心人物真的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关键。 仲曼莹说不后悔选择排球这条路,回想打排球这些年,如果不是在这种大环境下的融入,没有经历省队那几年,自己也无法胜任现在这份工作。 谈到自己梦想仲曼莹坦言,每个女孩都有一个开奶茶店的梦。 谈好友朱婷 “她对我的影响还是挺大的,她的一些观念和想法对我很有帮助,包括我在面临一些选择或一些问题上我俩都会有一些交流,她见得多、经历的也多,她的想法比起我们这些同龄人要有一个更高的见解。我也见过她训练刻苦的样子,她做每一件事情目的性是比较强的,要完成一个目标就会心无旁骛的把这件事做好。走到顶端的人路都是不平凡地,肯定经历了更多的苦难,才能达到这样一个高度。”仲曼莹说。 (小尔)
转帖:新华社:盛名之下 收获从容——朱婷留洋第三季新华社北京 转帖:新华社:盛名之下 收获从容——朱婷留洋第三季 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 题:盛名之下 收获从容 ——朱婷留洋第三季 新华社记者贺灿铃 随着5月5日与瓦基弗银行队卫冕土耳其女排联赛冠军,中国球员朱婷留洋的第三个赛季顺利收官。虽然没有像上个赛季那样实现对冠军的全部包揽,但对“三年级生”朱婷来说,场内外依旧收获满满。留洋第三季结束之际,朱婷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小标题)有冠军 也有遗憾 客观来说,由于人员变动,瓦基弗银行队的整体实力比上赛季有所削弱,而联赛和欧冠主要竞争对手的实力却在增强,此消彼长之下仍然拿到两座冠军杯,朱婷对这样的结果还是比较满意。“这赛季从人员配备来看,确实困难比较多。今年联赛决赛也是打满了五场,能蝉联冠军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对手实力比我们强,我们是胜在临场发挥上。” 在竞争更为激烈的欧冠赛场,瓦基弗队遭遇了滑铁卢,止步半决赛,未能实现欧冠三连冠。回顾这赛季的欧冠征程,朱婷认为有两场球没有打好。“一是欧冠四分之一决赛客场对莫斯科迪纳摩,再就是半决赛首回合主场打诺瓦拉。首回合打诺瓦拉全队都没发挥好,没能抑制对手的进攻,第二回合倒是正常水平,但由于关键分没把握住,输掉了金局。其实这个赛季,瓦基弗队在关键分关键局上丢分太多了。” 本赛季欧冠决赛的对阵双方是两支意大利球队科内里亚诺和诺瓦拉,这两队也构成了意大利国家队的班底。去年世锦赛国家队就两负意大利队,明年东京奥运会意大利队也很可能是中国女排卫冕之路上的主要对手。谈及对手这两年的成长,朱婷认为埃格努和塞拉这两个一高一快的攻手很有特点,而且整支球队没有明显短板,可以为埃格努提供保障,对付意大利队就得首先把拦防做好。 (小标题)实力加持 留洋提升影响力 随着留洋期间取得一系列佳绩,朱婷在土耳其的知名度与日俱增。去超市购物,在街边喝茶,都会被当地球迷认出并要求合影。此外,一些知名的国际品牌对她青睐有加,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和土耳其驻中国大使馆接连邀请她前往做客,土耳其排协主席和媒体也把她称作“中土体育大使”。 对于“中土体育大使”这个称号,朱婷笑称有点“高大上”,“但这说明还是认可我作为排球运动员对这项运动的推动,吸引了更多的球迷前来观看。竞技体育对每个运动员都是公平的,要想取得成绩就要比其他运动员付出更多。两国的大使馆邀请我可能也更看重我是一名优秀的体育运动员吧。” 在今年初发布的“2018中国运动员传播影响力榜”上,朱婷位列第二,她也是目前中国三大球运动员里为数不多的能在世界顶级职业联赛取得成功的运动员。最初决定来土耳其留洋,她就怀揣着体验顶级职业联赛、全面提升自我的目标,留洋三个赛季下来,她不仅在一传和防守技术上取得进步,也全面融入职业联赛氛围并养成自律、刻苦的职业素养,成绩和提高有目共睹。 曾几何时,大批中国球员留洋欧美,姚明在美职篮、杨晨在德甲、孙继海在英超都有过辉煌的经历,但现在中国三大球运动员留洋的却屈指可数。这固然反映了中国职业联赛具有了一定的吸引力,但缺少在世界顶级职业联赛的历练,最终也将限制球员的成长和国家队水平的提升。因此从长远看,中国球员留洋利大于弊。 (小标题)父母陪伴 就有家的感觉 虽然收获了不少冠军,但因为没有家人在身边,朱婷的留洋生涯里经常会感到“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单。不过在第三个赛季,先是回绍兴打世俱杯时父母亲人在现场观战,父母又在土耳其女排联赛决赛期间第一次来土耳其为她助阵。朱婷开玩笑称两次父母来现场看她比赛都拿了冠军,以后有比赛他们还得来。 朱婷认为,父母来了,家就是港湾。“来土耳其三年了,以前无论赢球输球,回到的公寓那只能叫公寓,因为没有家人在等着你。这次回到公寓,就有家的感觉,因为有家人在等着。在父母面前自己永远都是小孩,能说的不能说的话,开心的不开心的事,都可以和父母说,这样一来心理压力确实小了很多。” 而在去年绍兴举行的世俱杯上,朱婷第一次代表外国球队回国打比赛,同样让她有了回家的感觉。“在绍兴比赛时我就没想过是代表国内还是国外的俱乐部,感觉就是回到了自己的主场。球迷观众为自己加油,同时爱屋及乌地支持瓦基弗银行队了。” 面对荣誉与光环,谦虚的朱婷总是说自己还在半山腰上。在留洋的第三个年头,无论顺境还是逆境,赞誉还是质疑,她都能不回避躲闪,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这份从容淡定的心态,不为浮名所困的修为,是她最大的收获。(完)
转帖:新华社:盛名之下 收获从容——朱婷留洋第三季新华社北京 转帖:新华社:盛名之下 收获从容——朱婷留洋第三季 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 题:盛名之下 收获从容 ——朱婷留洋第三季 新华社记者贺灿铃 随着5月5日与瓦基弗银行队卫冕土耳其女排联赛冠军,中国球员朱婷留洋的第三个赛季顺利收官。虽然没有像上个赛季那样实现对冠军的全部包揽,但对“三年级生”朱婷来说,场内外依旧收获满满。留洋第三季结束之际,朱婷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小标题)有冠军 也有遗憾 客观来说,由于人员变动,瓦基弗银行队的整体实力比上赛季有所削弱,而联赛和欧冠主要竞争对手的实力却在增强,此消彼长之下仍然拿到两座冠军杯,朱婷对这样的结果还是比较满意。“这赛季从人员配备来看,确实困难比较多。今年联赛决赛也是打满了五场,能蝉联冠军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对手实力比我们强,我们是胜在临场发挥上。” 在竞争更为激烈的欧冠赛场,瓦基弗队遭遇了滑铁卢,止步半决赛,未能实现欧冠三连冠。回顾这赛季的欧冠征程,朱婷认为有两场球没有打好。“一是欧冠四分之一决赛客场对莫斯科迪纳摩,再就是半决赛首回合主场打诺瓦拉。首回合打诺瓦拉全队都没发挥好,没能抑制对手的进攻,第二回合倒是正常水平,但由于关键分没把握住,输掉了金局。其实这个赛季,瓦基弗队在关键分关键局上丢分太多了。” 本赛季欧冠决赛的对阵双方是两支意大利球队科内里亚诺和诺瓦拉,这两队也构成了意大利国家队的班底。去年世锦赛国家队就两负意大利队,明年东京奥运会意大利队也很可能是中国女排卫冕之路上的主要对手。谈及对手这两年的成长,朱婷认为埃格努和塞拉这两个一高一快的攻手很有特点,而且整支球队没有明显短板,可以为埃格努提供保障,对付意大利队就得首先把拦防做好。 (小标题)实力加持 留洋提升影响力 随着留洋期间取得一系列佳绩,朱婷在土耳其的知名度与日俱增。去超市购物,在街边喝茶,都会被当地球迷认出并要求合影。此外,一些知名的国际品牌对她青睐有加,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和土耳其驻中国大使馆接连邀请她前往做客,土耳其排协主席和媒体也把她称作“中土体育大使”。 对于“中土体育大使”这个称号,朱婷笑称有点“高大上”,“但这说明还是认可我作为排球运动员对这项运动的推动,吸引了更多的球迷前来观看。竞技体育对每个运动员都是公平的,要想取得成绩就要比其他运动员付出更多。两国的大使馆邀请我可能也更看重我是一名优秀的体育运动员吧。” 在今年初发布的“2018中国运动员传播影响力榜”上,朱婷位列第二,她也是目前中国三大球运动员里为数不多的能在世界顶级职业联赛取得成功的运动员。最初决定来土耳其留洋,她就怀揣着体验顶级职业联赛、全面提升自我的目标,留洋三个赛季下来,她不仅在一传和防守技术上取得进步,也全面融入职业联赛氛围并养成自律、刻苦的职业素养,成绩和提高有目共睹。 曾几何时,大批中国球员留洋欧美,姚明在美职篮、杨晨在德甲、孙继海在英超都有过辉煌的经历,但现在中国三大球运动员留洋的却屈指可数。这固然反映了中国职业联赛具有了一定的吸引力,但缺少在世界顶级职业联赛的历练,最终也将限制球员的成长和国家队水平的提升。因此从长远看,中国球员留洋利大于弊。 (小标题)父母陪伴 就有家的感觉 虽然收获了不少冠军,但因为没有家人在身边,朱婷的留洋生涯里经常会感到“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单。不过在第三个赛季,先是回绍兴打世俱杯时父母亲人在现场观战,父母又在土耳其女排联赛决赛期间第一次来土耳其为她助阵。朱婷开玩笑称两次父母来现场看她比赛都拿了冠军,以后有比赛他们还得来。 朱婷认为,父母来了,家就是港湾。“来土耳其三年了,以前无论赢球输球,回到的公寓那只能叫公寓,因为没有家人在等着你。这次回到公寓,就有家的感觉,因为有家人在等着。在父母面前自己永远都是小孩,能说的不能说的话,开心的不开心的事,都可以和父母说,这样一来心理压力确实小了很多。” 而在去年绍兴举行的世俱杯上,朱婷第一次代表外国球队回国打比赛,同样让她有了回家的感觉。“在绍兴比赛时我就没想过是代表国内还是国外的俱乐部,感觉就是回到了自己的主场。球迷观众为自己加油,同时爱屋及乌地支持瓦基弗银行队了。” 面对荣誉与光环,谦虚的朱婷总是说自己还在半山腰上。在留洋的第三个年头,无论顺境还是逆境,赞誉还是质疑,她都能不回避躲闪,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这份从容淡定的心态,不为浮名所困的修为,是她最大的收获。(完)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