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的YXD2 川南的YXD2
木有
关注数: 102 粉丝数: 898 发帖数: 42,607 关注贴吧数: 132
红砖在中国的命运,让我联想到了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不解到敞开怀抱,再到回归理性的心理过程2016-10-18 三工君 三工战队 不知道小伙伴们是否有留意过,我们去到一些古镇或者古村落旅游的时候,看到的房子要么是木质搭建,要么是青砖砌筑或泥土夯实而成的。但不知从何时起,一栋栋颜色鲜艳、纹理粗糙、砖料外露的砖房就矗立在了我们生活的周边,也许是教堂,也许是乡村小洋房。而这些颜色和材料略显突兀的房子,在那些传统院落或者泥房依然保留完整的地方就显得格外扎眼,这时候去问年长的老人,得到的答案大多也是才建了没多久,或者十年、或者几十年。看到这不要觉得奇怪,毕竟红砖在中国的广泛使用也不过才几十年。 一、两种建筑发展思路 人类在离开洞穴后,开始了搭建住房的历史。在住房的早期,世界上的主要文明都使用了木材来营建人们能够在其中遮风挡雨的建筑,而且木材本身既可承受拉力也能够承受压力,用来营建大跨度室内空间的技术就相对要简单得多。然而木头容易腐朽、发生火灾,北宋开封城商贾辐辏,人口百万,几次火灾就能够烧掉半座城。木材的这项易燃、易腐朽特性与古代人们期望的建造永垂不朽的建筑相去甚远,即使是建造了金字塔的古埃及人,在营建巨大的神庙建筑时,仍然采用了木结构的屋架,只是使用了石柱来支撑屋架;希腊人建造了大量的神庙建筑,保留到今天的也只是石柱,石柱上的屋顶很早以前就消失了。 相比于木材的受压与受拉能力都较强的特点,砖石却是只能承受压力的材料。人们用砖石堆建金字塔、或者是建造地下墓穴还是相对简单的技术,可是要用砖石来营造大跨度的室内空间就是非常复杂的技术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只有古罗马人解决了这个技术难题。 在公元前2世纪,罗马人已经开始大规模运用砖石拱券技术来营建大跨度的室内空间,工匠们通过将砖石砌成半圆形的拱券,可以将横向的应力分解到竖向上,从而解决了长久以来无法使用砖石来营造大跨度建筑空间的难题。到了公元元年,罗马人已经熟练的运用筒券交叉办法来建造公共建筑了(最惯用的是用三个横向筒券与一个纵向筒券交叉,称为“巴西利卡”的厅堂)。这类筒券交叉的建筑,可以在保持建筑稳定性的同时解决了采光问题。巴西利卡:古罗马筒状穹窿建筑的代表作 中国掌握筒券交叉法晚于西方1000多年,约在明朝洪武时期,建造了第一座筒券交叉的公共建筑——无梁殿,不使用梁与柱、完全通过砖块垒砌成券洞穹顶的大型建筑。使用筒券交叉法建造的无梁殿,材料正是青砖 由于建造简单、取材方便,木质建筑在中国一直占据着主流。而西方由于很早就掌握了使用砖石建造大型建筑的方法,使得砖石建筑在西方很普遍。 二、发展在西方 材料的需求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的发展。虽然中国很多建筑都是木材搭建起来的,但是使用青砖的情况也十分常见,到乌镇、苏州所看到的明清时期留存下来的古镇民居就是个例证。中国喜欢使用青砖,西方偏爱红砖,这并非是因为人们的审美倾向,反而很可能是因为烧制工艺的差别所致。 红砖和青砖都是用粘土高温烧成,颜色差别在于烧制过程中是否接触氧气。燃烧时氧气充足,黏土中的铁元素就会充分氧化生成氧化铁,砖块为红色;氧气不足,部分氧化铁就会被还原成四氧化三铁和氧化亚铁,砖呈现青灰色。 砖坯接触的氧气量则取决于砖窑的构造与制作工艺。罗马砖窑一般敞开窑顶,氧气充足,黏土得以充分氧化,铁元素被固定成红色的氧化铁。中国古代的砖窑则都有窑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封窑技术——烧制末期,工人将排烟口与炉膛进气口完全封闭,窑内随即进入缺氧环境,青砖的青灰色便得以固定。 砖窑构造的差别,则是因为不同的建筑发展方向——古罗马很早以前发展出了成熟的砖石建筑,对砖的需求量非大型砖窑不能满足。当时大型砖窑穹顶造价极其昂贵,只能敞开窑顶。而中国古建筑以木构为主,从先秦到魏晋时期,砖块长期仅用于给大户人家修墓、铺地。有限的需求造就了精工细作的小型砖窑,窑顶成本远低于西方。中国古代还发明出炉膛在窑室侧面的横焰窑和火焰在窑室内回旋的倒焰窑,以提高燃料利用效率。古罗马的敞口直焰砖窑中国的横焰窑和倒焰窑结构 最早的砖窑出现在公元前7500年,在位于中东的底格里斯流域。在西方的早期文明中,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腊开始大量使用红砖,古罗马继承并发扬了使用红砖建房子的方法,有不少建筑仍保留到了今天。 12世纪时,红砖从意大利北部被重新介绍到德国北部,并在北欧掀起了用砖块砌成哥特式建筑的风格。也就是在这一时期,红砖经由意大利重新带入德国,最后蔓延到荷兰、德国、芬兰、俄罗斯等这些国家。15世纪,红砖经由荷兰的尼德兰地区传入了英国、美洲、台湾地区。在文艺复兴和巴洛克盛行期间,红砖裸露的外墙变得不受欢迎,人们纷纷使用涂料进行掩盖,直到18世纪在英国重新掀起了对红砖外立面裸露使用的风潮,重又使得红砖带到了全世界。在缺少天然岩石资源的北欧,文艺复兴时期用砖砌成的哥特式建筑 三、城市发展与工业革命 红砖利于大量快速生产,青砖的质量则更胜一筹。两种烧砖技术很快在东西方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和工艺传统,红砖建筑扩散到整个欧洲,青砖建筑则散布到包括日本、朝鲜在内的整个东亚文化圈,成分庭抗礼之势。 然而在16世纪后期,历史的天平渐渐地向红砖倾斜。在今荷兰、比利时所在的尼德兰地区发展为欧洲工商业中心。工商业的飞速发展造成了全世界最高的城市化水平,而高达 60%的城市化率催生出大量无产城市贫民。与此同时,尼德兰地区的土地里还蕴藏有大量可供燃烧的泥炭。市场、劳动力和生产原料的组合优势很快就让这里成了欧洲的红砖生产中心。17 世纪荷兰的敞口砖窑一次就能烧制 50 到 60 万块红砖。16 世纪的荷兰砖窑 据估计,当时的荷兰砖年产量超过 2 亿块,并通过发达的航运业出口到世界各地。荷兰人虽沿用着罗马帝国的古老工艺,却已经创造出了大型砖瓦工业组织的雏形。
日足球运动员宣布加入中国籍 【图片】【环球网报道实习记者崔天也】据日本《日刊体育》14日报道,现效力于中国香港队的日本足球运动员中村祐人13日在社交媒体脸书上晒出本人香港护照,宣布加入中国籍,并用中日英三语表达了对中国香港的喜爱与归化入籍的喜悦之情。【图片】“终于,我是香港人!!”中村祐人在脸书上十分激动地宣布了这件事。 他还说:“我很骄傲能够为香港代表队出战,我太爱香港了!!”“为了香港的足球向更高一步发展,我要全力去战斗!十分感谢一直以来支持我的球迷们,我感到十分幸福。” 他还宣布,自己将作为香港足球代表队的一员,参加于10月16日举行的对阵印度尼西亚队的友谊赛。 1987年生于日本千叶县的中村祐人从5岁开始踢足球,其父亲为日本职业足球甲级联赛浦和红钻俱乐部的球队经理。中村祐人2009年加入香港足球队,此后一直在香港队效力,2018年转会至香港足球甲级联赛名门球会杰志。 在他宣布加入中国籍后,中日网友纷纷在这条脸书下对他表示了祝贺,希望中村祐人可以继续他的追梦之旅。 网友@ Peter:欢迎成为中国香港人!加油,我们支持你! 网友@Moe Yoichizono:恭喜~追梦祐人超级帅!为你加油!! 还有一位60岁的女性网友在接受日媒采访时说:“为自己所选的国籍自豪地出战简直太帅了,恭喜取得中国国籍。”
冰冰抛售41套房子筹钱 网上近日传出逃税女星范冰冰抛售北京41间房地产筹钱的消息,其男友李晨也传出售位于北京二环的四合院帮忙凑钱,一度被网民批为“渣男”的李晨昨天下午也在禁声多时后首度在微博发文挺范冰冰,数小时内就获得70多万人按赞。 范冰冰神隐123天后,官方3日终于公布调查结果,范冰冰需补缴税款、滞纳金及罚款共约8.8亿元人民币,据传期限是今年12月31日之前,否则她将会受到刑事处罚。 早在今年8月,中国网媒就报道过“北京土豪一次性抛售41套房地产”的信息,外界猜测这可能与范冰冰有关。 据报道,这41套房地产涵盖北京霄云路8号七套房产、保利中央公园八套、棕榈泉15套、中海凯旋11套,总面积达9882平方米,且系个人产权。当时有中介称,上述豪宅均将以低于市价20%至30%出手,并且要求全款打包甩卖。不过,至今仍未证实这些房地产是否与范冰冰有关。网民粗估这41间房地产售出后可获10亿元人民币。 此外,近日也有网民贴出位于上海的高级豪宅汤臣一品有房子出售,并透露屋主急需资金缴罚款,立刻引起网民猜测屋主就是范冰冰。汤臣一品昨天则发声明澄清,指范冰冰并未在汤臣一品购屋。 范冰冰的未婚夫李晨也传要出售位于北京二环的四合院帮她筹钱。 范冰冰卷入逃税风暴后,李晨在这段时间始终未对外发言,外界频传两人感情生变,大难临头各自飞,微博还曾出现“李晨渣男现形记”讨论串,讽刺李晨为自保和女友切割。但李晨昨天下午终于首度在微博发文:“甭管多难,咱们一起渡过去。”虽然关闭了评论功能,短短四小时后就有72万人按赞。
富士康 ;据报导,6月23日,郭台铭召集事业群总经理和次集团董事长开会,下令要在1年内完成降低人力成本。而在前一日的股东大会上,郭台铭曾经表示,“人力降本,势在必行。”“计划要在5年内把作业员拿掉80%”。 据悉,6月下旬,鸿海各单位已做出第一波裁员名单,裁员比例大约是3%,6月30日开始,已经有鸿海员工陆续接到裁员通知。有鸿海内部的消息说,第二波裁员将在9月进行,年底前不排除有第三波裁员。各次集团的裁员目标人数,是参照各事业群人数占鸿海员工总人数的比例下去分配。 报道表示,到2018年6月30日止,鸿海集团员工总人数约69万人,预计到2019年6月30日1年内裁员34万人,约可省下510亿元人民币。 ,上周鸿海(2317)威州厂举行动土典礼,美国总统川普盛赞郭台铭是「世上伟大的企业家」。今年鸿海股东会(6月22日)上,郭台铭才刚说:「有计画在5年内,把我们所有的作业员拿掉80%。」本刊随即接获读者爆料,指郭董日前亲自下达裁员令,内部评估到2019年6月底可精简34万名员工,要求各事业群总经理依比例减少目标人数。 第一波裁员名单已於6月30日完成,各单位的裁员比例是3%,近期鸿海员工已陆续收到裁员通知。若以鸿海6月底的员工总数69万计算,第一波裁员总数将近2万人。 股东会上郭董才说不会裁员,隔日随即开会决定1年内可裁34万名员工。 在股东会隔天的周六(6月23日)、即将赴美国参加威州动土典礼前夕,郭董召集了事业群总经理以及次集团董事长等进行超高层会议。 该会议上,郭台铭认为随着集团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在电子白板上写下「人力降本,势在必行」。而2018年6月30日时,鸿海集团员工总人数约69万人,预计到2019年6月30日时,可精简34万人;约可省下510亿元人民币(约合新台币2300亿元)。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