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oglath
Eroglath
关注数: 11
粉丝数: 35
发帖数: 1,497
关注贴吧数: 29
求Eriador和Rivendell的地名解释 Eriador到底是什么意思?辛达林语中,eria是rise,arise的意思,那Eriador难道要解释成“升起之地”? Rivendell这个名字到底是什么语言?又是什么意思? 望解答,多谢
Galadriel 的镜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有什么来由?为什么会有类似palantiri的能力?盖离开中土后,镜子的下落如何?有没有人知道……?
外交贴 曼海姆乐派吧 欢迎你~! 曼海姆乐派吧专门介绍18世纪曼海姆乐派的音乐家及其作品、同时代或相关的乐派以及相关的艺术形式(如建筑等).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前来哦~~~
有人知道这本书是讲什么的吗。。。
Quenya的Tengwar字母表求解。。。 哪位高手帮忙解释一下用红笔圈出的地方。。。感激不尽
关于电影中“藏宝图上写的是古精灵语”一事的猜测 猜测1:宝钻“辛达”一章中提到,Daeron devised Runes,and the Naugrim that came to Thingol,learned them,and were well-pleased with the device.By the Naugrim the Cirth(the Runes) were taken east over the mountains and passed into the knowledge of many peoples. 大意是双树时期,戴隆发明了如尼文。矮人学习了这种文字并十分喜爱,他们把它带到了大山(应该是Ered Luin蓝山)东面,进入(译得不好)了许多人的知识中。 ……这样的话,矮人使用的如尼文很可能就是戴隆在上古时期发明的那种如尼文Cirth或是它的演化体。那么称其为古精灵语应该也不能算错。 猜测2:地图上的如尼文与古精灵语毫无关系,纯属翻译错误。 本人更偏向第一种猜测。。。。
"silmarillion"的重音落在哪个音节上?
毕尔博戴上魔戒后为什么不会被索隆发觉? 指环王里弗罗多戴上魔戒后常常会看见索隆或者被索隆发觉,怎么毕尔博不会?
细节。。关于瑞文戴尔 有没有发现霍比特人里的瑞文戴尔和指环王里的有一点不同?------指环王里的瑞文戴尔,过了石桥有一座石拱门。但是在霍比特里那个石拱门不见了,过了桥直接是一个平台和一个台阶。。。。。别跟我说那个石拱门是在后来的60年里建的或者说他们是走不同的路进瑞文戴尔的。。。。
求解 The Atlas of Middle Earth The Atlas of Middle Earth 的作者是Karen Wynn Fonstad ,而非老托,那这本书还可信吗?
(转)《伟大指挥家》
Ballet Music from the Mannheim Court
【七贤居】闲居 花香山意暖, 鸟远啭声轻。 促步惊幽梦, 习风戏落丁*。 (*落丁:细小的落叶)
题外--J.C.Bach 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Johann Christian Bach,1735年9月5日-1782年1月1日),生于德国莱比锡,卒于英国伦敦。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最小的儿子(排行第十一),为其第二位夫人 Anna Magdalena Wilcke 所生。 因长期居住在伦敦,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常被称为“英国巴赫”或“伦敦巴赫”,他与阿贝尔(Carl Friedrich Abel)合组“阿贝尔与巴赫音乐会”,对莫扎特音乐风格的形成亦影响极深。 J.C.Bach应该不能称他为冷门作曲家,巴赫儿子中的佼佼者之一,另外两个为C.F.Bach和W.F.Bach,相比C.F.Bach的作品,J.C.Bach的作品我们其实并不太熟悉,他写了许多键盘协奏曲,奏鸣曲,大量交响曲,三重奏等众多作品。
题外--C. P. E. 巴赫 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 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1714—1788),德国作曲家,羽管键琴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第3子,也是J.S.巴赫的儿子里最有名的。1714年3月8日生于魏玛,1788年12月14日卒于汉堡。4岁起学管风琴,稍长,奉父命学法律,仍坚持学习音乐,24岁时即名噪柏林。
题外--维塔利 维塔利,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和教师。1663年3月7日出生于意大利博罗尼亚。他的父亲乔瓦尼·巴蒂斯塔·维塔利(Giovanni Battista Vitali),也是一位作曲家。1674年,父亲将他带到摩德纳(Modena)。他曾随帕基奥尼(Pacchioni)学习作曲,1675-1742年加入埃斯特宫廷乐队(Este court orchestra),最初是小提琴手,后来成为乐队负责人。他的学生有阿巴科(Dall'Abaco)和塞奈勒(Senaillé)等。1745年5月9日逝世于摩德纳。维塔利的作品几乎全是器乐曲,他的独奏和三重奏奏鸣曲,表现出了他的父亲和科雷利的影响。他的作品《G小调恰空》(Chaconne in G Minor)非常有名。
题外--迪特斯多夫 卡尔·狄特斯·冯·迪特斯多夫(Carl Ditters von Dittersdorf 或Karl Ditters von Dittersdorf,1739.11.2. ~ 1799.10.24),奥地利小提琴家,器乐和轻歌剧作曲家,创立了歌唱剧(Singspiel,18世纪一种德语歌唱剧)的形式。
题外--阿巴科 Evaristo Felice Dall'Abaco (1675-1742)
题外--维塔利 维塔利,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和教师。(Tomaso,又作 Tommaso )1663年3月7日出生于意大利博罗尼亚。他的父亲乔瓦尼·巴蒂斯塔·维塔利(Giovanni Battista Vitali),也是一位作曲家。1674年,父亲将他带到摩德纳(Modena)。他曾随帕基奥尼(Pacchioni)学习作曲,1675-1742年加入埃斯特宫廷乐队(Este court orchestra),最初是小提琴手,后来成为乐队负责人。他的学生有阿巴科(Dall'Abaco)和塞奈勒(Senaillé)等。1745年5月9日逝世于摩德纳。 维塔利的作品几乎全是器乐曲,他的独奏和三重奏奏鸣曲,表现出了他的父亲和科雷利的影响。他的作品《G小调恰空》(Chaconne in G Minor)非常有名。
题外--罗卡泰利 意大利作曲家与小提琴家彼埃特罗.安东尼奥.罗卡泰利(Pietro Antonio Locatell,1695-1764)出生在意大利的贝尔加莫(Bergamo)。这位小提琴神童被送到罗马深造,师从阿坎杰罗.科雷利(Arcangelo Corelli),科雷利逝世后可能还师从瓦伦蒂尼(Valentini)。1727与1728年,他曾分别到巴伐利亚与柏林的宫廷访问演出。目前,有关他的生平与活动的详情所知不多,但知道他于1729年在阿姆斯特丹定居,并一直在那里直至逝世。 罗卡泰利的作品大多为小提琴而作,他是他那个时代的一位小提琴技巧大师,被称为“十八世纪的帕格尼尼”。他的代表作是为无伴奏小提琴而作的24首随想曲《小提琴的艺术》(L´arte del violino)。 他的第1号12部大协奏曲完成并出版于1721年,1729年在阿姆斯特丹修改。这些大协奏曲以科雷利的大协奏曲为雏形,它们的最初形式实质上是三重奏鸣曲。这些协奏曲的前八部采用了奏鸣曲或教堂协奏曲的曲体形式,作为对比,最后四部则为室内奏鸣曲体,它们均以科雷利作品第6号为蓝本,因此是罗卡泰利的作品中最科雷利化的作品。
题外--万哈尔 约翰·巴蒂斯特·万哈尔(Johann Baptist Vanhal,1739.5.12 ~ 1813.8.20),18世纪出生于捷克北部城市Nechanice, Bohemia一个农民家庭的作曲家,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但他却是和海顿、莫扎特同时代的一位重要且同样有名的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音乐大师。地地道道的捷克籍作曲家,活跃于维也纳音乐界,是维也纳古典乐派著名作曲家卡尔·狄特斯·冯·迪特斯多夫(Carl Ditters von Dittersdorf 1739-1799)的学生,他的许多作品受到交响乐之父海顿Haydn的称颂。万哈尔共作有约73首交响曲,是18世纪的主要交响乐作曲家之一。
【矽月阁】秋山集 【七贤居】 (一)山水诗 秋波赤远山, 白苇鸟关关。 云散乾坤阔, 渔归懒系船。 云过残星退, 风摇夜水浑。 疏松零影外, 古月黯西沉。 孤月高山小, 寒流咽浪声。 三分江水落, 千尺断崖峥。 灰鸟千山韵, 白梅万谷飞。 空林迟冷日, 积雪黯清晖。 落花涧 银涧邀明月, 孤琴和远钟。 落花随梦起, 渺渺上星空。 落花涧 寂寂空山冷, 潺潺涧草萋。 月出林簌起, 花落无人知。 草香新雨霁,云退亮轻星。 石动摇松影,莲开烁月莹。 鱼嬉明璧碎,鸟唱水枝惊。 旁有褴衫老,无言望此情。 泛舟大江 波动远山流, 蒹葭浮芷洲。 夕阳云缦缦, 暮雨水天糅。 落木覆秋水, 寒亭残叶飞。 疏林还照晚, 悠波蹙愁眉。
忘台记 入城盖一庭也,庭东有阶阔然徐上,上有二台。其一经年失修,破败不堪,余上之甚少;其一存之甚好,余常览物于此,望四野,察天地之正与时空之变也。 若夫昼昏之际,浑日挥其余瑟于东江,秋水汤汤,波澜不惊。南望旷野莽莽,西望房舍栉比。天地寂寥,不觉忘乎物我而四野一体。 夜临之时,郭外灯辉火煌,然城中悄然幽暗。观台上,望东天群星高悬,时有明月相伴;眺南野山河影绰,巍巍不可知其原。噫!昼夜之景不复同矣。余不觉忘乎时空之变而昼昏一体。 嗟夫!忘乎时空物我,忘乎四野天地,忘乎己之悲乐,时空一体,物我一体,而其乐融融。此盖台之名也。 夫人之存于世,必有所忧。忧思不忘,则汗发沾背,肠日九回;恍恍如亡,暝暝忘往。有甚者,孔明遗恨,屈原沉江,抱恨千古,自悔终生。惜哉悲哉!何以解忧?唯托忧于物而忘之。兰亭觞咏,赤壁快哉;五物志乐(*1),涸辙犹欢。太白饱情于锦绣,子瞻吟啸于雨林(*3)。此人皆有断肠之忧,然不以恨终,忘之为也。今吾者,望景于台,忘情于景。耳闻清风,目遇正色。忧情皆忘,何快不为!? 时一一年三月 *1五物志乐:欧阳修以五物志乐,见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2煜主亡城而吟诗: 煜主,南唐亡国之君李煜 *3子瞻吟啸于雨林: 子瞻,东坡居士 吟啸于雨林,见苏轼《定风坡》(莫听穿林打叶声)
月夜游记 夜已深,因事怅然,出而步。方出门,闻馨香,幽幽如玉,乃四顾。忽见有圆月坐于千里无云之青空。皎月无言,余亦无语。脉脉相对,愈望愈明。余低首,月光如水,人如立于万顷镜湖之中,万籁无声。 噫,明月常有,然吾不得常赏之。欲做明月。何哉?圆亏有数,一也;虽圆虽亏,超然物外,无忧无乐,二也;年年岁岁,虽圆虽亏,犹照人间,三也。 时一二年七月
题外--法施 Johann Friedrich Fasch (1688-1756)
题外--阿尔布雷希茨贝格 约翰·格奥尔格·阿尔布雷希茨贝格(德语:Johann Georg Albrechtsberger,1736年2月3日-1809年3月9日),奥地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长期担任圣斯蒂芬大教堂和奥地利宫廷的管风琴师,同时还是当时最伟大的对位法教师。他的学生有贝多芬,雷哈,胡梅尔等一批著名作曲家。而他本人的作品则数量不多,且并不出名。
题外--莫扎特 莫扎特(1756~1791) 本篇主要介绍莫扎特的早期作品及曼海姆乐派对莫扎特音乐的影响。
题外--腓特烈二世 腓特烈二世(1712—1786年), 普鲁士国王(1740—1786年在位),史称腓特烈大帝, 军事家, 作曲家。统治时期普鲁士军事大规模发展, 领土扩张,文化艺术得到赞助,使普鲁士成为德意志的霸主。腓特烈二世是 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统帅之一,在 政治、 经济、 哲学、 法律、甚至 音乐等诸多方面都颇有建树。
题外--匡茨 J.J 匡茨.(Quantz) uantz, Johann Joachim 匡茨.约翰·.约阿希姆(1697-1773)德国作曲家。1697年1月30日生于奥波施顿。写有多部长笛作品,著有《长笛演奏法》。其创作的乐曲至今仍被视为经典长笛曲目。
卡那比赫 卡那比赫(Ch·Cannabich)1731-1798
本吧说明 曼海姆乐派吧专门介绍18世纪曼海姆乐派音乐家及其作品、相关艺术形式(建筑等)及同时代或相关的乐派
安东·斯塔米茨 安东·塔达乌斯·约翰·尼波默克·斯塔米茨(德语:Anton Thadäus Johann Nepomuk Stamitz,捷克语:Antonín Thadaeus Jan Nepomuk Stamic,1750或1754年-1798或1809年),捷克裔德国作曲家,小提琴家。早年从父约翰·斯塔米茨学习,1770年随其兄卡尔·斯塔米茨访问巴黎,1782-1789年在凡尔赛任职,1798年后不知所终。作品风格与卡尔·斯塔米茨类似。擅长类型 协奏曲,室内乐.代表作约20首小提琴协奏曲,数首弦乐四重奏
约翰·斯塔米茨 斯塔米茨,J. Johann Stamitz (1717~1757) 捷克作曲家、小提琴家1717年6月19日 于波希米亚的涅梅茨凯布罗德受洗,1757年3月27日卒于曼海姆。自幼从其父学音乐,后入耶稣会学校受音乐教育,演奏 小提琴并开始作曲。1741年受到贵族赏识,入曼海姆乐队并从事创作。50年代中期曾旅居巴黎。斯塔米茨是 曼海姆乐派的创建者,在创作和演奏方面具有新颖的“曼海姆风格”:清晰的 功能和声语言,鲜明强烈的力度对比,明快的旋律,具有动力性的动机展开,4乐章 交响曲结构,新颖的管弦乐法等。这种新的 音乐风格为后来的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出现开辟了道路。斯塔米茨的创作包括约50首 交响曲、近100首管弦乐的三重奏曲,以及 单簧管协奏曲、双簧管协奏曲、 键盘协奏曲、 小提琴协奏曲和若干声乐作品。
卡尔·斯塔米茨 卡尔·菲利普·斯塔米茨(德语:Karl Philipp Stamitz,1745年5月7日-1801年11月90日),捷克裔德国作曲家,小提琴家。约翰·斯塔米茨之子,安东·斯塔米茨之兄。早年从父学习,1762年入曼海姆管弦乐团,1770移居巴黎,1779或1780年移居海牙,晚年定居耶拿。其作品为典型的古典主义风格。
外交贴 曼海姆乐派吧 欢迎你~!
弗朗兹·里赫特 Franz Xaver Richter (1709-1789)
曼海姆乐派简介 曼海姆乐派是早期古典时期最重要的音乐流派,18世纪在德国南部曼海姆形成,由当时聚集在德国曼海姆(Mannheim)地区的艺术家们构成。当时曼海姆宫廷的公爵特别热爱音乐,组建起欧洲最优秀的管弦乐队,使曼海姆成为当时德国重要的音乐文化中心。一批来自奥地利和波希米亚,以约翰· 斯塔米茨(Johan Stamitz,1717-1757)为首的音乐家们一起创作、演出,对整个欧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被称为“曼海姆乐派”。他们成立了最早的交响乐团“曼海姆管弦乐队”,并在J.W.斯塔米茨(Stamitz,1717-1757)指导下,成为技术高超、素质优良、闻名全欧的交响乐团。这支乐队以他们精湛的演奏水品而闻名。这支乐队演奏的时候特别强调力度的对比,特别在渐强和渐弱的使用上开创了先河。这些演奏时候的细节处理在之前的器乐作品中是不被重视的,但曼海姆乐派将它发扬了起来,显示了当时这些音乐家独特的美学见解。这加强并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因此“曼海姆管弦乐队”从客观上为交响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曼海姆音乐作品的特点 作品轻捷明快,主调音乐风格已完全确立,高声部音乐线条十分突出,乐队织体清澈透明,通奏低音已被谱写为明确的乐队各声部,以优美的旋律,活泼轻快的风格、鲜明的对比著称。挖掘出管弦乐队丰富的表现力,表现出它特有的力量和灵活多变的潜能。曼海姆乐派的音乐作品,也是第一次自觉地把力度作为重要的因素。 乐派的代表人物有: 约翰·施塔米茨(Johhan·Wenzel·Anton·Stamitz,1717年——1757年)和他的儿子卡尔·施塔米茨(Karl·Stamitz,1745年——1801年) 里赫特尔(F·X·Richter,1709年——1789年) 卡那比赫(Ch·Cannabich) 他们当时都在曼海姆选侯公理查·提沃多的乐队中工作。 曼海姆乐派在音乐史上的贡献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结构上,奠定了古典交响乐的基本结构布局,在意大利歌剧序曲快—慢—快结构的基础上加入了快速的第四乐章,形成了快板—行板—小步舞曲—快板终曲的交响乐套曲形式。 (2)在演奏风格上,仔细安排乐队演奏力度上“渐强”、“渐弱”的情感幅度变化,在当时具有前瞻性。 (3)在创作上,以主调音乐风格为主,重视以小提琴为中心的旋律声部,加强了管乐器的色彩效果,废除了巴罗克时期乐队通奏低音的写法,开创性地采用总谱形式进行创作。 (4)在乐队编制上,形成了相当完整的交响乐队,1756年达到56人,成为当时欧洲最大、最优秀的管弦乐队。将乐团编制由20人增至40多人,成了 古典乐派的标准规格;第一小提琴手作为乐团首席的传统,也是由曼海姆乐派流传下来的。( 羽管键琴演奏者的指挥作用已被手首席小提琴取代)
外文歌曲大赛初赛时间 外文歌曲大赛的初赛 定于11月15号,19点30分,地点在三号教学楼5楼,分组情况将会摆展板公布,请参赛同学留意。
【外院文艺部】外文歌曲大赛 所有学院,所有年级,感兴趣的同学们请于11月1日至11月11日报名。报名方式稍后公布。希望大家届时踊跃报名!外语院文艺部新浪微博:西法大外国语学院文艺部
【矽月阁】秋水之畔 天昏昏兮地黯黯, 秋水畔兮等兰船。 波滔滔兮岸渺渺, 大雨至兮秾芳残。
推荐 维瓦尔第大提琴协奏曲集 曲目 CD1 RV423 降B大调协奏曲 RV402 c小调协奏曲 RV418 a小调协奏曲 RV403 D大调协奏曲 RV424 b小调协奏曲 RV407 d小调协奏曲 RV409 e小调协奏曲 CD2 RV416 g小调协奏曲 RV411 F大调协奏曲 RV405 d小调协奏曲 RV420 a小调协奏曲 RV414 g小调协奏曲 RV417 g小调协奏曲 RV421 a小调协奏曲
【矽月阁】【月染墨光】第四期作业 春雪 昔日翩翩雪, 苍恹退玉颜。 琼蝶捐毅魄, 万里润青田。 鄙生薄才,拜吧中诸先长,献丑。
和乐亭赋 城踞山而座,依水而修。城门对南,入则忘台眺江;山顶有园,中有一亭,名之曰:“和乐亭”。 斯亭也,简而不陋,端而不庄。立亭中,无费举目之力,则万景入也。 初晨之际,则山林啁鸟朝啼,嘤嘤唧唧。百鸣上下,千调和韵。侧耳难分,极眦莫辩。听之神往,闻之勃欢,而人鸟和乐之心生焉。 后晌之时,则清风习习,翠枝摇翳,佳木繁茂,金影斑驳。左眺苍原,郁野胸辽。悠见南山,林壑心息。虽无酒朋,怡然自得。心怀桃源,神憩终南,而山人和乐之心生焉。 夕暮在山,则郭外人影散乱。行者归家,孩童嬉乐,晚风炊香。千门薪烟,黍饭馨馨。万家灯火,其乐融融。望之,则万家和乐之心生焉。 夫人和与禽鸟,则千啭之乐得也。和与山林,则息心之乐得也。和与万家,则黍馨之乐得也。虽世间万物,欣哀万千,悲喜不同,心术难料。然人与物和,物与人和,则何乐而不可得耶? 时一一年四月九日
大家以为此文如何?
C大调长笛竖琴协奏曲三乐章开头的"不和谐"音 C大调长笛竖琴协奏曲三乐章开头20小节,虽有以下被圈的"不和谐"音,可听起来却毫无不和谐之感,求解!
大家点评一下此赋
风赋 理解不了就算啦,有点幻想味道.此文赋也,其勿以格律,韵等责之.
看着这些,我心疼了
落花涧 银涧邀山月,孤琴和远钟。落花随梦起,缈缈上星空。
赋得“江流有声” 孤月高山小,寒流咽浪声。三分江水落,千尺断岸峥。
雨后山行 @五言古诗这首呢? 草香新雨霁,云淡亮轻星. 石白摇松影,莲动烁清漪. 鱼戏明壁沉,鸟啼水枝惊.旁有褴衫老,无言望此林.
星夜 高星悬苍穹,孤云挂晚风.独奏荒野里,悲音向远空.
我想知道中洲的第四、五、六纪分别该以哪些事件划分? 第一纪以莫高斯被推翻结束,第二纪以索伦第一次覆灭结束…按这种思维,第四、五、六纪该如何划分?
经典音乐曲库怎么打不开了?
谁能告诉我F大调音乐游戏到底幽默在哪里? 听了那么多年还是无动于衷,觉得这部作品无比典雅…
怎么没歌迷传重庆、常州的视频? 怎么没歌迷传重庆、常州的视频?
这是哪次晚会的图? 好漂亮的衣服...
【song】在夜雨中听《盛开的牡丹》,别有一番味道 【song】在夜雨中听《盛开的牡丹》,别有一番味道
中秋夜雨赋 是日中秋,阴雨绵绵,子规悲啼,山岳潜形,而月亦时隐时现,余望之,叹,赋诗曰: 遥梦是日中秋月, 金銮玉盘挂清魂. 可怜十五霜阵阵. 秋雨愁杀守月人. 后余又思焉,无月,天时之不利也,然不能赏雨乎?听雨之淅淅落于地叶,闻水之泠泠流于沟渠.望落木之飘零,听暮莺之啁啼,赏云之笼与丘岳,如歌如画,此惬意事也,如此多娇,何愁杀焉?人生当仰观天地,俯察盛品,悟吾生之美也.如今夜月,虽不如往年之清细,然细品之,有朦胧之美也,此二者皆可赏.夜雨,亦可弃月而赏雨也.思至此,心喜而笑,又赋诗曰: 夜摇风扇听秋雨. 梦数枯叶落几多. 时一零年九月廿二日 E.
听维瓦尔第的器乐作品,有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听维瓦尔第的器乐作品,有种返璞归真的感觉.可能是他的器乐作品篇幅短,陪器简单,复调比较简单吧.总之听了太久其他人的作品,在听回他的,有不一样的感受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